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殊的春节,中国很多人都在原地过年。少了“人口大迁徙”般的春运客流,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繁荣场景却并未缺席,反而添了不少新意。电影票房的井喷、消费的旺盛与短途旅游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世界惊叹。牛年春节,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澎湃活力,也感受到了中国传递的信心与希望。 数据展现旺盛活力 春节假期一结束,电影票房、零售消费、短途旅游等一系列数据的出炉吸引了外媒关注。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17日22时,2021年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78亿元,总观影人次1.6亿,累计场次285.8万,创中国影史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新纪录。路透社还注意到,中国制作的电影占据主导地位。报道指出,这一成绩使今年到目前为止的票房总收入超过100亿元。路透社报道指出,这种观影狂潮是由听从政府号召留在所在城市过年的工人和办公室白领推动的。一些观影者还从当地政府获得了免费票。 “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在春节期间的票房已经超过了疫情暴发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的“三合一”。通常,数以亿计的人会利用这个机会远行探亲。但今年由于疫情政府鼓励就地过年,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娱乐。尽管对影院上座率有一些限制,但春节伊始,中国的票房收入已超过2019年同期。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劲增长。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7日称,在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互寄年货特产成了与家乡亲人表达思念的方式,也推动了快递量的增长。中国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 这个春节,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商务部17日晚发布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已经超过疫情前。 德国《图片报》17日用“蓬勃发展”形容春节期间的中国旅游业。报道称,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634万游客庆祝了农历新年,比去年增加了293%!全省门票收入达到4083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6%。另有275万游客来到首都北京,上海迎来227万游客,广东省迎来433万游客。另据塔斯社报道,中国海南省的度假胜地三亚在农历牛年春节假期前三天迎来旅游小高潮。海南离岛免税店人气足、销售旺,从除夕到正月初三,4天时间销售超过7个亿。 特殊春节增添新意 今年的春节无疑是特殊的。外媒注意到,许多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中国的春节也因此添了不少新意。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年春节消费报告显示,超过1亿人“原地过年”,使得新消费现象频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17日报道,一家短视频社交平台17日发布春节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一个人过年”在该平台被搜索8万次,就地过年相关视频被点赞8846万次。据报道,由于疫情原因,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在就地过年的方式中,逛公园、看电影、健身运动、学习、滑雪排名前五。报告还显示,拜年短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1倍,成为新年俗;市区内短途游成为过年出游主流,西安大唐不夜城是打卡最多的景区。飞猪平台数据显示,牛年春节期间“本地游”预订量同比涨超660%。雅虎日文网还注意到,一种“短途度假”新趋势在这个春节流行,就是入住本地或周边的四星五星级豪华酒店,以“90后”年轻人为主。 路透社刊发报道称,“就地过年”催生快递“乡味”风潮。在这个农历新年无法返乡的中国人用食品包裹缩短距离,为亲人寄去家乡的味道。在1月20日至2月3日的“年货节”中,电商网站食品销售额与去年农历新年期间相比大涨40%。电子商务和零售网站说,今年春节假期前食品和饮料订单大幅增加。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订单量大幅增加。 《俄罗斯报》网站报道也指出,远离家乡并未阻止人们在除夕夜与亲人交流。人们通过视频同吃年夜饭并互相拜年。此外,人们可以在网上为亲朋好友轻松订购新年礼物,通过快递直接送上门,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制作新年全家福。报道称,为让留在工作地的人们过个好年,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不间断供应能源和商品、增播电视娱乐节目、实行优惠政策等。对于自觉就地过年的人们,各地政府准备了一些“大礼包”,包括商品打折券、当地旅游景点的免费门票以及免费的手机流量和通话时长,以便让人们过节不孤单。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介绍,不返乡人员可享受的优惠待遇很多。在北京,除一些公园免费开放外,各电信公司每个在网手机号码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免费领取20G北京本地流量包,在春节期间使用。 “金牛”分享正能量 牛年作为丰收、繁荣、好运、成功及勤奋的象征已开始为多国民众所熟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报道,2月12日是辛丑年的开始。天干之辛属金,地支之丑为牛,因此辛丑年也是农历“金牛”年。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牛气冲天”“‘牛’转乾坤”这些生动的祈愿祝福语,引起各国民众的共鸣,让疫情下的世界分享到中国传统牛年的文化正能量。 《俄罗斯报》网站报道指出,在去年的疫情中,14亿中国人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和惊人的团结。今年春节,中国人再次显示出高度自觉性和对祖国的关心。报道表示,按照中国农历,2021年是牛年。牛是勤劳、奉献和力量的象征。牛的这些宝贵品质在春节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尽管许多中国人不得不留在工作地,但民众团结一心,这给国家发展注入信心。 路透社称,中国经济2021年将迎来复苏“牛”,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奋蹄追赶。中国经济2021年将继续复苏,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今年全年增速在8%-9%左右。德国电视一台17日称,2021年的牛年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十四五”规划,准备2022年冬奥会等。作为去年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人在牛年将更有信心。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2月16日发表《巨人仍在成长》一文指出:中国迎来了“金牛年”。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牛象征力量、纪律、高尚和勤奋工作,这些都是实现繁荣的关键。许多人将牛的坚韧和抗压能力与中国经济相提并论,并预言在这一年中,中国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也发表《中国的牛年》一文指出:中国迎来了牛年。这个牛年唤起许多期望。今年将是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标志的一年。在经济方面,这个牛年是推进新的发展理念——“双循环”的关键一年。 牛年也让世界充满希望。美联社报道引用中国民俗学家的话称,“牛年马年好耕田,对农民来说,牛年是丰收的一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引用专家的话说,牛是勤劳的生肖,“希望世界经济不会像去年那样停滞不前,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启动”。印度《快报》称,牛年将取代传统上充满动荡的鼠年,“据说牛年会带来稳定和平静,预计这将是充满机遇和经济繁荣的一年”。
2020年无疑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举国同心抗击新冠疫情;这一年,“十三五”规划收官;这一年,我们继续探索星辰大海;这一年,我们在逆境重生;这一年中国的发展与成就令世界瞩目,引外媒关注。相信复苏将是强劲的。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系应用制度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谢列舍娃表示,中国为俄罗斯疫后旅游产业的复苏提供了成功范例。 路透社报道援引分析人士观点指出,(中国)今年淡化经济增速要求,但强化了对“六稳”和“六保”的要求,体现了中国政府在非常时期的底线思维。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刊文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重创全球经济,但中国经济却是个例外。中国是疫情期间第一个重启的国家,中国经济率先复苏。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说,中国经济实现复苏,将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脱贫攻坚取得伟大成就 外媒:历史性成就值得借鉴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8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埃及《金字塔报》网站称赞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逐年递减,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社会发展明显加速”。报道还特别提到,“中国政府有序推进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带来的影响。” 马来西亚《星报》在《中国承诺助力全球减贫》一文中引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的话说,“中国与贫困的斗争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斗争之一,并且对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外媒:中国太空探索能力进一步提升 历时23天,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这一步的主任务,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采样返回。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是中国空间探索的最新努力,也是人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争取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 半岛电视台发文表示,嫦娥五号成功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中国的嫦娥五号成功运回月球样本,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从月球收集样本的国家。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中国嫦娥五号所带回的月岩和月壤样品,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月球的地质和演化历史。该报道认为,该任务圆满完成证明了中国太空探索能力的提升。《纽约时报》也表示, 中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收集到了样本,突显了中国在太空方面日益增长的实力和雄心。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任务。 “进博会”成功举办 外媒:开放之门不会关闭 当多国仍受新一波疫情影响时,中国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中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国企业参展踊跃,展览面积超过上届规模。 美联社报道称,“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积极促进经济复苏”。新加坡《南华早报》形容称,这项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旨在展示中国市场开放和“买全球”的能力,并吸引外国投资。 肯尼亚广播公司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有着世界最大市场,本届“进博会”食品和农产品参展商数量居首,非洲企业将从中受益。“进博会”上众多智能和信息技术先进企业和产品也有助于促进参展的非洲各个部门的技术进步。 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报道指出,“进博会”向世界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比利时《晚报》写道,进博会的特别意义和重要性已经远超一个普通的贸易展览会,它将为深陷困境的世界经济带来“光亮”。 中国等15国正式签署RCEP 外媒:世界最大自贸区诞生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历经8年谈判后,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正式启航。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RCEP协定覆盖了22亿人口,比以往任何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覆盖的都多,有助中国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周边经济主导力量的形象。 据日经新闻网站报道,RCEP标志着中国首次加入如此规模的非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称,中国扩大“朋友圈” ,世界最大自贸区诞生。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称,通过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恢复和促进受到疫情冲击的本国经济增长,是中国和其他RCEP签署国的基本共识和利益所在。 《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 中国作出气候新承诺 外媒:点赞中国贡献 为纪念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联合国及有关国家12月12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气候雄心峰会。中国作出包括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新承诺。 “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多家外媒在报道时,特意引用了中方的这句发言。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方首次提出达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法新社也表示,中国在达成气候目标方面“更进一步”。 《纽约时报》认为,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无论做出何种举措,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中国方面一直在努力表明,它希望能在保持工业增长和快速工业化的同时,致力于减少排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为《巴黎协定》达成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中国为推动净零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还宣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我相信,中国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正在发挥引领作用。” “一带一路”合作驭风前行 外媒: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在复杂多变形势下,“一带一路”合作驭风前行,带动沿线经济生态迸发生机。截至目前,中方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8月6日,南非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非盟发展署联合组织了线上研讨会,探讨疫情期间“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大陆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据南非《独立报》报道,非盟发展署代表Justina Dugbazah在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全球贸易,非洲国家亟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非洲内部贸易 Dugbazah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已经开始在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基础设施发展和自由贸易的催化剂。这次研讨会力求评估‘一带一路’项目,加快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9月18日发表评论文章《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巨大机遇实现新形势下全面发展》。文章指出,哈萨克斯坦有必要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各经济领域跨越式发展。 13岁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 外媒:励志!激励更多人追梦 一名独臂男孩打篮球的视频“火了”。13岁的少年张家城,5岁时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臂。张家城流畅熟练的球技、乐观的心态和对篮球的极大热情吸引了众多职业篮球人的关注。 张家城吸引了NBA金州勇士队后卫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的注意。新加坡《海峡时报》、法新社对这名勇敢追梦的篮球少年进行了报道。香港《南华早报》在YouTube上发布了张家城的视频,点击量已经超过50万次,有近6000人为这个勇敢追梦的少年点赞,有近800名网友留下了评论。 海外网友们纷纷为张家城娴熟的技巧所折服。有网友称“我只想说你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也有人表示“这样一个充满斗志的男孩,比很多NBA球员都要努力吧”,还有人说“我被他的故事激励了,这才是追求梦想该有的姿态,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文字参考:人民日报、新华网、海外网、中新网、环球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报、观察者网、中国一带一路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一名摄影记者在明尼阿波利斯报道抗议活动时遭警察枪击。(图片来源:法新社)善于标榜自己“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美国又被狠狠地打脸了。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其首席白宫记者吉姆·阿科斯塔27日表示,自己不是过去几年里唯一因为报道白宫新闻而收到死亡威胁的记者。这不是阿科斯塔第一次公开表示自己受到死亡威胁,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作为CNN驻白宫首席记者,他和自己的家人就频繁收到死亡威胁。2018年1月,他还一度被白宫吊销了记者证。他的遭遇,无疑是对美国一向高调宣扬的“言论自由”的公开嘲讽。实际上,经常标榜自己“言论自由”的美国,从来就不是这方面的优等生。就在美国忙于谴责其他国家破坏“新闻自由”的同时,美国的新闻工作者正面临死亡威胁:CNN新闻主播布莱恩·斯特尔特(Brian Stelter)曾被人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威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主播、记者凯蒂·图尔也曾收到过威胁将要杀死她的留言;《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莱特·斯蒂芬森在自己的专栏中,详细记录了一通将新闻媒体称为“美国的敌人”并威胁枪杀包括他在内的美国媒体人的电话录音;《好莱坞记者报》(The Hollywood Reporter)曾报道称,CNN另一位驻白宫记者艾普尔·莱恩(April Ryan)自2018年开始,就因频繁遭遇死亡威胁而不得不自掏腰包加强对自己和家人的安保。不止大型媒体机构,一些地方媒体的从业人员也饱受威胁。2018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曾报道称,美国加州一份地方报纸——《萨克拉门托山谷镜报》的出版人兼编辑蒂姆·克鲁斯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一直遭到死亡威胁,甚至有人曾将绞索寄到报社,威胁该报停止对当地一宗谋杀案的调查报道工作;2018年6月28日,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的《首府宪报》办公室发生枪击案,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只因观点不合就发出死亡威胁甚至制造血淋淋的惨案,无疑是对美国一贯宣称的“捍卫言论自由”最大的反讽。与此同时,过去几年,美国的言论环境和新闻从业者的工作环境也在恶化。致力于记录美国违反新闻自由行为的智库“美国新闻自由追踪者”(PFP)12月14日发布的报告称,2020年美国至少有117名记者在报道全美抗疫活动中被拘押或逮捕,这一数据是2017年至2019年三年数据总和的两倍多;2020年美国共发生超过1000起威胁或破坏新闻自由的事件,而2019年相关事件仅152起,增长了将近7倍。美国新闻自由水平在国际上的排名也与其长期标榜的不相匹配。2018年,无国界记者组织首度将美国列为全球记者死亡数最多国家之一;2019年,该组织将美国的全球评级从“令人满意的”下调为“有问题的”,排名下降到48位,该组织报告称,2019年“美国记者从未遭受过如此多的死亡威胁,也从未如此频繁地向私人保安公司寻求保护”。2020年弗洛伊德之死引发全美大规模抗议活动,许多记者和摄影师在报道和记录抗议活动中被警察殴打、逮捕,这些行为连美国的盟友都看不下去了。德国外长马斯公开谴责美国警察对德国记者的暴力行为,称“遵守法治的民主国家必须展示出保护新闻自由的最高标准”;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则要求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馆调查两名澳大利亚电视台记者被美国警方拘捕一事;在一名土耳其记者被美国警方袭击后,土耳其总统府通讯主管法赫雷汀·阿尔顿称将会毫不迟疑地与美国方面交涉此事,并强调“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支柱”。美国在“新闻自由”方面的糟糕表现让美国政客也感到悲哀,一些外交官公开表示,美国国内糟糕的状况已经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国际上继续推行“美式价值观”外交。美国“言论自由”陷入危机,反映出其背后美国社会裂痕不断扩大的现实。由于贫富分化、民意撕裂,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美国社会日益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左右之间的斗争也日益激化。再加上政客对媒体的攻击,一些民众更将新闻媒体和媒体工作者视为“人民的敌人”,这些都让美国长期标榜的“保护言论自由”的概念摇摇欲坠。阿斯科塔表示,美国记者们“不能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即在这个国家的时政(新闻)记者、白宫记者需要保镖(保护)才能报道政治竞选活动。”只是,不断“妖魔化媒体”、挑动民众情绪、撕裂社会并从中渔利的政客们,早就对这套手段食髓知味。在这种情况下,美式“言论自由”在世人眼中的轰然倒塌,也就在所难免了。(聂舒翼)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外媒认为,在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之际,中国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由负转正,必将提振全球经济复苏信心。 美国彭博社报道截图 美国彭博社报道称,中国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势头在第三季度继续,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4.9%。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产值都出现增长势头,让市场确信经济复苏已步入正轨,使中国经济有望成为今年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报道称,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早期积极遏制,使中国经济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快地反弹。对于仍处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来说,这是一个罕见的利好消息。 野村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苏博文(Rob Subbaraman)表示:“这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充满希望的消息。如果你能够成功地处理这场疫情,你的经济就可以复苏。”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表明中国经济在半年前遭受疫情重创后,已重回疫情前的增长轨道。 周一公布的第三季度增长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相对强劲的态势,并让中国经济今年前九个月的同比增幅达到0.7%,步入正值区间。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中国经济2020年会增长1.9%,将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相比之下,IMF在本月的最新报告中预计,美国经济将收缩4.3%,欧元区料收缩8.3%。 报道特别关注到,在中国有业务的美国公司已受益于中国国内需求的回暖。 达美乐披萨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埃里森(Richard Allison)本月告诉投资者,在全球约300家旗下门店因新冠疫情而关闭的背景下,第三季度中国强劲的零售额增长为该公司的国际业务带来一线生机,并称中国是“2020年一个非常成功的个例”。 路透社报道截图 英国路透社报道认为,消费回暖推动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最近的指标表明,消费者活动正在好转。 在旅游领域,9月份中国民航国内客流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这一迹象表明,尽管国际航线大部分仍处于关闭状态,但中国航空市场正接近全面复苏。此外,9月份汽车销量连续第六个月增长,美国公司也从中受益,福特汽车在华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5% 。 报道称,中国三季度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明朗,9月工业及消费增速双双升至年内高点、投资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都在印证经济仍在上行修复过程中。随着后续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预计四季度GDP不改继续回暖势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凯投宏观高级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反弹,复苏范围扩大,更重要的是,月度数据显示,增长仍在加速,增长态势将持续至四季度。” 服务业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三季度增长了4.3% ,第二季度增速为1.9%。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指出,今年早些时候,由于部分封锁和隔离政策仍然存在,服务业复苏落后于其他行业。但他补充称,最近的复苏预示着“经济增长的基础更为广泛”。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中国周一公布的关键经济增长数据表明,中国的复苏步伐正在加快。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彭蔼娆(Iris Pang)表示: “中国创造的就业相当稳定,这确保了更多的消费。” 报道称,中国经济继续以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反弹,增长率达到3.2% 。东京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首席经济学家Yoshikiyo Shimamine表示: “受出口反弹的推动,中国经济正稳步复苏。”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外媒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当地时间9日成为首个正式批准一款中国新冠疫苗的国家。它援引的初步数据显示,这款疫苗的有效性达到86%。此举可能使中国疫苗向广泛使用迈进一步。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9日报道,阿联酋卫生部的这一声明是表明中国疫苗可能有助于阻止新冠疫情的首个官方指标。如果其他地方的试验也显示类似结果,那么中国的疫苗将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报道指出,中国的疫苗对发展中国家有吸引力还有另一个原因,这种疫苗的运输更容易。疫苗只需要在2到8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其稳定性长达三年。相比之下,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则需要保存在工业化的冷冻环境中,因为它们的疫苗用的是遗传物质,解冻后会降解,这让运输和储存都更加困难。报道还指出,国药集团的两种疫苗都是用灭活或弱化的新冠病毒制造的,这种技术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例子包括流感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相比之下,莫德纳和辉瑞研发的疫苗使用的是以前从未得到批准广泛使用的技术。纽约芒特西奈伊坎医学院的免疫学家弗洛里安·克拉默说,国药集团研发的灭活疫苗还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它们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副作用往往更少。他说,如果对阿联酋临床试验有更清楚的了解会更好,但他对疫苗的初步结果表示了信心。另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2月9日报道,中国正与在印尼、摩洛哥、巴西和土耳其等重要的经济和外交伙伴合作,加快推进该国新冠肺炎疫苗的应用。阿联酋卫生部周三宣布正式批准中国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疫苗在该国注册,这款疫苗的有效率达到86%。报道称,中国一直在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和医疗设备。中国已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该计划旨在在全世界分发疫苗。但美国没有加入该计划。报道认为,对中国来说,能够提供疫苗,帮助控制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疫情暴发,将是一种强有力的外交手段。此外据路透社墨西哥城12月9日报道,墨西哥外长马塞洛·埃布拉德称,墨西哥卫生部周三已签署协议,向中国康希诺生物采购3500万剂新冠疫苗。报道称,埃布拉德是在推特上发布的消息。他之前曾表示,墨西哥计划本周签署协议。又据葡萄牙《公众》日报网站12月9日报道,中国官方消息称,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6亿剂。报道认为,北京显然有意通过本国科学界的胜利来结束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年。在美国拒绝在这场全球危机中担任领导角色并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后,中国认为自己采取行动是义不容辞的。根据12月初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报告,新冠疫苗研发无疑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报道表示,中国的做法赢得了被美国忽视的那些国家的认同,而美国并未表现出支持其他国家共享新冠疫苗的意愿。报道称,尽管新冠疫情在中国国内已经得到控制,中国民众并不迫切需要接种新冠疫苗,但中国政府仍将疫苗开发列为优先事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全球卫生政策中心主任斯蒂芬·莫里森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评论说:“这是一项深思熟虑并谨慎执行的策略。中国政府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未来十年在生物经济领域获得影响力。”
参考消息网12月8日报道据台湾《中国时报》12月7日报道,台当局防务机构日前首度松口,“凤展项目”共追加两次预算,达300余亿元新台币(1元新台币约合0.23元人民币——本网注),因美方最初报价较高,台当局预算不足,所以先买核心部分,再编列预算追加,这验证了所谓美国对台军售有“潜规则”,美方只要报了价,就没得谈。台当局“建案”后,先是减量、减项采购,少买的,日后也会被要求补齐,一分钱也不少。报道称,除了“凤展项目”验证有潜规则,台当局向美采购的重型鱼雷也是。此外,“爱国者”导弹三型重鉴测案,作业维持费也很高。报道还称,台当局军购连创新高,但预算跟不上,采取减量减项再追加预算已是固定套路模式。此外,暂缓推延部分“建案”,也是必使招数,整个规划被美方“硬推销”而打乱。报道指出,民进党当局对军售有很深的依赖情结,认为美国卖武器给台当局,有所谓“高度的政治象征意义”。民进党当局执政,美国军火商就等着做笔大买卖,事实证明蔡英文当局这4年,也的确等到了。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2020年度原始预算和补充预算合计的新发国债额预计将首次突破1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万亿元)。原因是为应对新冠疫情,日本政府3次制定大型补充预算。加之受经济低迷影响,税收也大幅缩水。 该报道指出,日本此次国债发行规模堪称空前,达到此前最高的雷曼危机时2009年度(52万亿日元)的2倍,再度凸显日本财政严峻恶化。 该报道介绍,日本国债发行额在2019年年底编制的2020年度原始预算中为32.6万亿日元。之后随着疫情蔓延,在包含每人10万日元特别定额补贴和旅游餐饮支援项目“Go To活动”的第一次补充预算中追加25.7万亿日元,在包含扩充雇用调整补贴和房租支援补贴的第二次补充预算中追加31.9万亿日元,总计已增至90.2万亿日元。 该报道称,受疫情反弹的影响,日本政府下周将敲定包含面向医疗机构的补贴及创设节能住宅的积分制度等内容的新经济刺激措施。作为财源的第三次补充预算规模可能超过20万亿日元,因此追加发行巨额国债将在所难免。 该报道还提到,税收的大幅缩水也是发行额猛增的主要原因。2020年度原始预算估计了创纪录的63.5万亿日元,但疫情下经济活动停滞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等,预计将下调数万亿日元规模。这也必须通过国债来填补缺口。 该报道最后指出,雷曼危机后的日本国债发行额维持在40万亿日元上方,2014至2019年度处于30万亿至40万亿日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