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8月3日晚,万达电影发布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万达电影实现19.72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减少73.93%;净利润亏损15.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4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398.81%。 图片源自万达电影公告 在去年亏损47亿元之后,万达电影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依旧未见扭转。去年全年,万达电影营业总收入为154.35亿元,与2018年经调整后的162.87亿元相比下降5.23%;净利润亏损47.29亿元,同比下降324.87%。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2.95亿元。 万达电影于2015年上市。Choice金融终端显示,上市以来,2015年至2018年,万达电影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88亿元、13.66亿元、15.16亿元和12.95亿元,合计净利润为53.63亿元。最近一年半的亏损已“抹平”上市以来的全部利润。 “2020年,万达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院线行业及电影全产业链短期内均承受较大压力。”半年报解释称,为应对新冠疫情,万达电影下属600余家国内影城全部停业,境外影城受疫情影响也自3月底暂停营业,同时原计划上半年上映的影片均未能如期上映,导致其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票房收入方面,上半年万达电影实现票房5.8亿元,同比减少88.3%,观影人次1200.8万,同比减少88.9%。其中,国内票房2.5亿元,观影人次745万,境外票房3.3亿元,观影人次455.8万。卖品收入1.93亿元,同比减少79.37%。 在影视制作方面,万达电影子公司万达影视主投主控的、原定于春节档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以及其他计划上半年上映的影片均未能如期上映,部分影视剧项目按规定也暂停并延后拍摄。“受上述因素影响,万达影视2020年经营业绩可能不及预期,预计无法完成业绩承诺”。 去年5月,110亿估值的万达影视被正式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之内,伴随这笔交易的还有39.94亿元的业绩承诺。万达影视2018年至2021年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7.63亿元、8.88亿元、10.69亿元和12.74亿元。 去年,万达影视未能完成上述业绩承诺,全年实现3.01亿元扣除占用资金成本、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净利润,而承诺金额为8.88亿元。王健林持股98.03%的万达投资承担补偿责任,应补偿金额为14.53亿元,应补偿股份数量为4375.4万股,由万达电影以1元总价回购并注销。 为应对疫情冲击,万达电影采取的“自救”手段包括加强费用管控、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权、关停影城以及进行定增。 为降低影城停业期间的整体运营成本,万达电影努力推进疫情期间影城租金减免工作,加强各项费用支出管控,优化流程,降低人工成本。今年上半年,万达电影营业成本同比降低47.05%,销售费用同比降低50.92%,管理费用同比降低29.55%,研发费用同比降低33.57%。 与此同时,万达电影对部分经营效益较差的影城持续评估并启动关店流程,上半年共关停国内影城17家。截至今年6月末,万达电影拥有已开业直营影城651家,5767块银幕,其中国内影城598家,新建国内影城12家。 在“开源”方面,今年6月,万达电影正式对外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权,通过向具备可持续经营和合规经营能力的加盟影城输出万达品牌、管理系统和管理体系。 半年报称,该举系“考虑到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在疫情冲击下具有较高的管理风险”,旨在整合资源,增收提效,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未来万达电影拟通过轻重并举的发展策略,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在资金补充方面,7月27日,万达电影43.5亿元定增计划获批。其中30.45亿元用于新建影院项目,其余13.0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根据计划,万达电影拟在2020年至2022年新建电影院162家,投资总额为31.45亿元,其中30.45亿元源非公开发行股票。 公告称,该非公开发行募集将有助于优化万达电影资产负债结构,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缓解财务压力,有效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图片来源:网络 8月4日,美的置业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止七个月,集团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87.1亿元,同比增长8.72%;相应已售建筑面积约53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6%。 美的置业2020年1-7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87.1亿元,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2019年美的置业首次跨过千亿门槛,实现1012.3亿元的合约销售额。以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020年1-7月美的置业全年目标完成率仅为20%。 业绩赶超压力不小的同时,美的置业负债水平有所上升,年内融资动作不断。前一天即8月3日,美的置业获授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贷款融资,合计人民币13.63亿元。 前7月销售额全年目标完成率降33.23个百分点 根据美的置业此前发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82亿元,相应的已售建筑面积约437.9万平方米。 按此计算,则7月份单月,美的置业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5.1亿元,而上月为117亿元,环比减少10.2%。7月相应已售建筑面积约94.8万平米,相较上月96.8万平方米减少2万平米。 早在2016年,美的置业就提出“四年冲千亿”的扩张计划,计划在2019年实现销售600亿元,2020年冲刺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 根据财报,2016年至2019年美的置业实现合约销售额分别为206亿元、507亿元、790亿元和1012.3亿元,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8.89%,并提前一年突破千亿大关。 不过,近四年美的置业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5.59%、146.12%、55.82%和28.14%,2017年达到峰值后增速放缓并持续下滑。 美的置业2019年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12.3亿元,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首次跨进千亿之后,美的置业在今年3月末举行的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不谈具体销售目标,只追求有质量增长。 长远规划上,美的置业称未来3到5年将保持稳步的增长,约20%左右的增速,经济差的年份会稍微左一点,经济好的年份稍微右一点,不做非常绝对的安排。 而今年7月美的置业在接受标准排名电话采访时又表示,三年后希望达到2000亿元的销售目标,2020年预计销售额达1200亿元。 美的置业称,疫情对其业绩客观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但从三月底的指标来看,已经恢复到常态的水平上。此外,公司还有很多新盘在下半年推出,主要推盘月份在8月、9月和11月,总体来看2020年销售达标问题不大。 若2020年销售目标为1200亿来看,则2020年1-7月美的置业全年目标完成率为20.16%。而去年同期,美的置业全年目标完成率为53.34%。 即2020年1-7月美的置业销售额全年目标完成率,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盈利减弱负债上升,年内融资已达48亿 美的置业成立于2004年,于2018年10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目前,美的置业为遍布全国11个省份的33个城市及一个直辖市的客户,提供品质生活及智慧家居解决方案。并布局智能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提供智慧和绿色装配式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美的置业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83.13亿元增至2019年的411.39亿元,净利润由2015年的3.91亿元增至2019年的43.27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四年增速均不低于34%。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美的置业营业总收入为49.17亿元,同比增长51.81%;但净利润仅为2.27亿元,同比下降39.43%。 美的置业2020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总体来看,虽然美的置业营收及利润均保持增长,但是盈利能力却有下滑趋势。 2019年美的置业的毛利率为31.62%,较2018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则由2018年的10.66%降至10.5%,同比下降下降了0.4个百分点。 此外,美的置业的负债水平也有所上升。 截至2019年末,美的置业负债总额为2185.76亿元,同比增长42.18%。其中,流动负债为1713.12亿元,同比增长43.64%,在负债总额中占比78%。 同期,美的置业资产负债率为81.11%,较2018年增加了0.54个百分点。 进入2020年,一季度美的置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5.04%至2661.51亿元,负债总额则为2266.56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5.68%。 负债水平有所上升的美的置业,2020年正加快融资步伐。 8月3日晚间,美的置业称将订立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贷款融资协议。公告显示,该贷款主要为公司财务债务再融资,以及满足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一般营运资金需求。 美的置业签订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融资协议,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此前的7月13日,美的置业还曾宣布发行2020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三期),本金金额为不超过10亿元,期限为四年期或五年期的公司债券,四年期部分票面利率4.10%,五年期部分利率则为4.18%。 之前,美的置业已经发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公司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为14.4亿元和10亿元。 照此计算,加上8月3日晚订立的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贷款融资协议,则年内美的置业已融资不少于48.03亿元。
汪涛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政策宽松基调延续,但不会进一步加码 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表明政策将着力提振内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仍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会议保持目前大部分宽松政策基调不变,同时有所微调。1)财政政策延续了此前“更加积极有为”的定调,但要更加“注重实效”;2)会议要求要继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我们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会进一步反弹;3)房地产政策仍保持此前定调不变,不过深圳近期收紧房地产政策,表明政府对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迹象的担忧有所上升;4)货币政策强调要“精准导向”,同时会议要求要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表明货币政策整体仍保持宽松基调,但未来进一步加码刺激的意愿降低。我们依然预计央行会在年内定向降准(规模相当于全面降准25个基点),同时下调MLF利率至多5-10个基点。下半年整体信贷增速(社融扣除股票)有望进一步反弹至13.8%。 宏观数据前瞻:7月整体经济继续温和复苏 7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小幅上行0.2个百分点至51.1,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54.2。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将显示国内经济活动继续回暖。我们估计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在低基数作用下小幅加快至5.2%,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稳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跌幅继续收窄至0.5%,出口同比小幅增长0.5%。CPI同比增速可能小幅升至2.8%,而PPI同比跌幅可能收窄至2.5%。整体信贷(社融扣除股票)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上行至13.2%。具体参见我们的高频数据监测和每日经济活动追踪。 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反弹、但环比势头放缓;洪灾带来暂时冲击 我们预计下半年经济的环比反弹势头会明显减弱,不过如果国内疫情不会再次大规模爆发,整体经济还有望进一步回暖。我们预计下半年政策依然保持宽松基调,随着国内消费转为正增长,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继续保持稳健,下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速也应能反弹至5.5-6%(今年全年增速预计为2.5%)。官方数据显示,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40亿元(相当于GDP的0.14%),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4%,但明显小于1998年。我们认为洪灾的冲击应只是暂时的,8月后其影响应会快速消退。 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于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为下半年整体政策定调。会议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强于预期,整体经济快速恢复,但同时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基于此,会议要求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具体来看,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表明在外部环境仍不乐观的情况下,政策将着力提振内需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会议保持目前大部分宽松政策基调不变,同时有所微调,这也与我们的此前的判断基本一致(参见《上调中国2020年GDP增速预测》)。 财政政策延续了此前“更加积极有为”的定调,但要更加“注重实效”。具体来看,会议要求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做好民生保障、稳定就业。我们认为年内大部分的财政支持措施已经公布,下半年将按计划发行政府债券,并有望加快拨付和使用财政资金(参见《两会解读》)。 会议要求要继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不过并未提及传统基建。我们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会进一步反弹。鉴于“新”基建投资体量仍相对有限,“新”“老”基建投资有望双双提速。 房地产政策仍延续此前定调,不过深圳房地产政策近期有所收紧,表明政府对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迹象的担忧有所上升。我们认为下半年全局性的房地产政策不会明显收紧,不过地方层面会继续因城施策、部分城市可能会收紧调控。受益于整体货币信贷政策的宽松,近期的土地和户籍改革以及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下半年房地产活动应可以温和增长(参见《上调中国2020年GDP增速预测》)。 货币政策除延续此前“更加灵活适度”的表述外,还强调要“精准导向”。会议要求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这表明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性或力度可能有所降低,央行依然更倾向于使用定向工具来支持实体经济。我们认为央行仍会在年内定向降准(规模相当于全面降准25个基点),同时下调MLF利率至多5-10个基点,以推动降低实体经济的平均融资成本。我们预计下半年整体信贷增速有望从7月的13.2%(瑞银预测)进一步反弹至13.8%,之后可能会有所回落。 7月宏观数据前瞻:整体经济继续温和复苏 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将显示国内经济活动继续回暖。我们估计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在低基数作用下小幅加快至5.2%,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稳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跌幅继续收窄至0.5%,出口同比小幅增长0.5%。CPI同比增速可能小幅升至2.8%,而PPI同比跌幅可能收窄至2.5%。整体信贷(社融扣除股票)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上行至13.2%。具体参见我们的高频数据监测和每日经济活动追踪。 7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小幅上行0.2个百分点至51.1,强于市场预期。其中多数主要分项指标较上月有所改善,但小型企业PMI继续走弱。新订单指数上升了0.3个百分点至51.7,新出口订单指数跌幅大幅收窄了5.8个百分点至48.4。原材料和采购量指数双双走强。生产量指数微升0.1个百分点至54,就业指数提高0.2个百分点至49.3。购进价格指数升高了1.3个百分点,而出厂价格指数则小幅下滑了0.2个百分点。 统计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下行0.2个百分点至54.2。虽然部分建设活动受南方洪灾影响,但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依然上升了0.7个百分点至60.5,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落了0.3个百分点至53.1。分行业来看,邮政快递、住宿、餐饮、电信、证券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同时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5个月的收缩走势,回到荣枯线以上,表明这些前期恢复较慢的服务行业加快复苏。 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将显示: 低基数推动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小幅加快。7月统计局PMI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至51.1,其中新订单和生产量指数双双走强,表明制造业增长动能边际改善。自7月初起,6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同比增速数据已停止对外公布。全国平均高炉开工率和电弧炉开工率依然处于高位,分别为70%和68%(图表A4),不过后者仍比去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近期南方洪灾可能使部分地区(尤其是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生产活动受阻。不过,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整体经济进一步回暖,可能抵消了洪涝灾害的影响,我们估计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小幅加快至5.2%。另一方面,受益于消费活动逐渐复苏和低基数作用,我们估计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跌幅可能从此前的1.8%收窄至0.5%。 房地产活动可能温和增长。高频数据显示7月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保持了同比9%的快速增长(图表A5)。我们估计7月全国整体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小幅升至3-5%左右,而新开工也可能继续稳健增长6-8%。整体而言,我们估计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健,同比增长8-10%左右。 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保持同比5%的稳健增长。考虑到年初至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明显强于去年(1-7月新发行2.3万亿元,不过6月和7月仅分别新发行了810亿元和350亿元),再加上建设活动继续恢复,我们估计7月基建投资应能实现10%以上的同比增长。另一方面,鉴于企业盈利前景偏弱、未来不确定性犹存,制造业投资可能仍同比下跌2-4%,依然较为疲弱。再加上房地产投资可能同比增长8-10%、部分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我们估计7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同比5%左右的稳健增长,其年初至今同比跌幅收窄至1.8%。 出口可能同比小幅增长。统计局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跌幅大幅收窄了5.8个百分点至48.4,而进口指数也是如此(至49.1)。与之对应,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人员和货物流动的限制有所放松、需求环比也有所改善。不过,7月前20天韩国进出口同比跌幅分别小幅扩大至13.6%和13%。此外,强劲的防疫物资出口可能仍对7月整体出口形成支撑,不过其他国家/地区生产恢复可能令中国出口表现承压。尽管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但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小幅增长0.5%。另一方面,受益于内需持续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回升,7月进口可能同比增长3%,贸易顺差收窄至400亿美元。 7月CPI同比增速可能小幅升至2.8%,PPI同比跌幅收窄至2.5%。高频数据显示7月食品平均价格环比走强,部分可能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其中,蔬菜价格环比上涨4%,猪价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8%),而水果价格则环比下跌5%(图表A6)。随着经济活动基本恢复常态、能源价格反弹,非食品价格可能小幅上涨。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CPI同比增速小幅升至2.8%。另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7月生产者价格环比反弹1%,其中动力煤价格环比再次上涨4%,而螺纹钢价格则大致企稳(图表A7-A8)。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PPI同比跌幅收窄至2.5%。 整体信贷增速可能进一步小幅走强。受益于信贷政策宽松持续、信贷需求释放,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达1.2万亿元(同比多增1400亿元)。企业债券净发行量可能大幅降至1000亿元,而为配合特别国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可能也显著下降(图表A11)。7月整体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可能为4500-5000亿元。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5万亿元(同比多增5620亿元)。整体信贷(社融剔除股票融资)同比增速可能继续小幅反弹0.3个百分点至13.2%。我们估算的信贷脉冲可能升至GDP的7%。 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上升400亿美元。上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2%(图表A12),7月资本外流压力可能有所下降。我们估算主要储备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估值收益可能为400-500亿美元左右。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商品贸易顺差收窄、服务贸易逆差维持低位、净FDI持稳),我们估算7月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上升400亿美元至3.152万亿美元。 经济增长和政策展望 下半年整体经济有望进一步回暖,但环比反弹势头应会明显放缓。考虑到大部分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常态,我们预计整体经济还有望进一步回暖(假设国内疫情不会再次大规模爆发),但环比反弹势头可能会明显减弱。不过,随着国内消费转为正增长,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继续保持稳健,下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速也应能反弹至5.5-6%(全年增速:2.5%)。此外,随着其他主要经济体活动限制逐步放松、外需改善,出口应会继续保持稳健,不过其他国家/地区生产逐步恢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反弹的幅度。 洪涝灾害带来暂时冲击。官方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5481万人次受灾,3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分别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3%和37%。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44亿元(相当于GDP的0.14%),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4%,但明显小于1998年(整体损失相当于GDP的3%)。我们认为洪灾的冲击应只是暂时的,8月后影响应会快速消退,不过7月受灾地区的食品供应和经济活动可能明显受阻。
华峰测控披露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053,478.86元,同比增长80.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403,345.48元,同比增长135.37%。每股收益1.59元。
一系列稳投资政策的落地,让工程机械行业维持高景气。记者近日从多个方面了解到,7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40%以上,下半年市场需求将保持增长。 CME工程机械网的草根调查显示,2020年7月挖掘机(含出口)销量达17500台,同比增速42%左右。其中,国内市场15200台,同比增速约49%;出口市场2300台左右,同比增速约7%。 国金证券认为,目前行业核心零部件厂商6月和7月排产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结合主机厂库存消耗,初步预计7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在60%以上,全年挖掘机销量有望接近30万台,全年销量增速有望超过25%。 挖掘机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装备,挖掘机产销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础设施投资状况的“晴雨表”,也是观察经济体运行状态的重要视角之一。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介绍说:“今年上半年,由于各地方资金配套到位情况不佳,全国基建开工率整体不足,工程机械存量开工率不高。” “为对冲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政府加大投资,有效拉动了工程机械需求,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二季度实现了逆势增长。”祁俊说。 随着下半年各地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工程机械市场将保持增长。 截至7月中旬,经全国人大批准的3.7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元、支出1.9万亿元,约1.5万亿元专项债待发行,其中超八成专项债投向交通基础设施等三大领域。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基建带来的需求或将重塑工程机械行业产品布局。城市中的小型工程建设,如新能源充电桩、5G基站建设等,对小微型挖掘机的需求有望产生提振作用。 “根据挖掘机销量的增长势头判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会是向好的状态。”一位工程机械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
中央政治局会议于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为下半年整体政策定调。会议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强于预期,整体经济快速恢复,但同时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基于此,会议要求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具体来看,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表明在外部环境仍不乐观的情况下,政策将着力提振内需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会议保持目前大部分宽松政策基调不变,同时有所微调,这也与我们的此前的判断基本一致。 财政政策延续了此前“更加积极有为”的定调,但要更加“注重实效”。具体来看,会议要求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做好民生保障、稳定就业。我们认为年内大部分的财政支持措施已经公布,下半年将按计划发行政府债券,并有望加快拨付和使用财政资金。 会议要求要继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建设,不过并未提及传统基建。我们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会进一步反弹。鉴于“新”基建投资体量仍相对有限,“新”“老”基建投资有望双双提速。 房地产政策仍延续此前定调,不过深圳房地产政策近期有所收紧,表明政府对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迹象的担忧有所上升。我们认为下半年全局性的房地产政策不会明显收紧,不过地方层面会继续因城施策、部分城市可能会收紧调控。受益于整体货币信贷政策的宽松,近期的土地和户籍改革以及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下半年房地产活动应可以温和增长。 货币政策除延续此前“更加灵活适度”的表述外,还强调要“精准导向”。会议要求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这表明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性或力度可能有所降低,央行依然更倾向于使用定向工具来支持实体经济。我们认为央行仍会在年内定向降准(规模相当于全面降准25个基点),同时下调MLF利率至多5-10个基点,以推动降低实体经济的平均融资成本。我们预计下半年整体信贷增速有望从7月的13.2%(瑞银预测)进一步反弹至13.8%,之后可能会有所回落。 7月宏观数据前瞻:整体经济继续温和复苏 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将显示国内经济活动继续回暖。我们估计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在低基数作用下小幅加快至5.2%,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稳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跌幅继续收窄至0.5%,出口同比小幅增长0.5%。CPI同比增速可能小幅升至2.8%,而PPI同比跌幅可能收窄至2.5%。整体信贷(社融扣除股票)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上行至13.2%。具体参见我们的高频数据监测和每日经济活动追踪。 7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小幅上行0.2个百分点至51.1,强于市场预期。其中多数主要分项指标较上月有所改善,但小型企业PMI继续走弱。新订单指数上升了0.3个百分点至51.7,新出口订单指数跌幅大幅收窄了5.8个百分点至48.4。原材料和采购量指数双双走强。生产量指数微升0.1个百分点至54,就业指数提高0.2个百分点至49.3。购进价格指数升高了1.3个百分点,而出厂价格指数则小幅下滑了0.2个百分点。 统计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下行0.2个百分点至54.2。虽然部分建设活动受南方洪灾影响,但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依然上升了0.7个百分点至60.5,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落了0.3个百分点至53.1。分行业来看,邮政快递、住宿、餐饮、电信、证券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同时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结束连续5个月的收缩走势,回到荣枯线以上,表明这些前期恢复较慢的服务行业加快复苏。 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将显示: 低基数推动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小幅加快。7月统计局PMI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至51.1,其中新订单和生产量指数双双走强,表明制造业增长动能边际改善。自7月初起,6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同比增速数据已停止对外公布。全国平均高炉开工率和电弧炉开工率依然处于高位,分别为70%和68%(图表A4),不过后者仍比去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近期南方洪灾可能使部分地区(尤其是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生产活动受阻。不过,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整体经济进一步回暖,可能抵消了洪涝灾害的影响,我们估计7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小幅加快至5.2%。另一方面,受益于消费活动逐渐复苏和低基数作用,我们估计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跌幅可能从此前的1.8%收窄至0.5%。 房地产活动可能温和增长。高频数据显示7月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保持了同比9%的快速增长(图表A5)。我们估计7月全国整体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小幅升至3-5%左右,而新开工也可能继续稳健增长6-8%。整体而言,我们估计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健,同比增长8-10%左右。 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保持同比5%的稳健增长。考虑到年初至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明显强于去年(1-7月新发行2.3万亿元,不过6月和7月仅分别新发行了810亿元和350亿元),再加上建设活动继续恢复,我们估计7月基建投资应能实现10%以上的同比增长。另一方面,鉴于企业盈利前景偏弱、未来不确定性犹存,制造业投资可能仍同比下跌2-4%,依然较为疲弱。再加上房地产投资可能同比增长8-10%、部分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我们估计7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同比5%左右的稳健增长,其年初至今同比跌幅收窄至1.8%。 出口可能同比小幅增长。统计局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跌幅大幅收窄了5.8个百分点至48.4,而进口指数也是如此(至49.1)。与之对应,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人员和货物流动的限制有所放松、需求环比也有所改善。不过,7月前20天韩国进出口同比跌幅分别小幅扩大至13.6%和13%。此外,强劲的防疫物资出口可能仍对7月整体出口形成支撑,不过其他国家/地区生产恢复可能令中国出口表现承压。尽管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但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小幅增长0.5%。另一方面,受益于内需持续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回升,7月进口可能同比增长3%,贸易顺差收窄至400亿美元。 7月CPI同比增速可能小幅升至2.8%,PPI同比跌幅收窄至2.5%。高频数据显示7月食品平均价格环比走强,部分可能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其中,蔬菜价格环比上涨4%,猪价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8%),而水果价格则环比下跌5%(图表A6)。随着经济活动基本恢复常态、能源价格反弹,非食品价格可能小幅上涨。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CPI同比增速小幅升至2.8%。另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7月生产者价格环比反弹1%,其中动力煤价格环比再次上涨4%,而螺纹钢价格则大致企稳(图表A7-A8)。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PPI同比跌幅收窄至2.5%。 整体信贷增速可能进一步小幅走强。受益于信贷政策宽松持续、信贷需求释放,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达1.2万亿元(同比多增1400亿元)。企业债券净发行量可能大幅降至1000亿元,而为配合特别国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可能也显著下降(图表A11)。7月整体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可能为4500-5000亿元。整体而言,我们估计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5万亿元(同比多增5620亿元)。整体信贷(社融剔除股票融资)同比增速可能继续小幅反弹0.3个百分点至13.2%。我们估算的信贷脉冲可能升至GDP的7%。 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上升400亿美元。上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2%(图表A12),7月资本外流压力可能有所下降。我们估算主要储备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估值收益可能为400-500亿美元左右。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商品贸易顺差收窄、服务贸易逆差维持低位、净FDI持稳),我们估算7月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上升400亿美元至3.152万亿美元。 经济增长和政策展望 下半年整体经济有望进一步回暖,但环比反弹势头应会明显放缓。考虑到大部分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常态,我们预计整体经济还有望进一步回暖(假设国内疫情不会再次大规模爆发),但环比反弹势头可能会明显减弱。不过,随着国内消费转为正增长,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继续保持稳健,下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速也应能反弹至5.5-6%(全年增速:2.5%)。此外,随着其他主要经济体活动限制逐步放松、外需改善,出口应会继续保持稳健,不过其他国家/地区生产逐步恢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反弹的幅度。 洪涝灾害带来暂时冲击。官方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5481万人次受灾,3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分别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3%和37%。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44亿元(相当于GDP的0.14%),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4%,但明显小于1998年(整体损失相当于GDP的3%)。我们认为洪灾的冲击应只是暂时的,8月后影响应会快速消退,不过7月受灾地区的食品供应和经济活动可能明显受阻。
周一(8月3日),特朗普宣布Tik Tok必须在45天内将其美国业务出售给美企,否则就要关闭,舆论一片哗然。当日美股全线收涨,截至收盘,纳指涨近1.5%创新高,道指涨0.89%;标普500指数涨0.72%。 中概股方面,当日在美上市中概股收盘多数上涨,共有190只中概股上涨,85只下跌。 热门中概股具体表现如下: 大型中概股中,蔚来报13.60美元,涨幅为13.9%;哔哩哔哩报46.03美元,涨幅为5.62%;拼多多报96.03美元,涨幅为4.61%;阿里巴巴报257.94美元,涨幅为2.76%;网易报468.99美元,涨幅为2.31%。 其他中概股方面,跟谁学、有道、小牛电动、富途控股、好未来均有上涨;其中跟谁学涨幅为9.32%;有道涨8.74%;富途控股涨幅为3.81%。 跌幅较大的有360金融,跌幅为19.19%;蘑菇街跌幅为15.08%;华米科技、蓝城兄弟、传奇生物,均跌超5%。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 焦点回顾 蔚来7月交付3533辆汽车,同比增长322.1% 蔚来公布的7月新订单量创新高,交付量超去年同期4倍。 是仅次于今年 6 月的史上第二高单月交付成绩。 其中,蔚来 ES8 本月交付 923 台,同比上涨 462.8%,自 2018 年 6 月启动交付至今,已累计交付 23861 台。蔚来 ES6 本月交付 2610 台,同比上涨 287.8%,环比上涨 5.4%,自 2019 年 6 月启动交付至今,已累积交付 25754 台。蔚来已累计完成交付 49615 台,并在 7 月 18 日完成第 50000 台整车量产下线。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在交付公告中表示:「7 月新增订单数量创历史新高,市场对 ES8、ES6 以及 EC6 需求强劲,再次感谢用户对蔚来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会在第三季度完成产能提升以实现更高的交付成绩。」 哔哩哔哩成为英雄联盟赛事独家直播合作平台 哔哩哔哩在1日宣布与拳头游戏(Riot Games)共同宣布达成英雄联盟全球赛事战略合作,宣告B站正式获得中国大陆地区2020-2022连续三年的全球赛事独家直播版权。 在上海全球电竞大会上,拳头游戏正式宣布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将于9月25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办,2021年全球总决赛也将于明年再次落地中国。 B站将独家提供包括全球总决赛、季中冠军赛、全明星赛在内的一系列直播与点播赛事内容。B站和拳头游戏还将开展包括英雄联盟电竞赛事纪录片、主题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深入合作。 跟谁学市值超过新东方,盘内一度涨超10%再创历史新高 自上市以来,跟谁学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其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实现营收12.98亿元,同比增长38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36.6%。2019财年报告显示,跟谁学全年净收入为21.149亿元,同比增长432.3%;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增长1050.3%。 公开资料显示,跟谁学早期以连接老师和学生的教育O2O平台起家,惨淡经营三年后,在2017前后转型B2C模式,后聚焦to C业务,发力K12在线直播大班课,至此进入快行道。 目前其旗下主要品牌有跟谁学、高途课堂、成蹊商学院等品牌。课程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全科以及语言、职业和兴趣教育等多个品类。其中提供K12在线B2C直播业务的高途课堂占其营收主要地位。 阿里巴巴在小鹏汽车纽约IPO前再度投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小鹏汽车在计划于纽约进行IPO前,正从阿里巴巴和其他投资者那里筹集更多资金。知情人士说,此次小鹏汽车共获投资3亿美元,卡塔尔投资局也是投资方之一。由于消息未公开,知情人士不愿具名。小鹏汽车上个月宣布了IPO前的一轮融资,此次融资使其IPO前融资规模达到8亿美元。一位知情人士说,融资增加反映出投资者的需求。 携程:2020年租车业务年增长率有望达到30% 携程于3日发布《2020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复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行业整体规模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有望在年底突破千亿元大关。细分市场上,个人短租、租车自驾游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行业能够快速复苏的主动力。2020年,预计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年增长率达到10%,携程租车年增长率有望达到30%。 好未来业绩表现突出,但暑期招生或存在压力 本周,K12辅导龙头好未来发布今年3-5月业绩报告。收入增长情况看,好未来收入保持高增长,线上业务经验较为丰富,受疫情影响较小。但其认为下个季度由于疫情反复、暑期推迟等原因招生均存在压力。 网点扩张方面,好未来增加教学中心布局,净增65家,疫情下中小机构退出市场,为龙头市占率提升带来机会。有券商认为疫情影响下K12线下招生存在压力,但目前大部分省市已允许线下机构开班,下半年线下招生有望持续回暖。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