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一度深陷债务危机的天齐锂业(002466)暂时缓过劲来,近19亿美元债务展期至11个月之后。 为兑现承诺,天齐锂业控股股东成都天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齐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迅速出手,拟合计减持上市公司约4%的股份,用于为后者提供财务资助及其他资金需求。 近期,叠加新能源汽车销量和锂价上涨等因素的刺激,天齐锂业股价接近翻倍。对此,天齐锂业认为,目前锂价上涨的节奏和趋势不是单纯的炒作,而是由全球对电动汽车和5G应用的需求推动,锂价上涨将是可持续的逐步上涨,汽车电动化将是大势所趋。 计划减持不超5908万股 1月6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公告,已收到控股股东天齐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张静、李斯龙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 公告披露,天齐锂业上述股东拟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合计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2954.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此外,还计划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295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 半个月前,天齐锂业就曾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支持公司稳健发展,满足公司流动性资金需求和增资扩股先决条件,天齐集团拟向上市公司增加提供金额不超过1.17亿美元或等值金额的无担保股东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贷款期限内可循环使用),年利率不高于5%。 1月6日,天齐锂业还收到天齐集团和张静另一则通知,两位股东将其此前质押给中信银行成都分行的合计1亿股天齐锂业股份解除质押。截至1月6日,天齐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天齐锂业4.44亿股,持股比例为30.05%;目前,天齐集团仍累计质押天齐锂业2.72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61.37%,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8.44%。 天齐锂业明确指出,控股股东天齐集团质押的股份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也不会导致其控制权发生变更;若出现平仓风险,控股股东将采取积极的措施补充质押。 2020年以来,天齐锂业因并购智利化工矿业公司(下称SQM)而陷入债务危机,接近19亿美元的债务于当年11月底到期。 关键时刻,2020年12月8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TLEA拟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澳大利亚上市公司IGO;IGO全资子公司将以现金方式出资14亿美元认缴TLEA新增注册资本3.04亿美元;增资完成后,天齐锂业仍持有TLEA注册资本的51%。由此,天齐锂业与银团签署《修改及重述的贷款协议》,将并购贷款项合计18.84亿美元债务的偿还期限展期至2021年11月26日。 在此利好消息刺激下,天齐锂业股价强势反弹,自2020年11月以来,其股价已从23元/股附近,拉升至45.98元/股两年多来的新高。 各基地生产处于饱和状态 1月5日,天齐锂业召开了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董事长蒋卫平、财务总监邹军、高级副总裁/董秘李波以及投资总监宋愚等高管出现,并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天齐锂业表示,上市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一家工厂停产一天,均正常生产。目前,天齐锂业各生产基地正常有序生产运营,生产处于饱和状态。在流动性方面,天齐集团已明确承诺对上市公司给予流动资金的支持。因此随着市场行情好转、锂价回升、大股东承诺支持上市公司,天齐锂业预期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将保持持续稳定。 作为行业龙头,天齐锂业如何看待近期锂价的上涨? 对此,天齐锂业认为,目前锂价上涨的节奏和趋势不是单纯的炒作,也不单是靠政策扶持推动起来的,而是由全球对电动汽车和5G应用的需求推动的,是确确实实的市场行为,是电动汽车商业化、技术革新、适用性、充电便利性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的结果。 基于上述判断,天齐锂业认为,这种价格上涨将是可持续的逐步上涨,与2015年的快速上涨有所不同。随着世界各国的电动汽车规划、碳中和政策的发布和推进,电动化将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天齐锂业也关注到特斯拉ModelY近期新发布的价格和市场反应,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天齐锂业认为自身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矿石提锂方面已有多年积累,并已布局了全球最优质的锂资源。目前,天齐锂业控股全球最好的硬岩型锂矿(格林布什锂辉石矿的拥有者泰利森),参股拥有全球最优质盐湖(Atacama盐湖开采权的生产商SQM),在后续发展中,资源优势可能会比其他优势更容易凸显出来,这也奠定了天齐锂业的成本优势。
1月6日,*ST新光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新光集团及实际控制人周晓光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新光集团涉嫌未按规定披露与*ST新光其他股东间的一致行动关系,周晓光作为新光集团法定代表人,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新光集团立案调查,并向周晓光了解有关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除上述事项之外,*ST新光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截至1月6日收盘,公司股价收于1元整,面值退市的隐忧笼罩公司。 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公司,对于公司股价触及面值退市线等状况进行咨询,工作人员称,目前没有收到领导相关消息。对于其他情况,工作人员则称,“不清楚。” 投资者维权左右为难 *ST新光控股股东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之前,公司已出现诸多问题。 2020年12月19日,公司曾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在未履行正常审批决策程序的情况下,在担保函、保证合同等法律文件上加盖了公章;公司控股股东未履行相应内部审批决策程序,以公司名义对外借款并被其占用。 截至目前,公司已对担保文件的效力进行核查,对于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担保文件,将采取法律措施提请司法机关对担保效力做出认定;委派专人积极与相关债权人进行沟通、协商解决方案,要求解除相关担保义务,或者要求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提供反担保。鉴于控股股东因债务违约导致资产被债权人查封、冻结,暂时无法以其资产提供反担保,若公司为控股股东担保债务到期未能偿还,且债权人要求公司履行担保义务的情形发生时,公司将向控股股东追偿,届时可能需要与债权人协商处置资产或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经公司自查,截至公告日(即2020年12月19日),公司资金占用总额为14.54亿元,违规担保总额为27.03亿元。 “比较尴尬,投资者非常担心公司有没有能力支付赔偿。”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律师在和记者交流时称,曾经有数十名投资者咨询过维权的相关事项,但考虑到公司的状况,即使走诉讼程序,公司的偿付能力并不乐观。 面值退市压力增加 在1月6日的公告中,*ST新光称,控股股东被立案调查的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造成影响。调查期间,公司控股股东新光集团及实际控制人周晓光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公司亦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然而,随着公司股价的持续探低,面值退市压力陡然增加。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等规则的修订说明中提及,优化面值退市指标:“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修改为“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避免“股票面值”可能存在的理解歧义。 1月6日,*ST新光的股价收于1元/股,这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在深交所的互动平台上,投资者向*ST新光发问,“现在公司股价收盘为面值1块钱了,如何避免面值退市?请给出积极正面的答复。”到目前,这条提问,未见公司给予回复。
德冠新材日前回复了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科创板上市委会议意见落实函》(简称《意见落实函》)。公司指出,2004年8月增资方案不存在同股不同权的情形,符合当时《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增资方案符合相关规定《意见落实函》指出,在相关股东已发生变动的情况下,2008年8月由各股东按照各自持股比例现金补足出资合法有效,不存在潜在风险。鉴于公司2004年8月用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属于会计差错,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该等不规范情况及出资瑕疵已于2008年8月21日由股东以货币资金进行了规范并夯实了出资。在相关股东已发生变动的情况下,2008年8月,德冠有限按照各自持股比例以现金补足出资合法有效,不存在潜在风险。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认为,公司2004年8月增资方案不存在同股不同权的情形,符合当时《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在相关股东已发生变动的情况下,2008年8月由各股东按照各自持股比例现金补足出资合法有效,不存在潜在风险。就发行人历史沿革中的相关事宜,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出具承诺称:“如发行人现有股东或历史股东因发行人2004年8月以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时部分增资未发放股权登记证或因发行人历史沿革中其他股权变动而产生任何股权争议、纠纷,给发行人及/或现有股东或历史股东造成不利影响或损失的,本公司/本人将与发行人、相关股东积极协商解决该等争议、纠纷,并赔偿给发行人、相关股东造成的实际损失。”公司指出,公司本次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公开披露文件中对2004年8月的出资瑕疵及本次弥补出资情况进行了披露,自披露以来没有任何股东对本次弥补出资及发行人历史沿革中的其他股权事宜提出异议,不存在任何争议、纠纷。此前,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125次审议会议于2020年12月22日上午召开,会议通过德冠新材首发上市申请,认为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时要求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2004年8月增资方案是否履行完备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当时《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在相关股东已发生变动的情况下,2008年8月由各股东按照各自持股比例现金补足出资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要求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要求发行人代表结合公司的定价方式及毛利率水平,分析说明公司采取客户自提方式销售模式的商业合理性,包括该销售模式是否会对公司产品销量与销售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募资扩充产能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公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照轻重缓急程度用于功能薄膜及功能母料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实验与检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合计约为3.87亿元。公司主要从事功能薄膜、功能母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行业。公司称,目前功能薄膜的产能满负荷运营,实际的有效产能利用率已基本饱和。公司现有的设备无法完全适应业务增长的变化,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已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短期内,产能限制已成为影响公司销售规模和经营业绩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公司不能及时投入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主营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将受产能限制难以保持持续增长。公司表示,此次募投项目紧紧围绕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其中改扩建项目计划年产功能薄膜22000吨、年产功能母料29800吨。改扩建项目的实施,能够突破企业的产能瓶颈,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效率,满足新产品拓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发行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巩固和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实验与检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建成后,发行人将通过较高水平的实验与检测仪器,克服业界在线研发过程的难题,大幅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极大地提升发行人的测试和研发能力,满足发行人在功能薄膜高端化、环保化以及功能母料多样化的研发需要。此外,通过该升级项目,为吸引业界顶尖的科研人才创造平台,确保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长期的技术优势。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 今日,ST步森(002569.SZ)遭遇跌停,截至发稿报10.93元,跌幅为4.96%。 12月14日,公司公布公告称,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一中院”)委托上海国泰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发来的就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睿鸷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睿鸷”)等关于公证执行证书一案下发的《网络司法拍卖事项通知书》,上海一中院已在“淘宝网”(https://www.taobao.com)发布了相关股权拍卖公告,于2020年12月12日8时至2020年12月13日8时公开拍卖上海睿鸷持有的步森股份268万股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86%)。目前此次拍卖已显示流拍。 公司三季报显示,重庆信三威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昌盛十一号私募基金持有公司408.5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926%,为第五大流通股股东。 重庆信三威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股东为万霞和黄志梅两人,各持股50%,其中黄志梅也是法定代表人。
天眼查APP显示,12月14日,上海霍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自然人股东王鑫退出,新增股东上海超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后者第一大股东为B站CEO陈睿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宽娱数码科技(行情300079,诊股)有限公司。此外,另外股东中还包括了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霍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郑彬炜,经营范围含影视策划,演出经纪,从事网络科技、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出版物经营等。
继多次在给大连圣亚(600593)的复函中明确并非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后,12月28日,大连圣亚第一大股东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海湾投资)通过微信公众号再次公开声明,称公司不是大连圣亚的控股股东,公司的实控人也不是大连圣亚的实控人。 国资股东多次否认控股地位 在此次声明之前,星海湾投资其实已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并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大连圣亚股价大幅波动期间,星海湾投资在给大连圣亚的数份回复函中均明确表明这一意见,但大连圣亚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并未提及这一情况。 记者了解到,早在11月4日,星海湾投资在向大连圣亚送交的关于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的通知材料中,就特意强调其只是大连圣亚的第一大股东,并非控股股东。但大连圣亚在随后披露的公告中,还是把星海湾投资标注为控股股东。 星海湾投资在声明中强调,目前,大连圣亚9个董事会席位中,磐京基金提名的董事有1人,杨子平提名的董事有5人,公司无法获得半数以上的董事会席位。此外,从2020年6月29日起的历次股东大会上,公司所提议案均未能通过表决,公司拥有的表决权已无法对上市公司股东会以及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公司不再是大连圣亚的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也已不是大连圣亚的实控人。 星海湾投资在声明中还称大连圣亚相关公告内容与公司的真实意思表达不相符。公司就此与大连圣亚多次书面、口头提示及沟通,均无果,所以通过公开声明向市场澄清真实信息,避免误导投资者。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星海湾投资发布该声明的公众号是于12月25日新注册并通过认证的,在此声明之前,该公众号并未发布过其他任何信息。 据大连圣亚公司章程,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不少于1名。不过,在9月7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后,公司董事会成员变为8人。当时,除职工董事肖峰外,其余7人皆为杨子平和磐京基金所提名。后来,职工董事肖峰和独立董事郑磊相继辞职,目前公司董事会仅有6名董事,尚无职工代表董事。 有不愿具名的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的释义,控股股东是指其持有的普通股占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或持有股份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持有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目前情况下,星海湾投资及其实控人已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大连圣亚也不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只能算是一家国有参股公司。 新时代新圣亚还有多远? 据大连圣亚官网多篇文章所述,新一届管理团队是自9月21日开始负责公司日常管理的。10月20日,公众号“鲸彩圣亚”正式推出,“新时代新圣亚”正式出现在这个新公众号第一篇推文的封面图片中,并在大连圣亚后期发布的多篇文章中被提及。 记者曾致电大连圣亚,一位工作人员也确认了该公众号,但对于该公众号认证主体为个人的原因并不清楚。 “鲸彩圣亚”推送的几十篇文章内容显示,公司新任管理团队在多个方面都采取了行动,如对保洁服务、景区商业等对外招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改造员工宿舍,修建员工篮球场等等。 此外,在“鲸彩圣亚”公众号上,还曾与大连圣亚官网同步发布了数则反腐通报,称新管理层在初步清查中,发现原管理层存在贪腐问题,并称已向大连市公安局请求刑事立案,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自12月18日起,“鲸彩圣亚”公众号上连续推送大连圣亚“反腐”百问,称公司原管理层内外勾结,掏空上市公司,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证据确凿而举报无门,报案无门。记者注意到,该系列推文皆以大连圣亚总经理毛崴的名义发出,截至12月29日中午,已刊出第十二问,近两期推文中,其称已反映相关问题一年半有余。 “控制权之争告一段落之后,大连圣亚新任管理团队也正式接管了公司日常经营,并提出‘新时代新圣亚’的口号,不过近期公司又爆出多起纠纷,大连再度发生新冠疫情,也给公司经营又带来一丝阴影。”有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同于一般公司,海洋馆中的海洋生物无论开业与否,都需要照料,这是一笔硬开销,疫情影响之下,大连圣亚这类公司的经营压力也更大。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希望大连圣亚能有新气象,‘新时代新圣亚’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麦迪科技(603990.SH)连续2个交易日跌停,截至今日收盘报33.89元,跌幅9.99%;12月11日(上周五),麦迪科技收盘报37.65元,跌幅9.99%。 12月8日,麦迪科技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因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被动稀释超过1%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本次权益变动为麦迪科技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公司总股本由1.46亿股增加至1.65亿股,进而导致公司控股股东翁康及其一致行动人严黄红合计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动稀释超过1%。 麦迪科技称,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存在表决权委托或受限等任何权利限制或被限制转让的情况。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控股股东翁康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188.48万股,严黄红持有公司股份556.98万股。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麦迪科技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为358.3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461%;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红委托1为公司第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为224.8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544%。 资料显示,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由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深圳投资有限公司、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2016年12月27日,中国保监会发文,同意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开业。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总部设在珠海横琴自贸区。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