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113个基点,报6.4633,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4746。 此外,央行公开市场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有50亿元逆回购到期。另外,今日有3000亿元MLF到期,1月25日还有2405亿元TMLF到期。 自2020年6月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从7.1765低点持续升值七个月,2021年1月5日突破6.5,进入6.4区间。 关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怎么走?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七个方面会对今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影响,包括:疫情控制、经济复苏、出口前景、金融风险、中美利差、美元走势、大国关系。 中信证券则指出,由于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并未实现完全可兑换,且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模式和国际收支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常项目收支以及贸易差额对汇率的解释力度更强。考虑到全球经济快速修复过后中美的经济增长或将逐渐转入平台期,中国“替代性出口”有望回落,中美PMI缺口有望收敛,未来人民币升值脚步也有一定的放缓可能。
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开门红”,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升破6.5关口,涨到6.4时代,不仅双双创下近两年半来新高,还超过机构此前预测的1月上限。 1月4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夜盘收报6.4620元,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涨663个基点。2020年1月6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夜盘收报6.9768元。若以此计算,兑换1万美元,现在比一年前要省5148元。 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559。与此同时,美元走弱,美元指数报89.7680。 数据显示,2020年在岸人民币全年涨幅约6.12%。2021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不仅延续涨势,更是超过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计的1月上限。 据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报告预计,2021年1月人民币汇率在6.50~6.65区间双向宽幅波动。该报告指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走势主要受中国经济基本面、全球避险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从1月份的整体走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稳步复苏且领先其他国家,叠加中外利差持续处于高位,有助于提振市场乐观预期、吸引境外资金流入,对人民币汇率上涨起到支撑作用;全球避险情绪可能因疫情二次爆发而提升等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受压力。 展望2021年,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有升值空间。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力量对比变化,人民币汇率趋势上“稳中偏升”长期方向不变。疫情最新变化再次提升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人民币资产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未来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领先全球经济;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有的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称,2020年人民币升值主要由市场力量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加大配置人民币资产力度、中外利差逐渐扩大、美元指数弱势等因素均在今年支持了人民币快速升值,而这些情况和现象会在明年持续下去。预计2021年6月人民币汇率会涨至6.3左右,到年底可能会升到6附近。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指出,境内外经济复苏表现、货币政策走势和美元指数走势三个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因素在短期不会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将继续加速恢复,货币政策将逐渐向常态化转变,美元指数在美国低迷经济复苏和宽松货币政策拖累下,将继续保持偏弱走势。因此,2021年人民币大概率将继续保持强势。 据第一财经报道,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在研判汇率走势时,千万要防止“打哪指哪”地先有观点再找论据,而要兼听则明。当前人民币强势是多重利好共振,但当影响汇率升贬的因素此消彼长后,需警惕市场可能对利好反应钝化,而重新对利空敏感。鉴于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合理均衡水平,在多空因素交织影响下出现大开大合的宽幅震荡走势将成为新常态。因此,各方都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宜去赌汇率单边走势。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和企业要树立“风险中性”意识,管理好经营风险。
周二股市大跌,周三证监会释放暖意,证监会指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更是回应了市场投资者的关切,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这不是证监会对IPO 节奏第一次表态,1月份,证监会指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发行,推动再融资改革落地。4月份的时候,媒体刊发了一则消息,监管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但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持续明确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9月份也指出,不断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科学保持IPO常态化,扎实办好创业板。 管理层缘何不断强调IPO 不会大跃进式发行,会科学合理的安排IPO ,实际上是希望打消投资者对IPO 的恐惧,引导投资者稳定的预期,保证股市平稳运行,在A股不管专家媒体怎样淡化IPO对市场走势的影响,IPO 是A股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也是一定程度上影响A股走势,很多投资者反对过快的IPO 节奏和不断的大盘股发行,认为IPO 过多融资过多影响市场走势,是A股不涨的元凶,可是专家媒体力挺IPO 常态化最大程度支持实体经济,但媒体的话有的时候只能听半句,未必是作者真实思想的暴露,他们需要承担宣传的重任,向市场释放正能量。 管理层则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需要支持另一方面是股市要承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责任,这是一个任务,不可推卸,而且IPO 堰塞湖再度增加,让市场出现焦虑,但是面对过快的IPO 节奏和大盘股发行,市场投资者出现抵触情绪,走势也屡屡出现波动,既要稳定市场走势,又要最大化IPO ,证监会被推上了前台承受考验,继续加码IPO显然不太现实,市场承压不可避免,可是IPO 不快也不行,堰塞湖越来越大,科技创新传统产业都需要IPO。 1月份证监会强调科学合理安排IPO ,说实在话,证监会还是很照顾市场的,节奏不高大盘股也很少,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IPO 节奏骤然升高,到了4月份的时候,市场已经出现了焦虑的情绪,走势也出现一些波动,才有媒体的澄清报道,希望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从而稳定市场走势,此后数个月IPO 节奏没有明显放缓不说,我记得最多的一周有19家新股发行,连续有好几周维持10家以上的新股水平,而且不断的有大盘股上市,市场出现了紧张,可能这就是9月份表态科学保持IPO 常态化的原因,现在基本上是十家左右的IPO ,虽然降速,但这一节奏还是让市场感到资金面的压力,两市成交迟迟不能放大。突破前高也只是昙花一现。 指数之所以保持大致稳定,不在于个股的普涨,在于机构资金强力推动白酒股上涨,创业板则是推动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等权重股上涨,机构之所以不敢进行热点切换,在于高IPO 压力下,资金面不宽裕,另外中美关系也很紧张,科技股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只能通过抱团持股获得相对确定性收益。 最近股市又出现了一些波动,证监会再度强调科学合理IPO ,并推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希望开启资金和IPO 双向扩容,既最大化发行IPO,又能让股市稳健运行,形成市场期待的慢牛。就在于A股尽管创业板走势强劲,上证综指走势是很低迷的,可是相对于欧美主要股市而言,他们都在创历史新高,A股依然在历史高点半山腰附近,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是不匹配的,其中过度扩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扩容不仅仅是IPO ,还有再融资、减持,减持远比IPO 融资金额要大。 既然证监会认识到科学合理安排IPO 的重要性,并向市场释放一个稳定的预期,不妨限定每年最多IPO数量 ,根据市场走势进行月度调解,走势好,发多一点,走势不好发少一点,但要完成年度计划,虽然有市场化倒退的嫌疑,但也是很无奈,证监会说合理安排IPO,说多了,不拿出切实的举措,也是很难取信投资者的,让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围绕IPO 的博弈不会结束,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每周5家IPO 已经是一个接近极限的速度了。既要每周十家IPO 又要市场走势稳定,难度很大。可以借鉴的是美国股市不断新高,一年有多少IPO,美国还是一个全球开放的市场,能吸引全球资金投资美国股市。 只要市场对IPO担忧情绪无法消解,居民储蓄投资转化就很难顺利完成,股市涨跌事关国家形象,也事关投资者利益,如果片面加大IPO 发行,缺少增量资金,股市上涨乏力,是无益于整个社会财富增加的,如果出现下跌,股市还成为了社会财富的绞肉机。股市平稳运行需要合理IPO ,这是共识,关键是何谓合理,市场存在分歧,现有制度下,不管IPO 节奏多块都是无法化解IPO堰塞湖的。
2019年以及2020年的A股走势,显得比较乐观。其中,以上证指数为例,截至目前,2019年全年涨幅22.30%、2020年全年涨幅11.30%,实现了连续两年年度收阳的走势。但是,从过去十多年A股市场的运行规律来看,年线走势图甚少出现连续三连阳线的走势,普遍的规律则是两根阳线后,市场却会出现调整的走势,明年将考验A股市场可否有效打破这一魔咒规律。 但是,从A股市场的年线走势图分析,中国股市基本上呈现出一个长期向上的运行趋势,这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但因A股市场的波动率太高,由此导致市场投资者产生出牛短熊长的感受,但对投资者来说,如果长期持有指数基金或优质的上市公司,那么长期下来的投资回报率也是非常可观的。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肯定积极看好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但是,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则需要注意市场进一步冲高后的震荡调整压力,明年市场的表现如何,则需要从某种程度上看今年A股市场的收官点位。退一步思考,如果今年市场年末收盘的点位不是太高,反而会给明年的市场行情带来更多的想象预期,反之,则需要警惕明年市场存在冲高回落的风险。 十年前,A股市场早已触及到3500点的高位,但遗憾的是,市场始终未能够牢牢站稳在3500点上方。十年后的今天,3500点则成为了A股市场的一个强压力位置。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内,A股市场主要的运行区间在3000点至3500点,这一区域也聚集了巨量的筹码,若没有足够的增量资金补充,恐怕市场很难有效冲击过去。 但是,与十年前相比,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市场指数重返3400点附近,但目前市场相应的估值却并不高。即使市场已经完成了估值修复的过程,但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相对合理的位置。由此可见,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回暖,那么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将会持续抬升,A股市场相应的估值水平也会随之下降,并逐步展现出中国股市的估值优势。 如果说股市属于经济晴雨表,那么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观点分歧与认知偏差,这些年来,全球市场的投资者越来越感受到,股市不仅仅是经济晴雨表,而且更像是货币政策松紧的晴雨表。最近一两年时间,美股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晴雨表反应最为明显,只要货币环境不发生实质性的收紧,那么支撑美股中长期走牛的逻辑也不会轻易变化。 至于中国股市,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曾因特殊环境的影响,由此引发货币政策的适度松动,但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回归正常,并恢复正常的运行秩序,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展现,与欧美宽松的货币环境还是有着不少的区别。 对A股市场来说,同样也是深受货币政策松紧的影响。即使经济环境对股市也有不少的影响,但相对于货币环境,股市的反应敏锐度自然有所不同。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国内不会立马快速收紧货币,这也给了A股市场一定的喘息空间。与此同时,因国内市场的整体估值比较合理,即使未来货币政策有所变化,那么也不会过于影响到资本投资A股市场的信心,有价值的市场终究还是会得到大资金的认可。 退一步思考,对明年的A股市场,很大概率还是属于结构性的行情。但是,当市场出现阶段性急跌的走势时,未必会是坏事,因为中国经济以及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机会还是比较清晰与确定的,未来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也会持续攀升,A股市场的中长期走势也会倾向于震荡向上行情。对明年的A股市场,从投资者的角度思考,应该要珍惜每一次急跌调整的机会。
最近两个交易日A股跟随美股大跌,市场部分观点把调整原因归咎于美股引发A股大跌,这是一种甩锅,A股下跌不从自己内部找原因而是把锅甩给美股下跌拖累,这是不客观的,也是徒劳无益的。 A股虽然提高了开放的力度,但外资持股比例依然不高,还是无法决定A股走势的,与美股走势联动性也不是很强,A股与美国股市经常性是走出独立行情,但也有的时候是跟跌不跟涨。 有观点认为:“美股大选冲刺期,华为许可证迎来关键时间点,美股大幅波动,外部扰动增加,阶段性对A股情绪产生影响,成为市场向下的主要因素。”,美国股市下跌要说对A股没有影响也不客观,但不是市场向下 的主要因素,主要是A股独立于美股,回顾一下最近三周走势,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在9月四日以前,基本是维持一种上涨的态势,指数不断创新高,在突破历史性 的10000点以后并没有停止上涨的脚步,接着是近三周突破11000和12000点,道琼斯指数走势稍微弱于纳斯达克指数,但也是不断反弹创反弹新高,可是A股呢? 上证综指是涨跌相间,维持一种震荡走势,指数反弹乏力,一直没有走出像样的反弹走势,更没有突破3458点前期高点,实际上9月2日就显出调整的迹象,9月3日走出破位下跌,接着是4日进一步破位调整和本周一的大跌,创业板指数是先调整触底反弹,但反弹力度要远弱于纳斯达克指数,并没有创反弹新高,9月3日就走出了调整的事态,接着是4日进一步破位调整和本周一的大跌,一根大阴线直接跌到60日线附近。可见A股走势与美国股市走势缺少关联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走势,而不是跟随美国股市涨而上涨,可见A股走势不是决定于美股走势,而是由内部因素决定,硬要说有关系,那也是跟跌不跟涨。 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因此探寻A股下跌原因还是需要从内部寻找而不是从美国股市下跌中寻找,如果美国股市决定了A股的运行轨迹,那么美国股市次贷危机以来已经上涨了数倍,无数次创出历史新高,A股岂能还是在历史半山腰,也应该创出历史新高才对。既然没有跟随美股创历史新高,就说明美国股市对A股走势影响有限,决定不了A股运行的方向和运行的节奏、轨迹。 A股上涨乏力,还是在于流通市值庞大,存量资金显出不足,7月中旬,沪深两市成交一度超过1.5万亿元,可是依然不能推动股市往上拓展空间,在于目前两市流通市值已经是非常庞大,今非昔比了,流通市值接近60万亿元,面对60万亿元流通市值就是1.5万亿元成交量也显得不是很充足,由于赚钱效应逐渐衰退两市成交只有高点一半左右,股市怎么可能上涨,调整就是顺理成章。 其次市场对融资规模和节奏也存在分歧,从管理层和专家媒体态度看,是希望最大化IPO 、再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可是最大化融资也是会最大化抽离市场资金,这需要相应的增量资金入场,才能稳定指数,只有增量资金远远大于融资资金,股市才可能上涨,可是投资者对IPO 是较为敏感的,也是对目前IPO 节奏和融资规模抱有分歧的观点,增量资金进场明显会受到影响,甚至不排除部分投资者从市场抽离资金,这也是成交下滑的原因。量在价先,没有成交量的持续放大,股指怎么可能上涨,调整是很正常的。 本轮行情是由机构主导的行情,可是机构重仓股中的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疫苗已经出现了调整,这可是在美国股市下跌之前的,可见下跌不是决定于美股走势,而是内部引发的。但相对于上涨的空间和估值调整并没有到位,高价科技股也是如此,估值依然偏高,食品饮料则是9月3日开始调整,等于是 调整才刚刚开始,从医药生物等股票调整节奏看,不会止步于两个交易日,因此周一依然大跌,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作为食品饮料的龙头个股下跌5.33%,实际上不少食品饮料个股业绩增长是差强人意的,可股价依然涨幅巨大高高在上,随着国债利率升高调整压力并不小,食品饮料的连续调整,给那些股价高高在上走势坚挺的机构重仓股带来了调整压力,因此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北摩高科(行情002985,诊股)、小熊电器(行情002959,诊股)、移远通信(行情603236,诊股)、贝达药业(行情300558,诊股)、富瀚微(行情300613,诊股)、圣邦股份(行情300661,诊股)、仙乐健康(行情300791,诊股)等出现补跌跌幅很大,当然宁德时代大跌可能还与市场的一些传闻有关,机构重仓股权重不小,尤其是创业板权重很大,所以创业板大跌,实际上机构权重股大跌对市场的信心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最近股市上涨乏力,与国债收益率升高不无关系,上半年股市上涨主要是流动性宽松带来的估值提升,当时国债最低收益率是2.5%左右,现在已经突破了3%,上涨的逻辑完全破坏,高估值没有任何存在的基础,加上注册制和IPO常态化更是高估值的最大天敌,股市上涨太难,调整太容易。 机构重仓的医药生物、科技股、食品饮料,甚至家电 估值都是不便宜的,存在调整压力,但是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因为各种原因上涨乏力,地产则是深陷地产调控难以自拔,银行则是业绩下滑不良贷款增加股价上涨乏力,这样的市场,就是美国股市涨翻了天,A股也很难走出牛市,一旦美国股市下跌,就更加容易调整,甚至酿成大跌,美国股市调整不是A股下跌的主因,最多也就是一个诱发因素而已。 从走势看,A股是价值洼地和资金避风港,美国股市是泡沫破裂中长期调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成为了笑话,至于以后中美两国股市如何运行,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我不看好牛市,但不代表就是极度看空后市,积极股市政策尚存,央行流动性宽松不会过度骤然改变,股市下跌空间并不大。
对于2020年下半年的美元指数走势,笔者认为,美元指数可能跌破90,但进一步跌破85的概率很低。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宽幅振荡格局,走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无论黄金价格是升是降,价格的波动性都会显著增强。短期内来看,黄金价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一、美元指数走势 首先要对美元指数的走势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进行区分。 美元指数在疫情冲击下,在今年3月最高达到103左右,之后持续回落至目前的93上下。导致今年3月至今美元指数持续回落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管理并不到位,弗洛伊德事件的爆发使美国企业复工复产受阻,经济复苏前景变得相对黯淡;另一方面,美联储今年以来实施了史无前例的极度宽松型货币宽松政策。因此,从2008年起已经持续了12年的美元指数牛市可能已经终结,未来将会步入周期下行阶段。 但美元指数的下行过程不会平坦。美元的两种特殊性质使得未来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依然具备短期反弹或走强的可能性。其一,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范围内不确定性仍在高位,例如中美摩擦、美国大选、英国脱欧进程、中东地缘政治等,这意味着作为避险货币的美元仍有可能获得投资者青睐。其二,美元是一种反周期货币。历史上美元快速走弱通常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高歌猛进。因此,只要全球经济没有摆脱“长期性停滞”格局,美元作为反周期货币就不会过度走弱。 对于2020年下半年的美元指数走势,笔者认为,美元指数可能跌破90,但进一步跌破85的概率很低。美元指数可能在90左右再度陷入盘整的局面。 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 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关键看受以下两个故事中的哪一个主导。 第一个故事是基本面的故事。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显著好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一季度达到高峰,在美国则是二季度。中国经济在今年四个季度中会逐季反弹,而美国经济目前仍然深陷底部。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息差超过200个基点。因此,从基本面来看,短期资本将会流入中国,带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如果这个故事占主导,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上升至6.7到6.8左右。 第二个故事是今年下半年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加剧。如果今年下半年这个故事占主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转为贬值,下限可能在7.2-7.3左右。 总结来说,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宽幅振荡格局,走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黄金价格走势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走势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黄金价格在8月初一度升至每盎司2000美元以上,超过了2011年下半年黄金价格的历史性峰值。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上涨将受到四个因素的联合或交替推动。第一个因素是笔者前面提到的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不断上升的不确定性;第二个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均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而提升了中期内的全球通货膨胀预期;第三,今年3月份到现在,美元指数下行了约10个点。由于全球黄金交易的90%以上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指数的下行也会推升黄金价格;第四,当黄金市场已经进入牛市之后,大量投机性资金通过ETF等渠道涌入黄金市场。 站在目前这个时点上,未来黄金价格何去何从呢?我有两个判断。其一,未来无论黄金价格是升是降,价格的波动性都会显著增强。因此,当前最糟糕的策略莫过于以高杠杆购入黄金;其二,短期内来看,黄金价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一是因为全球范围内不确定性仍在高位,并可能继续加剧;二是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仍会维持一段时间;三是美元指数未来将会波动中下行。我对短期内黄金价格的走势审慎乐观。
股市走势风云变化,在A股很多专家媒体最喜欢的几句话几个词,就是牛市、健康牛、慢牛、长牛和全面牛等等,只要股市放量一上涨,很多牛市声音就会响起,我是对牛市声音不很感冒的,牛市喊了很多年,现在标杆指数上证综指依然处于历史高点一半左右的位置,也没有突破18年高点,要说牛市是有点勉强的;创业板是大涨了,可是也没有达到历史高点,创业板上涨也是部分机构重仓 权重股所致,要说牛市也很勉强,何况喊牛市时机不对,估值太高。 7月初,A股突然启动了低估值板块,地产、银行、保险和证券板块出现大涨,银行和券商很多股票一日之间突然放量冲击涨停,成交量突破了万亿元大关,上证综指创业板均出现放量大涨,市场投资者为之欢呼,专家们也不闲着,各种牛市名词鱼贯而来,牛市启航,结构牛向全面牛市启动,并从各个方面论证牛市来到,市场热点开始切换,面对轰动的赚钱效应,加上媒体专家乐观的态度,大量投资者忍受不住股市赚钱的诱惑,纷纷开户,跑步进场。 这是不是违背巴菲特老先生的投资警示;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中国结算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投资者数量为242.63万,这一数据创下最近5年单月最高纪录。值得注意的是,至7月末,投资者含已开立A、B股账户数量首次突破1.7亿。自2020年1月份投资者数量突破1.6亿,仅用时7个月,股民数量增加了1041万。很明显投资者冲着牛市蜂拥而来,希望分享牛市盛宴。 可是投资者跑步进场,享受了牛市的盛宴了吗?赚到了第一桶金了吗?恐怕未必。从上证综指走势看,真正放量大涨也就是四个交易日,7月1日到7月4日,接着股指就出现了震荡,但整体而言,维持震荡走高,7月13日最高达到3459点,因此持续时间很短,接着就是调整,目前股指点位与7月6日收盘点位3333点已经很接近,单纯从指数看,7月份进场投资者很难获得盈利。 从银行走势看,银行指数仅仅上涨了4个交易日就是调整,新进场散户高位接盘,盈利出局机会并不多,券商指数比银行指数略微强势一点,四个交易日上涨之后,展开震荡上涨,更有机会盈利,但是券商指数强势主要是得益于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和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大涨,中信建投总市值一度超过中信证券,第一创业(行情002797,诊股)等有合并传闻股价大涨,标的选择不好,机会也是很少的。保险指数走势相对复杂,7月份那一轮上涨,连涨交易日并不多,但8月份走势很强,主要是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和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合并传闻带来股价大涨推升了指数,但这种合并传闻,一般散户是无缘暴利的,毕竟获得消息具有滞后性,如果不计后果追高买进,希望出现一个神险获得丰厚利润,恐怕等待的就是亏钱。翻看不少银行股和券商股K线图,股价走势分化较大,部分个股现在股价与7月第一周以后股价,也发现难有很好的收益。 散户是看到金融地产大涨以后才急匆匆进场的,从决定进场到券商营业部开户办理好三方托管,一般需要1-2个交易日,因此散户进场可能在3和4日以后,投资金融地产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收益,如果追高,很有可能出现亏钱,正所谓兴匆匆而来,满怀希望而来,结果可能是落一个亏钱的凄惨。 股市走势风云变化,影响因素很多,正因为充满不确定性也充满挑战性,吸引了各方人士参与,也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是百家争鸣百花开放的好事情,这本身很正常,正因为走势的扑簌迷离,对于股市的判断需要更加的慎重,敬畏市场,不要动不动就是喊得震天价响的牛市启航,这未必就是最佳的判断,尤其是目前A股估值整体上看并不便宜,创业板市盈率达到100倍左右,放在全世界股市都是不便宜的,至于上证50指数估值是很低,但主要是银行等大盘股拉低估值所致,可是银行估值修复面对很多不利因素也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不良贷款反应具有滞后性,增加多少市场难以预测,业绩增速下滑很难预估,投资最怕什么,就怕不确定性。 就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投资机会而言,整体看,创业板指数创反弹新高,主要是机构抱团的重仓股,权重较大,权重大涨,估值和股价都已经很高,有一个人说的是抱团股贵的要死鼓吹泡沫不合逻辑之类的话,我个人认为投资机会更加渺茫,反而是下跌调整机会更大,幅度也很难预测,从走势看,部分牛股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调整空间在30%左右也不少,机构乐观起来会很乐观,悲观起来也会很悲观,尤其是注册制下,高估值就是最大风险,市场不能错误判断注册制,注册制下不是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而是估值的回归更接近内在价值。 未来会不会有全面牛市,专家机构乐观的多,作为投资者我是不认可全面牛市的,一个是下半年降准概率下降利率可能会适当回升流动性牛市很难确立,另一个是经济增速处于下行周期,地缘冲突风险不可忽视,三是扩容压力很大,加上估值很高,很难往上提升估值水平,往下价值回归压力更大。 7月份投资者兴匆匆而来,我想很多人收获未必满满,反而出现亏钱的投资者恐怕不少,对股市我一直观点是需要有一颗敬畏市场的心,少一点感性色彩,多一分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