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保区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超三成 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5.7%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综保区进出口值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16.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0.1%,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超过30%。 截至目前,全国144家综保区年内新增注册登记企业5452家,增长13.3%,进出口活跃企业3170家,增长26.5%,为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和稳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西部地区开放方面,我国综保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前8个月,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值增长26.2%,在中西部外贸整体增速8%中贡献了6.6个百分点,在中西部外贸中占比近3成。 在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我国综保区积极拓展新业态,促进多元发展,融资租赁、研发设计、检测维修、期货保税交割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迅猛。今年以来,全国新增研发机构23家,多为生物医药、电子产品等行业。此外,检测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相继落户综保区,综保区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为推动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推动各类型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为综保区。今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同意天津东疆等26个其他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为综保区。截至目前,全国综保区共144个,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数的91.7%。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把综保区打造成为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主要负责人陈振冲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阳)
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前7个月,我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16.2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9%,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超过30%。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44个综保区,占15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数的91.7%。”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主要负责人陈振冲介绍,综保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各地坚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推动综保区成为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 进出口占比持续提高,引领外贸增长。2019年,综保区进出口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8.5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2%。今年以来,综保区新增注册登记企业5452家,增长13.3%。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目前已推动73个综保区350多家企业参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整体税负成本明显下降。30多个综保区内的100多家企业开展委内加工业务,企业效益增加超50亿元,新增就业超1万人。 拓展新业态,促进多元发展。今年以来,全国综保区新增研发机构23家,融资租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迅猛。江苏省内综保区有20家企业新增维修业务,货值达89.9亿元。 创新优化监管模式,提高便利化水平。海关总署将“两步申报”“两段准入”“两区优化”等重点改革优先在综保区推进,区内企业账册备案、税款补缴等业务实现“秒办”。推广飞机保税租赁异地委托监管模式,企业办理时间从3天压缩至2个小时,单架次飞机可节约120万元。 “海关总署将继续推进落实综保区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内销便利化,支持研发、检测、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先行先试,逐步将综保区以货物贸易为主拓展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推进综保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陈振冲表示。
近日,运输车辆在江苏连云港集装箱码头转运集装箱准备装船出口国外。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05万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持续收窄,接近“转正”。 王 春摄 (新华社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如减税降费、提速出口退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等。在政策支持下,外贸企业积极修炼“内功”,通过开拓国内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等方式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前期面对人员难到位、资金压力大的苦恼,后期遇到客户取消订单、出口转内销的挑战——在疫情这场大考中,外贸企业无疑是“答题量”最大的市场主体。当前,外贸企业经营状况怎么样了?在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经济日报记者近期进行了调查采访。 生产经营逐步向好 重庆博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出口高标准宠物零食的外贸企业。该公司总经理王陈告诉记者,最难熬的就是1月中旬到3月初这段时间。当时物流和出货都停了,但是人员工资等公司的基本运营费用都需要开销。2月底复工后几乎所有原料都涨价了,而且供货方要求必须现款现货或是先款后货。 “那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王陈说,好在3月份他们享受到了100万元当地政府和银行推出的“增信贷”,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企业经营开始步入正轨。最近一段时间,王陈特别忙。“从3月份开始,每个月的订单量都在增加。去年我们的月均订单金额在25万美元左右,今年3月份至6月份的月均订单金额达到了45万美元。”王陈说。 广州雅琦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彬则表示,最难熬的是2月份,在经历了3月份到6月份的低迷期后,7月底开始逐渐复苏,8月份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的30%。现在主要的困难是国外客户没有办法过来现场选版。目前公司也尝试利用一些海外电商平台来扩大销路,同时给一些内销的国内品牌做代工来弥补外贸订单减少的损失。 一些技术门槛高的工具类产品生产企业,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油动力及终端产品,比如小型发电机等,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目前企业的销售额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短期内疫情只影响到了我们对欧洲、东南亚等地的部分产品出口,从中长期来看,外贸面临的形势仍十分复杂严峻。我们已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国内市场。”该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冷文强表示,疫情之前,公司的内销比例只有3%左右,今年上半年则达到了12%,计划在未来3年内至少提高到30%。 切实收获政策红利 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比如减税降费、提速出口退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等,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贸企业对这些政策利好获得感很强。 自今年3月份起,国务院提高了146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108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提高3个点的退税率,等于帮企业把利润提了上去。”福建鹏翔实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缪建宙说,4月份至今他们申报出口销售额2800多万元,退税率的提高让他们多享受了80多万元的退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今年销售额下降的损失。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出口退税8953亿元,全国办理退税平均时间由2019年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8个工作日以内,提速20%。持续释放的税惠叠加效应和及时到位的出口退税款项,为广大外贸企业解了资金之“渴”。 受疫情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开始选择“转场”内销,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内销市场的打法和外销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王陈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外贸企业的价值链是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出口港,而后端的市场策略、渠道以及终端消费者基本不会涉及,这也是外贸企业做内销最难的地方。 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提出搭建转内销平台、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等多项措施。各有关部门也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为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加油助力。“税务部门通过增值税发票数据比对,帮助我们对接到了国内优质的服装销售公司。”新马(安徽)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向荣介绍,在税收大数据的帮助下,他们公司成功拓展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市场。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1.25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销售额8000多万元,占比首次超过国际市场份额。 “内功”修炼更紧迫 多位外贸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经历此次疫情,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了要练好“内功”、全方位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有的企业从技术创新着手,瞄准新兴领域努力开拓市场。冷文强透露,目前他们的主打产品小型发电机正瞄准特种行业、5G基站备用电源等多个新兴应用领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聚焦用户需求改良产品,以拓展更多市场。“同时,我们还准备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在越南、墨西哥等地修建工厂或者组建分公司,以更全面的国际布局来提升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冷文强表示。 “在应对疫情挑战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储备的重要性。含金量高的技术和专利积累可以增强产品竞争力,抬高企业技术门槛,能让市场和客户进一步感知产品的差异化和独特性,从而避免同质化的价格竞争,继而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王陈说,疫情也让他们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布局,以及自身品牌的建立。 有的企业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尤其注重对现金流的管理。纪彬表示:“雅琦特公司进一步规范了付款流程,以减少账期风险。此外,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产品质量和设计的重要性,我们在生产管理中会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并根据不同场景更精确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外贸企业“内功”不断增强,我国进出口表现好于预期。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8万亿元,同比增长6%。前8个月,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2.1%。此外,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9.21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5.9%,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董碧娟)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党中央作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河南自贸试验区主动作为、以变应变、精准施策,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河南自贸区云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1-7月份,自贸试验区经济运行实现全面向好回升发展。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同比增长49.6%;进出口总额165.8亿元,同比增长37.6%,增速均高于全省。郑州、开封、洛阳片区均实现了外贸外资两位数正增长。 据介绍,河南自贸区着力开展了五方面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全力抗击疫情方面,河南自贸区各片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最前沿,深入社区街道、开展防疫消杀、积极服务企业,让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同时,建立了河南自贸试验区疫情防控及经济运行分析月调度机制,确保疫情防控督导常态化、制度化。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全面实行全程电子化办理,针对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建立“白名单”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在畅通货运通道方面,为打通物流堵点,河南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航空、陆路国际通道优势,确保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郑州机场新引进8家全货运航空公司、21家客改货航空公司,新开17条航线,新增20个通航城市,1-7月累计货邮吞吐量30.9万吨,同比增长21.9%,增速在全国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中欧班列(郑州)实现进口运邮试点线路全线贯通,出口运邮常态化开行,成为全国首条进出口双向运邮集散分拨通道和中欧国际运输新动脉。 在加快平台建设方面,省市两级全力推动,支持洛阳、开封申建综合保税区。6月初,洛阳综保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设立。郑州国际陆港等自贸区内11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河南自贸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搭建了基础平台。7月29日,开封片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正式开仓运行,成为中部地区首个艺术品保税仓。 在创新开展招商引资方面,河南自贸试验区经开区线上招商活动顺利举办,面向全球集中推介自贸试验区,200多家境内外媒体关注报道。同时,建立重大项目“三个一”推进机制,建立产业链招商图谱,加强跨国公司培育引进,加快项目签约落地。今年以来,郑州片区新签约重大项目49个,项目总投资981亿元。洛阳片区引进10亿元大项目3个,总投资80亿元。开封片区新签约重大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76.6亿元。 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河南自贸区加快融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促进各个片区在产业复苏、经济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郑州片区郑东新区区块新出台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促进建筑企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着力破解企业融资困局,加快郑东新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封片区推动市政府出台了文创产业支持政策,成功签约“河南自贸区文化产业基金”,加快片区文化产业合作开发、投资培育和文化项目综合体打造。洛阳片区由省市两级财政出资引导,设立首期规模100亿元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科技创新。 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河南自贸区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和企业服务,组织企业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参会参展、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快开放平台载体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持续做好改革创新,为稳外资稳外贸不断提供河南经验、作出河南贡献。
出口、进口增速分居全国第二、三位 据海关统计,1至8月,江西外贸进出口271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3.9%。其中出口1990.1亿元,增长26.5%;进口721.1亿元,增长17.4%。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4.6、25.7和19.7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出口增速较1至7月下滑1位,居全国第二,进口增速前进1位,居全国第三。 从贸易伙伴看,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1至8月,江西对东盟、美国、欧盟、韩国、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智利、英国等进出口前十大贸易伙伴均实现增长,合计进出口2053.6亿元,增长2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5.7%,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37.1个百分点。此外,江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10.1亿元,增长25.1%,约占全省外贸总值三成。 从企业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超七成,为稳外贸主力军。1至8月,江西民营企业进出口2048.2亿元,增长39.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5.5%,比重提升8.6个百分点,带动全省进出口增长26.7个百分点。 从出口产品看,“宅经济”、防疫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体增长但呈现两极分化。1至8月,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923.2亿元,增长66.7%,占全省外贸的34.1%,拉动外贸增长16.9个百分点。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41.2亿元,增长8.8%。 从进口产品看,集成电路为第一大进口单项商品,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此外,消费品进口17.5亿元,增长78.2%。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9日闭幕。在全球经济仍笼罩在疫情阴影之下的时刻,服贸会的召开为世界注入了动力,也又一次展现了中国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深化全球合作,推动外贸不断转型升级,建设贸易强国的决心。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贸的决策部署,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福建省外贸促稳提质,近日,福建省出台了2020年下半年稳外贸15条措施。 加大对外贸主体的支持力度 1.鼓励重点外贸项目做大规模。建立省级外贸重点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入库项目下半年外贸业绩应达到相应规模。 2.发挥国有企业促进作用。省市县国资部门对有外贸业务的所出资国有企业强化绩效考核,促进国有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鼓励优质企业和多形式扩大外贸。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专精特新”企业、防疫物资和符合条件的文物扩大外贸。鼓励通过援外物资、对外承包工程方式扩大外贸。推动福建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对服务外包企业通过海外投资、项目合作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给予支持。 4.鼓励多渠道拓展市场。支持企业用好“云洽谈”“云展会”等平台抓订单,稳住美国、欧盟、东盟等海外重点市场和“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开展“千名律师助力出口”活动。支持参加线上“百展”或通过委托境外合作伙伴、代理商等代理参展“百展”。支持扩大对欧盟贸易。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举办生产企业、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商企业采购对接会。 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5.加大市场采购支持力度。强化招商引资,鼓励做大市场采购规模,支持用好用足市场采购叠加预包装食品试点政策。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创新优化监管模式,支持市场采购发展。 6.做大跨境电商规模。支持利用自营或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等形式做大跨境电商业务。支持运用跨境电商平台推广。支持省内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重点国家或地区建设海外仓,拓展海外仓公共服务。支持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场所运营企业提升综合服务。 加大金融信保支持 7.强化金融服务。省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及商业性金融机构下半年对外贸企业提高融资比例,对外贸重点企业融资设立绿色通道,提高授信额度,纳入融资“白名单”,合理降低融资利率,用好“金服云”平台,落实“外贸贷”和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风险分担等政策支持。鼓励银行机构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支持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质押融资。省级财政对外贸融资落实情况良好的银行机构给予一定支持。完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加大政策性担保对外贸企业信贷担保支持。 8.加大信保支持力度。信保下半年短险承保规模及同比增幅力争好于上半年,平均费率同比下降,保单融资同比提高,出运前保险承保金额同比增长,短险平均赔付时间控制在30天以内,扩大小微企业信保统保覆盖面,为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加大买方信用限额支持,提高限额满足率。推广“信保+担保”,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对通过银行出口池融资产品获得融资的信保投保企业,单笔融资期限放宽到360天。探索建立福建省重点行业资信库。 9.帮助企业防范汇率风险。中国银行等银行业机构要创新汇率避险产品,积极为企业设计外汇掉期、即远期结售汇等产品方案,提供在线自助结汇和挂单结汇等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积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支付机构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支持外贸企业运用汇率避险产品防范风险。 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10.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2020年底前,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在2019年全省平均水平基础上分别再压缩10%。出口货物海关查验率力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沿海先进地区水平,按照包容审慎的原则支持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推行进口大宗商品“先验放后检测”监管方式,开展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作业模式。加快推广中国(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成果,拓展应用“单一窗口+智能通关+金融服务、港务服务、第三方服务”等模式,实施关、港、贸、银、税业务一站式办理,为外贸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11.优化涉税服务。压缩退税时间,加快退税进度。优化出口退税环境,提高发函针对性和回函准确性、及时性,原则上,一年内不对同一笔购进货物重复函调,对同一家企业一年内购进省内货物函调不超过1次、购进省外货物函调不超过2次。做好纳税信用修复政策宣传,推进企业依规做好修复工作,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对重点出口企业实行优先流转、优先审核、优先核准、优先退税。 12.便利人员往来。对外贸企业境外客商、管理和技术人员入境审批开通快捷通道。适当增加重点外贸企业APEC卡申办数量,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各级外事部门精简国有企业外贸人员因公出访审批流程。 13.畅通国际及港澳台物流通道。推动开展海空快运业务,开通境外货运航线,做大做强全货机快件、海运快件、跨境电商、国际邮件交换站业务,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鼓励支持厦门市做大国际航空货运业。在设区市现有奖励政策上,省级财政对洲际货运定期航线以及亚洲、港澳台定期货运包机航线、对闽台海运快件、跨境电商海运定期专线,按班次给予支持。 强化各地绩效考核 14.开展下半年正向激励工作。对下半年落实稳外贸工作成效明显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给予正向激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对辖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15.加快政策兑现进度。以上措施除对下半年支持有限定外,原则上一季度兑现一次,市县加快加密兑现。企业同类型支持政策,可就高但不重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