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新浪同意以每股43.30美元的价格被NEW WAVE私有化。 截止到目前,或受此消息影响,新浪股价大涨7.37%,最新总市值为23亿美元。今年以来,其股价波动整体不大。 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7月6日,新浪公司董事会就收到了由New Wave MMXV Limited(以下简称“New Wave”)发出的日期为2020年7月6日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该要约提议以每股41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New Wave尚不持有的公司全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下简称私有化要约),对此,公司已组成特别委员会以评估和考虑该提案。 New Wave是一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由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控股的公司,而这一私有化报价较9月25日收盘价溢价7.7%。此外,曹国伟持有14.84%的新浪股份。 图片来源:Wind 虽然当时官方表示目前私有化仍具有不确定性,但如今来看,这一消息终于落地。 同日,新浪也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新浪第二季度营收5.077亿美元,同比下降5%,高于市场预期(4.885亿美元);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440万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54美元,高于市场预期(0.45美元)。 而近年来新浪的业绩表现一直较为颓靡,且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披露,新浪在2018年位列第450名,总市值为26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7年名次退减了125名,市值大幅下落42.47%。而在2019年里,相关榜单上并未显示新浪的排名。 还记得新浪是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曾开启了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热潮,拉开一个时代的帷幕。现如今,作为中概股前辈的新浪也要调转船头,而不到3个月时间,目前共有5家中概股已经正式表达或传出私有化意愿。 4月15日,聚美优品宣布彻底完成私有化; 6月15日,58同城与Quantum Bloom Group Ltd。签订私有化合并协议要约; 6月12日,腾讯与黑马资本对易车的私有化协议已经完成签订; 6月18日,据IFR消息,华住集团也有意计划私有化回归港股。 申万宏源认为,中概股回归利于扩容国内市场核心资产池,亦有助公司价值发现,利好公司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 前海开源表示,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逐渐推进,中概股回归的障碍被扫清,更多的中概股会回归A股。未来大市值的中概股可能会回归港股二次上市,而部分中小市值股中概股会选择私有化后回归科创板或创业板。
2020年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是“黑天鹅”满天乱飞的一年。疫情的出现及在全球各地蔓延,石油期货暴跌至负值,地缘风险起伏不断,大国博弈与大国脱钩正在上演,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性新高,主要国家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创下新低。 随着市场不确定的加大,香港市场的私有化浪潮也得以延续,今年以来大昌行、华能新能源、中国粮油控股、利丰、会德丰等五家上市公司均成功完成私有化,近日亦有一老牌上市公司研祥智能(2308.HK)即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私有化方案,这间沉寂已久的电子科技公司因其私有化案件,重新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研祥智能发布公告称,于2020年9月1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的H股私有化退市议案,已获高票通过,待股东接纳要约后便可顺利完成退市。 (图片来源:富途证券行情系统) 私有化提议获高票通过的研祥智能,次日其股价表现“再下一城”,9月16日报收1.31港元,涨幅约13.9%。相对于日前的私有化失败案例,如越南制造加工出口(0422.HK),其私有化计划未获大多数股东批准之后,次日股价下跌幅度超50%。 通过这样的对比,不难发现,基本面不佳的研祥智能,目前主要靠着私有化预期来支撑着股价运行,因此,股东大会获得通过后,投资者尽快接纳要约,可提升最终成功实现私有化退市的成功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努力降低风险的途径。 研祥智能的私有化价格诚意十足,覆盖两年以来的最高价,溢价率高于近期私有化项目 在方案通过之前,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套利机会。由于在外部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只有H股股东对该私有化方案给出的条件是满意的,那么方案被顺利通过则是合情合理之事。在特别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上以超过80%投票获得通过,结果充分显示出独立H股股东对私有化退市计划的支持。 不妨回顾一下,研祥智能私有化方案所提议的每股1.5港元要约价对H股股东有多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公司上市多年来都没有较大的升幅(除了2015年和2018年港股全面牛市行情下个别几个月的表现外),大部分股价表现几乎都处于1.5港元之下;而相对于上市时候的招股价0.6港元,1.5港元的要约价是招股价的2.5倍,考虑到上市之后公司没有任何向股东集资的举动,加上在2013年至2016年经营环境稳定的四个财年持续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因此,这个1.5港元的要约价绝对是不低的。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1)私有化价格溢价率与香港市场近期的私有化交易相比具有吸引力 按公告所示,研祥智能的私有化要约价1.5港元,相对于私有化公告日前1个交易日收盘价/前5个交易日收盘均价/前1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前3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前6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前9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前18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的溢价率分别为64.8%/82.9%/94.8%/100.0%/105.5%/100.0%/89.9%。 经统计,香港市场2017年以来私有化交易前1、10、30、60、90及18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溢价率均值分别为35.8%、41.0%、46.6%、52.4%、55.8%和50.0%。经对比后可知,研祥智能公布私有化交易前1、30、60、90及18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的溢价率明显高于可比案例平均水平。而在公司发布的寄发综合文件公告中,也详细列出了港股近两年来所公布的私有化要约价分别较公告前1交易日收盘价、前30交易日收盘均价的溢价率,其中,研祥智能要约价的溢价率在两个时段均要远高于可比私有化项目的平均值及中位数水平,进一步说明了研祥智能的私有化要约价是具备可比优势的。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2)私有化价格能覆盖近两年最高股价,且远高于近五年的股价均值 从股价波动区间来观察,1.5港元的要约价超过了近两年来公司股价波动区间的最高价;若拉长至五年时间考察,可覆盖长周期价格波动区间的60%;按统计数据,1.5港元的要约价要较研祥智能股价的1250日收盘价均值超过36%。这表示了,不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投资者,均可受惠于私有化方案的通过。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3)私有化价格对应PB较2018年至今所有交易日PB均值溢价33% 受到行业自身特性及市场整体表现影响,研祥智能的自2018年以来大多数交易日PB在0.3倍至0.7倍之间波动。 按公告所示,研祥智能每股私有化要约价1.5港元所对应2020中期业绩所公布的每股净资产价格的PB约为0.64倍,这一估值要较2018年至今所有交易日PB均值溢价33%;若参考分部估值法的思路,每股要约价1.5港元所对应的研祥智能最新一期业绩更新后的PE估值约为6.3倍,较电子行业可比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值及中位数均高出54.8%,也较物业开发及投资行业可比公司的市账率平均值及中位数分别高出23.0%和64.1%。 综合来看,研祥智能的私有化方案的要约价对H股股东具备十足的吸引力,不但与近年来的可比私有化公司方案报价的溢价率存在较高的比较优势,就自身波动区间及覆盖面来看,也能惠及长中短期等不同持股时间的投资者。另外,站在专业的估值角度来比较,研祥智能的私有化所对应的估值也是相对更高的。 由此可见,该私有化出价的诚意是相当充足的,结合不确定性持续提升的投资环境,我们因此提前判断了,接受研祥智能私有化方案所提出的要约价,让审议顺利通过,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有利选择,因而在9月15日股东大会上私有化方案被成功通过,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也反映出绝大多数投出赞成票的H股股东对私有化的报价的满意程度亦是较高的。 私有化方案顺利通过后投资者应尽快接纳要约,多方共赢方案符合各方利益 而在私有化方案顺利通过之后,对H股股东或个人投资者来说余下最重要的事情则是尽快接纳要约。按公告信息所提及,10月19日16时为接纳要约的截止时间。须90%的独立H股股东接纳要约,H股退市计划才能成功生效。 一旦超过了90%的接纳要约比例,对于剩余的独立H股股东来说,若然过期未进行申报,则视为自动放弃已被股东大会投票通过的私有化方案上所给出的条件,即按每股1.5港元现金的要约价把股份转让给要约人,造成的后果则为私有化退市之后,H股股东或个人投资者所持公司股份因不能在二级市场买卖而完全丧失流动性了。 另外,提请私有化方案的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在寄发股东的综合文件书中明确指出,私有化退市后将不会寻求将其股份在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包括中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既然私有化方案已经被顺利通过,对H股股东或个人投资者最有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剩下尽快按指定途径完成要约的接纳,在九月底之前完成或许是比较谨慎可取的策略。因为十一长假期后距截止日期只剩下了两个交易周,对于非实名股东,则需要经过券商或银行处理其接纳的指示,这可能会耗时超过一周以上,另外投资者也需考虑疫情下香港工作效率会较低,工作进展较慢等实际中或会发生的且难以得到明确预期的一些类似影响。 正如我们在上文中提及,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私有化方案无一例外均被成功通过。一方面与市场环境不确定提升有关,另一方面港股IPO市场持续热浪,预期重磅公司将陆续来港上市,将给场内投资者有更安全且确定性更大、投资回报可观的带来新机会,接受私有化方案换回现金,重新筛选出更好的投资,对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更有利的选择。 从公司基本面的角度来分析,研祥智能近十年来的ROE(摊薄)水平确实不高且波动性较大,这是导致公司估值一直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我们也发现了规模超过30亿的有息负债,远超公司所持16.6亿的现金规模,最新一期的资产负债率约为66.5%,财务风险凸显。一般而言,较大规模的带息负债会带来较大的利息支出,从而导致利润侵蚀的情况出现,参考2019年的年报数据,去年的利息支出高达1亿,占当年的归母净利润比例接近40%。 公司主要业务为特种计算机的生产及销售、物业开发业务等,两者均面临整体复杂的环境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这可从研祥智能所公布的中期业绩可进一步得到验证,公司在上半年录得净亏损1632.9万元人民币,相比于去年同期实现纯利2008.3万元人民币,中期确认了由盈转亏的事实,中期营收更同比下滑了21.5%。 看来多元化业务并不能帮助公司抵御外部环境的变迁,物业开发业务及占据总资产较高比例的物业资产资产,对公司估值更带来了拖累,若参考港股的商业地产公司,其PB一般处于1倍以下,以成功实现私有化的商业地产龙头会德丰为例,其私有化退市时的PB仍不足0.5倍,因此,我们认为1.5港元要约价所对应最新PB估值的0.64倍,实际上是合理的。 回到公司的主营业务分析,特种计算机产品正面临不确定上升的局面,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客户的业务订单减少、生产及经营活动暂停或放缓,自动化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大国博弈和大国脱钩所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国外芯片的可获得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也有所加剧,这些关键的方面对公司产品的持续生产和技术创新或会构成较大不确定性,未来该业务发展的阻力预期增大,对成长性空间预期要大打折扣。特种计算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公司的主营业务,预期长期承压与行业不景气周期延续,或将持续构成对整体营收的负面影响。 因此,从基本面的分析中可以判断出,研祥智能业绩正受到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未来股价表现不确定性高,私有化或为H股股东提供有吸引力的退出机会。 站在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立场,私有化行动将有利于研祥智能的长期发展。 一方面可避免因维持上市地位而产生的额外治理成本及管理费用; 另一方面也便于展开与大股东进行的业务与资产方面的重组,过去公司所发行的H股由于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管辖而较一般香港股份受到的限制要多且严格,相关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资本操作及关联交易便无法得到施展; 最后,私有化后大股东可更加灵活地作出投资及业务配置的决策,而不用把须满足投资者预期的短期回报因素放在较前位置,而且电子科技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行业,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大量的资本支出投入,若从利润角度和对股东负责的角度,无法很好地取得平衡,反而在私有化退市之后依据长期主义作出的决策,能更好帮助公司成长。 私有化只是开始的结束,当机立断展开新的局面 虽然从人性角度出发,由于该私有化方案是一个多方共赢方案,符合多方自身的利益考虑,在当前环境下,股东大会顺利通过私有化方案是符合预期的,也是情理之中。 市场变幻,我们唯一可把握住的就是当前少数的确定性机会,私有化的成功无疑帮助投资者成功拿下一局,再次掌握主动权的优势。尽快接纳要约,完成私有化方案最后关键的几步,是把不确定性降至最低的明智之举。 对于重新的选择,新的起航永远需要面对前方未知的挑战,从这个角度思考,任何的角色,无论投资者或是大股东,都是公平的。因为我们深知,成长和发展的道路最终唯一可依靠的就只有我们自己了。 “这不是结束,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但,这可能是开始的结束。” 这里就借用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来结束吧。
今年港股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的浪潮,因估值过低、股权融资能力受限,新能源国企接连私有化,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旗下唯一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华电福新(0816.HK)亦宣布其私有化的生效条件已经达成。 1、私有化方案获高票通过,股东支持率为何高? 9月16日,要约人华电福瑞与华电福新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结果。结果显示,双方合并协议的生效条件达成。 根据公告,华电福新临时股东大会通告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告所载的建议决议案已以投票方式表决,并全部于2020年9月16日获正式通过。其中,临时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结果显示,特别决议案的赞成票数7,641,494,728,反对票数1,630,000,赞成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故投票表决获通过;H股类别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结果显示,特别决议案的赞成票数1,792,656,211,反对票数1,630,000,赞成票超过独立H股股东所持有H股附带票数的75%,反对票未超过H股股东所持有全部H股附带票数的10%,故投票表决获通过。 以上数据表明,本次华电福新私有化退市方案获高票通过,股东支持率很高,不过这或许并不意外。 其一,华电福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电集团直接与间接共持有62.76%的华电福新股份,而此次私有化要约人华电福瑞乃华电集团全资子公司。 其二,华电福新日前已经宣布获得Pentwater Capital Management Europe LLP和Lakeville Capital Management Ltd. 两家H股股东的支持,它们分别持有华电福新9.32%和3.74%的H股。 其三,此次的要约价格很有诚意,对中小股东而言这是一个以合理对价进行现金出售的好机会。据了解,2.5港元的H股回购价相较于华电福新停牌前收市价溢价65.56%,相较于停牌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为87.92%,因此要约价格极具吸引力。 2、预计9月29日退市,现金吸并规模较大 由于华电福瑞通过吸收合并方式对华电福新实施私有化的生效条件已达成,因此合并协议已经生效,华电福新退市开始进入倒计时,公司即将结束长达8年的港股资本市场之旅。 据华电集团表示,本次私有化交易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华电未来新能源业务发展的灵活性和效率,促进公司的业务整合,提升新能源业务发展优势和竞争力。 根据公告,目前预期华电福新H股的最后交易日为2020年9月21日(星期一),并预期华电福新H股于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在联交所自愿撤销上市。 股东及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合并须待实施条件达成后,方可作实。假设实施条件已于2020年9月29日达成(或豁免,如适用),支付注销价的支票将于2020年10月12日(星期一)或之前寄发予股东。 这意味着,如若顺利,自6月1日披露私有化方案至9月29日正式退市,华电福新成功私有化仅仅历时4个月,效率非常高,比中国电力清洁能源和华能新能源的退市效率更高,此前中国电力清洁能源和华能新能源从宣布私有化到完成退市均历时5个多月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华电福新本次私有化现金吸并规模巨大。数据显示,于临时股东大会举行日期,华电福新已发行股份总数为8,407,961,520股,按2.5港元的要约价计算,对应的私有化交易市值约210亿港元,即使考虑部分股东采取股份对价支付方式的因素,私有化所需支付的现金对价规模依然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是受到市场重点关注的港股私有化案例。 接下来,华电福新顺利私有化成为行业标杆之后,是否会带动港股其他新能源企业的跟随,进一步强化港股私有化浪潮之趋势,值得持续关注。
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着重大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A股注册制改革落地,长期慢牛的一致性预期正逐步得到确立。港股更持续吸引中概股回归,其新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数,也有望持续吸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融资。总体而言,资本市场的枢纽性功能得到逐步增强,“大换血”正当其时,聚集新动力和淘汰落后者,其实每天都在同步上演。 老牌上市公司研祥智能私有化方案审议在即,每股1.5港元要约价是否吸引? 在此大背景下,港股私有化事件也时有发生。今年以来,中国粮油控股、利丰、会德丰、海尔电器等知名的老牌上市公司,纷纷提请了私有化方案或最终成功从联交所退市。近日,亦有一老牌上市公司即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私有化方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而这家公司就是2003年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敲钟上市的研祥智能。 据公司官网介绍,1993年在深圳创立的研祥智能,通过以创新为核心的快速发展,创立了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EVOC”的特种计算机产品,现已发展成为集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系统整合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首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大股东提出的私有化提议,研祥智能曾于6月22日公布H股私有化计划的公告,公司的控股股东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要约人,作出自愿有条件现金收购要约(“H股要约“),以每股H股股份现金1.50港元(“要约价“)收购全部已发行H股。所对应的私有化市值约18.5亿港元。 站在公司基本面去客观评价,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曾一度成为国产替代及自主自控先锋的研祥智能,如今竟因行业狭窄及竞争力不足而显露出经营的疲态,在研祥智能所公布的中期业绩公告也能窥探出一二,公司在上半年录得净亏损1632.9万元人民币,相比于去年同期实现纯利2008.3万元人民币,中期确认了由盈转亏的事实,中期营收更同比下滑了21.5%。 从分部业务层面去理解,或许就会明白了公司谋划私有化的大部分原因。据中期业绩公告所示,若按照产品类型来划分,可把公司的业务收入分为特种计算机产品、电子产品与配件、化工产品,以及物业等。 正如公司所寄发的综合文件公告中所述,公司的特种计算机产品正面临不确定上升的局面,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客户的业务订单减少、生产及经营活动暂停或放缓,自动化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减少,整体来看,特种计算器市场陷入了低迷或非景气阶段,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大国博弈产生的影响,对于国外芯片(IC)的可获得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亦有所加剧,这些关键的方面对公司产品的持续生产和技术创新或会构成较大不确定性,未来业务发展的阻力增大,对成长性空间预期要大打折扣。特种计算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公司的主营业务,预期长期承压与行业不景气周期延续,或将持续构成对整体营收的负面影响。 在其他的业务来看,电子产品与配件,特别是手机及配件业务是近年来公司所承接的收入占比较大的业务,但把这个生产或销售规模放在整个手机行业来量度,便可发现,规模不足是该业务缺乏长期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行业需求削减的时候,一般会遭到下游品牌厂商的率先砍单。上半年,其电子产品与配件产生的收入,则同比大幅下滑了接近63%。公司的化工产品业务,只在2019年下半年录得一次成功的订单,并非持续性经营业务,因此基本可以忽略。 而公司的物业业务,虽然能持续为公司带来收入,但公司本身并不专注在物业销售行业,在该行业发展并没有明显优势,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发展出领先的房地产品牌,其待售物业只是在昆山、无锡的偏远位置,所对应的物业价值有限,另外,在公告中也有所提及的关键点是,公司大部分物业租约预期将于今年或明年到期,我们预期新签合约的租金或会跟随整体商业物业租金下降的大趋势和大环境所影响。 进一步翻看研祥智能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我们也发现了较大的有息负债规模,约30.1亿,远超公司所持16.6亿的现金规模。我们认为,较大规模的带息负债,会带来较大的财务费用或成本,导致利润规模遭到侵蚀,而其账上也显示了一定规模的待开发物业,因此仍需持续投入和消耗现金来进行开发,且物业租约到期及续约租金下降预期仍未反映到最新的资产负债表上,加上较低的ROE水平,我们判断,大股东提出私有化方案,实际上是“全盘”买下了这样一个基本面一般的摊子,考虑到公司大部分资产为商业物业资产,若进一步参考港股的商业地产公司,其PB一般处于1倍以下,以成功实现私有化的商业地产龙头会德丰为例,其私有化退市时的PB仍不足0.5倍,因此,1.5港元要约价基本是按每股净资产给予折价,这一出价逻辑是合理的,对于大股东来说,是不存在“趁便宜”拿下公司的可能性。 要约价出价的估值高于同业可比公司,覆盖近五年与两年价格波动区间的60%和100% 对于持有研祥智能的独立投资者来说,每股要约价1.5港元,其所对应的溢价水平,均较上年以来港股市场所公布的私有化方案报价的均值(或中位数)水平都要高得多,无论是较私有化公告前一天的溢价水平,还是较公告前3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均值的溢价水平,研祥智能私有化方案提出的1.5港元要约价所对应溢价水平,具备显著的相对比较优势。就自身股价波动区间的比较而言,这个要约价基本上完全覆盖了两年来公司股价的波动范围,拉长至五年时间考察,可覆盖长周期价格波动区间的60%。 在专业财务估值和对比的角度,每股要约价1.5港元所对应的研祥智能最新一期业绩更新后的PE估值约为6.3倍,较电子行业可比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值及中位数均高出54.8%,另外也较物业开发及投资行业可比公司的市账率平均值及中位数分别高出23.0%和64.1%。因此,从相对估值的角度来看,研祥智能私有化方案所提出的要约价,反而对持有研祥智能的独立投资者来说是相对宽松而有利的。结合溢价水平和市场状况来评价,大股东所给出的条件已经是相当不错。 面对长期交易的流动性不足,平台融资功能丧失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提升,提出私有化方案的大股东的主要目的或许正如其在公告中所述,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可更加灵活地作出投资及业务配置的决策,而不用把须要满足投资者预期的短期回报因素放在较前位置,私有化退市之后也更利于整合大股东与公司的业务,更可节省了相关的维持上市地位的开支和成本。 站在投资者角度,在要约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接受(或同意)私有化方案而选择换回现金去进行再投资的抉择,在不确定持续提升及公司前景暂不明朗的当前,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认为,研祥智能的私有化方案,无论对大股东还是对独立投资者来说,都是相对公平而合理的,让方案顺利审议通过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由于港股股价未能反映公司实际资产价值,越来越多的公司主动选择退市。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近20家港股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约或潜在意向。 在私有化浪潮中,“国资背景”、“新能源”成为退市公司的重要标签。继华能新能源成功私有化之后,另一家新能源国企华电福新(0816.HK)的私有化之路也有了新进展。 一、华电福新踏上私有化之路,私有化前提条件已达成 2020年6月1日,华电福新发布公告称将由要约人福建华电福瑞以吸收合并方式进行私有化,并撤销H股上市。 8月21日,公司进一步宣布私有化建议的前提条件已经达成,包括已获得中国国家发展及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及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 8月26日,福建华电福瑞与华电福新(0816.HK)联合发布(1)福建华电福瑞以吸收合并华电福新之方式对华电福新进行附前提条件私有化之建议;(2)建议撤销上市;(3)临时股东大会通告;(4)H股类别股东大会通告。 公告显示,公司将于2020年9月16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公司收取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回执的最后日期为9月8日,递交H股过户文件以有权出席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并于会上投票的最后时限为9月10日。 根据公告,合并协议将于以下条件达成后生效: 1)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出席股东三分之二及以上表决权通过; 2)H股类别股东大会上获得出席的独立的H股股东最少75%的表决权通过; 3)反对票数不超过独立H股股东10%的表决权; 于合并完成后,福建华电福瑞将承接华电福新的所有资产、负债、权益、业务、雇员、合约以及所有其他权利及义务,而华电福新最终将注销登记。 二、为何私有化?股权融资能力受限为主因 华电福新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旗下唯一清洁能源上市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水电、风电、太阳能、分布式、煤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多种发电类型。 作为中国华电集团重要的新能源上市平台,华电福新股权融资对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港股的新能源股票估值过低,近年来华电福新已经失去上市平台的主要优势,且私有化将提高未来新能源业务发展的灵活性和效率,促进公司的业务整合,提升新能源业务发展优势和竞争力。 三、高溢价私有化,成功私有化的确定性高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新能源企业从港交所成功退市,包括中国电力清洁能源、中电绿色清洁能源、华能新能源。综合华电福新的股权结构及私有化价格来看,其成功私有化的确定性非常强。 从华电福新的股权结构来看,公司私有化的阻力小。 要约人福建华电福瑞是中国华电集团因合并而新成立的公司,因此实质上是华电集团对华电福新发起私有化。华电集团属于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背景深厚、资金实力较强,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2.76%。 从私有化的价格来看,高溢价的注销价格为中小股东提供了绝佳退出机会。 华电福新在港股市场上的成交量并不大,流动性较低,价值未获得充分的体现,市净率长期在0.5左右。长时间的股价低迷一方面抑制了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也未能给H股股东提供合适的退出机会。而此次私有化,要约人提供了非常慷慨的要约价格,对中小股东的吸引力很强。 根据合并协议,福建华电福瑞将向H股股东支付每股H股2.5港元以及向内资股股东支付每股内资股2.29995元人民币的注销价。要约人需支付H股和内资股的注销价总金额分别为64.2556亿港元及17.2518亿元人民币 2.5港元的H股回购价相较于华电福新停牌前收市价溢价65.56%,相较于停牌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为87.92%。 根据历史案例,私有化的溢价一般为30%-50%。相比之下,华电福新的私有化价格较停牌前多日的平均收盘价溢价超过80%,比一般国企私有化给出的溢价更高,中小股东反对私有化的可能性很低。 另外,从首选可资比较的公司的估值来看,京能清洁能源、龙源电力的平均市盈率为为5.94倍,平均市账率为0.56倍。华电福新以注销价表示的市盈率为10.25倍,市账率为0.86倍,显著高于首选可资比较的公司;次选可资比较的公司的市盈率介于4.00至10.15倍,市账率介于0.27至0.87倍,华电福新以注销价表示的市盈率高于次选可资比较的公司,市账率接近次选可资比较的公司的市账率范围的上限。 因此,整体来看,华电福新成功私有化的概率很高。
8月13日晚间,SOHO中国公告称,终止早前要约私有化事项。 上述公告所提到的要约私有化事项,是指3月11日晚间,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导致也可能不会导致就本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约。 (SOHO中国终止私有化要约收购公告) 彼时媒体报道称,黑石集团正与SOHO中国就SOHO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40亿美元,黑石提出的私有化报价为每股6港元。 SOHO中国私有化的消息曝出后,SOHO股价曾在一日内大涨37.58%。3月9日收盘,SOHO中国股价仅2.98港元,然而3月12日,受私有化消息的影响,SOHO中国股价最高达4.8港元。 截至今日收盘,SOHO中国股价跌至2.82港元。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SOHO中国总资产697.29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46.77%。净利润13.31亿元,同比下降30.85%。 根据此前数据,SOHO中国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其中2017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47.33亿元、19.25亿元、13.31亿元。 SOHO中国多年未在土地市场竞拍新地块,最新一则项目是去年底开业的北京丽泽SOHO。 与业绩逐年下滑相对应的是,近年来SOHO中国频频将其自持的物业出售。 去年9月30日,SOHO发布公告称,出售北京建外SOHO、三里屯SOHO、SOHO尚都、朝外SOHO、银河SOHO等9个项目的停车位,合计约7.6亿元。 去年10月,市场再度曝出SOHO中国考虑以80亿美元的价格拟出售京沪八个商办物业。 据不完全统计,SOHO中国从2014年至今已出售至少8笔资产,合计233.6亿元,处置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超过200亿元。 此外,SOHO中国2014年至今共给股东派息共计约133.3亿元。其中2015至2017年三年内给股东的派息回报率达62%。 目前,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潘石屹及其夫人张欣持有SOHO中国63.93%股权。据此计算,潘石屹家族共分得现金超85亿元。
7月31日,海尔智家(600690. SH)及海尔电器(01169. HK) 联合发布公告,海尔智家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私有化海尔电器。 根据交易方案,每1股海尔电器计划股份可换成1.6股海尔智家新发H股股份以及1.95港元现金,基于估值顾问百德能对H股的估值中位数,计划股份对价的理论估值约为31.51港元。该价格较公告发布前30个交易日海尔电器的平均收市价24.55港元,溢价约28.34%,对海尔电器股东诚意十足。 (海尔电器股价走势图) 计划生效后,海尔电器将成为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而海尔智家将同时申请新发H股以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交所,实现上海、法兰克福、香港三地上市,即“A+D+H”的资本市场布局。 迎此重大利好,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的股价纷纷大涨。8月3日,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海尔电器股价高开高走,涨7.45%,海尔智家开盘后强势涨停。截至8月5日收盘,海尔电器总市值达842亿港元,海尔智家总市值达1440亿元。 (海尔智家股价走势图)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可一眼看出,这是一场“1+1>2”的交易。私有化动作发布后,包括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在内的十余家机构也纷纷发布研报给予海尔智家“买入”或“强烈推荐”评级,看好本次的私有化方案。 由于历史原因,海尔智家与海尔电器双平台上市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股权结构与业务关系,制约了海尔的价值释放。而通过私有化交易,海尔智家将完成资源配置、业务架构、财务优化等多方面布局,无疑会大大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 1、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球协同能力 海尔智家于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主要包括冰箱、空调、厨电等产品制造以及海外家电产业;海尔电器于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要包括洗衣机、热水器制造以及物流业务。 在双上市平台的体系下,研发、采购、制造、渠道、服务等功能分隔运行,使得双方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佳水平。而且,目前覆盖全品类的海外业务主要隶属于海尔智家经营范围,限制了海尔电器开展海外业务。 私有化海尔电器之后,海尔电器可借助海尔智家全球布局加速现有洗衣机、热水器及净水器业务的海外发展,为公司业绩培育新的增长点。海尔智家的研发、采购、制造、渠道、服务能力,品牌、用户及生态伙伴资源也将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提升全球协同能力。 2、简化业务架构,提升运营效率 作为白电蓝筹龙头,虽然海尔智家及海尔电器在各自经营品类中已实现电器/网器级的单品引领,行业地位领先,但是因为双上市平台,海尔旗下的家电产品被天然分隔,不利于交叉销售、成套销售。 本次交易完成后,海尔智家及海尔电器将拥有更全面的产品品类,实现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的成套引领。这完全符合当下家电消费呈现家电家居一体化、套系化、智能化、场景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家电行业逐步呈现出“电器-网器-场景-生态”的演变趋势,最终产品被场景替代,行业被生态覆盖。海尔已经进入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阶段,将为用户提供各品类一致的、全流程、可持续并不断迭代的智慧家庭体验,从而放大战略价值。 另外,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之间存在大量的业务重叠和关联交易,这对两者业务协同造成了实际的障碍。私有化海尔电器,将解决二者之间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减少内部损耗。 同时,交易也将改善股权及管理架构、简化公司内部决策流程,推动智慧家庭场景下“全品类一体化”的内部深度整合和“全产业链数字化”的业务系统变革,最终提高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3、财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改善 近年,海尔智家的业绩持续增长,2018年及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1833亿、2008亿元人民币,规模与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相当。2018年及2019年,海尔智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8%、9.7%。未来,随着公司管理优化带来费用率的下降,海尔智家利润增长的驱动力强。 私有化海尔电器也会改善海尔智家的资产负债结构。数据显示,海尔电器近三年货币资金保持在145亿元人民币以上,现金流较为充沛,而海尔智家财务费用较高。因此,交易完成后,海尔智家可以通过资金的统一管理、筹划,减少财务费用,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此外,海尔智家承诺2021-2023年股息支付率将逐年提升,分别不低于公司当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3%、36%和40%,为股东带来切实可感的回报。 总体而言,市场一直对私有化海尔电器抱有很大期望,尤其在物联网及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海尔智家一锤定音,直接引发了市场对平台的价值重估。随着海尔智家完成资源配置、业务架构、财务优化等多方面的布局,公司将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全品类大白电平台,创收及盈利能力将提升,股东回报预期上升,投资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