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乐家居(603326)2月3日晚间公告,2021年1月27日至2月1日期间,股东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352.27万股,最新持股已超越“举牌线”,合计持股比例达6%。 举牌方表示增持系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且未来6个月内计划继续增持我乐家居股票,增持数量不低于总股本的0.5%,不超过总股本的1%。 此次为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首次达到举牌线。查阅股东数据,举牌方最早进驻我乐家居是在2019年第二季度。2019年半年报中,于范易首度现身,彼时持有我乐家居231.59万股,持股比例达1.03%。此后每一季度于范易都有增持或减仓动作。 天眼查显示,于范易担任了包括参与买入乐居股份的烟台埃维管业有限公司、烟台埃维商贸有限公司等在内的20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其所任职公司基本集中于山东。 从最新披露的举牌方此前6个月的交易情况看,自2020年8月至今,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一直频繁交易我乐家居股票。期间,我乐家居股价呈现较大幅度波动,尤其是去年9月下旬,我乐家居曾因疑似遭遇“杀猪盘”。 目前,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我乐家居约1900.29万股,合计持股市值近2.18亿元。 公告显示,举牌方此轮增持我乐家居股票系因其看好未来上市公司发展。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乐家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3.9%,上市公司股权较为集中。 值得关注的是,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未来6个月内增持我乐家居股票,增持数量不低于总股本的0.5%,不超过总股本的1%。 稍早前,我乐家居刚刚推出了较大规模的股权激励方案,公司于1月25日晚间公告,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规定的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条件已经成就,同意公司向188名激励对象授予共计566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为2021年1月25日。首次授予价格为5.09元/股。在业绩考核方案中,我乐家居以2020年营收或扣非后净利为基数,设置了较高增速的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或扣非后净利目标。 从公司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我乐家居2020年即已取得不错的业绩表现。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约2.16亿元至2.31亿元,同比增长40%至50%;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1.92亿元至2.06亿元,同比增长45%至55%。
新冠疫情以后,欧美日都进入了无上限宽松,事实上践行了MMT(现代货币理论),全球市场的金融环境进一步质变,中国成为全球资产高地。投资者也看到了这个趋势,竞相追逐中国资产。 1 这是一个与印钞机赛跑的时代 当资产价格上涨时,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感,这是人性。 我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跟朋友吃饭、交流就两种情况,一是他说买的几支股票都涨停了,觉得自己是股神;另一种是让你推荐股票。 推荐股票是一件特别得罪人的事:你推荐给他,他挣钱了让你继续推荐,总有一支股票亏钱,你总会得罪这个人;第二种方式,你不推荐股票,立马就得罪了他。 资产价格上涨,特别是代表性资产(股票、房地产、比特币等)价格上涨确实给社会带来一种焦灼感。人性使然,导致大家只看到那些错过的机会或者不幸踩到的坑。 今天让我们暂时抛开作为投资者、个体的感受,靠近本质,去发现这轮资产价格波动的真相。 1. 冰山一角 首先描述一下现象。其实这些资产价格的波动只是冰山一角。 比如股市,我们看到一些头部股票大涨,茅台又创新高,另一方面大量的股票跌得很惨。2021年元旦以来,4000家上市公司,真正上涨的股票是1500家,涨幅超过20%的不过几百家;超过2500家股票是下跌的,有些股票甚至跌掉了50%-60%,这是股市上分化的表现。 房地产市场上,我们看到深圳涨价、上海涨价、北京的学区房涨价,另一方面也看到很多二三线区域的分化非常严重,像燕郊区域的房子卖不出去。 再说比特币,从8000美元涨到1万美元,然后跌到3000多美元,一路到去年年底又涨到4万美元,大部分人其实都错过了。现在让你买,可能你也下不了那个决心,搞不清楚这里面到底是泡沫还是信仰。 有个段子说,这几年如果你没踩到坑,基本上不算高净值人群。 总体上人们都有一种财富焦虑感,从普通的打工人到中产阶层,企业家群体面临的投资机会多、诱惑多,身边的朋友又有成功案例,他也会觉得焦灼,搞一家上市公司还不如人家多买几套房、炒比特币。 什么是幸福?《自私的基因》书里说,幸福就是你对比邻居家之后的状态。 2. 流动性拐点 推而广之,是什么造成这个局面?原因或者动力在哪儿?发现事物的本质,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第一层面,疫情冲击造就了“半江瑟瑟半江红”。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2.3%的正增长,宏观数据非常靓丽,而且可以预见,2021年持续复苏是没问题的,今年的数字可能会在8%以上。 同时我们也看到,疫情对交通、贸易、交流的影响仍在延续。以我自己的理解,今年是真正考验每一个企业、个体的关键时刻。 去年年底,很多产业都很火红,你看到身边一些朋友收入上了新台阶。但是常识告诉我们,疫情的冲击不可能没有影响,特别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已经退出市场。统计数据很好,非常真实,但是关门不做生意的小商小贩不在(规模以上企业)这个统计里。 这就出现了“幸存者偏差”。 无论做投资、做企业,这个问题要认识清楚。我们要全面地、完整地、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状态。 第二层面,疫情以后,全球都重新进入量化宽松。我们今天面临的金融环境和2008年不一样。实际上欧美日实行了无上限宽松,我称之为无底线宽松,只要机构出问题和经济需要,中央银行可以无所顾忌地继续往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 好多人讲这种情况有问题,的确有问题,但是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哪个更重要?凯恩斯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当命都保不住时,你得先保命,现在放水,后遗症再慢慢解决。 但是欧美日这种无上限宽松,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国内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们这么放水我们的资产在稀释,不放水太吃亏;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能学他们,后遗症太大。2017年以后,好不容易把金融风险整顿过来了,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货币政策正常化、常态化的空间。这是国内主流的意见,我个人也更支持这种观点。 所以你看,2020年疫情冲击这么严重,我们的宽松程度其实不高,2020年四季度末以后,货币政策在边际上已经收紧,银行业的市场利率在抬升。这也是很多人在探讨流动性拐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希望看到所谓的资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 中国的货币当局其实看得很清楚。 但是所谓的不放水是不跟着欧美日无上限宽松,当你经济差了,现在能动用的手段也不过是相对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这种宽松在疫情冲击的过程中,一部分用于中小企业的恢复生产,一部分用于民生,另一部分的流动性必然会跑到资产市场上。这也是2020年股票市场表现如此之好的原因。 股市好的时候,一般房市都会好。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海淀区那片互联网公司聚集地,公司一上市或者股票一上升房价就跟着涨,因为大家手里有股票可以套现去买房,这是一种联动关系。 去年中国股市真正好的时候是2020年3月份到2020年三季度末,基本上估值抬升水涨船高,你不需要考虑什么,(买入后)股价就上涨。但是三季度末以后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从估值抬升转换为盈利拉动,通俗地说,这时候你得找盈利稳定、确定性强的股票。 去年三季度末以后,中国股市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已经不好赚钱,甚至把2020年赚到的钱全部亏回去了,有的还出现了巨额亏损。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货币环境层面,全球还在宽松,中国也在宽松,但是中国和欧美日处于两个“平行世界”。 从投资者角度讲,你看清这个问题就不用焦虑了,你也不要奢望跑过印钞机,没有人能跑过印钞机。能被印钞机甩下得稍微慢一点,就烧高香了。 2 羊群多的地方,别去! 常识告诉我们:羊群多的地方,你是不能去的。 我不是鼓动大家逆潮流而为,我们确实需要看清大势,了解市场、资产的逻辑,不要意气用事,要勇于认错,经常自省。 我认识一个经济学家朋友,从2015年开始一直说中国股市有“泡沫”,简直不可理喻,当股市从3000点涨到4000点,说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大的“泡沫”,你们都不要命了吗?涨到5000点时,他终于忍不住冲了进去,结果5100点股市到顶,然后发生了股灾,他深深地损失了一大笔钱。 专业人士也有他的盲点,经济学家也不是什么都懂,很多人问房产投资、资产配置、股票市场,找经济学家其实弄错了,经济学家不是干这事的,真正干这事的是所谓的投行经济学家,但即使是这帮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成功,只是相比于其他群体,他掌握的信息可能更充分一些。 以前我在今日头条上会发些段子,调侃一下,实际上也是那么回事。所有国家的韭菜都应该向中国的韭菜学习,只有我们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收割而痴心不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有一个国家的韭菜像我们这样百折不挠,前赴后继。 很多人希望自己一夜暴富或者抓住关键机会,这种机会是有,但是运气和概率太小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股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一棵韭菜的视角去看待经济运行和市场变化,不要把自己混同于机构。韭菜的自我修养的提高,很重要。 股票这个事就不说了。从专业机构出来,我们非常清楚监管的基本要求。你看过去这些年,很多所谓专家带着很多人在燕郊买房子,多少人套在这个市场上?多少人想到今天会如此惨烈? 财富增值的决策,只能由你去做。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自己。你得了解市场机构、中国股市的基本情况,买标的公司时你得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企业的财务状况等。 1. 意识 要用买大白菜的心态去买股票。 在菜市场买菜时,所有人都会斤斤计较,为什么你买股票时不斤斤计较呢? 对普通人来说,主要还是通过专业的学习,不断提升思维方式,以此超越群体的思维惯性。 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听父母的话,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不否认这是一个美德,但在投资上,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 量入为出,意味着你永远不可能放大杠杆,除非你第一桶金攒得足够大。问题是你都量入为出了,怎么可能把第一桶金攒得足够大? 2. 本钱 第一桶金特别重要。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投资很成功?因为他撬动杠杆的第一桶金特别大。 我原来劝一些年轻同事,我可以教给你很多投资方法,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替代不了你,你必须有第一笔撬动杠杆的资金。 以前有个朋友问我,手里有一万块怎么投资,我说不用投资了,或者你去澳门赌场掷骰子赌一把,亏了也就亏了。 打个比方,你学会了剑谱,但是手里拿着木棍和拿着干将莫邪这样的宝剑,完全是两回事。 剑术很重要,剑也很重要。 作为打工人、普通中产阶层,赚取第一桶金有两种方式:一是你的赛道成长空间特别大,今年年薪30万,明年可能40万,后年到50万。 二是你有足够的条件换到一个成长更快的赛道。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央企到券商其实是换到了一个新赛道,可以通过个人能力迅速积累第一桶金,很多年轻能干的同事,三年之内年薪百万是没问题的。当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差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到这个状态。 为什么很多人听了投资课之后,仍然挣不到钱?不是你的方法不对,是你的本金太小。对于一个打工人或中产阶层,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随时可动用资产至少要有100万,不然没法玩。 3. 赛道 为什么这两年,大家都在谈价值投资? 一是中国的金融监管更加严格,市场会越来越规范。 二是大家逐渐形成共识。投机时绝大部分人都是要亏钱的,最后发现还是买质地比较好的资产最好。 价值投资从理念上讲是不错的,但是实践证明,绝大部分人做不到。正因为绝大部分人做不到,所以绝大部分人赚不到钱。 从经济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判断未来大概率经济处在什么阶段,什么行业更有优势和增量。 第一,以技术驱动为代表的科技行业、生物医药行业是确定的。无论国产替代还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在这个确定的赛道上会衍生出很多细分行业和龙头。 第二,伴随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别是国内大循环的构建,内需的启动是大概率事件。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老百姓总要吃喝玩乐,要喝酒,要吃饭,要用酱油,在食品、饮料、教育等领域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确定的。 第三,“碳中和”带来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出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围绕着减排、节能、植树造林、降耗,围绕着产业结构的改造,光伏、新能源电池以及整个产业链条对传统化工行业的改造是确定的。 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比如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一定还会跑出更多的公司。尤其互联网行业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今天市值几千亿、上万亿的公司,可能两三年之内就会被其他行业取代。 3 如何把握关键机会? 说实话,这些年踩了很多坑,经验谈不上,有很多教训,我自己总结了几点。 第一,对于大趋势要有相对通透的把握,至少把握以后你可以不用焦虑。这个大趋势就是中美关系问题,对我们和世界都是巨大的挑战,涉及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经济、政策、资产等很多问题。前两年我有段时间很焦虑,后来我觉得想清楚了。 第二,选择确实比努力更重要。同样的人在不同的赛道上差距很大。同样是学霸,你进入一个传统行业和进入上升行业,结果完全不一样。 第三,要下决心突破自己,尽管这可能面临很大的风险。无论是投资还是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转换,你得寻找到能遵循你内心真实想法的状态。这一定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有选择的资本,有的人没有选择。 在面临不确定时,你要敢于尝试,也许会踩到一些坑,但这就是所谓的无怨无悔。 最后,关键时刻还是要抓住关键机会。也许你抓住的机会,周期比较长,10年或者20年,也许是3到5年。看准了就相对聚焦一点,而不是撒胡椒面,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耗散得特别严重。 除此之外,在你选择的过程中,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帮过你的贵人。 很多东西基于我们的选择,很多东西又是我们决定不了的。 既然这些东西我们左右不了,那么就在自己能决定的因素上做功。
为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大沪港通股票范围,沪深交易所分别于日前对沪港通、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行修订,部分科创板股票将于2月1日正式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与此同时,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评估纳入科创板的时间表也随之出炉。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9日,富时罗素将宣布半年度指数评审结果,届时,符合纳入条件的科创板股票有望被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且相关决定将于3月22日(周一)开盘生效。 而此前,MSCI在2019年11月份半年度评审时就已表示,科创板股票已可纳入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也就是说,后续科创板股票如果满足MSCI GIMI指数编制方法下的相关要求并进入沪股通,也可能进入MSCI旗舰指数。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一旦被纳入国际指数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是科创板中较多的股票可以成为国际资金的投资标的,有利于入选股票的股价和市值的提升;二是科创板纳入国际指数,可以充分说明国际指数对科创板发展成果的认同;三是有望为科创板吸引更多的海外增量资金。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来看,科创板如果被纳入国际指数,将促进科创板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能力和信息披露水平。同时,科创板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预计未来将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吸引更多外资进入A股。 据了解,1月22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对沪港通、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行修订,自2月1日起实施。港交所也于日前披露,共有12只科创板个股符合规定,将于2月1日纳入沪港通,包括中微公司、睿创微纳、杭可科技、澜起科技、安集科技、康希诺、君实生物等。 李湛表示,由于科创板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与其他沪港通标的不同的是,通过沪股通买卖科创板股票的投资者拟限于依据香港相关规则界定的机构专业投资者,北上资金中可能只有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陆股通参与科创板的交易。 “科创板纳入沪港通标的股后,投资者结构将发生两大变化,一是境外投资者可以借道投资科创板,投资者更趋多样性;二是投资者风格可能出现差异,对股票价值的判断更趋于多元化。”何南野表示。 谈及未来科创板持续吸引外资关注还需完善哪些举措?何南野认为,科创板要持续吸引外资关注,一方面,要继续贯彻注册制的审核理念,让更多优秀的公司不断涌入科创板;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拓展科创板在国际指数中的地位,让更多股票能够被国际指数选中、关注。同时,积极将科创板纳入沪港通、沪伦通等,增加外资直接投资科创板的机会和可能性。 (责任编辑:朱赫)
日前,沪深交易所修订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12只科创板股票进入沪港通,随后,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评估纳入科创板的时间表也随之出炉。 1月25日,记者从富时罗素处获悉,当地时间2021年2月19日(周五),富时罗素将宣布半年度指数评审结果,届时,符合纳入条件的科创板股票将被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这一决定将于3月22日(周一)开盘生效。 1月30日,MSCI消息称,从2021年5月份的半年度指数审查开始,在满足其他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可通过沪港通投资的科创板股票将有资格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其他相关指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即将被纳入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可以充分说明科创板的发展成果被国际市场所认同,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又迈出新的一步。通过与国际资本市场建立互联互通的机制,能持续吸引外资参与科创板市场,将对提升科创板的流动性和交易价值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此举还有望为科创板吸引更多的海外增量资金,支持中长期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1月22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对沪港通、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行修订,自2月1日起实施。港交所也于日前披露,共有12只科创板个股符合规定,将于2月1日纳入沪港通,包括中微公司、睿创微纳、杭可科技、澜起科技、安集科技、康希诺、君实生物等。此办法发布一周内,富时罗素、MSCI便已规划通过沪港通投资科创板部分股票的时间表,由此可见国际指数非常关注A股的动态。 “这主要在于A股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能为境外投资资金带来更高的回报,因此在纳入沪港通机制下科创板的部分股票有资格被纳入国际指数。”刘向东说。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的科创板股票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有望进一步为科创板引入增量资金注入活力,同时也是国际化的重要显现。当前科创板入市门槛较高,只有少部分投资者拥有足够的资金参与科创板投资,而在科创板改革过程中,一直都致力于增加科创板市场的流动性,此前科创板50指数的设立是为了引进更多机构投资者,而本次纳入沪港通范围能够让海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科创板市场建设。 谈及未来科创板持续吸引外资关注还需完善哪些举措?刘向东认为,未来科创板通过沪港通等机制持续吸引更多外资的关注,仍需要在市场准入、市值管理和规则接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便让境外资金更便利地参与科创板配售和投资。 在陈雳看来,科创板中大多企业都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需重点强化科技成长性,才能有望吸引更多外资。从市场角度而言,强化制度建设,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护好投资者正当权益,引导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才能持续吸引外资流入。 越来越多的国际指数扩大纳入A股比例,从以往的数据来看,这些海外资金的流入,将会利好哪些行业?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北上资金主要为价值投资,偏爱大盘蓝筹股,主板配置比例长期维持在80%及以上,从行业来看,北上资金配置集中度较高,主要配置的行业包括消费、金融与医药行业,其中消费行业主要为白酒、家电等板块,金融行业主要为银行与保险板块,其中具有市值大、高流动性、盈利能力强、估值较低等特点的优质企业更受青睐。外资主要为长线资金,除偏爱上述行业中的白马蓝筹股外,也着力布局其他行业的核心资产,包括细分领域的优质龙头等。 (责任编辑:王晨曦)
属于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份股及A+H股公司的A股科创板股票自1日起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科创板上市A+H股公司的H股正式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正式“加盟”沪港通对科创板来说有何深意?“科创板首次纳入沪港通,标志着其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向港股投资者开放肯定能带来增量资金,国际化也标志着其估值将适度参照成熟市场。”华鑫证券私募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傅子恒告诉中新网记者。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扩大互联互通投资范围,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也将为科创板引入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国际化程度。 据了解,属于上证180指数的科创板股票有中微公司1只股票;属于上证380指数成份股的科创板股票,包括海尔生物、西部超导、安集科技、澜起科技、杭可科技、睿创微纳6只股票。 科创板上市A+H股公司有6家,包括中芯国际-U、复旦张江、康希诺-U、君实生物-U、昊海生科、中国通号。根据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这6家公司的A股将纳入到沪股通,H股将纳入到港股通。 在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看来,科创板股票纳入到沪股通将利好于科创板。科创板现在因为门槛问题,流动性仍较稀缺;在分化行情之下,科创板多数股票的市值和行业地位尚不具有明显优势。所以,科创板需要提升流动性,沪港通对科创板流动性的提升将会较为明显。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沪股通将给科创板带来增量资金,但是可能带来的增量资金并不会太大,因为科创板整体盘子尚不大。整体上,沪股通还是可以增加科创板的流动性、交易活跃度。 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明确了沪股通投资者交易上交所科创板股票的适当性要求,即通过沪股通参与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的仅限机构专业投资者,机构专业投资者的范围按照香港相关规则规定执行。 对此,傅子恒表示,科创板先向机构投资者开放体现出一定的谨慎性,具有合理性。“毕竟科创板上市的规则不同于主板,比如财务业绩要求都较主板宽松,对其分析也就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 科创板股票正式“加盟”沪港通优化了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大沪港通股票范围。上交所强调,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吸引外资参与A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责任编辑:王晨曦)
2月1日,12只科创板个股正式“加盟”沪港通。 “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已逐渐成为A股市场中的重要力量,目前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过1.2万亿元,未来资金长期净流入的趋势大概率还将延续”。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普遍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符合政策大力扶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且关系着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未来成长空间巨大,这类公司容易受到外资青睐。因此,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沪港通,最直接的利好就是能够吸引北上资金的投资,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交易活跃度,提升流动性溢价。 9只新纳入沪港通个股 收盘价上涨 1月22日,上交所发布了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月1日起实施。《实施办法》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沪股通投资者交易科创板股票的适当性要求,符合中国香港市场相关规则界定要求的机构专业投资者才可通过沪股通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二是将深交所上市A+H股公司的H股纳入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范围。同时,自2月1日起,属于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份股及A+H股公司的A股的科创板股票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科创板上市A+H股公司的H股及深交所上市A+H股公司的H股正式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华财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行业分析师谢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新规筛选,12只科创板个股被纳入沪港通。其中,1只属于上证180指数成份股,6只属于上证380指数成份股,5只为A+H股公司的A股的科创板股票。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截至2月1日收盘,上述12只科创板个股市值总和超过5600亿元。其中,最小市值超过100亿元,最大市值接近1000亿元。此外,12只股票中,有9只股票2月1日收盘价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科创板股票 纳入沪港通权重将加大 2月1日下午14时左右,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分别致电上述1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的2家。其中一家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期已有很多境外机构致电咨询,感觉自1月22日后咨询频率明显增多。不过,由于今天是被纳入沪港通的首日,所以暂不清楚公司股票受境外资金的认可度有无明显变化”。另一家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则向记者透露,“境外资金能进来肯定更好,但目前未接到境外资金认可度的相关具体消息”。 “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将为科创板引入长期增量资金,流动性得以补充,长期利好科创板核心个股。”沃隆创鑫投资基金经理黄界峰向记者表示,科创板自开板以来,部分优质赛道和核心标的经过较长时间整理,估值已具备明显优势,对于长期资金具有较大吸引力。 “预计未来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的权重会越来越大”,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告诉记者,不过,上市公司是否具备配置价值,还要从其基本面进行性价比评估。建议投资者保持更大耐心,等待有足够高安全边际时再考虑配置。 方信财富投资基金经理郝心明向记者分析称,外资更看重上市公司价值和行业格局,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之后对细分行业龙头形成利好,尤其是科创板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有望获得外资青睐。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实施办法》发布后,有不少投资者到上证e互动等平台就“沪港通”留言询问。有部分投资者向已“入选”的上市公司再三确认,“贵司纳入沪港通是否属实”;也有部分投资者力荐未“入选”的上市公司申请纳入沪港通,“港资会认真挑选优质的小市值公司进行价值投资,这也将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选股参考,建议贵司赶紧行动起来”…… 科创板有望吸引 更多优质企业 谈及12只科创板个股被正式纳入沪港通对科创板的意义,谢彩认为,将带来四方面的影响。第一,此举方便中国香港及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科创板股票,分享国内科创企业成长红利。第二,此举将为相关科创股票带来增量资金,有利于提升市场交易活跃性和流动性。第三,此举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及对外信息披露将需要满足境外投资者需求,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第四,此举带来的示范效应,将会吸引更多优质科创类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为我国科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在董忠云看来,外资的持续进入对于科创板的流动性、机构投资者占比与国际化水平都具有提升作用。上述诸多利好将提升科创板的整体价值,结合科创板注册制及交易制度方面的诸多特点和优势,未来有望吸引更多优质科创类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融资,这又将为科创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进而形成上市公司、投资者、科创板等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王晨曦)
据深交所12月23日消息,因海尔智家(06690)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不适用价格稳定期机制,且相应A股上市满10个交易日,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港股通股票名单发生调整并自今日起生效,相关调整信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