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新基建范围包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区块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日前,京东数科依托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数字存证平台,陆续推出区块链电子合同、区块链商业秘密保护两大企业级应用,并在人力资源、供应链、租赁等十余个场景中应用。其中,区块链电子合同平台已服务超百万合同签约,未来将逐步扩展到每年数亿次的电子合同签约场景。平台所依托的智臻链数字存证平台已通过非银行机构最高级安全认证,在司法服务方面该平台借助与广州互联网法院“网通法链”、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司法链的数据打通,可将纠纷发生时的网络仲裁时间从30天缩短至7天。 据了解,京东数科区块链电子合同平台具备灵活的印章管理、模板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流程、归档管理等功能,并一站式提供电子合同存证、在线司法服务等增值服务。平台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电子合同在线业务场景,助力政府、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升级。 对于商业秘密这一知识产权的特殊领域来说,因其不公开导致了易流失、泄露、被侵权等突出问题。如何以安全便捷的数据存储方式来进行保护,是业界近年来探索的一大方向。京东数科区块链商业秘密保护平台可实现安全有效的一站式存储与管理。商业秘密数据进行打包与生成哈希值后存入存证平台;存证平台在接收到编号后将其集成至存证平台并生成区块链数字存证证书;司法机构作为链上节点,接收该哈希值并生成唯一的存证编号;存证数据连通互联网法院、公证处等司法机构,在法院诉讼平台均可查验,实现“一站式”链上存证取证。 京东数科区块链数字存证的高效便捷性正推动区块链走向更广的企业经营场景。围绕新基建发展方向,京东数科区块链未来还将在更多领域全方位建立起安全、高效、可信的数字世界连接器,助力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自移动金融APP备案试点工作在2019年底拉开大幕后,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中。5月19日,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消息,截至目前,千余家机构完成注册工作,33家机构的73款App入围拟备案名单,下一步,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黑白名单、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在分析人士看来,备案对金融App治理意义重大,将推动App采集信息更加规范,更将从源头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首批近百App拟获备案 不到半年时间,首批拟备案金融App名单正式公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名单中以银行类机构居多,还包括基金、保险、消金、支付、金融科技及小贷类公司。其中,银行类机构包括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徽商银行等;支付机构包括微信、支付宝和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等;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360借条等;此外,还有招联金融、马上金融2家消金机构也成功入围。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监管人士处获悉,本次备案试点主要本着机构自愿申请的原则,但无论是持牌还是非持牌类机构,只要涉及到资金和信息收集类App,均建议对App进行备案。 当前,移动金融App安全防护能力参差不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仿冒钓鱼等现象突出。协会副秘书长朱勇在近日指出,移动金融App备案工作是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自协会备案工作开展以来,各类机构积极响应,大力配合。截至目前,千余家机构完成了注册工作,首批近百个移动金融App通过备案审核。 “此次备案覆盖范围很广,银行占据最大的资产规模,支付占据最大的交易规模,消费金融和小贷公司则最需要数据,这些机构均包括在备案名单之内。”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扬看来,目前,非银机构App尤其需要备案,特别是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等,因监管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此类机构App尤其需要关注,另外还有一些没有金融牌照的机构App,也需要重点检查,涉及超范围经营业务的最好下架。 备案机构上链管理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备案名单备注显示,33家机构的73款App名单排序,主要以备案系统中区块链记录的审核通过时间顺序排列。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已正式应用于金融App备案管理。 4月14日,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曾透露,正研究建立完善区块链金融自律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区块链金融应用系统通用评价规范、区块链跨链协议、区块链开源软件测评等标准研制,并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金融App备案管理、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等行业自律管理工作。 从此次披露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已初见成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指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名单进行上链管理,对数据的可信、跨领域打通及相关数据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也保证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提升了大众对此次金融App备案的信任度。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则称,此次备案体现了移动金融的行业自律,有利于机构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保持畅通,及时反映行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她看来,备案机构上链管理的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经增加金融机构自证清白的依据,当法律法规政策有变化时,能够体现备案体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全国范围分批开展备案 另据协会方面透露,下一步,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以及行业公约、黑白名单、自律检查、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其中,针对未按要求办理备案,提供虚假材料和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或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等情形的机构,协会将根据情形采取纳入特别关注名单、约谈、发警示函、强制培训、业内通报、公开谴责、暂停受理备案、注销备案等自律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将记入客户端软件安全管理黑名单,并向金融管理部门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后期App整治需要多部门合作,针对数据安全、消费者保护等重点内容,需要协会代表行业发声,帮助金融机构在创新迭代和监管升级之间谨慎前行。”陈文君如是称。 刘峰也指出,对后期的金融App整治和备案,一方面还是要着手从移动金融行业的乱象出发,加强备案在多方向多领域的扩展;另一方面也可加强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度,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互联互通的特性,让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交叉融合到更多的监管领域和方向中去,提升整个链上的数据价值。
自移动金融App备案试点工作在2019年底拉开大幕后,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中。5月19日,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消息,截至目前,千余家机构完成注册工作,33家机构的73款App入围拟备案名单,下一步,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黑白名单、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在分析人士看来,备案对金融App治理意义重大,将推动App采集信息更加规范,更将从源头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首批近百App拟获备案 不到半年时间,首批拟备案金融App名单正式公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名单中以银行类机构居多,还包括基金、保险、消金、支付、金融科技及小贷类公司。其中,银行类机构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徽商银行等;支付机构包括微信、支付宝和拉卡拉等;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360借条等;此外,还有招联金融、马上金融2家消金机构也成功入围。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监管人士处获悉,本次备案试点主要本着机构自愿申请的原则,但无论是持牌还是非持牌类机构,只要涉及到资金和信息收集类App,均建议对App进行备案。 当前,移动金融App安全防护能力参差不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仿冒钓鱼等现象突出。协会副秘书长朱勇在近日指出,移动金融App备案工作是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自协会备案工作开展以来,各类机构积极响应,大力配合。截至目前,千余家机构完成了注册工作,首批近百个移动金融App通过备案审核。 “此次备案覆盖范围很广,银行占据最大的资产规模,支付占据最大的交易规模,消费金融和小贷公司则最需要数据,这些机构均包括在备案名单之内。”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扬看来,目前,非银机构App尤其需要备案,特别是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等,因监管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此类机构App尤其需要关注,另外还有一些没有金融牌照的机构App,也需要重点检查,涉及超范围经营业务的最好下架。 备案机构上链管理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备案名单备注显示,33家机构的73款App名单排序,主要以备案系统中区块链记录的审核通过时间顺序排列。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已正式应用于金融App备案管理。 4月14日,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曾透露,正研究建立完善区块链金融自律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区块链金融应用系统通用评价规范、区块链跨链协议、区块链开源软件测评等标准研制,并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金融App备案管理、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等行业自律管理工作。 从此次披露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已初见成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指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名单进行上链管理,对数据的可信、跨领域打通及相关数据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也保证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提升了大众对此次金融App备案的信任度。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则称,此次备案体现了移动金融的行业自律,有利于机构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保持畅通,及时反映行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她看来,备案机构上链管理的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经增加金融机构自证清白的依据,当法律法规政策有变化时,能够体现备案体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全国范围分批开展备案 另据协会方面透露,下一步,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以及行业公约、黑白名单、自律检查、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其中,针对未按要求办理备案,提供虚假材料和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或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等情形的机构,协会将根据情形采取纳入特别关注名单、约谈、发警示函、强制培训、业内通报、公开谴责、暂停受理备案、注销备案等自律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将记入客户端软件安全管理黑名单,并向金融管理部门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后期App整治需要多部门合作,针对数据安全、消费者保护等重点内容,需要协会代表行业发声,帮助金融机构在创新迭代和监管升级之间谨慎前行。”陈文君如是称。 刘峰也指出,对后期的金融App整治和备案,一方面还是要着手从移动金融行业的乱象出发,加强备案在多方向多领域的扩展;另一方面也可加强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度,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互联互通的特性,让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交叉融合到更多的监管领域和方向中去,提升整个链上的数据价值。(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兰州5月15日讯(记者李琛奇)从甘肃省“5G/区块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甘肃省各方签订了包括总投资71亿元的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总投资88亿元的“5G/区块链+”项目。 据介绍,甘肃省近期出台《甘肃省5G建设及应用专项实施方案》,聚焦5G网络建设和5G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应用场景,建立了“5G/区块链+”融合应用动态项目库,涉及项目108个,总投资301亿元,其中2个5G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07亿元,106个“5G/区块链+”项目、总投资94亿元,此次签约的是其中一批已经成熟的项目。 近年来,甘肃抢抓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推动“三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区块链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5G、工业互联网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第三批共224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至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达730个,相关服务遍布24个省市。全国大多数省市均有区块链信息服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从地域分布来看,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主要聚集在“北上广浙”四地,占备案总数近80%。记者统计发现,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共计571个,占备案总数的78%。 整体来看,中西部地区正在迎头追赶,将区块链视为弯道超车的新赛道。从前三批备案数量来看,四川、湖南、重庆等地均跻身于前10位,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北京备案数量居首 第三批备案名单中,北京以83个备案数量的绝对优势占据首位,广东以44个备案数量次之,浙江、上海分别以27个、17个备案数量位居其后。 引人注意的是,第三批备案名单中区块链创业企业明显增多,尤以浙江最为突出。浙江不仅有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还有趣链科技、复杂美等知名区块链创业企业。对于此次备案的“面向企业的极速可编程底层区块链技术平台”,趣链科技副总裁匡立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平台是国内首批通过工信部标准院与信通院区块链标准测试并符合国家战略安全规划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具备自主可控、高效易用、高可扩展、安全合规四大特征,并在2019年中国信通院区块链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中均名列第一。其技术现已应用于金融、政务、电力、司法、制造、农业、军事、社会治理等关键场景中。” 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北上广浙”等地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一方面,上述经济发达地区思想观念超前,对于区块链接受程度高;另一方面,区块链相关政策出台早且扶持力度大,同时人才和技术基础较为雄厚,具有产业协同作用。另外,从政府服务职能提升到企业转型升级,以上地区区块链的作用得到市场认可,并逐步落地。 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对记者表示,“北上广浙”是国内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具有较强的原创技术研发能力、较为健全的产业生态和良好的行业氛围,是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定位落地的核心力量。 川湘渝闯进备案量前十 从前三批备案的整体情况来看,多个中西部省份正在加速布局。“中西部地区十分重视区块链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效应,正在大力推广区块链应用,将区块链作为弯道超车和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工具。”吴桐对记者说道。 虽然与“北上广浙”等地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四川(14个)、湖南(13个)、重庆(11个)三地的备案区块链服务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十位。 在今年的地方发展规划中,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比如,重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提“区块链”,不仅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出台区块链相关专项政策,还要提档升级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促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更要建设以AI计算、区块链等为支撑的赋能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有着“区块链之城”之称的湖南娄底市在区块链探索上卓有成就。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娄底万宝)是湖南首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娄底市编制了《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娄底市“不动产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娄底市发展区块链具有鲜明特点,主要提出‘以应用场景换产业’模式,也是国内典型的带项目、带应用场景进行产业招商的城市。”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副主任谢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对引进的企业有明确的目标,这要求有很好的场景谋划能力和商业模式构建能力,能够说服技术研发企业接受我们提出场景和商业模式,企业入驻后,我们会帮助企业协调产品落地并快速迭代,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进而实现快速复制效应”。
原标题: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达730个“北上广浙”占比近八成 日前,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第三批共224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至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达730个,相关服务遍布24个省市。全国大多数省市均有区块链信息服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从地域分布来看,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主要聚集在“北上广浙”四地,占备案总数近80%。记者统计发现,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共计571个,占备案总数的78%。 整体来看,中西部地区正在迎头追赶,将区块链视为弯道超车的新赛道。从前三批备案数量来看,四川、湖南、重庆等地均跻身于前10位,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北京备案数量居首 第三批备案名单中,北京以83个备案数量的绝对优势占据首位,广东以44个备案数量次之,浙江、上海分别以27个、17个备案数量位居其后。 引人注意的是,第三批备案名单中区块链创业企业明显增多,尤以浙江最为突出。浙江不仅有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还有趣链科技、复杂美等知名区块链创业企业。对于此次备案的“面向企业的极速可编程底层区块链技术平台”,趣链科技副总裁匡立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平台是国内首批通过工信部标准院与信通院区块链标准测试并符合国家战略安全规划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具备自主可控、高效易用、高可扩展、安全合规四大特征,并在2019年中国信通院区块链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中均名列第一。其技术现已应用于金融、政务、电力、司法、制造、农业、军事、社会治理等关键场景中。” 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北上广浙”等地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一方面,上述经济发达地区思想观念超前,对于区块链接受程度高;另一方面,区块链相关政策出台早且扶持力度大,同时人才和技术基础较为雄厚,具有产业协同作用。另外,从政府服务职能提升到企业转型升级,以上地区区块链的作用得到市场认可,并逐步落地。 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对记者表示,“北上广浙”是国内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具有较强的原创技术研发能力、较为健全的产业生态和良好的行业氛围,是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定位落地的核心力量。 川湘渝闯进备案量前十 从前三批备案的整体情况来看,多个中西部省份正在加速布局。“中西部地区十分重视区块链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效应,正在大力推广区块链应用,将区块链作为弯道超车和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工具。”吴桐对记者说道。 虽然与“北上广浙”等地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四川(14个)、湖南(13个)、重庆(11个)三地的备案区块链服务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十位。 在今年的地方发展规划中,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比如,重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提“区块链”,不仅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出台区块链相关专项政策,还要提档升级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促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更要建设以AI计算、区块链等为支撑的赋能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有着“区块链之城”之称的湖南娄底市在区块链探索上卓有成就。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娄底万宝)是湖南首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娄底市编制了《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娄底市“不动产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娄底市发展区块链具有鲜明特点,主要提出‘以应用场景换产业’模式,也是国内典型的带项目、带应用场景进行产业招商的城市。”娄底市区块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副主任谢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对引进的企业有明确的目标,这要求有很好的场景谋划能力和商业模式构建能力,能够说服技术研发企业接受我们提出场景和商业模式,企业入驻后,我们会帮助企业协调产品落地并快速迭代,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进而实现快速复制效应”。
专访陈伟钢:银保监会严禁银行为炒币提供支付渠道 随着区块链上升至国家战略,金融机构开始加大在区块链领域的投入。而与此同时,监管也在收紧,除了央行发布风险提示外,银保监会处非联办近期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非法集资。在此过程中,银保监会监管重点在哪儿?商业银行作为DCEP运行的中间层将发挥什么作用? 原中国银监会党校副校长、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正局级监事陈伟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区块链能解决理财、信托、基金收益不透明的问题,在落地过程中,银保监会在资金投向、现金管理、现金支付渠道等严格监管银行、保险机构。同时,DCEP落地后货币流通与银行联系紧密度降低,而商业银行间竞争或更激烈。 原中国银监会党校副校长、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正局级监事陈伟钢。 加强资金投向等管理 炒币所得资金也不得转入银行账户 新京报:银保监会处非联办近期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非法集资。银保监会监管重点在哪儿? 陈伟钢:监管部门首先要保护消费者利益,有三部分业务是禁止的。首先是禁止银行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流向虚假的、违规的区块链投资标的。要求银行控股的投资公司在投放资金前需要足够了解被投公司的科技成色,是否恶意炒作区块链概念,是否从事ICO等违法业务。 第二,银行不能为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项目提供支付、转账渠道和交易账户。最直接的就是,炒币所得资金不得转入银行账户。 第三,银行自身的金融科技创新也要防止虚假的区块链炒作。银行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但在应用之前,要充分评估技术是否符合业务逻辑,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资质,是否达到应有的风控水平等,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新京报:工信部近期表示将会同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推动新零售、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的有机结合,银保机构将发挥什么作用? 陈伟钢:银保监会一直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做好普惠金融。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银行应收账款、票据、供应链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可以提高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效杜绝暗箱操作,提高交易各方的信任度。以新零售为例,利用区块链可以实现产品的产地溯源、产质溯源、产户溯源、物流溯源等,在供应链上下游的支付过程中,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银行实现货款自动转账,既提高了交易效率,也防止了供应链中三角债的形成。 应用在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上,区块链更能发挥神奇的作用。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最怕的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和保险公司不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以至于银行不敢贷、保险公司不敢保。应用区块链以后,各关联企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一个链上,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链上反映,企业债务、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产品质量反馈、营业额、净利润等都一目了然,保险公司和银行对企业情况足够了解,就有底气为企业服务,一旦发生风险时可以及时止损,所以,到那时,好的小微企业货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但差的小微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这也能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新京报:开发区块链系统需要大量投入,规模较小的银行、保险机构怎么办? 陈伟钢:目前在区块链技术落地上走在前面的还是大行,毕竟他们的资金实力更强,人才更多,应用场景也更广泛,比如工、农、中、建、交、招等规模比较大的银行,中小银行做得比较好的也有,据我所知,浙商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做得就比较好。 我认为未来区块链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出现标准化、制式化的产品,也就是开源软件,中小银行应用开源软件实现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也就是像运用windons软件一样,中小银行没有必要自己开发一套系统。 DCEP落地后商家选择存款行更自由 将加剧商业银行竞争 新京报:DCEP落地中,商业银行将发挥什么作用? 陈伟钢:其实,央行DCEP的发行跟现在央行发行纸钞的过程类似。印钞厂印出钞票后,钱怎么到大家手中的呢?以发工资为例,单位会在商业银行开户,央行的钱会通过商业银行给到个人。例如,单位将工资打给我们后,我们会收到一串数字,这些数字是实实在在的货币,是数字化的纸币,与现在存在银行的存储卡不同,存储卡里的钱实际上在银行,人们到商店购物时,把钱付给商店,实际上是个人开户银行支付给商店的开户银行,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转账。 DCEP的不同之处是,我们的工资不再放到商业银行,而是放在人们的数字钱包中,这个央行的数字钱包就相当于原来的银行卡。到商店购物时,人们不需要与银行发生关系,购买者手中的数字钱包可以直接向商家的数字钱包转账,实现了货币的点对点转移。商家的数字钱包里收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这些货币需要存到银行里生息,由于货币的流通与银行联系不那么紧密了,所以,商家选择存款的银行更自由了,对银行来说或许竞争会更加激烈。 新京报:在央行DCEP发行后,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伟钢:运行DCEP之后,商业银行的运行系统会更加复杂,也就是在原有系统下,要新增一个DCEP系统。最直观的是,每个商家都要增加一个新的设备,用于接收电子钱包的钱,这是一个可以离线支付和接收的设备系统,直接与客户进行点对点操作。 新京报:DCEP对普通百姓而言是更安全了还是更不安全了? 陈伟钢: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两面性,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就安全性而言,总体来看是更高了。因为电子钱包可以比银行卡有更多的保密形式,除了密码外,可以有指纹、刷脸、虹膜、声音等生物性身份识别技术,更能判别是否本人使用。即使丢失,密码被人破解,也可以把盗窃的人找到,因为电子钱包里的钱都有号码,当你丢失钱包后挂失,你钱包里的钱就被锁定,再使用时就会被发现。所以,防盗窃的功能更好了。 区块链能解决理财、信托、基金收益不透明的问题 新京报:区块链技术将给银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陈伟钢:区块链技术带来最直接利好的行业就是银行,因为可以提高银行的风控能力。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是建立更好的信任机制,而银行本身就是最讲诚信的地方,所以老百姓敢把钱交给银行存款或者理财投资,这本身就是对银行的信任。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金融机构出现不诚信的行为,比如信托、理财方面,有些金融机构未告知消费者实际的收益,在实际收益较高的情况下谎称收益较低,或者干脆说产品赔钱了。这种情况在银行代销的基金和信托产品中也存在,在目前条件下,消费者就算心有怀疑,也很难查账,但是通过资管产品相关数据同步到区块链上,消费者可以清晰看到每一笔钱的走向,就不存在欺诈问题。所以,区块链技术是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 针对消费者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其实区块链的保密机制可以自主定义,就跟你的微信朋友圈可以设置开放权限一样。例如银行里的个人信息,可以设置成多个等级,如国家安全部门、公安、纪检监察、监管部门等,可以查到最全的信息,对一般企业或个人就不需要开放那么多权限,在交易过程中能看到与你交易相关的信息就行。 另一个落地的场景是供应链金融。通过区块链技术,所有上下游的企业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诚信交易,例如通过区块链,可以让白条变成人民币。在区块链环境下,借条通过智能合约,当借条设置的条件满足时,区块链会自动兑现合约,这张白条就有相当于人民币一样的价值。供应链中设置满足一定条件下借贷方自动转账的程序,那么就不会存在恶意逃废债情况。 另外可以落地的场景还包括在区块链上认证票据,杜绝票据作假、诈骗的情况,甚至通过区块链进行国际结算,提高国际贸易间的转账效率。 新京报:在银行和保险领域还有哪些业务有潜力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但目前尚未被落地? 陈伟钢:保险也可以利用区块链,比如飞机的延误险。目前很多情况下保险公司都会利用各种借口不予赔偿,但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违背了设置延误险的初衷。利用区块链,可以确保在触发某种情况下,比如飞机延误的绝对时间,系统自动理赔,不需保险公司同意。 但是这类技术的落地很难。以往的银行和保险都是中心化运营,机构是强势方,消费者是弱势方,通过区块链,实现了去中心化,增强了消费者的话语权,对于银行和保险机构而言,权利会有很大的削弱。因此,这类产品很难推广,监管层面也只能是鼓励机构推广,不会强制机构使用。 新京报:在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应用有哪些趋势? 陈伟钢:我认为区块链现在有十大趋势:1.区块链行业应用加速推进,从数字货币向非金融领域渗透扩散;2.企业应用是区块链的主战场,联盟链与私有链会成为主流方向;3.将催生多样化的技术方案,使区块链性能不断得到优化;4.区块链与云计算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5.区块链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防护需要技术和管理全局考虑;6.区块链跨链需求增多,多联互通的重要性凸显;7.区块链竞争日益激烈,专利争夺成为竞争重要领域;8.区块链投资持续火爆,代币众筹模式累积的风险值得严重关注;9.区块链技术用于监管的条件越来越成熟;10.区块链的标准化、规范化、开源化的重要性日趋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