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8月22日,由北京银保监局、海淀区政府推动设立的“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在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这是全国首家小微企业续贷中心,通过银行保险机构派驻人员集中办公,为小微企业现场提供续贷受理审批及其他投融资服务。 据了解,续贷中心标准化流程大幅缩减了审批时间和申请材料,企业可于原贷款到期前至少1个月提交续贷申请材料,入驻银行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授信审批并向企业反馈结果。另外,企业仅需提交至多14项申请材料,其中5种为必要材料、9种为选择性提供材料。 目前已有15家银行机构首期入驻,小微企业申贷、续贷可“货比三家”。 续贷中心在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大厅设立8个专门窗口,由银行机构派驻专人进行政策解读、产品咨询、业务受理等。 一位企业人员在浏览续贷中心的介绍。小微企业续贷业务是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积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的要求,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提前按新发放贷款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在原贷款到期前签订新的借款合同,以新发放贷款结清原贷款的业务,是为小微企业融资纾困的有效渠道。 一名企业人员在咨询相关业务。续贷中心旨在为企业融资“开正门”,推动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避基层信贷员道德风险、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量增价降”后融资成本如何再降一步 来源:金融时报 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说法提了很多年,近两年来,相关政策明显加速,落地效果也逐步显现。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事实上,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降低融资成本”,从市场效果来看,一方面,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了显著下降,但另一方面,供需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如何找到更可持续的服务模式,是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需共同推进的内容。 利率并轨有助融资成本下降 “当前,我国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已经出现了明显下行。”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5家大型银行的平均利率是4.79%,下降0.65个百分点。银行信用放款、减费让利两项措施,也降低了小微企业其他融资成本0.54个百分点。 在专家看来,这种利率的下降得益于银行内部加强成本核算、改进风控以及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也有赖于国家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了优惠政策。比如,人民银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财税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内外叠加,相得益彰。 不过,市场观点认为,目前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是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报价仍和基准利率挂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仍然存在。因此,要建立由央行调整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再传递到信贷市场的利率报价机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存在利率‘双轨’的问题,其中,改革的焦点目前是贷款利率‘双轨’。”对此问题,在不久前央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更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情况。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LPR,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市场利率的传导,降低实际利率。 支持中小银行发挥积极作用 而中小银行对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国常会所强调的内容之一。此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支持中小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解决发展难题,推动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小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推陈出新,借助灵活机制与技术创新,打造“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例如,网商银行依托“系统—数据—模型—策略”的信用风险管理总体架构,搭建了“准入—授信—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的全流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小微贷款服务“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钟决定、0人工干涉)。截至目前,累计为1746万小微经营者和个人经营者提供了近3.07万亿元经营性贷款。从2017年度年均的13.15%到2018年四季度的11.93%,贷款利率下降了1.2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小银行中,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与民营和小微企业“门当户对”,有着天然的相容性,有助于填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长远看,要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必须采取更多措施,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更好发展。 据统计,自2014年首批5家民营银行获批成立以来,目前我国已有17家民营银行。但是,我国在支持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方面仍显不足,中小银行发展受到较多限制,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董希淼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努力拓宽中小银行负债来源;二是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三是引导中小银行开展好产品创新;四是鼓励中小银行申请相关业务资质。 对于支持政策,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下半年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措施有望出台。他谈到,当前的外部和内部线索共同指向了货币政策的“结构功能”。沿循外部新线索,对于贸易博弈长期化引发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进一步的定向降准料将是首选政策应对,在下半年仍有施展空间;沿循内部新线索,流动性供给的总量发力料将渐次减弱,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结构性支持有望加码。 统筹运用多种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国常会指出,要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自去年以来,随着纾困措施的相继落地,商业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信贷结构也随之优化。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社融等其他数据也体现出信贷结构优化及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增强。例如,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02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7亿元,同比多增222亿元。 5月6日,人民银行宣布将服务县域的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与农信社并档,简化准备金率档次,已于5月15日、6月17日、7月15日分三次实施到位。同时基于此,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档两优”的新框架将确立。尤其是通过降准增加中小银行中长期可用资金,将持续提升“增信用”实效,提高银行信贷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水平。 自近年来,货币+财政组合拳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已成常态。在董希淼看来,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加力提效,保障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到位。货币政策适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精准滴灌。打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组合拳,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另外,融资担保基金也要发挥好为企业增信的积极作用。此次国常会也提出,确定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另外,温彬特别强调了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惧贷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民营、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信息不透明导致信用风险较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的风控水平,打破信息壁垒,进而降低银行为民营、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成本。
原标题:国常会:统筹运用多种工具 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卓青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增强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会议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金融更高水平开放等开展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一要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要压实地方责任,防范金融风险。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要服从服务于宏观政策的大局。 二要明确目标,统筹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以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三农”、科技创新以及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对有试点意义的改革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三要建立动态调整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机制。加强对试点的跟踪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对没有实效或严重偏离改革目标的要及时纠正或叫停,不能只要“帽子”不干事。 对达到预期目标、成效明显的要鼓励开展新的改革探索,并将已形成的可复制经验加快向更大范围推广,使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举措更好发挥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的实效。 今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曾表示:“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金融的天职,但是我们确实面临着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了融资难、融资贵上升的势头。我们四次降准,其目的还是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本身的成本,促进这些资金流向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今年我们要抓住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制约经济发展、市场活力的‘卡脖子’问题,多策并举、多管齐下,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配合,确保实现国有大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的目标。 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及: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政策对于小微企业一直给予呵护。 就在1月25日,央行开展了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在政策激励下,与上年相比,更多金融机构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可分别享受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 央行表示,此次动态考核净释放长期资金约2500亿元,加上1月4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的长期资金3000多亿元,以及1月23日开展的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上述三项措施共释放长期资金逾8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1月2日决定,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这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此前也曾发文,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为稳妥有序释放资金,确保用于扩大普惠信贷投放,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于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实施到位。 此次定向降准是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该档次目前为8%。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除了部署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增强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能力外,还确定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中国政府网信息显示,会议指出,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是确保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充分显现、防止出现冲抵效应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确定,一是强化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责任。全面清查违规收费。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应承担的费用转嫁给企业,严禁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借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对发现违规收费的要限期退还并依规追责。坚决查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建立健全违规收费举报投诉、随机抽查、曝光问责、联合惩戒等机制。同时,研究推动进一步降低带有垄断性质的合规收费,并引入第三方客观评估降费效果。 二是向市场主体的收费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没有例外。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梳理要求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对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或实际不再需要的要及时取消,确有依据的要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标准等。 三是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清理规范各地区各部门委托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办理的事项,对属于政府职责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确需交由下属单位等承办的,要纳入政府委托事项清单。推进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脱钩,规范中介市场,坚决纠正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强相关涉企收费取消或减免后的合理经费保障,确保政务服务不缩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