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证券业“马太效应”的发展背景下,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资本实力与竞争力,融资意愿更加迫切。 12月10日,财通证券(601108)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这是年内第二只由券商发行的可转债。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及可转债的形式,已累计募资16101.31亿元,同比增长90.65%。 对于券商年内密集发债“补血”,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利率较低,正是发债的好时机。券商此时发债规模加大,与其看好2021年的股市行情有关。2021年虚拟经济或许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股市或将会是最耀眼的市场,券商需要扩张业务,迎接大行情。” 年内两家上市券商 发行可转债 在可转债方面,今年以来,有两家上市券商通过可转债方式募资。3月份,华安证券(600909)发行了“华安转债”,发行规模为28亿元。12月10日,财通证券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财通证券表示,“(募资)将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资本金。”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财富(300059)通过可转债为其证券子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补血”。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东方财富进行了两次定增、两次可转债发行,还有1单可转债发行预案“在路上”,而这5次融资均与大力“加码”其证券业务相关。 今年1月份,东方财富向社会公开发行可转债,实际募集资金总额73亿元,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及向东方财富创新资本增资,发展另类投资业务。10月份,东方财富再次计划发行可转债,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总额不超过158亿元可转债,再次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及证券投资业务。 对此,赵亚赟表示:“市场日渐成熟,可转债的优势逐渐被上市公司熟知和认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转债利率低,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申请难度比发新股低,所以是比较划算的一种融资方式。券商发行可转债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融资方式。” 年内券商发行公司债 总额同比增超150% 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65只证券公司债,发行总额为6742.48亿元,同比增长152.65%。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中信证券(600030)已累计发行证券公司债706亿元;华泰证券(601688)紧随其后,发行575亿元。此外,还有包括中金公司(601995)(包含中金财富)、海通证券(600837)、招商证券(600999)等9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自5月份以来,多家券商获准发行大额证券公司债,其中以中信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50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最引人注目。 与发行证券公司债相比,发行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门槛低、周期短、能快速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另一主要渠道。《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90只短期融资券,合计发行总额达7834亿元,同比增长81.93%。 有16家券商今年以来发行短期融资券总额均超过200亿元。其中,中信建投(601066)发行短期融资券650亿元,招商证券发行620亿元,中信证券发行610亿元,中国银河(601881)发行590亿元。此外,光大证券(601788)、国泰君安(601211)、广发证券(000776)、海通证券、申万宏源(000166)等12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债“补血”的热情高涨,而次级债正逐渐受到券商的青睐。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5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之后,不少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意愿强烈。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77只证券公司次级债,发行总额为1458.83亿元,同比增长1.48%。 “次级债相对一般债券偿债等级低一些,发行门槛也更低。而券商的信用等级比较高,容易通过次级债获得资金。允许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对上市券商显然是一大利好,首先可以比较容易补充资本金,其次可以增加开展各种增值业务的资金,还可以增强券商的技术升级和研发能力。”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发债成年内券商新增借款 大幅增加主因之一 今年以来,券商“加杠杆”迹象明显,新增借款数额持续增加,多家券商已披露新增借款情况(新增借款超上年末净资产的20%或40%触发信披标准)。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3家券商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80%。 从券商新增借款的分类明细来看,发行债券和收益凭证成为年内券商新增借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占比较大。 中金公司今年前10个月已累计新增借款833.17亿元,占2019年年末净资产的171.67%,公司债券余额为1250.35亿元,较上年末债券余额累计净增加484.07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99.74%。 长江证券(000783)今年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金额225.77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80.2%,债券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66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3.44%,主要系公司新增公司债发行。财通证券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188.02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88.07%,其中公司应付债券及应付短期融资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142.93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66.95%,主要为公司本年新发债券、收益凭证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发行债券,仅有部分大型头部券商会使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借款。“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是券商的负债率已经很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债券和收益凭证利率相对较高,也比较容易发行,更受到券商欢迎。”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 周尚伃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证券业“马太效应”的发展背景下,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资本实力与竞争力,融资意愿更加迫切。 12月10日,财通证券(601108)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这是年内第二只由券商发行的可转债。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及可转债的形式,已累计募资16101.31亿元,同比增长90.65%。 对于券商年内密集发债“补血”,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利率较低,正是发债的好时机。券商此时发债规模加大,与其看好2021年的股市行情有关。2021年虚拟经济或许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股市或将会是最耀眼的市场,券商需要扩张业务,迎接大行情。” 年内两家上市券商 发行可转债 在可转债方面,今年以来,有两家上市券商通过可转债方式募资。3月份,华安证券(600909)发行了“华安转债”,发行规模为28亿元。12月10日,财通证券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财通证券表示,“(募资)将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资本金。”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财富(300059)通过可转债为其证券子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补血”。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东方财富进行了两次定增、两次可转债发行,还有1单可转债发行预案“在路上”,而这5次融资均与大力“加码”其证券业务相关。 今年1月份,东方财富向社会公开发行可转债,实际募集资金总额73亿元,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及向东方财富创新资本增资,发展另类投资业务。10月份,东方财富再次计划发行可转债,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总额不超过158亿元可转债,再次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及证券投资业务。 对此,赵亚赟表示:“市场日渐成熟,可转债的优势逐渐被上市公司熟知和认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转债利率低,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申请难度比发新股低,所以是比较划算的一种融资方式。券商发行可转债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融资方式。” 年内券商发行公司债 总额同比增超150% 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65只证券公司债,发行总额为6742.48亿元,同比增长152.65%。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中信证券(600030)已累计发行证券公司债706亿元;华泰证券(601688)紧随其后,发行575亿元。此外,还有包括中金公司(601995)(包含中金财富)、海通证券(600837)、招商证券(600999)等9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自5月份以来,多家券商获准发行大额证券公司债,其中以中信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50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最引人注目。 与发行证券公司债相比,发行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门槛低、周期短、能快速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另一主要渠道。《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90只短期融资券,合计发行总额达7834亿元,同比增长81.93%。 有16家券商今年以来发行短期融资券总额均超过200亿元。其中,中信建投(601066)发行短期融资券650亿元,招商证券发行620亿元,中信证券发行610亿元,中国银河(601881)发行590亿元。此外,光大证券(601788)、国泰君安(601211)、广发证券(000776)、海通证券、申万宏源(000166)等12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债“补血”的热情高涨,而次级债正逐渐受到券商的青睐。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5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之后,不少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意愿强烈。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77只证券公司次级债,发行总额为1458.83亿元,同比增长1.48%。 “次级债相对一般债券偿债等级低一些,发行门槛也更低。而券商的信用等级比较高,容易通过次级债获得资金。允许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对上市券商显然是一大利好,首先可以比较容易补充资本金,其次可以增加开展各种增值业务的资金,还可以增强券商的技术升级和研发能力。”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发债成年内券商新增借款 大幅增加主因之一 今年以来,券商“加杠杆”迹象明显,新增借款数额持续增加,多家券商已披露新增借款情况(新增借款超上年末净资产的20%或40%触发信披标准)。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3家券商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80%。 从券商新增借款的分类明细来看,发行债券和收益凭证成为年内券商新增借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占比较大。 中金公司今年前10个月已累计新增借款833.17亿元,占2019年年末净资产的171.67%,公司债券余额为1250.35亿元,较上年末债券余额累计净增加484.07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99.74%。 长江证券(000783)今年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金额225.77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80.2%,债券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66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3.44%,主要系公司新增公司债发行。财通证券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188.02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88.07%,其中公司应付债券及应付短期融资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142.93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66.95%,主要为公司本年新发债券、收益凭证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发行债券,仅有部分大型头部券商会使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借款。“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是券商的负债率已经很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债券和收益凭证利率相对较高,也比较容易发行,更受到券商欢迎。”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公司实控人变更在即 迪瑞医疗叫停可转债发行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在今年3月披露拟发行可转债预案后,迪瑞医疗(300396)又将迎来新主,11月15日晚间,公司公告终止这一可转债发行事项。 迪瑞医疗公告称,公司11月15日召开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决定终止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并向深交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此前在今年3月披露的发行预案中,迪瑞医疗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产业化项目、生化分析和尿液分析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凝血分析产业化项目、POCT研发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POCT研发项目拟结合体外诊断行业技术演变和发展的趋势,基于公司现有的研发平台基础,为公司建设系统的POCT研发平台,依托于蛋白质和核酸POCT检测等技术,开发出更加自动化和一体化的POCT系列产品,降低传统检测手段对实验室的依赖程度,增强公司检测产品的快速性、便捷性和高效性,有助于实现公司在分子诊断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研发实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迪瑞医疗彼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进一步凸显了体外诊断行业的重要性,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内企业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级诊疗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在市场空间、政策红利、技术进步、进口替代和疫情催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预期体外诊断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不过根据11月15日晚间披露,鉴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程序尚未完成,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经与中介机构沟通并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次可转债发行,并向深交所申请撤回本次可转债相关申请文件。迪瑞医疗表示,待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完成后,公司会根据项目推进情况,结合行业和资本市场融资情况,适时推出融资方案。 今年8月迪瑞医疗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晋江瑞发及一致行动人宋勇、宋洁与深圳市华德欣润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华德欣润”)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晋江瑞发将持有迪瑞医疗7728.84万股流通股转让给华德欣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8%。 同时,宋勇与华德欣润签署了《关于放弃行使表决权的协议》,约定上述股份交割完成后,华德欣润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比例高于宋勇、宋洁及其一致行动人,但差距低于7%。宋勇自上述股份交割完成之日起放弃其所持上市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此外,晋江瑞发、宋勇、宋洁与广东广恒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恒顺”)也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 上述股份转让后,华德欣润将持有772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将成为公司单一拥有表决权比例最大的股东,即公司的控股股东。
小伙伴们在投资的时候总希望有这样一种产品,它下跌空间是有限的,但是上涨的空间是无限的,这样就可以长时间的持有,并且获得不错的收益。 这时候有人就会问,真的有这样的产品存在吗?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就真的有这样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一类产品,而他们也有一个超级响亮的名字叫做“可转换债券”。 2020年初,可转债市场分外红火,可转债打新这种几乎无风险、超低门槛而且收益可观的玩法深受众多投资者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开户加入可转债打新的行列。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者可以把它看成是普通公司债券与公司股票看涨期权的组合体。 在股市处于上升的通道时,可转债主要以股性为主,上涨空间可与正股相媲美;股市处于下跌时,其债性表现突出。 由于证监会对可转债的发行申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目前市场上仅有20余只可转债,且发行企业均为资质较好的企业,这就保证了即使市场再弱,有债性保护的可转债跌到一定位置就能“见底”。 01 什么是可转债? 可转换债券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简称,又简称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和期权的特征。 02 可转债的两大特点 了解了定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可转债到底有多优秀呢? ·下有保底 可转债的保底主要通过到期收益率这个指标体现。到期收益率和普通的国债和企业债的到期收益率计算方法相当,即把以后每期发生的现金流,折合成目前的价格需要多高的折现率(这里假设转债持有到期,不进行换股操作)。 当然到期收益率越高,说明可转债的债性越强,投资的安全度越高。 ·上不封顶 要了解可转债的股性,首先要了解转股价,转股价是可转换债券转换为对应股票所支付的价格,也可以理解为转换成股票时的成本,转股价是可转债最为关键的地方,下面三个指标均围绕转股价设计。 (1)向下修正转股价条款 可转债的转股价可以修正,当其正股进行配股、增发、送股时,转股价都要进行相应调整。 部分转债还规定,其正股分红时也向下相应修正转股价。更为重要的是,可转债具有特别向下修正条款,可以在正股价低迷时修正转股价,以避免可转债满足回售条件。 部分可转债的特别向下修正条款是强制修正转股价,如邯钢转债等,大部分可转债则是授权董事会进行。但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的底线往往是其正股的净资产值。 (2)强制赎回条款 一般当可转债正股高涨,正股股价高于转股价的一定比例(一般是30%或50%)超过一定交易日的时候,相关公司就有权赎回全部或部分可转债,赎回价往往是每张100元出头,以逼迫可转债持有人在赎回实施前进行转股,以尽快达到再融资的目的。 因此,赎回条款往往可以视为可转债的价值上限,可转债在高于130元以上,风险收益已经与其正股很接近了,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抛出或转股出售。 (3)回售条款 当股市低迷,可转债正股持续一段时间低于其转股价一定幅度时,可转债持有人可以以一定的价格将部分或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回售给相关上市公司。 但回售权每年只能行使一次,当满足回售条件时,首次不实施回售的,当年不应再行使回售权。 每只可转债的回售期不同,最早的也要从发行后6个月开始,有的转债要到存续期最后一年才开始。 回售价格也很重要,如果低于市价,转债持有人往往选择卖出而不是回售,因此回售价也可能成为某些情况下转债定价的一个参考值。 回售条件往往是可转债正股价在某个时间段内低于转股价的一定幅度,当然也有时点回售条款。当发行转债的上市公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时,可转债持有人也有权回售。 相信现在小伙伴们对于可转债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当然如果有任何问题也都可以私信小编,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和小编一起讨论交流哦! 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yzcjzl 小白理财训练营
中国经济编者按:近日,可转债市场上演暴涨行情,多只可转债上涨达20%被临停,市场人士认为,可转债再现爆炒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部分“投机”资金转移至可转债市场;二是可转债市场的交易制度以及盘中临停规则,被游资利用。对此,监管部门迅速出手,证监会在23日晚公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到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可转债被过分炒作、大涨大跌的现象,着重解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适应、交易制度缺乏制衡、日常监测不完备等问题。业内预计,随着可转债交易规则的完善,异常交易的个券将减少,炒作行情难以持续。 可转债市场遭爆炒 监管紧急出手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过去一周,可转债炒作愈演愈烈,大批可转债盘中因大涨临时停牌,多只个券两次临时停牌。 23日晚,中国证监会公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到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可转债被过分炒作、大涨大跌的现象,着重解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适应、交易制度缺乏制衡、日常监测不完备等问题。随后,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声,将重点监管可转债交易,严密防控交易风险。 10月26日,可转债交易新规开始实施,自当日起,投资者必须签署可转债风险揭示书,否则将无法参与可转债的打新申购和买入。记者注意到,当天各大券商APP都在醒目位置上线了提醒,投资者可在APP上签署风险揭示书。 据悉,可转债攻防兼备,这是其为人所知的基本特性,也是不少投资者涉足可转债的初衷——向下有债性打底,向上有股性加持,能够比纯债“多收三五斗”。曾做过可转债研究员的老刘说,在这一初衷下,投资者或通过可转债埋伏股市向上拐点,或分享股市上涨红利,又或者开展条款博弈,构成可转债投资主流模式。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可转债不仅多了股性,还保留了债券的优势——“T+0”、不设涨跌停板,甚至可质押融资放杠杆,有了这些特性在身,就可解锁超越股票和债券交易的“高级技能”。 “正股会涨停,可转债则不受涨跌停板限制。若看好正股,可借道转债抢筹码,又或者开展可转债与正股的套利。”老刘说,这是可转债投机的1.0版本。 更高级的玩法——2.0版本,则是利用可转债与正股相互配合,借题材,拉正股,炒可转债,有些类似股市上的“堵板吃溢价”。在2019年7月的泰晶转债、2020年3月的再升转债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配方”。 “与股市‘堵板吃溢价’不同的是,正股只能隔日交易,可转债当天就能做完,甚至不止一次。可转债‘T+0’、不设涨跌停板的交易特性,为实施正股与可转债套利、日内套利赋予了极大灵活性。”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点评这一现象。 业内期盼可转债后续规则落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私募人士表示,现在市场中,可转债的涨跌于正股相关度都不高,转股溢价率高透露着市场不理想的判断。很多投资者抱着在《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下发前最后搏一搏的想法,相互接盘,击鼓传花,非常容易被熟悉可转债的超短线主力资金收割。 “正常来说,监管层修订新规遏制可转债的异常交易,在新规下发前,最少有情绪上的降温效果,此次感觉市场无动于衷。希望《管理办法》能尽快落地”。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目前转债交易规则主要参考两大交易所普通债券交易规则,叠加部分转债流通量较小的因素,在现交易规则下转债极易放大正股价格波动。后续转债交易规则方面可能会结合正股交易特征进行修改,比如引入与正股相同的涨跌停板制度、以及“t+0”等等。 赎回与回售条款方面,《管理办法》提出“部分可转债募集说明书规定的赎回与回售条款明显不对等”,在触发条件、行驶期间、行使次数、计息方法等应当平等一致。孙彬彬表示之前相关条款制定主要参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后续规则出台后有望促进转债市场条款的一致性,这一方面促进发行人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减少由条款不同所带来的估值差异。 另外,在现行规则中,上交所与深交所对于满足赎回条件后的披露要求有所不同,这一方面加大了交易主体所面临的强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在披露“不赎回”后,交易主体同样面临发行主体的“变脸”风险。据天风证券统计,2020年以来共5家公司出现赎回态度“变脸”,从披露不赎回到选择赎回的相隔天数在20-40天不等。后续交易所有望推出更为明晰的赎回披露细则,从而减少交易主体的强赎风险。
□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继续扩容,前三季度发行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分析人士指出,可转债的优势逐渐被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认可。从目前的预案规模和发行进度推测,2021年可转债市场供给料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市场持续扩容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36只可转债发行,募资总额达1527亿元;2019年全年的发行数量为126只。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行业可转债规模提升较明显,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245亿元,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36亿元。 一些尝到了“甜头”的上市公司开始多次利用可转债融资,当前市场罕见地存在“一、二代可转债”并存的现象。例如,山鹰纸业发行了山鹰转债和鹰19转债,赣锋锂业发行的赣锋转债、赣锋转2,桐昆股份发行的桐昆转债和桐20转债。近日,晶瑞股份也发布了新的可转债发行预案,该公司去年发行的晶瑞转债仍在存续期内。 未来供给有保障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与可转债发行成功率提升有关。去年以来,可转债一级市场升温,打新常常一签难求,不少新债中签率都低至“十万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作为机构投资者“打新”主要参与渠道的“网下发行”基本已不复存在。有券商人士表示,去年可转债“火”起来以后,网上渠道足以完成发行任务,承销商和发行人便不愿再加入网下发行环节。 华创证券周冠南团队认为,一方面,可转债市场日渐成熟,优势逐渐被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认可;另一方面,创业板注册制压缩了可转债审核和发行周期。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可转债发行的审核主体由证监会变更为交易所,深交所需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发行人的注册申请。同时,审核时长压缩至2个月,且证监会需在15个工作日内批复。创业板和科创板证券发行采用注册制,压缩了审核周期,大幅提高了审核速度。 “审核和发行周期缩短,或将吸引更多创业板上市公司考虑可转债融资。”周冠南团队表示。 Wind数据显示,目前大秦铁路、南方航空的可转债发行申请已获证监会核准,拟发行规模分别为320亿元、160亿元。展望未来供给节奏,周冠南团队认为,若两只大盘可转债均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发行,预计第四季度可转债发行规模或将超过700亿元,全年发行规模或许会超过2200亿元。从目前的预案规模和发行进度推测,2021年可转债市场供给料仍有保障。
9月17日,新高教集团(2001.HK)发布公告称,集团拟进行1亿美元可转债的发行和约3,000万美元的先旧后新配售,总融资金额约1.3亿美元。本次交易是亚太教育行业中首单可转债+配售同步发行,在港股上市教育公司中是一笔非常创新的成功交易,通过“可转债+配售”的组合融资,集团现有办学网络将得到提质增效,外延扩张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大推进大湾区及川渝等地区潜在并购项目的力度。 作为一个以“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的跨区域高校集团,新高教过往的业绩一直都保持在成长的“快车道”上,2019年中期业绩显示,新高教总在校生人数超过11.87万人,同比增幅约27%,今年上半年经调整总收入同比增长34.2%;经调整毛利同比增长49.6%;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9%;经调整毛利率为57.0%;过去三年,新高教净利润复合增长56.5%。 新高教本次可转债的票息/收益率仅为1%,是非投资级别一年期可转债中最低的,也是目前为止发行过可转债的港股上市教育公司中的最低水平之一。同时,该可转债的转股溢价达到了18%,在同样的发行条件下,创下了近两年一年期可转债发行的最高溢价水平。 新高教选择以每股5.35港元的价格配售4,400万新股,较公告前日的收市价折让约7.76%,较过去5天和10天的交易均价也仅分别有2.90%和2.37%的折让,配售的折让在港股上市教育公司当中属于非常低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配售,新高教的控股股东提供了"先旧后新"的支持,让投资者得以更快地获得其认购的配售股份,也让集团更高质量地完成了本次配售。 综合而言,新高教本次融资是亚太教育行业首单可转债和股票同步发行,组合方案发行条件优渥,为行业融资交易渠道开创了成功的先行标杆,最终配售获得了5.2倍超额认购,可转债获得了2.8倍的超额认购。无论是可转债的低利率、高转股溢价、配售的较低折价以及市场积极认购的热情,都充分显示出了投资者对新高教业务长期价值的信心。也正是业务价值的根本驱动,使得集团获得了相较同业更为低廉的融资成本,在经营层面也会更具备竞争优势。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爆发的背景下,新高教依然逆市实现了经调整主营收入同比41%的增长,以及中期经调整归母净利润48.9%的增长,业务抗风险力及上行驱动力极佳。业绩发布后,众多知名研究机构也是一致提高了对集团的目标价格,目标均价约在7.53港元左右,最高达8.07港元,较集团现价5.38港元上行空间非常充裕。 此次选择可转债发行同时配置小部分的新股配售这样稳健的融资方案,是香港教育板块一个创新的交易,不但满足集团的融资需求,同时平衡了配售比例和负债比例,能够更好地维持新高教股价稳健攀升态势。在本次“可转债+配售”发行之后,集团拓宽了融资途径,引入了更多潜在的全球性的投资机构,包括著名国际长线基金、活跃于可转债投资的国际对冲基金,以及部分中资基金。新高教部分现有股东也参与了交易,反映出对该集团的长远信心。随着股东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扩大了股东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从资本流通的角度来强化股票的价值。 回溯集团的基本面本身,其业务价值潜力主要体现在强劲的内生增长、优秀的投后整合能力、丰富的并购经验、跨区域集团化发展以及高大轻的发展战略等,具体可参考日前发布的《新高教集团(02001.HK):中期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增长49%,估值修复需求强烈》一文。2019/2020学年,新高教总在校生人数超过11.87万人,位于港股高教板块第三位,同比增幅约27%,内生规模增速处在行业头部梯队,过去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56.5%。同时,凭借着对行业趋势的准确判断,集团已陆续完成了5所高校的并购工作,主要都选择在了高增长潜力地区,收购成本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积累了大量收并购经验。随着集团中期业绩的公布,其“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的业务战略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利润爆发式增长可期,较低的估值修复需求强烈,这也是集团可转债+配售受到全球投资者积极认购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