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上极具特色的白酒上市公司,青青稞酒近年来业绩则是每况愈下,尽管吴少勋联手劲酒(劲牌公司)入股了青青稞酒,还一度被认为是重大利好,但是,从目前来看,青青稞酒的业绩颓势并未得到扭转。 10月15日,青青稞酒公开了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为负数,在-6000万元和-7000万元之间,而2019年同期则为正数,约为2753万元。 对此,青青稞酒方面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各地零售和餐饮终端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春节传统的走亲访友和大规模家庭聚会基本停滞,春节期间的产品动销有较大影响;加之,跨省旅游在7月下旬才开放,对公司旅游季的销售有较大影响。 而在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看来,青青稞酒的下滑是弱势区域酒企在存量挤压态势下的正常表现,弱势区域酒企受制于品牌价值较低,尚未完成高端产品结构升级,在消费升级态势下,品牌与品质化趋势中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加上青青稞酒近几年全国化进程遇阻,企业内部又出现了一些投资周期较长的项目,进一步拖累了企业的发展。 前三季度收入下滑30%以上 资料显示,青稞酒,藏语叫做“羌qiang”,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 也就是说,与其他白酒不同,青稞酒具有较大的区域局限、消费局限,这也是青青稞酒省外布局成效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青青稞酒是国内最大的青稞酒企业,产品主要销售市场是青海省,综合考虑地缘环境、消费习惯及历史等因素,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拓第二根据地市场(甘肃市场)。 在10月15日的公告中,青青稞酒方面也透露,公司调整战略重心,聚焦白酒,在继续保持主销市场健康度的整体思路下,深耕青甘、聚焦西北、拓展全国重点区域。 但是,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却表示,青青稞酒属于小品类,其消费区域仅仅局限在青海,很难实现全国化,这也使其业绩难以得到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1-9月,青青稞酒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0%-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至7000万元;而2020年第三季度,青青稞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为负数,亏损2500万元至3500万元,而2019年第三季度则为正数。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青青稞酒业绩下滑,除了疫情这个外部因素,还有自身的问题,因为2020年第三季度,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在显著复苏之中,甚至实现了快速增长,比如酒鬼酒。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青青稞酒业绩持续下滑,主要是由于青稞酒的核心市场有限,人口红利低,在名优白酒的夹击下,其扩容增长的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吴少勋无法拯救青青稞酒? 其他白酒上市公司原本的发展势头良好,只是因为疫情因素,在2020年受到了短暂的不利影响,但是,青青稞酒则是一个例外。 公告显示,2019年,青青稞酒营业总收入接近12.54亿元,与去年同期13.49亿元相比,降幅在7%以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691万元,相较于2018年1.08亿元,降幅在66%左右。 青青稞酒方面表示,由于公司对消费者消费趋势把握不到位,重要节日期间消费提档的预期不足,高酒精度、中高档产品开发滞后,对次高端引领下的渠道分级管理及资源聚焦管理不够。 也就是说,青青稞酒业绩下滑的导火索并不是疫情,而是公司自身管理未能跟上白酒行业发展步伐,疫情只不过是让其“雪上加霜”而已。 为了开拓市场,青青稞酒从劲酒外来了一些高管,负责营销工作,但是,青青稞酒内部人士却告诉《五谷财经》,劲酒过来的白酒营销人员,并未对青青稞酒销售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2019年5月,青青稞酒与湖北正涵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正涵”)签订了《战略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或“战略投资协议”),湖北正涵拟通过受让青青稞酒控股股东,即青海华实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实投资”)3%的股份,成为青青稞酒的战略股东,为青青稞酒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并在完成持有3%股份之日起36个月内不进行任何减持。 青青稞酒方面表示,本次战略投资合作有助于双方从产品研发、推广、营销、市场拓展、渠道建设、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合作,为公司引进更多的战略及业务资源,有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 资料显示,拟战略入股青青稞酒的湖北正涵,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吴少勋持股99%,劲牌有限公司(下称“劲牌公司”)持股1%,换言之,吴少勋是湖北正涵的实际控制人。 基于此,吴少勋携手劲牌公司入股青青稞酒,一度被资本市场认为是重大利好,青青稞酒股价还因此大涨。 虽然“脱发严重”的吴少勋和劲酒一样,能够成为白酒行业的成功榜样,却并未成为青青稞酒的“白衣骑士”,而青青稞酒的业绩仍在亏损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为了应对新的白酒行业发展形势,贯彻公司中期长期发展战略,提高产品品质,拓宽营销渠道,加强精细化、扁平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营销水平,青青稞酒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1.73万吨优质青稞原酒陈化老熟技改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青稞酒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青稞酒信息化建设项目、青稞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青青稞酒方面指出,这可以增强公司原料供给能力、提高公司优质原酒品质、实现公司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升级、提高公司品牌渗透率、进一步改善公司研发环境,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10月8日晚间,青青稞酒发布公告,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已经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受理。 “青青稞酒与劲酒的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劲酒团队对于小瓶装、光瓶酒以及保健酒的运作较为擅长,而对于白酒类则经验不足,两者之后的嫁接并没有达到原有的预期,相反可能有管理上的诟病,因此并不看好两方在运营上的合作,但不排除劲牌在慢慢渗透进青青稞酒中,未来实现借壳上市。”朱丹蓬称。
最近机构抱团重仓的白马股开始演绎闪崩走势,让市场颇为吃惊,背后是流动性估值推升股价的逻辑已经彻底的破坏,转向为业绩推升,一但业绩增长不如市场预期或者是预期未来不乐观,抱团持股机构就会有一些机构扮演溜走角色,落袋为安,导致股价大跌。 抱团股闪崩可以列出一大串,信维通信(行情300136,诊股)12日盘中一度跌超17%,收盘下跌11.19%,市值一日蒸发60亿。并购失败的圣邦股份(行情300661,诊股),10月13日,A股科技白马股圣邦股份跳空低开10.2%,早盘更是一度跌近16%,收盘大跌13.68%,14日,继续大跌7.41%;宝信软件(行情600845,诊股),大幅低开后持续走低,截至收盘,股价大跌近9%。三七互娱(行情002555,诊股)在10月12日盘中跌停,10月13日股价盘中一度大幅杀跌8%;14日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大跌3.47%。 抱团股上涨,一个是机构持股自我强化,机构通过抱团持股推升股价,带来基金净值升高,基民赚钱踊跃申购基金份额增加,或者是同一基金管理人发行新的基金,带来新增资金,自然不会去挖掘新的投资标的,而是不断逢高加仓,不断的推升股价,再度引发市场关注目光带来新的基金份额增加,再加仓,股价再创新高,这就是一个正向激励的自我强化过程。可是一旦股价面临见顶回落,股价出现调整,或者是高位震荡,基金净值出现波动,基民就会选择赎回份额,基金新增资金就会面临变数,甚至出现部分基金被赎回不得不被动减仓,股价就将面对下行压力,一有风吹草动,基金自己吓自己就会加剧市场抛售压力,而承接力就会大大下降,股价出现大跌。圣邦股份就是因为并购失败,公司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钰泰半导体71.3%的股权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并向深交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市场忧虑收购失败影响未来业绩增长。隆基股份下跌则较为悲剧,既不是业绩问题也不是并购失败,而是股东减持,股东减持是A股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对股价的冲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只不过是会不会引发关注而已,明星股关注度高一点,公司持股10.55%大股东李春安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不超过3771.76万股,拟减持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按照当时价格计算,大约是31亿元市值。 其次是上半年得益于央行降准和下调LPR利率,市场低成本资金非常充沛,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过2.5%,下半年,央行明显收紧流动性,强调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和不是是大水漫灌,十年国债收益率升高到3.2%。如果按照股市合理市盈率是无风险利率倒数加上合理业绩增长值,不考虑业绩增长,上半年是40倍市盈率合理,下半年是30倍合理了,这里就会有30%的调整空间,因此上半年是流动性推动的估值提升股价上涨,下半年流动性推动估值提升的逻辑荡然无存,高估值已经不可能继续维系,出现估值合理回归是正常的走势。如果考虑到情绪化影响,上半年是IPO 受到严格控制,对央行货币政策宽松抱有更高的期待,市场情绪更加乐观,下半年IPO 加码每周IPO家数以倍数增加,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已经是基本确立,市场情绪转向相对悲观,股市调整空间可能会大于30%也是可以接受的。现在股市估值已经从流动性推动转到业绩驱动,一旦业绩下降股价就会跌给你看。信维通信下跌就与三季报业绩下跌不无关系,虽然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公司被苹果产业链剔除,但公司已经予以澄清,四季度公司订单饱满满负荷生产,并没有打消市场疑虑股价并没有涨回来,这与三季报不无关系,前三季度报告期内预计盈利7.29-7.59亿元,同比下降8.38%-12%。即使股价下跌,在业绩下滑下,目前76倍市盈率根本谈不上股价低估。圣邦股份目前市盈率190倍,相对于55-80%业绩增长,估值也是不便宜的。 三是下半年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IPO 节奏明显加快,每周十几家的IPO 申购发行,市场觉得有点不堪重负,存量公司增加,资源稀缺性已经大大降低,市场资金已经不再宽裕,理论上估值也会适当的下降,如果遭遇意想不到的利空,投资者情绪受到较大的冲击,信心大降,就会出现非理性抛售,股价闪崩也就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看,几家股票大跌,存在补跌的性质,尤其是宝信软件和三七互娱,股价与高位相比并没有多大跌幅,圣邦股份和信维通信调整也不大,股价脆弱性也就更大一点,这部分都是机构重仓股,机构持有盈利空间巨大,即使砸盘大跌,也能锁定良好收益,抛售就会更猛烈一些闪崩就此形成。 现在市场面临风格转化的概率,加上依靠估值驱动的逻辑已发生重大变化,不排除部分机构打破抱团持股离场,带来股价短期大跌,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些强势股补跌还会不断闪现,一定要注意投资风险。 现在市场在争议,低估值板块是不是成为未来的风口,一旦低估值的价值风格品种以及前期挖掘较少的顺周期板块成为A股基金经理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就会造成市场资金分流,资金从高估值到低估值的迁移,高弹性、高估值、业绩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的科技股,将成为资金回避的对象,闪崩只是股价下跌的开始而不是终结,股价出现中期调整也不是没有可能。
10月13日晚间,中公教育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226.29%至243.47%;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9亿至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2%至42.56%,提前完成重组上市时的三年累计业绩承诺。 记者了解到,此前中公教育在重组报告书中承诺,中公教育2018年-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2018年度、2019年度中公教育顺利超额完成业绩承诺,累计完成28.4亿元。根据中公教育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可完成三年累计业绩承诺。 同时,公司表示,稳就业政策主导下的公职扩招使公司发展更加强劲,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在弥补上半年亏损之后,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获得了稳健快速的增长。公告中还提到,本报告期,招录考试全面恢复,招生及教学也整体回归正常状态,中公教育上半年因考试延期积压的待确认收入在三季度获得部分释放。 据了解,今年三季度国内迎来了2020年省级公务员考试,省考联考笔试分别于7月25日和8月22日完成,部分省份的面试也在8、9月份陆续完成。随后还迎来了各省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教师招录考试等。 与此同时,随着职业教育行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事业单位、教师、医疗卫生、等招录项目均有一定程度扩招。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教师、大学生征兵、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社区治理等方面都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多政策性岗位。截至9月1日,今年政策性岗位大幅增加,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 对于三季度业绩的迅猛增长,中公教育方面表示,这得益于公司线上业务快速发展,线下布局稳步推进,线上与线下融合(OMO)优势更加凸显。研发、教学、市场、服务等关键驱动要素的人才与资本投入逐步增大,以研发为主导的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行业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大。 记者注意到,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扩招趋势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公逆势扩张,上半年公司教师和研发人员均新增超30%,直营分支机构也快速向数千个县城和高校扩张,增长到1335个。上半年培训人次大幅增长了近四成。 此外,随着职业教育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进一步增强了中公教育业绩稳健的确定性。自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支持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后,9月30日,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要大幅增招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中公教育前期逆势扩网点和增师资是战略性投入,为公司市占率的提升提供强大的基础。光大证券也认为,相关政策积极影响下,职业培训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公教育招录考试培训板块中长期扩招趋势明确,行业未来5-10年仍将处于中高速发展期,学历提升板块也将受益。
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市场火爆,相关概念股业绩和股价表现良好。比亚迪上修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盈利为34亿~36亿元,同比增长115.97%~128.67%。此前比亚迪预告盈利为28亿~30亿元。 对于业绩超预期上涨,比亚迪表示源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两块。继10月12日大涨6.77%后,比亚迪昨日股价继续上涨,盘中一举突破130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回暖 中汽协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8%,汽车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现正增长,其中销量更是已连续5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中国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13.8万辆,同比增长67.7%,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颇为亮眼。 行业回暖之下,比亚迪并非汽车行业上修业绩预告的孤例。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广东鸿图和金固股份也发布了业绩上修预告。因三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回暖,公司产品销量大幅增加。 金固股份最新预告前三季度盈利0~500万元,此前预计亏损3200万元至1600万元;广东鸿图最新预告盈利7500万元~8000万元,此前预告盈利2816.11万元~4218.66万元。 11股上修业绩 股价普迎上涨 近期强势股名臣健康刚刚发布业绩上修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为4150万元~4773万元,同比增长100%~130%;此前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0%~80%。名臣健康昨日涨停收盘,8月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73%。其他业绩上修幅度较大的个股还有天津普林、云图控股等。 市场表现来看,11只业绩上修股中,公告发布当日仅1股下跌,股价平均上涨3.32%,广东鸿图发布公告后,昨日强势涨停。科创板个股圣湘生物发布公告后股价两日累计上涨13.75%。明阳智能发布业绩上修公告以来股价也累计飙升25.78%。 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也发布了业绩下修的预告。宜昌交运修正前三季度盈利预期为600万元~800万元,此前预期为3460万元~4800万元。湖北广电、雪人股份预告亏损幅度扩大。 121股净利润 增幅超100% 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10月13日,已经有672股公布前三季业绩预告,预增公司280家、预盈37家,合计报喜公司比例为47.17%;业绩预降、预亏公司分别有143家、106家。 业绩预喜公司中,以预计净利润增幅中值统计,共有121股净利润增幅超100%;净利润增幅在50%~100%之间的有97股。具体到个股看,天邦股份预计净利润增幅最高,公司预计前三季实现净利润增幅中值为23767.95%;宏达新材、北新建材预计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幅中值分别为15773.02%、15198.66%,增幅位列第二、第三。 分行业看,前三季业绩增幅预计翻倍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化工、电子等行业,分别有15只、15只、13只个股上榜;所属板块来看,业绩预计翻倍股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26只、69只、26只。 数据宝统计显示,业绩预计翻倍股7月以来平均上涨25.66%,表现强于沪指。个股来看,除新股外,金力泰、东安动力7月以来分别上涨157.8%、88.76%,涨幅最高。
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序幕拉开,业绩快报及业绩预告也进入加速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20时,12家公司发布三季报,8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10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8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805家公司披露业绩预告,5成以上业绩预喜。随着国内疫情缓和,上市公司业绩逐步好转,不少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超预期。 406家预喜 从业绩预告情况看,805家上市公司中,预喜家数达406家,占比达50.43%。其中,略增97家,扭亏43家,续盈18家,预增248家。 剔除扭亏企业后,338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其中138家超100%,50家超300%。 预计增幅居前的上市公司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占比较高。 净利润方面,272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超1亿元,其中88家超5亿元,38家超10亿元。 从上市公司发布的三季报数据看,部分公司业绩与前期业绩预告相比差别较小,部分公司实际业绩优于业绩预告数值。 重视基本面研究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较好的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公司数量占比居前。从细分行业看,可穿戴设备类、免税服务类、固废垃圾处理类、军工类、苹果等手机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超预期的数量较多。 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三季报可能超预期的高弹性板块品种包括:受益于消费回补的免税、酒店、白酒、速冻、种植;受益于经济复苏和终端需求回暖的白电、重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政策支持打开产业空间的光伏;受益于涨价和需求旺季的锂行业。此外,科技产业尽管短期承压,但确定性较强的龙头个股集中在信息安全、苹果产业链、半导体、光模块、军工电子等细分领域。 针对A股目前的投资逻辑,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以“白马龙头”为代表的股票将会受到资金追捧。而绩差股、题材股,以及部分面临淘汰的行业中个股市值将不断缩水,甚至触及退市条件而退市。因此,建议投资者重视基本面研究,选出好行业、好公司,从而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10月9日盘后,健友股份披露两市首份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36.69%。 当日,A股市场迎来“十一”假期之后开门红,三季报业绩预喜公司股价上涨明显。机构人士指出,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发布,相关主题行情有望开启。 首份三季报“开门红” 三季报显示,健友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58亿元,同比增长18.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3亿元,同比增长3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91亿元,同比增长35.14%。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2亿元,上年同期为-6.42亿元。 健友股份指出,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外制剂销售增加、原料售价上涨、内销市场进一步扩大。 公开资料显示,健友股份是我国肝素原料药生产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机构研报显示,受行业供需结构影响,2019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肝素粗品价格大幅上涨。2020年上半年,肝素粗品平均采购价格接近5万元/亿单位,同比上涨50%左右。疫情期间销售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毛利率提升明显。 机构研报指出,目前公司拥有4条经FDA认证的无菌注射剂生产线和一个经FDA认证的研发中心,2019年收购Meitheal后完成了无菌注射剂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高标准布局。公司制剂品种产品线丰富,有望保持每年10个以上获批的节奏,看好公司由肝素原料药向全球主流无菌注射剂供应商转型。 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时间表,中通国脉将于10月12日披露三季报,海量数据、城地股份将于10月13日披露,金发科技等5家公司将于10月15日披露。此后,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节奏将逐步加快。 四季度行情可期 10月9日,获资金追捧的多为三季度业绩预告涨幅较高的上市公司。 以立讯精密为例,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43亿元-46.2亿元,同比增长40%-60%。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发挥垂直整合、自动化工艺、数字化管理及成本管控等优势。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十一”之后A股市场开门红放量上涨,半导体、新能源、科技、消费等领域白马股表现尤其亮眼,且周期股反弹较明显,预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反弹行情将持续。 10月9日晚,温氏股份等多只明星股发布业绩预告。截至10月9日晚,621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271家,预喜率为43.63%。其中,略增69家,扭亏30家,续盈15家,预增157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良好。 杨德龙表示,国庆假期期间,旅游、餐饮等行业快速复苏,经济表现出较高的韧性,为四季度A股行情埋下伏笔。 机构指出可关注三季报行情。万联证券10月9日研报显示,业绩改善势头延续,尤其是部分高景气度领域。建议把握10月配置窗口,关注创新药及研发产业链(CXO)、受益于医疗新基建的创新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消费优质个股等。
10月9日晚,A股上市公司2020年三季报披露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当晚,沪市公司健友股份与深市公司星网宇达交出三季度“成绩单”。健友股份前三季度业绩稳步提升,星网宇达的业绩更是呈现暴增势头。 率先披露三季报的这两家公司报告期内均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健友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58亿元,同比增长18.08%;净利润实现6.13亿元,同比增长36.69%。 资料显示,健友股份是国内肝素原料药生产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内少数同时通过美国FDA和欧盟EDQM认证的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对于今年1至9月业绩的提升,公司称主要系国外制剂销售增加、原料售价上涨、内销市场进一步扩大。 相较于健友股份的稳健增长,星网宇达前三季度业绩可谓“高歌猛进”。具体看,公司今年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75.3%;实现净利润8158.71万元,同比增长1441%。此前,公司在半年报中预测前三季度净利润为6500万元至7800万元,同比上涨1127.71%至1373.25%。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取得亮眼业绩的星网宇达还在三季报中对全年业绩进行了预测。“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状况良好,前期重点投入的智能无人系统已逐步释放业绩,市场需求旺盛;结合目前合同订单及产能情况,预计公司全年业绩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1.2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899%至1107%。 此外,根据两市的季报预约情况,青岛中程、天邑股份、大华股份、长盈精密等公司将在10月12日至14日发布三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