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北京迎春消费月“银发消费直播带货”专场举行。据统计,在本场直播带货中,除了不少习惯了从网上为家中长辈买年货的年轻消费者外,还有不少亲自“下场”参与抢购的老年人,不论是“拼手速”还是现场互动,他们利用线上平台“囤年货”的热情都超出业界预期,成为电商购物的新主力群体。 据“银发消费直播带货”专场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专场活动联合了7家来自餐饮、旅游、养老、健康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共同上新了40余款产品,覆盖老年人日常消费的吃、喝、玩、乐、大健康等各个环节。 据悉,直播活动中的产品都是老年消费市场的“爆款”。比如:众信、中青旅(行情600138,诊股)、小猪短租,就推出了设计好的京郊游、京郊民宿卡等产品。此外,北京诚和敬驿站公司还在直播现场送出了40份老年人上门居室清洁、维修和专业康养按摩服务代金券,而美大健康还抽取了10套益生菌礼盒,配备了不同规格、用途的消毒用品。 “与此前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专场不同,这一次,我们选品的标准都更倾向于老年消费者的需求,也正因此,直播间也吸引了相当比例的银发族争相抢购、参与互动。”上述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刚刚退休不久、家住海淀区的孙女士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无意间发现这场以银发消费为主题的直播带货活动后,就早早守在手机前面,首次观看并尝试了直播间网购这一消费新方式。 “受多方因素影响,今年老年消费者选择线上‘囤年货’的比重确实有所增加。”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表示,同时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刘晖介绍,从最新统计的数据来看,2021年老年消费者对电脑数码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家用电器站到线上年货的“C”位。同时受疫情影响,今年老年消费者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提升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今年老年消费者对网购美妆护肤产品的需求也有所提升。 但另一方面,网购操作上的门槛却绊住了一部分老年消费者。“找不到直播产品”“玩不转抽奖流程”“想互动却跟不上节奏干着急”……本次直播活动后,不少中老年消费者反映自己在网购时仍然有障碍,很多年货没能按照计划买到手。 家住郊区的王大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从朋友处得知,直播采买年货有优惠,但对于亲友发来的图片和二维码,自己都不会打开粘贴到淘宝界面,直到直播活动结束,都没能进入直播间。 北京鹤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使用智能设备进行线上操作的消费流程都不简单。“虽然近年来老年人逐渐开始尝试使用智能设备,但大部分能‘玩转’新事物的还是一些低龄老年人,仍有一些习惯了线下消费的老年人很难跨越‘数字鸿沟’。” 对此,有专家指出,企业在对接老年消费市场时,也要注意到,老年消费群体比较特殊,需要更长的周期来学习新生事物、建立新型消费习惯,因此,在开发老年市场时,除了产品要做到适销对路,还应该设计更适合老年人的消费平台,简化操作流程,真正激活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
北京商报做(记者 蒋梦惟 杨卉)1月4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2021年1月起,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将恢复发放到护理补贴账户,重度失能老年人可以到相关服务单位购买照护服务或照护用品。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专款专用,并将逐步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妥善衔接。他强调,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失能护理补贴服务单位。具体来看,针对一些老人和家属提出的希望继续使用护理补贴去超市购物的需求,李红兵表示,政策资金有政府属性,对于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需专款专用,护理补贴是政策性资金,需要按政策支持方向进行投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是以服务给付的方式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困难,而不是以现金方式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经济困难。针对失能老年人,主要是通过给予专业的养老服务或提供必需的照护用品,缓解家庭照护的困难。此外,失能护理补贴要逐步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妥善衔接、渐进整合、统筹落实。"李红兵称。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有些老年人和家属认为发放到养老券账户、护理补贴账户的钱如果年底用不完,会被政府划走的说法,市民政局予以了澄清。据悉,养老助残卡中设置了3个不同类型的账户,分别是金融账户,老人可自由使用;养老券账户,不可取现,可到超市等1万多家养老服务商户使用;失能护理补贴账户,不可取现,可到更为聚焦的失能护理补贴服务单位使用。同时,2021年1月1日前发放到原养老服务补贴(养老券)账户的补贴资金,继续按原渠道使用,不会调整,余额不过期,不清零。当享受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的老人去世后,护理补贴账户中的余额资金成为老人的遗产,家属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继承。根据《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是发放给重度失能或持有相应残疾证的老年人,用于补贴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产生的长期照护服务支出。受疫情影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执行封闭式管理,居家上门服务也受到影响。自2019年3月起,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暂发放到原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养老券)账户。市民政局表示,由于本市已相对稳定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同时还需做好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与石景山区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因此从2021年1月起,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将依文件要求恢复发放到护理补贴账户。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失能护理补贴服务单位,明年有望引入更多的电商线上平台增加服务供给多元性和支付便捷性。在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居家养老中最需要大力关注的一环,就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这部分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急需社会和政府的兜底帮扶。同时,相关部门还需逐步提高补贴领取的灵活性和便利度,将补贴深入到特殊老年群体生活的多个层面,保障这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党俊武称。
国新办昨天(2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民政部等部门解 读《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监管领域第一份全国性指导意见,对于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统一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意见》要求从质量安全、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突发事件应对等五个方面加强监管,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资金、管设施,牢牢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 民政部副部长 高晓兵:《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体的监管举措,比如在养老机构的公共场所,例如出入口、接待大厅、楼道、食堂、活动区域等要求安装视频监控;对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安全隐患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监管方面,《意见》要求落实监管责任,明确各方职责任务,构建政府主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大监管格局。在监管方式上,要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行业监管、综合监管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养老机构食堂“明厨亮灶”,逐步实现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居家上门服务、社区养老设施等领域将出台一批国家标准,同时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互兼容。 另外针对个别养老服务人员身上存在的欺老虐老行为,民政部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教育和法治教育,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加强监督惩戒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予以打击。 除了养老问题,方便老年人出行七部门出手了。日前,交通运输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领域便利老年人出行服务的政策措施,确保“智能时代”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 《通知》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民用运输机场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老年人一般不用查验“健康码”。确需查验“健康码”的,应优化亲友代办、工作人员代查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地区,在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为了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各地客运场站推进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保留现金、纸质票据、凭证和证件的使用;加快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和便捷应用,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社会保障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老年人凭身份证、老年卡、社保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各地客运场站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在人流密集的客运场站,具备条件的要为老年人设立优先购票窗口、专用等候区域或绿色通道。 (编辑 赵汗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0年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那么,保险业应从哪些方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应如何落实全面“优化供给”?商业保险应在哪些方面完善,助力长护险发展?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接受《中国改革报》记者采访,围绕保险业多举措助力养老发展作出全面解读。 以下为访谈内容整理。 保险业应从哪些方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关于老年人保险,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服务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保险业可从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两个方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在保险产品服务领域,鼓励各保险公司发展各类老年人保险产品,增加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编制老年人常见重疾病种发生率表。近期,保险行业首次编制两种老年人常见病种(严重阿尔茨海默症和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发生率表,为老年人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定价基础。 二是出台长期医疗险相关政策。2020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了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的通知,引入费率调整机制,有效规避因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保险产品定价风险,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和患病人群难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问题。 三是鼓励放宽相关产品投保年龄限制。引导行业深化对老年人保险规律研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开相关产品投保年龄和续保年龄上限,满足老年人风险保障需求。 在保险资金领域,监管部门先后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和可持续原则,通过债权、股权等方式投资养老产业及上下游行业,积极参与养老社区投资与运营。下一步,保险业要依法合规投资养老产业,促进养老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商业养老保险应为基本养老保险提供哪些补充? 商业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中提供养老金管理服务,更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务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养老金管理方面,保险业发挥参与早、投入大、专业管理能力较强等优势,积极服务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市场。保险业已成为企业年金市场的领跑者,截至2020年9月底,保险业在企业年金市场共计为7万多家企业提供受托管理服务,覆盖1400多万人。保险业还积极服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现有6家保险机构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并提供相关服务。 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刚刚起步,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当前,应加快发展养老金融,特别是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尽快形成安全稳健的第三支柱养老储备资金,以有效弥补第一支柱替代率缺口、填补第二支柱覆盖率短板,形成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 关于“优化供给”,商业养老保险具体应在哪些方面进行优化? 要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养老和健康保障需求。一是创新养老保险产品,适当增加保障范围,进一步增强产品灵活性和吸引力;二是扩展健康保险保障服务,开发更多支持大病保障的保险产品,与基本医保做好衔接补充,鼓励行业探索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融合发展;三是进一步满足老年人保障需求。适应老年群体消费特征的变化,不断拓展符合老年人个性化需要的产品,提高投保和理赔服务水平。 商业保险应在哪些方面完善,助力长护险发展? 截至2019年末,共有14家保险公司在全国15个省的35个城市参与了6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项目,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人,受托管理资金85亿元,为35.8万人提供了长期护理待遇,在提升参保对象生活质量,保证长护政策落地实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服务内容看,目前保险公司参与长护试点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内容多集中在资金支付、稽核审查、政策宣传等方面,部分公司还参与了护理服务机构准入和考核、护理服务人员培训等工作。一些地方正积极推进保险公司发挥精算和风险管控优势,参与护理保障方案设计、失能情况评审、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下一步,保险业要加强与监管部门和国家医保局的请示和沟通,在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投标行为、服务能力、财务管理、风险调节机制、市场退出等方面积极改进和完善,确保服务水平和理赔质量,为应对社会老龄化挑战贡献保险力量。
近日,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系统会判断老人家中有事并及时向居委会预警。小小的举措得到网友们的点赞。“0.01立方米的呵护”既温暖了老年人,也给科技如何服务老年人群体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自动服务可成为科技服务养老的方向。当前,我们社会正迈入老龄化时代,独居、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年人学习能力不足,难以掌握智能科技,无法实现与现代智能科技的有效互动,难免产生被抛弃之感。自动服务不需老人操作却能服务老人,是最理想的科技呈现方式。长宁区为独居老人家中安装智能水表,就是以自动服务为基础发挥智能作用,有效实现了居家监测。事实上,要服务好老年人,有些技术并不难实现,原理也并不复杂,但只有找准了方向,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科技服务养老应当融入日常。老年人相对守旧,跟年轻人相比,接受新事物的主观意愿较差,维持不变往往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稳妥选择。然而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要让老年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就需要把科技融入日常,让他们感受不到明显变化。智能水表替代机械水表,数据实现了有效传输却不对老年人生活造成影响,燃气报警器时刻监测居家老人用火用气安全却并没有增加老人的负担……多一些类似的科技服务养老手段,将技术融入日常,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服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技服务养老需要考虑更多细节。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对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提出要求。不同于年轻人,老年人无论是思维逻辑、行动方式上都与年轻人有较大差异,唯有考虑更多细节,才能让他们真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如长宁区的智能水表下一步可能还要考虑区分老人长期外出等特殊情况,以及老人家室内暖气供应能否根据老人身体特点调节温度和湿度,能否利用智能家居系统性数据全方位对老人的身体状态进行监测,提前预防及时警报等。设计者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考虑不断优化细节,才能让“适老化”的举措更好落到实处。 一个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让老年人融入科技社会,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老年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绝非科技迭代升级那么简单,只有进行更多的“适老化”改造,更加用心、细心,才能让科技更好服务老人。
如果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系统将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或社区志愿者会立刻上门探视。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网友纷纷点赞。 “非常有安全感”,独居老人最怕“一旦有闪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智能水表根据用水量预警,既不影响老人日常生活,又能及时发现险情,着实是“妙招”,更是贴心之举。据悉,这只是上海推行的智慧养老试点项目之一,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器同样成为不少独居老人的“守护人”。 暖心之余,也值得深思。 一是关爱老人要“走心”,养老服务要务实。“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地方管理者更应关注社区服务有哪些不足、可以做出怎样的改进。安装智能水表、一键呼叫等设备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开办社区食堂、提供家政服务则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从老人角度出发,努力破解老年人生活中的难点,减少老人的后顾之忧,养老服务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二是科技理当以人为本,技术需要“适老化”。生活中,许多老人面临“数字鸿沟”,没能享受“科技红利”,这一问题不容小觑。智能水表的“创新性”在于,不是让老年人“适应”新技术,而是让新技术“适配”老年人。这种转变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人性化思维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适老应用”空间将会进一步拓展。 三是智慧养老是“朝阳产业”,有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能。从“智能家居”到服务网络,可形成新产业链、催生新业态。 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全社会的责任。为老人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和工作人员,也会得到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