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8月22日公告,公司烟台工业园MDI装置(60万吨/年)、TDI装置(30万吨/年)已经恢复正常生产。随着下半年传统需求旺季的来临,以及MDI价格逐步进入上涨通道,公司下半年业绩大概率改善。 目前,全球MDI主要供应商仅万华化学、科思创、巴斯夫、亨斯迈、陶氏化学,其中万华化学产能为210万吨/年,居世界第一。在受疫情影响、毛利率下滑的情况下,上半年有明确扩产计划的仅万华化学、科思创、巴斯夫三家。上半年,万华化学福建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新建40万吨MDI 产能。 上半年MDI市场一直处在低迷态势。半年报显示,万华化学上半年纯MDI挂牌均价同比下降29.56%;聚合MDI(直销)挂牌均价同比下降10.68%;聚合MDI(分销)挂牌均价同比下降11.61%。 受供需双重影响,MDI价格三季度以来进入上涨通道。7 月份以来全球MDI检修和不可抗力频发,受影响产能达到110万吨/年,全球供应趋紧。需求方面,第二季度开始,产业链下游冰箱、冰柜、汽车产量分别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8 月份万华化学大幅上调了MDI挂牌价,聚合MDI直销、分销以及纯MDI价格分别上调至15500 元/吨、15500 元/吨及17000 元/吨,较今年二季度挂牌均价分别上涨9.4%、13.4%及4.1%。国盛证券认为,在核心产品价格逐步反弹的情况下,万华化学下半年业绩有望出现逐季好转。 调价的不止万华化学一家。日前,生产MDI的另一个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自2020年9月1日或合同允许的时间起,巴斯夫将提高其Lupranate MDI(亚甲基二苯二异氰酸盐)产品的价格,涨幅为0.12美元/磅,约合人民币1830元/吨。据了解,巴斯夫8月份聚合MDI对经销商挂牌价为15500元/吨,环比7月上调了1000元/吨。
8月12日,海湾化学召开PVC/VCM二期和氯气子项目试车投产动员大会。会议宣布:8月底PVC项目投料试车,9月底VCM、氯气子项目投料试车,10月PVC/VCM二期及氯气子项目全部达产。海湾化学为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发起全面攻势,企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海湾化学中层以上干部,部门各党政工团负责人,工段长、组长,PVC厂、VCM厂、氯碱厂全体管理人员及部分职工代表,海湾设计院、有关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参加会议。海湾化学党委副书记任新琛主持会议。 会上,海湾化学总经理高自建宣布了《关于PVC/VCM 二期和氯气子项目试车投产考核激励方案的通知》;副总经理苗春葆宣布了《关于成立PVC/VCM 二期和氯气子项目试车指挥部的通知》;海湾化学氯乙烯厂、聚氯乙烯厂、氯碱厂等11个部门,及海湾设计院、中化建十六公司、中化建三公司、青建集团公司等作了发言。 海湾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邹铁军结合二期项目及当前重点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扛起责任,担当作为,做海湾集团发展的排头兵;二是促增量,确保PVC/VCM二期和氯气子项目顺利投产;三是稳存量,确保运行装置高效、高产;四是拓市场,确保产能得到全面释放;五是保安全,确保生产和试车形势稳定;六是重创新,确保品牌建设深入扎实;七是抓班子,确保干部队伍纯洁过硬;八是带队伍,确保职工队伍战无不胜;九是强考核,确保从严管理常态常效。 邹铁军董事长强调,二期项目及氯气子项目投产后,海湾化学朝着营业收入过百亿的目标进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必须有担当。海湾化学要在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团结起来,乘风破浪,砥砺奋斗,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幸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二期项目建设历时1年多。二期投产后,PVC、VCM产能均达到年80万吨,乙烯法PVC产能稳居全国第一。
来源:LG Chem 在疫情对电动车需求造成重创之际,LG化学的业绩却一枝独秀,宁德时代“电池一哥”的铁王座遭到挑战。 近日,LG化学首席执行官辛学喆接受彭博社视频采访时表示:“LG化学今年的营收将达到创纪录的13万亿韩元(约合763.3亿元人民币),2025年将达到30万亿韩元(约合1761.6亿元人民币)。” 辛学喆的底气来自于LG化学今年以来连续两个季度的出色表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LG化学实现销售额59.6亿美元,同比增长7.5%;实现营业利润2亿美元,环比扭亏为盈。今年2季度,LG化学更是创下自2018年Q3以来的最高水平,其4-6月实现净利润4191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4.6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逾11倍,较上年同期增长5倍。 不仅营收喜人,LG化学还将宁德时代从“电池一哥”的王座上拽了下来。据SNE Research报告显示,今年1-6月,LG化学占据了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24.6%份额,排名第一,其累计电池消耗量达到10.5GWh,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8%。而宁德时代以23.5%的市场份额屈居第二名。在此之前,宁德时代已连续3年稳坐全球动力电池销量的头把交椅。 除此之外,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宁德时代营收增速持续下滑,受疫情影响,2020年Q1,宁德时代的营收首次出现历史上的负增长,营收约为90.3亿元,同比下降9.5%。 作为“全球三大电池供应商”之二,LG化学与宁德时代的较量十分激烈。自2019年6月国内相关政策解禁以来,LG化学来势汹汹,与特斯拉深度绑定。而“本土作战”的宁德时代也不可轻视,今年2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与特斯拉签订协议,将于2020年7月起至2022年6月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 险胜宁德时代,LG化学的秘诀是什么?宁德时代还有重夺王位的机会吗? 宁德时代CATL总部电池生产基地 来源:宁德时代微信公众号 LG化学的“制胜武器” “尽管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动汽车市场有所影响,但LG化学的电池需求在欧洲强劲增长,在中国也向特斯拉工厂供应电池,预计今年的动力电池销售额还将达到新的高位。”在接受彭博社采时,辛学喆透露了LG化学业绩喜人的秘密。 LG化学与特斯拉结缘于2019年8月。彼时,LG化学与特斯拉达成协议,为中国工厂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供货。今年一季 度,搭载LG化学电池的国产特斯拉正式投产。而有业内人士透露称,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下线的车型配套的均是LG化学提供的电池。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产特斯拉为LG化学贡献了0.55GWh的装机量,占LG化学一季度装机量的10%。而同期,宁德时代同期尚未开始为特斯拉供货,这成为LG化学超越宁德时代的关键。而在二季度,特斯拉在华热度不减,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在中国交付了3.1万辆汽车,占据其全球销量的三成。 除了傍上特斯拉,LG化学还不忘结交本土朋友。2019年6月14日,LG化学与吉利附属公司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88亿美元,双方各出资50%。LG化学表示,双方未来将建设电池工厂,预计2021年末产能达到每年10GWh。 在中国市场大获丰收的LG化学,海外市场也“遍地开花”。LG化学是通用、雷诺、奥迪、奔驰、沃尔沃、PSA、现代起亚、福特、捷豹等主流车企的供货商,为雷诺Zoe车型、奥迪e-tron等热门车型供货。据渤海证券报告统计,在软包电池领域,LG化学客户在世界前20大车企中占据13席。 据EV Sales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雷诺Zoe的销量位列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二位,达3.71万辆。尤其在欧洲市场,其销量反超特斯拉Model 3达3.65万辆,比特斯拉Model 3还多3000余辆。而奥迪e-tron则被誉为“欧洲最畅销的电动SUV”,其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销量达17641辆,同比大增86.8%。 在LG化学着重布局的欧洲电动车市场,其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良好。EV Sales数据显示,上半年,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了40.1万辆,反超中国市场。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31.4万辆,同比下滑44%。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二季度,全球疫情肆虐,海外车企品牌陷入停工停产之中。“多点布局”的战略让LG化学抗风险能力更强、成功渡过劫难。据电池中国网数据,2020年LG化学生产的60%以上的电池将供应欧洲客户,30%供应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亚洲客户,剩下的10%供应美国客户。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未能顺利“自我保全”,其更依赖国内市场。财报显示,2019年,宁德时代的营收为455.46亿元。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的数据,宁德时代当年电池出口额为25.6亿元,约占其营收的5.6%,主要出口国家为斯洛伐克、德国与西班牙。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目前的电池产能或有95%都是供给国内用户。 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企搭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7.5GMh,同比下降41.7%,下滑幅度比较大。受此影响,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国内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2799.30MWh,同比去年同期的5274.05MWh下降46.92%。 来源:LG化学官网 宁德时代还能重返王座吗? 相较LG化学,宁德时代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和本土资源积累。 成本控制被视为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据BloombergNEF的数据,电池占电动车制造成本的25%到40%。在成本控制上表现得好的电池商,无疑更易获得车企青睐。 宁德时代财务总监郑舒此前表示,公司产品成本上具有日韩等竞争者不具有的规模采购、本地化供应优势。兴业证券测算称,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成本已从2015年的1.33元/Wh下降至2019年的0.67元/Wh,下降幅度达49.62%。此外,据彭博社此前报道,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经过一系列的竞价,最终达成的电池包的售价比竞品(松下)低20%。 而在国内,宁德时代是绝对的霸主。迄今为止,宁德时代已经分别与一汽、北汽、广汽、东风、上汽等传统车企达成合作,还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结盟”。据不完全统计,宁德企业为国内乘用车企业配套近40家,商用车企业超过80家。 中汽协8月11日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9.8万辆,同比增长19.3%。不难想象,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步减弱,新能源汽车销售开始回暖提升,宁德时代也必将展开猛烈反击。 另一方面,高工锂电报告曾指出,“宁德时代或将于7月开始向特斯拉供货,随着宁德时代供货提升,预计LG化学对特斯拉的供货占比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宁德时代的海外扩张之路也在加速。其创始人曾毓群曾表示,不排除未来向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供货的可能性。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接连传来好消息,先后与通用、日产、本田、德国亚琛的卡车制造商TrailerDynamics和梅赛德斯-奔驰达成合作。奔驰更是宣称“宁德时代将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的一家头部供应商,保障下一代EQ产品未来几年的电池供应”。 事实上,由于产能问题,奔驰曾因LG化学而苦恼。今年1月,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称,由于LG化学的电池供应不足,奔驰已将EQC的生产目标从6万辆削减至3万辆。该报道还称,2019年戴姆勒原本希望销售2.5万辆奔驰EQC,但出于同样的原因,结果只生产了约7000辆。此外,因LG化学电池供应不足,奥迪e-tron曾暂时停产;捷豹不得不关闭奥地利格拉茨的I-PACE生产线一周。 LG化学目前分别在美国密歇根、韩国梧仓、波兰弗罗茨瓦夫和中国南京建有四家电池工厂,产能共计70GWh,产能利用率却不高,2019年上半年只有57%。同时,LG化学表示,随着其中国、波兰等工厂的产能逐步放量,2020年将其产能扩大到100GWh。到2022年,全球范围内的年产能将达到220GWh。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在电池系统产能、在建产能、产能利用率等方面都表现优异。截至2019 年年底,宁德时代虽然拥有电池系统产能53GWh,但产能利用率高达89.2%。而据2020年2月宁德时代的公告,其在建的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等项目将为宁德时代补充新增产能合计97GWh,预计2023年公司总产能将达过240GWh。 宁德时代产能分布及规划 来源:中港证券 在产品层面,宁德时代目前主打的磷酸铁锂电池,LG化学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GGII数据显示,6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电量约1.67GWh,环比暴增109%;而三元电池虽然实现装机电量约2.93 GWh,但环比仅增长11%。 但宁德时代仍不能掉以轻心,研究机构盛博香港高级研究员Mark Newman对媒体表示,对于续航在300公里以下的电动汽车来说,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足够好”,但从行业整体发展来说,三元锂电池将有更好的发展。因为三元锂电池会不断降低成本,同时提升能量密度。 虽然有各自的当家产品,双方在电池研发上的缠斗依然激烈。今年3月,LG化学和通用一起推出了一款新的电池产品Ultium,该电池采用了LG化学研发的NCMA四元锂电池,后者能在保持三元锂电池的高密度的同时,还能增加电池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成本。而在今年6月,曾毓群透露,宁德时代将推出一款可以使用16年,寿命超过200万公里的动力电池。 LG化学CEO申克哲表示,“中国电池制造商的销量更大、价格更低,但我们在技术方面至少仍领先他们一两年。技术发展是我们的命脉,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扩大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技术差异。” 从SNE Research报告来看,动力电池领域已由 “三国杀”进入“两雄争霸”。LG化学能在王座上坐多久?宁德时代何时发起反击?还会有新的巨头崛起吗? 未来汽车日报
“忽悠式”信息披露终难逃监管法眼。在被立案调查5个月后,雅本化学8月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误导性陈述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及董事长等多位高管遭到行政处罚,被处罚金15万元至40万元不等。 此次信息披露违法事实,要追溯至今年2月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关于新冠肺炎药物的提问。2月3日和4日,雅本化学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关于“公司是否生产用于肺炎疫情相关抗病毒药物的医药中间体”等提问中表示,子公司上海朴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朴颐化学”)是抗病毒药阿扎那韦及达芦那韦关键中间体的主要供应商。 2月5日,深交所关注函随之而至,要求公司对达芦那韦医药中间体销售金额、收入占比、产量和客户等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并公告。 此后,雅本化学在互动易回复、《关注函回复》和《关于股价异动的公告》中多次披露,朴颐化学是达芦那韦关键中间体的主要供应商。《关注函回复》披露朴颐化学2017年至2019年达芦那韦医药中间体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059.18万元、5296.34万元和3193.76万元,销量分别为44吨、70吨、47吨,产能均为80吨/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5%、88%、59%。《关注函回复》和《关于股价异动的公告》进一步披露,朴颐化学市场份额为15%至20%,目前印度客户有Emucure、Mylan、Cipla、Sun、Laures,国内客户有博腾股份、迪赛诺等制药公司。 事实上,雅本化学2017年至2019年销售或提供达芦那韦医药中间体产品和服务取得的收入金额只有245.69万元、483.76万元、506.13万元,其中朴颐化学及其控股子公司湖州颐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颐辉生物”)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11.22万元、351.76万元和506.13万元,较《关注函回复》披露的金额分别少了2947.96万元、4994.58万元和2687.63万元。 为何销售数据有如此大的出入?原来,雅本化学披露的上述销售收入将下游客户江苏八巨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八巨药业”)生产销售的氯醇和BOC环氧物等达芦那韦医药中间体统计成自己的收入。 同时,经调查发现,雅本化学、朴颐化学和颐辉生物未与印度客户Emucure、Mylan、Cipla、Sun、Laures以及国内客户迪赛诺直接签署业务合同和供货,只是根据朴颐化学与八巨药业签订的《技术服务和客户保护协议》,由朴颐化学独家负责与上述客户的谈判、报价和成交,八巨药业按照与上述客户销售金额的一定比例向朴颐化学支付佣金。雅本化学披露的上述产品的销量、产能及利用率,是根据八巨药业的产能和订单情况估计并倒算出各年度销量。 证监会认为,雅本化学上述信息披露未能客观、准确、完整地反映涉及达芦那韦医药中间体业务的实际情况,夸大了公司该业务的收入、产量、销量和市场地位,具有较大误导性。受公司多次信息披露影响,2020年2月4日至2月10日,雅本化学的股价累计上涨42.32%。其中,2月5日至2月10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同期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13.72%,偏离值达到28.60个百分点。 证监会表示,雅本化学的上述行为涉嫌违反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构成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所述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蔡彤作为雅本化学董事长、总经理,王卓颖作为雅本化学董事、时任董秘,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王博作为雅本化学的董事和朴颐化学的总经理,是上述主要信息的提供者,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对此,证监会拟决定对雅本化学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蔡彤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王卓颖、王博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
今日,受产品涨价利好影响,A股万华化学股价高开,截至发稿时间,股价报68.35元,大涨4.11%,最新总市值2146亿元,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一季度,万华化学股价表现萎靡,股价从年初56元直下36.5元,跌幅高达31%。但是从3月底以来,股价走出一波上涨行情,累计大涨74.19%。 MDI龙头,充分受益MDI涨价 作为A股知名的周期股龙头,它的业绩受聚合MDI价格(油价)的波动影响较大。而在一季度之后万华化学股价强势主要原因便是MDI涨价,直接受益利于业绩回升。 7月29日,万华化学发布公告:自2020年8月份开始,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分销市场挂牌价155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上调1500元/吨),直销市场挂牌价155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上调1000元/吨);纯MDI挂牌价170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上调500元/吨)。 另一款产品TDI连续两日上涨,挂牌/结算价环比上调500元/吨,报11500元/吨。 MDI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纯MDI)、含有一定比例纯MDI与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聚合MDI)以及纯MDI与聚合MDI的改性物的总称,是生产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 万华化学是全球最大MDI生产商,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MDI价格周期波动非常明显,公司业绩波动也较为明显。 万华化学的业绩表现来看,根据年报显示,万华化学总营收为680亿元,同比下滑6.57%,归母净利润为101.3亿元,同比下滑34.9%。一季度受影响影响,营收为153.43亿元,同比下滑3.82%,归母净利润为13.77亿元,同比下滑50.74%。 在2001年,万华化学正式挂牌上交所。当时营收仅为5.71亿元,利润仅为1.01亿元。到了2019年,总营收突破680亿元,净利润超过100亿元。 由于万华化学是产业链上游,属于重资产企业,不断斥资加大产能的布局。2007以来,公司资本支出高达700多亿元,而资金缺口基本靠借债。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万华化学账上现金为43.93亿元。公司流动资产为318.83亿元,流动负债高达549.06亿元(包括短期借款267亿元),流动比例仅为0.58%,偿债能力有些偏紧。 主要产品MDI影响价格因素主要因素是石油,跟油价走势是正相关,在2015年MDI价格一度下破9200元/吨。后来油价大幅反弹,MDI持续上涨,一度暴涨超过40000元/吨,涨幅超过300%。 但是今年由于沙俄影响,油价遭遇黑天鹅,NYMEX原油一度跌至6.50美元,尽管回升,但是当前油价仍在低位,但是,今年一季度以来,油价因素并不影响MDI、TDI价格。 一个是大厂检修,7月以来,万华化学、科思创、巴斯夫等多家公司宣布装置停产,累计 受影响MDI产能110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12.4%、TDI产能 81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24.3%。 同时, 受疫情影响,聚氨酯行业的需求萎缩较大,供给余量导致 MDI 和 TDI 价格下滑, 随着疫情缓解带来的需求反弹和供给的收缩,聚氨酯相关产品价格或反弹。 另一点,下半年是传统的 MDI 需求旺季,外贸出口订单或在下半年逐渐释放。国内政策方面,家电下乡政策有望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接下来下游市场可能会迎来需求增速的拐点。此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汽车、地产等TDI终端市场已有所回暖,对家具和床上用品等的需求逐渐接近疫情前水平,需求方开始补仓,内外贸海绵制品订单有所恢复,厂家挺市态度明朗。 众多大宗商品现涨价潮,上升周期已来? 今年以来,包括钢铁、玻璃、塑料等家电生产原材料价格都有明显上涨,不锈钢甚至达到了40%。以国内铜价为例,沪铜指数从3月底到现在累计涨幅达到33.36%! 在国际大宗商品方面,在7月28日,伦敦金现最高触及1981.2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一季度以来累计涨幅达到32.26%。 众多大宗商品涨价的逻辑来看,一方面国内近两个月以来,随着开工复产的进度加快,经济恢复下,工业制成品厂家受到来自上下游产业链的双重夹击,煤炭,钢铁,造纸等生产材料价格的不断增加,运输成本上涨,环境治理限产推波助澜,由于国内很多出口企业是以传统OEM模式进行订单生产,所以今年以来,包括钢铁、玻璃、塑料等家电生产原材料价格都有明显上涨,不锈钢甚至达到了40%。 另一方面全球通涨预期加强,当前疫情的全球传播,尤其是在美国影响经济复苏进程,美联储无线QE宽松下,导致货币超发,导致全球多国央行出现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直接影响全球大宗商品整体进入上涨周期。 小结 作为周期股,从万华化学身上可以看到,大宗商品涨价的逻辑的供给面以及需求面直接影响价格因素。在全球货币超发的前提下,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进入上升周期,而万华化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7月30日丨万华化学(600309.SH)涨近4%,报68.13元,高见69.38元创历史新高,总市值2139亿元。 万华化学昨日公布,自2020年8月份开始,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分销市场挂牌价155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上调1500元/吨),直销市场挂牌价155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上调1000元/吨);纯MDI挂牌价170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上调500元/吨)。
连日来,苏州一家面料企业因粘丝、断头等丝料问题很困扰,作为其化纤油剂供应商,传化集团旗下传化化学的全球应用技术中心接到需求后立即赶往该企业,排查自身产品原因后,传化化学找出了其背后的工艺问题。与此同时,传化化学团队并未当即离开,反而留下来研究改善工艺,并最终看到产品完善后才离开。 “我们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解决方案,不仅帮自己的客户解决问题,还帮客户的下游,甚至客户的下游的下游解决问题。”传化化学技术服务专家刘海勇向记者表示,传化化学的客户服务不是某个环节,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记者了解到,面料企业是传化化学的重要客户之一,为了研发新产品,传化化学对面料行业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并专门让科研人员走出去与面料企业沟通交流,获取他们的生产需求,反向推动企业产品的研发。而针对纺织、造纸等企业的“高难需求”,传化化学通过招聘高分子材料、化学等纯学科的人才进行思想碰撞,为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从而赢得了市场优势。 “服务好客户,不仅要从产品本身出发,也要从客户经营角度出发,主动了解他们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为客户解决经营难题,也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传化化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一家国内知名的染整集团公司因一个技术瓶颈制约了快速发展的脚步:布面瑕疵造成低染色合格率,为此,传化化学组建了集研发、分析、应用等各条线专家的复合攻关团队,深入该公司的车间一线,诊断梳理关键问题。最终为其定制出一套特殊解决方案,使得其染色一次成功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每吨布的用水节约34%。通过不断总结优化,催生了带动整个行业染色工艺颠覆性进步的解决方案,在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印染加工集聚区落地。 事实上,传化化学提升服务的意识,还体现在服务产业链上。在江苏吴江和浙江湖州等地的几家织造、印染企业,传化化学打造的“智传绿链行业圈供应链平台”正在整合这些公司的生产线,完成一个高标准的面料订单。 据传化化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确保面料质量,“智传绿链行业圈供应链平台”不仅在各类助剂、整理剂上拿出了传化化学的高质产品,还通过联合面料产业链上的企业,打通从织造到后整理的纺织品生产全流程,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 创业34年来,传化化学已经发展为纺织化学品等领域的“领头羊”,旗下有6000多款创新产品,企业一直在深化服务理念,穿透产业链多级客户,并将“客户服务力”植入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通过定制+沉浸式服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传化化学增强了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显示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