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468亿元的家居行业大牛股爆雷。 12月24日晚间,顾家家居(603816)公告称,公司收到董事长顾江生的通知,顾江生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顾江生涉嫌内幕交易股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顾江生立案调查。 截至三季末,顾家家居有1.12万户股东,对于股东来说,遭遇“黑天鹅”。 收购过程中 交易喜临门股票 12月24日晚间,顾家家居在公告中称,据公司了解,本次调查事项系对顾江生个人的调查,主要涉及其在2018年至2019年收购喜临门(603008)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过程中,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喜临门股票的事项。顾江生将全力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本次调查不会影响顾江生先生在公司的正常履职,不会对公司现有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时钟回拨两年前。 早在2018年10月14日,顾家家居与华易投资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以单价不低于每股人民币15.20元,总价不低于人民币13.80亿元的价格收购华易投资持有的喜临门合计不低于23%的股权。 顾家家居1982年创立,专注于客餐厅、卧室以及全屋定制家居产品,2016年在A股上市。喜临门同样是家居行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床垫、软床、沙发及配套产品。根据公告,若意向书顺利履行,喜临门将成为顾家家居的控股子公司。 但事与愿违。2019年4月14日,据顾家家居公告,由于《股权转让意向书》签订之日起六个月有效期届满后,合同双方仍未签订正式的转让协议,本意向书自动终止。 对于原因,顾家家居公告称,自《股权转让意向书》签署后,公司与华易投资就合作细节展开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和洽谈,但鉴于商洽过程中主客观条件影响,双方未能在意向书有效期届满前达成共识并签署正式的转让协议,因此本意向书自动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10月26日,顾家家居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顾江生与李东来、许昙华、许永海、宁波顾家投资、嘉汇通于2018年10月8日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书》,各方就收购喜临门达成一致行动:各方拟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协议转让等方式收购喜临门不超过30%的股权,其中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喜临门不超过5%的股权。 据顾家家居2019年1月26日公告,顾家家居及其一致行动人李东来在二级市场上增持了喜临门总股本的4.84%。 今年股价大涨 大股东方面多次减持 从业绩来看,顾家家居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5.45亿元,同比增长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0亿元,同比增长10.10%。 截至三季末,顾家家居有1.12万户股东。顾江生1973年10月出生。公开报道显示,顾江生出身于数代传承的浙江天台家具世家,2000年接手父辈的企业。 根据顾家家居三季报显示,顾家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顾家家居36.92%股权,位列第一大股东;TB Home Limited持有顾家家居18.98%股权。顾江生持有顾家集团61.6%的股权,顾玉华、王火仙分别持有TB Home60%和40%的股权,顾玉华与王火仙系夫妻关系,顾江生系顾玉华、王火仙之子,顾家集团与TB Home构成一致行动人。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收盘,顾家家居收报74.06元,跌1.29%,总市值达468亿元。今年以来,顾家家居股价涨幅达66%。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顾家集团及一致行动人TB Home多次减持顾家家居股份。7月23日至24日,顾家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9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2%;TB Home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228.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8%。 9月24日,顾家集团通过协议转让减持顾家家居股份3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6%。 此外,11月16日,TB Home通过协议转让减持顾家家居股份31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1%。 编辑:张楠王寅
银保监会近日向社会公开第二批共9名重大违法违规股东。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严格股东准入、强化股东约束、优化股权结构,扎实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回头看”,督促落实问题整改,继续严厉打击资本造假、违规代持、利益输送等深层次高风险问题,加大对机构和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以严监管切实提升资本质量和公司治理透明度,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合规内控水平,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今年7月,银保监会首次向社会公开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起到了严肃市场纪律、强化市场监督的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持续发挥震慑惩戒作用,银保监会现公开第二批共9名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分别为东营卓智软件有限公司、山东爱斯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西藏世纪鼎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泰安市泰山祥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济南三望塑料有限公司、玄盛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富新酒店有限责任公司、长沙红建置业有限公司、中国正通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进入12月以来,两市公司重要股东(董监高股东、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以下简称重要股东)减持较多。据同花顺数所统计显示,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重要股东有1587次减持行为发生。 从减持对应的股份数量及减持后这些重要股东的持股情况来看,部分重要股东已经“清仓”。不过,有一些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细节令人玩味,例如,农发种业称,于12月21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中国华农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农资产”)发出的《关于减持农发种业股份实施完成情况的告知函》,而华农资产减持的股份,来自此前“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和中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维护公司股价稳定”的增持,梳理公司的公告可知,华农资产增持完成到减持开始,中间的间隔刚刚过6个月的时间。 农发种业重要股东减持公告“迟到” 12月22日,农发种业发布公告,称华农资产减持持有公司的全部股份,约1832.7万股,持股比例为1.69%,来源则全部为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取得。 图片截自农发种业公告 翻阅公司之前的公告可知,在2019年10月末,农发种业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华农资产计划自2019年10月30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票,2019年10月30日至2020年4月29日期间,华农资产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83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9%。 彼时,公司的公告称,增持的原因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和中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维护公司股价稳定。” 不过,从后续华农资产的行为中可知,“对中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显的比较“短暂”。2020年12月7日,公司称收到华农资产发出的减持告知函,11月13日至2020年12月7日期间,华农资产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农发种业股份约1277万股。 图片截自农发种业公告 截至2020年12月21日,减持实施后,华农资产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从增持到减持,华农资产获利丰厚。公告显示,当时增持公司共耗资4926.32万元,而减持金额则共计8140.62万元。 从农发种业过往的公告可知,华农资产减持公司发生在11月13日,而至12月7日公司才接到告知函并公告,减持与公告之间有着明显的公告“迟到”行为。此外,从时间顺序上梳理可知,华农资产增持完成仅6个月出头(增持完成时间是在今年4月29日,减持开始于今年11月13日)就开始了减持行为。 对此,有证券律师对记者坦言,这种减持行为明显是在打相关法律规定的擦边球。 减持对应总市值超过320亿元 相较农发种业的重要股东“闪进”、“闪出”的行为,更多公司的重要股东减持此前有迹可循,率先发布了减持的有关预告。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在这1587次减持行为中,对应的变动部分市值总额超过了320亿元。其中,减持对应的市值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共有70次。 不过,也有部分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比较“迷你”,数据显示,有61次减持行为对应的股份数量不足1000股。 减持股东的类型来看,有533次减持来自高管,其余减持行为则分别来自个人股东、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的股东等。
12月22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京东新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缪晓虹,经营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经济贸易咨询、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施工总承包等。 该公司由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全资持股,后者第一大股东为刘强东,持股比例45%,第二大股东为李娅云,持股比例30%。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2亿元购买私募基金单月亏损1.59亿元后,中来股份(300393.SZ)的净利润腰斩。1月10日,中来股份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亿元-1.15亿元,同比下降52.71%-62.99%。在光伏行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中来股份的亏损实属少见,而亏损则是则是源于其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1月11日,《华夏时报》记者就购买理财、定增等问题致电中来股份,相关人员表示,不接受电话采访,回复深交所关注函也未给出具体时间表。1月11日收盘,中来股份跌停,股价下跌20.03%收于9.5元/股。2亿元买基金单月亏1.59亿元购买理财为中来股份的2020年业绩亏损埋下了祸根。中来股份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亿元-1.15亿元,同比下降52.71%-62.99%;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中来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亿元-2.40亿元,较上年同期(1.90亿元)增长13.34%-26.53%。对于亏损,中来股份解释,公司购买的委托理财(认购私募基金)在报告期内大额亏损,对净利润影响-1.68亿元;预计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2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主要系公司购买的私募基金在报告期内大额亏损以及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所致。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中来股份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分别向泓盛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泓盛资产”) 认购3000万元泓盛腾龙1号私募基金和5000万元泓盛腾龙4号私募基金,向深圳前海正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前海正帆”) 认购6000万元方际正帆1号私募基金和6000万元正帆顺风 2号私募基金,投资金额总计2亿元,并于2020年4月27日补充披露、4月30日召开董事会补充审议。根据中来股份1月10日下午披露的《关于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委托理财的进展公告》(下称《进展公告》)显示,上述基金产品在 2020年12月内亏损就高达1.59亿元,主要原因系基金投资的股票市值出现大幅度下降,截至目前相关基金 产品尚未完全平仓。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对于购买理财亏损,中来股份也遭遇深交所关注。由于泓盛资产与前海正帆住所均为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且《进展公告》显示四支基金产品持仓重合度较高。深交所要求中来股份核实并说明泓盛资产与前海正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相关基金产品的实际募资规模及其他投资方,中来股份获取投资明细、资产净值等信息的约定及具体执行情况,并按月列示相关基金产品运作期 间内的具体投向、杠杆运用及净值变动情况; 核实并说明中来股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是否与相关基金管理人及其管理人员、投资负责人等存在资金往来或业务合作等关系。此外,泓盛腾龙1号私募基金等三支基金产品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资产净值触及预警线或止损线。中来股份2020年4月27日补充披露时就提及已提出全部赎回的申请,保荐机构申万宏源在核查意见中明确将持续关注中来股份赎回情况,但截至目前仅收到1840万元认购款项及对应盈利143.52万元。基于上述情况,深交所要求中来股份结合四支基金产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及投资期间其他节点知悉的净值情况,说明相关亏损或盈利是否触及临时信息披露义务,是否及时充分披露投资风险以及请说明公司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赎回全部款项且未披露相关赎回不利进展的原因。深交所还要求中来股份回复做出上述投资决定的尽职调查、审核决策过程,相关报告 制度和监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董事审议相关议案时是否审慎判断可能的风险及收益,是否充分关注相关风控制度和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多次计划出售控制权2020年,光伏行业发展过山车,进入去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发展站上高点,中来股份在二级市场上也实现股价翻番,然而中来股份却多次出售控制权。中来股份成立于2008年,2014年成功上市,公司专注于光伏辅材、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等产品的创新性研发与高品质制造,是全球最大的N型单晶双面电池制造商及全球最大的背板制造商。2020年12月,中来股份再次发布定增公告,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9.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行完成后,中来股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下称“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早在2020年10 月 22 日,中来股份控股股东林建伟、张育政与姜堰道得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林建伟、张育政将其持有的中来股份4433.67万股股票转予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同日,林建伟与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林建伟将其持有的中来股份1.01亿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行使。相关股权完成登记过户和表决权委托协议生效后,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合计将控制上市公司 18.70%的股份。而按照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数量测算,预计本次发行完成后,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股合计将控制中来股份37.46%的股份,林建伟、张育政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州普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计将控制中来股份17.08%的股份。上述控股权出售并非第一次。此前在2020年8月9日,中来股份曾发布相关公告,拟通过两次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出售控制权,该交易完成后,杭锅股份(002534.SZ)将持有中来股份约18.67%股份,并持有10%股份的委托表决权,合计控制中来股份约28.67%表决权;同时,中来股份控股股东将由林建伟、张育政变更为杭锅股份实际控制人王水福、陈夏鑫及谢水琴。不过在10月20日,中来股份发布公告称,因杭锅股份董事会、管理层及控股股东就杭锅股份本次重组及未来资本市场运作进程等事项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现阶段继续推进本次重组的有关条件不够成熟。经双方审慎研究并与友好协商,双方决定终止本次交易事项。此前,在更早的2020年6月19日,中来股份公告实控人林建伟、张育政夫妇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合计约1.47亿股股份,分次协议转让给贵州乌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本次拟转让交易完成后,后者将成为中来股份新的控股股东,但最后交易搁浅。对于为何出售控制权,公司的资金是否存在较为紧张的局面,《华夏时报》记者发采访函至中来股份,截至发稿时并未获得回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近日,“电力系”险企鼎和财险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招标,计划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信息披露期满日为2021年3月8日。与以往的增资项目不同的是,鼎和财险此次没有给出具体的拟募集资金总额和新增注册资本,而是表示“视投资方征集情况而定”。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度依赖股东业务的鼎和财险,始终有其局限性,同时公司发展也会遭遇瓶颈期,而引入战投给公司注入多元化的基因,能够改善公司治理、获得新股东带来业务和知识资源,从而助力公司对外开拓市场、继续发展。对于募集资金用途,鼎和财险亦表示,将补充资本金,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强产融结合,拓展业务规模,发展能源生态圈、电动汽车生态圈等;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锻造公司新的发展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设具体增资额与股比 看重投资人业务协同程度从鼎和财险披露的增资信息来看,其募集资金总额、新增注册资本视投资方征集情况而定,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50%,单个意向投资人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不接受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的投资,不接受业绩对赌、股权回购等要求。信息公告期满后,如征集到合格的意向投资人且持股比例不超过50%,则可选择将该意向投资人直接确定为最终投资人,或者根据需要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最终投资人及其投资金额和认购价格;如征集到合格的意向投资人且意向投资人合计持股比例大于50%,将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最终投资人及其投资金额和认购价格。据记者了解,遴选方案选用竞争性谈判,根据以下要点选择投资人,包括意向投资人的增资价格;投资金额;意向投资人或其实控人的综合实力,包括但不限于资金实力、区域影响力等;对鼎和财险价值观和企业经营理念的认同程度,能否与原股东具有区域协同效应;对鼎和财险未来业务增量的支持情况;能够为鼎和财险提供产融结合、参与生态共建、加强科技赋能、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运营效率等。资料显示,鼎和财险目前共有7家股东单位,其中,南方电网持股20%,广东电网、云南电网、贵州电网、广西电网、海南电网各持股14%,南方电网财务公司持股10%。其经营范围是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以及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电力系险企,鼎和财险的现有股东方完全有实力直接进行增资,因此此次选择引入战略投资者应是其推进混改的举措。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可以提升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作为电力系险企,业界一致认为其是非常优质的投资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系险企有较多来自股东的优质业务;主要股东声誉较好,便于对外开展业务;公司资本要求和短期盈利的压力较小,能够专注于提升产品服务。”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依赖股东业务不仅有局限性,公司发展也会遇到瓶颈,而引入战投给公司注入多元化的基因,能够改善公司治理、获得新股东带来业务和知识资源,从而助力公司对外开拓市场、继续发展。而央企的金融子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业务多依赖股东 责任险为最大亏损险种鼎和财险自2008年成立以来,保费持续增长,从成立之初的1.2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9.56亿元,2020年前3季度保费收入41.22亿元。利润方面,2010年以来鼎和财险一直处于盈利状态,2019年盈利达6.54亿元,较2018年增约五成,2020年前3季度实现净利润5.79亿元。鼎和财险的业务主要依赖于股东资源,2020年以来,鼎和财险六次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其中五次披露的内容均为关联方进行电力资产投保,据本报记者简单计算,其关联公司累计投保18.79亿元保险合同,预计占鼎和财险2020年总保费的41.75%。对此,鼎和财险表示,交易标的业务品质预期较为良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做出一定的正向贡献,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在电力保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规模和业务效益。而从2017年至2019年的关联交易来看,鼎和财险分别取得17.6亿元、21.86亿元、23.15亿元的关联交易保费收入,占当年总保费收入的43.73%、48.69%、46.71%。鼎和财险对关联交易方保费来源的依赖可见一斑。不过,电力系险企也有其特殊性,据保险业内人士介绍称,电力行业属于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电力企业的资产少则几十亿,多则数百亿,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且电力行业配套的保险产品也具有特殊性,对险企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电力系险企初期运营类似自保公司,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股东有保险业务需要,通过筹建财险公司,承接自身业务的同时,向同业输出保险保障。”目前,除鼎和财险外,国内还有英大财险、永诚财险、长江财险等电力系财险公司。当然,鼎和财险的发展也并非一片坦途,该公司的车险、责任险业务常年亏损。年报数据显示,2010至2018年,其车险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2018年,鼎和财险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1.69亿元、21.86亿元,承保亏损金额分别为-0.96亿元、-0.69亿元。2019年净利润有所改善,实现0.2亿元盈利,车险保费收入为23.76亿元。相较于车险,鼎和财险的责任险业务更是亏损严重。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其责任险均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2018年、2019年,该公司责任险保费收入分别为0.97亿元、2.5亿元、2.7亿元,承保亏损1.52亿元、2.76亿元、2.1亿元,成为亏损最大的险种。为了顺应未来电力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探索更多新业务,鼎和财险正在加大对新能源市场的探索研究。当前,鼎和财险正加大对新能源市场的探索研究,推出充电桩保险、光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一系列特色产品,为新能源企业、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专属的保险产品保障,在电力股东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挖掘发电商、电力设备开发商等用电客户,探索创新电力领域衍生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鼎和财险总经理之位自2019年5月王嘉君离职后,一直未有合适人选补位,期间虽由该公司董事长王晓锦代行了3个月,但至今总经理职位空缺已一年半。2020年7月,鼎和财险曾启动市场化的“招兵买马”,拟聘任总经理1位,全面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副总经理3位,分别负责销售管理、核保核赔管理、内部管理兼财务管理工作,但至今未有进一步消息。当前,鼎和财险董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层多来自股东电网体系,若此次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该公司高层人事或也将发生变化。
歌华有线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北广传媒投资发展中心转让公司19.0860%股份,已于12月21日完成过户登记。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公司控股股东由北广传媒投资发展中心变更为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变更为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