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生力军”。可以说,小微企业的发展,关乎中国经济的潜力与活力。 2021年伊始,顶层设计就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广大市场主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力量源泉,直接关系亿万群众利益。要围绕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出实招帮他们解难题,减轻不合理负担,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那么,小微企业去年的“年度账单”如何?在2021年又立下了什么新flag?《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聚焦“衣食住行”采访了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和创业者。 小微企业去年“年度账单”出炉 留学生田甜(化名)由于去年无法正常到国外读书,便心生创业念头,并顺利成为“直播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主要是我平日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穿搭视频,没想到竟意外‘走红’。去年7月底我开办了线下服装工作室和线上店铺,直播带货是主要销售渠道。” 据田甜介绍,开业之初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直到去年9月底才逐渐好转。“去年‘双11’当天,我直播10个小时累计成交2000多个订单,营业额达40万元。整体来看,去年年末的营业额较创业初期翻了近3倍。”田甜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创业之余还能为工作室的9位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她说:“当前国家‘力挺’以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这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先给自己定一个今年订单能翻一番的‘小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我国很多服务业企业都在尝试数字化转型,尤其是直播带货等成为缓解实体店经营困难的“法宝”。 网红西班牙餐厅Las Taps原本月销售额在40万元-50万元左右,但去年2月份受疫情影响,该餐厅开票金额不足5000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还好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上海当地税务部门也主动上门进行申报和开票辅导,帮助我们正确开具免税发票。去年全年我们门店的营业收入为1300多万元,且全部享受到增值税免税政策,极大地减轻了经营压力。”Las Taps财务人员向记者表示。 谈及对2021年的期许,上述财务人员表示,“目前餐厅的经营情况比较稳定,也让我们对今年的订单信心十足。” 同样于去年享受到财税优惠政策的还有获得木鸟民宿平台2020年“订单王”称号的房东包小嘿。她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民宿小店的订单量和营业额直线下降,好在及时享受到了税收优惠和房租减免,才得以渡过难关。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下半年旺季期间(节假日)每日入住率可达100%,也成功让我的民宿小店‘年度账单’由负转正”。 谈及2021年立下的flag,包小嘿自信满满地说:“民宿小店的‘年度账单’再上新台阶,助我继续拿下‘订单王’称号。” “民宿行业的快速发展适应了人们文旅消费升级的需要,不过未来要加以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在民宿市场‘触网’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刘向东建议。 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双辽汇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受疫情影响严重,好在享受到了包含员工社保减免、增值税税率下调等合计7万多元的税费优惠政策,这对公司走出经营困境帮助很大。初步计算,公司去年处于微亏状态。” “期待今年中国汽车上牌量能有所上浮,希望公司今年的订单量和售后产值能有所增长。”上述负责人对2021年充满期许,他认为业绩必能从负数走向正数。 小微企业发展还需政策“充电” 谈及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刘向东表示,鉴于小微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量就业,有必要采取更多举措促进其发展,特别是要考虑让去年实行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展期或实施常态化策略;同时,在开拓市场方面下功夫,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找到支撑正常经营的消费需求,提升供需适配性。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看来,应从三方面切入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第一,要继续推行减税降费,针对减税红利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要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完善相应的政策举措,加强监管力度,让小微企业真正能够享受到减税降费的实惠,从而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扩大生产与业务的拓展,以实现更好的发展。第二,要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手段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此来缓解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第三,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提供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以此推动“新个体”经济的茁壮成长,更好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与自身经营管理有一定关系。在实践中,银行客户经理不敢贷款的重要原因是担心不良“积少成多”。 借还是不借,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微贷经理面前的难题。 近几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展业呈现勃勃生机。对于众多缺乏传统抵质押物的中小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投放有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实现资金周转与支持。 不过,作为大行二级支行客户经理的王磊(化名)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介绍他在普惠金融展业中的尴尬难题,即贷款逾期形成不良的压力。他说,疫情期间经自己手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在还款阶段的表现令他压力倍增,“贷款逾期的有好多户了。”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与自身经营管理有一定关系。在实践中,银行客户经理不敢贷款的重要原因是担心不良“积少成多”。 小微贷客户经理遇尴尬难题 “有些小微企业主接到电话之后,便迅速还款了。但最近遇到了位逾期的客户,怎么都不还钱,给我们造成了不小困扰。”王磊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王磊所在的支行是位于华东地区某三线城市一家大行的分支机构。几年前,王磊大学一毕业就来这家支行工作,他现在负责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去年初,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各银行在疫情期间纷纷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一系列有关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优惠方针。王磊所在的银行也不例外,自己也经办了许多小微企业贷款项目。 时间转眼到了2021年,眼看着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借款将满一年,王磊便开始联系还没有还贷款的小微企业主,催他们到期尽快还钱,以免影响征信以及方便这些企业主再继续贷款支持经营。 王磊表示,自己遇到的有些小企业主需要资金周转,通过银行的贷款使得经营形成良性循环,资金回来后还款能再贷款,对银行也很感激。可是,最近有一位开木器加工厂的小企业老板,账上现金过百万,但就不还16万的小微贷,任由逾期形成。 上述加工厂老板在电话里告诉王磊,疫情期间自己生意不好,没钱可还。于是,这笔借款出现了第一次逾期。之后,王磊再打电话催款,这位老板回答:“反正已经逾期了,我不管了,疫情期间我的生意不好没赚到钱,你们看着办。” 事实上,这家工厂账面上还有100多万的现金流。“同事们也都给他打过电话,他就是不还,觉得自己在疫情期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背上了贷款,可能也有情绪。”王磊表示。 就怕不良“积少成多” “现在好几个客户的贷款出现逾期了。这个情况很难办,本身就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起诉走流程也很麻烦。” 王磊向记者表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预计自己的客户中,接下来还会出现几家受疫情影响、经营不善导致无法还款的小微企业。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普惠金融贷款产品,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银行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缴税情况、项目本身以及行业前景进行评估,情况比较好的才敢放款。这类贷款利率低、放款快,让小微企业主能够及时得到资金周转。 扶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本是件好事,但经营不善的小微企业出现逾期的情况,让经办业务的王磊犯了难。“不像有房子抵押的,逾期不还钱还可以把房子抵押过来,卖掉房子还钱。”王磊表示,一旦小微企业主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不肯还款,那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抵押物,走上司法程序之后,可能会拍卖小企业主的厂房、车间等能换成现金的东西,“但如果企业主名下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那么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不良贷款。银行内部就要层层上报,性质就很严重了。”王磊说。 业内人士表示,小微企业本身实力小、资金少,企业前景相对不太明朗,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很容易经不起打击,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将难以保证还款。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长久以来的难题。 尽管小微企业贷款普遍数额较小,但积少成多后影响不能让人忽视。况且,一旦形成不良,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以及分管领导都要担责。在实践中,一些客户经理也由此不敢放贷款。 “不是银行不愿意放贷,而是不敢贸然放款。”王磊透露,之前自己走访客户时,有些效益好的小企业表示拒绝银行的贷款,对自身现金流都比较自信。而十分需要钱的小企业,不管现金流、企业规模、效益、产品前景都很不稳定,不免让人担心出现不良的情况。 当前,身为客户经理的王磊只能加紧催款,写材料上报,准备起诉手续,由单位安排,落实向法院维权的一系列流程。 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但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涵盖着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既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微企业。”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1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与自身经营管理有一定关系。风险较高的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研究解决。
更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仍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久前召开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2020年,向实体经济让利目标已实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过去一年里,按照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要求,人民银行通过贷款定价利率的引导,推动银行贷款利率显著下行,大幅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设立3000亿元抗疫保供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增加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精准扶贫、制造业、绿色产业等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取得预期效果。 2021年,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如何构建一套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实现精准滴灌 在多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相对大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承受了更大经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强精准滴灌意义重大。“货币政策工具既发挥着总量调节功能,也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专家表示,当前,小微、“三农”、绿色产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最需要资金,这就要求央行综合运用并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流动性更有效率地流向这些领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的恢复性增长,但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延续上述政策工具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中小市场主体经营恢复的基础。”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分析师王静文也建议,未来在结构优化方面,一方面,可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优化风险评估机制 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除了善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可通过考核机制调整、制度创新等多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易纲在上述采访中提到,2021年,要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大主要原因,而缺乏抵押、担保物进一步放大了其融资困难。为缓解上述问题,人民银行致力于推动以应收账款融资等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建成了服务于动产融资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开展线上供应链融资提供信息确权的登记服务。疫情期间,该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介绍,2020年以来,该服务平台已经促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将近2万亿元,而且这个规模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超预期的支持。 自2021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全面承担全国范围内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具体开展服务性登记工作。“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效率,便利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有专家认为,在此前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试点中,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新增担保登记业务占比超过95%、融资金额占比超过8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人民银行如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宏观杠杆率增速预计今年回到基本稳定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 “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易纲表示,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易纲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系统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2020年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易纲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在2020年顺利完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引起了较多关注。2021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还将推出哪些举措? 易纲介绍,2021年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2020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起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货币政策自主性。”易纲认为,去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强走势也和美元指数走弱有关。 易纲表示,2021年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过去一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节奏未被疫情打乱,惠誉成为第二家进入中国的国际评级公司、中国债券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了明确时间表……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如何继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易纲表示,下一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开放理念,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各项配套制度,促进监管模式和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统筹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开放之后,相应的金融监管必须跟上。易纲强调,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维护好金融稳定。 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金融业在服务绿色发展、促进相关目标实现方面有哪些安排? 易纲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 “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易纲表示,下一步,关键是做好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和规划,发挥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 为此,他提出,要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做好统计、评估和监督等工作;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对社会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构建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增加碳减排的优惠贷款投放,科学设置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四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建设碳市场,发展碳期货;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标准要“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争取年内完成《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就2021年金融领域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人民银行如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易纲表示,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叠加效应? 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大水漫灌”。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较小。 宏观杠杆率增速预计回到基本稳定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如何平衡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 “从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易纲表示,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总负债和GDP之比明显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预计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易纲强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风险处置过程坚持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完善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加强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系统始终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发展,2020年已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易纲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 ——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通过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在2020年顺利完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下转A02版)
2021年,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如何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如何加大力度、创新服务手段,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稳定恢复? 2021年,第一份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送来了一颗“定心丸”。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下发通知,决定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至3月底,以延缓中小企业财务负担,支持小微企业恢复经营。 接下来,财税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多家银行业机构也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续贷”“首贷”的服务力度。 金融业一年让利1.5万亿元 截至2020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2020年6月提出的“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目标已经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新年致辞中披露,目前,银行已累计完成对6万多亿元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发放3万多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3000余万户经营主体,实现1.5万亿元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目标。 在让利目标实现后,小微企业关注的是政策还能不能延续? 2021年,第一份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送来了一颗“定心丸”。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决定,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至3月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继续实施这两项工具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中小市场主体经营恢复的基础。 在专家们看来,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持续回暖,但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一定困难和压力,仍然需要对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唐建伟认为,从2020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虽然大型和中型企业的PMI继续运行在较好的景气区间,但小型企业的PMI降幅比较大,重新跌回到荣枯线以下,说明当前小微企业复苏仍不稳定,有必要保持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复苏及整体经济恢复。 财税政策更加精准有效 中小银行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小银行经营受到影响,资本金不足问题愈发凸显,这制约了其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在此情况下,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迫在眉睫。 2020年12月初,广东省招标发行100亿元专项债券用于支持4家地方银行补充资本金,标志着首单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正式落地。随后,浙江、山西、广西等地支持地方银行发展转型债券也陆续出炉。 “这不仅拓宽了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范围,更有利于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金融风险,助力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龙小燕表示。 2020年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2020年11月,国务院即批准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有助于推动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在国务院批准下达的2000亿元额度使用完毕后,未来仍有可能采用类似的方式为中小银行注资,并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以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除了信贷服务,减税降费政策也为中小微企业送来“及时雨”。为助推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减免社保费和医保费等,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2.5万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复工复产不稳定、流动资金紧张等难题,对减税降费的呼声依旧较高。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也表示,2021年,我国将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并且要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专家认为,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增加的背景下,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有助于稳定企业预期、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未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意味着政策将更加注重实施质量,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比如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适当延续疫情防控期间的阶段性措施等,以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困难,助力实体经济复苏发展。 “续贷”“首贷”服务力度不减 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几家抬”形成合力。经济日报记者获悉,除了财税货币政策,2021年,监管层将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多家银行机构也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续贷”“首贷”服务力度。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在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多维度平衡发展上进行积极探索。”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具体来看,一是在发展战略上更加重视小微业务,二是不断健全专营体制机制,三是加大产品模式的研发力度。 从监管角度看,提升金融服务小微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在于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这需要从政策上强化引导,为其设计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银保监会已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享受优惠风险权重的单户额度上限,放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对小微企业“续贷”业务的风险分类作出差异化安排。 当前,小微企业对于“续贷”服务的需求仍然较为迫切。“接下来,工行将继续以实体经济为出发点、着力点,增强普惠金融供给,做好稳企业保就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中国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说,针对小微企业反映突出的首次获得贷款难问题,工行将从三个切入点着手,持续加大“首贷”服务力度。 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是与政府部门、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批量获取“首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二是与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探索风险共担机制,丰富业务办理模式,将更多“首贷户”纳入融资支持范围;三是深入开展“万家小微成长计划”等活动,提供“送上门”的“首贷”服务。 “稳企业保就业是一场持久战,金融机构在特殊时期理应给予小微企业更多金融支持。”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招行将继续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加大信贷资源支持力度。 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国标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41.29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76万亿元,较2018年初增长92%,较各项贷款增速高52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2504.45万户,较2018年初增加1236.26万户。(本报记者 陈果静 郭子源 李华林)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关于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对于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下同),按市场化原则“应延尽延”,由银行和企业自主协商确定,继续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 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对于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继续给予优惠资金支持,支持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新发放且期限不小于6个月的贷款,支持比例为贷款本金的40%,资金总量控制在国务院批准的再贷款额度内。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最新中央银行评级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以下为通知原文: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在2020年6月出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对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决定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对于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下同),按市场化原则“应延尽延”,由银行和企业自主协商确定,继续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民营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的延期期限不少于6个月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按照延期贷款本金的1%给予激励,激励资金总额控制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内。同一笔贷款多次延期的,只在首次延期时享受激励措施。 二、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 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对于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继续给予优惠资金支持,支持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新发放且期限不小于6个月的贷款,支持比例为贷款本金的40%,资金总量控制在国务院批准的再贷款额度内。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最新中央银行评级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的贷款,仍由放贷银行管理,贷款利息由放贷银行收取,坏账损失也由放贷银行承担。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优惠资金支持,放贷银行应于收到资金之日起满一年时按原金额返还。 三、配套政策 对于银行因执行上述政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对于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银行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各级财政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和参股的银行2021年经营绩效时,应充分考虑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给予合理调整和评价。 四、工作要求 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各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和各级财政、发展改革、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强化政策传导,狠抓贯彻落实,提升辖区内银行的小微企业服务能力,支持小微企业正常经营和就业稳定,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会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做好辖区内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情况监测评估,防范政策执行中的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强组织推动,确保政策取得实效。 各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工作,强化责任担当,按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升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有关工作流程,包括材料提交和审核,台账建立和报送,业务风险管理等,继续执行《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银发〔2020〕122号)和《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银发〔2020〕123号)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