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央行会议强调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同时,提出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近日央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央行会议强调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同时,提出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分析人士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由2018年以来一直维持的“合理充裕”转为“合理适度”,若流动性定调改变,后续可能释放偏紧信号。但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强调政策操作上“不急转弯”,因此,即便流动性明年有所收紧,但也基本不存在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担忧。 华创证券固收分析师梁伟超在报告中表示,货币政策定调添加“精准”,延续“匹配”说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但未提“合理充裕”和“降成本”,银行间流动性或仍有收紧可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等或仍维持一定增速。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对财联社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平滑调控节奏,通过合理化货币信贷增速稳定宏观杠杆率,防范资金“脱实向虚”。 央行提出,明年要持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中枢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汪惠青认为,未来汇率市场化改革将坚持稳中有进的原则,在降低资本流动冲击风险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同时加强与国际规则的接轨。利用外汇风险准备金或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逆周期工具进行宏观审慎监管。 此外央行还提出,要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信用基础,严肃市场纪律,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稳步推进农信社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能力。 汪惠青指出,“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提法,体现了中央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的决心。未来既要强化中央、地方、各部委的联动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风险的早发现、早识别。又要提高“逃废债”违法成本,强化信息披露和评级制度建设,完善债券市场法制。 央行还表示,要巩固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压实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责任。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周二股市大跌,周三证监会释放暖意,证监会指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更是回应了市场投资者的关切,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这不是证监会对IPO 节奏第一次表态,1月份,证监会指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发行,推动再融资改革落地。4月份的时候,媒体刊发了一则消息,监管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但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持续明确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9月份也指出,不断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科学保持IPO常态化,扎实办好创业板。 管理层缘何不断强调IPO 不会大跃进式发行,会科学合理的安排IPO ,实际上是希望打消投资者对IPO 的恐惧,引导投资者稳定的预期,保证股市平稳运行,在A股不管专家媒体怎样淡化IPO对市场走势的影响,IPO 是A股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也是一定程度上影响A股走势,很多投资者反对过快的IPO 节奏和不断的大盘股发行,认为IPO 过多融资过多影响市场走势,是A股不涨的元凶,可是专家媒体力挺IPO 常态化最大程度支持实体经济,但媒体的话有的时候只能听半句,未必是作者真实思想的暴露,他们需要承担宣传的重任,向市场释放正能量。 管理层则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需要支持另一方面是股市要承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责任,这是一个任务,不可推卸,而且IPO 堰塞湖再度增加,让市场出现焦虑,但是面对过快的IPO 节奏和大盘股发行,市场投资者出现抵触情绪,走势也屡屡出现波动,既要稳定市场走势,又要最大化IPO ,证监会被推上了前台承受考验,继续加码IPO显然不太现实,市场承压不可避免,可是IPO 不快也不行,堰塞湖越来越大,科技创新传统产业都需要IPO。 1月份证监会强调科学合理安排IPO ,说实在话,证监会还是很照顾市场的,节奏不高大盘股也很少,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IPO 节奏骤然升高,到了4月份的时候,市场已经出现了焦虑的情绪,走势也出现一些波动,才有媒体的澄清报道,希望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从而稳定市场走势,此后数个月IPO 节奏没有明显放缓不说,我记得最多的一周有19家新股发行,连续有好几周维持10家以上的新股水平,而且不断的有大盘股上市,市场出现了紧张,可能这就是9月份表态科学保持IPO 常态化的原因,现在基本上是十家左右的IPO ,虽然降速,但这一节奏还是让市场感到资金面的压力,两市成交迟迟不能放大。突破前高也只是昙花一现。 指数之所以保持大致稳定,不在于个股的普涨,在于机构资金强力推动白酒股上涨,创业板则是推动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等权重股上涨,机构之所以不敢进行热点切换,在于高IPO 压力下,资金面不宽裕,另外中美关系也很紧张,科技股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只能通过抱团持股获得相对确定性收益。 最近股市又出现了一些波动,证监会再度强调科学合理IPO ,并推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希望开启资金和IPO 双向扩容,既最大化发行IPO,又能让股市稳健运行,形成市场期待的慢牛。就在于A股尽管创业板走势强劲,上证综指走势是很低迷的,可是相对于欧美主要股市而言,他们都在创历史新高,A股依然在历史高点半山腰附近,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是不匹配的,其中过度扩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扩容不仅仅是IPO ,还有再融资、减持,减持远比IPO 融资金额要大。 既然证监会认识到科学合理安排IPO 的重要性,并向市场释放一个稳定的预期,不妨限定每年最多IPO数量 ,根据市场走势进行月度调解,走势好,发多一点,走势不好发少一点,但要完成年度计划,虽然有市场化倒退的嫌疑,但也是很无奈,证监会说合理安排IPO,说多了,不拿出切实的举措,也是很难取信投资者的,让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围绕IPO 的博弈不会结束,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每周5家IPO 已经是一个接近极限的速度了。既要每周十家IPO 又要市场走势稳定,难度很大。可以借鉴的是美国股市不断新高,一年有多少IPO,美国还是一个全球开放的市场,能吸引全球资金投资美国股市。 只要市场对IPO担忧情绪无法消解,居民储蓄投资转化就很难顺利完成,股市涨跌事关国家形象,也事关投资者利益,如果片面加大IPO 发行,缺少增量资金,股市上涨乏力,是无益于整个社会财富增加的,如果出现下跌,股市还成为了社会财富的绞肉机。股市平稳运行需要合理IPO ,这是共识,关键是何谓合理,市场存在分歧,现有制度下,不管IPO 节奏多块都是无法化解IPO堰塞湖的。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召开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央行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下一阶段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央行将会同住建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稳步扩大房企融资新规适用范围。 流动性合理充裕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总体看,当前全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表示,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3.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6月至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3月至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6279亿元。 提及资管产品整改转型,阮健弘称,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有序推进资管产品整改转型,资管产品风险状况得到改善。一是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8月末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资管产品募集资金余额的63.1%,比年初提高7.7个百分点。二是去通道进程加快,同业交叉持有的占比明显下降。三是杠杆率回落。8月末资管产品负债杠杆率水平为107.8%,比年初回落了0.8个百分点。 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孙国峰介绍,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对于杠杆率,阮健弘认为,面临当前的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回升是宏观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体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当下,相应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向实体经济传导效率也明显提升。突出的体现是国民经济稳步恢复,二季度当季GDP已经实现正增长,预计三季度GDP增速会进一步提升,这也为未来更好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稳步扩大房企融资新规适用范围 房企融资新规方面,彭立峰表示,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是人民银行和房地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房地产业界、金融业界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酝酿之后形成的。建立该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同时也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增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从整体上看,目前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起步平稳,社会反响积极正面。下一步,央行将会同住建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跟踪评估执行效果,不断完善规则,稳步扩大适用范围。”彭立峰称。 提及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金流动有序,外汇市场运行保持稳定,市场供求平衡。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9.62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召开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央行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下一阶段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央行将会同住建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稳步扩大房企融资新规适用范围。 流动性合理充裕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总体看,当前全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表示,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3.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6月至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3月至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6279亿元。 提及资管产品整改转型,阮健弘称,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有序推进资管产品整改转型,资管产品风险状况得到改善。一是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8月末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资管产品募集资金余额的63.1%,比年初提高7.7个百分点。二是去通道进程加快,同业交叉持有的占比明显下降。三是杠杆率回落。8月末资管产品负债杠杆率水平为107.8%,比年初回落了0.8个百分点。 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孙国峰介绍,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对于杠杆率,阮健弘认为,面临当前的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回升是宏观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体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当下,相应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向实体经济传导效率也明显提升。突出的体现是国民经济稳步恢复,二季度当季GDP已经实现正增长,预计三季度GDP增速会进一步提升,这也为未来更好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稳步扩大房企融资新规适用范围 房企融资新规方面,彭立峰表示,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是人民银行和房地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房地产业界、金融业界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酝酿之后形成的。建立该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同时也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增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从整体上看,目前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起步平稳,社会反响积极正面。下一步,央行将会同住建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跟踪评估执行效果,不断完善规则,稳步扩大适用范围。”彭立峰称。 提及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金流动有序,外汇市场运行保持稳定,市场供求平衡。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彭扬 赵白执南)
耿悄然/文 在人民银行对银行反洗钱工作监管中,客户账户证件到期未处理是银行很常见被处罚的理由,不管是个人账户因开户人的中国身份证过期,或是台港澳居民国内通行证逾期未换发新证,亦或是公司账户涉及的营业执照过期、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身份证件逾期等,账户证件到期未处理应被视为客户尽职调查(KYC)的瑕疵之一,会为银行带来一定程度的洗钱风险。 根据人民银行2007年第2号令《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客户在银行开户时所提交的身份证明文件,一旦超过有效期限而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或是没有提出合理理由,那金融机构就应当中止为该账户办理所有业务。 这里所谓的合理期限,人民银行通过局函〔2007〕416号、524号文进行多次解释,人民银行要求银行在处理账户证件到期未更新的过程中,要更细致地区分个案情况,合理确定客户能够及时更新有效身份证件的期限,不宜将所有客户应更新有效身份证件的期限,齐头式地要求是证件到期后的三个月或其他固定时限。虽然客户身份证件过期,但客户之前的业务委托依然有效,如果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或没有提出合理理由,金融机构就应该果断中止为其办理相关业务。 另外根据2007年银反洗发14号文《关于客户身份识别有关问题的批复》,虽然客户身份证件过期,银行也没有需要马上就终止与该客户的业务关系,但应在没有更新身份证件前先暂停办理所有银行业务。 由此可知,银行要关注客户身份证件是否过期,并在客户身份证件到期前就提醒客户赶快到银行办理更新手续,万一客户未在合理期限内更新身份证件,或是未提出合理理由,银行就必须中止为该客户办理所有相关业务。 实务中由于银行客户数量庞大,往往只能依赖电脑系统处理,一般都是由系统在客户身份证件到期前的3个月甚至更早时间,藉由电话、短信、微信、手机银行等多渠道提醒客户,并告知客户未及时更新证件的后果。 银行在遭遇客户身份证件过期时,须思考两个问题: 1、中止业务关系的时间 如果尽一切努力联系客户都失效,无论客户或所涉及的金融产品风险高低,银行都应在证件到期后的一定期限内中止业务。至于对那些风险较高的客户来说,银行应在更早时间就提醒客户,并采取专人负责方式根据证件更换所需时间尽早与客户确认证件更新时间。上面已说过,万一在证件到期后,客户未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证件更新,再加上没有合理理由,银行就应该采取中止该账户所有服务的措施,但如果是风险较低的客户,则还是应该努力与客户取得联系,若同样都无法取得联系,银行应先分析过往交易,采取暂停如网银等高风险业务后,再暂停其他交易频繁业务的模式。 2、合理期限和合理理由 银行须在内规中明确不同证件更新所需的合理时间,如个人办理异地身份证件更新期间、营业执照更新期间、护照更新时间等,一方面可根据过期证照的种类,设定合理的更新证件截止日期,这样才能达到降低洗钱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判断客户提出的期限是否合理。 合理理由比合理时间难判断,银行可采取“正面表列”的列表管理模式,对列表内所列理由皆定义为合理理由,例如本人出国或受近期疫情影响,造成人员无法自由流动,或外资企业法定代表人无法入境更新证件等,都可被视为合理理由,至于国内个人身份证件因已可以异地办理更换业务,银行不应该将无法回户籍所在地办理证件更新作为合理理由。 银行面对反洗钱工作,一直都是在业务开发与反洗钱要求两者间找到平衡,账户证件到期未及时更新也是如此,银行要何时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是项必须非常小心的工作,一方面是前台业务人员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反洗钱人员对风险的掌控与判断,这都需要大量的系统投入与教育培训。 (本文作者系上海富拉凯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合规部中国注册会计师)
图片来源:微摄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根据信用卡业务的一些投诉热点和消费误区,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四号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一是科学认识信用卡功能。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二是合理使用信用卡。信用卡如有欠款或拖欠年费情况,会产生息费成本,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消费者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应充分了解信用卡计结息规则、账单日期、年费/滞纳金/超限费收取方式等信用卡相关信息。信用卡分期还款和最低还款方式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和利息,消费者应当合理选择信用卡分期还款或最低还款方式,避免信用卡逾期。 三是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消费者应合理规划资金,做好个人或家庭资金安排和管理。考虑自身实际需求、收支状况理性消费,坚持“量入为出”的科学消费观念,做好个人或家庭财务统筹,防止因为过度消费而影响日常生活。
图片来源:微摄 李克强总理6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总理说,近期以来,金融系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数据显示,今年1—5月,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等措施,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 “面对疫情冲击,我们出台政策要统筹兼顾好当前和长远。”李克强说,“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在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作用同时,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 金融机构一定要牢牢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帮助客户就是帮助自己 “企业兴则金融兴,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李克强说,“面对当前疫情带来的冲击,如果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没有办法生存下去,那么银行的贷款对象就会大幅减少,怎么支付存款利息、实现盈利呢?” 总理强调,金融机构一定要牢牢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帮助客户就是帮助自己。特别是帮助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的企业共渡难关至关重要,这也关系到金融业发展。 当天会议要求,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李克强表示,今年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的严峻性,要站稳脚跟,必须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特别要保住带动就业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他特别强调:“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 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资金既不能“空转”,又不能“跑偏” 李克强明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要遵循市场规律,当前要加快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纾困、“雪中送炭”效应。要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总理指出:“与此同时,要加强研判,政策把握要‘瞻前顾后’,密切跟踪新增流动资金去向哪里。” 李克强要求,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资金既不能“空转”,在银行系统内“相互倒”,又不能“跑偏”,同时,要注重防范金融风险。 通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生存发展 “现在不仅中小微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大企业的利润也在下降。金融业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生存发展。”李克强说。 他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动力。 当天会议决定,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督促银行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权重。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 “金融助企纾困政策成效怎么样,关键要看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是否下降,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难度是否真正降低。”总理说,“这方面不仅要听金融系统讲,还要听第三方讲,特别是听市场主体的直接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