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12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吴向阳介绍,为了能够快速便捷地使外埠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销售企业掌握北京经营企业采购需求,同时也为了使北京经营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外埠供应企业能提供哪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种类,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发改委委托京东集团开发了“蔬菜进京分省对接平台”,该平台现已正式启用。 1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12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吴向阳介绍,为了能够快速便捷地使外埠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销售企业掌握北京经营企业采购需求,同时也为了使北京经营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外埠供应企业能提供哪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种类,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发改委委托京东集团开发了“蔬菜进京分省对接平台”,该平台现已正式启用。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北京的资源条件有限,大部分的绿色蔬菜都依赖于京外输入。当前,进京有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供应商获取市场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导致供应商无法准确判断北京市场的需求。蔬菜进京分省对接平台的启用,为供应商及时了解北京市场的供需情况提供了渠道,便于各省的供应商精准供应”。 据介绍,为了确保首都市场供应,北京市正在多措并举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进京运输畅通,进一步提高车辆通行效率。目前,京冀两地都同步采取了便捷的进京通行措施:对人员、车辆均为非河北籍,且行程卡显示无中高风险地区轨迹的,快速放行;对人员或车辆为河北籍,且行程卡显示无中高风险地区轨迹的,查验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快速放行。 同时,北京市加强了对进京运送生活必需品的车辆和司乘人员闭环管理。对未进行核酸检测的外埠进京送货车辆和司乘人员,本着“谁收货谁负责、谁运输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全程管理。司乘人员要承诺2020年12月10日以来未进入石家庄、邢台或其他中高风险地区。 吴向阳介绍称,北京市在大广、京台高速位于河北界内的牛驼、万庄服务区开设核酸检测点,对为北京市运输生活必需品的司乘人员在进京前来不及做核酸检测的提供24小时免费核酸检测服务。 为加快检测结果,北京市还在万庄服务区设置了方舱检测车,日检测能力达1万人次,专门为两个进京采样点开展检测服务。自1月10日开始投入使用以来,截至1月17日12时,两个采样点已检测2104人,已出报告2001份,均为阴性。 “受河北疫情的影响,由于京冀联系紧密,同步采取了很多严密的防控措施,相应地也降低了两地交界物流通行的速度。蔬菜的保质期很短,但又是民生的重要基本保障。一旦蔬菜输入出现短缺,就会造成供应结构不稳定的情况。因此保障蔬菜供应对北京的基本消费稳定至关重要。”赖阳表示。 根据此前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前货源进京速度正在加快,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供应正在回暖,七大批发市场的蔬菜上市量已经恢复到常态供应的80%以上。随着生产生活物资进京速度的加快,供应的逐步回暖,生活必需品供应量将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人们关心的物价问题,吴向阳表示,北京市主要鸡蛋供应商德青源和正大集团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北京市场的供应量,确保鸡蛋价格不涨。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向会员单位及连锁企业下发了《关于近期做好保供稳价的倡议书》,倡议各单位要加强连锁店铺价格统一管理,做好供应商进货价格管控,做到合理定价,坚决杜绝哄抬物价、非法囤积等行为。 对于白菜、萝卜、土豆等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蔬菜品种,要保证价格稳定,避免出现大幅波动。要关注市场变化,加大货源组织,想方设法保障商品供应和价格稳定,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充足。 现阶段,粮油市场货源充足,肉蛋菜奶供给总体稳定。北京市监测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粮油品种繁多,货源充足,批零价格保持稳定。10家重点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的米面油购销稳定,商业库存充足。纳入监测的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主要电商和直营直供企业货源品类丰富,供需平衡,秩序良好。 几天前,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王洪存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疫情防控措施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严格落实防控指引,加强测温、验码及车辆消杀工作,特别是在交货或交易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对于在京有住宿需求的,应采取集中或定点管理。交易过程中,最大限度采取无接触方式,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并监督车辆和司乘人员完成交易后迅速离京。 值得注意的是,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河北省廊坊市实行全域封闭管理,当地车辆、人员非必要“不出行、不离廊、不进京、不出省”。此外,廊坊还积极落实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稳产保供要求,努力满足当地和北京市场需求。 据廊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桂龙介绍,廊坊全面落实农产品稳产保供要求,做好产销衔接和应急调运准备,保障肉蛋菜奶等农产品稳产保供。目前,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廊坊还积极保障北京市场需求。根据初步统计,1月12日以来,廊坊日均供京蔬菜149.5吨、肉类170吨、鸡蛋52.15吨、生鲜乳369.57吨。
一场降温,让山东青岛进入“速冻”模式。部分蔬菜的零售价也出现上涨,大葱、尖椒等蔬菜价格涨幅较大。 为应对低温天气,青岛的这家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里临时搭起了一个个简易暖棚,商户们将大部分蔬菜存储在白色保温箱中,对于部分易冻的蔬菜品种,还特意为它们加盖了一层棉被。 山东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商户任秀芹:豆角、芹菜、芸豆、黄瓜、茄子都冻了,天太冷了,棚子里面盖好几床被都冻。 由于寒潮来袭,蔬菜的运输和保存成本增加,一些蔬菜的价格出现上涨,其中以尖椒和大葱最为明显。 山东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商户任秀芹:平常3元多1斤,现在好尖椒9元多。 山东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商户张景生:大葱批发价是6元、6.5元,一个月前每斤2元多、3元左右。 山东青岛市民:本来每天买这些菜,就是100元左右,今天这些菜加起来200多元。 记者了解到,尽管降温天气给蔬菜运输带来一定影响,但目前各类“菜篮子”商品供应总体充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山东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专业市场经理陈铭序:我们现在市场上总的储备应该能达到1400多吨,储备量是很够用的。
近日,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村民在华屋蔬菜产业基地劳作。 瑞金市采取“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形成了以蔬菜、脐橙、油茶、白莲主导产业以及烟叶、生猪、蛋鸭等特色产业为引领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格局。 杨荣强摄(中经视觉)
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反弹疫情,让吉林省通化市这座人口不足40万的山城,被投入到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之中。据通化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2021年1月28日0时——24时,全市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9例,其中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截至2021年1月28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301例,其中确诊病例222例,无症状感染者79例。此前,从1月20日起,通化市东昌区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封城、封小区、封居民楼。随之而来的,还有隔离居民反映的家里生活物资短缺问题,尤其是“蔬菜危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极大关注。在经历了副市长道歉、14名干部问责、被人民日报“四问”物质配送、白岩松“三问”市长之后,1月24日以来,通化市被隔离居民家里陆续收到了蔬菜包,同时之前线上订购的生活用品也开始配送。家住东昌区的自媒体人孙家大剩(笔名)就是参与蔬菜包分拣配送的志愿者之一,“工作到凌晨、负重爬楼,每个志愿者都面临着极大的体能考验,但是没有人因此退缩。”1月28日,孙家大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让外界了解到通化防疫工作的真实情况。受访者供图以下为孙家大剩口述,《华夏时报》记者整理,略有删减。志愿者承受着极大的体能考验我是一个编外的志愿者,由于通化地区疫情严重,对于志愿者的选拔十分严格,所以大部分时间是不会征用我们的。截止到目前,我一共参与了三次活动,一次分拣蔬菜,一次上楼配送蔬菜,一次是参与防疫物资装运工作。1月24日晚,我们第一次接到志愿者任务,到通化当地的蔬菜市场去分拣蔬菜。晚上8点多接到通知,9点多,我们志愿者集合领取防护物资,10点左右到达现场开始工作。工作人员把蔬菜分批量运到我们工作的现场,我们负责卸货和分拣,主要是把不同种类的蔬菜分装到同一个蔬菜包里,每个蔬菜包的重量至少在20斤以上,我们一队13个人从晚上10点开始一直分拣到凌晨3点,再装车,累积完成了接近2000份蔬菜包,整个过程我们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结束的时候大家浑身都跟蒸了桑拿一样。后来我才知道,在我参与蔬菜包分拣的当天晚上,有接近300个民警在另外一块场地也进行着蔬菜包分拣工作。在分拣蔬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个很大的困难,不同蔬菜在每个蔬菜包需要的数量不同,因此消耗量也就不同,所以经常一种蔬菜装着装着就没有了,没办法我们只能用现有的蔬菜去充数,因此就导致很多蔬菜包内的蔬菜种类出现了差异,这可能也给一些收到蔬菜包的居民造成了一些误会。另外就是东北的冬天实在太冷了,尤其是后半夜,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多度,而因为穿防护服的缘故,我们又不能在里面穿特别厚的棉袄,这就导致防护服里面汗流浃背,防护服外面冰冷刺骨,内外温度反差非常大,再加上过了凌晨之后,大家的身体都已经很疲惫,又干了两三个小时后,包括年轻小伙子在内的所有志愿者的身体都吃不消了。受访者供图第二天我们依然坚持参与了蔬菜包配送的工作,把分拣好的蔬菜包配送到每一户隔离居民的门前。由于疫情的传播性,我们选择不见面配送,把蔬菜包放到居民的家门口后再敲门,隔门告知对方蔬菜包已送达,然后再快速离开,避免和取菜的居民见面接触,我们送到了顶楼之后,要等单元里所有的居民取完蔬菜包之后,我们才能下楼。受访者供图在蔬菜包配送过程中也存在着困难,首先就是志愿者体能问题。由于头一天我们刚刚经历了连夜分拣工作,体力都已经透支严重,而一些需要配送的居民楼并没有电梯,我们每人需要拎上两包至少单重20斤以上的蔬菜包爬楼梯,这对体能是极大的考验。然而这个过程中还有少数居民的不理解,比如不满蔬菜的质量,不理解蔬菜种类和其他社区不同等等,而且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阳光亿城小区,我们的配送工作就因为配合失误而导致停滞了1个多小时。当天晚上,我们完成了两个社区的蔬菜包配送,数量应该是在1000户以上。过程中虽然有一些不愉快,但最终也都克服了。说实话,我们很累,但比我们更累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我们几个志愿者都是大男人,皮糙肉厚,可还有很多20多岁的女志愿者,她们在家都没干过累活,而防疫工作是高强度的工作,有的人甚至累瘫、累昏厥了。这样的画面有的被拍下来发在一些媒体平台上,很多人为她们点赞,但更多的人根本不被人所知,在防护服后面,没有人知道她们是谁,长什么样子,她们只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做“大白”。通化人都在努力地“自救”我一个志愿者朋友跟我说,这几天为防疫工作用掉的油钱比平时上班多多了,而这还是在我们没有“正规编制”的情况下,我们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组织,我们无名无分,就拿那天参与蔬菜装卸的工作来说,甚至都没有准备我们的盒饭,最后是工作人员让出了他们的盒饭。可对此我们没有怨言,我们只是想帮助家乡度过难关,至于之后有没有人记得我们,我们不在乎,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如今的通化太多了。但是,这次疫情是如此突然,我们这座小城市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因此防疫前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居民生活物资保障问题。除此之外,各部门配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导致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都很努力,但很多地方都不够有效率。在参加完蔬菜包分拣配送后,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在公号“龙兴胡同329号”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言辞激烈地批评了通化在防疫工作上的不足,没想到这篇文章一夜之间点击超过20万,在当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我始终认为那些始终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抛家舍业的志愿者才是英雄。受访者供图很多网友通过公众号找到了我,给我发来了一些防疫工作中的问题和看法。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反驳外界对通化人“自私”的评价,二是希望把问题提出来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由于这篇文章火了,我的确也得到了区政府的重视,区里领导告诉我,政府需要我们这些社会媒体人士的监督和批评,他们对我们是持开放态度的,并给了我特权,让我可以参与区内任意部门的防疫工作。我觉得外界对通化存在一种误解,尤其是通化人民把我们的物资保障问题推上热搜之后,有的人说我们通化人没有奉献精神,说我们自私。我想告诉这些人,整个疫情期间我们通化人都在努力地“自救”。
疫情的反复,为今年的春节添上一丝阴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倡导就地过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对此表示,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参与,选择就地过年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然而,以往汹涌回乡的人潮乍然停留在原地中,这对春节期间城市蔬菜供应带来一定压力。特别是在疫情加上寒潮的背景下,物价飞涨,如何保障原地过年的人们的生活物资供应?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将强化货源组织投放,春节期间每周按照组织投放2万到3万吨中央储备肉的节奏,向市场增加供应。同时,更多企业也参与进来。美菜高级副总裁江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为了稳供应,解决春节期间生鲜食材购买难的问题,美菜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推出“春节不打烊”活动。美菜将提前采购食材保证库存供给,全国仓储配送人员4500人轮值在岗,2000多车辆保障配送正常。米面粮油、休闲酒饮、调料干货、餐厨用品以及蔬菜、鸡蛋、豆制品等生鲜货品均可正常下单,在保证稳定供给、保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让在当地过年的老百姓能够吃上放心菜。新发地则动员5000多名商户留守市场,共同做好农产品供应保障。作为北京的“菜篮子”,新发地已经在北京建了7家便民菜店,共有211辆社区直通车,为987个社区居民提供生鲜品。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当前新发地市场整体供应平稳,并对土豆、洋葱、黄瓜、西红柿、大白菜等12种常规菜限价销售,让利给消费者。保障供给为了保障过年期间充分的物资供给,各部门都开始发力。朱小良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畅通生活物资运输的“大动脉”和“微循环”。比如,组织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餐饮、住宿、商超等生活服务网点春节不打烊,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便利线下日常消费;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配送不断档,满足无接触、少接触的消费需求。在新发地其中一个便民菜市场,每天能销售牛肉20头、猪肉40头、羊肉150头;品种也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茶叶调料、粮油、小食品、酒水等,基本能满足周边群众的需求。“今年留京过年的人多,蔬菜需求量大,我们根据预测,增加了春节期间的调货量。往年春节期间每天供货量大概在100吨左右,今年备货量能够达到200吨。”新发地“南菜大王”鲁德传表示。为多家超市供货的北京天安农业负责人介绍,其京郊基地为服务春节市场增加种植了菠菜、香菜、小苗菜、香葱、黄瓜等多个品种的节日家常菜,每天可供应25吨以上蔬菜,充分保障24小时到达京城150多家销售渠道,并能宅配到家。电商平台也加大了供给力度。1月20日,由商务部等部门单位举办的“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拉开序幕。当前,京东、苏宁、美菜等电商平台上,云买年货、赶大集等活动已纷纷启动。“为了保证鲜菜、生鲜的供给,我们已经提前联动5000多家蔬菜基地和植养殖基地,以保证货源的供给和价格的稳定。”江川表示。据介绍,通过“全国大产区直采”模式,美菜在内蒙和山东建立土豆、洋葱基地,按照各城市需求提前调拨到美菜各地的冷藏库,能保障1000万斤每天的调拨量;在云南建立上海青、娃娃菜、黄白菜、散生菜直采基地,每天能够满足12万斤的调拨量,保障广州、武汉等城市需求。新鲜叶菜则以“城市周边基地直采”供应为主,例如北京周边的天津、香河、大兴等,既保障蔬菜供应量的稳定,又能保障供应时效和新鲜度。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下消费需求或仍处于低谷,专业生鲜电商将起到重要补充作用。通过与全国多个大型基地、多家全球知名加工厂合作,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通过全国物流网络的规模化运营,缩短中间流通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的线上生鲜电商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功能,能够在各城市间查缺补漏,最大限度适配城市需求。“在中国,各城市之间南北差异、东西差异还是很大的,客户的需求差异也非常大,比如同样是辣椒,在四川吃的辣椒和在北京的都不一样。所以庞大的信息库,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匹配至关重要。由于原地过年的提倡,大量外来人口对消费的需求不同,大数据可以基于需求量,和原产地建立高效的匹配,精准按需投放,实现无缝对接。”江川说。据了解,疫情背景下,美菜大数据全链条发挥威力,大数据分析商品供需情况,做好提前备货;数字化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商品库存、配送情况全程可视化,保障高效供给。利用大数据销量预测算法模型,精确了解商户、居民需要什么蔬菜,需要多少蔬菜。同时打通供应商信息和系统,了解实时库存、在途库存、加工进度和供应能力,做出更优化的供应链方案。通过源头直采、构建智能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美菜有效地缓解了源头农产品滞销、城市的农产品供应紧张问题。在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沈杨看来,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电商平台稳物价、保民生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不仅能通过简化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风险;同时,社区电商能发挥渠道优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稳定物价。调控价格对老百姓来说,物价始终是一个敏感话题,今年在疫情和寒潮的双重影响下,物价也是节节攀升。“寒潮对于整个的蔬菜的供给、运输,都带来很大挑战,也导致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辣椒、小米椒,去年同时期价格可能就十五六块钱一斤,现在已经到了30多。”江川表示。因此,过年期间物价是否会继续上涨,成了备受瞩目的问题。朱小良表示,要部署各地科学预判就地过年需求规模,因势因时投放地方储备;指导督促大型流通企业把握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加强供需衔接、产销对接、货源调度。据了解,当前,不少地区已经开始投放政府储备物资,包括冻猪肉等。春节期间,各地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投放储备物资以平抑物价。同时,还将在春节期间开展线上线下的惠民促销活动,包括新春年货购物节、网上的年货节等,通过组织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行展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落在实处,则是从各个环节打通堵点。江川介绍,在蔬菜生鲜方面,以基地和源头的直采,实现成本采购,并通过高效率运输和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从而降低菜价。“我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这些蔬菜从基地直接到仓库,再从仓库生产、称重、分解、打包,然后分发到客户,从源头到仓库、从仓库到客户的成本是算得出来的。同时,大数据能掌握原产地的价格,我们会根据价格做一些调拨,比如说像土豆这样的耐运输品,每天的出货量达到千万级,通过大数据发掘区域的价格洼地,从低价地区调拨、平移,对当地市场的价格可以起到一定的平抑作用。”江川介绍。同时,庞大的运输体系也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此次河北和北京的疫情复发,很多物资运输车无法进出,怎样保障河北和北京的生活物资成了一个难题。得益于信息化建设,对商品库存的信息化系统、包括跟供应商库存的信息互通,能够快速完成商品库存的调拨。当前,在各方调解下,节前物价已经逐渐向下。2月2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加权平均价为2.03元每斤,交易量为1.92万吨,目前姜、蒜、洋葱等调味品,西红柿、土豆、生菜等常见菜,批发价格都比往年同期价格偏低,春节期间蔬菜供应非常充足,价格将保持稳定。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也显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8500多万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预计今年1至2月份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鸡蛋鸡肉供应较充足,春节前牛羊出栏将显著增加,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价格以稳为主。在行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物价将会在供应增长下缓慢下降,预计今年物价将保持在预期范围内。
西藏珠峰(行情600338,诊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旺久正在给苦瓜进行人工授粉。经济日报记者 贺建明摄 吃过早饭,收拾妥当,34岁的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查吾冲村村民普赤一家三口便与城里的“上班族”一样,准备去上班。 普赤一家上班的公司是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我们每人每月可以拿到4000元的基本工资,根据所在大棚的蔬菜收益还有绩效工资。”普赤说。 不离乡不离土,普赤一家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2017年,普赤家花10多万元购置了一辆家用小轿车;2018年,花费30多万元翻盖了住房,现在家里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 在家门口就业,既没耽搁普赤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也没荒废家中的20多亩青稞地。“骑电瓶车从家到蔬菜大棚只需5分钟,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和回家做饭。现在青稞从种植到收割都是机械化,以前需要大半个月才能度过的农忙时期,现在利用几个中午就可以完成播种、收割,很方便!”普赤说,自己最初到蔬菜大棚打工其实是抵触的。“2017年,公司流转村里的土地建设蔬菜温室大棚,县乡干部还到村里动员大家到蔬菜大棚打工,学习种菜技术。可蔬菜只有附近的彭仓村种得多,技术好不好学,干了活能不能拿到钱,大家心里都有顾虑。” 在县乡干部的引导鼓励下,普赤还是加入了学习种菜的队伍。经过一段时间,她发现只要用心跟着技术员学习,要掌握蔬菜种植技术也不难。从最初的土培到如今的水培、人工授粉……普赤掌握的种植技术种类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普赤说:“我现在挺喜欢蔬菜大棚里的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看着自己栽下的一株株蔬菜幼苗长大、开花、结果,我很开心。” 曾经,白朗县群众以种植青稞为主,餐桌上的蔬菜多为土豆、萝卜、白菜老三样。随着蔬菜种植的蓬勃发展,大家的饮食结构也正在发生改变,普赤家的餐桌早已丰富起来。她说:“我每天都会采摘一些自己种植的蔬菜回家食用,以前只能吃萝卜白菜,现在西红柿、黄瓜、青椒、苦瓜等都是我们家餐桌上的常见菜,蔬菜种类丰富后,家里人的健康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参与蔬菜种植不仅让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家人的身体更健康了。” 1998年,在山东济南援藏干部的帮助下,白朗县开始建设大棚,试种蔬菜。白朗县委书记陈昊说,到2015年,白朗蔬菜种植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总体上仍然偏小偏散,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优质经营主体。为此,2016年,白朗县干部请来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白朗的蔬菜产业“把脉”。同时,白朗县将培育本土企业和招商引资并举,西藏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本土企业得以成长,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落户白朗。 借助蔬菜产业,白朗县把贫困群众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不断建立绿色蔬菜产业和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像普赤这样的白朗农民在保留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正在慢慢转变为蔬菜产业链上的职业工人。 陈昊表示,蔬菜产业已经成为白朗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全县7000多户中有3200多户直接参与到蔬菜产业中,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经从最初的0.3亩发展到1.44万亩,今年产值预计可达2.6亿元。3200户群众仅靠蔬菜产业,户均年增收达1万元以上。2017年白朗县就在西藏县(区)中较早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经济日报记者 贺建明)
在业内,杨勇萍被戏称为“菇爷”,原因在于,他掌舵的雪榕生物,是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位居龙头的食用菌生产厂商。 发展至今,雪榕生物一天可以生产食用菌千余吨,其中产量最大的是金针菇。“国内市场平均每四份金针菇,就有一份来自雪榕生物。”杨勇萍对此颇为自豪。 不但产量大,在生产的品类、区域布局上,雪榕生物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据杨勇萍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七大基地的布局,共有17个工厂,产品销售涵盖10亿消费人群。 辞职“下海”卖蔬菜 杨勇萍创业的经历,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上世纪80年代,杨勇萍与大多数人一样,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福建,选择进入单位端起了“铁饭碗”。彼时,改革开放的东风,已势不可挡地吹遍了大江南北。有那么一个瞬间,杨勇萍突然觉得,这一辈子他已经看到头了。“那种日子,一年就能看完以后的30年。”如今回想起来,杨勇萍依旧感慨。 杨勇萍内心那一点不安分的火苗被点燃了,突然想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以后的生活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我想换一种人生。”1992年,杨勇萍辞去公职,正式下海经商。 上世纪90年代初,对日本出口蔬菜农产品利润颇丰。据杨勇萍回忆,当时中国的鲜菇卖到日本价格非常高,由此他将辞职后的第一份工作锁定在农业领域。 从一开始做蔬菜出口贸易,到后来开始经营蔬菜基地,杨勇萍的起步不错。到了2000年,杨勇萍每周出口到日本的蔬菜有两三百个货柜,年营业额做到了3000万美元。“我们是当时对日本出口蔬菜最大的出口商。”杨勇萍说,那时候大家都称他为“菜头”。 然而,危机紧随而来。长期以来,耕地贫乏的日本就有保护本国农业的传统。针对中国对日本出口的蔬菜越来越多,2001年,日本政府组织了一场谈判会,包括杨勇萍在内的多家中国出口商齐齐坐在了谈判桌前。“当时我就感觉,这个路不能再走了。”杨勇萍回忆说,“因为日本肯定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经营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大。自2002年开始,日本增加了对进口蔬菜的检测项目。有一次,杨勇萍准备出口的西兰花在检测中出了麻烦。“当时日方说初检有问题,要复检。”收到这一消息,杨勇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些都是新鲜的蔬菜,根本放不了多久,一旦复检过不了,价值几千万元的菜就完了。” 虽然最终杨勇萍与公司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出口,但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转型,“蔬菜种植本就受到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再加上国外的限制,这样的经营风险实在太大了。” 从靠天吃饭到自主可控 在寻求转型的过程中,杨勇萍预感到,工厂化生产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时,杨勇萍找到一家日本公司,一起合作研究工厂化食用菌种植。“当时的项目完全是为了国内市场,因为经营风险没有做出口生意大。”杨勇萍说。更重要的是,工厂化食用菌种植可以摆脱此前“靠天吃饭”的依赖。“工厂化食用菌种植,不受外界的气候、污染的影响,它完全是封闭的,就是仿造自然的条件。”杨勇萍说。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杨勇萍对于自己的食用菌培育工厂颇为自信:“我们就是模拟森林氧吧的环境,并且对空气的洁净程度要求非常高。” 对于自己能够掌控的环节,杨勇萍的态度是锱铢必较。 据他介绍,进入培育车间需要穿防护服,通过三次喷淋,包括杀菌等措施,达到百万级的无尘车间标准。正是有了这种态度,如今雪榕生物在食用菌培育上实现了转化率从100%到160%的飞跃。在专业指标上,污染率也从原来的百分之三下降到了如今的万分之一,处于全行业领先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雪榕生物如今已经拥有60多项专利,涵盖了种菇的每个环节。杨勇萍自豪地将公司称为行业内的“黄埔军校”。 要品质更要品牌 做了几十年的生意,杨勇萍愈发意识到品牌的价值。 “我们很长时间都是在做To B,给各类大餐饮企业批发蘑菇,但是没人知道那是我们生产的。”杨勇萍说。 一季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24.66%。 疫情下餐饮行业遭遇重创,但前端供应的雪榕生物业绩不降反升,关键就在于公司早已开始向To C转移,这一转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推出了小包装产品。“以前供应餐饮店的都是大包装,也不在乎印什么品牌,但改成小包装供应商超后,这些就需要重视起来。”据杨勇萍介绍,2019年开始公司就把品牌建设作为集团层面的首要战略。 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公司小包装产品占有率已从10%提升到了40%。“一般来说,3月份是淡季,但今年2、3月份销售反而明显增长,就是得益于小包装,许多消费者去不了餐厅,就会选择去商超购买我们的小包装产品。” 树立品牌,做好向To C的转型,核心在于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推广渗透。对此,杨勇萍早有自己的规划,今年他提出了“三个渗透”——多品种、多渠道、多县市,从三四线城市切入,做到渠道深耕、渠道直销、深度直销、深度深耕,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渠道优势。 “随着渠道力跟品牌力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把我们的产品力延伸,借此打造强大的防护墙。”杨勇萍相信,按此路径,未来公司将逐步拿到这一市场的定价权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深耕多年的食用菌领域,杨勇萍还开启了对“人造肉”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植物蛋白里最好的蛋白是菇蛋白。”据杨勇萍透露,目前公司已与威士达达成相关战略合作,“这个团队都是一批年轻的海归,在人造肉领域研究经验是丰富的,但是他们缺乏工厂化的经验。”在杨勇萍看来,雪榕生物在工厂化方面有着二三十年的经验,将弥补对方的短板,从而实现这项合作的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