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高原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大幅跃升。近日,我们的记者走进新疆军区某师野外驻训场,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寒地域,实地探访部队这些年后勤装备保障发生的新变化。西藏阿里,人称生命的禁区。这里山高坡陡,道路难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更是不足内地的一半。以创新提升保障能力,以保障助推战斗力生成。近期,专门为驻高原寒区部队研发的新式防寒被装配发到边防一线、山脊哨所。与老式被装相比,新式防寒被装给官兵带来了更好的穿着体验,做到了轻便、耐磨。这也是10年来,驻防这里的官兵们经历的第3次换装。总台央视记者 董豫:如今的雪域高原,不仅湖面早已冰封,而且时常是黄沙漫天,白天的最高气温也已经降到了冰点以下,但是在我所处的可拆卸自供能保温方舱内,阳光透过这样一扇巨大的落地窗直射进来,使得室内是格外的温暖。即使室外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室内温度也可以达到15摄氏度以上。那么除了采光良好,这样的保温方舱还有很多黑科技,像是集成光伏微电网、生物降解干式自洁厕所等等。据我们了解,这样的保温方舱目前已经在高原部队配备使用。除了住宿条件的改善,这支部队还在饮食保障上主动创新,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建立温室大棚保障过冬蔬菜、存储燃煤和军粮。新疆军区某师科长 刘伟成:这样的大棚每间200平方米,共存储12类蔬菜。新疆军区某师司务长兼分队长 王宏:我们通过现代化的物流运输和科学的存储方式,每天都能让边防官兵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战领保、为战而保,这几年,这支部队着眼提升高原驻训期间后装保障效能,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加强后勤统筹,融合社会力量,官兵高原驻训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新疆军区某师保障部部长 秋阿鹏:近些年,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极大提升了保障效益。后勤现代化建设成就,让部队官兵真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现代化的力量,也极大鼓舞了我们练兵备战、保障为战、助力打赢的信心和决心。(总台央视记者 董豫 戴海清 王斌 杨光远 朱珍春 马鑫建)
疫情的反复,为今年的春节添上一丝阴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倡导就地过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对此表示,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参与,选择就地过年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然而,以往汹涌回乡的人潮乍然停留在原地中,这对春节期间城市蔬菜供应带来一定压力。特别是在疫情加上寒潮的背景下,物价飞涨,如何保障原地过年的人们的生活物资供应?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将强化货源组织投放,春节期间每周按照组织投放2万到3万吨中央储备肉的节奏,向市场增加供应。同时,更多企业也参与进来。美菜高级副总裁江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为了稳供应,解决春节期间生鲜食材购买难的问题,美菜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推出“春节不打烊”活动。美菜将提前采购食材保证库存供给,全国仓储配送人员4500人轮值在岗,2000多车辆保障配送正常。米面粮油、休闲酒饮、调料干货、餐厨用品以及蔬菜、鸡蛋、豆制品等生鲜货品均可正常下单,在保证稳定供给、保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让在当地过年的老百姓能够吃上放心菜。新发地则动员5000多名商户留守市场,共同做好农产品供应保障。作为北京的“菜篮子”,新发地已经在北京建了7家便民菜店,共有211辆社区直通车,为987个社区居民提供生鲜品。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当前新发地市场整体供应平稳,并对土豆、洋葱、黄瓜、西红柿、大白菜等12种常规菜限价销售,让利给消费者。保障供给为了保障过年期间充分的物资供给,各部门都开始发力。朱小良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畅通生活物资运输的“大动脉”和“微循环”。比如,组织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餐饮、住宿、商超等生活服务网点春节不打烊,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便利线下日常消费;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配送不断档,满足无接触、少接触的消费需求。在新发地其中一个便民菜市场,每天能销售牛肉20头、猪肉40头、羊肉150头;品种也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茶叶调料、粮油、小食品、酒水等,基本能满足周边群众的需求。“今年留京过年的人多,蔬菜需求量大,我们根据预测,增加了春节期间的调货量。往年春节期间每天供货量大概在100吨左右,今年备货量能够达到200吨。”新发地“南菜大王”鲁德传表示。为多家超市供货的北京天安农业负责人介绍,其京郊基地为服务春节市场增加种植了菠菜、香菜、小苗菜、香葱、黄瓜等多个品种的节日家常菜,每天可供应25吨以上蔬菜,充分保障24小时到达京城150多家销售渠道,并能宅配到家。电商平台也加大了供给力度。1月20日,由商务部等部门单位举办的“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拉开序幕。当前,京东、苏宁、美菜等电商平台上,云买年货、赶大集等活动已纷纷启动。“为了保证鲜菜、生鲜的供给,我们已经提前联动5000多家蔬菜基地和植养殖基地,以保证货源的供给和价格的稳定。”江川表示。据介绍,通过“全国大产区直采”模式,美菜在内蒙和山东建立土豆、洋葱基地,按照各城市需求提前调拨到美菜各地的冷藏库,能保障1000万斤每天的调拨量;在云南建立上海青、娃娃菜、黄白菜、散生菜直采基地,每天能够满足12万斤的调拨量,保障广州、武汉等城市需求。新鲜叶菜则以“城市周边基地直采”供应为主,例如北京周边的天津、香河、大兴等,既保障蔬菜供应量的稳定,又能保障供应时效和新鲜度。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下消费需求或仍处于低谷,专业生鲜电商将起到重要补充作用。通过与全国多个大型基地、多家全球知名加工厂合作,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全国物流网络的规模化运营,缩短中间流通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的线上生鲜电商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功能,能够在各城市间查缺补漏,最大限度适配城市需求。“在中国,各城市之间南北差异、东西差异还是很大的,客户的需求差异也非常大,比如同样是辣椒,在四川吃的辣椒和在北京的都不一样。所以庞大的信息库,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匹配至关重要。由于原地过年的提倡,大量外来人口对消费的需求不同,大数据可以基于需求量,和原产地建立高效的匹配,精准按需投放,实现无缝对接。”江川说。据了解,疫情背景下,美菜大数据全链条发挥威力,大数据分析商品供需情况,做好提前备货;数字化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商品库存、配送情况全程可视化,保障高效供给。利用大数据销量预测算法模型,精确了解商户、居民需要什么蔬菜,需要多少蔬菜。同时打通供应商信息和系统,了解实时库存、在途库存、加工进度和供应能力,做出更优化的供应链方案。通过源头直采、构建智能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美菜有效地缓解了源头农产品滞销、城市的农产品供应紧张问题。在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沈杨看来,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电商平台稳物价、保民生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不仅能通过简化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风险;同时,社区电商能发挥渠道优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稳定物价。调控价格对老百姓来说,物价始终是一个敏感话题,今年在疫情和寒潮的双重影响下,物价也是节节攀升。“寒潮对于整个的蔬菜的供给、运输,都带来很大挑战,也导致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辣椒、小米椒,去年同时期价格可能就十五六块钱一斤,现在已经到了30多。”江川表示。因此,过年期间物价是否会继续上涨,成了备受瞩目的问题。朱小良表示,要部署各地科学预判就地过年需求规模,因势因时投放地方储备;指导督促大型流通企业把握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加强供需衔接、产销对接、货源调度。据了解,当前,不少地区已经开始投放政府储备物资,包括冻猪肉等。春节期间,各地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投放储备物资以平抑物价。同时,还将在春节期间开展线上线下的惠民促销活动,包括新春年货购物节、网上的年货节等,通过组织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行展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落在实处,则是从各个环节打通堵点。江川介绍,在蔬菜生鲜方面,以基地和源头的直采,实现成本采购,并通过高效率运输和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从而降低菜价。“我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这些蔬菜从基地直接到仓库,再从仓库生产、称重、分解、打包,然后分发到客户,从源头到仓库、从仓库到客户的成本是算得出来的。同时,大数据能掌握原产地的价格,我们会根据价格做一些调拨,比如说像土豆这样的耐运输品,每天的出货量达到千万级,通过大数据发掘区域的价格洼地,从低价地区调拨、平移,对当地市场的价格可以起到一定的平抑作用。”江川介绍。同时,庞大的运输体系也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此次河北和北京的疫情复发,很多物资运输车无法进出,怎样保障河北和北京的生活物资成了一个难题。得益于信息化建设,对商品库存的信息化系统、包括跟供应商库存的信息互通,能够快速完成商品库存的调拨。当前,在各方调解下,节前物价已经逐渐向下。2月2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加权平均价为2.03元每斤,交易量为1.92万吨,目前姜、蒜、洋葱等调味品,西红柿、土豆、生菜等常见菜,批发价格都比往年同期价格偏低,春节期间蔬菜供应非常充足,价格将保持稳定。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也显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8500多万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预计今年1至2月份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鸡蛋鸡肉供应较充足,春节前牛羊出栏将显著增加,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价格以稳为主。在行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物价将会在供应增长下缓慢下降,预计今年物价将保持在预期范围内。
近年来,人身保险行业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9年,人身保险业务规模保费从1.18万亿元增长到3.8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4%。目前来看,虽然商业人身保险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服务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身保险行业还需要加快向高质量转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2月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三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 完善居民健康保障 健康保险是保险业近年来当之无愧的“明星”。银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健康保险业务原保费收入由2011年的69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70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今年前10个月,健康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162亿元,保费规模已经超越去年全年。与此同时,2020年1月至10月,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9.8%。伴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健康保险在完善居民健康保障、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如何加快推动健康保险成为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发挥大病保险作用是着力点之一。记者了解到,2019年,人身保险行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保11.29亿名居民,赔付支出661.87亿元,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普遍提升10个到15个百分点。四川省甘孜州医疗保障事务中心负责人王勇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当地实施大病保险以来,有效减轻城乡居民参保大病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比例达12%。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 此外,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表示,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 助力发展第三支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商业养老保险在其中被寄予厚望。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32.7%;期末有效保单超过8000万件,积累了5600亿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 但总体而言,我国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长期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供给仍显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虽然有一定发展,但占人身保险行业保单件数、收入和准备金的比重仍很低。承担长期养老风险的纯商业年金保险供给较少,而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投保过程较为烦琐、税收优惠程度不高,吸引力不强。同时,养老保险产品虽然具有投资收益稳健的优势,但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投资收益的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未来,还需在被保险人确定、给付金额随时间变化的方式、通胀补偿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明确将稳步推进创新试点,支持相关机构发展体现长期性、安全性和领取约束性,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就保险而言,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强化支持实体经济 推动人身保险行业发展,不仅可以为民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保险保障,也能够集聚起长期资金,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通过对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实施差异化监管,使一些偿付能力水平充足、财务状况良好、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拥有更高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有助于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 专家表示:“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点,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具有天然优势。‘十四五’时期,保险资金将聚焦国家‘两新一重’项目建设,为大数据、5G、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提供资金支持。” 在拓宽险资运用渠道的同时,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记者注意到,在此前银保监会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时就建立了负面清单,禁止保险资金投资存在十类情形的企业。王向楠认为:“险资投资不能只顾收益,更要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在险资运用上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帮助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和杠杆率。在这方面,保险资金此前做得较为不错,但今后仍需继续努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部署安排,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紧紧围绕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惠及人民群众。而相互保险本质上是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普惠属性,尤其是在服务具有同质风险特征的特定病种人群的医疗保障与健康管理等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相互制保险公司众惠相互自开业以来,积极发挥相互保险独特优势,参与医疗保障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关注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一老一小、带病慢病”等弱势群体的风险保障需求,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健康保障需求。12月22日,众惠相互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医生在线开展线上肾病健康教育讲座,介绍慢性肾病健康管理知识,针对慢性肾病常见问题答疑解惑,呼吁全民重视日常健康管理,预防和及时治疗早期肾脏等慢性疾病。同时,众惠相互还向广大会员详细解读了“肾爱保·爱多多肾病保险”产品运营的基本情况,并就优化产品及服务体验公开征询意见,充分展示了相互保险会员“共建、共治、共享”的特色理念和“健康管理+相互保险”的运营模式。据记者了解,该产品为市场上少有针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可投保的专属产品,以“带病投保+健康管理+相互保险+公益服务”的创新性组合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据卫生主管部门统计,全国慢性肾脏病患者(CKD)人群高达1.3亿,且呈现“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患者一旦进入尿毒症阶段,需持续长期透析,每年花费高达10万元以上,给个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按照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要求,要充分发挥地方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的管理优势,积极引入健康管理企业、公益慈善组织、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改进肾病疾病预防和管理战略,切实减轻国家医保负担和群众就医压力。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健康险产品只针对健康人群设立,对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要求很高,对于慢病等既往病症人群往往直接拒保,无法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对此,经过近2年的市场调研和准备,众惠相互联合健帆生物开发了慢性肾脏病轻症阶段(1-3期)的患者可带病投保产品“肾爱保·爱多多肾病保险”,将慢性肾脏病患者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满足其风险保障需求。在保险责任方面,这个项目包含面向CKD可带病投保的保险产品,轻症阶段的投保会员一旦病情恶化到尿毒症期,即可获得最高50万元保额的尿毒症医疗费用报销以及最高25万元的肾移植手术医疗津贴,帮助患者持续治疗,有效减轻经济负担。据众惠相互方面透露,截至目前已有近5600多名CKD患者加入了该项目。“这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相互保险模式在健康产业中落地的一种全新尝试。我们从保障制度设计方面出发,在为慢病群体提供简便灵活的风险保障的同时,更是依靠长期的战略合作方,以专业、贴心、可靠的精准健康管理指导,提高慢性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体现相互保险的公益属性和人文关怀,进一步回归保险保障本源。”众惠相互相关负责人说道。实际上,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高达3亿人,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体系承受巨大压力,从国民健康现状出发,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服务,从源头减少患者数量,既能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和医保支付压力,整体上节约社会医疗资源,又能提升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能力。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从健康管理入手,联合健康产业链机构,构建一体化病程干预及管理机制。据众惠相互相关负责人介绍,“肾爱保”项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相互保险机制创新打造了专门针对“带病群体”的“相互保险+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模式。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健康服务业机构加强合作,共享医疗数据,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更好发挥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功能,为客户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发挥服务的竞争优势。同时,保险公司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可加快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降低赔付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商业健康险主要针对健康体,健康管理强调附加值服务,而针对最迫切需求的“带病”人群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也存在一些体制上的障碍。
《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近日获审议通过,明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此,深圳市民将拥有除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之外的“社会第六险”。条例拟于明年3月1日起实施,并规定明年10月1日起征缴长期护理保险费,为深圳“有备而老”提供法治保障。据了解,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此次立法的亮点之一。深圳市将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照护保障体系,为失能人员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保障。据统计,深圳市现有户籍老人30多万人,常住老年人口超过百万。户籍老人中,60岁至79岁中度和重度失能居家老人有8500多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4万人。解决失能、高龄老人的护理问题成为迫切需要。条例扩大了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范围,规定除用人单位职工外,年满18周岁且未在校就读的非在职医疗保障参保人员也将纳入其中,并与深圳市现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相衔接。(记者 李晓玲)
据人社部官方微信号消息,6月5日,人社部召开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决策部署,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要将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落实延长大龄失业人员领金期限、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政策。 要落实中央“放管服”要求,放宽申领限制,畅通申领渠道,让参保失业人员及时得到生活保障。 要精准实施好扩围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 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宣传引导,全力以赴做好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工作。
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12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定了这些大事。会上,李克强总理作出了哪些部署?中国政府网(ID:zhengfu)为你梳理──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1.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2. 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3. 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深入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挪用、套取、侵占保险公司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会议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确定了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等的权责,规定按照便民原则,强化医疗保障服务,及时结算和拨付医保基金,提高服务质量,要求加强监管和社会监督,严禁通过伪造、涂改医学文书或虚构医药服务等骗取医保基金,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责令退回资金、暂停医保结算、罚款、吊销定点医药机构执业资格等加大惩戒,管好用好医保资金,维护群众医疗保障合法权益。通过《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会议通过《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明确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程度等,对排污单位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程序,要求排污单位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公开排放信息,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采取按日连续处罚和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等措施从严处理,提高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