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召开2020年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 鹿心社主持并讲话 蓝天立出席 9月17日,自治区党委召开2020年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主持会议并讲话,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出席。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秦如培介绍了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作情况。民革广西区委主委巫家世、民盟广西区委主委刘慕仁、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民进广西区委主委杨静华、农工党广西区委主委蒋和生、致公党广西区委主委夏宁、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主委李彬、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无党派人士代表黄日波结合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从不同角度就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出意见建议。鹿心社认真倾听并与大家互动交流,要求有关部门聚焦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吸纳。 鹿心社指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以及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途径。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广西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不错、效果凸显,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发展机遇,我们要把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与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合作竞争,塑造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鹿心社强调,广西要抓住国家批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机遇,重点围绕“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和“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构建快速通达大湾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要做深做实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产业融合发展,以精准招商为主抓手,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以协同创新为主引擎,构建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大市场的产业协作体系,以园区平台为主阵地,推动项目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要依托广西生态环境、长寿品牌、壮瑶医药、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借助大湾区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深入开展旅游、康养、健康制造等领域合作。要强化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共筑千里西江绿色生态走廊,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对接,及时协调解决跨区域合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争取国家给予“两湾”联动、新时代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多支持。要抓好粤桂扶贫协作,充分发挥广西48个国家挂牌督战村与123家广东民营企业及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作用,通过全产业链建设、劳务协作、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鹿心社表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希望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继续关心支持广西对接大湾区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东融”战略深入实施。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布局之年。规划引领未来,至关重要,必须精心谋划、系统科学、务实管用。希望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自身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广西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广建良言、多献良策,共同努力在建设壮美广西新征程中谱写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
9月9日,澳能建设发布公告:董事会决议动用股份购回授权,视乎市况,积极在合适时间于公开市场上进行股份的场内购回计划。股份购回计划的期限为2020年9月10日至12月10日,购回最多不超过5000万股股份。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作为2018年上市的澳门本地股股,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澳门上半年近乎封关,经济被严重冲击。相比于澳门其他本地股,澳能建设的股价今年以来其股价累计涨幅近20%,表出了足够的韧性。 图片来源:富途 此次澳能建设回购,公司称鉴于目前的股份成交价并未反映其内在价值,并处于公司表现、资产价值及业务前景被低估的水平,为公司购回股份的良机。 澳能建设管理层积极主动的背后的是该公司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受益后疫情的大基建年代。 作为澳门基建股龙头,拥有纯正“大湾区”血统,粤港澳大湾区最是重要的国家区域战略之一。根据测算,结合对2020年、2030年和全球其他三大湾区的预测比较,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基本追平东京湾区,到2030 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将达4.62万亿美元,超过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一的湾区。 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最为重点的领域,包括航空航运、公路、铁路、城市轨交、城际交通等多方面。 澳门作为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定位是要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样直接对应政府产业投资定会迎来放量。 作为澳门基建股龙头,能够分享澳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果实,同时自身业务也可辐射澳门以外区域,拓展至横琴及大湾区其他地区。 业绩方面, 在8月底,澳能建设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收益同比增长115.7%至2.9亿澳门元(单位下同);净利润同比增长182.6%至1300万元;每股收益1.09分,拟派中期息每股1.03分。 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均是高增速,完全看不出上半年疫情的影响,澳能建设表示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建设及装修工程收益增加232.6%。建设及装修工程收益增加主要是由于2019年下半年授予的正在进行的多个大型钢结构工程及土木工程建设项目。 凭借优良往绩及良好顾客关系,继续在期内取得超过十项工程,仅上半年获授合同总值超过7.5亿澳门元。新获取的工程,包括新建酒店综合大楼平台外墙及幕墙工程、新建酒店综合大楼暖通空调系统及湿式消防系统工程,以及新建酒店综合大楼资讯科技系统的设计、供应、安装、测试、调试及维护工程。 在业绩期内,集团多元化发展其建设业务至涵盖机电工程服务工程。机电工程服务工程的收益乃来自澳门检察院( 第二期)的建造工程,该工程于2019年5月授予。 下半年订单手握数十亿,根据公司公告,在今年首八个月,集团共获得超过10份合约,总价值超过11亿澳门元。在近期成功中标一项澳门酒店综合大楼的建设及装修工程项目,授标价值1.65亿元,看出疫情过后其业务的恢复。 综合来看,基于手上数十亿订单以及业务快速恢复能力,在下半年,澳能建设的业绩大概率有望维持或者超过上半年业绩表现。
9月7日,远洋集团以10.6亿元竞得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庆丰村居住用地,地上规划建筑面积为99018平方米。凭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15年深耕,远洋集团正在稳步推进“南移西拓”战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打造优质主力产品,助推华南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远洋集团此次摘得的地块占地面积38083平方米,容积率2.6,位于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城大道,地处增城行政、教育、文化中心,临近城市主干道及地铁21号线(已开通)、地铁16号线(规划中),周边商业、教育、市政资源配套齐全。增城区作为广州东进发展战略门户,占据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富士康等产业的建成、“人口向新区、郊区适度集聚”的人口发展规划,增城区的未来发展或将迎来下一个跃升期。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远洋集团在华南区域开发业务布局的重要支撑点。据了解,从2005年始,远洋集团以中山为起点,依托深圳、广州、中山三大支点,全面布局大湾区,至今已开发项目达40余个。其中,于2015年首入广州推出的远洋天骄,成为中国首个引入国际WELL建筑标准的健康住区,并获得全球首例WELLMFR(多用户住宅)金级认证。 已深耕华南区域15年的远洋集团表示,随着集团整体“南移西拓”、“城市深耕”的战略推进,远洋将紧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主力城市群及都市圈的土地市场机会,不断发挥与提升华南区域的关键引擎作用。
继今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之后,近几个月以来,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相继出台了针对《意见》具体落地实施的行动方案。 其中,广东省从全省角度出发,谋篇布局,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落实《意见》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而广州、深圳两地则依托各自优势,围绕自身定位,所出政策细则各有侧重,同时,也存在着竞合的领域。 侧重点不同 7月28日,广东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的通知。 《实施方案》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针对这些内容,广东省提出26项工作任务,细化为80条具体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 9月2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提出66条具体措施。 而早在今年上半年,深圳已率先行动,一方面,比照《意见》逐一对应,确保全覆盖、无遗漏;与此同时,也立足深圳实际,结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金融重点工作,制定了50条政策措施,共85项细分任务,行动方案已于7月份正式印发实施。 总体来说,广州行动方案和深圳行动方案各有侧重。 比如,在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上,广州提出要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加快推动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另外,广州行动方案还特别提出,支持广州开展不动产跨境抵押登记,试点允许港澳居民将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购买的自住住宅抵押给港澳银行,便利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购房。 而深圳则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提出打造全球金融“双中心”的定位,一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一是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 共建大湾区 不过,广州和深圳两地的细则也有很多竞合的领域。比如,广州提出,推动在南沙区设立港澳保险服务中心,为在内地工作或居住并持有港澳保单的港澳居民提供人身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售后服务。 深圳也提出,要加快推动包括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业务、港澳保险服务中心、跨境理财通试点等在内市场呼声较高的创新政策落地。 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是广、深两地的行动方案的落实焦点。 深圳提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非投资性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试点的地域范围,由前海自贸区扩展至深圳全辖,从而惠及更多企业。 广州提出,将支持驻穗地区银行根据广东省银行展业自律机制推选的优质企业名单,针对名单内企业,凭其提交的支付指令,直接为其办理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融资及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等资本项目收入资金境内支付使用。在总结南沙自由贸易(FT)账户试点经验基础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继续向人民银行总行争取扩大试点银行范围;稳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建设试点研究,推动“跨境理财通”试点落地。 与此同时,广、深两地也同时在绿色金融领域发力。 其中,广州将以绿色金融为抓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合作,深圳则直接提出构建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目标。 早在2017年6月,广州获批成为首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经过3年多的探路,已积累诸多经验。广东省的《实施方案》提出,要依托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广州绿色金融创新经验向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 同时,《实施方案》也提出,支持深圳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也是深圳建设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抓手。另外,深圳也在率先探索绿色金融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已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组建绿色金融联盟,搭建粤港澳三地金融业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信息平台,集聚粤港澳三地金融资源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发展。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近日,中国人寿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大局的工作方案》称,将建立充分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管理体制,为大湾区提供投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保险核心功能,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中国人寿积极推动“险资入粤”,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截至上半年末,中国人寿支持大湾区建设存量投资规模达945亿元,旗下成员单位广发银行在澳门首创的工程融资领域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单笔工程保函金额达47.5亿元。截至上半年末,广发银行在大湾区各项贷款达4219亿元。 另一方面,中国人寿积极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期、运营期的保险保障,提供风险保障280亿元;连续七年参与广州地铁运营期保险、工程险的承保,提供风险保障超1500亿元;参与承保广州港船舶保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8亿元;承保广州机场第二高速项目,提供风险保障16.2亿元;承保虎门二桥项目,总保额达到36亿元。 此外,国寿财险还成立了大湾区保险项目部,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半年,国寿财险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风险保障超7600亿元,同比增长25%。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人寿专门研究制定了《中国人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要求增强中国人寿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创新能力,加大保险产品、技术、科技平台等方面的创新力度。 截至今年7月末,国寿财险深圳分公司已创新各类医疗险产品为28419名客户提供近1377亿元风险保障,并连续两年为深圳福田区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提供核心人才综合保险,保障范围涵盖高额意外、疾病医疗、监护人和个人责任等,今年以来,已为3401名核心人才提供883亿元保险保障。
8月21日,2020年珠海金融发展论坛暨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表彰活动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银保监局指导,珠海银保监分局主办,珠海市银行业协会、珠海市保险行业协会协办,以“加快金融创新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为主题,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海银行业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探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金融合作之路。 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在致辞中表示,在改革发展历程中,珠海始终高度重视和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重要作用,创造出众多领风气之先的创新举措,珠海的金融改革和业务创新呈蓬勃发展之势。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挂牌成立,自由贸易账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资金池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国领先的金融改革创新业务纷纷落地珠海。 今年上半年,珠海金融业增加值达209.0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3.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15个百分点,为珠海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珠海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经济特区改革再出发三大机遇叠加,正扬帆起航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在致辞中指出,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强,行业发展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珠海银行业保险业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多项金融改革创新在全国实现“第一”,在发展的洪流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元,各项存款规模突破9000亿元,分别是特区设立之初的2750倍和5400倍。 裴光表示,身处粤澳合作和湾区建设的前沿,珠海各银行保险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珠海市委市政府和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支持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同时,主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围绕建设港澳保险服务中心、推行跨境理财通、创新跨境车险等大湾区建设重点领域,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在致辞中表示,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社会融资增加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信贷1.7万亿元,占到全国的1/7,体现了金融对广东发展的信心。广东省细化落实四部委《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80条措施已经出台,相关开放事项正在加快落地,珠海市应发挥联接港澳的重要地理交通优势,通过横琴珠澳合作的特别机制安排,率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推出跨境金融服务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化政策。 珠海市政府副市长胡新天在主题演讲中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将重点打造“跨境金融、科技金融、民生金融、服务实体、风险防控”等具有珠海特色的金融发展框架。以跨境金融为核心,深化珠澳跨境金融合作;以科技金融为特色,推进金融科技融合发展;以民生金融为保障,提升湾区便利化水平;以服务实体为根本,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水平;以防控风险为保障,打赢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 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吴庆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已有2家港资保险机构和12家港澳银行在辖内设立营业性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外资银行地级市全覆盖,港澳资银行网点数量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大湾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金融体系,新设了广东省农垦集团财务公司、广州港集团财务公司,支持上海保交所在南沙设立全国首个国际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接下来,还将按照银保监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研究探索设立重要金融平台和机构,为大湾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支撑。 广东银行业保险业聚焦湾区核心定位,助力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6月末,大湾区内地城市制造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同比增速近22%;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近4000亿元,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湾区银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2万亿元,保险资金上半年在大湾区累计投资余额近万亿元,积极助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探索湾区金融改革创新、提升湾区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截至6月末,粤港澳三地保险机构已累计承保跨境机动车1.8万辆,港澳居民在湾区驾车出行将更安心;推出了跨境公交金融IC卡,粤澳两地公共交通出行更方便。 跨境医疗保障更进一步,大湾区跨境医疗险已累计承保近4700件,为大湾区居民共享三地医疗资源提供保险保障;推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重大疾病发生率表,成为全国首个区域性的重大疾病发生率表,大湾区居民有望借此获得更优惠、优质的健康保险服务。 此外,还率先在全国开展跨境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港澳居民无需出境,就可满足置业需求;率先推出全国首笔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支持大湾区企业发行首支国际绿色人民币债券,跨境融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企业获得境外资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湾区建设,金融助力。昨日,在东莞滨海湾新区挂牌成立即将三周年之际,东莞农商银行滨海湾新区支行正式开业。作为东莞市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东莞农商银行深入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全面对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任务要求,将滨海湾新区纳入重点业务发展区域,助力滨海湾新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滨海湾新区不仅是东莞市“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之一,也是东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打造的核心平台,集聚了高端制造业总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战略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东莞农商银行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肩负起地方金融主力军的社会责任,以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滨海湾新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东莞农商银行滨海湾新区支行负责人表示,支行成立后,将坚持“扬长补短”,大力支持湾区建设和湾区企业发展,努力将支行打造为湾区内优秀的金融服务商;坚持“协调共进”,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新区管委会的各项金融政策和工作要求,协调推进新区的建设发展,积极为湾区内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和谐共赢的银企关系;坚持“客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湾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流程,着力将滨海湾新区支行打造成为金融科技支行、湾区经济支行、绿色生态支行和区域精品银行。 东莞农商银行向信息时报记者介绍,未来将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积极融入湾区建设大潮,坚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管理、高质量运行,为湾区客户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为滨海湾新区建设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