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蚂蚁的两则消息几乎同时传开:蚂蚁数科被曝已经成立;即将组建消金公司。一个月前,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不久即官宣IPO计划。这两则消息,都被认为是蚂蚁对花呗、借呗等金融业务整合规划的体现,铺好上市道路——去掉名字里的「金服」不难,难的是把业务里的「金服」安排妥帖、谨慎成长。合资消金公司筹建中?今天下午,多家媒体报道称,蚂蚁集团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与南洋商业银行、北大千方科技、宁德时代组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将在重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80亿元人民币。有知情人士称,公司有望于今年四季度开始运营。其中,蚂蚁集团将持有该公司50%的股份,南洋商业银行和千方科技分别持有15%和10%的股份。公开信息显示,北大千方科技是一家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上市公司千方科技全资控股,后者的第二大股东正是阿里巴巴;宁德时代则是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以电池制造为主。受消息影响,千方科技下午开盘后直线涨停,随后开板;宁德时代也一度涨超4%。已有两家重庆小贷公司的蚂蚁集团,为什么还要申请消金牌照?业界人士指出,在线小额贷款公司的杠杆率通常为二至三倍,但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规模可以达到其注册资本的10倍,更高的金融杠杆率将极大助力蚂蚁的消金业务。蚂蚁数科已成立同样在本月,蚂蚁集团还新成立了一家数字科技公司。据新流财经报道,蚂蚁(广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数科”)已于8月13日成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蚂蚁数科注册资本1亿元,由蚂蚁金服(杭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其中,胡晓明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王丽娟担任经理,封俏担任监事。公开信息显示,王丽娟为蚂蚁金服O2O事业部总经理。值得注意的是,蚂蚁数科的经营范围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软件开发;社会经济咨询服务;咨询策划服务等。而蚂蚁金服上个月更名为蚂蚁科技时,也调整了经营范围,不再包含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知识流程外包、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金融类业务。信息来源:企查查报道称,早在今年初,就有业内人士透露过,蚂蚁集团计划成立一家数科公司,或将现有的花呗、借呗、财富等金融业务整合在一起。结合经营范围的调整来看,蚂蚁很可能会把这些金融类业务剥离,转由蚂蚁数科承接。而在这家数科公司正式“落户”广西之前,蚂蚁集团就已与广西政府交流密切。据广西商务厅报道,今年5-6月,广西商务厅党组厅长蒋连生先后与蚂蚁金服集团首席市场官彭翼捷、蚂蚁金服集团数字生活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王东兴会见,围绕数字生活新服务等事项进行交流,希望双方在促进消费、对外贸易及政务服务、打造节庆品牌、推动商贸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建设和区域总部落地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此外,蚂蚁集团旗下还有两家新公司,也于8月13日成立,它们分别是:杭州融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宁融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杭州融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法定代表人为李小军;杭州宁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法定代表人为陈志杰。两家公司所属行业都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均由蚂蚁集团全资控股。上述两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均为: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企业管理;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市场营销策划;财务咨询(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8月18日消息,蚂蚁集团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与南洋商业银行、北大千方科技、宁德时代组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将在重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80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集团持有33%股权的蚂蚁集团已积累了诸多金融牌照,包括支付、网上银行、保险和小额贷款,以便在市场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的中国金融市场上运营。 蚂蚁金服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10月,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市的小微金融集团,创始人为马云、井贤栋、胡晓明;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中金祺智投资、太平洋人寿、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等机构的投资。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和蚂蚁金服在业务上有不同程度竞争关系的公司包括京东数科、度小满金融、 Stripe等。 据悉,蚂蚁集团计划与南洋商业银行和阿里巴巴支持的智能交通服务公千方科技成立一家消费金融合资公司。蚂蚁集团将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南洋商业银行和千方科技分别持有15%和10%的股份。此外,入股该合资公司的企业还包括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等。 蚂蚁集团上月曾表示,该公司计划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有消息称,该公司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合计募集逾200亿美元资金。 知情人士称,这家消费金融公司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运营,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贷款机构之一。 虽然蚂蚁集团已在重庆经营着两家微贷公司,但考虑到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规模可以达到其注册资本的10倍,这家公司将会给蚂蚁集团的业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线小额贷款公司的杠杆率通常为二至三倍。 根据光华管理学院的数据,在截至2018年的过去四年间,基于互联网的消费贷款增长了400倍,达到人民币近8万亿元。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抑制了消费信贷需求,但消费贷款机构仍是重启消费的关键杠杆。
蚂蚁集团上市又近一步。 8月14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官网公示了蚂蚁集团辅导备案文件。文件显示,蚂蚁正在接受辅导机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上市辅导。 自一个月前蚂蚁官宣上市计划来,外界关于它未来估值几何,能否创下最大IPO纪录等一直讨论不断。 实际上,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蚂蚁一直是一家备受关注的公司,其脱胎于阿里,自身也在持续拓展成长边界,并最终进化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新物种:不论是从金融公司的角度或是科技公司的角度去定义蚂蚁,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市场上对这家企业估值、未来想象空间的评判显然也很难完全找到准确的对标对象,不论是从哪个维度来看,蚂蚁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 一、10亿用户俱乐部里的混搭型选手 全球超10亿用户俱乐部到底有几个选手?答案可能让很多人意外。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全球超10亿用户俱乐部的成员仍然寥寥:他们分别是谷歌(包括搜索+Gmail+YouTube等)、Facebook(包括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微软(包括Windows、Office等)、苹果(包括iOS、app store)、腾讯(包括微信和WeChat)以及支付宝(包括其全球合作伙伴)。 他们之中,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特定的"能力圈"。 诸如谷歌,是搜索领域的大拿,诸如Facebook、微信是社交领域的霸主,诸如苹果是搭载底层系统的硬件之王,唯独支付宝,它是唯一一个非操作系统和非社交平台的应用,是全球仅有的从工具类应用成长起来的生态体系,它涵盖了金融与科技以及生活服务,构建了一个大跨度的混搭生态。 如果单从用户体量角度来看蚂蚁的价值,其想象空间显然也是巨大的,就10亿用户俱乐部中其他巨头而言,目前谷歌、苹果、微软的市值都在1万亿美元以上,而Faceboo和腾讯的市值也都超过了6000亿美元。作为全球位数不多既具备C端触达力同时也具备B端服务能力的独有生态,蚂蚁同时还积极在世界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少数在全球化领域取得实质进展的公司,而出海之路也为其带来了强劲的成长动能。 在10亿用户俱乐部中,蚂蚁的用户也是离钱、离交易最近的。其变现能力上更是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正是基于此,蚂蚁构筑的流量生态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厚望,当一众互联网巨头还在亏损之际,蚂蚁早也已经在盈利路上形成了独有的风景线。据此前阿里巴巴财报数据推算,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0亿元。 二、技术驱动塑造核心竞争力 据Wind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国民理财产品余额宝平台上出售的货币基金总规模约为2.54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6.47%。 这背后,是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基金等24家基金公司的29只货币基金。 在交易、风控、数据安全等领域,借助技术,提升金融场景的覆盖和金融流量的触达以及金融业务的安全,蚂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锻造了强大的底层技术能力,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与此同时,在驱动技术创新与升级的同时,其透过开放的技术生态,积极对外输出,形成了独有的创新商业模式,为全球商业生态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技术力量。 多场景的商业生态赋予了蚂蚁巨大的想象力,但从根本上来看,其核心竞争力仍然还是体现在技术端。 从2019年开始,蚂蚁的技术开始独立走商业化的道路,其以蚂蚁区块链、Oceanbase为代表的科技IP开始逐步从金融领域渗透到产业,在交通、铁路、通信、生活服务等多个复杂场景解决实际问题。而依靠一系列底层技术能力,蚂蚁也正在积极打造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利用这套基础设施培育一个又一个亿级产品和应用,并将他们逐步向全球开放。 三、结语 蚂蚁今年正式宣布了IPO计划,有意思的是,它的上市路径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巨头纷纷奔向海外,蚂蚁提交的是A+H股同步IPO的计划。这一次其选择了积极拥抱国内资本市场,一旦成功,其也将被视作真正意义上在A股上市的第一个互联网巨头。 一直以来市场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蚂蚁与监管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而这一次其将有望在A股上市显然释放了一个特殊的信号,庞大体量之下的蚂蚁其本身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备受瞩目的超级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IPO又有重要进展,公司目前已接受上市辅导。有投行人士表示,这种优质上市资源的上市辅导期可以突破3个月时限,若能在10月份左右完成辅导并递交IPO申报稿,公司有望在12月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2月,A股市场将“三十而立”。 浙江证监局官网8月14日公示了蚂蚁集团辅导备案文件。文件显示,蚂蚁正在接受辅导机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上市辅导,拟在科创板上市。1个月前,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A+H股同步发行上市计划,接受上市辅导备案意味着公司IPO进入实操流程。 文件显示,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母公司,也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致力于以科技推动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全球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携手合作伙伴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绿色、可持续的服务,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井贤栋。 备案文件还披露了蚂蚁持股5%以上的股东,分别为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君瀚”)、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君澳”),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马云。 其中,君瀚和君澳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9.86%和20.66%。据媒体此前报道,君瀚、君澳为蚂蚁员工持股平台。此外,蚂蚁集团持股5%以上的股东为杭州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者由杭州同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有,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间接子公司。 井贤栋此前曾表示,上市可以让蚂蚁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蚂蚁的成果和未来。如今,科创板已经敞开了怀抱。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此前接受上证报采访时指出,蚂蚁集团宣布拟申请科创板上市,显示出科创板对这些头部科创企业的全球吸引力。科创板引领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和品牌声誉进一步提高。 蚂蚁集团最快能什么时候上市?有投行人士指出,一般的上市辅导规定要3个月,但大型项目有沟通余地。若能2个月内完成上市辅导,则蚂蚁集团有望在今年12月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据查,之前科创板公司中,上市速度最快的是中芯国际。该公司从6月1日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7月16日正式上市,仅用了45天。
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官网8月14日公示了蚂蚁集团辅导备案文件。文件显示,蚂蚁正在接受辅导机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601066)的上市辅导。
8月14日有传闻称,蚂蚁集团在重庆申请的消费金融牌照,目前除了个别细节没有最终明确,已经进入到最后决定性阶段,很有希望于今年在重庆拿下继小米之后的第二张消费金融牌照。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小米消金拿到筹建批复后不久,蚂蚁集团准备设立的这一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在通过猎头低调招募人才。 蚂蚁金服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10月,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市的小微金融集团,创始人为马云、井贤栋、胡晓明;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中金祺智投资、太平洋人寿、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等机构的投资。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和蚂蚁金服在业务上有不同程度竞争关系的公司包括京东数科、度小满金融、 Stripe等。 2018年2月,也就是在网络小贷牌照停批,以及“141号 重庆可谓是蚂蚁集团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宝地。蚂蚁集团在2011年和2013年分别在重庆成立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拿下两张网络小贷牌照。 业内人士多认为,重庆拥有相对宽松的金融监管环境。目前重庆已经诞生马上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两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亦有百度、美团、滴滴、京东、众安、永辉、海尔、苏宁等巨头企业已经在重庆拿到网络小贷牌照。 毫无疑问,若此张消费金融牌照入手,其消费金融业务还将释放更强劲增长力。
8月12日,怡亚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智能零售平台——蚂蚁零兽已与近日与微信支付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为微信支付在智能零售行业及便利零售行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蚂蚁零兽将携手微信支付一起,共同推动智能零售行业和传统零售终端的升级,为商户带来更高效更智慧的运营和管理,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消费体验。 深圳市蚂蚁零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03月08日成立,主要业务为智能零售平台。2018年,蚂蚁零兽引入国资深圳控投,再加上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公司逐年上涨的巨额财务费迎来了拐点,从2018年46.3亿下降至42亿,而经营现金流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19年的达22.14亿。 怡亚通通过提出商业生态圈战略,借助“供应链竞争力+互联网”的优势服务,引领中国流通商业变革,为打造流通行业B2B2C/O2O供应链商业生态圈奠定基础。 建设“互联网+供应链商业生态”符合流通行业降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具备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公司作为国内供应链领域的龙头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已得到验证,通过增发破解扩张的资金瓶颈将持续促进公司的平台建设和增值业务的开展,打造更加牢固的护城河并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如何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增长,怡亚通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