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8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召开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暨改革单位成立大会。五院全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也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承包商,现拥有2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卫星及康拓红外,此外,还持有中国卫通5.04%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于7月31日正式开通,是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本次五院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或将对五院旗下单位及相关产业链公司产生影响。 据了解,本次改革通过重组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总体设计部、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组建遥感卫星总体部,进一步优化宇航业务体系,提升总体能力,打造“一个创新中心+两类总体单位”的顶层架构。 “一个创新中心”,即重点构建五院顶层体系论证研究实体,打造体系化、新系统、跨领域、前沿性创新中心,强化新体系构建和重大专项培育,支撑国家航天发展规划制定和装备体系论证。 “两类总体单位”,即重大工程类总体单位和应用卫星类总体单位。 其中,重大工程类总体单位,以完成国家重大工程为主要目标,体现国家战略性发展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强化标准与质量,不断贡献出新时代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乃至全球航天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应用卫星类总体单位,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聚焦应用类卫星研制与产业发展,利用市场化手段和社会资源,充分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铸就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目前,五院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形成了以卫星应用、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空间生物为核心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那么,本次改革是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 作为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的中国卫星,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卫星近日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宇航制造业务定位于航天器系统集成商和部组件提供商,主要包括小卫星制造、微小卫星制造、部组件制造三大类。同时,卫星导航是公司卫星应用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用市场方面主要提供北斗高精度实时定位服务和船/车载、手持产品。 中国卫星近年来持续加大导航业务方面的研发投入,包括导航芯片、民航北斗追踪监视等技术产品,以推动公司导航业务的持续发展。此外,公司目前正密切追踪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尽力把握相关业务机会开展工作。 而康拓红外20多年前就将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红外线探测技术引入我国铁路车辆安全领域,成为国内最早进入铁路车辆安全检测领域的路外企业,目前是重要的中国铁路车辆运行安全检测装备和服务的供应商。 从业务范畴来看,在五院这2家直属上市公司中,中国卫星与宇航系统总体重组的相关性更大一些。 此外,五院参股公司中国卫通,是航天科技集团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二级单位,其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通信广播卫星及配套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不过,有接近中国卫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本次五院改革预计对中国卫通没有实质影响。”
据报道,宽带卫星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公司――控维通信近日获得由高科新浚资本领投,置柏投资、南京市创投集团跟投的A轮融资。此前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中科图灵、南京麒麟创投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控维通信旗下最新卫星通信技术研发及GEO和LEO地面系统、星上载荷等产品线的升级和改造。 控维通信成立于2017年6月,是一家卫星通信产品的科技制造公司,提供用户系统级别的卫星解决方案。其产品的应用于包含应急、教育、消防、互联网等领域。 团队方面,控维通信团队现共65人,研发部门人员占比达56%,30%以上人员具有通信电子和计算机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拥有相关发明专利超40项。魏武表示,国产化替代的潮流将会帮助控维通信消化目前的存量市场,而公司也计划继续拓展产品矩阵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相应的增量市场。其目前已有海外拓展的计划,将集中于亚非拉地区的增量市场为主要方向。 本轮融资领投方高科新浚发言人李江表示,控维通信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能提供星级卫星通信解决方案的定制,满足大规模、高标准、全时段的卫星网络管理要求,具有极高的行业门槛,且在技术上百分百自主研发,可实现对该领域基础软件的国产化代替,解决长久以来被国外科技企业卡脖子的痛点。
作者 | 王刚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2000年到2020年,小张变成了老张。但对于我国卫星定位导航事业来说,则是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到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升空成功最不容易的20年。55颗卫星悬挂深空,“中国的北斗”终于一跃成为“世界的北斗”。在卫星定位导航领域,一直流行一句话:北斗的应用,只受限于个人的想象力。足见北斗对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后发潜力。在经历了今年6月23日那一声铿锵有力的点火指令后,搭载着北斗三号导航定位卫星的长征3号乙火箭一飞冲天,直达苍穹。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举行。这一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意味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到全球应用的新阶段,服务的广泛性发生了本质改变。”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告诉雷锋网。千寻位置是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的最大平台,致力于提供时空智能基础设施。与之相对应的,我们还关注这一事件的背后影响,即围绕着卫星导航的产业链的发展,基于时空能力的新业态的重构。不出意外,“北斗+”将成为火热的新基建下的重要赛道。北斗精度在提高,就像一部“眼睛进化史”从某种意义上看,北斗的前期发射及这次全球组网的实现,让我国的时空能力都整体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一直以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都是典型的“国之重器”,就像水电和公路一样,一直是社会建设的基础保障。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建成此系统的,一只手可以数的出来。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为GNSS系统,有4位VIP会员,分别是GPS(美国)、GLONASS系统(俄罗斯)、伽利略系统(欧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国自主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方面一直处于空白,需要依赖美国的GPS系统。怀揣着“发展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梦想,才有了后来的北斗。日本、印度都在打造自己的导航定位系统,但是范围有限,且依赖GPS。精度,一直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命门,也是它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领域的理由。依靠北斗的这种精度,大型车辆的定位和监控、农业现代化中的控制系统、海洋渔业通信、火灾地震救援、军事目标打击、野生动物保护都有了重要利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此前提到,北斗导航系统面向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时间基准、空间位置基准,对国家的重要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非常大。“作为基础标准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如果由别人提供,安全感何来?”陈忠贵表示。千寻位置一直是这个领域的重度活跃玩家。据悉,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自主建设和运营的2600多座北斗地基增强站,构成了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实时计算卫星定位误差,已经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和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对雷锋网提到,我国北斗应用将进入“新的时代”,在汽车、手机、无人机等各类智能设备上得到应用。他补充提及,有了对时空更高分辨率的感知后,北斗不仅仅是部署于高空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更是和每一位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国家重大时空基础设施。此前,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手机、汽车等产品还会收到区域的限制。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体验、稳定性、可靠性都大大提升。2020,北斗“战斗值”增强,大规模应用元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完成后,“全国一张网”持续推进,基站能力增强。在产业界,一大批概念公司将受益,尤其是芯片和终端产业将拓宽自己的产业链条,其服务的广泛性也发生了本质变化。这实际上解决的不仅是一个“成本和门槛”的问题,更是一个自信心的问题。雷锋网注意到,GPS导航定位系统比北斗早建设大约20年,20年的技术鸿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填补的,GPS系统的应用和技术都已经非常的成熟。这带来一个简单又残酷的事实是:GPS的芯片比北斗芯片的价格要便宜很多。“用不起”——很长时间制约着北斗的发展,而“不敢用、不想用”才是制约北斗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因。虽然从诞生到现在,我们已经从很多方面验证了北斗的精度和可靠性,完全不输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但人们对北斗仍有种种的质疑。而今年,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战斗值”增强,加之我国的芯片技术、算法技术进一步自主可控,以及基于位置的需求飞涨,2020年势必成为北斗大规模应用的元年。基于北斗高精度时空网络,无人机可以实现在田间地头精准喷洒农药,减少用药量。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截至2019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家。《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近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已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陈金培认为,北斗将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方、汽车制造商,各类设备和应用开发商等都会参与。预计,今年将有数款搭载千寻位置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汽车量产发布,除了单车本身能实现精准定位外,同时也为智能驾驶的车路协同(V2X)提供高精度定位和授时能力。而在全国,超过2万台无人机已经集成了千寻位置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在全国各地进行农药喷洒、电网巡检等作业。北斗也已经覆盖众多主流智能手机。根据千寻位置的数据,目前北斗加速定位服务已服务近6亿用户,大幅减少用户初始定位时间。时空智能提速,智慧城市迎来“临门一脚”可见,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北斗真的做到了。北斗的发展史,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崛起的标记。从第一代太阳帆板等核心产品的国产化,到第二代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再到第三代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北斗导航系统铸造了“中国灵魂”,在家国意义上占据诸多重要的位置。曾经,铁路、公路、水电煤对现实世界的运转做了最好的支撑,而今天和未来,时空网、互联网和计算网就是“数字中国”的新的基础设施,数据带上时空标记、经过高效传输和智能处理,数字世界的比特和物理世界的夸克才能更完整地融合。对于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北斗更是献上了智慧前的“临门一脚”。依然是以千寻位置为例,其基于时空大脑,已经将浙江德清主城区的地图精度提高到亚米级,摄像头可以精细化到把车道信息都完全展现出来。在对车流的精准分析基础上,还可以做一些重点车辆的通行,比如急救车、消防车、警车等等,再配合红绿灯优化配置方案,可以保证重点车辆快速通行,快速解决城市应急事件。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这样的“时空智能”能力,东到绍兴上虞,西至重庆长寿。同样,对于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的共享单车而言,“智能调度”是个核心老大难题,这背后需要对单车的空间位置具备更高分辨率的感知。据悉,哈罗出行就联合千寻位置研发了“车辆高精度定位及电子围栏停车技术”,确保车辆在指定位置正常落锁。可见,城市的组件被进一步细分,这对单体智能走向整体智能提供了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运营的思路,“新基建”里的5G、AI、云计算等元素获得加速度后,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也将在北斗全球组网大背景下,在多产业得到应用。北斗下中国体格,也得以更强壮。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日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意味着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组装完成,正式完成全球组网。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全世界仅有的能够提供全球导航定位的四大卫星系统之一。 有分析指出,北斗三号定位精度和授时精度均提升了1至2倍,在用户导航定位的服务精度、信号连续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实现了大幅提升。随着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预计2020年将不断涌现新的进展,比如“一带一路”市场拓展、行业应用深化等,不断提升市场关注度。 万联证券分析师夏清莹指出,政府、商业、军事、工业领域对精确定位导航的卫星导航解决方案日益重视,支持卫星导航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快速发展,都将促进北斗导航的全球市场增长。在受到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卫星导航是少数受影响较小的产业,且有长期增长的潜力,凸显配置价值。预计到2025年全球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 , 相 比 2019 年 的3400多亿元增加一倍以上,整个产业链预计将保持高速扩张。 中国卫星(600118)导航产值达4000亿,中国成为全球增长引擎。华安证券(600909)分析师尹沿技认为,北斗终端未来主要的渗透市场在车载定位领域,下游产值占比逐年提高,建议重点关注车联网和测绘导航。此外,卫星互联网进入大国竞逐期,产业链发展加速,各国竞相推出星座计划,“星链”有望率先商用。低轨小卫星优势明显,开启空天互联网新模式。轨道和频谱资源有限,大国卫星互联网竞相建设加速卡位。我国卫星互联网已纳入新基建范畴,建议优先关注卫星制造环节。投资标的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移为通信(300590)、华测导航(300627)、中海达(300177)、四维图新(002405)、航天彩虹(002389)、中国卫星、欧比特(300053)、康拓红外(300455)等。 移为通信 在竞争中获取先发优势 公司受疫情导致复工缓慢和海外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盈利有所下滑。这并未改变行业需求和公司竞争方向,基于逐步完善的通信网络,M2M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全球M2M设备连接数增长速度将维持高位。同时,公司是行业龙头,在规模效应下,可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在M2M行业,汽车与交通设备连接是前三大应用行业,国际市场发展迅速而成熟,尤其是车队管理和车辆保险方面,公司在海外已经具备稳定客户,份额逐年提升。而在国内,M2M终端车载应用市场处于上升通道,以客车和卡车为主,发展初级阶段空间较大。同时,移动资产设备管理和个人安防领域也是M2M重要的应用领域,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规模效应下,可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华测导航 民用高精度龙头厂商 公司是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领域龙头厂商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以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为基础,积极拓展产品系列以及开拓应用市场,形成时空地理信息、精准农业、数字施工、商业导航和军事导航五大板块,产品已覆盖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以来,公司以利润为导向,近年来营收和业绩总体保持稳定增长。高精度定位是自动驾驶第一步,行业驶入蓝海市场,公司有望核心受益。长江证券指出,公司为民用高精度龙头厂商,围绕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不断拓宽产品系列及开拓包括无人驾驶在内的应用市场。持续研发投入和渠道布局下,公司不断巩固核心竞争力,营收和业绩稳步增长,市占率持续提升,未来有望受益于北斗全球组网带来的海外市场机遇以及“北斗+”和“+北斗”深入推进,成长空间大。 中海达 关注自动驾驶领域进展 公司是国内高精度GNSS龙头企业,重点拓展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北斗+”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两大核心业务领域,全方位布局精准定位产业链,上游延伸至高精度定位基础设施构建以及以组合导航为核心的传感器件,下游可以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软硬件、数据及运营服务等应用解决方案。在北斗芯片、组合导航、星基增强系统、高精度惯导等高精度定位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自动驾驶、安全监测、应急管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做长远布局。华泰证券指出,随着北斗三号建设全面完成,“北斗+5G”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成熟,有望开辟数百亿新应用场景市场。北斗高精度应用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看好公司作深耕高精度定位,充分受益行业的高速发展,重点关注其在自动驾驶领域进展。 四维图新 前装车载导航市场龙头 公司在我国的前装车载导航市场中,和高德软件、易图通三家构成了寡头垄断,合计占比接近90%。公司一直是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从2016年到现在,市场份额稳定在38%-40%这个区间。近年来公司提出“数字地图+车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芯片”五位一体的“智能汽车大脑”战略并积极实施,在导航业务基础上,逐步拓展汽车电子芯片、车联网、自动驾驶、位置大数据等业务模块。长城国瑞证券指出,公司的导航软件不仅包括传统导航软件的五大功能模块,还具备独创的六大拓展功能模块。公司稳居前装车载导航市场龙头地位。公司在持续深耕导航业务基础上,已全方位拓展至汽车电子芯片、车联网、自动驾驶、位置大数据等新业务模块,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我们认为公司估值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航天彩虹 占据国内无人机制高点 公司2017年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彩虹公司和神飞公司股权,形成了无人机与膜业务的双主业格局,2019年无人机业务成为公司最主要业务。兴业证券指出,相比于传统飞机,无人机在造价、飞行员培养及安全保护、发射/回收方式、体积大小等方面体现出绝对的优势。工信部提出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无人机制造企业有望显着获益。公司背靠航天十一院,技术实力雄厚,有望实现军贸和国内市场双轮驱动。公司在无人机及其相关领域实力雄厚,从经济规模、产品和技术水平、影响力多方面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全球前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占据国内无人机行业制高点。公司是全球无人机产品型谱较全的制造商,也是国内唯一型谱齐全的单位。 中国卫星 受益航天产业发展红利 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利润总额口径的资产证券化率偏低,长期来看公司有望受益于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华泰证券指出,随着航天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航天发射成本不断降低,微小卫星凭借着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方式灵活等优势,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公司拥有航天科技五院微小卫星研制业务核心资产,是国内微小卫星制造龙头,在鸿雁卫星通信系统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微小卫星研制业务前景广阔。作为我国卫星产业的领军企业,我国卫星产业正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公司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红利。
中国人保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财险作为国内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已为国家多个重大航天项目提供保险保障,累计承保150多颗卫星保险,占国内航天保险市场份额的70%。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的北斗三号已经产生哪些应用成果,未来又将如何服务世界?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等对此作出解答。 “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 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北斗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说,自2009年11月启动建设以来,北斗三号工程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五个阶段,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 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自2017年11月起,两年半内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建成40余个地面站,高效完成组网,快速形成星地一体化运行能力…… “北斗三号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冉承其说,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全球服务可用性优于99%。 其中,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区域通信能力已达每次14000比特(1000汉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国际搜救服务检测概率优于99%,具备返向链路确认特色能力,增强遇险人员求生信心。 综合效益显著 应用成果丰硕 今年7月,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连日降雨引发大型山体滑坡,得益于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附近居民及时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应用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冉承其说,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灾害预警只是北斗的丰富应用之一。护航京张高铁自动驾驶,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为珠峰“测身高”……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芯”是北斗系统的核心。28纳米工艺的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已经量产,22纳米工艺芯片即将量产,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我国已经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芯片发展规划上,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非常有积极性,把价格大大降低,现在最便宜的芯片不到1美元。我们特别有信心把芯片做到又好又便宜。”冉承其说。 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致力一流服务世界共享 深度应用未来可期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永远在路上,建设在路上、应用在路上。北斗三号建成以后,我们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冉承其说。 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信号弱、容易被干扰,在室内、水下等场所易受影响。将于2035年建成的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将融合各种技术,提供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立体服务覆盖的,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服务。 冉承其介绍,兼容互操作是卫星导航系统之间重要的合作内容,实现北斗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在信号层面互不干扰,并达到“1+1>2”的效益。目前,北斗和美国、俄罗斯、欧盟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及系统间合作持续深化,后续将进一步推动应用、技术等方面合作。此外,即将建设的低轨星座系统有望在2025年前让全世界享受到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 和系统建设成就相比,北斗的未来应用道路依然漫长。冉承其说,北斗卫星导航和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精度应用到风力发电,能提高20%以上的效益。国内企业正致力把北斗高精度应用和5G融合,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方面创新应用,无人化、智能化将是‘北斗+5G’带来的新变化。”冉承其说。
北斗三号卫星示意图 今天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二十余载漫漫北斗路,从单星研发到多星并举,从艰难追赶到昂首超越,北斗屡创太空中国速度,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果说技术创新驱动着北斗不断实现更精、更强,那么管理创新则托举着北斗不断追逐更快、更稳。 在被许多人亲切称为“北斗大本营”的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广大科研人员用不懈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北斗卫星系统的管理创新之路,为北斗这个我国航天史上首个星座组网工程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步走、一盘棋 管理理念的大智慧 中国北斗路,不走寻常路,这是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得到的深刻领悟。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快速投入使用的需求,我国通过充分的论证,抛弃了国际上惯有的一步建成全球组网系统的路线,采取先“先区域、后全球”三步走的战略。 迈入世上无人走过的路,就要动用非同寻常的智慧。“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在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本着五院第一任院长钱学森创立的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理念,五院提出了“管理战略统一部署,重大决策统一领导,资源人员统一调配”的管理思路,逐步摸索出航天项目群管理模式。 他们到各地遍寻“能人”和技术水平高的厂家,利用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最优质的材料、技术、产品,进行系统集成,实现总体优化。 北斗这一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牵引带动了300余家单位、十万余人心系北斗,全力托举北斗。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下,各个环节高效运转,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我国卫星导航事业起步晚,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是买不来的。在推进国产化的过程中,只要北斗工程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不讲条件、争挑重担。 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感动地说:“众多单位面对国家需求宁可放弃一些经济利益,以报效祖国的情怀全力投入,为北斗工程提供了中国最好、与国外同等水平甚至超越国外的产品,撑起了北斗自主可控的天地”。 国产化推进之初步履维艰,五院不惜花费超过其它卫星3倍多的时间反复验证、测试、迭代,并主动帮助生产厂家改进技术和管理流程,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曾任北斗二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谢军回忆,那段时间只要一下班或周末,他就跑去厂家现场“督战”,有时做产品试验,他也一直守着,甚至36小时不合眼. “发展的路子走得有点弯、有点长,但是符合国情和发展需要……节拍与国民经济的步伐完全一致”,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三步走的战略确保我们至少提前十年用上了北斗,满足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的首创”,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尧感慨道。 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三步走战略的指引下,五院北斗人始终保持定力,不论遇到任何风雨险阻,都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3年,北斗一号系统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部署完成;如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全面建成开通。 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北斗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将三步走的战略路径逐步变为现实。 四加一、一条链 管理制度的大格局 从北斗一号数年研制一颗星,到北斗二号3年研制15颗星,再到北斗三号3年并行研制20颗星;从单机产品年交付量百十台套到最高时每年上千台套……众多奇迹的诞生得益于五院不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 针对北斗工程时间紧迫、技术复杂、多星多线并举、参研单位众多的特点,五院跳出了单星管理模式,开创了组网卫星研发生产组织管理的新模式,首创了“四加一”的管理流程体系。技术流程、计划流程、产品保证流程和技术安全流程,加上与四个主线流程紧密契合的政治工作流程,实现了卫星群研制工作项目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灵活调配。 从设计、研制到生产、发射,再到在轨管理,“四加一”的管理流程体系覆盖了北斗全寿命周期,形成一条链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可以说,北斗人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科学的制度指导下开展的。这一管理体系被实践证明非常符合星座组网工程,被树为典范在行业内推广。 其中,质量管理是北斗全寿命周期的关键。为确保北斗连续稳定精准运行,五院组建了以刘崇华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产品保证经理为核心的北斗三号产品保证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层级的产品保证体系和传递落实机制,面向全体承研单位、各层级产品全面推行产品保证工作。 他们充分利用批产的优势,单机产品滚动备份,多星之间相互并行验证。在处理质量与进度这对“双螺旋”时,五院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从不因时间紧迫而放松对质量的要求。“一纳秒也不放过”、“坚决更换有微小误差的蓄电池”等故事在五院脍炙人口,展现的就是北斗人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整个链条的后端,五院并没有将卫星交付后就不闻不问,而是充分利用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深厚积淀,成立了以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慧为首的导航在轨项目办,建立了导航卫星在轨运行服务保障系统,对在轨的所有北斗导航卫星进行统一管理。 这个保障团队的成员曾亲手放飞一颗颗北斗卫星,对北斗最有感情、最了解北斗,相对来说也最了解用户,他们成为三班倒、24小时不停歇的“追星族”,把在轨保障服务做到了用户心坎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五院开创了导航组网卫星研发生产组织管理的新模式,最早形成并实践了中国航天产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了项目群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全面创新。 独特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力托举了北斗导航卫星组批生产和密集发射,还极大地牵引和带动了国内宇航基础工业的发展,为中国航天事业阶跃性发展奠定基础,是推动重大航天工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智能化、简减检 管理手段的大跨越 整星研制周期缩减25%,发射场周期减少27%,发射场人员减少39%……成绩映射着五院人坚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管理手段的勃勃生机。 塑造“更好的自己”,大道至简是关键。为进一步优化发射场流程、精简人员,他们在原有整星研制流程的基础上整合了总装和测试项目,减少了大部件拆装次数,从而降低了人为问题的发生概率。 此外,远程测试、无线健康状态检查、测试岛、脉动式总装、智能管控等新手段蓬勃而出,使批量生产更加智能高效。而这些新手段在五院推广之前,北斗队伍通常都是“第一个吃螃蟹”,也能最先品尝到管理创新的甜头。 “墨守成规就会止步不前,放下姿态、创新思想,才是创造‘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必由之路”,曾历经北斗管理创新全过程的北斗三号卫星副总指挥王东感慨道。 为突破发射高峰期集中交付产品压力大的瓶颈,五院打破常规,提前策划先期投产方案,根据产品的成熟度进行分类,有重点地提前投产,极大缓解了承研单位的压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此外,在“统一批次、统一状态、稳定质量”的采购原则下,五院做到了一次定货、分批采购、分批交付。北斗三号研制中就曾出现24颗卫星一次性采购的盛况,五院单机和整星生产线全面高速运转。这些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北斗三号的组批生产效率。 “管理创新不可避免地要打破一些条条框框和现有的管理规范,在一些措施能否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给予团队鼓励和资源支撑,成为团队的坚强后盾”,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认为,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协作下,北斗研制队伍充分发扬了“自主创新 开放融合 万众一心 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凝神聚力、主动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整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举洪荒之力,铸国家重器,织苍穹巨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的诗句道出了五院北斗人的使命与担当。向全球组网目标一步步迈进的征程,因管理创新的赋能而屡创奇迹、精彩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