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刘红霞 刘文昕)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呈现持续向好、加速增长态势。 1至9月,我国外贸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1至10月,外贸增速提高到1.1%;进入11月,增幅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11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为外贸总体“提速”提供了动力。 前11个月整体看,我国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进口12.91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3.22万亿元,增加24.6%。 从贸易伙伴看,东盟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11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4.24万亿元,增长6.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同期,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的贸易额分别为4.05万亿元、3.65万亿元、2万亿元,分别增长4.7%、6.9%、1.4%。 从经营主体看,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1.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4%,比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保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则在进口端和出口端均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从货物类型看,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9.57万亿元,增长5.4%,占出口总值的59.3%;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9892.3亿元,增长33%;出口鞋靴2189.4亿元,下降21.3%;出口箱包1279.5亿元,下降23.8%。 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书记庄芮认为,外贸加速增长再次印证我国经济韧性十足,随着我国积极推进商签自贸协定,外贸促稳提质将迎来更多抓手。
得益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外贸持续回稳向好,连续6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海关总署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5071亿元,增加92.6%。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进口12.91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3.22万亿元,增加24.6%。 “11月份我国外贸表现强劲,预示着四季度经济复苏动能有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出口实现较快增长,表明国内产能正加快释放,再加上外需继续保持扩张,全年外贸实现正增长应无太大悬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德顺说。 在外贸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外贸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7.39万亿元,增长3.2%,占我外贸总值的59.9%,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89万亿元,下降4.8%。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外贸第一大市场主体,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实现了进出口增长、比重的双提升,成为我国外贸领域最活跃的力量。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1.3%,占我外贸总值的46.4%,比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维护拓展经贸合作朋友圈,深化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成果丰硕,区域合作紧密、贸易多元共进的外贸格局正加快形成。前11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前5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4.24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8.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顺利签署,有力提振各方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也为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助力。”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说。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我国外贸持续回稳向好,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需求总体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外贸提质增效。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创新要素投入等9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外贸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未来,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外贸创新来增强竞争力、稳住基本盘,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赢得主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长湧说。(顾阳)
当前外贸形势持续向好,有何亮点?中国进出口在全球分量如何?全年外贸目标能否实现?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8日接受采访时作出回应。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这是我国进出口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李兴乾表示,前11个月,以美元计,我国进出口4.17万亿美元,增长0.6%,增速首次转正。并且,在我国外贸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国际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升。 困境和压力之下,我国外贸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李兴乾介绍,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2.2%,拉高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9.3%。集成电路、计算机、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劲,增速分别达14.8%、10.7%和44.5%。 中国外贸还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作出重要贡献。李兴乾表示,通过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我国进口占全球份额上升0.8个百分点,为世界经济贸易合作注入活力。 他同时指出,尽管近期国际市场需求出现积极回暖迹象,世贸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均上调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速预测,但从反弹到复苏还有一个过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需求仍受制约,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李兴乾表示,我国外贸具有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加上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有望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商务部也将加快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更加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循环。(于佳欣)
加大业态模式创新 激发市场主体新动能 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外贸创新发展正在迎来重磅政策支持。《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于近期发布,其中在鼓励创新要素投入提升贸易质量,创新业态模式培育外贸新动能,以制度创新推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都将有所突破。参与文件制定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贸易创新发展是推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施工方向,接下来,政策支持将涉及生产、营销、物流、仓储、跨境流动、监管、支付、售后等各个环节,并利用新技术新理念优化管理。同时,注重贸易和产业的互动,以技术创新补齐产业发展短板,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外贸整体竞争优势。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外贸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 “这份文件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印发。”他对记者说,该文件将有力促进我国贸易以创新促发展,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李兴乾表示,商务部作为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将会同各地各部门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对外贸易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优势,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提升贸易质量;更加注重创新业态模式,培育外贸新动能;更加注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推进贸易便利化;更加注重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动力,着力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事实上,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加快创新驱动,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并明确要培育新业态,增添贸易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了贸易创新发展支持力度。近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在内蒙古、辽宁、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和云南的17家市场开展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扩围后,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总数将达到31家,覆盖东、中、西部15个省(区)。其中,新设试点中首次包含了内蒙古、广西和云南各一家边贸商品市场,这将对边境地区外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分析指出,试点将推动传统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参与对外贸易,有助于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此前,作为培育我国外贸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也在今年获得新突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上已经批准的59个,全国将拥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覆盖了30个省区市,从而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另外,商务部还加大了对跨境电商企业建设海外仓的支持力度。 这些举措也进一步增强了新业态新模式对外贸的贡献度。最新的外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增长52.8%,市场采购出口5098.6亿元,增长35.5%,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看来,面对全球疫情的压力,中国企业加快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适应能力,新业态新模式成长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带动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出口竞争力。 赵萍指出,疫情阻碍了人员跨境流动,也强化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线上消费习惯,应利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的优势,借鉴国内成熟的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中国的好产品触达更加多元化的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支持将为我国外贸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指出,今年以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在世界经贸往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梁明指出,在《实施意见》的制定过程充分考量了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营销、物流、仓储以及跨境流动、监管、支付、售后等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旨在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力量、降低外贸综合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力。 梁明表示,《实施意见》还强调贸易和产业的互动。鼓励外贸企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在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材料方面实现更多突破,加快补齐上游研发环节短板,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整体竞争优势。 政策在明确施工方向的同时,也进一步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信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把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创新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李兴乾说,这是我国实行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强大保障,是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原标题:外贸增速转正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全球贸易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我国对外贸易则逆势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同比增速分别为-6.5%、-0.2%和7.5%,进出口逐季回稳向好。 外贸增速转正首先得益于我国率先实现复产复工。3月底,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市复工率均超90%。5月底,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91%。3月以来,制造业PMI持续保持在荣枯线上方,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扩张状态。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复产复工,为履行外贸订单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有效弥补了全球供应缺口,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平稳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贸增速转正还得益于前期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作用的显现。疫情发生以来,政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高度重视外贸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围绕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要求,在推动贸易便利化、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扩大出口信保规模、增加外贸信贷投放、推动出口转内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举措。总体来看,各类政策精准有效,为推动我国外贸回暖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外贸企业的信心和预期也在持续转好。9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首次站在荣枯线上方,预示未来一段时期进出口将继续延续回稳向好势头。 在正视我国外贸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对我国外贸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是要继续关注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处高位;部分国家疫情出现反复,欧洲多国重新采取封锁政策,非洲、拉美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疫情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北半球国家即将步入秋冬流感季。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对全球生产和需求带来不利冲击,进而影响我国外贸发展。对此,应继续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共享医疗研发成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势头,促进世界经济企稳回升。 二是要高度重视疫情导致的保护主义抬头问题。疫情发生后,部分国家采取了激进的保护主义做法,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未来应高度重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继续推动与主要国家的协商合作力度,为我国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注重保护外贸主体。在外部风险和挑战下,稳外贸关键在于稳定外贸主体,稳住外贸产业生产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防范外贸主体关停破产风险,对外贸主体提供必要的财税金融支持措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稳定外贸发展基本盘,支持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寻商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于外贸产业的影响,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庞超然)
摘要:中国出口表现仍将远好于世界整体水平,稳外贸和稳就业压力将相应缓和。另一方面,进口大概率已经重回增长轨道,有望保持个位数增速。 10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9月外贸数据。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9.9%,基本符合预期;进口同比增13.2%,远超预期和前期水平。我们认为,出口已由防疫、房地产等个别题材拉动转变为海外全面补库存拉动,而进口除芯片备货的一次性因素外,更反映了中国供需两侧双复苏的提振。 出口复苏较前期更加均衡。同8月相比,9月出口呈现三大特征。一是防疫物资出口继续放缓,纺织纱线和织物同比从48.5%下降至36.0%,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从39.0%下降至30.9%;二是家用物品拉动上升,家用电器同比从39.3%升至42.9%,家具同比从28.9%升至36.0%,灯具同比从18.2%升至41.8%;三是更多品类同比回正,在海关报告的28个重点品类中,有19个同比加速恢复,汽车零件、船舶、农产品出口由负转正。 国内外其他宏观数据亦构成佐证。一方面,根据9月中国官方PMI,“新出口订单”分项读数为50.8,年内首次落在荣枯线上方。新出口订单指数是一项基于调查的扩散指数,所有受访企业不论规模均享有相同权重,当乐观企业数量多于悲观企业时,指数即高于50的荣枯线,反之则在荣枯线下方。今年4至8月中国出口金额总体上涨,但事实是织物、医疗、塑料、计算机等少数行业“一边倒”受益,其他大多数行业则在疫情下受外需影响拖累,因而出现出口金额上升、但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的局面。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荣枯线,说明更多企业从外需恢复中受益。 另一方面,9月中国、韩国、越南三国全部录得出口正增长,为2020年首次。中、韩、越外贸竞争优势各异,中国具有全产业链优势,韩国主要出口半导体、机械、汽车、石化产品,越南主要出口电子消费品和服装鞋帽。亚洲三大出口国的出口全部回正,显示全球需求正从“抗疫应急”模式走向“整体反弹”模式。 究其原因,海外供需缺口迟迟无法解决,全球补库存仍依赖中国出口。从确诊曲线来看,全球疫情9月并无缓解态势,美国日新增确诊维持在4万至5万之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则延续了7、8月份的加重趋势。其结果是,海外需求受财政刺激提振仍然较为坚挺,但生产因在复工和停工之间徘徊持续滞后,造成库存不足。9月全球制造业PMI(剔除中国)新订单分项为52.8,而库存分项仅有47.6。美国的库存不足十分突出,最新的7月零售业库销比跌至1.23,为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 进口增速超预期则兼有一次性因素和基本面因素带动。集成电路进口同比上升27.2%,较去年同期增加79亿美元,贡献了进口增长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企业在美国对华为禁令生效前加紧囤积芯片。构成印证的是,台湾9月电子产品部件出口同比跳升18.9%。 其他主要品类亦多有正面拉动。除能源进口(原油、天然气、煤炭)普遍下降外,无论是农产品(+23%)、铁矿石(+22.5%)、铜材(+74.4%)、钢(62.6%)等大宗商品,还是化妆品(+40.1%)、汽车(+32.8%)、计算机(40.2%)等民用消费品,均取得较为明显的增长。这可能表明,中国复苏已经从前期的投资和生产驱动转变为生产和消费双引擎拉动。 如何看待后续外贸前景?考虑到新冠疫情肯定将持续至明年,出口能否维持韧性,将取决于海外供需能否大体恢复平衡,而后者又取决于海外政府的防疫手段和刺激路径。但无论如何,中国出口表现仍将远好于世界整体水平,稳外贸和稳就业压力将相应缓和。另一方面,进口大概率已经重回增长轨道,有望保持个位数增速。 (作者沈建光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朱太辉为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总监;徐天辰为京东数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0.7%,累计增速实现转正。其中,第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分别为8.88万亿元、5万亿元、3.88万亿元,均创季度历史新高……在1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公布了前三季度的外贸进出口成绩单。 “今年以来,尽管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但我国对外贸易顶住了压力,前三季度实现了正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同时,我国外贸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发布会上表示。 从规模看,外贸进出口逐季回稳,累计增速转负为正。统计显示,前三个季度,进出口规模分别为6.57万亿、7.67万亿、8.88万亿元,二、三季度环比增加值均超过1万亿元,环比增速均达两位数。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其中7月单月出口创历史新高,9月单月进出口、进口值均创历史新高。从增速看,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5%、-0.2%和7.5%,呈现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稳、三季度全面反弹的发展态势。 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贸易方式来看,前三季度,产业链更长、更能反映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一般贸易进出口13.92万亿元,增长2.1%,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至60.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6.4%,占比减少1.8个百分点。 从贸易主体来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明显,外贸“稳定器”作用更加突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66万亿元,增长10.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1%,比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02万亿元,增长10%,占出口总值的55.2%;进口3.64万亿元,增长10.5%,占进口总值的35%。 外贸发展活力增强,新业态加速发展。“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李魁文介绍,前三季度,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增长52.8%;市场采购出口5098.6亿元,增长35.5%。 李魁文指出,“随着‘六稳’‘六保’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进出口企稳向好势头将继续巩固。”(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