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第二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监管对象为横琴人寿。 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因投资管理能力不符合监管规定、违规开展其他金融资产投资、违规购买债券和不动产等三项问题,横琴人寿被处以自接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新增股权和其他金融资产投资等监管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横琴人寿2016年底成立于广州由珠海铧创、亨通集团、中植集团、明珠深投、苏州环亚分别持股20%共同发起设立,其主营业务覆盖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多个领域,当前注册资本金为20亿元。 涉三项险资运用违规,被罚半年内不得新增股权及其他金融资产投资 1月27日,银保监会开出了2021年第2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继安心财险,横琴人寿也遭监管点名。 银保监会表示,在现场调查和非现场监测中发现,横琴人寿存在三项合规风险问题,包括投资管理能力不符合监管规定、违规开展其他金融资产投资以及违规购买债券和不动产。 投资管理能力不符合监管规定方面,监管信息显示,2018年和2019年,横琴人寿分别取得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和股权投资管理能力备案。随后,横琴人寿将相关专业人员调整至资产管理事业部其他岗位,导致其不符合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和原股权投资管理能力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其次,针对违规开展其他金融资产投资问题,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横琴人寿投资的信托计划,部分合同载明受托人不对或无法对信托计划资金的实际用途进行监控,违反了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的相关规定。 同时,2019年4月末和6月末,横琴人寿其他金融资产占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为25.23%和25.14%,违反了银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投资其他金融资产监管比例的规定。 2019年6月,横琴人寿签订再保险合同,当年8月仅支付少量结算金额,2020年3月与交易对手签订补充协议,决定延期支付剩余的再保费金额。银保监会表示,横琴人寿开展此类短期再保险业务,后续支付剩余再保费的意愿不足,不具有合理商业实质。 第三,横琴人寿还违规购买债券和不动产。公告披露,2020年5月,横琴人寿投资的债券违反了保险资金投资的非金融企业债券的相关要求。2019年8月,横琴人寿购置的自用不动产,在支付投资款项后未及时完成该不动产物权的权属变更登记,且在项目违约后未向银保监会报告,违反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相关规定。 针对上述问题,银保监会对横琴人寿采取了三项监管措施,包括6个月内不得新增股权和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及时整改投资管理能力以及非金融企业债券、不动产和信托计划等存量投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调查发现的相关投资风险;严格规范开展再保险业务的行政监管措施等。 三年时间,保费规模翻七倍、偿付能力缩五倍 横琴人寿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成立以来,保费规模扩张迅速。 2017年横琴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63亿元;2018年同比增长185.42%至24.62亿元;2019年继续高速成长,实现59.55亿元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1.85%。 短短三年,保费规模增长近7倍。按此增速估算,2020年度,横琴人寿保费业务收入则有望突破80亿元。 具体来看,横琴人寿2019年度59.55亿的保费收入中,分红险47.24亿,占比79.32%。按渠道来看,2019年横琴人寿个险渠道保费仅1.55亿,占总保费的2.6%,银保渠道占比超过91%。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7年起担任横琴人寿董事长的兰亚东,曾任中国人寿个险销售部总经理。 在业务高速扩张的同时,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迅速消耗也是横琴人寿无法避免的问题。 2016年底横琴人寿刚开业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高达28793116.84%。2017年进入经营正轨后,这一数据为936.76%。此后,横琴人寿偿付能力一再大幅下降,2018年底降至332.57%,仅为上年末的1/3;2019年则再折半,降至170.43%。 即2017-2019年间,横琴人寿偿付能力下降5倍有余。 对此,横琴人寿曾解释称,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化主要是受负债端业务和资产端业务发展的影响。 而据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横琴人寿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数值均为162.32%,已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银保监会2020年11月时曾发布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表,数据显示,人身险公司二季度末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6.4%;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6.6%。 面对持续下滑的偿付能力,横琴人寿也正着手“自救”。 2019年3月,横琴人寿曾发布公告表示,拟增资10亿元,由全部五家股东——铧创投资、亨通集团、深圳投资、苏州环亚、中植集团——共同出资,每家股东出资两亿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金将由20亿元增至30亿元。 但截至目前,银保监会尚未就此增资方案作出批复。 直至2020年12月,横琴人寿提高偿付能力的计划终于“落子”。2020年12月3日,横琴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横琴人寿2020年资本补充债券”,发行额度为人民币11亿元。 横琴人寿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次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用于提高公司偿付能力,支持公司业务保持健康、稳健的发展。
(原标题:半导体行业将迎拐点?机构称未来3-5年仍是投资主线丨牛熊眼) 12月10日,半导体板块午后继续走强,截至发稿,斯达半导临近涨停,韦尔股份、立昂微涨超8%,思瑞浦、新洁能、华润微等个股涨逾6%。据新华社,近一年以来,利用澳门的国际化研究力量,依托珠海横琴的产业化土壤和广阔市场,两地在产学研方面深度融合,正携手发力打造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高地。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等高校的多家半导体相关研究机构落户横琴,以此为龙头带动了横琴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目前在横琴注册的集成电路企业已经超过360家。华西证券指出,坚定看好功率半导体板块的进口替代机遇,关注华润微,斯达半导,扬杰科技等。 华创证券表示,海外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功率半导体产能持续收紧,同时5G及汽车电气化程度提升带动需求端持续增长,供不应求格局有望重现,相关厂商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随着供需错配格局的延续,“涨价效应”有望体现在相关龙头公司的利润表。重点推荐:华虹半导体、华润微、闻泰科技、新洁能、斯达半导、扬杰科技等。国海证券表示,半导体行业仍然是未来3-5年的投资主线。当前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半导体的拐点将在2021Q1来临;半导体板块的表现将呈现分化加大趋势,产业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技术壁垒是核心影响要素。当前时间点重点推荐功率半导体和部分模拟芯片等细分方向,重点推荐:斯达半导、捷捷微电、新洁能、韦尔股份、卓胜微,受益标的:芯朋微、立昂微、华润微等。
本报讯记者钟夏报道:记者从横琴新区综合执法局获悉,横琴“物业城市”APP上线运营两年多来,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市民参与度越发活跃。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过15万市民注册使用,平台参与企业168家,依托该APP“一键服务”功能,已受理各类事件逾2.5万宗。 “物业城市”模式由横琴新区于2018年首次提出并实施,以“线上+线下”理念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服务+运营”,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城市治理生态圈,从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强化城市管理质量。 “应该说,‘物业城市’模式实施两年来,横琴新区在城市面貌、城市环境、城市治安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横琴新区综合执法局局长赵振武表示。 依靠“物业城市”APP,市民可通过一键上报、一键咨询等“五个一”功能,上报所有城市治理问题,如市政、市容、交通、警情等,证据可通过手机端以拍照、录像、语音等形式上传,后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类8大类18小类城市治理问题,居民还可以抢单参与问题的处理和化解。 借助智慧化手段,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新生态圈正在横琴逐步成型,居民出行、办事也更顺畅、更便利了。据介绍,“物业城市”APP4.0版本即将上线,将形成“管理+办事+服务”三大板块,对接众多便民利民系统,为市民百姓提供更多“一键式”便民服务。 如今,“物业城市”模式已在雄安新区、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青岛、厦门、郑州等全国多个区域成功复制。 赵振武表示,横琴将通过发布物业城市白皮书,组建战略研究院,研究制定物业城市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推进“物业城市”APP平台市场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继续发挥横琴模式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8月18日起,“大横琴文旅展示中心”在当日启用的新横琴口岸对外开放。由此,珠海横琴强化对港澳旅游服务,“串珠成链”、推动琴澳旅游合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根据国家批复,横琴正在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岛”。在这个展示中心,游客可获横琴特色的一日游、美食路线、健康游路线等旅游产品咨询服务,并以优惠价格购买系列文旅产品。在展示中心设置的服务驿站,游客可短时休憩,并可提供2元从口岸直达横琴岛内各大重点文旅景点景区的“好玩横琴”巴士的咨询和订票服务。 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说:“横琴已初现六大旅游产品体系:一是以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为代表的主题旅游产品;二是以中国国际马戏节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产品;三是以粤澳合作产业园为代表的健康旅游产品;四是以星乐度·横琴露营乐园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产品;五是以丽新创新方为代表的文创旅游产品;六是以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会展旅游产品。” “横琴正在探索将自身的旅游资源与港澳的优势资源串珠成链,以便打造出更多的‘一程多站’旅游线路。目前,横琴正在努力推动与港澳联动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但打造横琴整体文旅产业的品牌、推动横琴全域旅游发展,而且全力支持澳门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大横琴集团副总经理祝杰说。
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开通仪式18日上午10时举行,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一条新的“超级通道”投入使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标杆工程,横琴口岸集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软联通”于一体,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查验模式,使粤澳通关从“两地两检”变成“一地两检”,从“中间摆渡”“两上两下”变成最快5秒通关,粤澳日通行能力从75万人次提升到90万人次,大大提升通关效率,改善通关体验。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开通仪式上说,横琴口岸的正式开通,必将更大程度促进粤澳融合相通,为两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为横琴新区开发建设注入更强大的动力,为全面深化粤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说,横琴口岸的建设和管理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粤澳双方同在一座大楼、共用设施设备;建设期间双方人员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和谅解,克服了包括疫情在内的重重困难,逐步解决了两地在法制、工程、管理和技术等存在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横琴口岸的新型合作模式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涵,为特区与内地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将于当日下午3点正式开通,能满足旅客日通关量22.2万人次,年通关量8000万人次。
张文静 发自深圳 陈劲松说过,世联行是一个没有太多故事的公司。 “从成立起,我们这帮人一开始就定了这么一个行业,一开始就干轻资产,做交易服务,几十年不动,你说多腻歪人啊,哪有故事。” 时移世易。陈劲松开始为世联行书写新故事了。 8月4日晚间,世联行(002285)“官宣”易主,珠海大横琴集团接盘。 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世联中国拟委托大横琴行使其持有的世联行2.85亿股股份(占世联行股份总数的14%)对应的表决权。本次股份表决权委托生效后,大横琴将成为公司单一拥有表决权比例最高的股东,大横琴唯一的股东珠海市横琴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成为世联行实际控制人。 受此影响,在停牌一周后,8月5日,世联行复牌涨停,涨幅达9.93%。 在经历转型、尝试“自救”后,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最终选择“放手”,将自己创立的世联行的控制权拱手送出。一个创始人,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走到这一步的。但在关键节点上,陈劲松深知,这对当前的世联行来说或许是最佳选择。 官宣当日,陈劲松写了一封致员工的公开信。信的末尾,陈劲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城市升级,租赁崛起,产业优化和房住不炒的时代,世联行必须站在时代的潮头,拥抱这个新时代。” 创业 陈劲松是一位“92派”企业家,受邓小平南巡讲话感召下海,身上颇有同代企业家共有的气质——知识分子理想和情怀。 他称自己是“风险规避型”,缺少其他商人身上的冒险因子。相比商人,他更像一个学者,坚持扎实做好基础,谋定而动。他自称对财富不敏感,与经济学家探讨经济问题会更让他兴奋,并坦言,如果有机会做个访问学者或是博士生,他会非常感兴趣。 身处房地产汹涌的热潮二十多年,陈劲松坚持不拿地不盖房,专注房地产服务业。他在多个场合多次说过“坚决不干开发商”,也数度提及要对标世邦魏理仕,把世联行打造成为地产服务行业的世界级企业,这是他的理想。 1990-1993年,陈劲松在香港中国海外地产有限公司工作了三年。彼时,香港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市场。他注意到香港房地产咨询顾问公司遍地开花,但内地市场这一行业却一片空白。1992年,邓小平南巡让陈劲松看到了在内地发展房地产咨询、顾问及代理的机会。 1993年,陈劲松和妻子佟捷在深圳注册了世联地产顾问公司,由佟捷全职负责公司的运营,陈劲松则继续留在中海地产。同年7月,该公司取得深圳市为房地产咨询企业颁发的第一张批文,批准经营房地产评估与交易等专营业务。 但世联地产有些生不逢时。创立第二年,房地产行业遭遇宏观调控,市场一片萧条。世联地产以评估见长,但刚成立不久,业务范围窄,市场影响力弱。到1995年,世联地产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集中精力,陈劲松正式辞职,与妻子携手经营世联,并开始在评估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扩张。 彼时受市场影响,深圳出现了许多积压楼,这为世联地产打开了另一扇门。陈劲松决定开拓代理业务,为开发商代理销售房产。 陈劲松在香港工作三年,见识过房地产行业开发、销售、运营的整套模式,包括预售制度、住房按揭、土地招拍挂制度及卖楼花、顾问、策划等营销手段。 当时在深圳罗湖的西武百货楼上有二十套左右的现房需急卖,开发商委托给了世联代理。世联接手这批房子时,发现都是大户型不好卖,陈劲松就将其改造成小户型,并把小户型集中起来做成地产展销会,在报纸上登广告,同时线下发传单。 随着这个代理项目成果初现,世联在业内开始有了一点点知名度。紧接着世联又代理了深圳宝安广场项目,将积压的楼盘在两个月内销售一空,由此在业界一炮而红。 此后,世联逐渐将自己定位为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覆盖房地产代理销售、顾问策划、资产服务、金融服务及经纪业务。 2009年,世联行上市,成为首家登陆A股的房地产服务商。上市前夕,陈劲松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自己的“决心”和“私心”:绝不介入房地产开发,他要证明房地产服务业不比房地产开发低一等,服务业也能做大做强。同时,他希望向国际标杆企业,如世邦魏理仕看齐。 上市后,世联行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乘着行业发展的东风,世联行的发展也稳步提升。到2017年,世联行的营收规模及净利润已经从2009年的个位数增长至82.53亿元及10.03亿元,这也是世联行到目前为止业绩数据的最高点。 转型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开始进入“下半场”。陈劲松认为,游戏规则已改变,存量市场将大有可为。而下半场最关键在于服务红利、“大都市圈”等。 2014年,世联地产更名“世联行”,并启动“祥云战略”,核心是由产品导向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集成服务。金融、资产管理和电商是该战略的“三驾马车”。 之后世联行逐步加大了对新业务的探索和布局,包括世联红璞的公寓管理、以世联空间为主的共享办公业务、小样社区的运营管理、社区管家和世联养老等。 尤其在长租公寓领域,世联行下了重本。世联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长租公寓签约突破10万间,在管运营约3.5万间。世联行的目标是要达到100万间,这就需要更大的持续投入。 彼时陈劲松对业务投入很有信心,2017年初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他指出,“长租公寓和写字楼都可以变成金融产品,资金不是问题。”在他的规划中,未来来自公寓、写字楼等存量资产运营的稳定收入是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也预料到转型会带来短期内的亏损,做好了“以退为进”的准备,相信“未来很多年后,我们会享受到这个布局带来的好处”。 事态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控趋严,行业整体进入“寒冬”,世联行传统代理业务进入“瓶颈期”,而持续投入的新业务发展受限,世联行陷入困境。 艰难始于2018年。这一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开始新一轮调控,楼市低迷。各大房企销售规模放缓,世联行作为下游服务商,也受到了明显影响。 当年世联行营业收入为75.33亿元,同比下降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6亿元,同比下降58.59%,自2009年以来营收、利润首次双双下降。 2019年全年,世联行共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同比下降1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2亿元,同比下降80.29%,营收、利润进一步下滑。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加上行业下行的双重影响,世联行直接由盈转亏。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业绩预计为亏损,亏损额为6500万元~8400万元。 近年渠道的崛起,开发商自销团队的建设,也在进一步挤压世联行的生存空间。近两年来,世联行代理销售业务收入不断下滑。2017年世联行代理销售业务收入为37.79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3.16万元,同比降了12.26%;2019年上半年,代理销售业务收入仅为13.08亿元,同比下降7.49%。 传统业务不断式微,另一方面,新业务还处在爬坡阶段,盈利点不突出,有些甚至尚未盈利,不断蚕食传统业务的利润。 在世联行目前四大业务板块中,传统的交易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仍占总收入的大半。世联行2020年一季报显示,交易服务业务收入占世联行总收入的60.94%,,交易后服务占6.21%,资产运营服务占20.04%,资产管理服务占12.81%。 除资产运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96%外,其他板块业务均同比下滑。世联行称,资产运营服务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工商资产运营和公寓管理业务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但是,公寓管理业务前期暂时性亏损并未得到解决。世联行在2019年的4月的发布会上曾提到,长租公寓业务还尚未盈利,属于公司业务发展的战略型亏损;在公寓业务立项时,公寓的平均租期是12年,预计需要5年的回收期。 业绩不理想直接影响世联行的现金流。今年1-3月,世联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减309.5%至-2.67亿元。 自救 面对转型和业绩压力,早在去年,世联行就开始寻求自救。 2019年8月,世联行联合58同城、同策共建新房联卖平台“58爱房”,共同规划在新房及二手房分销渠道服务上的合作。有业内人士表示:“世联行此举旨在进入新房渠道分销市场,将纯代理改为销渠一体,提振业绩。” 同年12月,世联行宣布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同策咨询81%股权。此次合作被陈劲松给予厚望,称“强强联手成为中国代理业主导企业,是未来‘消渠一体’(销售渠道一体化)实质推动的核心力量。” 不过,“强强联手”的美好愿望最终落空,这一合作计划于6月28日宣告终止。 对于终止的原因,世联行在公告中表示,鉴于同策历史沿革较长,涉及本次交易的资产边界尚未最终确定,本次交易的交易方案较为复杂,部分条件尚不成熟,交易各方对相关合作条款和交易方案未达成完全一致意见。 此前业界并不看好世联行与同策的“联姻”。两者重心都是一手市场的新房业务,业务上存在同质性。而当前国内房地产存量市场加速来临的背景下,双方在盘活存量房源的二手房业务上不具备优势。业务不能互补,这场并购很大程度上无法带来实质上的双赢。 仅仅半年,这场合作告吹。陈劲松转身就抱上了国企大横琴的大腿。 7月1日,世联中国首次向珠海大横琴转让2.01亿世联行股份,占世联行总股本的9.90%,交易共涉资5.65亿元。珠海大横琴一跃成为世联行第二大股东。 7月20日,珠海大横琴再度出手。世联行股东北京华居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向珠海大横琴转让1.2亿股世联行股份,转让价款为人民币3.79亿元,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 到7月29日,世联行公告称,控股股东世联中国正在筹划表决权委托事项,拟委托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行使其持有的世联行部分股份对应的表决权。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和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此时,距离世联行首次引入“国资”大横琴还不到一个月。这一举动出乎预料,陈劲松放手世联行的决心也被外界知晓。 放手 陈劲松和世联行为何引入大横琴?大横琴能为世联行带来什么? 8月4日,陈劲松给世联行同事的公开信中,陈劲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劲松将引资大横琴视为“自创立以来与IPO同等重要的大事”,“无论在发展融资,还是业务标杆树立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制度安排,实现国企背景,民营机制,专业团队的愿景。” 陈劲松重提世联行最初的理想,对标世邦魏理仕,成为房地产服务行业世界级企业。 过去三年,世联行大规模进行业务探索和布局。但转型阵痛来得太快,在新业务尚未有明显起色的当口,又遭遇行业下行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世联行发展遭遇波折。当理想遭遇现实,陈劲松意识到,“世联行本身的资源是远不足够的。”这也是他引入大横琴的考量所在。 一直以来,上市企业引资国企,一方面突出了资本对其价值认可,利于后续资金扩展打开渠道;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资源共享,促进双方更多合作。 资料显示,珠海大横琴成立于2009年,由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持股,经营范围涉及项目投资及投资管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凭资质证经营)等。 国资背景的大横琴总资产811.28亿,净资产397.58亿,项目总投资约2759亿,拥有11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公司及29家成员企业。 从长远发展战略上来看,陈劲松将此看作是,为实施“粤澳深度合作区”拉开大幕。 世联行曾表示,大横琴是珠海国资委下属企业,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世联行与珠海大横琴合作,具有战略协同意义。“大横琴作为横琴新区的国有企业,拥有一系列的高水平的产业园,有良好的信用主体。世联行主要是服务不动产的轻资产企业,公司此举(引入并转移控制权给珠海大横琴)是基于对公司发展的考虑。”世联行称。 业内人士分析,大横琴入股世联行,主要是考虑世联行在不动产交易、运营、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可以与其业务板块形成有效协同效应。而未来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世联行有望与大横琴携手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大量国有存量资源的盘活利用。 不过撇开更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大横琴入股眼下更是一场“及时雨”。根据《股份表决权委托协议》,珠海大横琴承诺向世联行提供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的借款。这可缓解世联当前更为急迫的资金问题。 为了这一理想,陈劲松忍痛“放手”,也许是为了让世联行换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林振兴 发自深圳 “面对未来,今天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个多月前,在中城联盟“和未来好好谈谈”演讲现场,陈劲松发出惊心一问。 对处于“变局”中的地产行业,陈劲松没有给出答案。但对于其旗下的世联行(002285.SZ),他正以实际行动做出回应。 7月28日晚间,世联行(002285.SZ)发布关于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停牌公告,其控股股东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简称“世联中国”)正在筹划表决权委托事项,拟委托珠海大横琴行使其持有的世联行部分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公告称,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和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这意味着,珠海大横琴将拥有对世联行的控制权,尽管陈劲松仍是第一大股东。 在房地产服务领域,两位老板正在经历不同的人生境遇。左晖带着贝壳找房冲击美股,陈劲松却在忍痛“割肉”,甚至主动放弃了对世联行的控制权。 为避免股价异常波动,世联行于7月29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停牌前的总市值为82.12亿元。 大横琴将拥有实控权 此前7月1日,世联中国首次向大横琴转让2.01亿股世联行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9.90%,每股转让价格为2.80元。此次股份转让价款为5.65亿元,均以现金方式支付。 这次股份转让后,世联中国持有世联行的股票比例将由39.51%降至29.61%左右,仍为第一大股东,但低于A股资本市场30%持股的安全线。 陈劲松套现5.65亿元的“救命钱”后,紧接着7月19日,世联行原二股东北京华居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居天下”)以现金约3.79亿元向大横琴转让6%股权,共计转让其持有1.22亿股世联行股份,每股转让价格为3.10元。 据了解,华居天下由房天下莫天全100%全资持有,这已不是其第一次减持。早在2019年10月,华居天下就计划减持世联行股份数量不超过1.2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房天下莫天全持有世联行的比例从8.99%下降至2.99%,不再世联行持股5%以上股东。 据世联行引入“金主”大横琴不到1个月时间,大横琴已合计持有世联行15.9%股权,而陈劲松仍持有世联行约29.71%股权。市场预期,珠海大横琴并不是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不排除它会有进一步动作。 而此次,世联行将部分“表决权”委托予珠海大横琴,也直接证实了业内猜想,陈劲松不仅以此换取现金来解决公司的流动性压力,还将放弃控制权,导致公司实控人变更,控制权持续减弱,后续大横琴将全面掌管世联行。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实控人陈劲松不会退居幕后,种种迹象也表明,世联行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 自2018年以来,世联行业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18年和2019年,世联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5.34亿元和66.5亿元,同比下滑8.26%和11.73%;净利润分别为4.16亿元和8194.23万元,同比下滑58.59%和80.29%。 而今年一季度的疫情,更是重挫世联行的业务,其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减少19.0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63亿元,同比下降562%。同期,经营现金流为-2.67亿元,大幅下跌309.50%。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世联行流动负债为58.3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19亿元,而同期账上的货币资金仅23.66亿元。此外,世联行一笔17.3亿元的可转债,近期也宣布终止发行。 世联行于近日还披露了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亏损6500万元-84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6272.21万元,由盈转亏。其中,交易服务业务趋于上年同期水平,但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出现下滑。 为什么是大横琴 国资背景的珠海大横琴为何要接盘世联行这个“摊子”? 资料显示,珠海大横琴成立于2009年,由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持股,经营范围涉及项目投资及投资管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凭资质证经营)等。 截至目前,珠海大横琴累计承担横琴新区建设项目383个,总投资超过2700亿元,布局业务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商业地产和产业地产、口岸开发、智慧城市、公共资源、文旅会展等,产业链条长。 集团总资产811.28亿元,净资产397.58亿元,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公司及25家三级、四级成员企业。 其中,在地产方面,珠海大横琴旗下拥有珠海大横琴置业有限公司、珠海大横琴城市花园开发有限公司、珠海大横琴城市广场开发有限公司和阳江市海陵岛琴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子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珠海大横琴入股世联行,有助于推动其自身产业链上的协同价值,各取所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