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将从积极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发展;创新邮轮、游艇管理政策,推动海南邮轮游艇产业发展;推动相关财税政策尽快落地;加强内地与海南自贸港间运输、通关便利化;创新港口、航运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七方面支持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领跑“新基建”,河南5G建设正全力加速,5G正融入中原大地千行百业。不久前,河南推进全省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而在5月底,河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推进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河南已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余个,地铁线、高铁站、旅游景区、城市主干道相继完成5G网络覆盖。今年春节期间实现各省辖市城区5G网络全覆盖和正式商用,成为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省辖市全面商用的省份,目前已累计发展5G用户300多万户。为提升网络供给能力,河南吸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5G SA核心网大区中心部署郑州,实现对河南等多省区5G业务承载。 今年以来,河南加速“新基建”布局数字经济,而5G处于关键位置。河南推出一揽子5G建设计划,全年计划完成5G投资100多亿元,新建5G基站近3万个,实现全省县城及以上城区5G网络全覆盖。 5G发展,网络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河南去年即启动了“5G+”示范工程,依托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开放实验室、中国联通通信技术实验室、中国铁塔5G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5G技术研发机构,开展了5G智慧医疗、5G智慧交通、5G+4K超高清视频直播等试点示范,并打造出一系列行业领先的5G应用项目:由河南移动、郑大一附院、华为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5G智慧医疗示范网已在郑州投入使用;5G高清监控、无人巡逻船和无人移动售货车等5G设备亮相郑州龙子湖智慧岛街头,成为流动的科技风景;河南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中原内配、新乡化纤等制造业企业启动5G智慧工厂建设…… 为加速培养相关产业链,河南先后成立了5G产业联盟和5G应用产教融合联盟,中德智能产业研究院、华为云运营服务创新中心等产业研究机构、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一批知名企业在河南落户并开展关键功能研发与测试验证。 河南把推进5G建设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升治理效能的战略之举,制定出台3年行动计划,加快5G网络建设,培育壮大5G产业,拓展5G应用场景,力争把河南建设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5G产业发展先行区、创新应用示范区和集聚发展热点地区。河南省省长尹弘表示,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以5G发展新成效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
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谋划推动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18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主持召开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暨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座谈会,广纳良言善策,凝聚智慧力量,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全产业链水平,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吉林向医药健康强省迈进。 会上,省科技厅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金宁一等5位专家学者,以及吉林敖东等7家企业负责人发言。大家围绕新冠疫苗研发、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建真言、献良策。景俊海与大家即席互动,他说,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极具参考价值,我们一定认真研究吸纳,推动规划编制符合实际、引领发展。 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景俊海强调,一要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科学把握产业变革趋势,挖掘资源、创新研发、培育龙头、升级质量、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二要做优空间布局,打造特色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集中建设长春、通化产业走廊核心圈,全力打造辽源、梅河口、白山、敦化、延边等功能廊带支撑圈,辐射带动县(市、区)等生态廊道环境圈,在医药健康产业走廊优先部署教育、培训、科研、检测等支撑要素。建立医药研究机构,促进医药融合,形成关药科学体系和品牌体系,建设长白山国家北药基地;促进医养结合,把温泉、森林、空气及关药融为一体,建设长白山国家康养基地;促进医机配合,以机助医,让器械成为医生的助手、智库,建设吉林国家医疗器械基地。三要打造产业脊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医疗器械、医药健康等产业要扩链成集群,智慧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要融链创业态,人参、鹿茸、林蛙等特色资源、功能食品要延链育品牌。四要补齐发展短板,把医药健康产业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以移动医院和移动检测车为突破口加强疫情、救治应急能力建设,优化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全面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水平。五要凝聚各方共识,把医药健康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好。汇群策、集众智、聚合力,确保规划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实施。 安立佳、王志厚等参加会议。
至2022年将培育1000项高价值发明专利 18日上午,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相关情况进行发布。记者了解到,《实施意见》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力争到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并投入运行,培育100家知识产权示范学校、500户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00项高价值发明专利,有效注册商标达到25万件、地理标志商标90件,版权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意见》围绕推进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服务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事业保障等内容,分解出60项具体工作任务。其中,针对高校、科研院所重专利申请授权、轻转化运用现象,通过采取调整专利资助政策、设立专利质押贴息和推动改革评价标准等系列措施,向培育高价值专利和促进转化运用倾斜,推动知识产权融入区域发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市场主体诚信档案“红黑名单”制度,实施联合奖惩,拟将中国专利奖及吉林省专利奖获奖单位列入首批“红名单”,出台10条举措,在金融、专利快速确权等方面给予支持。 下一步,吉林省将积极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吉林省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确权畅通渠道,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长春市将着力打造“一个服务载体、两个公共服务平台、三个产业运营中心”,建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
8月17日,东旭光电发布公告,为拓展公司光电显示产业业务,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公司与河南省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书》,依托公司在盖板玻璃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交界的区位优势,双方就在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同投资20亿元,建设新型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公告显示,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指定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东旭光电指定控股子公司河北光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战略投资人成都中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作为项目公司。东旭光电以EPCO方式全权负责项目的总体工艺技术设计、产线建设及后期产业运营。 东旭光电表示,本次公司与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共同合作建设新型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项目,是公司依靠成熟的光电显示材料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借助国有资本的支持,发展壮大公司光电显示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司为回归光电显示主业,走出困境做出战略规划调整后具体方案的进一步实施。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光电显示材料的生产能力,增强公司在光电显示行业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早日顺利化解债务危机。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及现金流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干细胞学会获悉,中国超级供体干细胞库在合肥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该细胞库是我国首个超级供体干细胞库,现已成功制备储存12个超级供体的多能干细胞株,可覆盖约14%的全国人口,即2亿中国人群。 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的特异性是异体器官移植或细胞治疗时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人群中存在一些特殊的个体,他们的HLA基因5位点为高频单倍体的纯合子,来源于这些供体的细胞在细胞移植时能覆盖高数量的受体人群,因此也被称为“超级供体”。超级供体多能干细胞可以作为细胞药物研发的种子细胞,由其制备的普适性功能细胞药物在细胞治疗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免疫排斥。 国际上,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已相继启动不同人群超级供体干细胞库的建设。日本诺奖得主山中伸弥领衔的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CiRA)正在建设一个拥有75个HLA纯合子的日本人群超级供体干细胞库,预计覆盖85%的日本人口。目前该研究所的超级供体种子细胞已陆续提供给大阪大学医学院、京都大学医学院等机构来生产细胞药物,用于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安徽省干细胞学会自2018年起一直致力于中国人群超级供体干细胞库的建设,集合了多家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共同参与此项工作,并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和省发改委干细胞库项目支持。在近日举行的成果发布会上,省干细胞学会报告了中国超级供体干细胞库建设的最新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同时,安徽省干细胞学会细胞资源库专家委员会也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合肥市卫健委主任秦继平表示,中国人群超级供体干细胞库是实现细胞药物普适化和产业化的新型医疗基础设施,将为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细胞药物提供重要资源性支撑,并促进全国的干细胞科研转化和细胞药物产业发展。
针对下半年如何实现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是新基建“领头羊”。当前我国5G发展呈现加速态势,基站建设进度超过预期。将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带建设,支持电信企业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网络建设,推动芯片、仪表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研发,以5G加速发展为国民经济育新机开新局创造更好条件。 当前我国5G发展全面加速,7月底累计终端连接数达8800万。为进一步推动5G应用发展,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宽带网络和5G领域”2020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面向智慧医疗、虚拟企业专网、智能电网、车路协同车联网等7大领域的5G创新应用,促进越来越多的5G行业应用落地见效。 “网络建设要适度超前,让路等车,而不是车等路。”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建好数字化发展的“高速路”,积极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独立组网建设,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努力构建高质量、经济高效的5G网络。指导支持电信企业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网络建设,并向有条件的重点县镇乃至一些农村逐步延伸。 辛国斌表示,将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重点是推动运营企业从网络建设、业务模式到经营理念的转型,满足从2C向2B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好“宽带网络和5G领域”2020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拓展应用场景,试验并推广虚拟专网技术方案,扩大产业规模,推动项目取得预期效果。同时,继续大力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示范应用标杆。 围绕产业发展,辛国斌表示,将紧盯产业发展的“最前沿”。重点是持续推动芯片、仪表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研发,促进5G基站设备优化升级,进一步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开展毫米波技术研发试验,以满足北京冬奥会大容量、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同时,加强6G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研究,跟上国际发展步伐。 在营造地方支持的“软环境”方面,辛国斌表示,要营造地方支持的“软环境”,充分发挥5G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不断完善5G网络建设、安全保障、应用推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动各项支持举措落地落实,为5G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