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6日在京闭幕,表决通过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长江保护法、刑法修正案(十一)、新修订的国防法,决定任命陈小江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唐仁健为农业农村部部长、王文涛为商务部部长。习近平分别签署第64、65、66、67、68号主席令。 ■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6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商务部:今年我国外贸走出一条亮丽的反转曲线,进出口总额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较2015年增长30%。现在平均每分钟就有60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进出境。 ■ 2020年,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人均每月665元和每年5842元,同比增长7.7%和11.3%。 ■ 京雄城际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于27日开通运营,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贯通,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 ■ 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正式完工,主场馆可容纳12000名观众。整个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为亚洲最大。 财经 ■ 市场监管总局:元旦春节将近,针对茅台等名优白酒、农副产品、防疫物资等领域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力度,营造良好节日消费环境。 ■ 人社部出台《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且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 ■ 广电总局近期组织有关省局开展全国电视购物频道收藏类购物节目专项清查整治工作。目前,涉及19个购物频道有违规问题的23档收藏类购物节目已全部停播,相关违规商品停售。 ■ 26日,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银川至西安高铁开通运营。 环球 ■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7819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73万例。25日,日本、法国、爱尔兰、黎巴嫩等国首次宣布在本国境内出现感染变异新冠病毒的确诊病例。 ■ 日本政府26日宣布,从本月28日起至明年1月底,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 ■ 加拿大航空公司25日证实,该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日前在从美国亚利桑那州飞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途中,因发动机出现故障被迫返航后紧急降落。 身边 ■ 北京25日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居住地均为顺义区,顺义区进入战时状态。北京已对朝阳区、顺义区等多地相关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经初步检测,已有5人核酸检测为阳性,均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 黑龙江省东宁市防疫指挥部:自26日12时起东宁市中心社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解除市三级应急响应,有序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 北京市住建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明确,短租住房按区域实行差异化管理,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禁止经营短租住房。 ■ 此前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当事人郎某、何某,已被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以涉嫌诽谤立案侦查。 贴士洗脸的4个小技巧 / ①中干性皮肤及敏感肌人群早晨洗脸不必过度清洁;②洗脸水最适宜温度为35℃左右;③洗脸时长2分钟为宜,时间过短,皮肤表面污垢和洗面奶残留冲洗不干净易致毛孔堵塞;④洗完脸后3分钟使用护肤品效果最佳。 话题 据统计,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2.74亿户,但有近1.4亿老人使用功能机或使用智能机但不上网,在网络上处于“沉默”状态。近日,工信部表示网站和App等将推出“适老版”。对于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你有什么建议? ?经济日报新媒体 编辑 / 于浩 王咏倩 监制 / 张益勇
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从十大方面详细勾画了五年内的塑料治理路径。五年内,北京将聚集餐饮、电商等六大重点行业,严控塑料废弃物向环境泄露,减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同时,促进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供给、促进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行动计划》将与垃圾分类工作一同,系统性治理“白色污染”。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个购物无需塑料袋、打包使用秸秆盒的“低塑”北京。聚焦六大行业《行动计划》聚焦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农业生产等六大重点行业,强化减塑力度,严控一次性塑料制品向自然环境泄露。其中,到2020年底前,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外卖(含堂食打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建成区、景区景点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记者注意到,相比于11月的征求意见稿,《行动计划》考虑到餐饮企业咖啡搅拌棒库存消化和替代产品采购周期实际情况,将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的时间调整为2021年6月底,增加了6个月的缓冲期。同时,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等选项,并给予积分等形式的奖励。鼓励外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平台“专属绿色优惠券”等引导消费者选择;对于快递业,要求到2025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随着新业态发展,以往的塑料污染还没治理好,电商、外卖等导致的塑料垃圾问题还在加剧,因此更严格的“限塑令”是有必要的。生活中,消费者点了“无需餐具”,商家仍配送一次性餐具的情况并不少见。马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塑料治理必须要找准路径。其中一个路径就是抓住龙头,因为它产生的塑料量很大,资源能力也非常强。我们有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制度,平台也需要有塑料治理责任的延伸。”此外,对于批发零售业,《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业门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北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区举办的各类展览、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农业生产方面,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到2025年底,住宿业逐步扩大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范围,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乡村民宿。分阶段实施《行动计划》提出了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到2022年,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制定并组织实施北京冬奥会落实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届时,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措施全面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第二阶段到2023年,全市重点场所、重点沿线塑料污染基本消除,重点用塑单位报告等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据悉,重点用塑单位报告制度将先期在市级党政机关、连锁超市等领域,试点建立重点用塑单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后续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完善。第三阶段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低塑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基本形成,努力成为国际超大型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典范。今年以来,我国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样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分步骤、分领域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要求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重点围绕《意见》提出2020年底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对有关重点工作逐项提出狠抓落实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塑料污染治理任务需要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利用等多个环节加强全链条管理,禁限一批难回收、易泄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替代一批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循环一批新型包装和物流载具,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效回收体系,规范废塑料材料化利用,大幅提高塑料垃圾能源化利用比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唐登杰说。与垃圾分类系统结合正如唐登杰所述,除了使用减量,高效回收体系也是避免塑料污染的一大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推动建立了“1+1+N”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加强系统性治理。包括此次发布的《北京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和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N”则为若干专项工作方案和标准规范,目前已发布7项,包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方案》等。《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全市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餐饮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等,为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地方法规保障。“塑料污染整治可以和垃圾分类工作很好地结合。”马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塑料垃圾需要高质量地收回来,不能说和各种油污混在一起,才能解决塑料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北京自五月以来实施垃圾分类,整体有了一些推进,未来还能继续进步。垃圾分类做好的情况下,塑料垃圾解决就有了方案。回收价值高的塑料实现闭环收集,低附加值的、没有人愿意收集的,通过有限的补贴实现收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也认为,需要加强塑料的回收利用。数据显示,全球目前被回收利用的塑料仅10%左右。“据我所知,从技术上、成本上来看,100%的塑料全部可以做到回收利用。如果全部做好回收利用,塑料污染就不复存在了。让大家节约使用塑料制品、以其他物品替代塑料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替代物的成本必须比塑料低。”宋国君告诉记者。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从十大方面详细勾画了北京五年内的塑料治理路径。五年内,北京将聚焦餐饮、电商等六大重点行业,严控塑料废弃物向环境泄露,减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同时,促进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供给、促进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行动计划》将与垃圾分类工作一同,系统性治理“白色污染”。 强化减塑力度 《行动计划》聚焦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农业生产等六大重点行业,强化减塑力度,严控一次性塑料制品向自然环境泄露。 其中,到2020年底前,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外卖(含堂食打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建成区、景区景点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 记者注意到,相比于11月的征求意见稿,《行动计划》考虑到餐饮企业咖啡搅拌棒库存消化和替代产品采购周期实际情况,将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的时间调整为2021年6月底,增加了6个月的缓冲期。 同时,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等选项,并给予积分等形式的奖励。鼓励外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平台“专属绿色优惠券”等引导消费者选择;对于快递业,要求到2025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随着新业态发展,以往的塑料污染还没治理好,电商、外卖等导致的塑料垃圾问题还在加剧,因此更严格的“限塑令”是有必要的。 生活中,消费者点了“无需餐具”,商家仍配送一次性餐具的情况并不少见。马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塑料治理必须要找准路径。其中一个路径就是抓住龙头,因为它产生的塑料量很大,资源能力也非常强。我们有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制度,平台也需要有塑料治理责任的延伸。” 此外,对于批发零售业,《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业门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北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区举办的各类展览、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农业生产方面,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到2025年底,住宿业逐步扩大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范围,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乡村民宿。 分阶段实施 《行动计划》提出了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到2022年,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制定并组织实施北京冬奥会落实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届时,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措施全面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第二阶段到2023年,全市重点场所、重点沿线塑料污染基本消除,重点用塑单位报告等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据悉,重点用塑单位报告制度将先期在市级党政机关、连锁超市等领域,试点建立重点用塑单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后续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完善。 第三阶段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低塑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基本形成,努力成为国际超大型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典范。 今年以来,我国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分步骤、分领域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要求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 7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重点围绕《意见》提出2020年底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对有关重点工作逐项提出狠抓落实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 “塑料污染治理任务需要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利用等多个环节加强全链条管理,禁限一批难回收、易泄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替代一批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循环一批新型包装和物流载具,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效回收体系,规范废塑料材料化利用,大幅提高塑料垃圾能源化利用比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唐登杰说。 结合垃圾分类 正如唐登杰所述,除了使用减量,高效回收体系也是避免塑料污染的一大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推动建立了“1+1+N”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加强系统性治理。包括此次发布的《北京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和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N”则为若干专项工作方案和标准规范,目前已发布7项,包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方案》等。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全市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餐饮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等,为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地方法规保障。 “塑料污染整治可以和垃圾分类工作很好地结合。”马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塑料垃圾需要高质量地收回来,不能说和各种油污混在一起,才能解决塑料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北京自5月以来实施垃圾分类,整体有了一些推进,未来还能继续进步。垃圾分类做好的情况下,塑料垃圾解决就有了方案。回收价值高的塑料实现闭环收集,低附加值的、没有人愿意收集的,通过有限的补贴实现收集。”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也认为,需要加强塑料的回收利用。数据显示,全球目前被回收利用的塑料仅10%左右。宋国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据我所知,从技术上、成本上来看,100%的塑料全部可以做到回收利用。如果全部做好回收利用,塑料污染就不复存在了。让大家节约使用塑料制品、以其他物品替代塑料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替代物的成本必须比塑料低。”
继线下试点之后,数字人民币线上使用再添消费新场景。 近日,万物云宣布已率先完成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对接工作,其用户已可线上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物业费。据了解,万物云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首批企业之一,同步开展这项试点工作的还有滴滴、美团、京东数科、银联商务、拉卡拉等多家科技企业及支付机构。 在内测环境下,8月下旬,深圳市金域蓝湾业主已完成业内第一笔通过数字人民币线上缴纳物业费的真实交易。万物云旗下万科物业面向广大业主的“住这儿”App上线数字人民币支付业务至今,已有28笔共计1.1万余元物业费通过该方式完成了线上缴纳。从12月15日开始,已正式向深圳万科麓城小区开放体验活动,通过“住这儿”APP每周可接受200名左右的业主申请。 目前数字人民币尚在推广阶段,此次万物云能代表行业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的线上使用,一方面是基于其贴近民生的业务属性,拥有大量的小额、高频、多元的业务场景,给数字人民币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能力,能及时应对和响应数字人民币线上试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据了解,万物云已有近千人的数字化团队,过往物业费缴纳等支付业务中已有超过7成是通过线上支付完成。 据万物云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人民币就是数字化的人民币,对普通用户而言,多了一种支付选择。虽然在线上使用的直观体验上目前与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差异不大,但是其使用最新的双离线技术,即使在没有手机信号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而且,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并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减轻现有从电子钱包提现产生手续费的负担,且更具隐私性。对于物业行业而言,利用数字人民币可追溯的特点,在资金代管方面能严格限定相关费用的使用途径和数额,让相关费用如公共维修基金等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这将成为解决物业行业痛点的一个利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告,数字人民币将在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城市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开展试点,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扩展到其他地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试点城市的逐渐增加,除了线上电商支付、线上缴纳物业费之外,数字人民币的消费场景也会更加丰富。 “下一步,除了使用数字人民币线上支付缴纳物业费之外,我们还会在缴纳停车费、装修费用等相关线下支付场景上逐步实现覆盖。”该负责人介绍,随着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使用场景的逐步丰富和成熟,其在商写物业、城市服务中的应用场景也将一一落地。
特朗普(图:Getty)海外网12月12日电当地时间11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第一批新冠疫苗将在24小时内于全美投入使用。当晚,特朗普通过推特账号发布视频称“已经开始将疫苗运送到该国的每个州,首批新冠疫苗将在24小时内投入使用。”他还提到,州长将决定疫苗将最先分配给哪些群体。就在视频发布几分钟前,《纽约时报》消息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辉瑞和BioNTech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海外网 李萌)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信息。
图源:路透社海外网12月12日电据《纽约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辉瑞和BioNTech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FDA首席科学家丹妮丝·辛顿(DeniseHinton)当天致信辉瑞,她已经授权紧急使用该公司的疫苗。当晚,特朗普通过推特账号发布视频称“已经开始将疫苗运送到该国的每个州,首批新冠疫苗将在24小时内投入使用。”他还提到,州长将决定疫苗将最先分配给哪些群体。当地时间1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冠疫苗小组以17票赞成,4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认定16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使用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的益处大于已知的风险,FDA新冠疫苗小组建议批准辉瑞的新冠疫苗。11月18日,美国药企辉瑞宣布,其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共同研发的疫苗,在临床试验的最终数据分析中有效率达到95%,已经满足申请紧急使用授权的要求。(海外网 李芳)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摘要:货币的本质决定了现金有长期存在的理论基础,货币的载体也具有使用惯性。现金和非现金支付有机共存可以使社会总交易费用更低,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过度去现金化会引发新的金融排斥,偏离普惠金融的初衷。现金可以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信息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等基本权利。行为经济学和金融脆弱性等理论也支持保留现金。世界各国推动“去现金化”的尝试出现了不少波折和反复,对过度“去现金化”已有所保留、警惕或反思。各国实践证明,“数字鸿沟”现阶段还难以消除,非现金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现金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备用支付工具更不可或缺。我国老年人、农民、低收入人群以及境外游客、未成年人、视障人士等群体较为依赖现金,消费者在一些场合使用现金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保留现金使用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现金 非现金支付 数字化 普惠金融 消费者保护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非现金支付日渐普及,特别是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现金使用的空间,甚至出现了一些拒收现金现象。但事实上,人民群众使用现金的需求仍然较广泛存在。特别是从普惠金融和消费者保护等角度看,现金的存在有多方面的理论和现实基础。非现金支付与现金使用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本质上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一、保留现金使用的理论基础 根据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的相关理论,现阶段保留现金使用的依据较为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货币的本质决定了现金有长期存在的基础。货币最本源的属性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现金作为现代社会最基础的货币形态,有效承担了交换媒介的职能,是无门槛的支付手段,与用户身份没有关联,可随时随地完成交易,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充分满足流动性需要。商品经济对货币的基本需求构成了现金长期存在的基础。 (二)保留现金有利于降低社会总交易费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支付工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交易费用。非现金支付需要投入固定成本并构建生态体系,比较依赖规模效应。对于现阶段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地区或场景,同完全取消现金相比,现金和非现金支付有机共存可以使社会总交易费用更低。从货币演化的历史规律看,货币的载体具有稳定性和使用惯性。纸币从11世纪首次出现到20世纪完全取代金属货币,过渡期长达800多年,在此期间纸币与金属货币长期共存,后者直到今天还以硬币的形态部分保留下来。非现金支付工具与纸币之间也是如此,两者的交易费用在不同场景下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彼此的长期共存。 (三)保留现金符合普惠金融的初衷。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是让社会各个群体都能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数字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但也带来了“数字鸿沟”。老年人、农民、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有的缺乏数字通信设备与网络接入,有的缺乏数字金融知识与技能,老年人可能指纹退化或记不住密码,他们对于现金的依赖度较高,过度“去现金化”会引发新的金融排斥,偏离普惠金融的初衷。此外,中小商户也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现金可以与非现金支付形成必要的市场竞争,使中小商户在接受支付结算服务时有议价空间和最后退路,避免支付服务提供商随意提高佣金或延长资金到账周期。 (四)现金可以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信息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等基本权利。拒收现金实质上是利用技术手段强制设置交易门槛和障碍,侵害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商户单方面排除自身收取现金的义务,增加消费者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义务,侵害了公平交易权。非现金支付工具一般会涉及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账户可能被不法分子盗用,对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产生威胁。此外,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看,现金可以帮助消费者控制预算,避免过度消费,因为现金的有形性质能给消费者带来更直观的支出感知,促使其在心理上对于自己的支付行为和消费水平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五)现金是应对金融脆弱性的一道底层屏障和心理防线。理论上,现金可以被视为无风险的支付工具和安全资产,而任何依赖于市场机构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或多或少具有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甚至是道德风险,为居民保留现金这一选项可以提升其安全感。 (六)现金的存在具有现代信用货币的法理基础。现金是现代信用货币的代表,在国家信用的支撑下,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独立发挥货币职能,具有法偿性。世界各国普遍通过不同形式的立法来维护本国货币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了人民币在我国的法定地位,规定不得拒收人民币。 二、国际社会保留现金使用的经验得失 从全球范围看,尽管一些国家出于发展金融科技、反洗钱、反逃税等原因,不鼓励大规模现金交易,但并没有完全否定现金使用。经过实践上的一些波折和反复,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保留现金利大于弊。2009-2019年,美国、日本、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流通中的现金(M0)平均增速普遍超过其GDP增速。 (一)北欧国家开始反思“无现金社会”。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曾是“无现金社会”建设的先行者。这些国家的共通之处在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GDP居世界前列;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密度低,城乡差异小;国民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数字基础设施发达。因此,北欧发达国家推动去现金化有特殊优势,发展中国家难以模仿。即便如此,2018年以来,瑞典等国开始反思无现金社会存在的问题:一是“数字鸿沟”开始凸显,部分弱势群体(包括外来移民)难以适应无现金社会;二是信用卡欺诈数量显著上升,引发对支付安全的担忧;三是考虑到灾备问题,担心无现金社会在面对战争或天灾时缺乏抵抗力。 (二)日本民众出于对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担忧而偏好现金。日本的非现金支付以信用卡、预付卡为主,移动支付起步较晚。2014年起,日本政府将推广非现金支付作为国家战略。但日本民间对“去现金化”顾虑重重:一是日本自然灾害频发,民众危机意识强,认为一旦发生灾害造成停电等情况,现金必不可少;二是民众经历过消费金融危机的洗礼,担心非现金支付可能麻痹对花钱的感觉,导致过度消费;三是中小商户不愿意负担佣金成本,且担心支付延迟到账影响资金周转;四是消费者对密码被盗和个人信息泄露存在顾虑。总体看,日本社会目前仍较为依赖现金。 (三)美国和英国关注现金对于弱势群体的意义。2019年以来,美国多个城市出台地方法律,禁止商户拒收现金,理由是“去现金化”不利于低收入人群和有色人种,会对弱势群体获取金融服务造成障碍,加重其经济负担。在英国,大量弱势群体也高度依赖现金支付。英国消费者还较为看重现金的匿名性,并且认为现金可以控制消费支出。 (四)澳大利亚强调保留现金作为备用支付手段。2019年,出于大额现金反洗钱需要,澳大利亚立法禁止以现金购买超过1万澳元的商品。但澳大利亚没有彻底否定现金使用,而是支持将现金作为可选的支付方式。澳央行认为现金是很好的备用支付工具,承诺继续提供现金,并发行了新版纸币。据澳央行2019年调查,有10%的受访者只使用现金,78%的受访者表示会持有一些现金,原因包括预防不时之需、人情往来、担忧支付系统稳定性、隐私安全、对银行缺乏信任等。 (五)印度“废钞令”未能阻碍现金使用。2016年11月,印度宣布面值为1000和500卢比的纸币失效,希望减少现金使用,打击洗钱行为。印度央行数据显示,非现金交易量随后一度迅速增长,但该趋势仅持续到2017年3月,之后便一路下行回归到原来水平。主要原因是:印度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有限,难以熟练使用非现金支付;POS机普及度低,农村地区缺乏终端设备;发生过银行卡大规模遭黑客入侵,导致民众对非现金支付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上述国际社会保留现金使用的经验得失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启示:一是各国推动“去现金化”的尝试出现了不少波折和反复,对过度“去现金化”已经有所保留、警惕或反思。二是各国实践证明“数字鸿沟”现阶段还难以消除,如果直接全面“去现金化”,会有部分群体被排斥在支付体系之外。三是各国消费者对于支付中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高度敏感,部分消费者较为看重现金的匿名性,非现金支付的技术安全隐患仍普遍存在。四是应把日常小额现金交易与大额可疑现金交易区分开来,使居民正常的现金使用与反洗钱、反逃税不产生冲突。五是应居安思危,现金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因素造成的支付系统中断时,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的灾备作用。 三、我国保留现金使用的必要性 从国内实践看,保留现金使用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条件下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起着“补短板”作用。近年来,人民币M0保持缓慢平稳上升趋势。2017-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净投放现金2342亿元、2563亿元、3981亿元。2019年末,人民币M0为77189亿元,同比增长5.4%,反映出现金在我国仍有较强实际需求。 (一)保留现金是应对“数字鸿沟”的现实需要。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非现金支付的数字化场景、风险识别与防范、如何有效维权等方面的认识和掌握有待进一步提高。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中仅有27.3%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金融服务和信息。特别是我国城乡和地区间差异较大,农村地区有较多学历不高、收入不高、年龄较大的人群认为现金更加安全可靠,农副产品购销很多以现金交易,2019年全国助农取款服务点业务量达4.26亿笔(大部分涉及现金业务),农村整体仍有较大现金需求。因此,保留现金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取消现金会让目前无法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的老年人、农民、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群体产生受排斥感。 (二)现金是满足特定人群基本支付需求的必要保障。除了受“数字鸿沟”影响的群体外,现金还可保障一些特定人群的生活。一是境外游客。境外游客一般没有人民币账户,或是因语言文化差异难以使用境内支付工具,在景点和中小商户消费时较为依赖现金,离开现金可能“寸步难行”。二是未成年人。一些家长不会轻易给未成年子女配备银行卡或移动支付账户,一般以现金形式给予小额零花钱,这有利于家长控制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三是视障人士。视障人士较难使用非现金支付,而人民币现金的票面上有便于其使用的盲文。 (三)现金是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选项。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支付方式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理应受到保护。另一方面,国内的移动支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倾向,可能造成消费者的联系方式、消费习惯、生物特征等数据被互联网企业过度挖掘;网络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支付密码、指纹等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盗取,可能会直接造成财产损失。消费者在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缺乏把握的场合,选择使用现金有助于降低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被侵害的风险。 (四)拒收现金可能引发社会矛盾。近年来,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接到一些群众反映拒收现金问题,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涉及较多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或公共服务部门和交通运输业等。拒收现金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强制要求以移动支付代替现金,拒收小额纸币或硬币,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或公共服务部门收费时不接受现金。从群众的反映看,拒收现金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负面舆情。这也从反面印证,现阶段保留现金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五)现金是预防技术失灵的应急工具。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较为频发,在支付体系安排中需要具备底线思维,做好应急管理的准备。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群众在遭遇手机遗失、电池耗尽、网络流量不足、信号差等情况时,也需要现金作为应急支付手段。 (六)现金还具备其他特殊功能。一是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人民币现金票面图案凝聚着我国历史与文化,具有特殊象征和教育意义,人民币也因此具有收藏价值,还是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国家名片”。二是可以成为商业银行加强与消费者互动的纽带。表面上看,取消现金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现金业务成本,有些商业银行可能会将现金业务视为负担。但从消费者角度看,现金业务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机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商业银行应当以优质的现金服务来接触和留住消费者,而不是让消费者远离现金。 四、政策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到金融为民和金融惠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响应人民群众的需要,依法保障现金使用,满足全体人民特别是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需求,确保支付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二)尊重消费者多元化的选择,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鼓励包括现金在内的多元化支付工具共同发展,发挥互补作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支付需求,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全面促进消费”营造便利环境。同时,要大力规范支付机构的营销宣传行为,防止过度夸大“无现金社会”而误导商户和消费者,避免将现金使用与非现金支付对立起来,避免给特殊群体带来“拒绝移动支付就寸步难行”的认识误区和被排斥感。 (三)提升现金服务水平,优化现金使用体验。鼓励商业银行对现金服务保持必要的人、财、物投入,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提供现金服务。提升城乡地区自助取款机(ATM)和存取款一体机(CRM)的密度、功能和易用性。合理投放小面额券别,便于商户找零。提高人民币清洁度,满足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 (四)加强人民币使用和相关法制知识普及教育。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拒收人民币是违法行为,积极引导商户尊重消费者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对相关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与有关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全社会营造自觉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浓厚氛围。加强反假货币、人民币流通券别、残损币兑换等相关知识普及。 (五)加大人民币管理、反洗钱、消费者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对拒收现金行为明确处罚裁量标准,对情节严重的案例可以考虑依法从重处罚,形成有效震慑。加强对大额可疑现金交易的监测,打击利用现金开展的非法交易活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注:本文中的现金,指的是实物货币,在我国就是指人民币纸币和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