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官网8月18日消息,7月份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突出抓好早稻抢收和中晚稻抢插,持续推进生猪生产恢复,努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经济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影响,延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早稻预计增产。早稻基本收获完毕,据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田间调查,今年早稻亩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受前期洪涝影响下降,由于面积增加较多,总产有望增加。 秋粮作物长势较好。东北玉米大部分处于吐丝至灌浆期,大豆处于结荚期,水稻处于齐穗至扬花期,长势总体好于上年。黄淮海地区玉米大部分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长势正常。洪涝灾害对中晚稻生产影响总体有限;双季晚稻抢插抢栽加快推进,目前已完成九成以上。 生猪恢复势头持续向好。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0%,连续10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20.3%;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13.1%。蔬菜、水果、肉牛肉羊、家禽、水产品生产保持平稳。 涉农企业运行良好。7月份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1%,连续5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高出制造业1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1—7月农产品网上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农业投资继续保持回升态势。1—7月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超过900亿元,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加快建设。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806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2个月正增长,其中畜牧业投资同比增长59.2%。 但农业农村部同时表示,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还面临不少挑战,洪涝干旱与病虫害交织叠加,对粮食和生猪生产、鲜活农产品稳定供应、农民工就业增收、农产品贸易等影响值得关注。 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抓好防灾救灾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秋粮中后期田管和病虫害防控,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坚定不移抓好生猪生产,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巩固生猪恢复好势头;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复业复市,拓展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空间;加强供需形势研判,多措并举保障大豆稳定供应,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
正当人们的目光被高涨的猪肉价格吸引时,鸡蛋也开始不安分了。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进入7月份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鸡蛋价格从月初的6.31元/公斤涨至月底的8.33元/公斤,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价格攀升了32%;进入8月,这一态势仍在延续,截至8月5日已经涨到了8.65元/公斤。另有统计数据表明,从产区向养殖户的收购价格来看,7月份鸡蛋价格累计涨幅高达67.5%。此情此景,大概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众所周知,含有丰富营养的鸡蛋,早已成为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求量极大,而且不像猪肉那般容易替代,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早餐要吃鸡蛋,却鲜有人说早餐要吃鸭蛋和鹅蛋。故而比起猪肉涨价,人们往往对鸡蛋涨价更为在意。那么问题来了:鸡蛋价格为什么会疯涨?还要涨到什么时候?本文将依次给出答案。1先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鸡蛋价格走势。纵观历史数据,鸡蛋价格从来都不是四平八稳的,但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震荡。从图1可以发现,鸡蛋的价格走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涨跌规律,基本都是下半年高于上半年,每年第三季度,鸡蛋便会迎来一波明显的涨价,而第四季度到第二年上半年,又表现为价格的下跌。此外,每逢节假日、学校开学等特殊时间点的到来,鸡蛋价格同样会有所反应。虽然历次涨跌幅度有所不同,但整体趋势是明确的。这一规律也给出了本轮鸡蛋涨价的季节性原因。事实上,自7月份开始,各地气温日渐升高,而全国不少地区的强降雨天气也频频光顾,不仅导致蛋鸡产蛋率与蛋重下滑明显,而且这样的天气也不利于鸡蛋的运输和保存。此外,由于上半年消费市场整体疲软,鸡蛋价格的偏低,致使蛋鸡养殖利润微薄,不少月份甚至呈亏损态势(见图2),很多养殖户不得不通过淘汰一批蛋鸡来止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蛋鸡产能的相对不足,反映到市场上便是鸡蛋整体供应能力的减弱。经济学的供需原理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需求不变而供给短缺时,其价格自然就会上涨,鸡蛋同样不例外。与此同时,来自需求端的两股力量同样在起作用。一方面,当前鸡蛋已经步入市场需求旺季。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各行各业都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大受打击的餐饮行业已经在持续复苏,鸡蛋消费量不断攀升,需求量随之增加,价格自然上升。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上涨的外溢效应使然。因疫情、天气、生猪产能波动、市场需求走强等多重因素,全国猪肉价格自6月份起再次出现反弹(见图3),其外溢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鸡蛋的价格。当然,还有蛋鸡饲料价格上涨推高鸡蛋生产成本的原因,这里不再赘述。2至此,可能会有人问了:鸡蛋还会继续涨价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结合历史经验,此刻的鸡蛋价格还没有到达往年的峰值。Wind数据显示,最近两年我国鸡蛋批发价格的峰值都高于10元/公斤;其中2018年为10.16元/公斤,出现在8月27日,2019年则为12.47元/公斤,出现在11月1日(见图4)。目前鸡蛋批发价格为8.65元/公斤(截至8月5日数据),这便意味着鸡蛋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实际上,眼下中秋节、国庆节日益临近,而节假日期间民众对于鸡蛋的消耗量是巨大的,仅是中秋节生产月饼就需要不少的鸡蛋作为原料。为此,市场普遍开始期待中秋和国庆的鸡蛋消费旺季,很多厂家和销售商都开启了“备货模式”,增加鸡蛋采购量,或者直接联系养殖场预订。此外,随着南方雨季的逐渐结束,农产品市场下游采购环节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走货速度加快;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整体向好,暑假结束后的学校开学复课也将不再遥远……直接结果便是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鸡蛋需求量会继续扩大,继续涨价当然也就在所难免。不过,鸡蛋价格并不会无休无止地疯涨,因为今年的鸡蛋供给能力整体上要强于往年同期。蛋鸡总数方面,根据卓创资讯监测的市场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12.97亿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8%;企业方面,根据企查查数据,今年上半年蛋鸡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0.74万家,其中二季度新注册0.45万家,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55.2%。再考虑到近期蛋鸡养殖利润已经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扭亏为盈(从7月3日的-20.49元/羽增至7月31日的39元/羽),后续新进入的蛋鸡养殖户有望进一步增加,这些因素都为鸡蛋消费市场的稳供保价带来了利好。综上所述,虽说短期内鸡蛋价格将继续走高,但大概率不会超出往年的季节性规律,随着后续天气的转凉,蛋鸡产蛋量逐渐恢复,其价格也将有所回落。至于鸡蛋涨价是否会像猪肉涨价那样给物价造成压力,我认为大可不必过度担忧。一方面,生猪与蛋鸡的生长周期不同,生猪从怀孕到商品猪出栏一般要历时9个月左右,而蛋鸡从孵化到产蛋一般只需要20周左右,一旦供给端发生问题,鸡蛋供给的补充速度要快于猪肉,因此鸡蛋价格的波动幅度以及涨价带来的影响都会小于猪肉;另一方面,鸡蛋价格在食品和CPI中的权重仅相当于猪肉价格的1/3,故而其价格变动对于CPI的影响较为有限。3读到这里,相信那些担心“火箭蛋”重出江湖的人们可以暂且松一口气了,不过作为日常生活的一大必需品,看到鸡蛋大幅度涨价,人们还是会心有余悸。事实上,不止鸡蛋和猪肉,包括大蒜在内的其他农产品价格都经常会出现反复波动,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事件给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至今仍历历在目。正因为如此,如何推动农产品价格更为稳定的运行,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发力:其一,要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复杂的流通过程有关。由于中间环节繁多,农产品的终端价格与在农民手里时的初始价格早已大相径庭,其中更是有不少中间商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因此,我们应在理顺供销环节、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上多下功夫,尽可能实现流通环节的高效和通畅,以此来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平稳。其二,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主体培育。具体而言,应鼓励与支持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冷链物流建设,并强化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以此来提高市场吞吐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得农产品保质保量与减少损耗,还能间接调节农产品上市节奏,从而避免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此外,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出口、库存和价格等方面的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增加信息透明度,改善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致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健康地引导社会游资投资农业,避免恶意投机炒作行为的发生。
自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于去年宣布在全国落地1000家数字农业基地之后,云南省已成为阿里数字农业布局的重镇。近年来,云南省农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借助阿里造的风口,云南省正逐步实现成为中国的“数字化果篮”的目标。 7月21日,据记者了解,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五大产地仓之一的云南仓,已经为18种云南省农产品制定了品质分级标准并已实施。 此前发布的《2020阿里农产品电商报告》显示,数字农业,成为农产品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基于对此领域的看重,6月以来,针对数字农业阿里连续有大动作:6月29日,与农业农村部战略合作,共推数字农业;6月30日,农产品数字化供应链升级,“产地仓+销地仓”的自营模式,展开一张全国农产品数字化流通网络大图;7月6日,携手中化集团,共建10到15个盒马村,打造“产销直通”;7月8日,于山东淄博打造盒马市,定位是中国北方农产品数字化枢纽。 而具体到云南省来看,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云南省电商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九;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云南文山、勐海进入全国前十;云南勐海的普洱,直播成交量跻身全国TOP10。巨大的供应量背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生产方式的原始,仍然让人忧心。例如,在今年2月至4月,云南出现农产品价跌、滞销。阿里数字农业在其中的帮助作用不容小觑,两个月里,阿里数字农业共将近4000吨云南省农产品发往全国,涉及120多万单,农业基地100余个。 而且,在助力产品销售的同时,产品的品质也更有保障。产地仓内的4通道数字化分选设备,能检测出个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洁度,是否有霉斑、橘皮和划痕等,果径精确到毫米,重量可精确到正负0.5克。 这也意味着,依托数字化,这些农产品在终端定价权、种植指导上将有标准可循,最终实现质优价优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农产品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0年上半年盈利约16,519-21,519万元,比上年同期(重大资产出售前)增长约80.14%-134.67%;比上年同期(重大资产出售后)增长约81.85%-136.89%。报告期公司下属农批市场商铺销售收益同比增加。公司股权处置收益同比增加,系实现参股公司桂林海吉星公司41%股权转让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利润总额影响约11,000万元。
近日,商务部与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推进农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促进城乡双向高效流通、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的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9项重点事项开展合作,包括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智慧乡村站点合作共建、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构建、农产品贸易竞争新优势培育、商务精准扶贫、数字乡村建设、商务场景金融探索、优质金融服务支持、共同做好疫情防控等。 双方将加快构建沟通协调、信息共享、人才培养、联合推动等合作机制;选择部分发展基础好、经营稳定的农村电商等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融合商务、政务、金融等服务,打造一批功能健全、场景丰富、生态活跃的智慧乡村服务站点。 扩大对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经销商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推动解决农产品出口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立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水平。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乡村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探索商务流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智慧市场、智慧农场、智慧物流等场景金融服务先行先试;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当其他主播都在绞尽脑汁地拼流量和业绩时,薇娅的名片上又增加了一个新title。近日,云南省青联十一届委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在昆明召开,有“直播带货女王”之称的薇娅(本名黄薇)成为3名增补常委之一。共青团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林枫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介绍,之所以增补薇娅,是因为她多次参与助力脱贫攻坚的直播带货,“2018年开始就通过青年创业协会联系上了薇娅,希望她能助力云南的‘云品出滇’,她都非常积极,也很配合。”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薇娅自然配得上云南省青联常委的称号。不过在我看来,此事还释放了另一个信号,那就是“直播+扶贫”模式得到了官方认可。1农产品销售难,一直都是制约广大农民脱贫的“老大难”。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产品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然而,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流通网络不完善、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营销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等现实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农产品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丰产不丰收”、“滞销病”、“价贱仍卖难”等事件频频发生,令农民朋友们郁闷无比,甚至有的农民因为收购价格还不够自己的采摘成本,宁愿让农产品烂在地里。而近几个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往来受阻,物流运输不能及时到位,使得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农产品积压的状况,这对于农村的种植大户来说,无异于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尽管困难重重,但近期爆火的直播电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把解题之匙。从形式上看,直播电商属于线上营销,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主播通过场景展示与用户进行互动,以激发出他们的场景感知,并触发消费行为。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直播电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在疫情期间,线上消费需求全方位井喷又促成了直播电商的空前繁荣,除了网红主播外,众多明星、企业家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素人都频繁出现在直播间里,“人人皆可直播、万物皆可直播”堪称是这一盛景最为真实的写照。更为重要的是,直播电商可以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更加高效地对接产品端和需求端,同时还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借助于主播对产品特性、使用体验的全方位展示介绍,以及同平台用户之间的实时互动与答疑,能够充分调动用户的视听感官,并激发出他们的购买意愿,进而提高商品的成交规模。这些特征,可谓是完美地迎合了农产品滞销的痛点。2本质上讲,直播电商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大幅度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曝光度,开辟新的消费流量入口,进而促成订单转化;对于滞销的农产品来说,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被更多人看见。如此一来,直播电商便可从以下四个维度来加以赋能:其一,拓展了市场范围。直播电商让农民能够直接对接全国大市场,有更为庞大稳定的消费群体,以此来改善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产品积压,并解决“丰产不丰收”的顽疾。其二,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易。直播电商让贫困县的优质农产品从菜园直达城市餐桌,缩短了产业链长度,减少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间环节的各项成本,既让消费者买到了更为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又助力了农民增收。其三,拉近了农民与消费者的距离。很多农民可以依托直播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互动,促进了交易信息透明,在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同时,还能倒逼农民及时地改善种植和加工计划,推动订单农业和个性化定制销售模式的成熟,减少农产品经营风险并提升附加价值。其四,带动乡村旅游等其他商机。借助直播平台,农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风俗习惯得以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示在用户眼前,从而可能激起城市人群对于大自然和农村生活的向往,并间接促进乡村旅游、田园采摘等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地,在直播过程中,主播还可以通过有意引导来为农产品销售和扶贫助力:针对优质农产品,可以通过直播向平台用户介绍其特色和品质,以农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来打动消费者,主播也可以引导消费者在同类竞品中优先选择购买由更加贫困人群提供的农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真实需求,又达到了扶贫的目的;针对销路受阻的农产品,可以借助直播平台向广大用户传递滞销这一实际信息,呼吁广大社会群众汇集力量帮助贫困人群渡过难关,进而唤醒民众的群体性扶贫意识。3事实上,早在疫情来临之前,“直播+扶贫”模式就已经得到了大众的关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过于2019年7月,“江西寻乌女县长直播卖农产品”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这位女县长在两个半小时内售空了2万多斤百香果,她携手当地人气网红现场制作创意百香果料理的直播内容也成功宣传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随后,“95后女大学生做村播帮贫困户卖农货”、“农村大妈直播年入百万”之类的话题更是屡见不鲜。而在疫情期间,面对各地农产品以及其他商品卖不出去的窘境,直播又狠狠地“帮”了一把忙。除了当红主播之外,就连各地县长都纷纷加入直播大军来推广当地农产品。我们不妨以薇娅为例,简单盘点一下她的“累累战果”:6月5日,“公益助农·消费扶贫”活动中的3款产品销售额达386万,薇娅因此被共青团云南省委授予“云南共青团宣传工作推广大使”;5月19日,云南共青团省委携手薇娅“公益助农·消费扶贫”活动开展直播,云南野生蜂蜜卖了27000瓶,云南小粒挂耳咖啡销量2万盒,普洱茶2秒钟销量12万盒;5月16日,薇娅与山西籍主持人月亮姐姐、陕西籍演员凌潇肃,开启一场“秦晋之好”助力脱贫攻坚的公益带货直播,向网友推荐柞水木耳、大同黄花菜、陈醋、擀面皮、虎头帽等陕西、山西两省的优质农副产品、特色小吃、手工艺品,两小时内有近2500万名网友观看,共售出50余万件商品,销售额超1000万元,多个商品遭遇“秒空”……至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薇娅能成为云南省青联常委,因为她确实为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和脱贫事业做出了不小贡献;同时,我们能明白为何全国各地都在推出鼓励主播带货的相关政策,只因这一新兴业态有着不容小觑的过人之处。4就在前不久,人社部发布了“中国新十大职业”的公告,其中赫然写着“互联网营销师”一项,正式宣告这个刚刚兴起不到5年的行业从此成为正规军。广大网友直呼,“薇娅、李佳琦们被国家‘点名’了!”对于直播这一行业,我们理应重新去认识。网络直播自诞生之日起,似乎就是以“娱乐”的形象示人,无论是早期的帅哥美女秀场直播,还是游戏玩家们的电竞直播,抑或是用户们购买道具打赏主播,处处都洋溢着一股娱乐的气息。而后,资本的扎堆叠加行业的野蛮增长,又引发了不少的社会负面影响,直播行业也曾因此一度被贴上了“娱乐至死”、“内容低俗”、“盲目消费”的标签。然而,经过几年的调整,如今的直播不仅焕然一新,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除了前文提到的助力农产品销售与扶贫之外,直播还在全方位地赋能文化普及、民众教育、人才招聘、会议办公等众多领域,不仅让传统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还催生了不少新模式新业态,并提供了很多新增就业岗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直播的社会价值,应该被所有人看到!
“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实施三年多以来,贫困地区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借助一根网线,特色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飞出大山,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走进农村,乡村触网升级、焕发新生机。网络扶贫有哪些新形式?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尽快补齐?请看记者调查。 一大早,江西崇义县聂都乡龙西村贫困户吕世谦就喜盈盈地来到乡电商服务中心,让中心管理员吕志梅把39罐土蜂蜜快递给预订的客户。去年,吕世谦在中心销售土蜂蜜增收1万多元,成功脱贫。“蜂蜜卖上好价钱,日子过得比蜜甜!” 以“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给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插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 3975亿元 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在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甘肃省陇南市,电商销售成为很多农民的新农活。每天早上,礼县永兴镇龙槐村农民张加成都会在平台上做直播,带着众多“铁粉”参观他家的苹果园。说起电商销售,他喜不自禁:“苹果价格翻三番,去年我挣了20多万元。” “政府大力推动,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网店、产业、创业、就业、入股、众筹‘六路带动’的电商扶贫机制,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路径。”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介绍,目前全市开办网店14372家,电商经营者超过3.3万个,2019年电商带动全市贫困户人均增收840元。 “全国学陇南电商带贫经验的国家级贫困县就有536个。”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介绍,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了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共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1700多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超过13万个,开展各类培训500多万人次。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975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5倍。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马龙龙说,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等原因,很多优质特产市场小、收益少。借助电商扶贫,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得以对接大市场、卖出好价钱,促进了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对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99% 贫困村通宽带比例 最近,陕西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火了。4月21日,某直播平台上村里的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接近2000万,一晚上就卖出了24吨木耳。 小木耳成了金米村脱贫致富的“金耳朵”,离不开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撑。村里建起了两座4G基站,光纤宽带资源全部到位,村民在秦岭深处畅享“移动+光网宽带”的“双百兆”网络生活。 近年来,网络扶贫行动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 互联网不仅让特色农产品飞出大山,也深刻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 “一堂课两位老师教学,名师通过网络直播传授专业知识,学校老师担任助教,解答疑问,拓展知识。” 河北省广宗县葫芦乡中学九年级一班的李子敏说,在“双师课堂”上,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听讲,生怕错过一个细节。2016年高考,广宗县一中只有1名学生上“一本线”,2019年跃升到112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互联网+教育扶贫”将名师、名校、名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给贫困乡村,更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该院医生正与独店镇卫生院医生进行视频连线,为张坡村贫困户张宏才进行远程会诊。张宏才高兴地说:“用视频就能请县医院的医生看病,省钱又方便,真是太好了。” “‘互联网+健康扶贫’打通省—县—乡村三级医生资源合作体系,通过网络分级诊疗和远程会诊等方式,让贫困群众也能方便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对缓解因病致贫、返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减贫和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表示。 96.6% 设立快递服务网点的乡镇比例 “‘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四川通江县春在镇石板店村农民潘国峰的13亩蔬菜喜获丰收。他跟县上冷链物流公司合作,蔬菜顺利送进冷库储存,延长了销售周期,价格还高出市价3%左右。冷藏车定时、定点进出村里,村民种的时令蔬菜、新鲜水果源源不断运出大山。 “网络扶贫要想发挥更好的减贫效益,必须尽快补上物流短板。”张琦说。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96.6%的乡镇设立了快递服务网点,但快递直投到村的比例只有35%。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为了带动更多农产品飞出山沟,国家邮政局已于近期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做好网络扶贫还要提升产业链水平。受疫情影响,湖北秭归县约有17万吨成熟的脐橙无法及时采摘、销售,农户、平台商家携手解决难题。“视频监控采摘、分选、包装等全过程,圈尺测量果子大小,测试仪一键测甜度,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核查。”某电商平台负责人介绍道。 缓解人才缺乏的瓶颈,网络扶贫才能行稳致远。山东省鄄城县创建网红学院,定期开展短视频直播培训,一批批懂网络、会直播、能线上销售的“网红农民”,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产业”模式,将特色农产品卖向全国。 “随着网络扶贫深入推进,乡村也将跟着触网升级,焕发新生机。”张琦说,网络扶贫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和农村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