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第三届浙江“凤凰行动”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为主题,围绕“凤凰行动展现浙江上市公司形象,深化改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重点讨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与浙江实践。 2017年10月,浙江省政府发布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四年之后,“浙江板块”闪耀资本市场。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高屹在致辞时表示,“凤凰行动”计划推行四年来成效显著。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分别新增IPO境内上市公司87家、16家、25家和43家,占全国数量的19.9%、15.2%、12.3%和14.6%;今年6月,浙江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600家,到10月,浙江省境内上市公司突破500家,“企业上市为浙江省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作为浙江本土上市券商,浙商证券一直以生力军姿态积极助力“凤凰行动”。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透露,四年来,浙商证券快速扩充投行队伍,投行人数从260人发展至目前的400余人,为省内实体企业提供各类资本市场融资服务,累计完成省内股权、债权融资项目超200单,协助直接融资超1500亿元。“尤其是进入2020年以来,浙商证券运用各类资本市场融资工具进一步畅通省内实体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抵御疫情冲击,股权、债权项目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服务能力和行业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浙商证券总裁王青山表示,2017年以来,浙商证券累计协助省内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股债融资项目180单,融资金额近1350亿元;助力国企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超110亿元。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主办,浙商证券和浦发银行杭州分行承办,浙江上市公司协会和之江商学院协办。当天,200多家浙江上市公司董事长及董秘、知名公募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出席了论坛。
主要观点 12月以来我国多地启动有序用电(限电),引发多部门和社会广泛关注。 一、哪些地方限电了? 12月以来已有浙江、湖南、江西三省发出限电通知,陕西、湖北、河北等多地电网用电负荷已创新高,电网处于“紧平衡”状态。 二、为什么限电? 针对南方多地电力供应偏紧,国家发改委17日回应了三点原因:一是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拉动用电增长;二是遭遇极寒天气进一步增加用电负荷;三是外受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电力保供困难。除上述三点共性原因外,各省限电各有特殊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客观缺电”,主要由发电能力滞后叠加气温异常偏低、煤炭供给偏紧等客观因素催化,后续影响可能发酵。湖南、江西以及“紧平衡”潜在限电的陕西、湖北等属于这种情形。 第二类是“主观控电”,主要出于突击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后续影响可能较小,浙江属于这种情形。 三、限电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历史上2003年和2010年两次限电影响较大,其中2010年限电造成当地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并导致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业品涨价。2003年限电的主因是电力供应总量不足、电力建设滞后于电力需求增长,同时高耗电行业迅速扩张、叠加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导致的缺电。2010年限电的主因是各地突击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2010年限电造成当地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以限电最严重的浙江、河北两省为例:9月开始限电后,两地工业增加值增速均有下滑,其中浙江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由8月17.2%降至11月13.6%,河北由8月14.6%降至10月9%,制造业投资方面,限电前两地累计增速已明显下滑,限电期间低位徘徊。 2010年限电导致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业品涨价。华东地区限电范围较广,供给紧张导致地区水泥价格由9月初350元/吨攀升至年末超500元/吨,钢价方面,螺纹钢期货由9月初约4300元/吨涨至2011年2月超5000元/吨。浙江企业为保订单转用大功率柴油机发电生产,一度导致“柴油荒”,柴油零售价由2010年9月约7300元/吨涨至2011年4月近8300元/吨。 本轮限电会重演2003年或2010年吗?目前难以确定,有待后续观察。分类看,“主观控电”的浙江限电明确在年底截止、影响有限,而“客观缺电”的湖南、江西等地限电将主要取决于极寒天气和煤炭供给,目前均不明朗。 参考2010年经验,能够大致确定的是什么?2-3个月限电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可能比对工业增加值更大:即便是在限电最严的浙江和河北,限电期间工业增加值同比最多分别下了3.6和5.6个百分点,而华东水泥价格在4个月内涨幅超40%,限电结束3个月内下跌10%。若后续限电向全国蔓延,化工、有色、黑色品种可能面临上涨压力。 风险提示:气象变化超预期,环保政策超预期,煤炭价格波动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哪些地方限电了? 12月以来已有浙江、湖南、江西三省发出限电通知,多省电网处于“紧平衡”状态: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要求至12月31日期间,省级各有关单位办公区域在气温达到3℃以下(含3℃)时方可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且设置温度不得超过16℃,义乌发改局12月13日发布《节约用能倡议书》,倡议行政事业单位尽量少开或不开空调,提议合理使用灯光照明、三楼以下停开电梯。湖南省发改委要求自12月8日起全省启动限电措施,长沙市发改委呼吁全市所有空调一律控制在20℃以下,不使用电炉、电烤炉等高耗能电器,湘潭、株洲、岳阳等多市向市民发出有序用电倡议。江西发改委要求自12月15日起,早晚高峰实施可中断负荷,有序用电。此外,陕西、湖北、河北等多地电网用电负荷已创新高,电网处于“紧平衡”状态。 二 为什么限电? 针对南方多地电力供应偏紧,国家发改委17日回应了三点原因:一是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拉动用电增长,主要体现在限电三省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较快,1-11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超全国水平较多。二是遭遇极寒天气进一步增加用电负荷:12月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湖南、江西气温异常偏低,这些地区采暖以电力为主,遇到极寒天气进一步加剧电力消耗;三是外受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电力保供困难。湖南外受电通道能力600万千瓦、江西外受电通道能力260万千瓦,目前已全部送足。煤电因长期高负荷运行故障风险增加,湖南岳阳电厂、宝庆电厂机组近日相继故障停运,影响电力供应102万千瓦。 除上述三点共性原因外,各省限电各有特殊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客观缺电”,主要由发电能力滞后叠加气温异常偏低、煤炭供给偏紧等客观因素催化,后续影响可能发酵,湖南、江西以及“紧平衡”潜在限电的陕西、湖北等属于这种情形。 以湖南为例,湖南省发改委12月8日发文显示:“全省最大负荷已达3093万千瓦,超过冬季历史纪录,日最大用电量6.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缺口”。究其原因,一是湖南近年来电源装机容量并未随用电量大幅增长,造成高峰缺电风险不断增加;二是湖南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酷热、冬寒冷形成两个用电高峰,气温异常偏低造成居民空调用电需求陡增,冬季枯水使湖南水电调峰能力偏弱,新能源体量尚小;三是近期北方供煤紧张,加剧电力供给形势严峻性:11月30日湖南全省电煤库存同比下降18.5%,而近期动力煤期货涨破700元/吨,发改委要求电力企业煤炭采购价格不能超过640元/吨,供煤形势持续紧张。目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仍在500万吨低位水平徘徊(600吨附近为正常水平),供煤紧张或仍将持续,后续春运运力有限可能形成干扰。 第二类是“主观控电”,主要出于突击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后续影响可能较小,浙江属于这种情形。一方面,正如发改委回应的,浙江是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拉动用电增长的典型。11月浙江出口同比增长20.8%,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客观上增加了供电压力。但另一方面,与湖南、江西未规定限电结束时间不同,浙江明确规定限电截止到12月31日,显示其并不缺电,且通知明确是应省、市能源“双控”和“减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根据《浙江省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浙江将建立能源“双控”倒逼转型升级体系;在各市平衡基础上,累计腾出用能空间600万吨标准煤以上。 三 限电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历史上2003年和2010年两次限电影响较大,其中2010年限电造成当地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并导致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业品涨价。2003年限电的主因是电力供应总量不足、电力建设滞后于电力需求增长,同时高耗电行业迅速扩张、叠加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导致的缺电。2010年限电的主因是各地突击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2003年限电的季节性、随机性较强,我们选取2010年限电进行简要复盘。 2010年限电造成当地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2010年12月15日是“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考核截止期,按照国务院规定,若地方政府未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主管领导将被问责,甚至免职。进入2010年9月时,仅北京、天津完成了节能目标,一些地方因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无望,开始“拉闸限电”,最严重的是浙江、河北两省:在河北,拉闸限电现象遍布全省,工业发达的市县主要限制工业用电,工业不发达的一些市县连农电也一并限制,在浙江,9-10月有70%的企业被政府要求不同程度限电(11月降为30%)。9月开始限电后,两地工业增加值增速均有下滑,其中浙江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由8月17.2%降至11月13.6%,河北由8月14.6%降至10月9%,制造业投资方面,限电前两地累计增速已明显下滑,限电期间低位徘徊。 2010年限电导致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业品涨价。华东地区限电范围较广,供给紧张导致地区水泥价格由9月初350元/吨攀升至年末超500元/吨,钢价方面,螺纹钢期货由9月初约4300元/吨涨至2011年2月超5000元/吨。此外,当时浙江企业为保订单转用大功率柴油机发电生产,一度导致“柴油荒”,柴油零售价由2010年9月约7300元/吨涨至2011年4月近8300元/吨。 本轮限电会重演2003年或2010年吗?目前难以确定,有待后续观察。分类看,“主观控电”的浙江限电明确在年底截止、影响有限,而“客观缺电”的湖南、江西、陕西等地限电将主要取决于极寒天气和煤炭供给,目前均不明朗:对于极寒天气,根据12月18日中央气象台每日天气提示,周末期间,南方降水范围将缩小、气温将回升,预计下周一江南大部的气温将重回双位数。南方多地电力供应形势预计将缓和,但后续迎峰度冬形势仍较严峻。对于煤炭供给,一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多渠道增加电煤供应,及时协调解决电煤运力,确保煤炭稳定供应。煤炭工业协会也发出迎峰过冬期间“保安全、保供应、稳价格”工作倡议书。但另一方面,动力煤涨势未停,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仍在500万吨低位水平徘徊,后续春运运力有限也可能形成干扰,煤炭供应形势仍难言明朗。 参考2010年经验,能够大致确定的是什么?2-3个月限电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可能比对工业增加值更大:即便是在限电最严的浙江和河北,限电期间工业增加值同比最多分别下了3.6和5.6个百分点,而华东水泥价格在4个月内涨幅超40%,限电结束3个月内下跌10%。若后续限电向全国蔓延,化工、有色、黑色品种可能面临上涨压力。
不到半年,浙江打造“未来工厂”的思路从计划变成现实,智能制造的工业新模式来了。今年8月份,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下发《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的通知,为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探索“未来工厂”建设路径和标准,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标杆,在国内率先提出探索“未来工厂”建设。12月23日,浙江首批“未来工厂”名单公布,正泰低压电器未来工厂与海康威视智能视频终端未来工厂、吉利纯电动汽车部件未来工厂、阿里巴巴迅犀服装未来工厂等12家标识智能制造发展新高度的未来工厂入选。“截至2020年7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588件,发明专利1527件,PCT申请110件,累计注册商标883件,国外商标310件。事实上,自2016年起,正泰电器连续3次入选科睿唯安/汤森路透的‘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名单。”正泰电器董事长南存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务院国资委机械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认为,在制造业“新五化”发展趋势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应该说浙江省培育“未来工厂”是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部署,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必将奠定下一个阶段发展后劲的一个坚实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进而形成累计优势。每年培育建设10家“未来工厂”按照浙江省经信厅的定义,“未来工厂”是指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化工厂。基本要素包括数字孪生应用、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社会经济效益七大要素。在发布现场,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说,基于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础,浙江在国内率先提出探索“未来工厂”建设,聚焦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新材料、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标志性产业链,每年遴选一批培育创建的“未来工厂”入库名单,示范引领浙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根据计划,从2020年起,浙江每年将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未来工厂”,示范引领浙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此次的12家未来工厂虽然行业迥异,但它们的底气都来自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赋能。像作为3家引领型“头雁未来工厂”中第一家发布的企业正泰电器,就是基于现在新基建发力、电力物联网投资持续增长,催生对创新型低压电器产品的旺盛需求,也造就了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的大环境。正泰电器根据新基建领域特有的运行环境,持续研发具备物联网、5G通讯、自检测等功能的高附加值新品。这要求未来工厂面对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要具备快速反应的柔性生产交付能力。为此,正泰搭建工业物联网,以打通各个环节数据隔阂,确保产品从方案设计、物料采购到生产和运输等过程都实现可控的数字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工厂”是浙江制造业未来必走之路。未来工厂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和物联,依赖信息系统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其作用是助推传统工业企业向是现代制造业升级转型,大大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营造使用国货的氛围根据浙江省经信厅的《方案》,每年浙江将参照国家有关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未来工厂”建设要素,为“未来工厂”培育创建提供参考依据。入选的企业集中在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新材料、现代纺织、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然后由浙江省经信厅牵头,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在财政资金、融资服务上加大力度,积极营造使用国货的良好氛围。“作为浙江的制造业担当,未来工厂们首当其冲的是要保护好这一片沃土。”正泰董事长南存辉说。在正泰未来工厂内,产品的“诞生”由数字化说了算。正泰通过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融合IT/OT数据,集成CRM、PLM、虚拟仿真、SRM、MES、WMS、EMS等系统形成一体化企业数字化平台,实现从制造核心装备到生产工业大数据的纵向集成及从客户需求到研发、生产、销售的价值链横向集成。随着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落地执行,中国企业的减碳意识将大面积觉醒。从企业制造角度出发,正泰在未来工厂的设计中尽可能履行“碳”责任,在绿色生产方面做了充足的优化。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能效管理系统(EMS)已经完成建设,实现用能设备的实时能耗监测,采集电压、电流等能源基础数据并存档分析,识别高耗能设备和用电负荷变化趋势,并针对设备异常实时报警、确保设备用电安全,有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国务院国资委机械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浙江比较深刻地把握了“下一代智能制造与现有先进制造在底层逻辑的根本不同”,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物种。“现有先进制造的方法论是强调计划、控制与反馈,下一代智能制造的方法论演进为‘网络数字模型与物理空间叠加’。 ”宋嘉说,由于底层方法论的变化,将改变制造的范式、模式。而浙江打造“未来工厂”提出的七大衡量要素,宋嘉表示希望浙江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各不同行业、不同制造流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方法论,向全国输出“浙江方案”。张孝荣认为,据相关统计,目前,浙江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已达263家,累计上云企业超40.5万家,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60.7%、工业设备联网率达42.3%,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因此浙江制造走向智造,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疏忽一晃3年之约已到,浙江“凤凰行动”计划进入收官总结之年。2017年10月,浙江省政府发布了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的“凤凰行动”计划,到2020年,在境内外上市的浙江企业争取达到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300家,实现数量倍增。12月22日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浙江“凤凰行动”论坛暨浙商2021资本市场峰会上,这一成绩单被揭晓。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屹提到,截至2020年11月末,浙江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41家,总市值13.1万亿元;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07家,居全国第二;主板243家,中小板143家,创业板105家,科创板16家,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位。浙江新三板挂牌企业72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根据浙江证监局公司监管处处长娄丽忠提供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21日,浙江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512家,全国排名第二。“‘凤凰行动’旨在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业‘腾鸟换鸟’‘凤凰涅磐’,培育更多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全面振兴浙江实体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表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浙江经济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传统产业制造业基础扎实、数字经济新经济也在全国领先,因此产业结构合理。“这些都为浙江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基本面。”六成上市公司属高新科技企业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屹提到,从行业分布看,浙江的上市公司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布局。根据统计,2017年以来,浙江全省新增股份有限公司超7000家,八大万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0%以上。尤其自去年科创板创设以来,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物联网、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浙江现有上市公司当中有60%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区域分布看,浙江全省85%的县市区拥有上市公司。2017年至2020年11月末,浙江全省境内上市公司及控股公司实施了1017次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3726亿元,获取核心资产关键技术、高端品牌等要素和实现技术产业升级成为并购重组的主要趋势。除了“凤凰行动”,浙江还推出“雏鹰行动”,增强上市后备力量。高屹说,浙江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的原则,自下而上建立省市县三级共1000多家重点拟上市清单,目前已申报在审企业100家,拟审核或者注册生效待发行的企业30家,在浙江证监局辅导的企业223家。高屹还特别提到,在证监会的支持下,浙江大力推进全国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创新试点,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普惠服务体系,规范培育治理体系,发挥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推动专精特新、雏鹰行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股权市场的挂牌。作为“凤凰行动”计划实施的主力军,浙商证券(601878)深有感触。其董事长吴承根表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转型加速,资本与科技融合成为常态。“自‘凤凰行动’实施4年来,我们共协助浙江省内企业实行股债融资超200单,融资规模超1500亿,其中2020年到目前为止,协助浙江省内企业股债融资106单,融资规模774亿元。”吴承根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风险类上市公司59家“截止到12月21日,浙江省有境内上市公司512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2019年,浙江的上市工业企业以不到1%的数量贡献了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五分之一的主营收入和三分之一的利润总额,有力的支撑了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浙江省有风险类公司59家,还有高比例质押公司36家,仍然存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的公司分别为9家和16家。”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公司监管处处长娄丽忠表示。一直以来,浙江的企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也为浙江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助力。不管是首批中小板上市公司,还是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首批新三板精选层以及首批创业板的注册制企业,浙江的企业都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毫无疑问,正是浙江企业始终对市场、对政策保有高度的重视和高度的敏感,才能够牢牢的把握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资本市场形成了举足轻重、特色鲜明的浙江板块。娄丽忠表示,正是因为浙江的上市公司多、基数大,出问题的概率也大。而浙江的问题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就全市场来看,很多上市公司同样存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违规担保、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同样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的14号文来实现。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和融资环境变化等原因,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的行为死灰复燃,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不少地方基于情况,提出了一些弹性处理的建议。但是,因为缺乏上位法的依据,所以解决起来有难度。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务院14号文),明确了分类处置的原则,“可以说是含金量十足。”娄丽忠说,证监会也根据国务院的意见,下发了专门解决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的专门通知,浙江证监局也下发了相关的通知,并向各地的政府部门通报了政策。“总的思路是,给时间、真整改,以2020年年报披露为限,在此期限内能够自查自纠、有效整改的,依法从轻整理。如果限期没有完成整改,或者新发生占用担保的,将依法严厉追责,涉刑的一律移交。”上市公司两极分化明显在论坛当天,还发布了《浙江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原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现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理事的包纯田对浙江上市公司的质量的解读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数据显示,浙江前50强的上市公司,市值占整个浙江A股公司市值的比重越来越高,后50位公司的市值占比不断下降。2016年浙江前50位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比达42.23%;到了2020年,总市值前50位已经达到34800多亿,占比达52.42%。后50位上市公司市值占比从2016年5.32%下降到2020年的1.25%。在浙江头部的上市公司里,包纯田说,大概有100家企业已经取得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50家左右几乎可以具备与国外同行进行同台竞技的能力。而对于优质的上市公司来说,研发的投入跟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几乎超出想象。根据包纯田提供的数据,浙江全省排在前10位的上市公司,2017-2019年平均研发投入分别达到12.8亿元、17.5亿元和20亿元。如海康威视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31亿元,列首位;贝达药业、恒生电子分别以43.4%和40.3%的研发/营收比例列浙江全省第一、第二位。第二个数据是排名前50位公司,2017-2019年平均研发投入分别为5亿元、6.6亿元和7.9亿元。研发强度达到10%以上的公司一共有15家,占了前50的接近三分之一。2017年10月9日在全省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浙江省金融办发布《浙江省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争取到2020年浙江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达到300家,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倍增;“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200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5000家;股份公司达到8000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达到2万亿元,全省直接融资占比35%以上,股权与债权融资均衡发展,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的企业占全省规上企业数的12%以上。杨轶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浙商群体资本意识比较强,善于利用资本工具,浙江企业家有良好的金融意识和传统(民国近代银行业开创性人物即以浙商为主),浙商既重视实业,也重视证券市场等资本领域,产业资本和金融工具的结合比较好。在推行“凤凰行动”后,地方政府也特别重视,从政策优惠、政府服务、资源配套等多方面,全过程助推民营企业上市。
从地方小港到世界大港,“宁波港速度”缔造了国际港口业的奇迹;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到“一体两翼多联”,浙江港口集群的新格局跃然纸上。 11月27日,宁波港宣布,拟以56.42亿元现金收购相关同业竞争资产股权,将嘉兴港、温州港、义乌港、台州港等港口资产收入囊中,朝着“国际一流强港和世界级港口集群”的目标奋进。 “这既是间接控股股东浙江省海港集团兑现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举动,也是浙江省港口一体化、协同化发展重大决策的实质性落地。”宁波港董秘蒋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南北两翼港口资产的注入,有利于上市公司充分统筹和利用全省沿海港口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难能可贵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形势严峻等背景下,今年前10个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8867.8万吨,同比增长5.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0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 全省港口“一盘棋” 长达33页的股权收购公告,翻开了浙江省港口一体化的新篇章。 宁波港本次收购的标的资产包括浙江省海港集团持有的嘉兴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温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义乌港有限公司各100%股权,以及浙江头门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浙江头门港港务有限公司100%股权。 伏笔早已埋下。2015年,浙江省海港集团应时而生,先后完成了省内沿海五港和义乌陆港的全面整合,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温州、台州两港和浙北环杭州湾嘉兴港等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陆港的“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新格局。同年,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拉开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序幕。 2016年,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购买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更名为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从单体的宁波港,到宁波舟山港整合,再到省内港口群的收编,勾画了浙江打造“海洋强省国际强港”的清晰足迹。 “宁波港固有的传统腹地在钱塘江以南地区,嘉兴港辐射浙北苏南,温州港台州港可辐射浙南闽北地区,收购完成后将打开南北向的腹地资源,发挥全省港口的互补性和协同性,由上市公司统一进行资源再配置,发挥港口集群优势。”蒋伟表示,目前宁波港深水岸线资源逐步减少,整合省内港口资源可拓展发展空间,以协同的方式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业务、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多方位输出,打造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 以2019年度财务数据测算,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将增加64.50亿元,上升8.99%;合并报表营业收入将增加14.47亿元,上升5.95%。值得一提的是,5个收购标的今年前7月业绩大幅改善,全部实现盈利,其中温州港前7月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净利润2.73亿元。 业绩翻红有底气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宁波港今年经受了疫情及贸易“风雨”的考验。 “总的来说,今年我们经历了从‘跌’到‘回’、到‘红’再到‘进’的逆转。”蒋伟对记者表示,年初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一季度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二季度景气度开始回升,三季度强势翻红,10月份开始快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宁波舟山港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完成货物吞吐量98867.8万吨,同比增长5.4%;集装箱吞吐量240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 宁波港“逆袭”的背后,是疫情防控、开拓货源、攻坚克难等一系列举措齐抓共管的结果,宁波港内部称之为“稳增长攻坚战”。蒋伟举例说,经过大力拓展,宁波港海铁联运的集装箱吞吐量前10月同比增长了22.4%,路线覆盖了半个中国版图。再如,宁波港与淡水河谷国际公司设立合资公司,通过世界第一大港与世界第一大矿的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宁波舟山港鼠浪湖国际矿石中转储运基地。 新形势下,宁波港积极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际循环方面,宁波港继续深化与全球航运巨头的合作,延伸供应链服务水平;国内循环方面,织密国内物流服务网络,深耕中西部腹地,发挥“铁+港+船”优势。 备受瞩目的是,今年8月,上港集团斥资29亿元参与宁波港定向增发,以5%的持股比例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上港集团总裁严俊当选为宁波港董事。相距仅100海里的两大国际大港,由此实现了历史性的股权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港与上海港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上海港有许多方面值得宁波港学习,双方高层也建立了沟通机制,并在港航投资等方面早有合作关系。此次入股有利于协同各方的港口资产,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资源整合。”蒋伟说。
图片来源:微摄 12月10日上午,金融赋能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新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桂平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桂平强调,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立足更加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实现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也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得以深化,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推向全国,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刘桂平指出,“十四五”开局在即,希望浙江金融业立足新征程、新目标,进一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自贸试验区更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金融服务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展差别化探索,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更好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同时,要着力统筹好金融开放和金融风险防控,筑牢金融安全网。 会议交流了国内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动态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赋权扩区中的相关金融政策,并结合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浙江自贸试验区未来的金融改革创新提出了意见建议。(完)
在11月2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赵泽良表示,将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网络强国建设任务,做好顶层规划,从顶层上设计我国网络安全工作、信息化工作、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推进互联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多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各个方面。 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互联网也迎来更多支持举措。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透露,预计到年底,浙江全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连接工业设备5000万台,服务工业企业将超过10万家,开发集成工业APP超3万款,尤其是基于浙江中小企业众多、产业集群发达的特点,探索形成的“平台赋能服务商、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业务模式,成倍放大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浙江将充分发挥杭州技术创新应用活跃、宁波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努力推动形成杭甬双核机制、全省协同共进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建设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国家示范区。”朱国贤说。 当天会上还透露,以“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将于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同期,还将举办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活动。 “今年以来,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秉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努力推动全球网络空间向更加包容、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赵泽良表示,论坛将持续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秉持开放、平等、互信、共赢理念,促进全球数字赋能与经济复苏,携手各方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