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美元汇率走势和国内资金利率变化等影响,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加大。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有升值空间,但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汇率运行双边波动可能性上升。专家预测,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运行中枢水平在6.4左右。 汇率处合理均衡区间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已脱离去年下半年的单边升值通道,转而构筑双向波动的新格局。 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波动显著加大。据Wind数据统计,以日内高价与低价的价差来衡量,1月27日至2月1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波动均超过300点,而在1月中旬,仅有1个交易日价差高于300点。 另一方面,从收盘价上看,除了开年首个交易日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以外,1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多呈现出涨跌交错的横盘运行态势,基本徘徊在6.46至6.48之间。 不过,无论是之前出现阶段性升值,还是最近更加频繁地双向波动,有一点贯穿始终——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此前表示,从汇率弹性看,2020年人民币弹性为4.2%,比2019年提高0.4个百分点。“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区间,既不会只升不贬,也不会只贬不升,这也是世界主要货币的共同特征。”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与美元及国内资金面变化有关。具体看,美元方面,1月28日至29日,美元指数连续大跌,此时离岸人民币快速升值;2月1日,美元指数大涨,升破9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快速贬值。同时,上周资金面趋紧,银行间市场质押式隔夜回购利率(DR001)突破利率走廊上限,盘中最高涨至13%,对于国际资本而言,套利空间可观。但本周资金面转松,DR001跌回3%下方,中外利差缩窄。 多因素支撑升值 “短期内,人民币升值有五方面因素支撑。”中金公司分析师刘政宁表示,一是风险溢价有望进一步下行;二是中美影子利差仍有走阔可能;三是春节效应;四是全球走出新冠疫情阴霾前,我国出口或延续较好表现;五是弱美元所营造的相对友好的外部环境。 中长期来看,刘政宁认为,人民币汇率或面临回调风险: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后“出口强、进口弱”的现象难以持续,经常项目顺差将大概率收窄;另一方面,美元将在二季度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专家称,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仍面临升值压力,但多种因素变化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将下降,汇率双边波动可能性显著上升。 张明表示,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的概率很小,更可能围绕6.2至6.6的区间上下波动,中枢水平在6.4左右。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实习记者 廖蒙)比特币价格再跳水,跌破33000美元关口。Wind数据显示,1月21日,比特币交易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趋势,16时短线跳水,一度跌破33000美元关口,最低触及32507.79美元。截至18时8分,比特币报33066.98美元,日内跌幅达6.88%。 市场波动之下,全网合约市场再现大额爆仓。据比特币家园数据统计,截至21日18时的24小时内,全网合约市场爆仓金额达6.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76亿元,其中最大单笔爆仓发生在比特币上,价值53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50万元。过去1个小时,爆仓金额便高达1.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9亿元。而1月20日全天,全网合约市场爆仓金额也高达6.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8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比特币近期交易价格坐上了“过山车”。1月8日,比特币价格触及历史最高点,报41986.37美元,未能突破42000美元关口。随后,比特币价格迎来多日连续下跌,最低触及30100美元。近10个交易日来,比特币交易价格下跌13.02%。 不仅比特币价格大幅波动,虚拟资产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以太坊近日也处在波动中。1月19日,以太坊交易价格大幅上涨,触及2018年1月以来的最高价,当前日内跌幅为9.07%,报价1253.04美元。比特币、以太坊领跌,市场份额排名前10的虚拟资产中,当前仅有泰达币、波卡币价格处于上涨状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指出,合约市场爆仓往往会在现货价格的巨额波动下联动合约市场波动,并放大波动幅度造成巨额的爆仓。同时因惧爆仓而疯狂卖出的行为则进一步带动了波动,因此往往都会在全球某个影响较大的事件出现后,现货市场出现巨额波动时,连带造成大额爆仓。 一名币圈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尽管比特币价格此前涨幅突出,但对于投资人来说,近期比特币交易行情处于较难把控的状态。“横盘震荡,价格走势没有明显趋势,我最近就亏钱了。尤其是在这种时候炒杠杆的,很容易就爆仓。当前我持观望态度,不能盲目入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伴随着比特币价格大幅波动、机构入场等消息,市场关于比特币的探讨也频频传出,且观点不一。多家媒体近日报道指出,美国银行发布最新客户调查披露,比特币正取代科技股,成为全球最拥挤的交易,德意志银行披露的调查结果则认为比特币被投资者视为目前最大的市场泡沫之一。 对此,刘峰指出,比特币作为一个加密货币资产,也是数字化时代的特有产物,但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才出现十来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随着其交易价格不断走高,警惕其风险仍应该摆在首要位置。同时,投资人需要知道我国保护加密资产但并未保护加密资产的交易,其中可能带来财产损失的风险和法律风险,需要投资者自行关注和规避。“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功课,赚自己认知内的钱。” (编辑:文静)
1月15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前不久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当中特意提出要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主要考虑的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是相对缓慢的,所以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的风险需要警惕。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波动幅度在不断地加大。二是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方向易变、波动也在加大。三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未有,低收入国家债务风险还会进一步的上升,可能会进一步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外部风险,我们重点还是要坚持国内优先的原则。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夯实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持续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在G20等国际平台上与其他各国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来共同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复苏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文字实录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公布了涉及1.9万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请问央行如何看待美国新一轮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金融可能造成的影响?另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表示短期内不会加息,央行是否担心外部长期的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会恶化中国的国际金融环境,因为中国仍然是唯一采用常态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谢谢。 孙国峰:我们注意到美国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方案准备出台,全球金融市场对此已经作出了反应。美国通胀预期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反弹,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升值,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有所贬值。应当看到,去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有所贬值。这些波动都是正常的,说明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有升有贬、双向浮动成为常态,发挥了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为央行根据我国经济形势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带动了全球经济的恢复,也有利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未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谢谢。 陈雨露:在前一段刚刚举行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当中特意提出要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主要考虑的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是相对缓慢的,所以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的风险需要警惕。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波动幅度在不断地加大。二是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方向易变、波动也在加大。三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未有,低收入国家债务风险还会进一步的上升,可能会进一步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外部风险,我们重点还是要坚持国内优先的原则,继续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夯实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持续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在G20等国际平台上与其他各国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来共同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复苏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谢谢。
12月3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在6.53附近波动,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拉升,收复6.52关口。截至9点33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292、6.5183。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126个基点,报6.5325。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正由美元指数主导,切换至中国贸易顺差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枢为6.4,上半年最高有望升至6.1,下半年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阶段性走强,可能回落至6.6。
7个月升值近10%,开年首个工作日升破6.5,两日一度上涨超千点。 人民币站上两年半新高之际,我们关注高汇率对经济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人民币升值配合美元弱周期,汇率改革是否迎来了适宜的时间窗口? 在专家看来,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此计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预计2021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将有所减弱或出现一定震荡,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将进入相对适宜的时期,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影响小于“想象” 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包括出口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仍然较为“温和”;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部分也是因为出口表现强劲,出口结汇较多,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并不会对出口形成明显打压。 徐高指出,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照这个汇率来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 “现在大家可能关注比较多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升值比较多,这背后更多是因为美元贬值幅度较大。但是如果看人民币对一篮子里面的其他货币,比如说人民币对欧元,就看不到太强的升值走势。”他说。 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徐奇渊也认为,从篮子汇率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小于双边汇率升值幅度带来的影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16:30官方收盘时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615,较上日上涨25个基点,续创2018年6月中旬以来新高。自5月底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累计涨近10%,同期人民币对欧元则呈现小幅下跌。 如果看CFETS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1月5日为95左右,与2020年3月下旬、2020年4月下旬的水平相当或稍弱,并且低于2018年6月中旬的水平。 徐奇渊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在前半段升值预期较强,后半段升值压力减退或者出现一定的震荡。这主要是因为欧美经济前半段将受到冬季疫情的严重冲击,甚至部分国家可能面临双底衰退(例如英国、德国),后半段则可能得益于疫苗普及带来的提振,全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中国经济则可能呈现为前高后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形成反差。 出口方面也是如此,预计中国出口在2021年前半段将较为乐观。随着疫苗得到一定普及,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生产能力、经济活动将在下半年有显著的恢复,供需缺口将得到有效补偿。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将逐渐回落到疫情之前正常的历史水平附近。但是全球贸易的总体体量,可能将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再加上2020年后期较高的基数效应,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在2021年后期将面临一定压力。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效应,只要波动幅度不是巨大的,那么其所发挥的作用就相对有限。 企业减小汇兑损失不能依赖汇率政策 从现有数据来看,尽管人民币升值并未对出口竞争力造成明显负面影响。但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期间还是出现了一定的汇兑损失。这一现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企业呼吁,央行应该进行汇率干预。 对此,徐奇渊指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仍然处于比较正常的区间。央行的汇率政策着眼于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等目标,而不是部分企业的财务损益。 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汇率和商品价格一样,都是随行就市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自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从长远来看,可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国际化来避免汇率风险,但这最终依然要靠微观企业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于原材料、产成品的价格波动,企业肯定会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风险实际上也是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衍生品的操作来实现套期保值。”他说,“企业需要对套期保值的操作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把套期保值作为投资工具,要明确套期保值锁定风险的功能定位。” 徐奇渊表示,政策层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在健全监管体系的条件下,更多放开外汇市场准入,增加外汇市场、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流动性,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的套期保值手段。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汇率制度改革,为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充分弹性创造条件。 徐高表示,未来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企业要主动适应,更多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对冲汇率风险。对监管层来讲,汇率弹性增强是汇改的成果之一,得之不易,走回头路是不恰当的。应该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但是也不宜让汇率过度波动,在汇率波动明显开始冲击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时,应采取临时性措施予以平抑,比如调节逆周期因子。 徐高解释称,评价汇率是否波动过度的标准不是具体的汇率升贬幅度,而是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会否带来较大冲击。比如在人民币升值时期,可能要看其会否对出口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人民币贬值时期,可能就要看我国外汇储备有没有因此而大量流失。 下半年汇改条件或更加成熟 一般认为,在人民币升值时期推进汇率改革可能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元走弱周期是汇率改革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近9个月来,美元指数从103高位一路跌破90,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已经进入弱周期。有观点认为,本轮美元弱周期或将持续近9年。2020年,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今年会是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的好时机吗? 徐高强调,汇率改革需要与金融市场改革和实体经济改革相匹配,切忌单兵突进。相比于贬值,政策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空间更大,能力更强,但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任,现在让汇率实现清洁浮动的时机还不成熟。 徐奇渊表示,目前美联储仍处于宽松阶段,美元指数也处于弱周期之中。暂时看来,人民币对美元有较强升值压力,下半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有所减退,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对此,他解释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机,最好是选择既没有明显升值预期、也没有明显贬值预期的双向波动时机,这时候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附近。当然,这样的时机比较难找到。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略有一些升值预期的时期,好于升值压力较大或者有贬值压力的时期。 不过,他也提到,如果单独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身,可能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如果从全局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退出逆周期调节因子、发展成熟的外汇衍生品市场等措施之外,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也都需要与汇改相匹配。其中,利率与汇率的波动息息相关,而我国利率市场化也尚在推进过程当中。另外,资本账户不完全自由可兑换,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是在有限的参与者、有限的交易量之下形成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再度转弱。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主要是由短期、阶段性因素引起,进一步贬值空间有限。在可控、有序范围内,人民币汇率波动有助于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各经济体之间经济运行及政策差异,决定了双边汇率大体走势。然而,无论是经济增长的差异,还是政策环境的不同,都难以解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现象。一方面,得益于较早较好控制住疫情,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并且受最新出台的政策支持,经济表现可能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另一方面,在非常时期,我国虽加大了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出台了一些非常举措,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美利差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这表明经济增长、政策周期等趋势性影响因素并非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推手。 人民币贬值主要是由短期、阶段性因素引起。主要是美元走强,人民币被动贬值。 应看到,这些因素不具可持续性,其影响可能衰减。因美联储实施超大规模货币宽松及疫情冲击趋缓,美元指数难以进一步大幅走高。有鉴于此,再考虑中美经济增长、政策环境的相对表现,预计后续人民币继续贬值空间有限。同时,我国具有较为充裕的外汇储备,近年来在应对汇率波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政策工具储备充足,使得人民币汇率出现无序波动的可能性较小。 应该看到,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的、合理的,可控、有序的波动利大于弊。 一方面,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变化,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另一方面,汇率波动更多体现了市场化特征,符合人民币汇改初衷。 2015年汇改之后,外汇管理部门强调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外汇管理部门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这均表明,人民币汇率展现出更大弹性符合政策导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双向浮动,也是提高宏观调控主动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有助于应对外部冲击。事实上,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已得到展现。
从需求端看经济,通常是看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对应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其中,投资不仅直接构成了GDP,也是增加资本存量,为未来积攒增长后劲的重要手段。市场一般在分析中国的投资时,主要看三大类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制造业投资。这三大投资基本代表了经济中的投资需求。但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投资,往往被人们忽略,就是设备投资。被忽略的设备投资中国的投资活动中还有一种分类,即根据投资活动构成来分:建筑安装工程(建安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其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即是指设备投资。建安工程中,建筑工程表示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安装工程指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又称安装工作量。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指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包括新建单位及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或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设备投资的重要性,体现在周期性和趋势性两个方面。首先,生产设备的背后是经济中的长期生产能力的体现,因此设备投资的波动很容易影响到企业部门未来的持续供给能力,也因为这样的“滞后性”,设备投资自身的周期会“搅动”整体经济随之波动。其次,随着中国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设备投资在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投资中的比重,还将继续上升。另外,虽然我们仍然在强调产业高度的升级、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但逆全球化和外贸环境的恶化,也使得国内主循环的重要性提升,中国想要保住全产业链的供给优势,设备投资尤其是制造业设备和工器具投资是重中之重。但现实情况是,中国设备投资占总体投资中的比重,却呈现了日渐下滑的趋势,这与制造业收益率收缩、实体经济不赚钱的现实有关,不得不说是令人担忧的。设备投资对于日本的重要性虽然在中国的统计和分析中,普遍并不重视设备投资,但我们的邻国日本,却将其视为指示经济波动的重要指标。日本经济区别于美国,它是一个强调制造业的经济体,因此企业的设备投资对于日本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衡量日本的设备投资的指标是私人企业设备投资,这一指标并不完全等价于中国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而是一个包含更多投资活动的指标。日本之所以更加重视这一指标,是因为虽然它未见得具有领先性,但却是整体经济的“放大器”,具有很好的指向性。换句话说,虽然通过企业设备投资周期不能推测未来经济发展、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但是可以通过它来判断当前经济的底部在哪里。如下图所示,日本私人企业设备投资的波动和总体经济周期具有高度一致性,但波动明显更剧烈。设备投资周期与库存周期相辅相成,一个设备投资周期通常包括2-3个库存周期。从设备周期与库存周期的比较来看,日本的设备投资活动也更加活跃,周期转换更快,反映了该指标对于日本经济的指示性作用应该比包括中国的其他国家更大。设备投资周期设备投资需求的波动形成了一个经济中的重要周期,即设备投资周期,指的是企业进行有规律的设备更替和资本开支所驱动的投资周期。其根源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由于磨损、技术进步等因素过几年就需要更新。但设备投资周期还取决于企业投资意愿、未来行业前景的展望、企业信贷情况以及存货变动。设备投资周期又叫产能周期。由于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和固定资产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占比最大,而制造业企业设备的平均更新年限是7-10年。这使得企业设备投资也大致呈现7-10年的周期性波动。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格拉周期。这个周期概念于1862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Juglar)首次提出。他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中阐述了市场经济存在7-10年的周期波动的观点,后被熊彼特称为“朱格拉周期”。朱格拉指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不约而同存在相一致的周期性波动,并且该周期大概率持续7-10年。朱格拉将危机作为定义经济周期的时间节点,认为信贷周期、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盈利行为共同决定了经济周期波动。尽管朱格拉周期(或者说设备投资周期)有时会受到市场分析人士和经济学的挑战,他们认为这类周期在实际经济增长中并不明显,但各国的经验不尽相同,仅从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的全球经济波动看,相关国家的设备投资周期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国的设备投资周期演化中国的前一轮设备投资周期应该在1998-2009年,包含3个完整的库存周期(如下图)。但2009年强刺激以后,设备投资经历了较快增长。而到了2015年底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导致设备投资增速迅速回调。供给侧改革导致一轮主动去库存阶段,使整个经济周期下降到更低的方位,进而导致新一轮库存周期上升的开启。2017年以来,去产能政策几近完成,制造业收益的再次收缩造成了设备投资周期中枢的持续下挫(见上图),尽管库存周期仍然更加频繁的转换,但也未能摆脱向下滑动的趋势。而2020年新冠肺炎的冲击造成了更明显的下滑,制造业投资意愿陷入低谷。但随着复产复工,设备投资的颓势有所缓解,但仍然大幅低于“正常衰退”的轨道,由于设备投资的周期时长问题,这种颓势预示着2020年、2021年甚至未来更长时间内制造业景气程度的承压。招募公告:苏宁金融于2020年8月启动“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大V激励方案”,每月按阅读量和发文活跃度,奖励排名前50名大V,奖励金额300元-2000元不等。如果您是财经作者,欢迎入驻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入驻方式:关注“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向后台发送“财顾”二字,小编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办理入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