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揭贷款规模料稳步增长 对于房地产按揭贷款,多位受访银行人士表示,预计2021年相关信贷政策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按揭贷款规模将稳步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提出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同时‘因城施策’变成‘因地制宜’,因此重点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性购房需求和执行差异化个人住房贷款政策预计仍将延续。”某股份制银行北方省份行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2020年中报显示,36家上市银行中,除北京银行和紫金银行未详细披露个人按揭贷款数据外,其余34家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余额为29.16万亿元,较上一年年末增长6.84%。这显示出房地产按揭贷款规模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而与房地产按揭贷款密切相关的房地产销售规模和房价走势方面,从近期多家机构对2021年的预测来看,普遍相对乐观。近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认为,2021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左右;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我们对于2021年的个人房贷业务还是比较乐观的。近期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出现上涨,会刺激房贷的需求。此外,5年期以上的LPR利率已经连续8个月不变,保证了银行房贷业务的利润水平。”某国有大行总行相关人士表示。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被外界认为是房贷领域的“三条红线”制度,对于后续房贷尤其是个人按揭贷款等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目前发放房贷的主要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大多在“红线”之内,且对于超限机构,仍有2-4年不等的调整期,预计该制度对2021年个人住房贷款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两大因素决定房企融资情况 2020年货币政策总体宽松,尽管监管层对房地产领域采取融资管控措施,但总体融资压力不大。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房企发行债券融资高达7115.89亿元,较2019年上涨25%,刷新了历史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2021年,两大主要因素将决定房企融资情况:货币政策和房企“三道红线”管控。从决策层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来看,“不急转弯”或为房企留出了一段红利期。在房企“三条红线”管控下,房企有息负债增速将被严格控制。 联合资信分析师韩家麒认为,预计2021年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仍将延续2020年的态势,保持适度紧缩,融资政策预计不会有大幅宽松,或将对细化领域及监管强度升级加码,在控制融资总量的同时,收缩非标准化融资规模,对主要融资渠道进行调整。 作为房企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多位银行人士预计,2021年银行涉房贷款将有所收紧。 某大行浙江地区二级分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银行借款、债券、非标等融资渠道将会持续收窄。他进一步透露,该行目前涉房开发贷仍然实行限额管理,涉房开发贷余额在整体贷款余额占比约为5%。华东地区某大行风险管理部门人士表示,该行房企“白名单”由省行核定,具体考虑全国综合排名、经营状况、风险状况以及综合贡献度。他认为,房地产信贷政策一定是稳字当先,目前该行房地产开发贷业务一直处于收紧状态。 近日,银保监会已将2021年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报表(1104)填报工作的通知下发,其中,与房地产融资相关的S67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某大行华东地区二级分行行长认为,S67的修订体现了监管部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监测,更关心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的风险情况。 “2021年的1104报表填报通知中,S67房地产融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涉房企业开发贷统计重点由抵押率转变为资本金比率,更加强调房地产开发业务通过提高资本金比例抵御风险,通过提高资本金比率,降低涉房开发企业的融资金额和资产负债率,将‘三条红线’监管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将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单列,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更加注重商业银行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体现对住房基本民生的保障力度。”该行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房企应对措施各异 有房企人士指出,2021年,随着“三条红线”政策的逐渐落地,未来房企在拿地和融资方面都将出现分化。 韩家麒认为,现有债务负担较轻、资金较为充裕的企业将持续良性发展;而对于现有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融资渠道收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拿地和施工节奏,企业经营将面临更大挑战。 有相关房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1年,公司将控制拿地金额,将主要资源投入到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同时加强回款,积极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目前,国资和民营房企联合开发项目成为普遍现象。有国资房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其所在企业已经与民营房企龙头共同开发了不少项目,“国资可以发挥融资成本优势,合作方可以发挥项目操盘经验”。 一些财务指标并未踩线的“优等生”则选择加强与银行等机构的战略合作,提前“备粮”。近日,世茂集团与兴业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兴业银行将向世茂集团提供170亿元授信额度,同时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 此外,有房企人士表示,未来房企融资渠道中,债券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过发债只是一部分规模企业的盛宴。“未来行业龙头的融资优势将越来越大。”前述人士表示。 2021年,“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然而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的表述引发了热议。银行对于房地产信贷政策有何展望,多位银行业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预计2021年房地产开发贷仍将保持“限额管理”和“优选对手方”的策略,预计2021年房企融资环境略有收紧,而房地产按揭贷款仍将保持稳定。
2020年1月17日,荔枝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1美元,成为中国音频第一股。但上市后,荔枝股价一路阴跌,发布了8则重大消息也没有引发股价波澜,股价最低跌至1.95美元。再加上业绩不佳,“助眠”直播涉黄被责令下架,荔枝的股价陷入长期低迷。 时隔一年,2021年2月初,荔枝却上演了一出“咸鱼翻身”。缘由是一款名为Clubhouse的音频社交产品横空出世,在特斯拉CEO马斯克的加持下,迅速火爆互联网圈,同时也引爆了资本市场。上周,Clubhouse背后的实时音频服务商声网,音频社交概念股荔枝、YALLA、YY欢聚股价均出现了上涨,而拥有海外社交平台MICO的港股赤子城科技也因此股价大涨。 这其中,荔枝股价涨幅最大,因为其一款出海产品Tiya被外界视作是Clubhouse的直接竞品。荔枝也一改低调,适时向外界释放了更多关于Tiya的信息,称Clubhouse与Tiya虽在底层架构和产品设计上相似,但目标受众人群截然不同。 二者是否有可比性? 业内人士指出,Clubhouse爆火原因主要有两点:超级APP生态下无法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多人社区下的“半熟人”圈层文化满足人们线上交流需求。 海通证券一位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优质的种子用户带来的名人效应是Clubhouse火爆以及客户得以留存的关键。” 在股价被引爆的公司中,荔枝上涨幅度最大,其一款出海产品Tiya被解读为是Clubhouse的直接竞品。 事实上,Tiya在2020年10月进军美国市场,对于这款产品,几乎找不到相关的公开报道。但2021年在2月3日,荔枝股价飙升后,这款产品才正式出现在荔枝创始人赖奕龙的致股东信中,如果不是赖奕龙主动披露,外界难以得知Tiya的真实面貌,如果不是部分媒体跟进报道,外界也无法将其和大热的Clubhouse联想在一起。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荔枝这波上涨其实是蹭了Clubhouse的热点,并不能改变国内音频行业‘一超多强’的格局。” 但荔枝内部人士2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能理解为是蹭热点,一定是我们满足了用户的某些需求。在Clubhouse火了之后,外界想要去寻找对标产品,就找到了Tiya。” 上述荔枝内部人士还表示,两个产品属性还是不同的,中国的出海产品在打动美国精英上不占优势,“二者是否可以放在一起对比,我们自己不去评价,虽然产品形态和目前面对的人群不同,但我们处于同一个赛道,在底层逻辑上相对一致,但从切口上不同,也很难说未来是否会再相遇上。对于股价表现,这是市场的正常行为。” Tiya何时给公司带来回报? 从时间线上来看,荔枝的Tiya推出时Clubhouse依然默默无闻。并且,相比Clubhouse的创始团队,荔枝资源更多,即便Clubhouse背后的投资方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与荔枝的投资方经纬中国、晨兴资本、小米、顺为、兰馨亚洲等相比也有所不及。但为何Tiya出现于Clubhouse爆红之前,却没有给荔枝带来一丝丝波澜? 记者查找资料显示,Tiya一开始是以号称可以帮助用户寻找AmongUS!(美国一款热门游戏)队友的语音匹配App而火热起来的。 对此,荔枝内部人士表示:“这是个误解,Tiya并不是作为匹配工具出现。Tiya正式上线之前已经做了很多打磨,最早在中东和日本市场测试,最后考虑进入美国市场。Tiya主要针对的是年轻人,将他们聚集起来在场景中一起玩,而游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刚好当时公司在做市场推广的时候,结合了AmongUS!的热度,但在Tiya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场景。” 那么,Tiya为何没能像Clubhouse那样爆发? 上述荔枝内部人士表示:“Tiya在美国年轻人中的口碑传播非常快,但因为完全是一款出海产品,所以国内感知没那么强。其次,Clubhouse火爆的背后有名人效应带动,通过精英化的方式,加上强大的硅谷概念和超级大V,得以在精英圈层快速传播,从而带来所谓的爆发。” 有用户称其在美区AppStore输入AmongUS!,出来的第一个结果竟然是Tiya,用户感叹,“Tiya很舍得花钱,而且钱花对了地方。”荔枝内部人士表示:“对于在应用市场的关键词优化,这是正常手段,我想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会有这样的动作,就我了解,我们的投放金额是一般常规性的。” 然而,上市至今,荔枝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在GAAP准则下2020年Q3营收3.6亿元,净亏损610万元,若在非GAAP准则下,荔枝则实现了首季度盈利,净利润为60万元。根据公开资料,荔枝为了改变困局,采取了强化UGC战略、举办线下沙龙、成立支持演艺活动的北京公司、和比亚迪、广汽、小鹏汽车合作进军车载音频等一系列措施,而出海应该也是荔枝扭转困局的策略之一。 但热门的Tiya并没有商业化的打算。 赖奕龙近日对媒体表示:“现在谈论商业模式还太早,我们现在主要还是打磨和迭代产品、发展用户规模,还没有考虑到商业化这一块。” 荔枝内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暂时不考虑商业化,只要用户足够多,并保持活跃,想要实现商业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那么,Tiya何时才会给公司带来回报?“说实话,没有这个预期,过早去考虑也并不重要。”荔枝内部人士如此表示。对于目前Tiya整个团队的运营人数和规模问题,荔枝内部人士也表示:“不方便透露”。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整体来看,荔枝的Tiya这款社交产品是踩中了几个热点的,但后期如何增强欧美青少年用户的活跃度和忠诚度,这是其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财政部明年国债全年发行计划量预计和2020年持相差不大,同为约7万亿人民币。(财联社记者 张晓翀)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 “压得太狠了,相当狠。” 12月16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家江苏药企人士走出2020年度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的会场时表示,此次谈判药品是2018年新批的一款中成药,谈判价格大大超出厂方预期,但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降幅。 这是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的第三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当日谈判药品涉及抗癌药、内分泌药品等多个领域,罗氏、住友、安进、以岭药业(行情002603,诊股)、扬子江药业、西安杨森等国内外药企参加了当日谈判。 备受关注的PD-1/PD-L1药物谈判也在12月16日进行。 根据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目前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但尚未进入全国医保的全部7个PD-1/PD-L1药品,均已通过了形式审查。 PD-1/PD-L1本土药企方面,记者注意到,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的全资子公司苏州盛迪亚今日均出现在会场,但上述企业的人士离开会场时并未透露谈判结果及相关信息。 尽管谈判结果尚未揭晓,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已先行上涨。例如,恒瑞医药(600276,SH)12月15日大涨7.67%,时隔4个月后市值重回5000亿元;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12月15日上涨4.66%;百济神州(06160,HK)12月16日上涨8.51%。 市场焦点仍在PD-1/PD-L1谈判 医保谈判第三天,气氛依旧十分紧张。一些药企人士在即将谈判前仍在试图打探消息。 下午1点,正排队等待进入会场的本土药企人士吴红(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其所在企业第一次参加医保谈判,有一个品种参与,老板对此非常重视,由他本人带队来参加谈判。 “在成本测算方面我们做了详细的准备,希望谈判成功能带来更大的市场销售量。” 吴红透露,这次参与谈判的品种是骨科领域药品,她还指着队伍前方排队的几名药企人士小声对记者说:“你可以去问下他们什么情况,他们也是谈骨科产品的。” 吴红说,自己也关注了前两天其他企业的谈判情况,感觉还是挺紧张的。 想要打探消息的不止是药企,券商、投行人士身影也出现在会场外。 “过来是为了关注PD-1/PD-L1的谈判情况。”一位投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当被问及关注原因时,该人士直言不讳:“体量大、最赚钱。” 立鼎产业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PD-1市场规模已达33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参与谈判的PD-1/PD-L1药企数量较去年更多,形势也更为复杂。 去年的医保谈判中,跨国药企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和本土药企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参与医保谈判,最终仅信达生物的“达伯舒”谈判成功纳入医保。尽管达伯舒降幅达到63.73%,但其因纳入医保也享受到巨大红利。 今年更多企业将争夺市场。除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外,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在内的3家本土药企,以及罗氏、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等跨国药企都有志于争夺市场。 企业获批适应症的重叠也将进一步加大竞争激烈程度。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这一适应症上,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均已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企业人士16日均在结束谈判后快步离开会场,未透露谈判结果及相关信息。 医保谈判成创新药放量催化剂 此轮医保谈判,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下午5点左右,3位药企人士大步走出会场,高兴地表示“谈判成功”,并合影留念。 而就在约10分钟以前,一家本土药企人士则失落离场。 该药企人士表示,所谈药品为类风湿中成药,谈判时价格压得比较低,比原价降幅超过60%,低于产品成本,以至于企业无法承受这一价格,谈判失败。 上述药企人士表示,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周期长且成本高,成功率也低。如果刚上市价格就一下子压得太低,企业受影响较大,对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或产生影响,建议给企业一定的降价缓冲期。 如果药品谈判失败而未纳入医保,对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上述药企人士认为,对小企业而言,恐怕只有让别人参股或者卖掉。 不过,许多创新药企却看中了另外一面:谈判成功后以较大价格降幅来换取市场快速放量的契机。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研报指出,创新药上市之初的高定价因素往往制约患者的渗透率,药物招标、进院采购等环节周期又相对过长,叠加未纳入医保也会导致在入院和推广方面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快速纳入医保虽然会伴随着价格下降,但可以带来渗透率的显著提升,因此目前医保谈判已成为创新药放量的重要催化剂。 该研报认为,基于当前渐趋完善的医保谈判制度,创新药在上市初期以较大幅度降价而纳入医保谈判目录已逐渐成为常态。快速推进研发抢夺先发优势以及合理的定价策略等方面,将成为创新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除通过谈判将新药纳入医保外,企业也十分关注续约谈判药品。对曾进入过医保目录重新续约谈判的药品,若已经发生的报销额度超过了预算的目标,要按比例再次降价。 一位药企人士表示,其公司2017年一款药品纳入医保后销售额实现增长,如今已超过10亿元销售额,对于参与此轮医保谈判,前期已做了积极准备。 这意味着该款药品有望迎来再次降价。此前,2019年续约成功的药品又平均降价26.4%。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很多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身边的青年男女明明条件和素质都不错,却成了“剩男”与“剩女”,有些是因为自己不想找另一半,有些是因为眼光太高,有些则是想找找不到。 这并非个例,在当今社会,单身已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早在2013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就写过一本名为《单身社会》的书,他将“单身人口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并逐渐赶超核心家庭数量”的社会定义为“单身社会”。在书中,克里南伯格教授对海量的第一手资料与调查统计数据加以详细分析后指出: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不少发达经济体都已经进入了这一社会形态。 事实也的确如此。有数据显示,瑞典的单身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1%,美国为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 我国同样不例外。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这一数字甚至比俄罗斯和英国的总人口数之和还要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2005年开始,我的粗结婚率快速上升,在2013年达到峰值9.92‰,此后便逐年下降,2018年为7.3‰;粗离婚率则持续上升,从2002年的0.9‰升至2018年的3.2‰。与此同时,中国结婚登记数自2013年的1346.9万对见顶后持续回落至2018年的1013.9万对;离婚登记书则从2002年的117.7万对增加到2018年的446.1万对。 另外,我国家庭正呈现单身化趋势,自2015年起,一人户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为16.69%;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作为年轻人追求梦想、财富和自由的舞台,同样也在成为单身人群的聚集地。参考速途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9.7%和26.4%的单身青年们分别散落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其中又以TMT行业从业人士数量居多,堪称是单身的“重灾区”。 这些数据无不佐证了这样的事实:我国单身社会的形态已初现端倪。市场普遍预计,未来我国单身人口将达到4亿。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失衡严重。 从2019年中国各年龄段男女人口占比情况来看,29岁以下男性明显要多于女性,各年龄组的男女比例均高于整体男女比例水平(1.04),其中24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比例均高于1.1。 随着这些年龄段的人口逐渐步入婚育阶段,中国单身潮将愈演愈烈。根据民生证券研究报告,到2025年,中国15~49岁男性人数将比同年龄段女性高出3000万,男性面临的择偶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在于女性婚恋观念的转变。 职业女性与知识女性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这群现代女性们崇尚在经济上能自立、生活上能自主、社会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尊严,喜欢自我设计和规划以寻求自己理想的人生,而不是一辈子做经济上依附于丈夫、生活上以生育孩子和照料家务为主业的传统家庭主妇,故而在婚恋上越来越多的女性崇尚宁缺毋滥,甚至宁愿一直单身,这也直接引发了单身男士规模的增加。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有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圈子小都是阻碍自己成功脱单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高达35.57%和49.3%;此外,男性的经济条件较差和女性的择偶要求较高也是导致单身人群规模日渐壮大的核心因素。 不过,单身人群阵容的扩大也有好处,那就是催生出“单身经济”的繁荣。 2 “单身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麦卡锡于2001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只是当时他将单身经济的群体锁定为女性,认为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 而今,随着单身人口的与日俱增,这一群体早已不再局限于单身女性。现在的单身经济,更多是指代由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而带来的种种商机。 需要指出的是,单身贵族们的消费结构与传统家庭的消费结构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没有家庭的负担,单身人群的储蓄倾向要明显低于非单身人群,边际消费倾向却要远高于非单身人群;单身人士主要集中于白领和中产人群中,这部分人除了精神上的消费顾虑较弱外,物质上还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 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单身经济开始兴起,其能量亦是惊人。 意大利曾经做过一项家庭平均消费的调查,一个意大利2~5人的普通家庭,每人每月吃喝的平均消费是187欧元,而单身人士能达到每月320欧元,整整多出了71%。此外,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单身者一年的支出要比已婚者多出5000英镑,单身独居一生的人要比已婚的人多花25万英镑。 在我国,根据《新周刊》杂志发布的《中国单身报告》,综合分析京、沪、穗、深、蓉等16个代表性城市中的1024个有效样本,可以发现,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娱乐场所;31.6%的人每月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储蓄保险的仅有5.4%。 正因为单身人群惊人的消费能力,我们需要搞清楚,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总结起来,单身人群主要有三大特点: 其一,“月光族”居多。 由于多数单身的年轻人尚未面临买房买车的阶段,也谈不上子女教育花销,因此储蓄意识相对淡薄。 国金证券的数据显示,在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大约40%左右的单身青年们都处于“月光”的生活状态;随着城市等级向下及月收入的降低,“月光”比例大幅提升,四五线城市的单身年轻人中,“月光族”所占比例高达76%。从收入水平看,大部分一线城市的单身青年月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15000元,而从新一线城市往下,大部分单身青年的月度可支配收入仅为2000~5000元。 其二,“悦己”+“休闲”。 无需与伴侣和家庭相伴的单身人士,更乐于将时间和金钱用在升级自身生活品质和享受自我等方面,不仅追求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还注重休闲娱乐和生活体验。 “悦己”方面:单身人士们大都会在化妆品、服装和其他有意思的物品上不吝花销,他们普遍认为这是“对自己好”的体现;在物质生活充裕以及娱乐媒介丰富的时代,单身群体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网络终端上,网络可以满足他们休闲、社交、购物等需求;单身人群往往作息时间相对不规律,由此也导致他们进食频率低,时间点更为随性,更偏好于随时随地的食品补充,尤其是钟情于休闲零食。尽管这并非最健康的选择,但在单身群体的排序上,他们可能更看重食品的口味,其次是趣味和价格。 “休闲”方面:旅游是身心均衡的重要消费领域,单身青年们经常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电影院依旧备受单身人士青睐,他们相对更加注重电影内容的质量;单身青年喜欢玩网络游戏,陌陌大数据显示,在较为活跃的网游玩家中,约75%的人是“单身狗”。 其三,花钱买寄托。 单身人群看似拥有潇洒的生活,但单身生活久了,也难免孤单寂寞,坚强外表的背后实则是一颗柔软且需要慰藉的内心。在此背景之下,他们很多方面的消费都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寄托。 一来,他们愿意寄托于萌宠。 宠物具有可爱、治愈、通人性等特点,不同宠物又各有特性,能让人们体会到陪伴和被需要的感觉。正因如此,单身青年才成为了饲养宠物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国内80/90后饲养宠物人群占比超过70%,其中以单身居多。 同时,饲养宠物还具备社交属性,可以让单身独居的人们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比如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晒出宠物的萌照和短视频,“撸猫”、“撸狗”、“猫奴”、“铲屎官” 等网红词汇也开始出现并广为传播。 二来,他们愿意寄托于网络。 单身群体往往更需要朋友的陪伴和关爱,主观上他们也更有动力去寻求脱单的法门,因此对于社交需求的渴望更为强烈,也愿意为此付费。于是他们常常积极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进行网络化、互动化社交,增进沟通频率,扩大交流群体,就连玩游戏都更愿意跟其他人一起“组团”——从这个角度看,游戏除了休闲消遣,也是单身人群的寄托。 单身人群还热衷于泡在视频网站上,不仅能追剧、观影、看综艺,还能实现“追星”,各种真人秀和偶像养成类综艺让单身粉丝们“为爱付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庞大的单身人群中有个最硬核的群体,那就是二次元人群。 对不少人来说,单身并非主动做出的选择,而是生活节奏和现实压力带来的被动结果。但对于二次元群体来说,主动单身的意愿以及实际单身率之高令人咂舌。来自36Kr的调查数据显示,二次元人群中已婚人士比例仅11.06%,单身率超过60%。 相较于其他人群,二次元人群有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倾向于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没有存钱买房结婚的考虑,即便绝对收入金额低,但可支配收入占比高,单身生活反而过得滋润; 第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较强,沉迷于ACNG二次元虚拟世界,将精神寄托于虚拟物品、人物及手办等衍生物; 第三,“宅”属性决定了二次元人群的娱乐消费行为多发生在线上,而且集中于ACNG。 正因为这些特征,获取内容、社交活动、深度动漫、消费购物,构成了我国二次元用户的主旋律,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单身人群的特质。 3 单身经济的壮大虽然能丰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但单身人群的增多却并非全是好事。 人口学家普遍认为,单身潮犹如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将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结婚率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有些人为了摆脱单身,选择降低择偶标准,进而不利于婚姻的稳定性,导致离婚率上升。 在结婚率下降和离婚率上升的双重作用下,生育率将不可避免地降低,适龄劳动力将进一步短缺,并且会加剧老龄化社会的演进步伐,使得“少子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进而引发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适龄劳动力供给的趋减。 适龄劳动力,指代那些年龄处在15-64岁的劳动力群体。通常情况下,适龄劳动力的供给规模是由总人口中处在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受到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双重影响,适龄劳动力人口将不可避免地有所削减,继而给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带来压力。 其次是财政负担的与日俱增。 受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影响,缴纳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是养老金不够用,加重政府对养老金支出的负担;同时,老龄人口增多,对各种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便意味着除养老金外,政府部门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支付金额也会随之提升,由此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最后是延缓产业升级的步伐。 通常而言,中老年人已经养成了较为特定的专业技能,他们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对职业变动的适应能力较差,对于技术开发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往往不及年轻人,这便使得新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受限,并拖累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不仅如此,过度的单身还不利于个人成长与社会稳定。 被贴上“剩男”和“剩女”标签的未婚青年普遍会经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进而给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珍爱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单身男女常常伴有焦虑感,在被调查者中,仅有15.2%的男性和18.6%的女性表示完全没有危机感。针对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有85%的男性表示有危机感,其中20.3%的男性表示感觉自己要孤独终老,内心极度不安;有近80%女性受访者存在“有自己的坚持,不愿意将就”的矛盾心态。 随着婚姻引发的焦虑和压力的持续发酵,长此以往恐将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4 不过话说回来,单身经济背后的各种新消费机遇,依然是值得所有人关注的。 其一,要继续完善婚恋市场。 必须承认,并非所有单身人士都渴望一辈子单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拥有强烈的婚恋需求。然而受限于工作生活圈子等现实因素,很多单身男女缺乏交友途径,存在类似摩擦性失业的“摩擦性单身”,而不少年轻的单身男女都不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相亲活动,认为相亲对象并不如自己找的人靠谱。 基于这一考虑,发掘相关产品或服务,减少婚恋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或许能极大地帮助单身人士“脱单”。 具体来说: (1)农村市场方面:农村地区的“保媒拉纤”,很多仍依靠媒婆等传统媒介,婚恋企业尚未下沉至此。故而商家可以参考淘宝、苏宁等巨头的下沉模式,依托网络终端等渠道,将婚恋中介服务拓展到广大农村县城。 (2)城市市场方面:可针对城市单身男女,可以提供同城兴趣小组、校友圈、同乡群等增进了解的产品或服务。 (3)产品方面:婚恋相关APP市场前景较为可期,特别是针对工作繁忙、圈子较小的都市单身男女青年来说,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婚恋需求。不过,针对其中的诚信问题与茶托、婚托等乱象,需要强化监管,规范行业发展。 其二,要迎合单身人士的兴趣爱好。 都市的单身男女乐意为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增加乐趣的产品或服务买单。英敏特报告显示,电影/电视剧、旅行、运动健身是单身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领域;分性别看,单身男性对健身、科技和音乐的兴趣明显浓厚,而单身女性则青睐于护肤、时尚潮流和运动健身等方面。 基于此,叠加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关消费市场存在进一步细分的空间,可以考虑布局。 其三,满足单身人士的陪伴诉求。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重考虑: (1)宠物经济:“吸猫撸狗”不但可以满足陪伴需求,还带有社交属性,非常适合单身人士,如此便利好整个宠物经济产业链,包括饲养、食品、用品、医疗、美容、培训、保险等等。 (2)线下聚会场景:朋友也可以满足陪伴需求,而面对面的交流要比线上对话更加亲近,与之相应的是桌游、餐饮等线下消费品面临机遇。 (3)线上产品:网络是单身人士寄托情感的重要渠道,愿意付费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小说、影视、音乐、动漫等领域均有机会,内容服务商将大有可为;同时,各种短视频平台、直播网站、兼具社交属性的付费游戏等相关产业的商业价值都得以凸显。 其四,细分领域机会多多。 单身人群规模庞大,从细分领域和不同年龄、性别出发,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1)社会安全:性别失衡可能会引发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女性作为相对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侵害。防身用品消费需求面临契机,如防身喷雾、蜂鸣器、快速报警装置等。 (2)养老产业:少子老龄化的深入,将对单身老年人的养老产生不良影响。故而可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养老产品与服务,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配套设施,开发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居产品,等等。 (3)心理咨询: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长期单身的男女心理负担加重,或将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婚恋心理咨询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包括恋爱咨询、压力疏导、个人发展等等。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 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汪洋出席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并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抓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统战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工商联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努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16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完整准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坚定制度自信,把他们更好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 汪洋指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党委领导下各司其职、群策群力。要调动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深刻认识个人的成功既源于自身努力,更得益于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党,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树立家国情怀,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精准扶贫,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要抓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发挥作用为目标,改进综合评价工作,重视年轻一代培养。要及时掌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诉求,齐心协力把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克服眼前困难,增强发展信心。要按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完善民营企业权益维护机制,激励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要发挥好工商联和商会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主持会议并讲话。他表示,各级统战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贯彻落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开创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局面。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委统战部、广东省委统战部负责同志,有关民营企业家代表作交流发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统战部、工商联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根据知情人士消息,美国社交媒体平台推特(Twitter)已与TikTok就潜在合并进行了初步谈判,谈判内容涉及TikTok在美国的业务。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推特(Twitter)是否会与TikTok达成交易。(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