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9时30分,随着帅丰电器(605336.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市锣,浙江A股上市公司家数正式迈入500大关。 成立近23年的帅丰电器,就此迎来了企业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帅丰电器董事长商若云向记者表示:“登陆资本市场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一如既往的秉持‘以人为本、创造创新’的核心理念,不断开拓进取,将公司打造为集成厨电行业顶级的服务商和全国领导品牌,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图为帅丰电器上市仪式现场 吴文婧/摄 浙江A股公司总市值超6.3万亿元 “上市是企业最好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是企业最快的转型升级。”2017年10月,浙江省提出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的“凤凰行动”计划,鼓励浙江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也成为这个民营经济大省转型升级的动能。三年内,浙江IPO迅速扩容,从2017年的400家跃升至500家。 2020年正是“凤凰行动”的收官之年,浙江各地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上市、过会逆势加速,今年以来,45家浙江企业成功登陆A股,其中,光云科技、华光新材等凭借硬实力登陆科创板,维康药业、卡倍亿则成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成员,而500这一数字更成为浙江“凤凰行动”的重要节点。 浙江省并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汉聪向记者表示:“凤凰行动计划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浙江省上市公司在数量方面的一个跃升,更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的一次进化,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类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真正开启了浙江省产业结构‘凤凰涅槃’的进程。”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浙江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总数继广东之后依然位居第二。截至10月16日收盘,浙江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约6.34万亿元,海康威视、宁波银行、荣盛石化、恒生电子、公牛集团市值超过千亿元。今年,随着已经过会的蚂蚁集团、吉利汽车,已注册成功的中控技术陆续登陆科创板,浙江A股公司总市值有望突破10万亿元。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浙江上市公司迎难而上,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实现了稳步增长,展现出浙江经济的韧性。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浙江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26万亿元,实现盈利的家数占比达88%,共实现净利润1138.69亿元;其中,近五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浙江资本市场后备军充足 公开资料显示,“凤凰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中包括了到2020年,争取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达到3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200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5000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达到2万亿元,全省直接融资占比35%以上。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分别新增IPO境内上市公司16家、25家和43家,占全国的15.24%、12.32%和14.58%,募集资金75.94亿元、316.89亿元和266.80亿元,也为浙江省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浙江A股上市公司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但近年来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尤其自科创板开板以来,高端装备、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多点开花。 尽管内外部环境变化,浙江资本逐浪的劲头不减,截至2020年9月底,浙江省处于辅导期内的拟上市公司共有180家。已申报在审的公司104家。丰沛的储备库资源,保障了浙江在资本市场的“后劲”。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汉聪表示:“‘凤凰行动’计划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绩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之间高效配合。希望后备军团能够抓住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机遇,借力浙江省‘凤凰行动’计划的政策优势,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工具,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共同成长,完成‘凤凰涅槃重生’的进化,助推浙江省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10月19日上午9时30分,随着帅丰电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开市锣,浙江A股上市公司家数突破500家。 帅丰电器董事长商若云向记者表示:“登陆资本市场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一如既往的秉持‘以人为本、创造创新’的核心理念,不断开拓进取,将公司打造为集成厨电行业顶级的服务商和全国领导品牌,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A股公司 总市值超6.3万亿元 “上市是最好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是最快的转型升级。”2017年10月份,浙江省提出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的“凤凰行动”计划,鼓励浙江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也成为这个民营经济大省转型升级的动能。三年内,浙江IPO迅速扩容,从2017年的400家跃升至500家。 2020年正是“凤凰行动”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45家浙江企业登陆A股,其中,光云科技、华光新材等凭借硬实力登陆科创板,维康药业、卡倍亿则成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成员,而500这一数字更成为浙江“凤凰行动”的重要节点。 浙江省并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汉聪向记者表示:“‘凤凰行动’计划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浙江省上市公司在数量方面的一个跃升,更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的一次进化,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类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真正开启了浙江省产业结构‘凤凰涅槃’的进程。”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总数继广东之后依然位居第二。截至10月16日收盘,浙江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约6.34万亿元,海康威视、宁波银行、荣盛石化、恒生电子、公牛集团市值超过千亿元。今年,随着已经过会的蚂蚁集团、吉利汽车,已注册成功的中控技术陆续登陆科创板,浙江A股公司总市值有望突破10万亿元。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浙江上市公司迎难而上,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实现了稳步增长,展现出浙江经济的韧性。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浙江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26万亿元,实现盈利的家数占比达88%,共实现净利润1138.69亿元;其中,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的占比近五成。 浙江资本市场 “后备军”充足 据了解,“凤凰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中包括了到2020年,争取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达到3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200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5000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达到2万亿元,全省直接融资占比35%以上。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分别新增IPO境内上市公司16家、25家和43家,占全国的15.24%、12.32%和14.58%,募集资金75.94亿元、316.89亿元和266.80亿元,也为浙江省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浙江A股上市公司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但近年来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尤其自科创板开板以来,高端装备、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多点开花。 尽管内外部环境变化,浙江资本逐浪的劲头不减,截至2020年9月底,浙江省处于辅导期内的拟上市公司共有180家。已申报在审的公司104家。丰沛的储备库资源,保障了浙江在资本市场的“后劲”。 陈汉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后备军团能够抓住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机遇,借力浙江省‘凤凰行动’计划的政策优势,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工具,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共同成长,完成‘凤凰涅槃重生’的进化,助推浙江省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浙江省委、省政府24日举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挂牌仪式。会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杭州片区、金义片区挂牌,首批入驻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的10家企业接受授牌。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展浙江自贸试验区区域,并公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 根据方案,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实施范围119.5平方公里,涵盖宁波、杭州、金义三个片区。扩展区域将按照中央赋予“五大功能定位”,围绕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安全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等三方面提出的12条任务与举措,着力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宁波片区46平方公里,建设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成链集群的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杭州片区37.51平方公里,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金义片区35.99平方公里,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成为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制造创新示范地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9月15日晚,恺英网络发布公告,将以1元的代价将浙江九翎70%的股权转让给公司的原股东周瑜,距离恺英网络上次收购浙江九翎才不到两年半的时间。而按照当年双方签订的转让协议,恺英网络的收购代价为10.64亿元。 仅仅两年多时间,浙江九翎从10余亿的估值到如今的"一文不值",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01 收购浙江九翎,一场空 时间回到2018年,刚刚发了年报的恺英网络,2017年营收增长了15.2%,归母净利润则增长了136.2%,主要得益于前一年并购了浙江盛和。 浙江盛和是一家以网页游戏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主要产品包括《蓝月传奇》、《梁山传奇》等网页游戏以及《王者传奇》、《龙腾传世》等手游。可以看出,恺英网络收购浙江盛和,主要看中的是它的传奇类产品。 当然,《蓝月传奇》和《王者传奇》也确实不负众望,《蓝月传奇》持续18个月以上占据开服数榜首,《王者传奇》连续6月在华为应用榜单上排名第一。吃到了甜头的恺英网络将目光看向了另一家以传奇类游戏为主要产品的浙江九翎。 彼时,浙江九翎就刚成立了一年,开发了一款叫《传奇来了》的网页游戏,据说上线首月流水就超过千万元,2017年总收入超过2.5亿元。 根据当时的股权转让协议,2017年浙江九翎营收2亿,净利润1.2亿。恺英网络花了10.6个亿,买下70%的股权,对应目标公司的估值也就12.6倍,可以说是相当划算的买卖了。并且,双方还约定了2018~2020年1.9亿、2.2亿、2.9亿元的业绩承诺,这笔买卖看上去稳赚不亏。 2018年,浙江九翎录得2.11亿的净利润,完成了业绩承诺,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乐观的方向行进。然而,2018年6月和10月的两则仲裁,令这一乐观蒙上了阴影。仲裁发起方来自于韩国株式会社传奇IP,即传奇IP在韩国的版权所有方,认为浙江九翎未能根据双方《许可协议》的约定支付最低保证金(部分)、月度分成款和一次性奖励金等共计约人民币17,100万元。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此后传奇IP数次向仲裁院提交索赔声明,2019年5月主张金额上升至25亿,2019年12月,主张金额上升至惊人的76.6亿。今年五月,浙江九翎收到了韩国商事仲裁院的《仲裁案裁决书》,要求浙江九翎向传奇IP支付高达16.98亿元的赔偿费。 这一金额已经远远超过了浙江九翎的净资产额。由于浙江九翎的未来经营恐无法持续,2019年恺英网络全额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直接导致当年公司账面巨亏18.94亿元。 事已至此,就有了前面的一幕。恺英网络做出了将浙江九翎"还给"原股东的决定,就是为了甩掉这个包袱。 当然,恺英网络并非就只能收回1元的股权转让款了。目前恺英网络已经和原股东达成和解,将获得赔偿和业绩补偿,最大程度的弥补损失,也算是对公司投资者有个交代。 02 囚徒困境 传奇IP与浙江九翎的纠纷只是恺英网络面临的众多纠纷的一小部分。从公司2019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到,除了传奇IP与浙江九翎之间的仲裁案件,传奇的另一个版权方--亚拓士(上海蓝沙)也与浙江九翎有若干纠纷,同时,亚拓士(上海蓝沙)和娱美德(传奇IP)又与恺英网络旗下浙江欢游和浙江盛和有诸多纠纷。 围绕传奇IP的版权纠纷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不仅将版权方亚拓士和娱美德,而且还将众多合作方,如恺英网络、三七互娱、贪玩游戏等卷入其中。 传奇版权纠纷的源头,还要回到最开始的时候。 《传奇》这个经典游戏IP,由韩国公司Actoz(亚拓士)推出。2001年7月,盛大网络的老板陈天桥花了30万美元与亚拓士签订了一年《传奇》在中国的代理权,将《传奇》引入中国,这个孤注一掷的决定,既成就了盛大网络,也成就了亚拓士,开启了一个时代。 2000年,传奇IP的创造者从亚拓士出走,并创立了娱美德公司。双方约定共同开发传奇IP,并共同享有传奇的软件著作权。"共同开发"、"共同享有",在当时的情境下看上去很合理,但也为后来的版权纠纷埋下了种子。 最初,娱美德与亚拓士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上。之后,由于盛大的卷入,让矛盾更为复杂。亚拓士将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授予了盛大游戏,先后几次续约。后来,盛大直接收购了亚拓士,也名正言顺的获得了传奇的软件著作权。但不要忘了,此时娱美德还握着另外一半的著作权。 由于不满足授权收入分配,娱美德开始在中国授权其他游戏公司开发传奇IP,这直接触动了盛大的蛋糕。而盛大收购亚拓士后,不仅开始积极开发传奇IP价值,开发了《热血传奇手游》、《传奇世界手游》等手游,也将传奇IP授权了国内多个游戏公司进行开发。 利益是矛盾的源泉。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盛趣游戏认为娱美德的授权未获得亚拓士许可,侵犯了权利,娱美德也认定亚拓士与盛趣游戏之间授权、盛趣游戏授权第三方开发也不合法。于是,双方开始频繁就传奇版权互诉,且连带上第三方游戏公司,大有鱼死网破,我不好受,你也别好过的态势。 要怎么解决呢?解铃还须系铃人,简单的说,就是双方只要肯坐下来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那就是双赢的局面。虽然传奇这个IP已经问世20年,也仍然有非常高的价值。 但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何其难也。毕竟只要有利益,就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围绕传奇版权,亚拓士(上海蓝沙)和娱美德(传奇IP)陷入了一个囚徒困境,让步的一方受损,不让步的一方受益。所以,可预料的是,如无外力干涉,这个困境恐难有破局之时。 声明: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作为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省份,浙江经济发展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浙江企业和金融机构均面临严峻考验。 近期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浙江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939.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73%,较年初下降0.8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可谓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浙江省是如何集多个部门之力打造一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体系?浙江省内金融机构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和向实体经济让利之间获得平衡?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调研了浙江省多个企业和金融机构,探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浙江实践。 科技赋能推动持续发展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银企信息不对称,背后的顽疾实则是获取信息成本过高。记者了解到,今年许多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处于“成本价”,能否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业务成本成为了众多机构的刚需,也决定着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性。 自2003年“数字浙江”战略部署以来,浙江省的数字化转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政务领域“最多跑一次”的理念也发展到金融领域。2019年底上线的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累计业务量突破4000亿元,为全省企业和银行提供“无接触”式金融服务,在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悉,该平台已经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银行放贷体系,汇集形成智能化的“信贷超市”,目前已有超过150家银行发布了近千款信贷产品。该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向企业精准推送最合适的信贷产品。目前,该平台对接完成授信1518亿元,惠及3.8万家企业。同时,平台目前已与市场监督、法院、税务等54个省级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对接,银行收到企业融资申请后,在信贷管理全流程中可个性化定制“字段级”查阅权限,精准获取企业信息,有效提升信贷服务效率。平台还建立了与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经信厅、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税务局、浙江省商务厅等部门的跨系统业务协同机制,从而实现提升信贷办理效率。 浙江银保监局副局长崔安明表示,针对全省重点骨干企业、省重点小微园区、出口外贸企业、63万户纳税B级以上小微企业等,下一步还将实施名单制监测融资需求,夯实“一对一”专属金融服务;持续深化税务、电力、财政、公积金等数据共享;推动金融机构特别是辖内中小银行法人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结合自身定位,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信贷技术和管理模式,形成错位竞争格局。 创新产品精解燃眉之急 来自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全省市场主体经营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但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的状况有很大差异。例如,纺织外贸行业形势仍然严峻,生活服务类行业恢复尚不明显。此外,有相当部分的小微企业认为疫情将对今年的营收产生较大影响。 “现在这个阶段,有些企业可能扶一把就能够渡过难关。”一位浙江省银行业人士表示。 为此,浙江省构建了七类小微贷款模式,其中的首贷户和无还本续贷精准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首贷户中有一部分企业以往由于经营状况不错并没有贷款需求,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企业资金压力骤然加大,需求大多非常急迫。针对首贷户发展精准获客难、授信审批难、有效转化难等问题,浙江银保监局联动经信等部门,探索“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全流程、递进式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内首次贷款企业4.4万户,首次贷款金额2030.7亿元。其中,通过百行进万企梳理出53万户小微企业无贷户,以开户行为原则分配对接银行,重点满足无贷户融资需求,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目前,已有2万家小微企业无贷户提出融资需求,全辖银行机构已实地走访对接1.5万户,目前已授信6515户,授信金额682.1亿元。 无还本续贷在浙江省已经推广多年。今年,浙江银保监局和金融机构持续推进“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破解小微企业续贷“过桥”难题。截至7月末,浙江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2716.8亿元,比年初增加901.8亿元,增幅为49.7%;户数达到22.6万户,比年初增加5.2万户。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775.9亿元,比年初增加584.4亿元,居全国首位。 多方合力搭建助企平台 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产品创新,背后都离不开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崔安明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与省经信、市场监管、商务、科技等多部门加强联动,搭建了浙江特色小微金融差异化服务政策框架体系。 在这其中,多个部门和机构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共同助推金融直达中小微企业。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政策研究处副处长李炳洁表示,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从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和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三方面入手,做好地方金融工作,助推金融直达中小微企业。截至7月末,全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和户数同比分别增长62.2%和59.6%。从疫情爆发至8月末,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减免担保费2.27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3.62万家。 小微园区正成为小微企业“抱团取暖”更好获取金融和社会资源的一个平台。浙江省经信厅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园建设,截至2020年7月,全省已建成小微企业园872个、入驻企业4.8万家、就业人数81.7万人、在建园区381个。浙江省经信厅人士表示,通过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加强财政专项激励等途径“精准化”扶持小微企业园区,保障园区快速发展。通过提升小微园区建设发展水平,直接提升了园区内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资源的能力。据悉,浙江省全省园内企业贷款授信总额已达1053.6亿元,贷款余额达754.6亿元。
记者日前从浙江银保监局获悉,今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积极落实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大小微企业复产复工的金融支持力度。与省内经信、市场监管、商务、科技等多部门加强联动,搭建浙江特色小微金融差异化服务政策框架体系,深化“4+1”小微金融差异化细分工作,大力推进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企业获得感。 截至7月末,浙江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939.3亿元,同比增长32.7%,高出各项贷款增速9.5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73%,较年初下降0.83个百分点。 浙江银保监局大力推进优化七类小微贷款模式,具体包括:精细化推进“首贷户”培育;科技赋能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占比;持续推进“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供应链贷”精准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园区贷”服务模式;清单式管理服务,推动“科创贷”产品和模式创新;“网络+网格”推进“个体工商户贷”。 其中,在精细化推进“首贷户”培育方面,针对首贷户发展精准获客难、授信审批难、有效转化难等问题,浙江银保监局联动经信、财政、市场监管、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出台十项措施,探索“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全流程、递进式金融服务,建立涵盖业务拓展、授信管理、考核激励、风险补偿以及监管评价等多维度支持保障的首贷户精细化管理和培育体系。 上半年,辖内首次贷款企业4.4万户,首次贷款金额2030.7亿元。其中,在“百行进万企”活动中,运用EAST系统梳理出53万户小微企业无贷户,以开户行为原则分配对接银行,要求银行逐户对接,重点满足无贷户融资需求,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目前,已有2万家小微企业无贷户提出融资需求,全辖银行机构已实地走访对接1.5万户,目前已授信6515户、授信金额682.1亿元,分别占百行进万企活动中全部授信小微企业的50.3%和68.2%。 在持续推进“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方面,浙江银保监局加强监管督促引导,推动银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续贷沟通机制、线上续贷机制、续贷企业全面风险评估机制、“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准入管理机制等四项机制,持续推进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 截至7月末,辖内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2716.8亿元,较年初增长49.7%;户数22.6万户,比年初增加5.2万户。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775.9亿元,比年初增加584.4亿元,居全国首位。 浙江银保监局还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园区贷”服务模式。相关举措包括: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最优服务原则,根据园区整体规模、企业数量、融资需求及产业等特点匹配3家至5家伙伴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银行与保险、投资基金及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机构联动,多主体共建服务小微园区的金融支持、风险补偿和保障体系。推动银行按照10万元以下、10万元至50万元、50万元至500万元、500万元至1000万元等授信规模,分层分类,为小微园区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截至二季度末,全省入园企业已分类建档23121家,覆盖率50.5%,较年初上升13.1个百分点;全省经认定的小微园区入园企业贷款授信总额超过1013亿元,贷款余额75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