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1日至今,有2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增持股份计划,增持对象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中国证券报记者留意到,这22家上市公司中,截至1月15日收盘,市值不足100亿元的有16家,占比在七成左右。其中,有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增持目的系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业内人士指出,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用自有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 多家公司控股股东宣布增持 近期,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增持股份计划。其中,增持对象为控股股东的不在少数。 川投能源1月16日公告,公司1月15日接到控股股东川投集团关于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及实施新增持计划的通知。截至1月14日,川投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股份1.17亿股,占公司发行总股本的2.65%,股份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同时,基于对川投能源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对川投能源公司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自1月18日起12个月内,川投集团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以其自有或自持资金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5%,即不低于2201.07万股。 密尔克卫1月14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银河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00万元,不超过800万元。实施期间为自1月14日起的6个月内。 中南建设1月13日公告,公司日前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中南城投的通知,中南城投计划未来一年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等公开方式,在公司现有总股份2%以内增持公司股份。 四川路桥1月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铁投集团于1月8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增持公司股票691.21万股,增持金额为3155.59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14%;并计划在本次增持后的3个月内,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择机增持公司股票,拟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14%(包含本次已增持数量),且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控股股东计划增持金额最大的当属ST庞大,ST庞大1月6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深商北方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增持公司的股票,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在公布这一巨额增持计划后,ST庞大股价1月6日和1月7日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在22家发布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截至1月15日收盘,市值不足100亿元的有16家,市值在20亿元以下的有4家,分别为*ST实达、*ST宜生、ST罗顿和君禾股份。大多数公司表示,增持对象增持目的系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投资的认可,但也有公司明确表示,增持目的系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四川路桥表示,公司控股股东铁投集团认为,公司目前的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基于对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维护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决定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公司部分股份。 永和智控表示,公司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曹德莅通知,曹德莅拟增持公司股票,增持股份数量不低于190万股且不超过200万股。增持目的系鉴于公司近期股价出现非理性下跌,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战略规划及发展前景的认同,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拟实施本次增持计划,以更好地支持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中南建设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中南城投增持股份的目的系基于对公司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伟时电子在公司股东、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中也明确表示,本次增持目的系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资本市场稳定。 一位长期跟踪二级市场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用自有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说明对公司发展的看好。尤其是近期上市公司开始披露业绩预告,很多中小市值公司业绩表现很好,但这段时间股价却没怎么涨,所以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选择在底部增持,来稳定股价。”
2021年1月10日下午,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运股份”)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3.5亿元。公司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5万元。 公司表示,2020年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为: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四季度上海零星偶发病例对公司造成严重的冲击,部分企业停产停业,经营业绩同比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道路货运与物流服务在疫情期间承接了本市、外地部分防疫物资、医疗物资、民生物资等运输任务,但制造业等生产物流业务严重下滑;道路客运与旅游服务根据政府要求暂停省际道路客运业务近50天;汽车零部件制造与销售服务生产计划放缓,武汉等基地阶段性停工停产;乘用车销售与汽车后服务因市民减少外出和通勤,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上半年公司亏损约为1.57亿元。2020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亏损金额虽然逐步收窄,但宏观环境依然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市场需求回暖仍有待时日,物流、旅游、汽车等产业仍面临较大挑战,预计全年亏损金额约为2亿元。
1月9日,停牌已过半年的*ST航通发布了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上市的方案,同时向投资者提供了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4.18元/每股。 连年亏损下已被暂停上市,加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航通的退市即便其未主动提出也几乎成了定局。 不过,*ST航通方面也表示,未来在具备重新上市条件的前提下,公司还将积极争取重新上市。公司当前的工作重心仍是通过各项改革措施和经营发展计划实现公司持续经营,并力争尽早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并购踩雷退市几成定局 2015年,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了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当年6月份,公司股价一度大涨至43元/每股,昔日大牛股,如今却徘徊退市边缘,这正是并购智慧海派埋下的雷。 根据业绩承诺,智慧海派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实际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5亿元、3亿元、3.2亿元。在并表后,“顺利完成”业绩承诺的智慧海派贡献了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 然而,在2019年10月31日,上市公司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0年1月21日,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子公司智慧海派通过虚构业务的方式,在2016年-2018年累计形成虚假收入69.02亿元,虚假利润25.74亿元。事实上,2019年智慧海派已经出现了应收账款大额逾期、银行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等重大风险情形。 由此,*ST航通经审计的2016年至2018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且2018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一时间,市场震惊。 随后,由于*ST航通2019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继续为负,自2020年4月30日起,*ST航通股票开始停牌,2020年5月29日,*ST航通被上交所暂停上市。同时,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如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根据其认定事实,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最高14.78亿元现金回购 *ST航通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航天科工将向除自身与限售股股东外的其他全体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为4.18元/股,相较于停牌前3.01元/股的股价溢价达38.87%。 截至2020年9月30日,*ST航通还有A股股东户数为7.64万户。根据公告披露的数据统计,在现金选择权申报时间内,航天科工需要支付的现金最高可能达到14.78亿元。 *ST航通方面表示,为使公司股东详细了解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有关情况,将于2021年1月14日召开网络沟通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律师向记者表示:“*ST航通主动退市不影响投资者索赔,目前索赔征集仍在继续推进,待证监会作出认定后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立案。” “即使在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投资者将股票卖给了回购方,从索赔角度来看,也跟正常卖出股票的性质一样,不影响投资者的索赔资格。”许峰强调称。 退市常态化市场“进出”有序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A股市场共有16家企业强制退市,包括乐视网、凯迪生态、保千里等;2021年初,*ST天夏因股价连续17个交易日跌破1元,无力回天,提前锁定面值退市名额。 2020年12月31日晚,围绕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实施了“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深圳市国亘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财务专家王耀武向记者表示:“*ST航通主动告别A股,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出制度已开始成型,后续退市将常态化。随着注册制的推行,退市常态化肯定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法则,增加各市场参与者的敬畏之心,终结A股‘高考式’的进退方式。” 不过,此次主动退市,也不意味着*ST航通永远告别A股舞台。 2015年5月份,*ST二重决定主动退市,引起市场震动;退市后,公司先后实施了破产重整和重大资产重组,2019年12月12日,国机重装(原*ST二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股票重新上市申请,该申请于2020年3月13日获批。 *ST航通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制定完善公司总部及子公司改革方案,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升经营质量,着力降本增效,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力度,改善资产质量。同时,积极寻求控股股东航天科工等利益相关方支持,在条件具备时,航天科工将适时推进与公司主业相关的资源重组与整合。
天齐锂业(002466)公告,控股股东天齐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拟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59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
“公司股价创10年新低,控股股东是不是应该增持股票,提升投资者信心?”“董事长增持之后近期还会继续增持吗?其他高管有增持计划吗?”“人家公司都增持了,贵司什么时候增持?” 一直以来,大股东持股变动情况一直是投资者关注重点问题。据记者梳理,在沪深交易所的互动交流平台上,去年,“增持”成为投资者提问中的高频词。今年以来,投资者对大股东持股变化关注热度依旧未减,截至1月8日,自2021年1月1日以来,仅上证e互动上就有超50条投资者的提问提及“增持”。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0年,A股中有487家公司被重要股东(持股5%以上一般股东、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公司高管等)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净增持,以增减持时的参考市值计算,110家被重要股东净增持均过亿元,15家净增持均超10亿元,邮储银行、中国平安和川投能源3家公司净增持金额较高,分别为47.57亿元、46.07亿元和24.63亿元。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对记者表示,重要股东对公司的重大决策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对于投资者而言,持股比例较高的股东其持股变动经常被看作风向标,增持则体现了高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关注重要股东持股变动为投资者后续的投资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中钢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麒牧对记者表示,重要股东的身份特征决定了其对上市公司内部运行状况最为了解,而且对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态势有更强的研判能力,所以观察重要股东的增减持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态势,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从行业(申万二级)来看,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去年,银行、电力和房地产开发被重要股东净增持的金额最高,分别为93.49亿元、91.73亿元和55.35亿元。 殷越表示,银行、电力等行业较高的净增持金额,反映了市场资金对于业绩确定性的追逐,此类板块中多为权重较大且业绩相对稳定的蓝筹白马,中长期股价上行确定性较高,符合价值投资的选股逻辑。另外银行、保险均处于历史估值低位,未来估值修复空间可期,考虑到2021年国内经济将大概率延续复苏,此类顺周期板块的表现值得期待。 胡麒牧表示,首先,银行、电力行业的很多上市公司是大盘权重股,市值巨大,在同等比例的增持下,这些行业的净增持金额自然会更高;其次,这些行业跟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度较高,所以对这些行业上市公司净增持金额高也提现了重要股东对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第三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能源结构调整、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都利好这些行业。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神州细胞(688520.SH)今日股价下跌10.24%,收报45.40元。 昨日,神州细胞披露《首次公开发行网下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显示,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网下配售限售股,共涉及网下配售摇号中签的246个获配账户。本次解除限售并申请上市流通股份数量为260.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0%,该部分限售股将于2020年12月22日起上市流通,限售期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6个月。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汇祥(天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汇祥资产鼎盛1号私募投资基金持有神州细胞27.0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570%,为第八大流通股股东。 经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汇祥(天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29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资产管理(金融资产除外)。公司大股东为丁松良,持股比例60%;另一股东为海祥(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0%。
1月8日晚,*ST航通发布主动终止上市方案,拟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交易,并在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批准后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公司表示,在能够达到上市条件的时候会争取重新上市,现阶段公司还达不到重新上市的一些硬性标准。这些原因可能是财务性,也可能是控制人的适当性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公司股东详细了解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有关情况,*ST航通定于2021年1月14日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召开“公司关于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网络沟通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提供现金选择权 据了解,*ST航通的控股股东将向除控股股东及所持公司股份为限售股的股东外的公司其他全体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每股4.18元。*ST航通的控股股东将为不超过35361.68万股股份提供现金选择权,合计金额达14.78亿元。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ST航通暂停上市前的收盘价为3.01元/股。据此计算,上述回购价溢价40%左右。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股东给了现金选择权,价格也还不错,算态度积极的。这个价格也可能在传达一个信号,公司还是值钱的,未来会重新上市,毕竟出问题的主要是子公司。实行现金选择权是大股东掏钱,对公司实际经营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王骥跃进一步表示,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且追溯调整后连续亏损已经被暂停上市了,预计2020年报并不能解除退市风险。与其被因重大违法违规被强制退市,不如体面些选择主动退市。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损失小,也是对股东负责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ST上普宣布计划主动退市,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普天折价回购其他股东持有的上海普天股权,最终有超过一半的A股股份接受了现金选择权。*ST上普完成主动退市。 保留再上市可能 此次主动退市,并不意味着*ST航通彻底告别A股舞台。 2019年1月,曾经的ST长油以招商南油的身份重新上市,成为沪市公司退市后申请重新上市的首个案例。2020年6月,国机重装(原*ST二重)获准重新上市,距离主动退市五年时间,其间采取了债务重组、盘活资产等诸多方法脱困。 从退市方案来看,*ST航通也有此打算。公司表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现金流、提升经营业绩、深化内部改革,实现持续经营;控股股东也会在业务协同、企业改革、人才帮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适时推进与航天通信主业有关的资源重组与整合,争取让公司早日具备重新上市的能力。 *ST航通仍有不少优势,实力仍存。一是具有齐全的军工资质,行业壁垒深厚。二是公司在信息通信细分领域和航天防务与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既有各军兵种、主机厂、科研院所等军方客户,还包括国内多家重点通信企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公司主业在通信装备制造,其行业毛利率本身不高,经营优势不明显,所以撤回、未来重新上市也实属正常。这也说明,当下退市后股票重新上市是需要在经营上有明显的改观才可以,以此确保将退市落到实地。 有出有进是常态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建立,除财务指标外,在主动退市、重组退市、面值退市、重大违法退市等方面已有诸多实践。*ST航通选择主动退市,符合当下的市场形势。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层面近期对于A股退市的表态不少。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实施了覆盖全市场的新退市制度。分析人士表示,全面推行注册制之下,A股迎来真正意义上“史上最严”退市制度。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新退市制度改革主要有四大意义。一是贯彻落实新《证券法》,构建与注册制理念相匹配的退市机制。二是加快出清僵尸企业,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是提高市场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形成有进有退、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良好市场生态。四是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压缩人为操纵、规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