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8月3日午间,恒生银行发布2020中期业绩报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等原因,2020年上半年财务表现较上年同期逊色。 公告表示,疫情对恒生银行客户造成的经济影响是其2020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出现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因低息环境导致利息净收入缩减、市场波动令投资回报显著下降而使保险业务收入下跌、预期信贷损失增加、物业重估出现净亏损等因素也是影响财务表现的重要原因。 恒生银行业绩数据显示,其总资产较2019 年底同比增长3%,为港币1.73万亿元。报告期内,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前的营业收入净额为191.87亿港元,同比减少14%,原因为净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有所减少。公告显示,恒生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减低7%,为港币147.92亿元。此外,营业溢利为111.34亿港元,同比减少28%;股东应得溢利为91.43亿港元,同比减少33%。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恒生银行资本充足率数据有所下降,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为16.3%,而⼀级资本比率为18.0%,此两项比率于去年年底,分别为16.9%及18.7%;总资本比率为19.7%,而2019年底则为20.8%。 图片截取自恒生银行公告 在收入类别方面,恒生银行中期财报显示,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的除税前溢利占其总溢利的50%以上,利息净收入占比超55%。然而财报披露,恒生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减少38%,主要为客⼾交易活动疲弱所致。商业银行业务除税前溢利占其总溢利的30.4%,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为24.9%。 在信贷及风控方面,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贸易政策持续不明朗对未来预期的影响,恒生银行对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主要变量作出更新,并增加了上半年减值提拨。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为港币17.6亿元,与去年同期之港币5.1亿元比较,上升港币12.5亿元。 图片截取自恒生银行财报 根据披露财报数据,在已逾期之客户贷款一项中,与2019年底相比,预期六个月以上至1年的贷款总额增加了4.69亿元港币。 但同时,恒生银行也表示,目前整体信贷质量维持较好,截至2020年6月底,总减值贷款占总客⼾贷款比率为0.32%,而2019年底及去年6⽉底均为0.22%,且会继续审慎控制成本,以及小心监察信贷及其他市场风险。 恒生银行在其财报中表示,其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反映了疫情以及其他外围因素例如最近环球利率下跌对近期及未来的预期影响。但尽管经营环境波动,恒生银行仍然有着雄厚的资本基础及充裕的流动资金,继续为其未来的长远业务策略提供稳固基础。
本文来自“中概股一周精选”,本栏目系富途证券与36氪共同出品 1、一周中概股市场表现回顾 1.1 中概股等权重指数整体表现 2015年1月1日以来中概股等权重指数上涨263.45%,跑赢标普500指数,相对回报率为204.57%。 注:中概股等权重指数成分股包括52家公司构造了等权重中概股组合,筛选10亿美元市值以上中概股(剔除多地上市国企股),每半年调整一次。 今年以来该中概股指数上涨29.33%,本周该指数上涨5.34%。 热门中概本周普涨:搜狗(SOGO.N)本周继续强势大涨49.91%,电商三巨头,拼多多(PDD.O)上涨16.28%,京东(JD.O)上涨4.78%,阿里巴巴(BABA.N)上涨0.81%,金融领域富途控股(FUTU.O)涨幅达到19.84%,在线教育有道(DAO.N)上涨16.36%,跟谁学(GSX.N)上涨9.75%,直播方面斗鱼(DOYU.O)上涨17.25%,虎牙(HUYA.N)上涨8.23%。 1.2中概股涨幅TOP10 1、搜狗收到腾讯收购要约,股价大涨 由于搜狗收到腾讯发出的收购要约,公司股价在7月27日大涨48%。根据公告,腾讯拟收购搜狗全部已发行普通股,其中包括腾讯或其关联公司目前尚未持有的搜狗美国存托股票(ADS)所代表的普通股,收购价为每股普通股或美国存托股票9.00美元,支付方式为现金。这项拟议交易如果完成,则搜狗将成为腾讯的私人持股间接全资子公司,搜狗的美国存托股票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2、富途用户突破百万,花旗重申「买入」评级 富途在客户数正式突破百万之后,花旗基于公司强劲的获客能力、日益丰富的产品服务以及公司受到港股IPO市场的提振,认为富途有潜力成长为中国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零售券商,同时在国内同行中保持领先地位,重申「买入」评级,最新目标价大幅上调至41.8美元。 3、拼多多上线「多多批发」,启动首届「真香节」 拼多多近期对商家上线了一项新业务「多多批发」,目前场景还未搭建完成,但已对商家开放申请。7月29日,公司启动首届「真香节」,平台将拿出1亿元现金,对被网友标注为「真香」的品牌商品进行定向补贴。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持续投入百亿补贴,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玩法和补贴规模,最终目标让每个群体都在这里找到实惠与乐趣,每天都过双11。 1.3 中概股跌幅TOP10 1、蛋壳6月管理层调整影响大,股价持续低迷 在6月18日公司CEO高靖涉及有关部门调查之后,蛋壳公寓的股价便一蹶不振,本周下跌8.80%。蛋壳此前表示,高靖涉及的调查与蛋壳公寓无任何关联,公司各项业务和经营活动一切正常;而且公司已经火速换帅任命联合创始人、董事和总裁崔岩担任代理CEO。 2、重点行业公司要闻 1、理想汽车7月30日上市,首日大涨43.13% 7月30日理想汽车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公司集结了王兴、张一鸣二人的投资,其中,王兴和其关联方美团合计持有理想股份从23.4%上升到24%,超过李想的21%,为理想的第一大股东。公司上市首日大涨43.13%,次日下跌2.79%,股价目前为16美元,市值达到135.28亿美元,仅次于蔚来141.42亿美元 2、搜狐得益于搜狗被腾讯收购,本周连续上涨 由于搜狐持有搜狗的股份,而搜狗近日收到腾讯发出的收购要约,搜狐间接受益,公司股价本周涨幅超过一倍,大涨106.75%,截至2020年3月1日,搜狐持有搜狗33.80%的股份。 3、新东方2020财年盈利4.13亿美元,少儿业务同比增长10% 新东方发布2020财年第4季和全年财报,2020财年第4季度公司净收入超7.98亿美元,同比下降5.3%;运营利润1030万美元,同比下降86.7%;净利润为1320万美元,同比下降69.5%。2020财年公司净收入约3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运营利润3.99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净利润为4.1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3.6%。 4、好未来2021财年Q1扭亏为盈,营收同比增长35.2% 好未来发布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营收同比大增约35%至9.107亿美元,超出此前公司的预期,并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录得8170万美元。从单季度来看,好未来创下了历史新高,单季度收入超过9亿美元,增速也逐渐回到30%以上的水平。但公司Q2营收指引不及市场预期,其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在10.776亿美元至11.05亿美元之间,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2.4亿美元。 5、个人网盘成了香饽饽,百度网盘被传分拆上市 由于疫情,2020上半年许多企业业务开始「上云」,企业云服务需求持续高涨,曾经被雷军认定「烧钱」而放弃的个人网盘业务,开始悄然盈利。而百度近年来孵化出的业务,除了爱奇艺和去哪儿网(后与携程合并)上市外,近期市场人士透露,公司最近在筹划内部多个业务拆分,并可能独立上市,其中包括百度网盘业务 。 6、微美全息宣布发行756万股ADS, 募资超6184万美元 号称「全球全息AR第一股」的微美全息近日宣布发行756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其中每ADS代表该公司的两股B类普通股,其发行价为每ADS 8.18美元,总发行金额将达6184万美元。Benchmark Company LLC和FT Global Capital Inc.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而Valuable Capital Limited担任本次发行的亚洲账簿管理人。微美全息宣布其承销商已全部行使了其超额配售权,认购金额超过预期的6184万美元。该公司因开展半导体业务,曾在7月10日大涨280.99%。 7、重仓阿里腾讯,2万亿资管巨头大幅加仓中国公司 资本集团旗舰基金Europacific Growth Fund(欧洲太平洋成长基金)已将中国升至第一大重仓国家,斥资超百亿元人民币重仓阿里巴巴和贵州茅台。资本集团表示,看好中国五大行业,分别是云计算、半导体、生物技术、旅游和消费。该基金二季度大幅加仓阿里巴巴,加仓幅度达到93.45%,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持有阿里巴巴36.40亿美元(约255亿元人民币)。 3、小结与综述 本周中概股等权重指数上涨5.34%,52家成分股中仅有10家下跌,11家涨幅超过10%,例如富途控股、斗鱼、虎牙等细分领域龙头表现出色。 随着美股各科技巨头财报相继超过预期,美股市场人气有望进一步持续,另一方面,继理想汽车登陆纳斯达克之后,小鹏汽车被传8月赴美上市,中概股热点不断。进入8月,众多中概公司将相继发布最新财报,投资者需要关注。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天邦股份公告,公司7月份销售商品猪23.81万头,销售收入8.01亿元,销售均价65.18元/公斤,环比分别变-0.71%、-11.75%、1.18%。公司7月销量环比略有下降,主要是部分区域运输受洪水影响,交付略有延迟;7月销售均价环比略有上升而收入环比下降主要是销售构成中仔猪占比较多。 2020年1-7月销售商品猪135.78万头,销售收入45.88亿元,销售均价57.09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9.10%、80.62%、336.15%。公司2020年1-7月生猪销售数量同比下降、销售收入和销售均价同比大幅上升,一是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行业产量减少,生猪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二是因为公司销售构成中种猪、仔猪占比较高。
江铃汽车公告,7月份汽车产量合计27250辆,同比增长69%;销量20009辆,同比增长17.44%。1-7月,产量累计164580辆,同比增长8.8%;销量累计161202辆,同比增长4.89%。
福田汽车公告,7月份,汽车销量合计61976辆,上年同期37191辆;产量66565辆,上年同期34733辆。1-7月份,汽车销量累计382144辆,同比增长23.49%;产量累计369957辆,同比增长20.67%。
经历了6月份的半年度销售业绩冲刺后,房企并未在7月的传统淡季有丝毫松懈。克而瑞研究中心8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0870.2亿元,同比增长24.8%;从累计销售金额来看,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整体销售业绩同比增长1.2%,自年初以来累计销售业绩增速首次转正,今年7月淡季不淡。 7月,百强房企中有超过七成房企实现单月销售业绩同比增长,且增幅大多超过20%。其中,五十强房企7月单月销售业绩同比变动的中位数为增长近30%,规模房企业绩表现优于行业整体。 具体来看,碧桂园7月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60亿元,同比增长28.8%;万科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579.6亿元,同比增长20.3%。前十强房企中,7月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增幅较大的房企为华润置地、保利、恒大和世茂集团,分别同比增长89.5%、79.3%、60.7%和45.1%。从前7个月的累计销售金额来看,碧桂园、恒大、万科依然牢牢占据前三位,碧桂园、恒大的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已突破4000亿元,分别为4483.1亿元和4138.4亿元,万科的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为3788亿元。前十强房企中,前7个月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增幅较大的房企为恒大和世茂集团,分别同比增长28.4%和15.9%。 7月房地产市场淡季不淡,克而瑞研究中心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同比仍增长8%。一线城市成交稳步提升,同比增长13%。其中北京成交明显回升,同比跌幅收窄至7%;上海、广州成交持续高位运行;受调控政策升级影响,深圳成交走弱,环比下降2%。26个二三线城市成交小幅回调,同比增幅降至7%。宁波、东莞、杭州迎“政策末班车”行情,多项目抢在政策落地前网签备案,成交同比增幅皆超过50%,南京、天津、苏州等地进入休整期,成交同比由升转降。 全国土地市场7月份成交呈现量价齐跌走势,二季度连续3个月成交量增长的态势戛然而止。由于杭州、宁波等热点城市优质地块出让减少,平均楼板价及溢价率均有所下降。就单月来看,仍有部分房企拿地表现亮眼。绿地、新城、滨江、正荣等房企单月拿地销售比高于0.9,远超行业平均值,整体投资力度保持高位。其中,绿地、禹洲等房企7月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新城、滨江、远洋等房企则维持了二季度以来积极投拓的态势。相较而言,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等房企投资相对理性。
今年上半年,贷款流向了哪里? 央行7月31日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给出了答案:企事业单位贷款平稳增长,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提升,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 据统计,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占比较大,上半年增加9.16万亿,同比多增2.88万亿;同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共增加2.43万亿元,同比多增9372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表示,从统计数据上看,上半年信贷投放增速加快,且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企事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功能明显;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领域“量”增“质”提持续,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回落。 展望下半年,唐建伟对记者称,在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的背景下,信贷投放增速预计较上半年略有放缓,新增信贷资金整体上将更加注重结构优化,体现精准直达,更多向中小微、制造业、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支持实体成效显著 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服务“六稳”、“六保”成为金融工作重心。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二季度实现GDP同比增长3.2%,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形势逐步回升改善。 根据报告,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07.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季末高0.8个百分点,处于2015年来最高水平。 “企业贷款增速较快主要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央行上半年加大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进行了一系列降准、降息、定向支持等措施,助力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推进,传统影子银行信用继续向银行表内回归,增加了贷款在全社会总信用中的占比。”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磊对表示。 另从信贷期限分析,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与一季度增速相当。“不过,二季度同比多增1149亿元,较一季度同比多增1.29万亿元明显减少,反映出疫情冲击过后企业短期流动性需求趋于平稳。”唐建伟称。 与此同时,二季度中长期贷款投放进一步加快,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上季度末高1.6个百分点,实现同比多增9484亿元,在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中占比达65%,有观点表示,未来,随着“两新一重”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更加凸显。 而从企业投向来看,业内的共识在于,下半年信贷投放的重心将倾向于制造业和中小企业。近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对此,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记者称,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回归到灵活适度,不再要求降准降息等政策,取而代之的是“精准导向”,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操作为主,信贷投放更多向中小微、制造业等领域倾斜。 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普惠金融服务迈上新的台阶。截至二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达19.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比上季末高3个百分点。 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较上季度末提高2.9个百分点,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3个百分点,已达到近年来新高;同时,普惠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高,2020年5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3%,较上年末下降0.65个百分点。 贷款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支持。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突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相应得也创设了四种直达工具。 这四项直达工具分别为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40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400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些直达工具在上半年实现了更精准的直达实体经济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特征。”刘磊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下半年,普惠领域信贷增速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唐建伟就提及,一来,大型商业银行将持续落实高于40%的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要求;二来,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拓宽将缓解资本约束;再者,普惠领域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有所完善,再加上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提质的局面仍将优化。 还需一提的是,随着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备,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银行对“三农”领域的资源倾斜力度也有所加大。 数据显示,二季度涉农贷款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末提高1.5个百分点至10.5%,达到2017年以来增速最高水平;截至6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已达37.83万亿元,上半年共增加2.82万亿元,同比多增1.08万亿元。 其中,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季末高1.5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1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季末高1.4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季末高2.9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回落 与实体经济、普惠金融贷款规模的明显增高不同,二季度,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回落。 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比上季末低0.8个百分点,连续23个月回落。上半年则增加2.99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4.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9.3个百分点。 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样延续放缓趋势。截至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1.97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季末低1.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72万亿元,同比增长 2.5%;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未来,唐建伟表示,尽管在需求回暖以及金融环境整体较为友好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恢复有望加快,将逐步回归于疫情前的常态,但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原则不变的政策基调下,流向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仍将保持稳中略降。 日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明明表示,本次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述相较上次一字未变,彰显了政策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视和政策思路的一贯性。 而在此前,随着疫情得到稳妥控制,楼市逐渐回暖,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在近几月出现了较大的环比增幅,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和北京房价上涨速度大大超过以往。明明称,房价快速上涨必然会迎来调控,政策思路已然明确,考虑到国内地产市场仍旧冷热不均,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差异化调控依然是重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