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珂 5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 其中,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贸易顺差3181.5亿元,增加2.6倍。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我国外贸数据出口强势进口疲软。出口表现超出预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订单的延期交付对4月份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出口交货情况来看,3月份我国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为-10%,疫情积压的订单仍旧处于陆续交付阶段。二是与东盟贸易关系的深化是促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前4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7409亿元,同比增长3.9%。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中国出口好于预期,不同行业的出口边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部分细分行业海外经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刚性,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较3月份明显提升,同比增长11%;受疫情影响,口罩等防疫物资和纺织品的出口,同比增长56.5%。而在服装、家具等低附加值、可替代性强的行业,4月份出口增速回落幅度较3月份明显加大。 “从稳外贸措施上来看,可以进一步从企业端降低外贸企业负担,包括深化出口退税制度,进一步减税降费,加大信贷支持措施,积极推动部分外贸企业向出口转内销模式转型。在政策的地方落实上,要针对不同地区外贸企业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精准化政策实施。”明明说。 刘哲认为,目前中国的外贸形势受到三方面的影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需求萎缩、供应链的传导,以及企业和居民的消费预期。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各项稳外贸的政策。3月30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围绕稳外资稳外贸,出台政策措施保障外资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近期各地出台稳外贸的政策,主要是从时间和手续两个方面为进出口企业便利通关提供支持服务,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外贸产品的运输和通关效率,有利于改善复工生产外贸企业的经营周转效率。”刘哲认为,在继续优化外贸企业营商环境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外贸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同时搭建平台,帮助外贸企业进行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再整合。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一”期间全国市场人气明显回升,消费呈现积极回暖态势。5月1日-5日,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同比下降6.7%。 高峰表示,“五一”期间,全国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复苏指数比清明假期分别增长18.84个和15.25个百分点,消费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7成,比清明假期提升约2成。此外,线上销售增长迅速。一些大型电商“五一”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 在扶持外贸企业获取新订单、渡过难关方面,高峰表示,一是更加精准帮扶企业。多渠道、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外贸企业订单变化情况,既关注龙头外贸企业的发展变化、遇到的问题,同时更要关注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及时研究推动出台更加精准的帮扶举措。 二是进一步发挥线上作用。积极筹备办好第127届网上广交会。指导各地打造线上展会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办展融合发展,培育线上品牌展会。通过网上展会渠道,便利国内外企业对接洽谈,促成新订单。
“随着复工达产的推进,三四月外贸交付确实有所改善,但我们担心的是,五六月份可能会面临由订单减少带来的产能闲置、库存积压、回款停滞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的在手订单仍能支撑生产,但外贸新订单比往年已下滑了75%,我们预计5月中下旬开始,生产线就会出现产能闲置。”5月7日,浙江飞剑工贸总经理马永健对记者说。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前不久,马永健刚刚从日本引进了全自动化的流水线,以减少疫情期间对人工的依赖——2月份这家公司手握订单却因人员不齐、无法交货而亏损了2000万元。 然而,新产线上线不久,外贸市场开始熄火,海关和港口开始停运,大量新订单被取消,“随着复工达产的推进,三四月外贸交付确实有所改善,但我们担心的是,五六月份可能会面临由订单减少带来的产能闲置、库存积压、回款停滞等一系列问题。”马永健说。 喜中有忧是4月外贸的一个真实写照。5月7日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4月中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降幅收窄至0.7%;其中,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而出口为1.41万亿元,大幅增长了8.2%。 受访专家认为,出口超出市场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疫物资出口的爆发式增长,其日均出口额从4月上旬的10亿元增至月底的日均30亿元以上;疫情之下的“土豆效应”也提振了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出口;而汇率与基数也抬高了4月的出口增速。 但必须关注的是,当前不少外贸企业的生产是在消化前期积压的在手订单,随着这些订单完成通关交付,新订单不足将逐步反映到外贸数据上来,订单“青黄不接”、企业复工无法达产的问题或将更加突出。 防疫物资出口大幅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 4月当月,中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贸易顺差3181.5亿元,增加2.6倍。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4月份出口由负转正是带动外贸降幅明显收窄的一个主要因素,“4月当月,外贸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3.5%回升到8.2%,特别是防疫物资出口明显增长,日均出口额从4月上旬的约10亿元增至月底的日均30亿元以上,一个月内增长了超过3倍,这有效带动了出口的回暖。”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3月海外疫情爆发后,中国产能快速调整,使得4月大量中国产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试剂盒等防疫物资开始出口海外,这些防疫物资大都属于机电产品或纺织品类目,从而带来了这两个行业出口的改善。 海关数据显示,前4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2613亿元,增长5.9%;同期机电产品出口2.79万亿元,下降5.9%,占出口总值的58.8%,而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则下降了11.5%。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表示,3月1日到4月25日,中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截至4月24日,中国出口口罩10.6亿只,这个数字比3月31日的2.24亿只,增长了3.7倍。 白明认为,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已成为必需品,4月出口大幅超出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疫情期间的“土豆效应”,即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可能会舍弃高端奢侈品消费而转向中低端具有保障性的产品消费,从而带来后者需求上升,进而推高这些产品的价格和销量。 在他看来,4月强劲的出口也是多年来贸易方式结构调整的一个成果。疫情确实对加工贸易产生了巨大冲击,但相较之下,一般贸易往往具有更强的韧性与灵活度,从而获得了一些辗转腾挪的空间。 “4月份越南的纺织品、鞋类订单量同比下降了70%,国内叫苦不迭的企业也大都是外贸代工厂,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加工贸易,别人让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订单说取消就取消,没任何自主性。而一般贸易的自适应性更强,能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比如纺织厂转产口罩,车企转产呼吸机。”他说。 白明指出,相比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也更高,近年来中国正持续推动结构调整:加工贸易从最高时的57%降至24%,而一般贸易则占比近6成。 数据显示,前4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18万亿元,下降8.4%。而一般贸易进出口5.43万亿元,下降4.6%,占比59.8%,比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 在白明看来,基数与汇率也是4月出口超预期的一个原因。去年4月外贸出口环比下降了2.9%,同比增速也在低位,降低了基数。此外,今年4月人民币汇率基本在7以上,因而抬高了以人民币计的出口增速。 按美元计,4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3552.2亿美元,下降5%;其中,出口2002.8亿美元,增长3.5%;进口1549.4亿美元,下降14.2%。 新订单萎缩需应对 在交银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看来,正是前期积压订单的通关带来了出口的改善。 “国内疫情好转以来生产持续加快,近两个月企业加快完成前期积压订单,大量出口产品集中在4月份出口通关报关,反映在4月出口数据上。4月以来国内疫情好转也促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限制逐渐放宽和取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增长。”他说。 马永健也表示,尽管有一些订单被取消或推迟,但在4月份其公司还有一部分外贸在手订单来维持生产,“但新订单的锐减意味着未来形势将更加严峻,随着时间的推移,订单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后续可能在5、6月份,订单就会跟不上我们的产能。” 关于外贸订单的交付,白明介绍,短单一般需要两个月即可交货,但大部分中长单都是半年到一年的交货期,随着疫情走向常态化,新订单的下降终究会体现在外贸数据上,其冲击或逐步地分阶段显现出来。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当前不少外贸企业的生产是在消化前期订单,随着这部分订单完成交付,新订单不足的问题将日益凸显,订单“青黄不接”、企业复工无法达产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他表示,国际疫情仍十分严峻,外需萎缩与经济停滞将从多个层面向中国逐步传导,并对不同行业带来不同的冲击。“比如,装备制造业由于‘两头在外’,进出口两端正受到双向冲击,计算机等高技术行业的集成电路、元器件进口正在减少,部分行业正面临断供风险;随着新订单的萎缩,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将逐渐面临更多困难。” 在5月7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提问时强调,尽管4月外贸数据降幅收窄,但外贸仍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从近期商务部对重点省市、各进出口商会和重点企业摸底调研情况来看,外贸企业依然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物流不畅等诸多困难。因此要充分估计疫情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刘学智也表示,全球需求减弱对出口的影响将逐步显现,未来出口下跌的可能性较大。4月份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下跌,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进出口干散货指数下降。一方面中国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地区的外贸仍将保持一定韧性,但对欧美等区域的出口将会受到很明显的疫情冲击,相关需求的恢复会是一个较慢的过程。所以他预计后续出口增速可能会继续小幅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下,中国外贸的国际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明显的分化。中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则大幅下降。 前4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1.35万亿元,增长5.7%,占我外贸总值的14.9%。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76万亿元,增长0.9%,占我外贸总值的30.4%,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 而同期,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23万亿元,下降6.5%,占我外贸总值的13.6%;中美贸易总值为9584.6亿元,下降12.8%,占我外贸总值的10.6%。
2019年,我省货物进出口总额上升至全国第八位 结构正优化 市场更多元 来自辽宁的苹果摆上了美国超市货架!这个冬天,营口盖州苹果首次出口美国,并持续以每周一个航次,一次发货60多吨的体量供给美国市场。 苹果“越洋”,成为我省外贸运行稳健的鲜活注脚。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严峻背景下,辽宁外贸交出的最新“成绩单”正在释放出暖意。 从贸易规模来看,2019年前11个月,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6534亿元,进出口规模由2018年同期的全国第九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八位,实现逆势上升,创下近五年来最好位次。 “在国际经贸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稳外贸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辽宁外贸发展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市场在拓展,为下一阶段继续保持“稳”打下了坚实基础。 稳中趋优态势明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分析称,从当前的一些外贸数据指标来看,在全年外贸发展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下,支撑我省外贸稳中提质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从发展动力来看,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2019年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983.8亿元,增长3.7%,占比33.8%。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这一数据表明我省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 从重点市场来看,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正逐步确立。2019年前11个月,我省对韩国和东盟传统市场出口快速增长,其中对韩国出口317.6亿元,同比增幅超11%;对东盟出口384.7亿元,同比增幅近20%。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东欧17国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3.9%和11.7%。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我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成效,新兴市场的开拓达到了为外贸补短板、扩渠道、增效益的目的。 从贸易结构、质量来看,一些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货物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体现了我省外贸的强劲韧性。2019年前11个月,机电产品作为我省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出口额为1353.3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近五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59.7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近两成。“外贸产业正在进行‘腾笼换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称,主动以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也成为2019年我省外贸稳定运行的一大亮点。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依托国内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辽宁外贸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加快的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坚定表示,预计2020年,外贸运行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优化环境增便利 辽宁外贸稳中提质的背后,是怎样的实现路径? 对于稳外贸,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总体来看,我省通过政策持续加码、做优发展环境等,推动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 政策方面,2019年,《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东北亚经贸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对外贸实现稳中趋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省内各地、各部门也接连出招,为保持外贸平稳运行加力护航。 “商务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培训,帮助企业了解并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上,给予企业报销七成的政策,消除了我们之前对于海外订单账期长、风险大的顾虑。”辽宁雅罗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翟刚说,受益于一系列帮扶政策,企业2019年的海外订单销售实现稳步增长。 “2019年,全省累计培训外贸企业超过5000家。我们依托辽宁商务门户网站大力宣讲外贸政策,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确保政策落地生根。”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称,2019年,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形成合力,有力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支持外贸稳增长的积极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稳外贸的关键还在于优环境。2019年,我省从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辽宁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正在稳步提升。 我省通过推动通关流程环节“去繁就简”,促进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从通关时效看,2019年前三季度我省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12小时,两年来压缩了75.63%,高出全国6.68个百分点;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0.82小时,两年来压缩了66.53%,高出全国7.62个百分点。 “相信一年来这些改善外贸环境的有效努力,一定会带来暖流涌动。”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加速培育新动能 下一阶段,辽宁稳外贸的发力点在哪?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起,我省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推进外贸优化升级作为今后一个阶段外贸工作的关键。 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今年我省将以更大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落实好年度展会计划和支持政策,重点办好“2020跨国采购洽谈会”、“辽宁—日本贸易洽谈会”、第二届辽宁出口商品(日本大阪)展览会等一系列重点经贸活动。实际上,这方面工作我省已经取得了一些实效。去年全年我省共组织1600多家外贸企业参加了57个重点境外展会和331个各类专业展会,意向出口成交额达380亿元人民币。 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要靠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增添贸易发展新动能来实现。在这方面,今年我省将重点支持15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16家国家级和20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和自主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沈阳、大连、抚顺等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跨境电商。 “从目前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省稳外贸的新力量,‘深耕细作’的空间还很大。”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此前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来看,这种载体建设在我省已经初见成效。 既重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力保稳增长不失速,更重视外贸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坚持促转型不停步。我们相信,这一系列稳外贸的务实举措,将继续助推辽宁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