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电源10月28日晚间发布三季报,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7亿元,同比增长14.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41.40%;实现扣非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68.5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3元/股。 对于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南都电源在此前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主要是由于通信5G及数据中心后备电源需求大幅增长,公司全力组织生产满足交付需求,产品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业绩贡献比去年同期增长;民用动力产品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业绩贡献基本保持稳定;储能产品营业收入及业绩贡献比去年同期增长;同时,公司在夯实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就成本及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了合理有效控制,提高了运营管理效率。
“千亿营收,百亿净利。”三季度刚一过,恒力石化的“小目标”就又要提前实现了。 10月28日晚间,恒力石化发布2020年三季报,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3.34亿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96亿元,同比增长45.16%。 2019年,随着大炼化项目的投产,恒力石化突飞猛进,全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净利润也站上百亿元新起点。今年随着公司乙烯等生产装置的进一步投产,业绩更是快马加鞭。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净利润距百亿元也只是一步之遥。 记者了解到,恒力石化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150万吨/年乙烯装置已于今年三季度正式商业运行,这也是推动公司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进一步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司150万吨/年乙烯装置所使用的全部乙烯原料基本由上游炼厂生产,并通过园区内的管道一体化供应,乙烯设计收率48%,双烯收率60%,居于全球最高水平,最大程度发挥炼化一体化的规模集成化优势,做到‘吃干榨净、物尽其用’,有效地提升了公司化工品整体附加值和中长期盈利中枢。”恒力石化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公司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去年二季度正式投产并进入商业运营,公司史上最大投资项目也进入了业绩贡献期。此外,随着炼化项目产出成品油、化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公司产销规模大幅增加,整体毛利率也明显提升。 记者从公司了解到,恒力石化目前布局了以2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为起点,包括年产450万吨PX、40万吨醋酸、180万吨乙二醇、1160万吨PTA、300万吨聚酯的完善聚酯化纤全产业链产能布局,以及85万吨聚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72万吨苯乙烯、14万吨丁二烯等高端化工品产能,公司的炼化、石化、聚酯各个环节产能规模均行业领先,公用配套完备,体现了优异的上下游一体化协同能力。随着公司500万吨/年PTA项目、135万吨/年多功能高品质纺织新材料项目和20万吨/年高性能车用工业丝技改项目等重点工程陆续或即将投产,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完成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恒力石化也展示出优异的抵御波动和抗风险能力,据公开数据计算的分季度业绩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单季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1.43亿元、33.74亿元和43.79亿元,不仅在疫情高峰期业绩就已逆势大涨,在疫情得到控制,社会经济企稳回升后,公司经营一路“狂奔”,第三季度单季盈利更是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40亿元。 “从前两季看,已经想到业绩会很好,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好。”对于恒力石化披露的三季度数据,一位市场投资人士表示还是有些超出他的预期。 “公司业务围绕‘PX-PTA-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等’主轴展开,几乎囊括了聚酯化纤行业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条,同时还包括优质成品油和乙烯下游的高端化工品等业务领域,无论行业的盈利环节如何变动,最后都会体现在公司的业务体系内。”该市场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凭借领先的炼化一体化产能优势和上中下游完善的一体化全产业链配套布局,恒力石化简直已‘势不可挡’,表现出了优异的盈利能力。” 记者注意到,高速发展的恒力石化也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外部投资者通过陆股通对公司也在持续加仓,截至9月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合计持股量已上升至1.88亿股,位列十大股东榜第五位。此外,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也以3748.10万股的持股量,在第三季度新晋为公司前十大股东。
10月28日晚间,京汉股份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 作为奥园入主京汉后交出的首份业绩报告,京汉股份的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融资成本等多项财务指标出现转折性改善。结合公司新近公布的新名称、新战略,市场普遍对京汉股份的未来业绩表示看好,认为新的“奥园美谷”平台将如期驶入价值成长轨道。 第三季度扭亏为盈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京汉股份累计实现净利润744.6万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1.7%。面对今年疫情的不利局面,取得这样的增长已实属难得。 同时,公司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公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京汉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78.50万元,同比增长310.41%;基本每股收益为0.1238元/股,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10.50%。 受疫情影响,京汉股份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出现下滑。但随着奥园入主、董监高换届后,京汉股份的发展新局面随即打开。外界认为,作为控制权变更后交出的首份业绩答卷,第三季度业绩扭亏为盈,标志着京汉股份已驶入新的发展通道。 融资成本实质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控股股东通过提供借款、联手信达资产纾困上市公司等举措,帮助京汉股份显著改善流动性,扫清后续发展障碍。 公告显示,截至披露日,控股股东已根据前期签署的《借款协议》,向京汉股份提供了总额5亿元人民币的借款,公司将按照年利率8%支付借款利息;另外,信达资产前期签署的总额19.79亿元的纾困协议,截至披露日也已完成了共8户标的债券、合计14.65亿元的债权收购工作。有专业人士根据纾困协议内容预估,债务重组的整体资金成本约为11%。 相比2019年年报中区间高位达13.8%的银行贷款、非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等融资渠道,近期8%、11%的两笔融资成本实现大幅降低。这反映出,经历了第三季度的融资情况改善,流动性问题已实质性好转,更有助于后续轻装上阵。 对于第三季度业绩情况,有长期关注京汉股份发展的投资者表示,此次实现扭亏为盈,对京汉股份这一A股主板上市平台具有转折意义,相信公司更名为“奥园美谷”后,会进一步聚焦主业并持续提升业绩,从而带动估值提升。
10月28号晚间,酒鬼酒发布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7亿,同比增长16.45%,实现净利润3.31亿,同比增长79.76%。其中,7月份至9月份,酒鬼酒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56.37%,实现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419.02%。今年以来,酒鬼酒业绩向好,获得券商积极推荐和市场资金热捧,股价突破100元每股。在以良好业绩回报股东的同时,酒鬼酒还大力开展扶贫事业,带动近一万名贫困地区群众奔致富路。 酒鬼酒方面工作人员表示,酒鬼酒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内参”“酒鬼”系列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主要系营收增长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增加。今年第三季度,酒鬼酒继续推进“内参”“酒鬼”品牌推广运作、全国化营销,确保内参系列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此外,进入下半年后市场环境整体向好,受婚宴、聚饮等消费场景的刺激,公司次高端“酒鬼”系列恢复较快,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导致酒鬼酒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 华西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寇星撰文表示:“酒鬼酒第三季度营收大超市场预期,表明‘内参’等主打产品被消费市场高度看好,内生增长逻辑持续加强。同时,酒鬼酒第三季度利润落于业绩预告上限,符合我们前期判断,整体保持了稳健的获利能力。当前的酒鬼酒已经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我们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除华西证券外,广发证券、国金证券、东北证券等券商分析师也纷纷给出积极评价。酒鬼酒三季报显示,公司二级市场股东人数从一季度末6.53万人上升到三季度末9.24万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在40%以上,显示出“大股东稳健持股,小股东积极配置”的良性结构。与此对应的是,酒鬼酒在业绩增长的同时,股价也一路走高突破100元每股。 在以良好业绩回报股东的同时,酒鬼酒还在大力开展扶贫事业。自酒鬼酒正式成为中粮集团成员企业以来,在中粮集团“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精神引领下,酒鬼酒积极加入轰轰烈烈的湘西脱贫攻坚战中,从纳税、就业、产业发展、扶贫扶智、教育等方面发力,帮助近1万名湘西地区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0月28日,酒鬼酒组织了“精准扶贫看湘西”活动,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程军在活动中表示:“酒鬼酒扎根湘西,依托湘西,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大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为贫困地区奔小康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的酒鬼酒将以‘振兴湘酒’为己任,高举中国文化酒引领者大旗,争当产业联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为湖南省、湘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天崩掉一只白马股,A股市场里的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好一阵子了。 今天崩盘的主角似乎轮到了特高压及充电桩等概念的大白马思源电气。 诡异的是,今日是思源电气披露三季报的时点,而就在此关键时间窗口,公司的财务总监离职,同时业绩公告前有机构大笔抛售股份,这让这家公司的突然跌停多了不少令人不解的迷雾。 绩前放量跌停,机构提前出逃 早盘A股刚一开市,思源电气股价突然快速放量跳水,一个小时内一度砸至跌停,此后虽然有所翘板,但无奈空头抛单汹涌,至收盘时股价依然牢牢封住了跌停,最终成交12.67亿,换手率8.93%。 盘后,思源电气发布三季报业绩数据正文,实现营业收入21.37亿元,同比增长19.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70.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84.88%;基本每股收益0.49元。 同时,公司还发布年度业绩预报,预计净利润约9.0亿元~12.0亿元,同比增长61.42%~115.22%。 而早在7月27日,思源电气就披露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亿元-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60%-119.34%;其中第三季度盈利2.39亿元-4.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0%-101.32%。 从最终情况看,思源电气的业绩处于此前披露的预期范围上区间,不存在不符合预期情况。但公司的年度业绩预告数据的下限与前三季度的8.33亿元已相差不大,导致全年同比增速的下限低于去年同期。 不过思源电气的预告数据对于输配电设备行业来说也算是靓丽,对得起其今年来的大白马的称号了。今年来,在特高压为非核心炒作概念的市场环境下,思源电气的股价目前依然涨幅超7成,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涨幅排名靠前。 然而,就在公司即将公布三季报重要关口,思源电气却诡异跌停了,这多少令人不解。 沪深港股通交易数据显示,今日思源电气的深股通卖出1.11亿元并买入2591万元,一机构买入1143万元,两机构合计卖出3450万元。 同时在10月14、15日,思源电气恰好遭到北上资金的大笔卖出,其中两日累计净抛售超500万股,合计减持套现约1.34亿元。 有意思的是,在7月27日公司披露三季报之后,北上资金减持森源电气的频次有所加大。这也导致思源电气近期以来的股价持续出现回落。 在公司此前首次披露三季报业绩预期之后,公司的高管层发生变动。8月初,董事Peter Quan Xiong先生、董事张家荣女士辞职一同离职。据该份离职报告,Peter Quan Xiong先生原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职务;张家荣女士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10月9日,公司的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林凌先生亦宣告离职。 在公司三季报业绩的即将公布之际,公司的高管及财务总监相继离职,这种情况引起了市场的猜疑和担忧。有不少投资者担心,财务总监的突然离职,与即将公布的三季报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什么不得而知的关联。 机构换仓引发市场巨震,白马股频遭暴跌 近一个月,以科技、消费及医药为代表的各类大白马股频现闪崩的情况有明显加剧的趋势。 科技白马股圣邦股份、苹果产业链龙头股信维通信、游戏龙头股三七互娱及世纪华通、软件龙头宝信软件、机动车检测龙头安车检测、光伏巨头隆基股份等等都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较大的单日跌幅,其中跌停的情况亦不少见。 10月13日,圣邦股份早盘一度下跌超过17%,至收盘下跌13.68%,次日该股继续大跌7.41%,10月以来,圣邦股份下跌了14%。 圣邦股份的大跌固然有重大并购事项被终止的利空影响,但从多只科技白马股陆续闪崩的情况看,这背后必然有共性的原因。 以上闪崩的个股具有几个共同特点:包括都是基金重仓股;都是近两年来涨幅巨大,且均未有正式的调整;都是在业绩与估值匹配的隐忧,且目前估值水平普遍偏高。 现在市场分析一致认为,科技股大的趋势没有问题,主要的问题是股价涨得太快,业绩却表现的较为一般,所以现在科技龙头股频频闪崩回调,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补跌预期下的基金调仓。 截至今年中报,隆基股份有1019只基金持有股份,宝信软件共有523只基金持有,圣邦股份也有274只基金持有。而在市场集体回调的大环境下,基金趁高减持套现或调整仓位的需求很明显。 随着A股市场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披露进入高潮,目前已有超千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指引。机构对于上市公司今年整体的表现也有了大致的判断,目前也是提前布局的时机,由此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调整仓位的需求。 如今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正在发生变化,资金对业绩的敏感度更高,接下来,市场炒作的逻辑也将逐步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整体看来,此前涨幅不太大且低估值的价值风格品种以及前期挖掘较少的顺周期板块或有望成为资金关注的重点。
10月19日丨在上周五暴涨超13%后,白云山(00874.HK)今日回吐近6%,报20.5港元,总市值333亿港元;白云山(600332.SH)则跌约2%。 白云山昨日发布澄清说明公告称,有关媒体报道所涉及的相关结论只是针对公司合营企业白云山和黄公司复方板蓝根颗粒开展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体外筛选的实验结果,后续还需对该产品开展进一步相关工作,相关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复方板蓝根颗粒的销售预计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10月13日晚间,安妮股份发布了两则“含雷量”相当之高的公告: (1)前三季度业绩预亏8000万元至9500万元,由盈转亏,上年同期为盈利8701.29万元。 (2)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雷一爆出,安妮股份连续两日跌停。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更是达50%以上。 其实,从上市以来,安妮股份业绩一直不甚理想,主营业务不断下滑几乎不盈利,扣非净利润甚至还陷入大幅亏损的境地。 一、业绩变脸频转型 安妮股份,2008年5月16日挂牌深交所中小板,主业为商业信息用纸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综合应用。上市后,公司遵循“一年优,二年平,三年业绩稀里哗啦往下掉”的坊间“定律”,于第三年出现业绩崩塌。2010年,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2442.14万元,同比下降169.41%,主营业务实际陷入亏损。 2011年,公司先后三次修正业绩预告,上修一次,下修两次。全年实现实现归属净利润417.07万元;扣非净利润-322.78万元,主业亏损仍在持续。 于是,在业绩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安妮股份开始实施业务转型,开始尝试主业之外的业务。与平平无奇的业绩相比,安妮股份有着多元化“蹭热点”意识,总能抓住市场的热点。12年来,其间不断跨界并购,从公司从彩票、版权服务、游戏分发、游戏虚拟币、网络流量服务,到影视剧投资、艺术品销售、区块链都有它的身影,可谓五花八门。 从无纸化彩票业务开始,一路跨界并购,终成“概念”专家。 二、从造纸到“造”概念 从时间上看,可以大致将安妮股份的跨界并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步慢跑,以较小的代价进入新行业;第二阶段大步流星,动不动就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搞高溢价并购。 在第一阶段中,上市公司以较小的代价进入了彩票和物联网行业。 联移合通为2011年7月并购而来,为安妮股份开展彩票业务的平台。对价1030万元,较其净资产增值额仅30.83万元。探雷哥扒了扒资料,发现联移合通收购时没啥业务,其实就是一个空壳: 与江西福彩中心签订了代销协议后,联移合通的彩票业务进展缓慢,2012年亏损158.49万元。经过两年时间的开发,才在2013年下半年推出自己的彩票网上销售平台“中大奖”并产生收入,当年盈利209.27万元。 神奇的是在财报披露中,2012年电子彩票业务产生了2.25万元的收入,居然不需要花费成本,毛利率为100%。探雷哥只想说这业务真牛掰,比茅台的毛利率还高。 随后2014年盈利964.19万元。但好景不长,随着政策的变化,2015年彩票代购业务全面熄火,联移合通终究成了一颗被遗弃的棋子。 2013年6月,盯上热门的物联网行业。安妮股份对厦门安捷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捷物联)增资1125万元,取得其51.1364%股权。安捷物联是一家以无线射频识别(RFID)自主技术为核心,致力于 RFID 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应用推广的物联网公司。探雷哥发现安妮股份为了转型,四面出击。这次又买了一家亏损标的,4个月亏掉净资产的18.60%。 至此,安妮股份分别以1030万元和1125万元的代价进入彩票和物联网行业,获得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彩票等多重概念。 2014年11月12日,董秘叶泉青在机构调研时称:“公司现处于转型过程,未来将形成商务信息用纸、以彩票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物联网业务三个业务模块。” 有意思的是,2015年,根据年报信息安妮股份因安捷物联业绩未达预期,降低了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再并表。此后,物联网业务就从公司主营业务中消失了;彩票业务则出于监管原因,于2015年3月起暂停销售,也未能恢复。 第二阶段:大额并购转型互联网行业。 2014年末,公司宣布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购买深圳市微梦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梦想”)100%股份。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营销推广,安妮股份称,希望借此积累互联网运营经验,迈出向互联网转型的第一步。 2015年2月14日,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解释称: 公告显示,只是变更收购方案:由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收购微梦想100%股权变更为现金收购微梦想51%的股权。由于收购标的是轻资产,采用如下方式估值: 微梦想收购刚完成,安妮股份又宣布拟收购北京畅元国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畅元国讯”)100%股权。畅元国讯是一家版权业务全产业链服务商,安妮股份表示欲借其布局版权大数据业务,构建互联网业务核心竞争力。 交易报告书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畅元国讯合并报表净资产合计4,799.58万元,而其评估值高达113,823.74万元,评估增值109,024.16万元,增值率高达22.71 倍。探雷哥在想这是一家啥牛逼企业,估值这么高。扒扒资料解解心中疑虑: 上述,可以看出畅元国讯就是提供版权中介服务,收取服务费的这么一家公司。 并购时,其盈利情况如下: 数据显示,往年业绩也不咋亮丽,2014年亏损526.56万元、2015年盈利817.10万元、2016年1-3月合计盈利1,405.18万元。 扒扒其员工队伍,畅元国讯员工人数居然只有97人。97人的版权中介服务公司,估值竟然高达11亿元! 一个敢给高估值、一个敢承诺高业绩: 通过上述两项并购,安妮股份如愿把互联网数字营销和数字版权服务纳入主营业务范畴,同时将互联网营销、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等概念收入囊中。 此外,安妮股份通过购买上海桎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股权,分别傍上虚拟现实和区块链概念,股价随概念起起伏伏,成为龙虎榜常客。 然而,概念是有了,公司业绩却不见起色,甚至被上述一系列并购拖入深渊。 三、商誉减值拖累业绩 2017年年报显示,上市公司本期对微梦想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967.10万元,其因收购形成的商誉全部计提完毕;对畅元国讯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03亿元(账面原值10.41亿元)。本期共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63亿元,占年度亏损总额的99.45%。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报披露前,上市公司两度下修业绩预告,最终2017年度业绩由预告的盈利1亿元—1.5亿元变成亏损3.65亿元。 更重要的是,这并非安妮股份首次被并购标的拖累业绩。 2017年1月14日,安妮股份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其后的公告披露,安妮股份本次分别对四家公司计提了合计2798.36万元资产减值准备,为当年归母净利润的240%。 其中,微梦想2016年度业绩下滑明显,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557.33万元(账面价值8524.43万元);联移合通彩票业务暂停,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0.8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继2015年2月收购微梦想51%股权之后,2016年6月,公司又以现金7041.81万元收购了微梦想30%股权。并且,该次交易中,上市公司曾提示商誉减值风险,但并未针对此次交易确认商誉减值准备。 安妮股份出现了小额并购小额亏损,大额并购大额亏损的奇异现象。 “频繁并购然后计提商誉减值,说明公司很可能只是在炒作概念,没打算好好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安妮股份转型蹭概念,其实控人张杰、林旭曦夫妇却一直在大额减持。 自2011年起,实际控制人张杰、林旭曦夫妇通过减持累计套现超过10亿元。安妮股份可谓“超级韭菜收割机”。而公司上市12年累计扣非归母亏损超7亿元。 四、结束语 以造纸企业进行IPO的安妮股份,上市以来频频切换赛道——先是发力互联网彩票业务,再是收购微信公众号运营商,又转战数字版权服务业,还与区块链技术摩擦出火花。 这么多概念加持,东边不亮西边亮,股价也时不时跟随热点炒一波。只靠蹭概念、没有业绩支撑的安妮股份在短暂的炒作后很快又掉头向下,多年来股价一直不温不火。 安妮股份靠并购蹭热点,保住市值的路还能走多远? 本文作者简介 ■关注「探雷区」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文章分类」,即可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