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湖北省保险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免缴2020年度保险保障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湖北省保险机构给予免缴保险保障基金的支持政策。 根据通知,本次保险保障基金免缴对象包括:一是注册地在湖北省的保险法人机构,二是注册地不在湖北省的保险法人机构在湖北省设立的分支机构。有4家法人机构和其他80家保险公司在湖北省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将受惠,预计免缴保险保障基金金额将超过7亿元。 该项政策是中国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重要要求,支持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湖北省经济社会尽快恢复正常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降低湖北保险机构经营成本,推动保险机构更好地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金融支持。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湖北省保险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免缴2020年度保险保障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新房上涨和下跌城市数量看,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为57个,相比4月份的50个明显增加;房价下降的城市数量维持11个;二手住宅方面,房价上涨城市数量为41个,比4月份增加4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的二手房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明显上涨,其中,环比1.8%的涨幅位列全国第一。 2020年楼市已逐渐复苏! 第一个话题:楼市逐渐回暖的内在逻辑? 近两个月国内楼市暗流涌动,局部火爆的楼市场景正在一些城市重演。 还是那句话:疫情之后才是真正检验一个城市实力的重要时期。 就拿北京来说,5月的楼市热得让人发慌。 数据显示,上个月全北京二手房销售量达到2.1万套,新房高达5000套,合起来共计2.6万套。这个数值,是2017年“317新政”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在政策如此严苛的今天,以北京为首的楼市还如此火爆? 因为疫情只会滞后需求,但不会消灭需求。从去年10月份开始,楼市已经进入低迷期,金九银十也变成了铜九铁十。 而人们结婚要买房子,孩子要上学,购房需求每天都会存在,积压了半年多的购房需求迫切需要一个释放的窗口。 此外,全球疫情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迷期。为了提振经济,就需要放水养鱼,但养鱼要有足够的水才行。 所以你会看到,上周刚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M2增速高达11.1%,就是我们多次降准降息、大量货币投放叠加的结果! 房地产,一端连着投资一端连着消费,对刺激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 第二个话题:买房前后这件事都要注意! 一直常说:买房赚钱,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楼市不是提款机,不是误打误撞,拿到一本秘籍奇书,照此心法,直接成为武林高手的。 过去有很多人在资产上涨周期中,用尽了杠杆加上赌徒心态的投资行为,恰恰赚到了钱。这部分人,谁说得清是运气还是能力使然? 很多人平常投资搞得风生水起,却忽视了自身潜在的风险短板,一旦风险暴露出来,再多的财富也会毁于一旦。 周末聚餐听到一个朋友的事,尤其让人感慨。他去年加杠杆北京买的二套房,为了房贷拼命赚钱,谈业务出差熬夜……没想到两个月前突发脑溢血,送去医院ICU,医生说:活多久,就看准备了多少钱。 住了半个月、花费将近60多万,身上数不清的针孔,人还是走了。还有年迈父母未能尽孝,房贷压力陡然落在收入不高的妻子身上,压的喘不过气来...... 多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挣钱养伴侣。生病、失业、房贷,一场意外就会把整个家庭打回原形。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盛水的多少,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你风险最薄弱的一块,决定了你财富的水平。 家庭要持续投资积累财富,但是往往很多人却忽视,如何做好“安全兜底”。 今天我再次很认真的劝大家:一定要做好托底的最基础保障,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避免突然的意外导致现金流变为负数。 为什么要一定?很简单道理,人都是靠身体赚钱,人没了,拿什么赚钱? 我首先想到的是保险,我接触的非常有钱的人都很认可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底层核心产品,现金和保险一样非常重要。 但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必须做到量身定制才行。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买保险,往往是钱花了一堆,最后风险也没挡住。身边出事理赔才后悔的案例,我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如何开始规划?如何避坑? 多次推荐了,值得信赖的平台:三笛规划。 它是一家第三方保障规划平台,他们不推销保险产品,更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能做到专业、科学、客观。 这家平台备受市场的信任,原因就在于针对不同的家庭,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家庭保障方案。毫不吹牛地说,一份真正合适的方案,会比传统机构省下30%-50%的费用。 这就好像患病之后,我们要先找医生诊断,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同理,他们根据每个人的财务情况、保障需求,个性化定制保障方案,真正做到「量体裁衣」。 ①如果你还没有保险,可以自己量化家庭风险缺口。搞清楚应该买什么险种,能保什么不能保什么,身体有小毛病该如何投保,需要多少额度,花最少的钱买最齐的保障; ②如果你有了一些保险,去做一下保单排查分析,一张张的了解买的值不值,是否还有保障缺口,查漏补缺。 为了不让大家在保险里踩坑,我和三笛争取,原本需要599元的保障规划服务,三笛团队限量免费100个名额,给予大家再体验一次。 不管之前有没有买过保险的都可以去体验,真心希望每个朋友能去预约下这服务,正视风险,正确应对,审视好家庭的保障缺口,补齐短板,守住财富,这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近日,身边有朋友因为家人重病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家在踊跃捐款和感叹世事无常之后,也在问如何规避此类风险?在笔者看来,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定期体检以外,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一些合适的健康险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配置健康险呢?以下是一些小提示:健康险包括哪些?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健康险的配置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见的健康险产品具体包括哪些类型、特点如何,这些产品就像我们应对风险的盾牌,只有熟悉它们,才能够根据我们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构筑防御工事,将风险的冲击挡在外面。关于健康险的产品类型总结,如下表所示:在此需要说明,我们常见的健康险其实仅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护理保险四种产品类型。严格意义上,意外伤害险不属于健康险的范畴,但意外险与健康险互为补充,为我们的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故在此一并讨论。健康险配置小提示前面对健康险的各个险种进行了介绍,那么,具体到各个险种的配置方面,我们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医疗保险以“基本医保”为基础,适当配置商业保险。医疗保险直接对被保险人的医药费进行报销,减轻了就医人的经济负担。在实务中,医疗保险又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两个部分。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基础医疗保障体系,表现在:(1)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数据,2018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包含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3.4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2)集中招标采购,调控药价。由医保出面,和药厂开展准入谈判,集中招标采购,一方面,老百姓得到更加实惠的价格,另一方面,药厂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双赢。相信大家对去年那段医保谈判专家“灵魂砍价”的视频还记忆犹新——治疗糖尿病的药品达格列净片的价格被从“5.62元”一直砍到了“4.4元”,专家一句“4.4元4太多,不好听,再降4分钱!”,将该药的价格定格到全球最低价4.36元。在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中,新增的70个药品,价格平均下降60.7%;续约的27个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6.4%。使得患者个人负担减少80%以上,个别药品负担下降95%以上。纳入医保的进口药品,基本都是全球最低价,堪称患者的福音。当然,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基础保障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一方面保额有限。以北京为例,基本医疗保险门诊1800元起付,全年最高报销2万元,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为50万。另一方面,基本医保的用药也是受到限制的。基本医保的用药仅覆盖1858种甲类药和817种乙类药,而对于超过19万种丙类药则需要全自费,自费药中包含了许多大病进口药和特效药。因此,在有基本医疗保险兜底的基础上,建议根据经济条件,适当配置一些商业医疗保险,以应对不时之需。另外,对于有基本医疗保险的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会更低一些。2、疾病保险关注“疾病范围”、“二次赔付”等要素。与前面介绍的医疗保险直接报销医疗费不同,疾病保险在确诊相关疾病时,一次性赔付一笔保险金。患者可以用保险金继续治疗,或者改善生活。配置疾病保险,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素:一是“疾病范围”。在疾病保险的保单里,会严格约定所保障范围和赔付比例,保障范围之外的疾病是不赔的。因此,保障范围的差异是配置疾病保险需要关注的重点。在重疾方面,银保监会已经对25种重大疾病做了统一的规范和规定,这一块,各保险公司的产品差异不会特别大,建议选择赔付比例更高的产品。而在轻症方面,监管机构没有做硬性要求,各个产品的赔付范围千差万别,建议对“极早期恶性肿瘤”、不典型心肌梗塞等高发轻症进行保障。除此之外,由于每个人的家族情况、工作生活状态的不同,面临的疾病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家族里罹患心血管病的比例较高的当事人,在概率上,未来罹患类似疾病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在选择疾病保险时需重点保障此类疾病。二是“二次赔付”。一般疾病保险只赔“一次”,赔完以后保险责任就解除了。所谓“二次赔付”是指,如果被保险人治愈后,又罹患约定范围内的疾病,还可以获得赔偿。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疾,包括早期的肿瘤都可以治愈,因此,“二次赔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当然,“二次赔付”的保费价格要贵一些,建议在报价合理的范围内,优先选择“二次赔付”。三是“保费支付方式”。保费支付方面有“消费型”和“储蓄型”两种方式。所谓“消费型”是指每年缴纳一定保费(几百到几千元),享受相应的保障。而“储蓄型”每年需要缴纳更高的保费(上万元甚至更高),保险公司承诺除了提供相应保障之外,若干年后(如当事人60岁的时候)全额退还保费。两种方式,笔者更推崇“消费型”保险,在保障效果差不多的情况下,“储蓄型”保险占用大量资金,而十几二十年后,即使退还保费,由于通货膨胀,现金价值折损也是相当厉害的。3、意外伤害保险合理配置,可以省不少。所谓“意外”是指受到“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伤害。一般情况下,“意外”发生的概率较疾病更低,所以保费也要低得多。目前的市场上,意外险的销售呈现小额高频的特点,报价也是特别乱的,如果做到以下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意外险的保费开销:一是“选择合适的渠道,主动投保”。相信很多人会在买机票的同时,顺带花20元给自己买一个航空意外险。20元才保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这个价格其实挺贵的。有多少人知道,在许多保险公司的官网上,只要花上几十到上百元钱,即可对全年的意外伤害进行保障,保险范围也更加全面,除了飞机、汽车等交通意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意外情况。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投保”。现实中,还有人活得“更加精细”——仅仅对风险高的时间段进行投保。如在家和去云南旅游,面临的意外风险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仅仅对旅游期间进行投保,保费能够低至0.1元/人/天。最后,收入保障保险和护理保险主要是解决出现健康问题后,收入受到影响以及需要护理的问题,挑选产品的思路和前面介绍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健康险配置的“那些坑”前文介绍了配置健康险的一些小常识,在实际操作中,健康险配置中也存在着一些“坑”,来看看你有没有踩过:1、谁最该配置健康险?身边很多客户认为家里的孩子或者老人是健康险配置的重点。一方面,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免疫力较弱,更需要得到关爱和保护,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处于青壮年,出现健康风险的概率较小,配置健康险的意义不大。其实,家庭里最该配置健康险的正是处于青壮年的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和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出现问题,对家庭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假设老人或者小孩病了,即使没有保险,至少我们的收入还能扛一阵。一旦我们自己倒了,收入断了,又没有保险,谁来照顾家里的老小。所以,在关心家人的同时,请先保障好自己。2、“保费返还型”产品最划算?很多人都希望在享受健康保障的同时,尽量少付钱,最好能够免费——这是不现实的。保障服务都是有代价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背后是专业的精算师团队、管理团队、销售团队,以及HR/IT/财务等中后台支持团队,也意味着巨大的运营成本。有人问,很多“保费返还型”保险承诺多年后退还保费,这不是免费服务吗?实际上,因为通货膨胀,多年后退还的保费现金价值会大幅缩水。在此,以每年3%的CPI增长率计算,经过一定时间后,退还保费的现金价值缩水情况如下:如1万元的保费,即使10年后全额返还,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其购买力已经缩水到现在的73.7%,也就相当于现在的7370元的购买力。而这种缩水效应,随着保费返还期限的增长,通货膨胀的增加,还会进一步的加剧。因此,无论是“消费型”保险直接支付保费,还是“保费返还型”保险以退还保费的现金价值缩水为代价支付保费,“免费保险”是不存在的。考虑到“保费返还型”产品每年交纳的保费也更高,故“保费返还型”产品不一定比“消费型”更划算。建议大家不要被“保费返还”的条款所迷惑,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3、只买一个险就好了?前面介绍的各种健康险类型,在保障范围内是有一定交叉的。比如一旦查出某个重疾,医疗险可以报销医药费,疾病险也可以赔付一笔现金用于治疗。看起来,两个保险的产品效果是一样的,只买一个就好了。其实不然,以某人意外失明为例,从医疗险的角度,仅报销两万元的治疗费用,而疾病险则可以赔付50万元的现金,用以支持今后的生活。因此,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三个类型的产品即使在保障范围上有交叉,但保障目的是不一样的,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和经济实力,综合配置。4、等到有风险了再去买保险?很多人觉得自己年纪轻,身体健康,无需买保险。等年纪大了,有疾病风险了再说。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要知道,保险服务从来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一旦风险出现了,再找保险公司就没用了。从投保的角度,健康险在投保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核保”,即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审核。如果“核保”不合格,保险公司一般会直接拒保。相比之下,年轻人身体素质更好,更容易通过核保,获得保障。年纪大了以后,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如甲状腺结节),从而引发拒保。从成本角度,年轻人的保费也会低很多。所以,趁年轻健康,先把保险上了,可能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5、用自己的医保帮别人一把?在医保过程中,有人会耍小聪明,用自己的医保,帮助其他人看病拿药。这种情况,在三四线小城市特别常见。一方面,这种行为属于骗保,本身就违法,严重的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这些就诊和用药记录会记到医保系统中,对自己今后的投保和理赔造成影响。如某人用自己的医保帮朋友拿了几瓶心脏病的药,看起来占了便宜,其实,除了可能因为“骗保”受到惩罚以外,在医保系统中,他会被标记为“心脏病人”,对他今后购买重疾险,或者申请理赔都将造成影响。所以,“诚信做人,合法用保”是一个更加符合我们利益的选择。
为更好保障民生、特别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新疆今年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失业农民工纳入常住地社保保障体系,减轻其就业和生活压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失业保险处处长闫科明介绍,按照自治区最新出台政策,今年5月-12月,对于2019年1月1日之后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新疆将参照其参保地城市低保标准,按月发放不超过3个月的临时生活补助。与城镇职工同等参保缴费的失业农民工,则可按照参保地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 今年3月,新疆已将参保缴费满1年但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纳入失业补助金保障范围。新政策执行后,已有2700余人因此受益。 过去,失业农民工需在户籍所在地登记才可领取失业保险金,还需返回就业地寻找工作。受益于这项最新政策,流动性就业人员将得到更好的社保保障,申领失业保险金渠道和方式也更加便利。
6月8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财政资金分配要突出重点、提质增效。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资金规模和力度大,要把准方向,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发力。 会议要求,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的机制,推动财税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狠抓落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要用好直达资金,确保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要求,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对存在问题严肃问责。 会议强调,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把支出预算关口,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事项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要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节约行政成本,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切实保障好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支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指出,要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确保不出问题。一是多渠道安排资金。中央财政通过采取新增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大力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等措施,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00亿元、增长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来最高的,并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其中,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10%、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长12.4%。二是优化资金管理方式。压实保障责任、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加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确保资金下沉到基层。三是加强监测督导和库款调度。完善“中央到省、省到市县”的监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各级库款情况,按日实施县级工资保障监测预警,逐月实施地方基层财政库款保障情况通报,层层压实责任,切实保障基层“三保”支出需要。省级财政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省级自有资金,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对县级的转移支付规模只能增、不能减,确保县级财力不低于上年水平。县级财政要全面落实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调度方面的优先顺序。(孙韶华)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近2个小时的记者会当中,民生话题仍然是“重头戏”,但今年更加关注就业和受疫情影响返贫的社会群体生活保障。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 采取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如何保证资金真正惠及企业,避免空转?李克强表示,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是“过路财神”,直达基层。 “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李克强说。 此外,李克强还强调,中央政府这次是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把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表示,新增国债、特别国债乃至传统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一定要把绩效二字植入项目规划当中,让这些钱花得更有效。 “除了强调绩效导向外,还要注重绩效管理,按照事前绩效目标的设计,事中的绩效监控,事后的绩效评价,全过程突出所有财政性或者投资性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的设定,保证我们的绩效管理,真正体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低效少安排、高效多安排这么一个挂钩机制。”王泽彩说。 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业”一词一共出现了39次、“民生”一词出现21次,名副其实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确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确比去年低,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作支撑。我们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定为6%左右,今年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是6%了,所以我们这样做也是实事求是。 李克强进一步指出,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但要公平合理。而且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即便失业了,也要短时期内有再就业的机会。 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李克强强调,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扩低保和失业保障范围 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下降,甚至一些人面临返贫。政府未来如何兜住民生底线,保障民生? 对此,李克强指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但有6亿人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这个收入在中等城市连租房都困难。疫情后,如何保障困难群众以及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采取了纾困政策用于保障。 “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的承诺。”李克强表示,按照原来的数据,我国有500多万贫困人口,疫情带来了新的冲击,脱贫任务更重了。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做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但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我们要求一定要把账算细,把钱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实保障。 对于养老金,今年也提高了标准。李克强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保结存和储备是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已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为2019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常蕾)5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秘书处透露,截至5月25日中午12时,即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提交议案截止时间,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506件,收到代表建议约9000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代表议案中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议案数量多。 大会秘书处议案组对代表提出的议案进行了初步分析。今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代表议案数量多,大体占议案总数的1/4。 具体来看,围绕加快构建疫情防控法律体系,提出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加大对瞒报传染病、妨碍防疫工作及非法猎杀、销售、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修改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献血法,以及制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 围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价格法、慈善法,制定社会救助法以及战略物资储备、行政征用、信息公开、社区应急管理、现场救护等方面的法律。 围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渔业法,制定生物安全法等法律。 “如何建立好疫情防控早期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案,使决策层能够把控疫情防控的每一个可能的关键转折点,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是我们本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和短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对此建议,构建从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各市、县全覆盖的疫情自动监控报告体系,通过新型病原体检测技术与5G通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的疫情监控直报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认为:“这次疫情推动了互联网对大家就诊习惯的改变,催生了医院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因此我的建议是,三级医院直接与社区医院联动形成紧密型医联体,让日常的分级诊疗和转诊更流畅、对突发共公卫生事件的应对更高效。” 此外,代表议案关注较多的还有:加强民生改善法治保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国家治理法治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配合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创新法治保障等方面。 据了解,北京代表团代表共向大会提交五件议案,这些议案涉及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都附有较为完整的法律草案文本,内容包含老年人权益保障、交通安全等方面。 具体而言,这些议案包括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领衔提出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唐海龙领衔提出的关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适时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领衔提出的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闫傲霜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快制定《社会救助法》的议案等。 代表议案直击民生痛点。在去年调研基础上,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人群带来的临时生活困难,闫傲霜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在前期立法工作的基础上,以“弱有所扶”保障国民基本生活为定位,从明确社会救助政府资金多级来源比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结构、补齐社会救助立法行政程序性规定等方面,加快制定《社会救助法》。 齐玫代表继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再次提交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议案。在一年多里,她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专题调研和专题培训,使这次提交的议案内容“更充分、更完善”。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议案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章社会保障、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改为“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同时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条例,使该保险制度真正有效落地实施。 对于议案建议的处理,大会秘书处表示,将对收到的代表议案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报告,提请大会主席团审议,并于会议期间向提出议案的代表书面反馈审议情况,各有关专门委员会将在今年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代表议案的审议结果。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