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溢科技公告,持公司股份32,421,2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7.95%)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深圳市敏行电子有限公司计划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9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61%)。
科创板连续两日迎来同股不同权“考生”。继汇宇制药2日获得“准考证”之后,人工智能“独角兽”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从科技”)也正式获受理。据披露,A股公司佳都科技、知名投资家刘益谦分别持有云从科技7.82%、3.86%股权,位列公司第二、第五大股东。云从科技成为科创板第五名同股不同权“考生”。12月3日晚间,上交所受理云从科技、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英泰”)、江苏正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济药业”)科创板上市申请,3家公司拟分别募资37.5亿元、4.95亿元、11.44亿元。至此,科创板受理企业总数达到492家。云从科技:刘益谦潜伏其中据招股书申报稿显示,云从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公司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成熟实现落地。其中,在智慧金融领域,公司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核心应用已覆盖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的超过400 家金融机构;在智慧治理领域,产品及技术已服务于30 个省份的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在智慧出行领域,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部署上线;在智慧商业领域,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辐射汽车展厅、购物中心、品牌门店等众多应用场景,为全球数亿人次带来智慧、便捷和人性化的AI体验。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453.37 万元、4.84亿元和8.07亿元。由于公司尚未盈利,且设置了特别表决权,因此云从科技选择了同股不同权的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今年9月,云从科技实施特别表决权制度。公司控股股东常州云从持有的公司1.47亿股股份为A类股,其余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均为B类股,除部分特定事项的表决外,每一A 类股股份享有6票表决权,每一B类股股份享有1票表决权。常州云从直接持有云从科技23.32%股权,根据特别表决权设置,常州云从在公司股东大会拥有64.60%表决权。周曦持有常州云从99.88%的股权,且拥有公司30%以上的表决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云从科技的股东榜亦是群星闪耀。本次发行前,公司共有4 名国有股东,分别为南沙金控、国新资本、上海联升、广东创投。此外,上市公司佳都科技、知名投资家刘益谦分别持有云从科技7.82%、3.86%股权,位列公司第二、第五大股东。据佳都科技此前披露,早在2015年公司就投资了云从科技,入股成本较低,若此次IPO成功,公司将获得巨额投资收益。中科英泰: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同日进入“考场”的中科英泰,曾于2014年12月挂牌新三板,今年7月宣布终止挂牌,筹备科创板上市。中科英泰是一家以嵌入式系统技术为核心,集智能商用终端设备和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开发平台,包括智能终端硬件开发平台、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和智能终端管理平台,公司可以根据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及餐饮娱乐等不同细分领域和应用场景的需要,为客户快速提供定制化的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客户,提升客户运营管理能力,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同时,公司业务领域不断延伸,推进公司定制化的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在政企印控管理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公司逐步由智能终端设备供应商发展成为智能终端整体解决方案商。根据专业市场咨询机构英国RBR的统计,2018年和2019年,公司智能交易终端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列第六名和第八名,公司自助交易终端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列第六名和第五名。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至2019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641.74万元、4244.2万元、3751.74万元。本次发行前,中科英泰共有71名股东,股权结构一直维持比较分散的状态,其中柳美勋夫妇合计持股比例为19.41%,焦丕敬夫妇合计持股比例为17.89%,殷良策夫妇合计持股比例为17.89%,任何股东单独所持股权比例均没有绝对优势,也不存在共同控制的安排。因此,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正济药业:手握瑞德西韦等抗病毒药正济药业也是一家来自新三板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特色原料药及高级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功开发了针对流感、肝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重大疾病的新型药物合成工艺,能够提供抗病毒类、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及抗肿瘤类原料药及中间体。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积极开发以瑞德西韦、法匹拉韦、来迪派韦、维帕他韦、帕拉米韦、艾立布林为代表的特色创新类产品,在专注于原料药业务的同时,利用在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的优势,向下游制剂行业延伸,并加快一类新药的创新研发,形成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业务体系,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化经营的创新型高端化学制药公司。其中,瑞德西韦、法匹拉韦不仅是广谱抗病毒药,还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目前,公司已与华润医药、上药集团、石药集团、乐普药业、华海药业、海正药业、人福医药,以及欧洲Ferrer,韩国SK Biotek、LG Chem,日本立山化成,印度Cipla、Dr. Reddy’s、Mylan、Hetero Drugs等国内外众多知名药品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看股权结构,徐俊直接持有正济药业25.52%的股份,并通过淮安正诚、正济投资、正济化学分别持有公司6.38%、5.95%、4.08%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41.93%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证券时报e公司讯,光峰科技(688007)7月23日晚间公告,多名股东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9%。其中,CITIC PE INVESTMENT (HONG KONG) 2016 Limited 拟减持公司不超6%股权。
证券时报记者 王一鸣科创板首单询价转让计划出炉。7月23日晚间,中微公司(688012)、西部超导(688122)、瀚川智能(688022)等9家公司同时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其中,中微公司首试询价转让制度,其余8家公司的减持方式均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进行。据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披露,中微公司9名股东合计持有公司21.52%,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公司2.66%股份。询价转让价格下限为178元/股,为前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的73.49%,为今日收盘价的86.73%。其中,8名股东委托中信证券拟转让1.66%股份、1名股东委托中金公司拟转让1%的股份。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据悉,本次询价认购的报价结束后,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将对有效认购进行累计统计,依次按照价格优先、数量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确定转让价格。当晚,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首单询价转让的出现具有历史意义。此前7月初公布的科创板股东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细则是市场化方式解决限售股减持的试点,制度创新需要经受市场检验,如果后续运行平稳,该机制的价值堪比二次股权分置改革。王骥跃同时指出,本次中微公司询价转让价格下限为前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的73.49%,最终转让价格经过询价确定,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市场惯例看,很大可能远高于底价。他还预测,询价转让或是一个规模远大于IPO的市场,将利好销售能力强、客户基础雄厚的券商。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7月3日上交所曾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为科创板公司股东设计了市场化、多元化的退出渠道。“询价转让是证监会、上交所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框架体系下的又一重大创新,它通过更充分、更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衔接资金配置和股份减持需求,同时能大幅降低股份减持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中微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晓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据刘晓宇介绍,中微公司在询价转让制度实施后,第一时间配合众多股东方共同进行询价转让的尝试。中微公司诸多股东方及早形成共识、共同决策等措施及实践,相信也能够给更多科创企业的平稳减持带来启发。未来在配合更多创新制度落地方面,中微公司也将作为科创板的重要参与者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微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在国际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14纳米、7纳米和5纳米的集成电路加工制造生产线及先进封装生产线。公司的 MOCVD 设备在行业领先客户的生产线上大规模投入量产,公司已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氮化镓基LED设备制造商。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18.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07.51%;同期研发投入合计4.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81%。从上市后表现来看,去年7月22日中微公司科创板IPO发行价为29.01元,至今公司股价累计涨幅607.45%。本次询价转让计划书显示,兴橙资本是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中微公司的主要股东,也是本次解禁后持股比例最高的机构股东。兴橙资本董事长陈晓飞表示,公司将和中微公司其他股东一起,合力支持和运用询价转让制度,做好准备和有意向参与询价的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共同实现本次询价转让的实施。兴橙资本是中微公司一路成长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暂时的减持是为了背后LP投资人回报的需要,LP的资金将继续投入到更多的半导体企业中。在上海本地资本市场人士看来,7月22日询价转让制度正式实施后即迎来首单尝试,说明一定程度上市场对制度设计方向的认可,这种尝试的意愿,也是作为市场参与者的公司股东、中介机构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责任的担当。“科创板的询价转让制度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改变了以往散户同优势股东同台博弈的格局;通过疏通新的减持渠道,避免了短期大量股份向二级市场倾泻对股价造成冲击。这一针对存量市场“减持难题”做出的针对性安排,具体实施起来的效果如何,势必还需要再经过现实的试炼检验,从而完成‘从现实到理论再到现实’的转换,使科创板作为改革试验田化解大额减持问题的探索能够落地并形成有益经验。”该人士指出。
距离公告拟变更股东一年半之后,交通银行旗下的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人寿变更股东一事终于获批。 银保监会官网最新信息显示,批准澳大利亚康联集团将所持有交银康联人寿的37.5%股权转让给日本MS&AD保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转让后,日本MS&AD保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交银康联人寿37.5%的股权;澳大利亚康联集团不再持有该公司股权。 根据交银康联人寿2019年3月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显示,此次股权转让的出资金额为19.125亿元,转让的股权比例为交银康联人寿总股本的37.5%。 在转让之前,交银康联人寿的股权架构为:交通银行持股62.5%、康联集团持股37.5%。 资料显示,MS&AD保险集团是在日本三井住友海上集团、爱和谊财产保险公司、日生同和财产保险公司进行经营整合后成立的,业务涵盖财产保险、风险管理、资产运用以及人寿保险等各个领域。整合之后的MS&AD保险集团成为日本第一、世界第七的财产保险集团。 澳大利亚康联集团为交银康联人寿的原始股东。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称,此次退出原因与澳大利亚康联集团自身全球战略调整相关,相较于当年入股时的初始资金,此次退出让澳大利亚康联集团获利颇丰。
安华企管的临时退出,让皖通科技第一大股东南方银谷的盟军阵营遭受损失。与此同时,世纪金源系股东西藏景源来势汹汹,通过不断增持,目前已单方面持有皖通科技13.73%的股份,恰与南方银谷持平。 一方面,外界质疑西藏景源存在隐形的盟军;另一方面,安华企管的离去,导致南方银谷方面(联合易增辉)的持股比例降至17.21%,令皖通科技未来控制权的争夺更加迷雾重重。 第一大股东 盟友关系提前解除 近日,皖通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南方银谷及其一致行动人安华企管签署《表决权委托与一致行动协议之解除协议》。从公告内容来看,双方于2020年5月8日签署的《表决权委托与一致行动协议》,时隔不到七个月,就于2020年12月3日提前解除。 回顾双方的联手,南方银谷和安华企管于2020年5月8日签署《表决权委托与一致行动协议》,安华企管将其持有的皖通科技1652万股,合计约占上市公司总股本4.01%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南方银谷行使,期限为协议生效之日起18个月。 对于“同盟军”的提前撤退,南方银谷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场股权之争时间比较久,目前看还没有一个明朗的结果,所以双方解除了这个协议,这是公司一个正常的行为。” 资料显示,安华企管唯一的有限合伙人为蚌埠经开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99.8%,其实控人为蚌埠市国资委;普通合伙人为自然人刘宇恒,曾任皖通科技高级副总裁。安华企管于2020年4月21日刚刚成立,在4月24日至5月8日期间火速增持皖通科技,持有16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01%。后续为支持南方银谷夺权,安华企管又进行了增持,最终持有皖通科技1974.72万股,持股比例为4.79%。 南方银谷与安华企管结盟,主要是为了稳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彼时,南方银谷虽是皖通科技控股股东,但上市公司董事会被世纪金源系董事控制,周发展(南方银谷实控人)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于今年3月4日的董事会上被罢免。 与此同时,有世纪金源背景的股东西藏景源开始不断增持,对南方银谷控制皖通科技构成严重威胁。于是,南方银谷顺理成章地与安华企管走到了一起,并向皖通科技董事会提请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要求罢免世纪金源系董事,重新进行选举。但事与愿违,临时股东大会不仅未能提前召开,周发展还被世纪金源系董事踢出了董事会,南方银谷最终饮恨6月24日的年度股东大会。 在本次权益变动前,南方银谷、易增辉、安华企管三方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皖通科技股份9049.1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1.96%。本次权益变动后,南方银谷及其一致行动人易增辉持有公司股份7093.69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7.21%。 一位接近上市公司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安华企管是由蚌埠市国资委控制的基金,临近年底,大概是出于国资保值增值的需要,选择了提前撤退。“照目前情形看,国资企业不太可能长时间为皖通科技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背书。” 记者注意到,安华企管增持皖通科技股票的成本约在11元/股左右,以12月3日收盘价12.91元/股计算,该笔投资账面浮盈3155万元。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此前双方结成一致行动关系,使得安华企管无法自由减持。关系解除后,由于安华企管持股比例未超过5%,不属于重要股东,则可以自由减持套现。 两股东 对战董事会步步惊心 记者注意到,作为此次争夺皖通科技控制权的两个主角,南方银谷和西藏景源经过多次增持后,现直接持股比例已基本一致,皖通科技的股权争斗在不断升级中日渐胶着。 回顾双方股权之争,南方银谷通过参与皖通科技定向增发的方式认购2401.32万股股份,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5.82%。 紧接着,皖通科技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将合计持有的约2060万股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南方银谷,委托期限18个月,双方结成一致行动人关系。这使得南方银谷合计拥有表决权的股份数量占比达10.83%,成为皖通科技控股股东,周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 原本以为,皖通科技将因此迎来“二次创业”,孰料却成为股东内斗的开始。 今年3月4日,周发展董事长一职被皖通科技董事会罢免,理由是:其在任期间,未能清晰规划公司战略发展路径,不能胜任公司董事长职务。3月11日,公司又火速召开董事会,选举廖凯为新任董事长,此前廖凯的职务为上市公司董事、总经理。 随着周发展与廖凯、甄峰、李臻等人矛盾的公开化,皖通科技第一大股东南方银谷与世纪金源系股东西藏景源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开始逐步升级。资料显示,西藏景源的股东为世纪金源股东黄涛、黄世荧。 先是南方银谷联合安华企管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世纪金源系董事,同时选举新的董事。但该提议最终未能实现。后来,在6月24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周发展又被剥夺了董事身份,南方银谷彻底无缘上市公司董事会。 8月10日,皖通科技曝出原董事长周发展涉嫌职务侵占,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决定立案,公司已收到《立案告知书》。9月2日,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认为周发展无职务侵占犯罪事实,决定撤销此案。最终,投资者虚惊一场。 南方银谷虽然暂时失势,但随时在寻找反击机会。9月14日,南方银谷与关键少数股东易增辉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加上自然人股东王晟(持有皖通科技8.49%股份)的参与,在9月16日召开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三方“合力”将陈翔炜挡在了皖通科技的董事会门外。资料显示,陈翔炜与世纪金源颇有渊源。 随后,南方银谷乘胜追击,迅速联合易增辉,向皖通科技董事会提请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要求罢免李臻、廖凯、王辉、甄峰等4名世纪金源系董事,但被董事会否决。后来,该提请意外获得公司监事会通过,却随后又被取消。 截至目前,皖通科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能否再度召开仍是悬念。但南方银谷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已向监管部门投诉,上市公司无权单方面取消股东大会的召开,这种行为损害了股东权益。 西藏景源持股 直逼第一大股东 记者注意到,两大股东围绕皖通科技控制权和董事会进行争夺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充持股比例。西藏景源方面,今年以来通过二级市场不断增持,所持股份比例迅速增加,而南方银谷则选择“结盟”来增加弹药。 周发展的董事长一职于3月4日被罢免后,西藏景源就在3月9日增持60.69万股,增持后持股比例首次突破5%。此后,西藏景源就开启了二级市场“买买买”的模式。最新公告显示,截至11月18日,西藏景源的持股数量为5656.88万股,持股比例达13.73%,仅比南方银谷持股数量相差2.42万股。 “这是一种巧合吧?西藏景源一直在不断增持股份,近期二级市场成交量也比较大。”南方银谷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 皖通科技的股权争斗将去向何处,恐怕还需等待下一次股东大会方见分晓。
ST威龙公告,镇江市中级法院裁定公司原控股股东、实控人王珍海持有的62,641,715股股份所有权归于是鑫诚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所有。此次权益变动后,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市仕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3.61%;第二大股东为于是鑫诚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股18.81%,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将由王珍海变为无实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