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宣布将大疆创新、中芯国际、光启等几十家中国公司和机构列入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 在市场人士看来,随着这份“实体名单”逐渐扩容,也为社会公众铺展开了一份中国高科技领域龙头企业的花名册。从“实体名单”上来看,美国此次瞄准了芯片、无人机和超材料三大高科技领域,而且被列入名单的都是该领域龙头企业。在美国商务部发布信息之后,这三大科技龙头企业先后对于该事件做出回复。 其中,中芯国际在公告中表示,经公司初步评估,该事项对公司短期内运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不利影响,对10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研发及产能建设有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视情况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力争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中芯国际指出,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后,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适用于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的产品或技术,供应商须获得美国商务部的出口许可才能向公司供应;对用于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包括极紫外光技术)的产品或技术,美国商务部会采取“推定拒绝”(PresumptionofDenial)的审批政策进行审核;同时公司为部分特殊客户提供代工服务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大疆创新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影响多大,不过大疆创新公关总监回应称,目前只知道大疆可以在美国继续销售,其他影响没有人可以回答。当然,“实体清单”和以往限制的约束力不太一样,具体怎么约束,还需要过几天再看看。 相比芯片和智能硬件领域,超材料是美国第一次对该领域进行制裁。而且相比前两者,超材料是一个新兴科学领域,此前并不被大众所熟知,而且从基础学科到产业化应用只有短短几年时间。 据公开资料显示,"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在新型物理器件、天线系统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尖端装备上具有重要作用,甚至颠覆性影响。超材料还曾被《科学》杂志和《今日材料》评为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和过去半个世纪最重大的十项材料创新之一。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将光启列入实体名单,但是我国在超材料的知识产权和应用上远超美国,光启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已经累计获得超材料授权专利3411件,得到了中、美、德、英、法等多国法律认可和保护;经美国制造业前瞻联盟、英国专利局对比分析,证实光启全球超材料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 光启在被列入“实体名单”后回复称:“公司所有产品均从底层科学研究做起,所有标准、专利、技术、工艺、产品均为原创,不受任何外部影响;作为中国新兴科学领域的创新企业,公司一直以来遵守中国技术出口相关法律法规,美国的制裁毫无意!dquo;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实体清单”如何执行、落地,尚在评估之中。明年1月中下旬之后,下届政府如何执行“实体清单”也尚未可知。不过这提醒我们只有坚持源头创新和持续性创新一条路,才能推动高科技产业关键技术快速发展;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源头创新型技术不断涌现时,才能最终突破美国“实体清单”限制,真正由科技大国变身为科技强国。
大家好!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 回顾周末的消息面,还是有不少大事的。 最重要的莫过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2021年布置了八大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释放出一些重磅信号,比如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破除科研机制阻碍;重申“房住不炒”,重点强调租赁住房市场建设;定调“不急转弯”,政策稳定性护航稳增长与防风险。 针对市场关注的互联网巨头,会议表示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再次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关于资本市场的内容不多,仅有27个字: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对于一些板块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比如此次会议对农业的关注重点转向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会议将生物育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转变有望为种业板块带来政策性驱动机会。而周五的行情中,丰乐种业、农发种业、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等种子股已经有所异动了。 涉及消费的方面,会议要求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支出效率;可重点关注餐饮旅游、航空、影视、医疗服务等具有较大弹性的服务业链条。 科技方面,会议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放在明年八个重点任务的第二位,再度强调“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解决“卡脖子”问题。重点关注与新能源、5G、新基建、半导体链条等相关行业,以及我国具备核心优势的重点产业方向。 当然,美帝也不忘捣乱,川普下台前继续丧心病狂搞事并给拜登挖坑,美商务部宣布将59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其中的代表公司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经公司初步评估,该事项对公司短期内运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不利影响,对10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研发及产能建设有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与美国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视情况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力争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当然也有好消息的龙头公司,光伏龙头隆基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李春安与高瓴资本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李春安拟向高瓴资本转让其持有的6%公司股份。交易双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每股转让价格为70元,交易对价总额为158.41亿元。 周期行业方面,上周助推周期股称王的商品期货,周五夜盘继续上攻,煤炭三杰焦炭、焦煤、动力煤携手再创新高,原油、铜等也继续上涨。 机构也不淡定了,招商证券判断从2020年开始,将迎来一个9年的商品牛市,这中间伴随库存周期的调整,商品价格会有起起落落,但是价格的高点有望逐级上升。 咱普通股民看不了那么远,但盯着商品期货关注周期股的表现机会,是最简单的方法。 另一个大热门白酒板块,10连板的大豪科技终于迎来上交所问询函,要求大豪科技说明董监高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情况并提交本次交易的内幕知情人名单。 大豪科技立刻做出回应称,经公司及参与本次重组筹划的中介机构自查,在查询自2020年5月25日至2020年12月17日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况后,未发现内幕信息知情人在此期间有交易公司股票的行为。 虽然公司提醒,根据相关规定,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前股票交易存在明显异常,可能存在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导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被暂停、被终止的风险。但火速回应未发现内幕交易,还是非常不希望重组终止的,股价都涨1倍多了,公司和大股东才是最大的受益方。 周末还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日,那就是30年前的12月19日(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历经30年的激荡,中国股市从零开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市值规模超过77万亿元,上市公司家数突破4100家,股民人数突破1.7亿。 这个成绩值得骄傲,但对于股民来说,挣到钱才是最重要的。上周各大指数的周K线虽然都是收阳的,但个股分化却是非常大,受退市新规影响,不少中小盘股、绩差股、题材概念股跌幅居前,大家仍要留意新规的深远影响。 对于下周来说,由于临近年底,资金面不是很宽裕,各大机构也丧失了进取心,以保守操作保全年业绩排名为主。 所以市场仍将是近期的风格:大盘有反弹机会,但大行情不易有,震荡仍是常势。但板块个股机会从来不缺,大家仍可以“轻大盘重个股”,把握局部的操作机会。 至于板块机会,一是留意上述消息面对相关板块带来的机会,也就是外部带来的机会,二是留意市场本身,关注主力资金流向,也就是内部产生的机会。 祝大家好运! 行情来了,怎能少了期权这个利器?通过杠杆效应,可将收益成倍放大!而且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东风汽车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持有公司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有限公司50%股份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发行上市的申请已获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该事项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 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2020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6%;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下降0.4%。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7%,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24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下降17.1%,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8.6%,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三涨一平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5%、1.5%和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3.9%、0.6%和0.3%。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52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5.7%,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4.7%,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6.5%,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4%,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一涨三平三降。其中,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8%、0.6%和0.3%。 202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环比涨跌幅 (%) 同比涨跌幅 (%) 1—11月 同比涨跌幅(%) 居民消费价格 -0.6 -0.5 2.7 其中:城市 -0.6 -0.4 2.5 农村 -0.6 -0.8 3.3 其中:食品 -2.4 -2.0 11.5 非食品 -0.1 -0.1 0.4 其中:消费品 -0.8 -1.0 3.9 服务 -0.4 0.3 0.6 其中:不包括食品和能源 -0.1 0.5 0.9 其中:不包括鲜菜和鲜果 -0.5 -0.8 2.9 按类别分 一、食品烟酒 -1.6 -0.7 9.0 粮 食 0.1 1.4 1.2 食 用 油 0.2 3.1 5.4 鲜 菜 -5.7 8.6 7.2 畜 肉 类 -4.7 -7.3 43.1 其中:猪 肉 -6.5 -12.5 56.7 牛 肉 0.1 4.2 15.4 羊 肉 0.0 2.2 8.9 水 产 品 -1.9 1.0 3.1 蛋 类 -1.4 -17.1 -9.3 奶 类 0.5 1.5 1.0 鲜 果 0.0 3.6 -12.4 烟 草 0.1 0.7 0.8 酒 类 0.3 1.4 2.2 二、衣着 0.3 -0.3 -0.2 服 装 0.4 -0.3 -0.1 衣着加工服务费 0.1 1.6 2.2 鞋 类 0.2 -0.5 -0.8 三、居住 0.0 -0.6 -0.4 租赁房房租 -0.2 -0.9 -0.5 水电燃料 0.3 -0.9 -0.7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0.0 0.0 0.0 家用器具 -0.2 -1.6 -1.8 家庭服务 0.1 2.5 2.7 五、交通和通信 -0.3 -3.9 -3.5 交通工具 0.1 -2.2 -2.2 交通工具用燃料 -0.3 -17.6 -13.8 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 0.2 1.2 1.4 通信工具 1.1 0.0 -2.1 通信服务 0.0 -0.1 -0.4 邮递服务 -0.1 -0.6 -0.6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0.8 1.0 1.3 教育服务 0.0 1.9 2.2 旅 游 -4.4 0.0 1.3 七、医疗保健 0.0 1.5 1.9 中 药 0.2 2.1 2.5 西 药 0.0 -0.9 0.6 医疗服务 0.0 2.2 2.4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0.6 2.5 4.5
新华网北京7月12日电(王蓓蓓)7月11日晚上七点半,新华网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节目《国民财富大讲堂》第二十七期播出。瑞银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围绕“后疫情时代产业链和消费行为的转变”这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解读。 该节目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和哔哩哔哩等平台播出。数据显示,当日观看直播的网友超过302万,受到很多业内人士及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 贸易摩擦和疫情助推全球产业链重构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也对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将如何重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又将有哪些变化? 汪涛表示:“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行业受到重创,全球产业链也在变化和重构中。过去二十年我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而疫情料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 自从2000年加入WTO之后,中国与全球产业链的融合出现迅猛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链则开始出现重构,主要是由于全球的需求局面出现变化以及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受其影响中国经济也在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20年前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主要以服装、鞋帽和玩具等日常消费品为主,而如今中间产品和资本品所占的出口比重在大幅提升。 在汪涛看来,全球产品链是相互依赖的,中国也早已深度融入其中。近年来,由于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则呈现加速态势,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都是产业重构的主力。 瑞银针对企业的调研显示,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出口企业开始将一部分产能向东南亚为主要目的地的海外转移,产业链重构的趋势已经显现。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也在孕育着变化,过去十来年工业和制造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在逐步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大幅上升,也吸引着大量的人口和就业。 中国产业链呈现较强韧性 虽然很多企业对产业链外迁已经有计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于对重构产业链的考量,计划和行动两者之间仍有差距。汪涛称据瑞银调研显示,对于很多计划外迁的企业来说,目的地所在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劳动力成本、汇率波动以及是否拥有大量的技术性劳动力都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另外,瑞银调研还显示疫情之后,很多国家可能会考虑到产业链安全的问题,更倾向于将医疗设备以及医药产品等产业迁回本国,未来全球产业链或将会呈现区域化的变化。不过,就当前形势来看,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态势向好,经济复苏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体产业链也显示出较强的韧性。 汪涛表示,瑞银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行业的外企并没有迁出中国的打算,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产品定位和市场都在中国,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很多产业链聚集。具体来看,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以乘用车市场为例,20年前中国整体汽车市场需求非常小,而如今每年汽车销售达到2000多万辆,已经超越欧美等发达国家,未来市场前景也依然看好。 因此,虽然受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产业链有外迁趋势,但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也在吸引了众多行业和企业聚集,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加大对外开放,相信可能会受到有更多产业的青睐。 数字化提速 疫情对消费行为带来长期影响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行业产生冲击,消费者行为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瑞银调研显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数字化趋势加快,线上消费增长快于线下,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更加关注医疗保健、教育、在线办公等,这也将对未来很多行业的发展有长远影响。 调研还显示,受疫情冲击,消费正呈现深度下调之后明显反弹的趋势,疫情也对很多人的就业和收入预期均产生了影响。消费者减少了外出就餐、旅行、看电影等线下娱乐方面的支出,而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钱投向运动健康、教育等。在出行方面,受疫情影响,出境游受冲击非常大,不过在国内高端产品及奢侈品消费却出现反弹,海南离岛免税消费也逆势上扬,这都对境内消费的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汪涛表示,疫情使得消费市场产生很多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行为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并表示计划增加储蓄,但是消费升级这个主题方向并没有改变,有超过七成的调研对象称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产品,还有很多人表示未来会更加注重在提升自己能力方面进行投资。 另外,她还称,伴随着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数字化提速的趋势明显加快,电商销售所占的比重可能会不断增加,这也为未来的生活场景提供更多可能。而从长期来看,此次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带来的改变将是深远的,其也将影响全球产业链的重组格局,不过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容小觑,这对国际贸易等很多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国民财富大讲堂》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投资者教育公益云课堂。节目每周两期,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新浪、腾讯、百度、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播出。该节目立足高端,先后邀请了管涛、刘国恩、邢自强、金李、陈道富、刘元春、李迅雷、鲁政委、田轩、霍华德·马克斯、聂庆平、陆挺、刘尚希、祝宝良、甘犁、陈兴动、周延礼、唐涯、王忠民、高善文、鞠建东、刘守英、张铮、黄益平、连平、朱海斌、汪涛等国内顶尖经济界大咖,为广大观众解读疫情下的经济走向和财富管理,深受专业观众追捧。播出至今,已经成为经济界和金融界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节目也得到了监管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的高度评价。
今晚中国台湾宜兰海域发生了6.7级地震(之前说是5.9级),而且全岛都有震感,目前还没人员伤亡报告。不过受地震影响,台积电已经紧急疏散了部分工厂员工。据相关机构数据,本地晚间21:19在东部海域发生芮氏规模6.7地震,地震深度76.8公里,台北市最大震度四级。目前除了台湾高铁有部分列车导致短暂停运之外,目前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至于工厂受损情况,台积电表示在地震发生之后已经紧急疏散了部分员工,主要是所在厂区达到4级震感的工厂。不过目前安全系统已经正常,部分人员已经回到了岗位正常运作,对生产线的影响还在盘查中,目前的情况是暂时没有发现显著影响。由于晶圆生产是7x24小时不能停工的,所以这事最终是否影响台积电的产能还不得而知。当前8寸及12寸晶圆产能紧张,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半导体芯片市场的供应及价格走势。- THE END -转载请注明出处:快科技#台积电#台湾#地震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打响。近期,新华网金融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经济走势看信心】系列报道,独家采访经济及金融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展现社会各界控疫情、稳经济的坚定信心,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光明前景。 一、疫情是短期冲击,不改变长期增长趋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较广,工业和交通等活动大幅度放缓,会拉低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预计下半年将趋于好转。从短期来看,受推迟复工等因素影响,疫情对经济冲击明显。而从长期看,考虑到生产资料依然存在,生产设备、技术并没有损失,生产力的基础未受影响,所以随着疫情的好转,居民、企业生产力都将恢复。同时,我国目前经济面临的是需求不足的约束,而非供给不足。从以上角度来看,疫情的长期影响不大,经济稳中求进的趋势不会改变。 二、疫情不会形成重大金融风险。 疫情对银行、保险的影响不会很大,不会形成重大金融风险。对银行的影响主要是一些实体由于人员规避疫情,生产不饱和和企业经营受限会增加不良贷款,但银行有承受能力。现在由于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延后,第一季度生产受影响,今年年底不良率可能会有提升,但不会失控。预计2020年底商业银行不良率可能在2%左右,但与国际上同业相比也不是很高,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随着货币政策支持抗击疫情的力度适度增大,释放流动性,贷款投放增加,也会稀释一些不良贷款。 疫情对资本市场会有一些影响。虽然疫情影响下市场会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市场的长期走势并不因短期冲击而改变,因此这个时候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一些政策,比如可对私募基金等适当做一些政策上的放松、放宽,如建立针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私募产品,即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备案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无法完成整改计划的私募基金产品可加大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安排。长期来看,未来的制度层面需要给予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公平准入的业务模式机会,但需要松弛有度。 三、加大多方面应对措施。 第一,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冲击,但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并不受影响。建议在出台各项政策时不宜过急、过快,在此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再有针对性地配之以财政、税收、金融的政策调整和资源配备,包括适当减税降费,降低企业交通和能源成本,压缩非经济性支出,改善和放宽投资、建设、工程等领域的营商环境。从金融的特性和货币的乘数效应理论可见,短期内的金融政策要循序渐进,保持中性。 第二,关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就今年情况来看,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建议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不良资产、资本充足水平、拨备能力、流动性等,有必要对金融稳定体系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评估银行的稳定程度,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同时,可对资管、理财、同业等监管政策调整的执行期限可适当延长,鼓励商业银行根据疫情对实体的影响情况创新服务方式。 第三,坚持金融全面开放,对金融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不能变。本次疫情对经济金融的短期影响较大,需要加强全面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建设,加筑商业金融机构的自我保护意识。金融市场特别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符合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国际准则的对外开放安排,确保在全面开放中保证金融安全,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四,借鉴历次处置经验,科学有序应对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我国199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沉着应对各类金融风险,着重从单个机构、单个业务和较小区域做起,准确应对,严格防控,把风险封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准确应对和稳妥处置了地方和区域的各类金融风险,确保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进一步提升金融的治理能力。大型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通过公司治理、规范经营、转型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健康的体系,要保持住良好的态势。但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坚持大型商业银行按银行的规律办银行,对于存在经营偏颇的机构要重构战略导向、经营原则、价值取向,把服务实体经济和机构的稳定性放在首位,以应对金融全面开放带来的挑战。 做好压力测试。各类金融机构作为承担和经营风险的机构,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如其来的重大金融风险,需要未雨绸缪。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银行、证券、保险要自行组织对内对外各种经济环境下的压力测试,检验机构应对能力和稳定水平。 第五,从此次疫情可见,金融风险处置的初级阶段,压实地方责任是关键。近些年金融风险处置中的教训和经验丰富全面,风险阻断是根本。各类风险在发生初期时,政府和部门采取断然阻断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或延缓危机爆发的速度和规模,不会失去及早防处置的机会。如果风险发生地在初次应对过程中出现失据失信失序问题,后果是严重的。 多年以来,金融风险处置的原则是属地管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重了地方的风险管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并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处置各类风险的宝贵经验。 第六,尽快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转。宏观角度看,近期可能带来一轮“防疫经济”。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出台了放宽涉及防疫企业的金融政策和监管,很多企业或者项目会在金融市场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就贷款而言,应急贷款已有快通道,加上监管支持政策的叠加,很有可能使防疫题材变成一个风口,形成一轮“防疫经济”。 可尽量缩短“防疫经济”的应对时间。此处讲的“防疫经济”,不是指防疫时间,防疫时间需要根据疫情发展程度和规模确定。防疫经济指的是疫情得到完全可控时,既可转入正常经济秩序,应对时间越长可能造成生产结构的不平衡,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均衡增长,因此,待疫情可控时,尽快转入到正常的经济运转和实体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加大了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疫情不会打断中国既定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进程。(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