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增贷款、社融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为经济平稳运行吃下“定心丸”。 7月10日,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474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43万亿,比上月多增约2400亿,比上年同期多增约8000亿;6月末存量社会融资规模271.8万亿,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本月信贷和社融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规模,上半年信贷和社融显著高于去年水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可以看到,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在持续加大。总量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全社会的流动性是合理充裕。”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7月10日央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M2增速保持高点 财政逆周期调节发力、财政存款下降、居民存款大幅多增对M2增速起到了推动作用。 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方面,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虽较上月多增3300亿元,但由于去年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亦处于较高水平,本月同比多增仅1500亿元,信贷派生能力大致相近;另一方面,本月财政存款减少6102亿元,在上月财政存款大幅多增的情况下,本月比去年同期仅多减1082亿元,财政存款运用慢于预期减缓了货币增速。但总体上看,本月M2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持平于11.1%的近期高位,满足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的要求。 此外,6月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增约1.7万亿和1万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这显示在疫情影响周期拉长背景下,居民谨慎心理增强,储蓄倾向增加,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全球普遍现象。 6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0.4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 王青认为,近期M1呈现趋势性上场,主要原因是伴随复工复业进程全面展开,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业务活动增强,企业活期存款多增。此外,5月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高频数据显示,6月全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量同比由负转正,当月房企等相关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加快。历史数据显示,我国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相关性很强。 阮健弘指出,目前整个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超储率是1.6%,比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应该说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畅通,传导效率明显提升。货币乘数是6.92,比去年同期高了0.79,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整体看上半年金融总量充足,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较高,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她表示,下半年金融系统将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预计M2和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 信贷社融维持高增长 受宽松信贷环境等因素影响,6月信贷社融较快增长,体现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力。 初步统计,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其中,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099亿元。 王青认为,新增人民币贷款、表外票据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三项是6月新增社融同比、环比增量的主要来源。 具体来看,由于票据贴现利率走高抑制企业贴现需求,6月表外票据融资环比多增1353亿,同比多增3500亿。王青称,企业“补年报”影响减退后,6月企业债券融资环比仅多增340亿,主要原因是债券发行利率走高导致部分发行人调整发行安排,但当前发行利率仍处较低水平,当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1872亿。此外,6月特别国债发行开闸,为给特别国债让道,一般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趋缓,当月新增政府债券规模从上月高点回落,环比少增3962亿,但同比仍多增533亿。其他表外融资渠道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继续压降,合计负增1336亿,环比多减726亿,同比多减524亿。 数据同时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环比多增3300亿。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多增,居民贷款需求恢复明显。 温彬认为,本月信贷增长略超预期,比去年同期多增的部分主要由中长期贷款贡献,中长期贷款新增1.37万亿元,同比多增5086亿元,说明信贷结构逐步改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提升。 分部门来看,企业部门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278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173和81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7348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043和3595亿元,说明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效果开始显现;居民部门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815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772和2198亿元。“居民部门新增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和去年同期都有所增加,说明经济逐步恢复带动了短期消费贷款和按揭贷款需求的增加。”温彬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票据融资外各分项新增规模环比均有所增加。6月票据融资负增2104亿,环比大幅少增3690亿。 市场分析认为,主因与央行整顿资金空转套利相关。王青认为,资金利率上行导致票据融资利率大幅走高,抑制企业票据贴现需求。 货币政策把握适度 继6月推出两大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后,7月,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再度发力: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 “这些政策对实体宽信用的效果会持续体现,并将在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方面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王青称,下半年为推动经济增速回归潜在增长水平(6.0%左右),夯实稳就业基础,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会进一步发力,边际宽松的整体方向不会改变,降息降准都还有一定空间。这将推动社融存量增速和M2增速进一步走高。 温彬认为,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形势下,下阶段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防止资金空转套利,真正将资金用于所需领域。基于此,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发挥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2.5%,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CPI同比上涨2.5%,比预期要低。一季度生产端受疫情冲击很大,影响的是供给。如果说在消费保持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供给端出现供应短缺的话,必然会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但6月份CPI同比上涨2.5%,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评价。 温彬认为,随着通胀水平的继续回落,货币政策也具有更大操作空间,可适时降准和降息,降低企业贷款成本的同时,引导债券收益率曲线下行,降低债券发行成本。 货币政策基调总能在不同阶段引发热议。对于接下来的政策走向,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也详细阐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做到灵活适度。 他表示,适度有两个含义:一是总量适度,信贷的投放要和经济复苏的节奏相匹配,如果信贷投放节奏过快的话,快于经济复苏就会产生资金淤积,产生信贷资金没法有效使用的问题;二是价格适度,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过低也是不利的,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的问题,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产生资金可能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的问题。所以利率适当下行但也不能过低。 “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总量的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外又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特别是更多地关注贷款利率的变化,继续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郭凯强调。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0日16时30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316万,达到3163505例,死亡病例达到133847例。 7月9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3247例,再次打破单日新增纪录,该数字为本周第二次破纪录。据悉,这是因为疫情在美国南部和西部多州蔓延。6日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报告新增30400例确诊病例,占美国当天新增病例近一半。 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警告称,美国并未完全控制住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趋势,如果疫情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每天新增病例可能会超过10万例。 福奇说:“我们看到的是指数式增长。它从日均20000例增至40000例至50000例。这是在翻倍增长。任何疫情严重的州都应该考虑关闭该州。” 当地时间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佛罗里达州多拉尔,他在当地参加美国南方司令部有关预防贩毒的会议时谈及疫情:“众所周知,在美国出现新冠病毒之前,我们确实做得很好,当然我们现在仍然做得很好,我们正在回归正轨。”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截至美东时间7月9日17:33,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到3088913例,死亡病例达到132934例。 美东时间8日16:33至9日17:33,美国新增确诊病例53682例,新增死亡病例893例。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7月9日,印度卫生部门通报称,在过去短短5天时间里,印度就确诊了超过10万例新冠肺炎病例。 卫生部门还表示,过去24小时内确诊了24879例新增病例,创造了疫情暴发以来印度单日新增病例最多的纪录。 截至目前,印度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767296例,其中死亡病例21129例,超过47.6万人已经康复。此外,印度日新增病例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过去一周每天的新增病例数都超过2万。 本周一,印度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1、疯狂的美国疫情 好久没谈谈美国了,尽管外界已对其疫情数据麻木,但其单日新增连破5万的势头还是让人虎躯一振。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北京时间7月7日12时,全美新冠肺炎确诊累计超过300万,累计死亡超过13万,单日新增为50459例。其中,6月25日开始美国单日新增又越过了4万的水平线,而自7月1日以来美国单日新增已经连续几日破5万了。 (数据来源:wind) 连续单日新增破5万的数据,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然而,可怕的是,目前单日新增5万的表现仍不是美国疫情的终点。 美国国家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6日警告称,“美国仍处在第一波大流行中,一天超5万确诊病例在过去一周数次出现,这是一个严重的状况,必须立即解决”。他还表示,美国的疫情从来就没有降下来,现在又出现了激增。 “如果当前的趋势得不到扭转,未来美国每天的新病例增加到10万例,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恐怖如斯,没有哪一个会向美国疫情这样可怕,即看不到减缓的拐点,又看不到希望的终点。 美国的疫情为何会如此演变呢? 01、“要经济不要人命”的政策措施 自5月以来美国推动“经济重启”,各州开始陆续“解封,许多地区恢复了商场、酒吧、海滩、健身房和博物馆等场所的运营。而对于重启经济这一措施,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各州议员,都曾直白地表达“经济重启大于人命”的观点。但目前看来,重启经济又把美国的疫情推入一个新的严重程度——感染人数激增,连续单日新增5万。 或许看到了疫情激增的可怕,目前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已纷纷采取行动,宣布重新封锁。除此之外,美国至少19个州已经改变或暂停了经济重启计划。 02、特朗普“不靠谱”的抗疫操作 近几个月来,特朗普曾多次表示,他相信新冠疫情这种病毒将“消失”,尽管报告的病例数量创下了纪录。例如,特朗普在2月下旬表示,病毒将“像奇迹一样”消失。随后又在接下来的几个会重申,“即使没有疫苗,这种病毒也会消失的”。直至7月1日,特朗普继续表示“病毒会消失”。 如果特朗普这种蜜汁自信的“病毒消失论”不被理解之外,那么他的防疫操作也令人看不懂。比如,尽管美国政府早在4月起就改变态度呼吁民众佩戴口罩,但特朗普还是对戴口罩有着自己的想法,视察工厂不戴,出席独立日庆典不戴。再或者,当众服用治疗狼疮的羟氯喹预防新冠 ,提议群众喝或注射消毒液杀死病毒。 03、无比向往自由的美国民众 美国是一个极其强调个人自由的国家,而戴口罩属于个人自由,戴与不戴取决了个人的自由,无需他人要求和强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场是否应该下令佩戴口罩的听证会中,美国一些民众给出了各种拒绝佩戴口罩的“奇葩”理由:口罩会杀人、背叛了上帝、灌输政治教条等。 不仅对戴口罩强调自由之外,美国年轻人对于隔离政策也依旧我行我素,该泡吧就泡吧,该游玩就游玩,对新冠疫情没在怕的。但这可把美国的主流媒体急坏了。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不断采访确诊的年轻人现身说法,告诫同龄人一定要戴口罩,不要下酒吧,不要搞聚会。 而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蔓延全美的种族歧视抗议也是加速美国疫情病例新增的一大催化剂。 自乔治•弗洛伊德因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暴力执法死亡之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就目前而言,蔓延全美的骚乱和暴力冲突已经持续一月有余,仍未平息。尽管抗议者们大多数戴口罩,但由于人数众多、地方有限,无法维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因而进一步影响美国新冠疫情防控。 由上来看,“意大利迎来了拐点,中国走到了终点,美国找到了起点,从特朗普身上找到了笑点 ”这一句话还真是符合当前美国抗疫现状。 2、股市复苏是一场虚假繁荣? 令人傻眼的不仅仅是美国疫情,美国股市的走势同样也很神奇。 周一晚上,跟随A股暴涨的脚步,美国三大股指也集体走强,而纳指还创出了历史新高,如盘面所现,道指收涨1.78%,纳指收涨2.21%,标普500收涨1.59%。 (数据来源:wind)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过2月和3月初的暴跌之后,美国这三大股指甚至还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反弹。 道指,自3月17日以来,该指数反弹了近30%;标普500,自3月17日以来。该指数反弹了超33%;纳指,自3月17日以来,该指数反弹了超50%。 (数据来源:wind) 在这一波回调中,美国的明星公司股价皆迎来了一波上扬行情。其中,自3月17日以来,特斯拉股价累涨超208%,英伟达股价累涨超100%,亚马逊股价累涨超80%,而苹果、微软等科技股皆累涨超50%。 (数据来源:wind) 基于美国股市上扬走势,大部分投资者似乎对“美国股市复苏”这一说法有所信服。 但实质不然。 拿美国股市所处环境来看,疯狂的疫情,持续的骚乱,以及在崩溃边缘线的经济基本面,都不是一个正常投资环境应有的状态。 目前来看,美国的股市存有巨大的泡沫,恐惧和贪婪同时存在。贪婪则在于美联储尽一切力量托股市,所以有回调时买入可以吃“免费的午餐”。恐惧则来自于对联储大量发钞票很可能引起通胀和货币贬值,所以需要寻找具有保值的资产,而股票也具有这种功能。 而当贪婪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同时推动股市时,市场的波动会变的很大。 由此可见,在美国股市这一波反弹过程中,复苏只是一场虚假的繁荣罢了。 3、不可避免的经济衰退 美国很“迷”这一点,大家早已心照不宣了。 7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6月份美国失业率从5月份的13.3%降至11.1%,单月新增就业岗位近500万个。该数据表现,特朗普高兴地表示“这是前所未有的,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这表明我国的经济恢复势头强劲”。 然而,讽刺的是,就在他说这番话的同时,全美多州疫情出现反弹,目前已经有22州宣布暂停或取消了重启经济计划。 这是美国特有的“报喜不报忧”的播报模式,颇具掩耳盗铃之感,但在如今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这种模式已不被民众信任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部分美国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就撰写了“戳破”这一“泡沫”的报道。 其中,美国广播公司表示,“新增就业岗位480万这一数字可能具有欺骗性,只是失业率再次上升前的暂时回落。”而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莱克在《新闻周刊》刊文中称,特朗普就是“胡说”,他带来的是新冠病毒的“卷土重来”,可不是经济的复苏。 “经济可并没有快速复苏。现在只有一半多一点达到工作年龄的美国人有工作,是70年来的最低水平。强势而来的是新冠病毒。除非控制住它,否则经济别想复苏了。” 而更需要注意的是,有分析人士指出,就业岗位恢复会伴随着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形成恶性循环。对美国来说,在防控疫情和重启经济找到平衡,摆脱当前的困境将是关键。 重启经济会加速疫情的蔓延,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了,但为什么美国还是枉顾人命恢复经济呢? 套用美国财政部部长姆努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将慢慢地开放经济,但如果我们等太久,那也有风险,因而这可能会毁掉美国经济”。 近期,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布最新了美国经济前景预测报告,预期美国经济或将花费10年时间才能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经济衰退中复苏,失业率到2030年之后才可能恢复。 具体而言,美国今年第四季度失业率将降至10.5%,明年第四季度降至7.6%。虽然未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直至2030年第四季度失业率仍将高于卫生事件爆发前的水平。另外,自1月份发布基准经济预测以来,美国经济前景已经“显著恶化”,2020年至2030年平均失业率为4.2%。 惨淡的经济背后是美联储的不断放水。 据了解,两次紧急降息后美国的利率已经跌至零利率附近,开启无限量化宽松。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约7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比重的33%,3个月扩表近3万亿美元刷新纪录,其中美联储所持美国国债在上周达到4.213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美联储) 同时,美国的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日前数据显示美国财政部的公债总计超26万亿美元,是美国经济总量的120%。另外,5月份美国的财政赤字扩大至4240亿美元,预计到本财年度结束,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可能高达2.7万亿美元。 结语 当前美国的经济基本面有多糟糕,上面的种种已经足够说明,一旦经济真的陷入全面崩溃,那么想要恢复昔日的风光,需要用的时间将要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长。 美国金融分析师称,由于投资者意识到经济从卫生事件中恢复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美股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会暴跌30-40%,重现类似于此前的大萧条时期。 但历史会不会真的重演?一起等着看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日通报,7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例(上海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例(在北京);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1例(在北京)。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94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6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9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5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7月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02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50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545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6327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993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例(境外输入1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8例(境外输入6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74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47例(出院1125例,死亡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5例),台湾地区449例(出院438例,死亡7例)。
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助理部长布雷特·吉罗尔表示,日前美国各地新增确诊病例激增的趋势并非由检测能力增强造成,而是由新冠病毒传播引起的。 “我们相信新增确诊病例确实是在增加,因为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比例正在增加。”吉罗尔表示,美国目前“没有压平疫情曲线,它还在往上走”。他说 ,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以及佛罗里达州新增病例占全美新增病例总数的一半左右,“这非常令人担忧”。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新冠病毒检测是一把“双刃剑”,检测越多确诊病例就越多,还说他已要求放慢检测速度。这一论调受到了舆论的广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