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石家庄市场保障供应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滴滴旗下社区电商橙心优选成为石家庄首批保供企业。记者从滴滴方面了解到,橙心优选紧急调配蔬菜水果等物资,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1月9日起,石家庄裕华区部分小区居民已可以在橙心优选平台下单。1月11日起,橙心优选将陆续恢复在石家庄的履约服务。 据介绍,由于疫情原因,1月6日起,石家庄市进行闭环管理。为了全力配合石家庄的疫情防控工作,滴滴成立石家庄防疫专项组,第一时间响应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滴滴石家庄社区保障车队已组建完成,整装待发,9日起,听从石家庄防疫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橙心优选也将承担保障市场供应和物流配送等任务,和车队一起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为生活不便的居民上门提供送菜等居家服务和必需的非发热疾病紧急免费送医。 目前,橙心优选已紧急调配1400箱蔬菜⽔果紧急供应组合包,保证土豆、黄瓜、西红柿等耐存储蔬菜;苹果、梨类、橙子、沃柑等时令⽔果的供应充⾜。明日起,平台将恢复肉类、米面粮油等日用品,以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供给。 在保障市民食品供应的同时,橙心优选也做好防疫措施,仓库每天至少3次消毒,保障食品安全。橙心优选将持续做好物流配送、团长等服务人员的防疫举措和宣教,并尽快配合完成核酸检测。恢复运营时,物流配送人员必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可上岗。对首批志愿协助社区保障的团长,橙心优选也第一时间送达防疫物资。
面对近期石家庄突发的新冠疫情,常山药业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全力以赴保障肝素产品供应,力争2021年实现开门红。 常山药业是国内生产肝素系列药品的龙头企业,也是拥有着从肝素粗品到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产品、并具有完整肝素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石家庄疫情暴发以来,常山药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在坐镇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加强防控、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生产。公司生产员工吃住在公司,实行全封闭管理,并强化消杀、扫码、测温、登记等疫情防控措施。目前公司封闭员工已经全员完成核酸检测。 “公司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还克服各种苦难,开足马力保障生产,公司生产、质检、仓储等各岗位员工加班加点、通力合作,全力保障肝素产品的正常生产,持续保障一线临床对低分子肝素的需求。”上述负责人谈道。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章显示,根据一线临床医师的实践,发现20%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几乎所有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存在凝血紊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第八版)》中,也指出重症患者、儿童病例等临床表现中包括凝血功能障碍;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地方版的新冠肺炎救治方案中,均推荐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用于患者的抗凝。 常山药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特别是作为本次疫情重点地区石家庄的医药企业,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组织肝素产品生产,保障肝素产品的临床应用,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政府部门正在通过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因势利导推动商业保险担当起缓解社会养老及医疗压力的重任。 为了大力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对此,业内人士难掩兴奋,认为政策的出台可谓“及时雨”。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接受央视财经采访,就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建言献策。他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相关政策,便于养老保障体系第二、第三支柱的资金账户打通。“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资金划转畅通,没有障碍。” 鼓励商保多角度介入养老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养老压力骤然增大,依托商业保险为政府分担养老压力、补齐社会保险短板的呼声此起彼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商业养老保险的制度接连出台。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其中,具体涉及商业养老保险部分,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事实上,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初,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为保险业圈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其中一大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商业养老保险被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获国务院高度肯定,这一系列的利好均释放出以下信号:商业养老保险获政策支持被上升到新的高度,负债端、资产端均迎来扩面提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势必将迎来变革性的发展机遇。 养老险公司大有可为 在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看来,建立健全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养老、医疗保障体系。 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业内通常泛指三支柱建设,分为养老金保障和养老服务保障。其中,养老金保障分别为职工及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商业养老金产品(第三支柱);养老服务保障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以及当前正在推行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以养老险公司为主的商业保险公司,是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尤其是第三支柱方面的探索先锋。不仅积极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而且在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个人生命年金保险(长期领取)方面亦布局实践。 在养老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公司以支付方的角色串联起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力量。一方面,保险公司积极布局机构养老,与养老地产相结合,满足高端人群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契机,初步构建起面向大众人群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让商业保险公司从单纯的承保理赔服务为主,发展成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个人养老年金保险实践方面,以平安养老险为例,该公司在积极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过程中,面向民众的普惠养老需求,认识到前者仅覆盖正式就业的职工人群,而后者的年金化领取属性不足。 “为此,我们构建了万能型、投连型、生命年金型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系列。其中,万能型‘安之心’个人养老年金保险自5月份上市以来,短短数月规模达数十亿元,再次印证民众强烈的养老金储备需求。”甘为民表示。 与此同时,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平台经济业态,区别于传统合同制用工形式,大部分网络打车、外卖、加盟制快递等新业态从业人群与平台属于供应商关系,具有劳动关系不稳定、地域跨度大、收入波动强等特征,难以参与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养老保障水平存在隐忧。 基于此,平安养老险与网络打车、本地生活服务等行业巨头联合研究,探索以养老年金保险形式,为平台新业态人员提供补充养老保险,让养老保障普惠更多人群。 个人养老保障市场空间广阔 与此同时,商业养老险公司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力军。 据甘为民介绍,在医疗保障第一支柱上,平安养老险积极经办基本医疗保险,并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同时,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第二支柱上,平安养老险也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主要供应商;在第三支柱健康险上,积极参与国家推动的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并通过百万医疗保险、惠民保等产品,满足数千万民众的大病保障需求。 不得不提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提上了加快发展的日程。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整体上看,长期护理保险还处在发展初期,从政策体系、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处在探索期和实践期。 近期大热的“惠民保”类保险产品,也是由平安养老险开创的。平安养老保险在长期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发现有进一步提高民众大病保障的空间。于是,在2015年,经过招标,在深圳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超过50%的深圳市民,总保费规模超过2亿元,参保人数及覆盖率在类似项目中均为全国最高。 2020年,在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保障升级,推出“深圳专属医疗险”,开售3个月参保人数已突破100万,保费超10亿元。在普惠医疗的创新上,平安养老险再次走在行业前列。目前,该公司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广西等多个省份及其地市开展“惠民保”项目,为超千万参保人群提供高额医疗保障及增值服务。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参加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时指出了发展第三支柱的紧迫性。他表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有效缓解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民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满足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资金需要。 从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公众的需求来看,养老保障市场特别是个人养老保障市场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业内专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养老保障市场规模或突破10万亿元。不难预见,未来,市场上的养老保障产品系列也将会更加完善,市场参与者也不仅局限于保险公司,多类金融机构将成为养老金融产品的提供者。
新冠疫情给商业健康险创造了机遇。在一季度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同比仅增2.29%的情况下,健康险依然保持超过20%的增速。虽然总体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12月16日,在银保监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说,目前在售的产品主要都是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这种短期险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容易给投保人形成不正确的健康保障消费观念。此外,还存在打价格战、保额高但实际理赔支付金额较少等问题。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人身险“扩面提质”措施,包括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等。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们把政府的养老保障叫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叫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叫第三支柱。”黄洪表示,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统一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末,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76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4%;赔付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长22.4%。 此次疫情下,中国消费者的健康保险需求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变化也体现在保险产品的购买地。近年来,“赴港购险”一度成为一股热潮,但从近年来数据来看,已有退潮迹象。从市场看来,这与内地保险公司加大高性价比产品研发销售密切相关。 黄洪表示,近几年内地到香港买保险的人是在减少的。内地人到香港,大多是买的健康保险,尤其以重疾险为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险的保险产品价格比内地要便宜。但这几年内地加大了疾病发生率表的修订完善,加大了对保险公司降低管理成本的监管政策措施,所以现在内地在售的主流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险产品在价格上基本与香港差不多。 但黄洪认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也存在着在售的产品期限比较短、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以及无序竞争、打价格战等三方面问题。 比如,目前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但黄洪认为,因为健康保险产品大多是消费品,购买的人群都是年轻人,虽然保费低廉,但人随着年龄增长得病概率就越高,所需医疗费用也会越多。这种短期险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容易给投保人形成不正确的健康保障消费观念。 如何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黄洪表示,应从扩面、固本、增效、强基、提质五个方面着手。扩面,即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固本是要回归本源,强化保障功能。 目前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虽然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 黄洪介绍,现在很多商业保险产品的医疗费用支出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通常讲,医疗卫生有三个目录,如果一个人得了大病,是需要用很多目录外的药,这是要个人支付的。 “一是要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二是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我个人认为,目录外的自付医疗费用恰恰是商业医疗保险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长期保障,加快长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可以平缓和减轻经济波动的冲击,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稳定参保人保障预期,减少后顾之忧。”黄洪强调。 增效是鼓励人民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要鼓励年轻的同志通过积累方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为老年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强基是要加强一些基础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精算制度建设、定价规则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对疾病发生率表的完善。 黄洪说,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的时间太短,数据积累太少。“保险是大数法则。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疾病发生率表,但我国有14亿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有3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东中西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不同的区域,一些疾病也具有地方性质。如何精准定价,就要精准制定一套不同地区,起码要做到以省为单位、通过数学模型以及积累数据编制的疾病发生率表,这样我们的产品定价会更加精准。”黄洪称。 此外,提质就是要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参与管控不当的医疗行为,要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对不当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医疗通胀”问题。 加快建设第三支柱 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市场相比,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仍较为滞后。数据显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全部保费收入里占比约为50%,而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35%。而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仅为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仅占2.1%,积累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5600亿元。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保险也成为了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来加快建设。 黄洪表示,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深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探索长期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通过引入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业务经营和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保险业经营水平,服务好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保障需求。 三是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适当扩展保障责任,提供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支持保险机构立足消费者需求,创新发展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特别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所积累的养老资金有效对接的即期年金产品。鼓励保险机构面向创新创业就业群体的保障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 另外是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双12”网联处理网络支付56.33亿笔。记者14日从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获悉:“双12”大促期间,网联平台组织支付行业各方顺利完成网络支付交易峰值保障,支付清算系统平稳运行。12月10日0时至12月12日24时,网联平台共处理资金类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56.33亿笔,金额3.78万亿元,同比涨幅分别为34.16%和27.65%。其中,12月10日单日交易规模最高,交易量19.19亿笔,交易金额1.44万亿元,同比涨幅分别为31.81%和32.59%。 近年来,网联牵头行业深入分析峰值保障工作新变化,不断优化联合运维体系,做细做实保障预案,有序开展全链路应急演练,在保障消费者支付顺畅的同时,持续积累成功经验,推动全行业联动的峰值保障工作常态化,提升行业整体保障能力。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双十二”大促期间,网联平台组织支付行业各方顺利完成网络支付交易峰值保障,支付清算系统平稳运行。12月10日0时至12月12日24时,网联平台共处理资金类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56.33亿笔,金额3.78万亿元,同比涨幅分别为34.16%和27.65%。其中,12月10日单日交易规模最高,交易量19.19亿笔,交易金额1.44万亿元,同比涨幅分别为31.81%和32.59%。 据了解,近年来,网联牵头行业深入分析峰值保障工作新变化,不断优化联合运维体系,做细做实保障预案,有序开展全链路应急演练,在保障消费者支付顺畅的同时,持续积累成功经验,推动全行业联动的峰值保障工作常态化,提升行业整体保障能力。 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网联将深入贯彻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民生便捷支付,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社会发展。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三项措施,以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具体来看,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 二是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三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总理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确,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国内社会医保定位“低水平广覆盖”,按地市统筹管理,统筹层次低,保障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支出中,社保占比为61.4%,商业保险占比3.6%,个人支出占比高达35%。而WHO研究表明,国家医疗支出中个人支出控制在15-20%,才能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定位基本医疗的社保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作为社保补充的商业医疗险,需求和发展空间理应最大。 因此,国常会指出,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作为一家数据驱动的保险科技公司,成立于2014年的保险极客以高频医疗险切入,从聚焦团险到构建“医疗健康+保险支付”闭环,坚持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客户与用户提供智能化保险与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中国高频医疗与个人医疗支付比例高的现状亟待解决,政府相关政策一直持续鼓励商业健康险积极发挥作用,以补充医疗保险为主的团体健康险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保险极客创始人&CEO任彬说。保险极客目前已为全国6000多家企业、数十万员工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 其中既有众多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也获得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青睐,帮助员工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作为企业团险领域的独角兽,保险极客已发展为企业团险福利首选。过去6年,保险极客保持每年一项技术创新,加速提升团险行业技术水平及服务线上化、标准化,引领行业技术标准的完善,同时依托底层系统与大数据,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作为保险科技公司,底层的数据连通非常重要,只有完成数据的闭环,才能识别、评估客户的需求以及判断服务落地的情况,更好的为客户匹配产品和提高效率“,任彬在参与媒体活动时如是说。例如,利用大数据的积累,保险极客的企业健康报告能直观展示出某一时段企业有多少员工去看病、疾病高发特点、就诊医院及不同病种用药偏好等,根据健康数据的监测与分析,给出合理的健康风险预测、警告并提出建议,帮助更好的了解企业员工整体的健康状况。 另外,在满足当代企业对健康管理诉求的同时,保险极客还将与医疗资源的链路打通,实现健康管理福利的全面性。与微医、好大夫、京东健康等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围绕企业员工健康与疾病风险,将聚焦团险延展至"团险+医疗服务",打造“医疗健康+保险支付”的服务闭环及系统解决方案。 保险极客的快速成长反映了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和团险行业的巨大前景。当前,在健康险产品多元化共存的时代,围绕“医疗健康+保险支付”,中国极有可能针对性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医疗支付发展路径,逐渐将个人支付比例降低,团体健康险的优势也会发挥更大作用,预计有20-50倍的成长空间。 未来,伴随着一批批新经济公司的崛起,配置团险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下,保险极客将不忘初心,共建保险保障与医疗大健康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