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9日在北京同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视频会见。 韩正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展示并丰富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中欧要共同努力,加强抗疫合作,并推动全球经济早日复苏。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中方将以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愿同欧方加强对话合作,共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中欧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蒂默曼斯表示,欧中开展了良好的抗疫合作,具有全球意义。作为全面战略伙伴,欧方愿同中方加强宏观经济协调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共同倡导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携手推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 共同促进“吉陕一家亲”走深走实 景俊海刘国中出席签约视频会议并讲话 为携手推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昨日,吉林省与陕西省举行合作协议签署视频会议,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推动“吉陕一家亲”走深走实,努力争取更多合作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互惠共赢。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出席视频会议并讲话,共同见证双方签署“1+14”合作协议。 景俊海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巴音朝鲁书记,向陕西对吉林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吉林与陕西交流互动、签署“1+14”合作协议,是推动东北振兴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对接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深化吉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意义重大。希望双方以这次签约为契机,在既有合作基础上,携起手来、顺势而为、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汽车、医药、光电、新材料、现代文旅等产业对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让合作协议落到企业和项目上。二是进一步加强长春新区、西安高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对接,强化科技、贸易、金融、人文等领域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制对接,常态化协调衔接,确保合作协议落地落细落实。 刘国中说,近年来,在吉陕两省共同努力下,双方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卓有成效,呈现出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的良好态势。此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是全面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重大战略的具体实践,对两省克服疫情影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陕西将全力推动协议落地落实,在体制机制、产业、科技、农业、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同吉林深入开展务实合作,加快落地具体项目,建立有效机制,并将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为吉林在陕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保障,齐心协力开创吉陕合作新局面,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贡献更大力量。 会上,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靖平与陕西省副省长、政协副主席魏增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吉林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有关部门、市(州)、重点开发区等单位负责同志分别签署科技、金融、旅游等14项合作协议。 吉林省政府秘书长王志厚、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方玮峰等参加视频会议。
7月28日,陕西省和吉林省召开合作交流视频会议并签署《吉林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陕西省省长刘国中、吉林省省长景俊海出席并讲话。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靖平,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刘国中说,近年来,在吉陕两省的共同努力下,双方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卓有成效,呈现出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的良好态势。此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全面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重大战略的具体实践,对两省克服疫情影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陕西将全力推动协议落地落实,在体制机制、产业、科技、农业、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同吉林深入开展务实合作,加快落地具体项目,建立有效机制,并将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为吉林在陕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保障,齐心协力开创吉陕合作新局面,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贡献更大力量。 景俊海说,吉林与陕西交流互动、签署“1+14”合作协议,是推动东北振兴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对接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深化吉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意义重大。希望双方以这次签约为契机,在既有合作基础上,携起手来、顺势而为、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汽车、医药、光电、新材料、现代文旅等产业对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让合作协议落到企业和项目上。二是进一步加强长春新区、西安高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对接,强化科技、贸易、金融、人文等领域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制对接,常态化协调衔接,确保合作协议落地落细落实。 根据协议,两省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重点领域合作交流,提升吉陕合作水平,推动两省高质量发展。 会上,两省相关部门、市政府分别签署了科技、金融、旅游等14项合作协议。 省政府秘书长方玮峰,陕西和吉林两省省直有关部门、市政府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出席活动。
7月28日,北京金控集团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以“互联网+金融”为深度融合着力点,助力普惠金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双方表示,将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发挥各自金融科技和综合服务优势,助力普惠金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合作领域方面,围绕首都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合作,依托北京金控集团旗下小微金服平台,建设科技驱动、面向未来的智慧金融服务体系,联合开发不同场景下的在线融资产品,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支撑。 场景开发方面,双方将在5G、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方面共同探索智能化应用场景,积极改革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降低金融服务交易成本。合作重点方面,双方将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点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打造科技金融动态全景图,合作开发应用于科创、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北京金控集团是一家致力于服务百姓生活、服务首都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定位于打造全国首个科技驱动、面向未来的智慧型国有金融控股平台,被人民银行定为全国5家金控公司模拟监管试点机构之一。浦发银行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致力于成为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据介绍,下一步,双方将以金融科技创新为依托,携手开展金融科技领域多元合作;发挥科技优势,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支撑;建立全维度合作通道,全面开展业务交流合作。
记者昨日获悉,人民银行近期下发紧急通知,向各银行统计消费类联合贷款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贷款余额、不良率等。 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联合消费贷款,是市场上互联网贷款的主流形式,但多年来存在资金流向违规、核心风控外包等问题,这也是银行频吃罚单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不久,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虽就联合放贷的要求有所放松,但对合作机构从准入到退出都有明确界定,要求银行避免成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 与花呗、借呗合作情况单列上报 某上市城商行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部门确实要求填报线上联合消费贷款相关业务要素,重点是大平台。 所谓联合消费贷款,按照通知的定义,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记者获取的一份资料附表显示,各法人银行与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的合作情况,是填报重点,需单列填报。具体内容包括贷款余额、加权平均利率、不良率等。 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是消费信贷机构巨头,发展势头一直较猛。据记者了解,仅与蚂蚁花呗合作的金融机构就有数十家。 虽无相关公开数据,但通过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全国小贷公司数据可以管窥一二。该数据显示,重庆小贷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贷款余额排名全国第一,为1526.53亿元,占全国13.2%。而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运营载体就是注册在重庆的小贷公司。 金诚同达律所合伙人彭凯向记者表示,这应该是人民银行首次统计,目的性较为明确,于行业而言是好事。监管部门会了解每一家银行的业务情况,以此作为后续预留监管措施和制定更细化规制要求的重要基础。 此外,近期蚂蚁花呗以服务升级的模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虽然只是部分客户,但仍然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市场认为,这也是为了防范共债风险。 个人消费信贷乱象不断 据悉,人民银行此次调查相关数据是为了掌握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情况。要求填报的数据时间段是2018年12月至今年6月末。 银行与第三方机构通过助贷或者联合发放消费贷款,是目前消费信贷的主流形式。然而个中乱象不断:一是资金流向并未用于指定消费领域,而是流入股市、楼市等;二是部分银行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风控进行外包,风险容易蔓延至银行;三是暴力催收等问题。 之所以风控要外包,一家城商行的零售部门工作人员解释称,很多助贷或者联合助贷方都要求银行有一个贷款通过率,一旦银行卡得过严,可能会影响合作方的口碑和推广。也可以理解为,实际上银行暗地里放松了风控标准。但问题在于,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客群并不一致。这类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过去并不是银行的目标客群。 前不久发布的《暂行办法》对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包括获客、联合贷款、风险分担等。虽然对联合贷款等要求有所松绑,但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从准入到退出建立全流程、系统性的管理机制,提升其精细化管理能力。在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时,商业银行要避免成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总额也纳入限额管理,并对单笔贷款出资比例实行区间管理。 几经整顿和规范之后,银行对此也持审慎态度。“一般我们只和大平台合作,也积累了数据,有自己的风控模型。”某上市银行合规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设有预警线,不良余额一旦超过规定,就会暂停新增贷款发放。
传闻已久的腾讯方将增持世纪华通的消息落地。 7月27日晚间,世纪华通公告称,公司股东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林芝腾讯”)于27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增持世纪华通1791.53万股A股股票,增持后林芝腾讯持股比例上升至5.00%。本次权益变动后,不排除林芝腾讯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计划。 此外,公告披露的其他重大事项中,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与世纪华通于27日签署了一份《业务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腾讯对于世纪华通自有新游戏在全球范围的发行和运营享有优先合作权等。同时,腾讯持股方还拟向世纪华通董事会提名两名董事。 高成长性吸引腾讯方增持 近年来,世纪华通业绩增长颇为迅速,年报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34.91亿元、125.24亿元、146.90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7.83亿元、13.46亿元、22.85亿元。为了保证公司持续的增长潜力,世纪华通对于研发的投入不遗余力。年报统计,近三年世纪华通研发费用累计达到31.16亿元,研发人员已扩充至3594人,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团队规模,世纪华通无疑跑在了A股游戏行业的前列。 “世纪华通通过多轮并购迅速布局游戏产业,仅用5年时间就从不到20亿元的营收增长至超百亿元,成功转型成为继腾讯、网易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游戏巨头。”浙江省并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汉聪向记者表示,“精准的并购标的选择以及良好的重组整合使得公司快速完成了端游、页游、手游、H5精品游戏的全覆盖,并且进行多元发展,涉足文学、电竞、动漫、影视等游戏关联产业,打造了一个‘开放的闭环’生态,此次获林芝腾讯举牌足以体现公司并购转型战略的成功,是跨界并购中不为常见的经典案例。” “目前公司旗下盈利的游戏已经超过80余款,其中包括40款千万元流水、10款过亿元流水、以及2款十亿元以上流水的产品,而这些游戏的生命周期不少已超过5年,有些甚至超过了10年。”世纪华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称,“今年我们储备有包括《龙之谷2》、《传奇天下》、《庆余年》、《彩虹联萌》、《小森生活》等游戏,涵盖多种品类,可以说是产品丰年。” 据了解,在海外营收上,世纪华通也早在多年前就已做了布局。世纪华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旗下点点互动已经连续2年稳居中国出海发行商收入榜三甲,发行版图覆盖200个国家和地区,而《火枪纪元》、《阿瓦隆之王》两款SLG手游连续占领了全球67个市场APPStore畅销榜的TOP10。 此外,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20强游戏公司2019年年报分析》显示,世纪华通与腾讯控股位列行业营收榜前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向记者表示:“世纪华通的高成长性让其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近期公司市值一度站上了千亿元大关。作为公司的重要股东,显然腾讯方也是看重了这一点,植入腾讯的互联网思维,世纪华通游戏产业生态完善的步伐也将进一步提速。” 多领域合作加深打开想象空间 事实上,除了业绩表现亮眼之外,在游戏业务层面,世纪华通与腾讯的合作非常紧密。自2015年以来,世纪华通旗下盛趣游戏已有5款精品手游由腾讯独家代理发行,据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上述5款手游的累计贡献流水超过140亿元,其中《龙之谷手游》更是创下月流水峰值10亿元的行业记录。除了独代发行之外,盛趣游戏的两款精品端游《永恒之塔》和《最终幻想14》也陆续登陆腾讯WeGame平台,并取得了口碑和营收的双增长。 在2019年,双方又进一步升级了合作。据悉,盛趣游戏自有新游戏若不自行发行和运营,在同等商业条件下腾讯将享有发行和运营独家优先合作权。因此,2020年盛趣游戏一次性将三款重磅新游《龙之谷2》、《小森生活》和《庆余年》都交由腾讯发行,其中,《龙之谷2》已经于7月9日全平台上线。 就在7月27日,世纪华通与腾讯签署了一份《业务合作协议》,作为对此前合作协议的更新,腾讯对于世纪华通自有新游戏在全球范围的发行和运营享有优先合作权等,即腾讯每年可审阅所有公司自有新游戏,但优先合作权每年度仅限于五款以内公司自有新游戏;同时,公司自有游戏知识产权的处置腾讯将享有优先权。 除了游戏领域的合作外,目前世纪华通与腾讯的合作已拓展到了其他领域。2019盛趣游戏投资的大鹅文化与腾讯投资的小象互娱实现合并,新组建的大鹅小象集团在游戏MCN领域极具优势,公开资料显示,小象互娱旗下有签约的主播数达5000余名,其中游戏主播达2000余名,而大鹅文化旗下KOL中100万粉丝以上达人超过100名,1000万粉丝以上达人超过20名。 在新兴的云游戏领域,就在今年6月,世纪华通宣布发行57亿元可转债收购上海珑睿股权,而上海珑睿正是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项目重要参与方。通过收购上海珑睿股权,世纪华通将深度参与腾讯超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让两者的合作边界继续扩张。 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章俨向记者分析称:“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游戏行业迎来一波增长。‘A股游戏一哥’和‘港股游戏一哥’的强强联合将改变国内游戏行业内三足鼎立的格局。世纪华通通过出让股份获得深入布局IDC产业的契机,而腾讯依靠自身强大的发行能力嫁接世纪华通的研发能力将形成更有活力的游戏生态,这一开放创新的共赢合作将为双方带来进一步增长的想象空间。” 此外,颇受关注的是,就在日前,世纪华通宣布终止收购3A游戏开发商乐游科技的当天,腾讯就宣布与乐游科技签署收购或私有化协议,此举被不少投资者解读为世纪华通主动让位腾讯,合并乐游科技很可能是战略协同的产物之一。钱向劲向记者表示:“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持续加强,配合此次世纪华通优化公司股东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举动,未来腾讯更大规模增持世纪华通极具可能性。”
7月27日晚间,世纪华通发布公告称,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增持公司1791.53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24%。本次权益变动后,林芝腾讯持股比例上升至5%,完成首次举牌。 公告显示,林芝腾讯的唯一股东为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林芝腾讯表示,此次增持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认可,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计划。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增持完成后,林芝腾讯拟向上市公司提名2名董事。 据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7月27日,世纪华通与腾讯计算机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在合作有效期内,腾讯计算机及其关联方对于世纪华通自有新游戏在全球范围的发行和运营享有优先合作权。即腾讯每年可审阅所有世纪华通自有新游戏,但优先合作权每年度仅限于5款以内公司自有新游戏。合作有效期自上述协议签署日起,至腾讯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任何世纪华通股份之日止。 资料显示,世纪华通的互联网游戏业务板块主要包含盛趣游戏、点点互动、天游软件及无锡七酷网络4家主要子公司。盛趣游戏(原盛跃网络)即为此前盛大网络的运营主体,是全球领先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和发行商。世纪华通旗下丰富的游戏IPO储备,或是吸引腾讯持续加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此次签订合作协议之前,腾讯已与世纪华通开展密切的合作。世纪华通在2019年年报中称,盛跃网络2014年以来先后推出热血传奇、龙之谷、传奇世界等产品,其中5款由腾讯独家代理发行,累计贡献流水超1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