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称“最高法”)发布《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增强为创业板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自觉性、依法保障改革顺利推进、依法提高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成本、依法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四大方面提出了10条举措。 证监会表示,《意见》对于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进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创业板改革配套司法保障意见 《意见》是最高法继推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司法保障意见”后,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安排而专门制定的又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司法文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充分体现了新证券法的立法思想,也彰显了运用司法手段统筹推进增量与存量改革的理念。 《意见》提出,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制定的创业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则,可在民事和行政案件审理时参照适用。《意见》还规定了“互相适用”原则,即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创业板上市公司案件时,《意见》未作规定的,参照适用科创板司法保障意见;在审理涉科创板上市公司案件时,科创板司法保障意见未作规定的,则参照适用本次发布的《意见》。 “《意见》的内容非常‘接地气’、有担当,有可诉性和可裁性。”刘俊海表示,比如,《意见》明确,对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所涉证券民商事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将证券发行纠纷、证券上市合同纠纷、证券欺诈责任等一审民商事案件,指定深圳中院试点集中管辖,就是为了更加贴近证券市场,贴近证券交易所。 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 为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意见》提出有关司法制裁措施。 在刑事审判方面,《意见》提出:支持依法加大对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力度;对依法从严惩治申请发行、注册等环节易产生的各类欺诈和腐败犯罪,提出了具体举措;对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的修改完善,以及典型案例的发布,提出了要求。 在民事审判方面,《意见》围绕创业板信息披露特点,提出要厘清不同责任主体对信息披露的责任边界,区分不同阶段信息披露的不同要求,严格落实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人员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和证券中介机构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核查把关责任,严格落实新证券法确立的“民事赔偿优先原则”,违法违规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民事赔偿款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时,其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刘俊海表示,民事责任在《意见》中体现得非常全面,彰显了以投资者为本位的司法理念,对提振投资信心、改善和加强证券市场中的行政监管、激活交易所自律监管机制、强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内控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鼓励多元共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刘俊海表示,《意见》鼓励多元共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实现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行政监管和司法救济之间的无缝对接、有机衔接和同频共振。 《意见》一方面要求各级法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另一方面,结合近年来各级法院的成功经验,在完善现有证券代表人诉讼制度、加强证券诉讼配套程序、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证券司法能力、推广证券示范判决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 《意见》对落实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司法措施要求,鼓励各级法院细化和完善证券代表人诉讼各项程序安排,并要求进一步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保护机构的沟通协调。此外,《意见》还强调持续深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通过诉调对接、先行赔付等方式,及时化解证券纠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新旧制度衔接方面,《意见》提出,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尊重新旧制度规则,审慎评估、依法处理。 证监会表示,《意见》的发布实施,将有效保障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顺利推进,促进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措施行稳致远,有助于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夯实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
8月18日美股盘前,老虎证券(TIGR.US)将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回顾2020年一季度表现,老虎证券一季度营收2320万美元,同比增长136.7%。其中,佣金收入为1430万美元,同比增长124.6%;利息相关收入为641万美元,同比增长约128.9%;其他收入为250万美元,同比增长291.3%。 受美股市场交易活跃影响,外加ESOP(员工期权管理计划)服务、投行和经纪业务等互相促进,老虎证券一季度实现全面盈利。 上一季中,包括投行业务和ESOP(员工期权计划)为主的其他收入贡献了10.8%的营收。而根据彭博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底,已累计有16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中9家企业选用老虎证券的ESOP服务,包括蛋壳公寓、荔枝、声网、理想汽车等,占比达56.25%。预计二季度中,该板块贡献或进一步增加。 净利润方面,老虎证券归母净利润实现303万美元,一举扭亏为盈;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为424.9万美元,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2020年二季度,老虎证券能否继续保持营收速度的高增长是外界广泛关注的重点之一。 用户增长方面,一季度老虎证券的开户客户为74.3万。开户客户数环比净增约9.4万,入金客户环比净增约2.1万,创下单季度新增客户数新高。客户总资产同比增长79.7%至54.93亿美元。二季度,受中概股二次上市及热门股打新潮,老虎证券能否在新用户及入金客户上续刷新高也是外界关注重点。 花旗认为,老虎证券用户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客户加速从线下转至线上,港、美股投资需求的增加将为老虎证券带来强劲的用户增长。在商业化方面,老虎推出了现金管理业务、订阅及咨询服务,并计划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展自我清算,这将使得公司的营收更多元,提升公司的获利能力。 此外,8月初,老虎证券宣布其美国全资子公司拿下由FINRA(美国金融业监管局)颁发的包括投研、证券自营交易、美国政府证券经纪商、销售公司债券的经纪商或者交易商等在内的5张美国金融牌照。 这也意味着老虎证券逐渐形成从经纪业务、投研、证券发行和承销、自营投资、财富管理到清算的业务闭环。 老虎证券创始人及CEO巫天华对此表示,“作为新兴科技券商,老虎的业务版图早已不局限于美港股零售经纪业务,机构经纪业务、投行、财富管理等其他业务的营收比重正逐步增加。” 今年以来,老虎证券股价累计上涨了97.18%。上个美股交易日收盘,老虎证券报7美元,涨7.36%,最新总市值为10.24亿美元。
资管新规延期结合“一参一控”限制的放宽,为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更大便利,在此背景下,券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也开始提速。 近日,已有10家券商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同时,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已经开始筹备或有意愿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延期,‘一参一控’松绑后,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势必会加速。目前,已经有大型券商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这对券商业务发展有利,特别是头部券商。如果一些券商成功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对基金等资管行业长短期都会有一定影响,但是考虑到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资管规模会有较大增长空间,各类资管也会迎来大发展机会。” 10家券商董事会通过 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 近期,包括广发证券(000776)、国元证券(000728)、国金证券(600109)、国海证券(000750)、方正证券(601901)、中信证券(600030)、山西证券(002500)、华西证券(002926)、西南证券(600369)、华安证券(600909)在内的10家券商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证监会督促指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严格落实新规要求,自主制定整改计划,有序推进规范整改,目前进展总体顺利,行业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呈现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支持实体经济、深化直接融资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作为券商资管整改的其中一环,不少大集合产品改造已经取得进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中金公司、浙商证券(601878)、中信证券、太平洋(601099)证券在内的10家券商完成了22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但据光大证券(601788)统计,市场中还有超7000亿元的存量大集合待转变成为真正的公募产品。 一家上市券商资管投资总经理向记者透露:“公司已拟定资管业务规范整改计划,资管新规延期对公司的大集合改造并没有变化,且必须在今年完成整改。” 当下,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也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过渡期适当延长,能够为资管机构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投研和创新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长期资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支持资管产品加大对各类合规资产的配置力度。 同时,延长过渡期一年,更多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可自然到期,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能够较好地统筹存量业务整改和创新业务发展的关系,通过资管业务的转型升级,带动存量资产的规范整改。 获公募基金牌照 将助推券商资管业务发展 7月31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 对此,上述资管投资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延期结合‘一参一控’限制的放宽,为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有利于资管业务的发展,一是,大部分券商资管业务目前局限于固收类产品,在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之下,有关部门其实是鼓励券商资管业务往权益产品方向倾斜,但是受募集方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目前券商资管在权益方面表现平平,而公募基金牌照将会慢慢打破这一格局;二是,更多银行、社保、保险资金可以进入券商资管,为券商资管规模打开了一扇大门;三是,更有利于监管,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后,监管将非常透明合规。”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一参一控’松绑后,券商申请牌照自然会加速,而对小券商的收购更会全面展开。券商作为重要的募集渠道,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后,对基金行业会有一定冲击。基金公司会设法拓宽募资渠道,银行、信托、保险等传统渠道自不用说,一些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也许会积极申请基金销售资格,成为基金募资的新渠道。” 多家券商已筹备 申请公募牌照 随着券商资管规模的不断下降,拓宽公募基金业务链条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点。目前,整个证券行业中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数量仅为13家,包括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东兴证券(601198)、北京高华、中银证券(601696)6家券商,以及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7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基金牌照。 此前,不少头部券商受制于“一参一控”政策的限制,无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政策松绑后,目前,拥有6432亿元资管规模的国泰君安(601211)资管“官宣”已向证监会递交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申请。 兴业证券分析师许盈盈认为,“在基金投顾资格放开背景下,券商资管部门也可基于自身投研和产品创设能力为财富管理条线提供特色化的公募基金产品,为自身带来业务新增长点。” 同时,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已经开始筹备或有意愿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目前,还有五矿证券也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上述资管投资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公募基金牌照应该是各家券商资管的向往之路,‘一参一控’松绑后,达到申请条件的券商必定会去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我们公司也有此计划,但是需要各项指标达到监管要求方能申请。从长期来看,券商或许能够借助线下营业部的优势,瓜分部分基金公司客户”。
“今年,券商最惹眼的一个动作就是借钱,通过各种途径,主要包括短融券、公司债等。”一位券商人士近日向记者感叹。 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券商加杠杆动作较为迅猛。8月以来,至少已有18家券商因累计新增借款达到信息披露标准而发布相关公告。据公告,这18家券商1至7月新增借款合计超过2700亿元。除满足日常经营的流动性需要外,迅速补充大量资金有利于证券公司拓展业务,特别是“重资产业务”,有望因此而得到充分发展。 券商新增借款快速上升 近期,证券公司提升杠杆率以寻求更高的回报成为行业趋势。 8月11日晚间,华泰证券发布今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20%的公告。据公告,截至7月31日,华泰证券累计新增借款金额391.44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31.15%。从新增借款分类看,主要是1月至7月发行的公司债券、短期借款增加,以及其他借款出现大幅增长。 作为行业龙头之一,华泰证券此次披露的情况可算是近期一批上市券商新增借款量快速上升的样本。 根据相关规定,“发行人当年累计新增借款或对外提供担保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二十”属于应及时披露的重大事项。按照该规定,自8月以来,至少有18家券商公告,并对当年累计借款明细情况进行说明。 其中,中金公司、平安证券、中信建投、南京证券、长城证券、国联证券、安信证券、财通证券等8家券商累计新增借款对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超过40%。 就这18家券商的名单看,头部券商占主流,大型券商借款规模更是十分可观。中金公司、平安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累计新增借款规模均超过200亿元。 发债融资通道宽敞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券商新增借款主要以发行债券、收益凭证等渠道为主,较少使用银行贷款的渠道。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形式,已累计融资超万亿元,同比大增近90%。其中,共发行200只证券公司债,融资4586亿元;发行206只短期融资券,融资5634亿元。 监管层对券商融资的支持已有所体现。今年5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下称“管理规定”),允许次级债公开发行和自行承销,进一步拓宽了券商的发债渠道。 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表示,“管理规定”允许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无疑将显著拓宽券商次级债融资渠道,有效提升杠杆运用水平,充实资本,提升防风险能力。同时,也为券商发行其他品种的公司债奠定了法规基础。 流动性充裕有利于券商加杠杆 虽然在公告中上述各家券商均表示,“新增借款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新增借款均为满足公司日常经营的需要,属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范围”等,但“加杠杆”的趋势还是引起了行业人士和资本市场的关注。 某大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认为,自2015年6月后,整个券商行业经历了一轮“去杠杆”过程,杠杆率一直在低位徘徊。而当前流动性充裕,监管政策也有新的调整,券商行业“加杠杆”是大趋势。 这位分析师表示,当前,国内券商的杠杆率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券商杠杆率逐步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在近期低利率环境下,券商发债融资热情较高,而允许公开发行次级债等新举措的出台,叠加1年期以内公司债券发行限制被取消等,券商发债规模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8月17日,两市迎来放量,大金融,券商,消费白酒带动指数全面上扬,两市成交额再次突破万亿。截至收盘,沪指涨2.34%,报3438.80点;深成指涨1.88 %,报13742.23点;创指涨1.04%,报2696.38点。 行情来源:wind 两市3390股收涨,涨停122家,423只个股下跌,7只个股跌停,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极好。 盘面上,行业现普涨行情,证券、保险、银行涨幅排名前三,数字货币、白酒接力。招商证券、国联证券、中国人寿涨停;oled面板集体上涨,TCL科技,京东方A涨幅均超5%。 行业板块方面 1、保险再度迎来大涨,中国人寿涨停,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涨幅均超6%,中国平安成交量全市第一,涨3.72%。分析人士认为,险企将更加注重明年的开门红工作。保险板块的估值和机构持仓均处在三年以来的低位,行业资产端和负债端均有望持续改善,估值提升空间大。 行情来源:富途 2、证券重新扛旗大涨,掀起涨停超,招商证券、国联证券、哈高科、国信证券涨停,其余个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证监会14日发布《证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厘清了证券公司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边界,建立了适应互联网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引导行业机构有序创新。 行情来源:富途 3、军工板块延续行情,景嘉微,星网宇达、中国卫星涨停,主要在于美国大选叠加大国博弈导致中美关系紧张、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中美对抗逐渐蔓延至非经贸领域,大国博弈全面展开。 行情来源:富途 4、数字货币大涨,汇金股份、御银股份、金固股份涨停,汉鼎宇佑、数字认证、海联金汇等个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数字人民币即将试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订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行情来源:富途 5、OLED面板行业两大权重纷纷放量,京东方大涨5.87%,TCL科技大涨5.72%, 伴随LGD、三星显示相继宣布计划退出LCD市场,显示面板行业的拐点已现,国内面板供应商逐步替代韩厂成为确定性趋势,面板下半年的确定性高。 行情来源:富途 主力资金方面,券商指数、银行指数、保险指数分别是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 数据来源:wind 而餐饮旅游指数、机场指数、医疗保健指数是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三。 数据来源:wind 科创板方面,上市三只新股中涨幅最高的是N龙腾大涨707.38%,科创板已上市公司中松井股份、财富趋势均大涨超10%. 行情来源:wind 但是,南新制药、杰瑞特、奥特维跌幅超5%,领跌科创板。 行情来源:wind 北向资金净流入今日合计流入79.1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51.99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7.11亿元。 方正策略认为:顺周期主要逻辑在于经济的回升具有确定性,经济的同比和环比仍在改善,宽信用状态下基建、可选消费将支撑经济继续上行,大金融也将充分受益于经济的复苏,细分行业包括券商、保险、银行、汽车、建材等;科技成长仍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核心在于5G引领的产业周期仍在演绎,景气状态延续,部分领域半年报业绩较好,细分行业关注5G、半导体、消费电子、传媒等。
证券板块高开,哈高科(600095)涨停,招商证券(600999)涨6%,财通证券(601108)、中银证券(601696)、中信建投(601066)等涨逾3%。
证监会14日发布《证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新规旨在将相关合作纳入规范、健康运行的轨道,还厘清了证券公司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边界,建立了适应互联网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引导行业机构有序创新。 华创证券指出,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是指证券公司将承载证券服务功能的网络页面以“浮动窗口”等方式链接至第三方网络平台,后台系统部署在证券公司端,有利于提高获客能力和服务效率。背靠头部金控集团、银证业务有望协同、实现战略发展的招商证券(600999)、中信证券(600030)、国泰君安(601211)以及具有大型互联网平台关系的东方财富(300059)、华泰证券(601688)等券商有望借此实现更大程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