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银行发布了《关于实施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方案的公告》。 公告显示,经浙江银保监局批准,温州银行将实施增资扩股工作,此次增资扩股发行数量不超过23.73亿股,拟募集资本70亿元。 此次增资扩股发行对象为发行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之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含股东指定的关联方)及特定投资者。 值得关注的是,在其认购方式中,温州银行提到了两种方式:由老股东按比例配股,老股东在其认购额度内可指定其关联方进行认购;老股东(含股东指定的关联方)未足额认购的部分,通过地方专项债券资金筹集,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指定特定主体认购。专项债发行方案以中国银保监会最终批复为准。 据了解,这是在今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之后,首次公开看到地方银行计划用专项债募集资金。 上述会议提到,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 据了解,使用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实施方案由省级政府结合辖内实际牵头制定,方案成熟一个上报一个,经由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由省级政府向财政部提出正式申请。 目前,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还未见落地案例。温州银行此次增资扩股认购方案,成为市场的“首例”猜想。 与上市银行相比,非上市中小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以温州银行为例,该行二季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温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0.9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1%。其中,一级资本逼近监管“红线”。 另外,联合资信有关温州银行的评级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温州银行业务发展对资本消耗较为明显,加之盈利承压导致资本内生作用减弱。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温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1%、8.70%、8.53%。 为补充资本,此前温州银行一直在筹备上市。2019年2月,浙江证监局受理并公示了中金公司对温州银行A股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期大致为2019年1月至12月。但其接下来的上市之路未见公开的进展消息。
近日,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高发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项目”启动。在这一重点专项中,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及不久前在美国上市的癌症诊断和药物研发公司泛生子均参与其中。泛生子的原研技术——Mutation Capsule将为项目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刘骞表示,尽管肠镜、胃镜等检测手段能够有效地在早期筛查出癌症,但检查者在检查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让不少人对这种检测手段望而却步。抽血检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技术虽然正在逐步发展,但其灵敏度、准确性却仍有待提升。此次重点专项目标为重点突破恶性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液体活检关键技术,构建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效经济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早诊技术体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筛查/早期诊断试剂盒。 据悉,该专项将针对肺癌在全国20省份、12万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中验证其有效性;针对消化系统癌症,则依托城市、淮河流域10万人以上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队列验证其有效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表示,该项目标志着早诊早治已变为国家科技部的重大研发方向,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希望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研究能更加深入、更加普及、更加实用,使癌症患者获益。 相关专家强调,关于肿瘤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现有体检中,缺乏精准、高质量的肿瘤筛查项目,往往只以单一生物标志物为筛靶标进行癌症早期诊断筛查,特异性及灵敏度普遍不达标,会为患者带来误导。此次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希望能带来技术突破,改变现有技术下临床筛查的困境。
韵达股份于8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满足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拟以下属全资子公司持有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为标的资产,设立“中信证券-韵达物流基础设施1~X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具体名称以实际设立为准)”多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发行总规模不超过25亿元。 据披露,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韵达”)或公司其他下属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原始权益人”)将作为原始权益人/初始基金份额持有人,公司控股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瑞彩投资有限公司或其他具备基金管理人资质的基金管理公司则作为基金管理人,拟设立多只私募基金。 在具体落实上,中信证券拟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募集资金平价受让原始权益人所持对应的私募基金全部基金份额,或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取得基金份额。同时,专项计划拟申请储架额度分期发行,各期专项计划期限不超过20年,且最长不超过标的资产剩余土地使用权年限。首期发行涉及的交易标的为江苏腾云、芜湖韵必达和山东韵达的100%股权。 在结构化设置上,资产支持证券将分为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可视情况进行进一步结构化分层,其中各期专项计划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规模占比预计不低于80%,剩余为次级资产支持证券。 韵达股份表示,上海韵达或公司其他下属全资子公司持有项目公司100%股权。私募基金将直接或间接从上海韵达或公司其他下属全资子公司获得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并由私募基金发放股东借款。中信证券以私募基金的基金份额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申请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撬动基建投资作用明显,地方债发行持续提速扩容。截至7月底,今年已累计发行地方债37586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完成全年计划的57.4%,新增专项债发行完成全年计划的60.4%。 “按照今年地方专项债应于10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的安排,预计从9月开始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地方债发行小高峰,每月或将发行5000亿元专项债。”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对记者表示。 总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的地方债发行高于去年同期。但为了给特别国债发行腾出市场空间,7月新增地方债的发行节奏继续趋缓。根据今年的地方债限额,截至7月底,尚有4171亿元新增一般债和14839亿元新增专项债将要发行。 专项债对基建投资的撬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有近八成专项债投向基建,远高于去年同期22.5%的占比。其中,近三成用于交通领域建设。同时,7月末湖北省发行了首批棚改专项债。数据显示,7月新增专项债中投向最多的为棚户区改造项目,占比达八成,其他两项投资占比较高的项目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 在杨晓怿看来,上半年发行的专项债将逐渐投入具体项目,6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出现明显增长,近期基建类上市公司的中标公告也开始明显增多,预计下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会明显加快。 杨晓怿进一步解读称,在这一轮的专项债发行中,将出现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更强调资金跟着项目走,因此会优先保障已开工或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包括纳入2020年最后一批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是更强调有效投资,项目中必须有实物工作量,能够反映到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之上;三是首次允许专项债券变更用途,这意味着下半年的专项债发行力度虽不如5月小高峰来得猛烈,但实际支持项目的效率会更高,进一步促进下半年的基建投资发力。 虽然上半年专项债发行放量,但新基建领域专项债发行占比不足10%。业内认为,后续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多次强调推进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基建,下半年“两新”领域专项债占比或将进一步提升。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将加强规划引领,积极谋划推动一批交通运输“新基建”项目落地。云南发布的704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的“新基建”项目计划,涉及5G、区块链等领域。深圳推出的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 个,总投资 4119 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完成投资1006 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认为,从今年全年来看,整个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少会超过1个百分点,而单看下半年还会更高。他推测,今年下半年,随着更大规模的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基建投资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弹,这里面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都会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地方债发行再迎高峰 基建投资“弹药”充足 财政部8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0.4%,年内尚余近1.5万亿元额度待用。专家预计,8月地方债将再迎发行高峰,规模或近万亿。其中,大量专项债资金将投向基础设施,加快“新基建”等领域建设。 基建项目加速开工 据兴业证券统计,截至7月中旬,基建项目累计申报23.2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八成。其中,电力项目4.19万亿元,交通项目6.8万亿元,水利项目12.19万亿元。 从反映基础设施状况的“晴雨表”挖掘机销量数据来看,投资回升态势正在显现。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彭永涛表示,与投资高度相关的工程机械产品产销两旺,上半年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产量同比高速增长,挖掘机销量持续走高。先行指标的明显改善,预示投资有望保持回升势头。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此前表示,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督促指导各地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专项债券资金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 地方债发行将放量 从融资端来看,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发行迎高峰,将为基建投资带来更多资金。 财政部8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37586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829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60.4%。 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近期下达及后续拟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券,与抗疫特别国债、一般债券统筹把握发行节奏,妥善做好稳投资稳增长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岳表示,根据今年地方债限额,截至7月底,尚有4171亿元新增一般债和14839亿元新增专项债将要发行。地方债发行将在8至10月放量,月均规模超60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10月起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一些项目开工,因此要尽快见效,发行进度可能会提前,8、9月将成为地方债发行又一高峰。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预计,8月地方债发行将放量,结合往年月度发行规律,规模或超1.1万亿元。 投向基建民生领域 地方债发行放量,尤其是专项债放量,将为基建投资提供大量资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新增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合计比去年多增2.6万亿元,发行集中在二三季度。资金拨付和使用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将为后续支出发力打开空间。预计下半年专项债计入的政府性基金支出将实现更快增长。 从投向来看,财政部此前公布,已发行的2.2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领域。其中,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1.86万亿元,占83%。此外,各地积极安排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共计约安排9000亿元以上。 中诚信国际研报认为,年内专项债资金投向将结合宏观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加快“新基建”领域建设,并持续扩大投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