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虽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但自3月份以来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总体持续回暖。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加快恢复。 2020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虽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但自3月份以来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总体持续回暖。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6%,略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6%,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3.9%,虽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量继续增长。 新订单指数为52.8%,与上月持平,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保持稳定恢复。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有所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小幅降低。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6%,虽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加快。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住宿业、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新订单指数为53.0%,虽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改善。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3.1%,比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2.9%,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继续上涨。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9.4%,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回落幅度有所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8.9%,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9.4%,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度有所改善。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3.2%,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7%,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9%,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信心保持稳定。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7.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2%,与上月持平。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加快恢复。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37个行业大类,4000家调查样本。 3.调查方法 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3)综合PMI产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连续八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0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0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随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4%,与上月基本持平;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6.2%和55.3%,分别高于上月0.3和0.2个百分点,连续保持回升势头。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保持稳定 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4%,虽略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但自7月份以来始终位于51.0%及以上,已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总体持续回暖。本月主要特点: 一是产需保持较快恢复。生产指数为53.9%,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2.8%,与上月持平,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回升,需求稳步改善。从行业情况看,部分传统制造业恢复有所加快,其中,纺织、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二是进出口指数在荣枯线以上同步回升。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1.0%和50.8%,分别高于上月0.2和0.4个百分点,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主要是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叠加近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恢复性改善,我国进出口进一步回暖。 三是需求持续回暖带动价格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8.8%和53.2%,分别高于上月0.3和0.7个百分点,均为近期高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11个行业的出厂价格指数高于上月。其中,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的两个价格指数升幅最为明显,反映相关行业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四是企业信心不断增强。本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9.3%,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加快恢复。从行业情况看,纺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12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及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市场预期较为乐观。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6%和50.6%,均与上月基本持平,运行总体稳定。小型企业PMI为49.4%,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降至荣枯线以下;同时,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有所回落,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显示出小型企业市场需求尤显不足。此外,部分调查企业反映,随着近期境外多国疫情出现反弹,企业面临进口原料采购周期加长,运输成本增加等压力。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年内高点,非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 服务业恢复态势向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为55.5%,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服务业保持稳中有升的复苏势头。从行业情况看,在国庆、中秋双节带动下,居民出行意愿增强,消费需求加快释放,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9.0%以上较高运行区间,相关行业市场更趋活跃;批发零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且均高于上月2.5个百分点以上,企业业务总量增长加快。同时,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行业景气度偏弱。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2%,连续4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持续复苏较为乐观。 建筑业继续较快增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虽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高景气水平,运行总体平稳。本月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62.3%、56.6%和51.2%,比上月上升4.4、0.5和2.2个百分点,表明随着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量增长,企业用工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活动有所加快。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稳中有升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恢复。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9%和56.2%。
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上升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3.1%,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三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3.9%,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上升1.8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2%,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上升2.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2.8%,比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1.2%,食品制造业为74.5%,纺织业为7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71.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1.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0.6%,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9.0%,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7.8%,汽车制造业为77.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80.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8.9%。 2020年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三季度 前三季度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工业 76.7 0.3 73.1 -3.1 其中:采矿业 73.9 -0.8 71.1 -3.0 制造业 77.2 0.3 73.5 -3.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2.8 0.7 70.5 -1.0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1.2 -0.3 68.7 -1.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89.4 -1.3 89.9 -1.1 食品制造业 74.5 2.6 69.0 -3.9 纺织业 76.2 -1.4 72.4 -5.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6.2 0.2 73.4 -1.4 医药制造业 75.4 0.4 73.6 -3.1 化学纤维制造业 82.9 0.1 79.1 -4.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1.8 0.4 66.7 -3.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1.6 2.2 77.7 -2.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0.6 0.4 77.5 -2.4 通用设备制造业 79.0 1.0 75.9 -2.4 专用设备制造业 77.8 -0.2 75.8 -2.5 汽车制造业 77.6 1.5 70.7 -6.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0.9 1.5 76.4 -3.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8.9 -2.1 76.5 -3.2 附注 1、指标解释 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均以价值量计量)的比率。 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总产值;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保证供给的情况下,生产设备(机械)保持正常运行,企业可实现并能长期维持的产品产出。 2、调查方法及范围 大中型企业全面调查,小微企业抽样调查,调查共涉及工业企业9万家左右。 小微企业按抽样方法推算总体,与大中型企业调查数据合成,计算出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 本调查按季进行,数据未经季节调整。 3、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18%。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分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8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6%,加快1.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回落1.3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9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1%;私营企业增长7.9%。 分行业看,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7%,纺织业增长5.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0%,汽车制造业增长16.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 分地区看,9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0%,中部地区增长6.5%,西部地区增长4.7%,东北地区增长8.5%。 分产品看,9月份,612种产品中有426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1806万吨,同比增长12.3%;水泥23341万吨,增长6.4%;十种有色金属532万吨,增长7.3%;乙烯187万吨,增长12.6%;汽车246.1万辆,增长13.8%,其中,新能源汽车13.6万辆,增长51.1%;发电量6315亿千瓦时,增长5.3%;原油加工量5735万吨,增长1.3%。 9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较上年同月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376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8%。 2020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9月 1—9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9 … 1.2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2.2 … -0.6 制造业 … 7.6 … 1.7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 … 7.8 … 5.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5 … 0.8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6.5 … 0.9 其中:股份制企业 … 6.8 … 1.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7.1 … 0.3 其中:私营企业 … 7.9 … 2.1 主要行业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7 … -3.4 食品制造业 … 6.5 … 0.8 纺织业 … 5.6 … -1.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7.5 … 1.5 医药制造业 … 7.4 … 3.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8.4 … -0.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9.0 … 0.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0 … 5.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5 … 1.9 金属制品业 … 12.6 … 1.8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2.5 … 2.6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0 … 5.1 汽车制造业 … 16.4 … 4.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3.9 … -2.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9 … 5.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0 … 7.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2 … 1.0 主要产品产量 布(亿米) 34 -12.6 262 -21.6 硫酸(折100%)(万吨) 709 -3.5 6074 -3.0 烧碱(折100%)(万吨) 312 9.9 2633 2.2 乙烯(万吨) 187 12.6 1547 1.6 化学纤维(万吨) 542 2.5 4439 0.3 水泥(万吨) 23341 6.4 167627 -1.1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8123 1.6 69952 0.4 生铁(万吨) 7578 6.9 66548 3.8 粗钢(万吨) 9256 10.9 78159 4.5 钢材(万吨) 11806 12.3 96424 5.6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532 7.3 4518 3.5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316 7.9 2745 2.8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4 20.6 32 -2.7 工业机器人(套) 23194 51.4 160715 18.2 汽车(万辆) 246.1 13.8 1650.5 -6.1 其中:轿车(万辆) 92.5 3.0 621.7 -15.0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89.3 22.0 563.3 -1.9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13.6 51.1 77.8 -11.4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1290 24.6 9283 21.0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3788 5.1 25600 5.6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 14878 0.4 101511 -5.1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0491 3.4 75750 3.4 集成电路(亿块) 241 16.4 1822 14.7 原煤(万吨) 33107 -0.9 278715 -0.1 焦炭(万吨) 4059 2.6 35086 -0.9 原油(万吨) 1610 2.4 14625 1.7 原油加工量(万吨) 5735 1.3 49538 2.9 天然气(亿立方米) 146 7.6 1371 8.7 发电量(亿千瓦时) 6315 5.3 54086 0.9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4223 0.2 38316 -0.3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1385 22.8 9025 0.9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319 7.4 2700 6.4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267 11.3 2972 10.0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21 4.0 1071 7.2 产品销售率(%) 98.6 -0.4(百分点) 97.7 -0.4(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1376 -1.8 86552 -3.1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9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9月 0.80 10月 0.39 11月 0.83 12月 0.61 2020年 1月 -2.28 2月 -23.97 3月 30.72 4月 1.95 5月 1.33 6月 1.31 7月 0.98 8月 1.03 9月 1.18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丽 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升,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连续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这反映了随着当前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业PMI6月份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说明针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政策初步落地见效。 9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升,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5%、55.9%和55.1%,分别比上月上升0.5个、0.7个和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当前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3月份以来三大指数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 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 9月份,制造业PMI为51.5%。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PMI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面较上月有所扩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制造业PMI三季度均值为51.2%,较二季度均值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分项指数变化显示,供求均衡进一步强化,对外贸易持续改善,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共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向好发展。综合来看,经济整体运行稳中向好。 “9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表明经济仍在全面恢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需求类指数回升幅度高于生产和供给,表明需求恢复有所加快,对生产和供给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 赵庆河表示,随着供需持续恢复和传统生产旺季来临,企业采购意愿增强,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0%和52.8%,分别高于上月0.5个和0.8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5.0%以上,且均高于上月。 “月内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间的缺口进一步缩小,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差为1.2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最低水平,表明供求均衡进一步强化。”文韬表示。 部分重点行业景气回升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为54.5%和53.0%,分别高于上月1.7个和0.3个百分点。随着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假日消费效应有所显现,消费品行业PMI升至52.1%,高于上月1.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进出口指数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8%和50.4%,分别高于上月1.7个和1.4个百分点。 此外,小型企业PMI6月份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小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景气回升既得益于传统生产旺季,也得益于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政策。”赵庆河表示。 非制造业景气稳定回升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稳定回升。 “三季度,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5.1%,较二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9.8个百分点。指数逐季上升并创出新高,表明我国经济复苏的韧性有所增强,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表示。 武威分析说,三季度以来,21个行业中,绝大部分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超过50%,表明各行业都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些行业也呈现加快恢复趋势,表明我国经济全面恢复,已接近至常态化运行。 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除资本市场服务外,其他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上,其中交通运输、电信互联网软件、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0%以上;前期复苏较为滞后的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6.0个百分点以上。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5%和62.2%,分别高于上月2.0个和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与上月持平,连续3个月位于60.0%以上景气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9%和67.8%,分别高于上月0.5个和1.2个百分点,表明建筑业新签合同量有所增长,企业相对乐观。 9月份,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至54%,创出年内新高,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指数连续上升并升至较高水平,表明非制造业需求端进一步向好,发展后劲足。”武威表示。 企业市场预期保持乐观 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1%,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有所加快。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4.0%和55.9%,较上月均有所提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国内制造业景气仍有望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活动逐月活跃,带动终端需求增加,国内工业品降价幅度逐月收缩;基建及促进消费政策效果释放,国内制造业订单有望保持扩张格局,同时需求改善推动企业补库存意愿增强。此外,为制造业企业纾困、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等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海外需求回暖也有利于国内制造业。 文韬认为,四季度市场供需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当前企业对后市预期也处于年内高点,为四季度全面加快增长奠定了基础。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加快,企业效益稳定恢复态势需要持续观察。 赵庆河表示,虽然制造业总体需求有所改善,但行业恢复并不均衡。调查显示,本月纺织及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制造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五成,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复苏动力仍显不足。此外,进出口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张立群指出,企业出厂价格指数下降,仍有46.8%的企业反映需求不足是最突出困难等,反映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需求恢复步伐相对迟缓依然是制约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突出矛盾。要进一步抓好补短板和提振投资、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落实工作,今年内争取见到显著成效。 “从预期看,企业对四季度市场保持乐观。进入四季度,要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善营商环境,夯实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武威表示。
近日公布的多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将大幅回升。 多项指标继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运行在5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进出口指数年内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8%和50.4%,今年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 “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不断落地生效,加之国际市场需求局部回暖,制造业进出口进一步改善。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和中国经济得到较好恢复的共同影响下,三季度出口表现大幅好于预期,四季度出口将继续延续稳步增长态势。 从全球制造业PMI数据看,全球制造业也继续保持恢复势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2.9%,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 在分析人士看来,全球制造业复苏将推动我国经济外部环境改善,有利于我国经济加快恢复。 服务业恢复加快 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55.9%,创出年内新高,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 “非制造业持续加快增长,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向好,经济复苏基础更为坚实。”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 服务业恢复加快。赵庆河表示,各地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有效释放。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 经济复苏态势强化 综合来看,三季度经济复苏态势强化。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认为,三季度我国经济复苏形势在二季度基础上进一步稳中加快、稳中向好。从供需指数走势来看,四季度市场供需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当前企业对后市预期也处于年内高点,为四季度经济全面加快复苏奠定基础。 “我国经济正加速修复。”连平表示,出口持续好于预期,逆周期调节逐渐见效,投资和消费也在较快恢复。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最新报告认为,我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大概率超过二季度,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
原标题:8月份工业利润稳定增长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陈炜伟)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28.1亿元,同比增长19.1%,自5月份增速由负转正后,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分析,8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定增长。 统计显示,采矿业利润明显修复,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8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11.9%,降幅比7月份大幅收窄28.7个百分点。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32.5%,增速比7月份加快17.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7个百分点。 同时,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8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3.1%,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1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3%,增速分别比7月份加快11个和5.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电子、仪器仪表3个行业利润延续两位数增长;汽车制造业增速较7月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55.8%的快速增长,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1至8月累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4%,降幅比1至7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 朱虹认为,1至8月份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尚未转正,应收账款增速持续上升,同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盈利持续稳定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要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畅通供需循环,不断巩固扩大经济恢复成果,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