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常熟市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瑞科技”)正式揭牌,浙江国资入主后的瑞特股份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前公告中,瑞特股份表示,鉴于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浙江二轻”)已成为控股股东,浙江省国资委已成为公司实控人,为配合公司战略规划等需要,拟将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国瑞科技”。 上述议案已于9月14日在公司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同时通过的还有包括候补公司董事在内的多项议案,由浙江二轻提名的5位董事进入董事会,郦几宁出任公司董事长,原公司董事长及实控人龚瑞良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据此前双方签署的协议,龚瑞良在公司22.0972%股份过户日起30天内,浙江二轻获得上市公司董事会过半数席位,且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浙江二轻提名的董事候选人中产生。 揭牌当天,公司新任董事长郦几宁率领董监高成员集体亮相。至此,浙江二轻入主瑞特股份完成又一标志性节点。 对于国瑞科技的揭牌,浙江二轻党委书记、董事长虞岳明表示,入主国瑞科技,为二轻集团的高科技事业版图增加了一块重要的拼图。在郦几宁看来,此举标志着上市公司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公司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创了全新的工作局面。 在谈到下一阶段工作时,虞岳明说:“作为控股股东,浙江二轻集团将积极抢抓浙江建设制造强省、海洋强省的有力契机,充分依托自身浙江省属企业的背景优势,及杭州在产业、人才方面的优势,着力在人才支撑、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积极赋能上市公司,助推国瑞科技高质量发展。”(周健)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浙江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获悉,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三年来,坚持差异化探索,聚焦油气全产业链,重点推进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等“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进而提升我国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战略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浙江自贸试验区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长江联通外海的唯一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岸线资源优势。在油气储备、中转、加工和保税燃料油供应等领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内最大、世界第五的大炼化项目,保税燃料油供应规模位稳居全国第一、跃升世界第八,结算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同时,为充分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离岛片区监管便利,风险可控等优势,鱼山岛重点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鼠浪湖岛、黄泽山岛、双子山岛、衢山岛、小衢山岛、马迹山岛重点发展大型油品储运基地和国际矿石中转基地,秀山东锚地重点发展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 据介绍,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挂牌运行的三年里,在油气储运、炼化、加工、海事服务等领域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延伸、辐射带动的溢出效应。 一是世界超大型国际石化基地初步建成。鱼山岛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全流程一次性试车成功,满负荷安全稳产,形成2000万吨/年炼化能力,开始影响全球炼油格局和资源流向重构,进一步提高 PX、乙烯等化工品国产化水平。 二是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初具规模。鼠浪湖岛、黄泽山岛等管线码头储罐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油品储备能力达到2790万吨。同时,铁矿石年混配量突破1500万吨,全国第一,约占国内市场20%,辐射长江沿线30家钢铁企业。 三是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成效显著。在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领域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年供应量和结算量分别突破410万吨和624.5万吨,分别达到全国40%和5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集聚了外轮供应、船舶管理、航运科技、油品检测、海事仲裁等海事服务产业链企业160余家;率先在全国试点开展锚地海事综合服务业务,实现外轮物资供应“一船多能”,外轮供应突破22亿美元,年均增长107%;船舶修理业务占全国40%左右,涉外海商事纠纷实现本地仲裁。 当前,浙江自贸区正积极落实“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新发展格局。对内挖潜,搭建成品油内贸分销网络,建设船用低硫燃料油生产基地,加快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推动浙江自贸区与省内联动、沪浙联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保障国内能源供给,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做好支撑。 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国际国内双向互动,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允许境外油气企业进入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交易,坚持对外开放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在油气等大宗商品特色领域争取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试点。
近日,2019年度嘉兴市市长质量奖名单揭晓,其中,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下称“浙江科博达”)被授予嘉兴市市长质量奖。据了解,该奖项是嘉兴市政府对全市优秀质量管理企业的最高褒奖,此次获得2019年度嘉兴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包括浙江科博达在内,仅5家。 资料显示,浙江科博达是主板公司科博达(603786)的全资子公司,其产品涵盖汽车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与机电一体化产品、新能源产品、车载电子与电器产品等多个领域。科博达自主开发的产品批量配套于德国大众、奥迪、保时捷、奔驰、宝马、标志雪铁龙、雷诺、福特、康明斯等十余家国际高端客户,公司的LED光源控制技术和电机驱动技术处于全球业内一流水平,是目前国内行业中成功参与国际著名汽车品牌同步开发和制造的中国本土供应商。
绿城集团创始人 宋卫平 展浩博 发自杭州 大约十年时间里,宋卫平每隔一周就会光顾黄龙体育中心。他坐在主席台正中间,眯眼注视前方,不时点一支烟。 在这里,浙江绿城足球每一场重要赛事,老宋几乎都未缺席。看着自己一手创建的球队左冲右突,大杀四方,宋卫平难得找到一种下棋牌时才有的快感,掌控乾坤,意犹未尽。 足球使人上瘾,宋卫平也不例外,同他好赌一样,这两样爱好,宋卫平可能至死都不会戒掉,却会慢慢淡去。或是看透了这一点,宋卫平决定正式作别浙江足球。 9月4日,浙江能源集团从绿城控股、浙江绿城教育手中,收购走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50%股权,这是宋卫平手中仅剩的球队一半股权。 退意早萌生 老宋对绿城球队萌生退意已非一日。2019年7月,宋卫平在绿城退休发布会上曾表示,“以后基本不管足球,输赢都与我无关了,跟亚东有关系了,到时候都去找他,年底可能把股份都卖给他。” 输赢都找张亚东,宋卫平一语成谶。尽管此次出售对象并非绿城而是浙江能源集团,可经历此次股权变更后,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的法定代表人,已悄然从焦凤波变成了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 为寻找合适卖家,宋卫平颇费苦心。他曾提出两个出售条件,一是球队不能迁出浙江,二是球队仍要保留绿城二字。老宋的诸多要求,使得球队股权转让谈判颇为曲折。 此次浙江能源集团进驻球队,为满足老宋的条件,股权变更后的绿城球队,取了一个颇为拗口的新名字:浙江能源绿城足球俱乐部。可以说,这是一个折衷的协调结果。 “我办足球的初衷,不是为了有一支企业队,而是为了浙江,为了中国足球”,宋卫平退足球仍不褪情怀,一如他过往一般。 浙江足球教父 地产圈里,宋卫平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无人不晓。可论起他在中国足坛的建树,其声名相较前者并不逊色。尽管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绿城足球未有一次夺冠冲顶。 马云曾说,“宋卫平是久经沙场,真正经历过中国足球风云的人。”而宋卫平则直接对马云说,“足球你不懂,不要碰”。 从1998年创立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算起,时至今日,宋卫平已成为国内最早触球的地产大佬之一。另外与其资历相近者寥寥可数,仅有建业胡葆森。在这一点上,两者都比后来居上的许家印早了十余年。 起初,老宋成立球队的初衷如他从事地产一样纯粹,仅是为了捍卫浙江足球的本土血脉,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为支持球队运转,宋卫平可以说不计代价。 2001年,绿城球队全年总投入高达8500万元,这一数字是当年绿城房地产全年盈利的2/3。彼时,宋卫平对球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绿城不缺搞足球的钱,你们只管踢好比赛”。 没有人会否认足球是门昂贵的生意,就是这份昂贵的负担,老宋一背就是二十年。2014年,绿城足球该赛季最后一场比赛以平局收场。赛后,杭州电视台主持人疾呼:不能让老宋一个人扛着浙江足球艰难前行,老宋累了。 当时,在麻将桌前收看这段直播的宋卫平,默默关掉电视,点着一支烟。身边的人问他今年足球又亏了多少钱?老宋想了想,吐了口烟圈,“可能三四亿”。 2018年,中交入主后的绿城房地产从宋卫平手中接下了50%股权,至此,老宋的担子才稍稍轻些。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宋卫平为浙江绿城球队的投入累计高达数十亿元。 足坛打黑第一人 “老宋是性情中人,我被他搞得最糊涂的时候是他足坛打黑的时候,有黑但我没想到有那么黑”,马云早年评价宋卫平打黑往事时,不无惊叹。 这场十八年前宋卫平掀起的足球打黑,至今仍震动足坛。2002年1月18日下午,宋卫平在绿城俱乐部召开打假扫黑座谈会。这场本应由宋卫平和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共同出席的发布会,因李书福临时爽约,最终由宋卫平独自面对媒体。 交到媒体手中的是,一份在2001年甲B联赛执法中涉嫌收受“黑钱”的裁判名单。面对媒体,宋卫平坦言自己也曾向裁判行贿,甚至做好为此入狱准备。 “绝不会为自己做无罪辩护,如果我的入狱能够改变足球界反道德反价值的观念,这也值得...中国足球只有经过这样的痛苦,才能获得新生。”宋卫平义愤填膺。 这次自杀式举报,掀起了中国足坛打黑的惊天骇浪。不过最终八人“黑哨”名单中,只有一个向他坦白、再由他“出卖”的龚建平受到了法律制裁,而他自己差点被逐出足坛。此时最终以宋卫平远赴澳洲公干而不了了之。 对宋卫平而言,“打黑斗士”的称号带来的除了赞誉还有深深负累。2004年7月,龚建平因患血癌加之长期情绪消极,在狱中黯然离世。事后,宋卫平曾特地托人为龚建平家属送去慰问金。至今,宋卫平对此事仍深感内疚。 尽管当年足坛打黑引来争议无数,不过后来提及此事,宋卫平却并不后悔。他曾对人说道,“当我们看到我们进了球,全场四五万观众一起起立欢呼时,我一点也不激动,反而坐立不安,因为这样的进球是预先知道的,这样的胜利是预先制造的!我这是在骗人啊!这与往猪肉里注水,给过期的大米抹毒油有什么两样!” 的确,宋卫平对造假的零容忍度,与他造房子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一样强烈。正如马云评价他说,“宋卫平大哥是个纯粹的人,在杭州企业家里,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位”。 离开绿城足球后,宋卫平将出任浙江足协名誉主席,这与其离开绿城中国后担任的规划委员会名誉主席职位如出一辙。 这意味着,宋卫平此后将鲜少参与到绿城与绿城足球经营事务中。而他将把全身心精力投入到蓝城的文旅小镇事业中,余生尽数用来建造他心中的“桃花源”。 足坛生涯谢幕,但人们并不会忘记宋卫平于中国足球、于浙江所作的贡献。一位前绿城俱乐部球员评价说,“宋卫平是浙江足球教父,是真正的足坛传奇”。
最终,在筹划了大半年后,金鹰股份(600232)引入浙江国资控股的事项宣告终止。 9月9日晚间,金鹰股份发布公告,该上市公司当日收到控股股东浙江金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鹰集团”)送达函告,函告内容为转达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农发集团”)于同日送达的关于决定终止股份转让意向的《告知函》。 《告知函》披露,“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浙江农发集团将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探索资产证券化的有效途径。根据浙江省国资国企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决定终止《股份转让意向书》拟收购股权事项,双方可继续探索谋求新的战略合作规划。” 金鹰股份表示,根据告知函的内容,浙江农发集团决定终止《股份转让意向书》拟收购股权事项。由此,金鹰股份实控人将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金鹰股份上述实控权变更的事项,筹划始于今年年初。2020年1月,金鹰股份收到金鹰集团通知,集团与浙江农发集团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拟以不高于8.5元/股的价格,向农发集团转让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票,共计9847.4万股(占总股本的27%),交易总价不高于8.37亿元。 若股份转让实施完成,浙江农发集团将持有金鹰股份27%的股份,成为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则将由傅国定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 双方还约定,浙江农发集团及浙江省国资委正式取得金鹰股份的实控人地位后,金鹰股份董事长将继续由傅国定担任,非因法定情形,任期1年内保持不变。 在上述实控权拟变更事项公告前后,金鹰股份二级市场股价出现大涨大跌。公告前三个交易日,金鹰股份股价累计涨幅近19%,而公告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公司股价跌幅又达近17%。 资料显示,成立于1994年的金鹰股份,2000年登陆上交所。早前,金鹰股份以绢丝、绢绸、亚麻,绢丝针织、梭织服装等纺织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2015年起开始涉足锂电业务。 2015年,金鹰股份通过与日本共创株式会社、日本能量研究所、日本小沢英耐时公司举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作项目签约,签署了《关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片状三元锂电池)等电池项目合作协议》,正式进军锂电行业。 此后,金鹰股份在2016年12月公告拟以自有资金新建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1.95亿元;2017年5月,金鹰股份发布公告,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当年5月投入生产。 2018年8月,金鹰股份又公告,对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2500万元,增资后浙江瓦力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加至4500万元,该上市公司占瓦力科技55.56%的股权。资料显示,浙江瓦力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LED原材料研究和开发,金鹰股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继续布局新能源领域。 多年来,不断对锂电行业的投入布局,却并未对金鹰股份业绩带来提振。 在2016年、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滑后,2018年、2019年金鹰股份净利润同比增幅也仅为0.56%、1.17%。 2020年上半年,金鹰股份完成营业收入4.1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48%;实现净利润215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6%。
2020浙江民企百强榜新鲜出炉。8家浙企销售额破千亿,百强民企2019年度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897亿元……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这样的榜单令人振奋。 透过这个榜单,仿佛看到了穿越在丝绸之路的沙漠驼队,又依稀看见逆流而上的船队,幡旗猎猎。我试着截图一二,解码“百强榜”并探视隐身其后的浙商图腾。 “常青树”的秘诀:深耕产业,勇于创新,国际、国内双循环。 最新的上榜企业中,30%左右的企业曾出现在2005年的浙江民企百强榜上;55%左右的企业跻身于2015年的百强榜单。跟所谓的“民企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宿命相比,浙商“常青树”引人关注。 以百强榜中的“前十”为例,2010年的“前十”,有9家列入了2020年的百强榜,并有吉利、恒逸、荣盛、海亮、万向、雅戈尔(行情600177,诊股)、中天等7家企业雄踞今年的“前十”之位。 正是以上七家“常青树”,加上“青山控股”,构成了浙江民企年销售额破千亿的第一方队。据介绍,这8家千亿级“航母企业”在2019年共创造了15505亿元的营收,占百强民企总营收的35%,同比增长24.62%,远高于百强民企平均增长率。 “航母”又是如何炼成的?毫无疑问,深耕产业是第一定律。比如,吉利汽车从2017年开始就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青山控股2018年度即凭借不锈钢粗钢929万吨、镍铁当量26万吨的量能,稳居世界不锈钢行业龙头地位;打通全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则使得恒逸集团成为PTA等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行业巨头。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麦加,经过40多年市场风雨的洗礼,至今仍高居浙江民企百强榜的温州企业,如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森马、奥康、人本等企业都有着三、四十年的产业耕耘史。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等企业在电器领域驰骋30多年;森马、奥康等企业在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坚守与迭代更新,无一不体现了浙商做大做强、做精做久的产业精神。 而要跨越产业发展的冰河,科技与创新必不可少。据介绍,2019年浙江民企百强中投入研发的资金总额达到了697.31亿元,同比增长19.47%。其中吉利集团的研发投入207.3亿元;青山控股、鸿翔控股在研发费用方面投入增长最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47.37%和427.63%。而温州森马、奥康等一大批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靠的就是科技创新。又如宁波雅戈尔,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其西服智能化工厂已经被视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既为“航母”,唯有“全球化”的海洋成就其扬帆远航之使命。作为企业发展国际化战略的先行者,吉利、万向、正泰等均深度参与了全球化的市场探索。 而当新冠疫情撞上和反全球化的逆流,已然驰骋在全球化轨道上的浙江“百强民企”,懂得适时开启双循环的马达。比如,正泰集团紧紧围绕双循环格局进行产业布局,在拿下沙特智能电表项目西部地区一体化断路器供货合同这笔亿元级订单的同时,深挖国内智慧能源(行情600869,诊股)服务市场。另据介绍:浙江百强民企及其子公司在海外投资企业数达468家。继2019受外部环境影响整体对外投资下降70.03%的基础上,浙商全球化的路径还将遭遇更大挑战。但以韧性著称的浙商群体,在双循环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实现国内外两种资源的统筹利用,定能以其深厚的发展底蕴打开新的发展突破口。 “后来者”的门道:产业新贵的“弯道超车”,与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 所谓“后来者”,既包含新上榜的“新贵”;也包括排名有较大晋升的上榜企业。 先看19家新上榜的民企“新贵”。其中,涉足新兴产业的民企占据半壁江山,如华东医药(行情000963,诊股)、万邦德(行情002082,诊股)医药、华翔电子等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显然,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华东医药、华翔电子等新兴产业集团得以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但“产业新贵”的崛起,更在于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提升,新科技、新商业模式等的运用,以及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提质增效等企业的自我革命。 比如,2015年为浙江民企百强第13位的荣盛集团,今年一跃而为第4位。其年销售额达到2056.37亿元,成功跻身两千亿元俱乐部。荣盛集团为何能在国企林立的石化行业中脱颖而出?董事长李水荣说,从织布、聚酯、PTA、芳烃,到如今的炼油,从产业链末端向上游不断拓展,荣盛的每一次转型,都踏准了时代脉搏,捕捉到了市场机遇。 又如宁波舜宇集团,虽然一直从事科技产业,却不放弃主动升级。携手世界顶级投资公司,实现了从光学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光学系统方案解决商转变,从仪器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方案集成商转变。其车载光学镜头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曾以传统产业发迹的“老面孔”世纪华通(行情002602,诊股)和奥康集团都是依靠新兴板块的发力,跻身榜单。前者正加速从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向高速增长的网络游戏行业转型;后者则跨界生物制药,旗下的康华生物(行情300841,诊股)已成长为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领域的领军企业。 事实也证明,传统产业厚植创新基因,迈向中高端稳步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经过较长培育期而厚积薄发,已然成为浙江民企发展的重要力量。联想起今年3月浙江召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提出要在浙江打造形成绿色石化、数字安防、汽车、现代纺织等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显然,锚定“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正是在这些既能“脱胎换骨”,又能实现“弯道超车”,还能“四季常青”,深耕产业的浙江民企。 “隐身者”的背影:“有泪不轻弹”的“先驱”,与“刻意低调”的“未来” 鲜花与掌声总是送给聚光灯下的英雄。而我,还关切那些退至幕后的“昔日英雄”。 与去年的“百强榜”相比,今年有19家企业落榜。其中,传统行业占了大头。据分析:维科控股、鸿翔控股、东方日升(行情300118,诊股)、升华控股等新能源、互联网企业业绩增长迅猛。而单一传统产业及部分出口外销型企业净利润明显下滑。这也说明传统产业受外部环境趋紧、贸易摩擦等影响,利润空间受严重挤压,绩效下降。一句话,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履艰辛,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成千上万的市场竞技者喋血“商场”,却也虽败犹荣。 联想起近年来挥泪告别“500强”或者“100强”的企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批勇吃螃蟹的先行者,他们敢为人先、敢闯禁区、善于吃苦,成为民企造车甚至军民融合,试水新能源、问鼎资本市场等领域的先驱。但往往由于盲目多元化的激进战略,或者创新乏力、管理误区等原因,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请记住那些落榜的“英雄”,是为记住一个时代,更是为浙商的后续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另外一个“隐匿”的群体。他们本应上榜。如阿里、蚂蚁、横店、华立等集团。虽未经完全考证,但大体的答案是:这些企业并未申报“百强榜”。 专注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却超然于各种排行榜。这也是浙商群体的一种气质特征。与此相应的,浙江还盛产“隐形冠军”。换句话说,在“百强榜”之外,一支以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正在蓬勃发展。 而在关注百强榜单的同时,我还关注另一个榜单——“浙股排行榜”。在今年4月份披露的455家浙江上市公司年报中,盈利公司达413家。其中,有19家企业各自的净利润超过20亿,44家超过10亿,88家超过5亿,184家超2亿,268家超过1亿…… 如果说,站在眼前这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大变革中,“科创头雁”、“国货潮牌”和“隐形冠军”这三类企业有望实现长趋势崛起,逐步兑现内外变局所赋予的时代红利,浙江已经为未来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以是,透过这张百强榜,我看到了浙商龙起的图腾。
因水而兴的浙江正紧锣密鼓推进节水。由省水利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目前已正式印发实施。该方案首次提出,通过实施节水行动,争当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的排头兵,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南方丰水地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标杆省份。 浙江缺水,更需节水 浙江作为江南水乡,为何也要开展节水行动? “事实上,浙江属于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省水利厅副厅长冯强解释,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6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1702立方米,但是浙江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人均水资源量比全国人均水平低20%左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水资源不平衡不匹配,在浙江尤为明显。从时间分布上看,降雨集中在梅雨期和台汛期,70%的水资源形成洪水排入大海,无法有效利用,秋冬季降雨偏少,容易出现季节性旱情;从空间分布上看,杭嘉湖、宁绍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占全省2/3,而水资源量只占全省1/5,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优质水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以嘉兴、舟山为例,优质水库水供给严重不足。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客观反映了产业结构合理性、技术水平先进性和水治理能力的高低。对标发达国家,2018年我省万美元GDP用水量254立方米,而日本仅为136立方米、新加坡仅为23立方米。“正因如此,推动水资源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开源的同时,必须从节流端发力,有效保障用水安全。”冯强说。 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重要领域节水取得快速突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42%和4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6以上,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86亿立方米以内。 用得越多,价格越高 如何推动全省节水行动? 强化刚性约束,是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实行控制,主要抓好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江河水量分配和区域水资源论证3项工作,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突出刚性约束,建立节水评价机制。”冯强说。 在此基础上,浙江将着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标杆引领和节水装备制造等六大工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 提高节水意识,必须建立全方位的价格机制。在居民用水方面,我省已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通过适当拉开各阶梯之间的价格差距,下一步将结合水价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该制度;在非居民用水方面,我省正在着力健全完善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并完善差别化水价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超出一定量后,用水量越多,价格就越高。”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徐幸说。 一大批加强节水项目的投资即将启动。比如加快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大型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确保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40万立方米/日的目标,基本解决海岛对生活生产用水的需求。 此外,聚焦酒店、居民小区和学校等重点用水行业和领域,浙江将开展节水标杆遴选和引领行动。今年,全省会打造10个节水标杆酒店、10个节水标杆校园、10个节水标杆企业和100个节水标杆小区。 农业增效,工业减排 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近年来,浙江围绕实施节水灌溉和发展节水畜牧业渔业,持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特别是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区,发展用水较少的旱地作物,减少生产过程用水量;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累计建成1900多万亩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运用节水技术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等。截至目前,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节水农业的“节”,不仅是“节约”的“节”,也是“调节”的“节”,就是要科学高效利用。“我们将在强化农业生产保供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统筹管理,努力向旱地要粮,让灌区增效,要水田减排,深化落实节水措施,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推广生态节水生产,切实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元杰说。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水肥一体化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以上,建成节水型灌区180个;全省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 工业是浙江节水的大户。这些年来,浙江通过推进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施节水改造、中水回用和节水型企业建设等工作,工业节水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6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45.3%。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再生水回用改造。”省经信委一级巡视员诸葛建介绍,到2022年,高耗水企业水效达标率90%以上,全面提升我省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