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康达新材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99.90万元至1.06亿元,同比增长50%至80%。 康达新材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年初的经营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优化产能布局和产品布局,使得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直播带货是最近很火的一个话题,各大明星,主播,路人都在这个赛道上比拼。同时,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也又拓宽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最近,一家上市公司先锋新材(300163.SZ),也冲入了网红带货这一新渠道。于其他不同的是,先锋不只是做一场直播带货蹭个热点就结束,而是营销体系全面转型,通过大咖直播TO C,构建自己的TO B直播部门,通过多渠道、多频率线上直播,对接经销商及个人,全面拥抱网络新媒体,跑步进入国内大消费市场。 宁波先锋新材是一家从事高分子聚合室内外遮阳面料及窗帘等其它遮阳产品的生产、经营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且供不应求。预估到新冠疫情对出口业务的影响,6月24日才新上任的董事长和新管理团队全力打造新零售体系。6月28日,“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奖”张沫凡微博直播全力推荐“抗菌度假地摊”三件套,产品包括遮阳伞、折叠桌、折叠椅,全部采用新型抗菌、防真菌材料,现场嘉宾秦海璐大赞该产品。 6月28日公司电商部直播团队在工厂通过直播重点推介该新型抗菌面料,这款抗菌面料通过加入抑制细菌繁殖生长的功能性元素,使得细菌在面料表面不能繁殖生存,从而有效的阻隔细菌传播。在新冠最严重的二、三月份,先锋新材向抗疫一线的医疗机构捐赠了一批该面料,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节目进行了报道,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宅经济“催熟”下,直播模式今年迅速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无论年龄、背景、性别和区域,直播已经对不同场景进行了全维度普及。更有行业分析师预计,电商直播正在冲击万亿市场。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指出: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多渠道支持转内销,搭建转内销平台,鼓励外贸企业充分利用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这一政策对先锋新材有非常大的帮助。公司新任董事长介绍说:直播带货飞速崛起加快了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的速度,这也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公司自2011年登陆深圳创业板以来高度重视科研投入,始终保持在“基础材料研究、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发创新,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并尝试开展超越性开发。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累计拥有国内专利授权94项,同时拥有国外专利授权48项。为进一步提高完善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公司与国内在高分子聚合物领域具有领先技术地位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先后开发出了环保、节能、抗紫外线、抗菌阻燃、隔热保温等新型面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居前行业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此次,公司开启直播、电商等新零售方式,积极转化C端平台的流量优势,捕捉更多年轻消费者,开拓市场机遇。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推动商品升级、渠道拓展和服务优化,提升C2M反向定制的成效推进消费创新,公司对此充满信心。
6月22日,天晟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吴海宙、晟衍(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晟衍”)拟向融海资产管理公司(简称“融海资管”)合计转让其持有的天晟新材30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20%),融海资管成为天晟新材的战略投资者。 据悉,融海资管为青岛融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100%控股企业,而后者为青岛市李沧区政府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 对于此次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公司董秘许冬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国有资本,有利于优化股权结构,为公司引进更多政府、产业、金融等战略及业务资源。同时,受让方将向公司提供融资支持或为公司融资提供增信,推动公司业务发展,为公司现有业务及新业务开拓提供支持。” 引进国有资本促进资源输入 资料显示,本次交易的转让方吴海宙系天晟新材董事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转让方晟衍系吴海宙100%控股企业。本次交易完成后,吴海宙、吕泽伟、孙剑、晟衍合计持有公司股份将降至57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71%),其中晟衍持有公司股份数变为0股;而融海资管与其一致行动人长沙盈海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4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70%。 天晟新材表示,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也未触及要约收购,但融海资管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后,拟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取得天晟新材控制权。 记者注意到,天晟新材本次引进融海资管入股,与青岛市国资委推进市属企业加快上市发展的战略不无关系。根据青岛市国资委的计划,到2022年,青岛每户市属企业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市属企业上市公司总数由目前的10家增加到25家左右。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盘和林告诉记者:“从国有资本和政府背景的属性来看,融海资管未来作为控股股东的话,可以带来更多政府的资源,能够促成一定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易标的股份单价为9.85元/股,相应交易对价总额为2.96亿元。而截至6月22日收盘,天晟新材股价报8.02元/股,交易价格与当日收盘价相比溢价22.82%。 对此,盘和林告诉记者:“从资本运作和战略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采用溢价两成收购天晟新材股份还是比较合理的,不算很高的溢价,天晟新材的业务领域还是有增长空间的。” 上市九年转型之路坎坷 记者注意到,成立于1998年的天晟新材一直从事于高分子发泡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房车营地车、船舶制造、节能建筑等领域。自2011年上市至今,公司9年间的业绩走势可谓曲折跌宕。 2011年至2016年间,公司营收由4.13亿元上涨至8.22亿元,增近一倍。然而,期间公司净利润却陷入了“隔两三年即亏损”的怪圈。2013年度,公司净利润亏损8059万元,同比下降511.38%。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后,时隔三年,公司又于2017年陷入亏损状态。 面对业绩困境,公司也在积极谋求转型。自2017年9月份与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后,双方于2018年1月份在南京合资设立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同年4月份,公司将涉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务的资产进行了股权转让。 2018年度,整合转型后的天晟新材实现扭亏为盈,其交通配套类产品实现营收2.4亿元,营收贡献率超25%。然而2019年,公司再次陷入净利润亏损的怪圈。 综合来看,天晟新材上市九年来,转型整合之路坎坷起伏。如果未来融海资管控股天晟新材,能否给上市公司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和改善? 对此,盘和林告诉记者:“从目前看来,融海资管是青岛市李沧区政府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可能战略资源不算太多。国有资本在资金、信用和背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可能会存在效率下降的问题,公司未来具体发展效益还有待观察。” 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天晟新材净利润持续亏损。提及目前新光环保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时,许冬冬向记者表示,“新光环保目前经营正常,公司未来在发泡材料及应用领域,将不断加强、扩大与终端市场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客户;在交通配套类产品领域,将全力开拓发展铁路、公路声屏障,形成科技和产业化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根据科创板上市委的公告,科创板上市委将于6月10日召开会议,审议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联新材)的首发申请。记者注意到,瑞联新材也是继西部超导、铂力特、三达膜之后陕西第四家科创板申报企业。资料显示,瑞联新材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专用有机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OLED材料、单体液晶、创新药中间体,用于OLED终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药的生产,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OLED显示、TFT-LCD显示和医药制剂。招股说明书显示,作为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规模化研发生产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业,瑞联新材依托与下游产业的国际和国内领先企业建立的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受益于以OLED材料为代表的显示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持续快速增长。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公司期末资产总额达到12.4亿元,与2018年基本持平;当期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6.8%。今年1-4月,公司境内订单金额大幅增加,公司判断,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总体平稳。据了解,瑞联新材在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已得到国内外行业领先客户的认可。其中,OLED材料的客户包括全球第二大红色EML材料供应商Dupont,单体液晶客户包括全球第一大混晶制造商Merck,医药中间体的客户包括日本制药企业Chugai ,该公司是全球制药龙头企业罗氏制药的控股子公司。至于本次科创板申报情况,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1755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项目。具体而言,本次募投项目包括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项目、高端液晶显示材料生产项目、科研检测中心项目、资源无害化处理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合计10.5亿元。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瑞联新材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OLED和液晶材料的研发投入,全面提升新产品研发的速度,提升现有单体液晶产品的品质,巩固公司在显示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将进一步开拓显示材料的国际市场,提高对核心客户的供货份额。目前,瑞联新材的核心产品显示材料为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关键材料,其大部分上游关键材料中的高端品类仍为日韩和欧美企业所垄断,该部分关键材料具有技术门槛高、利润率丰厚的特点,具有很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表示,未来力求在OLED/TFT-LCD面板生产所需的关键膜材料、光刻胶及其前端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在5G产业关键材料液晶聚合物(LCP)薄膜材料上进行积极技术探索,逐步将业务延伸入高分子材料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成长空间。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被誉为“工业万能胶”的钎焊材料产品种类及应用范围的不断丰富、扩大,市场需求也快速增加,为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光新材”)等行业领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近日,华光新材顺利闯关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2020年第27次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 据了解,华光新材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制造、销售钎焊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钎焊材料制造行业引领材料研发与应用的主要企业之一,并在铜基钎料和银钎料等中温硬钎料领域的市场地位突出,是我国最大的中温硬钎料研制生产企业。 目前,钎焊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众多领域,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环节。资料显示,2018年华光新材已经拥有600多家客户,并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奥克斯、哈电集团、上海电气、东电集团、湘电集团、中国中车、旭光股份等众多相关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助力现代工业发展。 钎焊材料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行业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研发能力。据了解,华光新材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并将技术创新放在经营战略首位,作为公司发展的原动力。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创新,华光新材已拥有较强的产品配方研发能力、加工设备与工艺创新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人才和市场优势,在国内市场中领先。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光新材拥有6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4项。此外,华光新材拥有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研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并于2019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华光新材为我国制造业中温硬钎料领域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拓展创新钎焊材料的同时,华光新材凭借强大的技术产业化能力陆续研发真空钎料、药芯钎料、药皮钎料等新产品,并已部分成功推向市场。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国钎料行业将不断发展壮大,华光新材将不断强化技术优势,把握市场发展机遇。(编辑 田冬)
《证券日报》记者从公司了解到,5月28日,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与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彤程新材”)签署协议,授权彤程新材根据巴斯夫高质量标准生产和销售经认证可堆肥脂肪-芳香族共聚酯(PBAT)。为此,彤程新材将在上海建造一座一期产能为60000公吨的PBAT工厂。 据悉,该工厂将使用巴斯夫的工艺技术,出产的原材料将部分交由巴斯夫作为ecoflex®产品销售。新工厂将于2022年投产,供应全球生物聚合物市场。 据彤程新材方面介绍,全球经认证可堆肥和生物基塑料市场预计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许多国家即将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强制在包装、农业地膜和袋类应用领域使用可堆肥材料。因此,该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积极发展势头。 彤程新材是AEPW(TheAlliancetoEndPlasticWaste)组织的成员之一,也是第二家加入该组织的中国企业。彤程新材方面表示,秉承“材料让地球更美好”的发展观,彤程新材确立了“以创新和负责任的方式,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愿景。 彤程新材总裁周建辉表示:“作为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们致力于为上游和下游绿色产业链提供最佳帮助,并解决全球环境挑战。我们很荣幸能与巴斯夫合作,以创新的制造技术来部署最先进的新材料。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推进先进材料迅速发展的商机(如新的在线购买行为),我们将共同开发中国的PBAT市场,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巴斯夫生物聚合物ecoflex®于1998年投入市场,并根据德国标准DINEN13432以及美国标准ASTMD6400认证为可堆肥产品。研究表明,ecovio®在生产、包装和保质期以及食物垃圾收集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优势来源于该材料在工业和家庭堆肥以及土壤中经证明的可生物降解性:食物垃圾减少,通过更大量的堆肥将养分返回土壤,避免土壤中的塑料积聚,从而形成养分闭环,实现循环经济。(编辑 乔川川)
5月1日(记者林灿 实习记者朱政雪)冲刺创业板未果后,瑞联新材转战科创板。信息显示,瑞联新材于2017年7月挂牌新三板时,便尝试登陆创业板,后因实控人债权债务情况、毛利率波动、财务独立性及供应商资质等问题于2019年6月被发审委否决。今年3月,瑞联新材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并于当月末被首次问询。 公开资料显示,瑞联新材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专用有机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单体液晶、OLED材料和创新药中间体,用于OLED终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药的生产,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OLED显示、TFT-LCD显示和医药制剂等。 科研投入明显不及同行可比公司 瑞联新材在招股书“风险因素”中,首先提到了技术风险。瑞联新材表示,有机新材料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性行业,技术升级迭代速度快、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激烈,若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跟不上终端客户的技术需求,可能会面临因行业竞争地位下降导致的业务下滑风险,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强力新材、濮阳惠成、万润股份和八亿时空等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6.39%、6.71%和7.39%。同期,瑞联新材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50%、3.27%和3.93%,大幅落后于可比公司。此外,万润股份自成立以来发明专利286项,而瑞联新材仅为27项,且自2016年至今未获得新的医药中间体相关发明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人员数量上,瑞联新材远不及万润股份。2017至2019年,万润股份研发人员数分别为390人、388人和476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32%、11.94%和13.26%。同期,瑞联新材科研人数分别为123人、131人和147人,占总人数比为10.37%、9.69%和10.73%,与万润股份还存在相当差距。 有业内人士认为,若瑞联新材的科研投入长期低于同行业水平,则可适当质疑其产品技术含量、产品储备量是否如该公司所披露内容一致。另外,瑞联新材也对产品质量进行了风险提示。 对于瑞联新材研发投入和专利储备等话题,中国网财经记者致函瑞联新材,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债务压力较大 在招股书中,瑞联新材还提到了“偿债风险”。瑞联新材表示,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快速扩大,为满足生产需求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高,公司通过经营积累和银行借款方式筹集投资和经营所需资金。 此次转战科创板,瑞联新材拟募资10.52亿元,而2017年申请上市时拟募资4.35亿元,募资金额翻番有余。招股书显示,瑞联新材拟分别向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项目、高端液晶显示材料生产项目、科研检测中心项目和资源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2.87亿元、3.04亿元、1.7亿元和3115万元,并投入2.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内,瑞联新材提到公司融资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发展面临资金瓶颈。瑞联新材融资方式主要为银行借款,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成本较高。 招股书显示,瑞联新材2019年负债总计5.6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8614万元,占比15.20%、短期借款为2.23亿元,占比39.41%,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而2019年年末货币资金仅1.55亿元。可以看出,瑞联新材目前债务压力较大,且主要为短期还债压力。 瑞联新材表示,如果未来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出现不利变化,无法筹得资金维持贷款的正常周转,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从创业板被否到闯关科创板时隔不到一年,瑞联新材IPO欲求迫切,能否成功上岸,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