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事啊,总是反反复复,兜兜转转,然后又回到原点。 Uber(UBER.US)上个月才被传要以1.9股换1股的方式收购GrubHub。按消息传出当日Uber股价算,交易对价为每股GrubHub股份60美元,总额55.22亿美元。 哪想才一个月不到,GrubHub已被欧洲的外卖巨头Just Eat Takeaway出更高价73亿美元收购。而Uber最终亦在本周一宣布以26.5亿美元的代价收下Postmates,交易同样是通过股票方式完成。 Grubhub和Postmates分别是美国第二及第四大外卖平台。Uber对之先后求购意思也很明确,它就是要做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 收购完成了,公司CEO Dara Khosrowshahi还放话,公司有信心将在明年实现盈利。这层意义显然要比Uber收购Postmates更大:一直饱受市场的共享经济是可以盈利的。实现盈利之后的Uber可能获得估值重构。 问题是,上市后一直亏损的Uber有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盈利吗? 1 外卖行业第二与第四的联姻,负负难得正 据Second Measure统计,按三月份外卖送餐月度销量统计,美国前四大外卖平台分别为Doordash、Grubhub、Uber Eats及Postmates,市占率分别为42%、28%、20%及8%。 Wedbush分析师Ygal Arounian预估第一季行业各大平台的市占率与三月份相仿,Doordash占44%,Uber Eats占24%,而Postmates占10%。 在Uber Eats与Postmates合并之后,合计市场占有率将为34%,与行业龙头Doordash的差距将大幅收窄。 (图源:Second Measure) 但光是简单的数字叠加显然还是不足以支撑Uber明年即可实现盈利的预期。 下面先从基本面来分析Uber“明年盈利”可能性有多高。 这次交易的被收购对象Postmates成立于2011年。截至2019年2月,Post mates业务范围已覆盖全美2940个城市。2018年,平台售出12亿美元外卖,录得收入4亿美元。 虽然表面看上去Postmates业务扩张速度及营收数据看上去都不错,但因为外卖行业正处于跑马圈地,所以其实连同Postmates在内的所有外卖平台都不盈利。 虽然公司未公布具体的亏损,但其资金压力可以从13轮融资看出。公司在去年年初获得了1亿美元的F轮融资,本有计划在当年完成上市,但之后IPO顾问表示因为市况原因延迟上市计划。 (图源:Crunchbase网站) 这里所指的“市况”原因很可能就是WeWork递表上市带起市场对共享经济的看衰,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其看不到底的持续亏损。 Postmates情况应该是相似,因为持续性的亏损而担心不获市场看好,估值过低投资机构无法回本,因此只能选择延期上市。如今被Uber收购也算是解套的另类方法。 再来看Uber Eats最新业绩。据公司第一季财报,Uber Eats经调整EBITDA亏损为3.13亿美元,同比增加1%。 (图源:公司财报) 导致分部业务EBITDA亏损扩大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成本增加1.31亿美元;消费者优惠增加8200万美元;及人员开支增加1800万美元。 其中,收入成本及人员开支随业务扩张必然会增加,消费者优惠这块能否砍掉呢? 答案是不可以。 在Uber Eats收购Postmates之前,美国外卖行业正处于四大平台混战局面,为获取市场,免费外卖、忠诚奖金、折扣等吸引顾客消费的手段一个都不能少。从四分天下到三足鼎立,行业市场仍处于厮杀期,Uber Eats并不敢减少优惠力度。 一个亏损而推迟上市的Postmates,再加上一个还在烧钱占领市场的Uber Eats,如何能轻言负负能得正呢? 2 复盘百团大战,盈利仍任重道远 上月本网另一篇文章《Uber收购GrubHub,会成为下一个美团吗?》曾分析,Uber今年的收购在其行业内部造成的影响很像2017年饿了么对百度外卖的收购。当时行业主要玩家由三白变二,最后美团跑出,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 而这次美国外卖行业的玩家将从四变三,但Uber Eats、GrubHub及Doordash三者市占率差距并不远,没有绝对龙头出现。 市场集中度提升是外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是外卖平台前期必须要靠优惠吸引顾客流量,才能吸引店家入驻,更多的店家再吸引更多的顾客,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作为循环的伊始,优惠必须不能停。在“百团大战”中,只有真正“财大气粗”的平台能剩下来,在掌握足够市占率后,获得对店家议价能力。 如上文所述,Uber即使合并了Postmates,市占率依然未及Doordash,这时候提涨价并不合时宜,只会流失原有流量。 其次,在外卖平台在向低线城市渗透的过程中,因为人少及地广关系,人工费必然增大,且低线市场只能容纳外卖平台,在近乎“必然”的亏损下,亦只有不缺钱的平台能留下来。 但这次被收购的Postmates,很可能就是行业内最后一个倒下的玩家。 过往超过10年间,Postmates的13轮融资实际只融得9.03亿美元,平均一年连1亿美元都不够,所以后继乏力最终被收购实在意料之中。其高达24亿美元的估值还可能为Uber埋下商誉大雷。 之后行业剩下的Uber、GrubHub及Doordash,前两者已经上市(且GrubHub刚被欧洲外卖巨头收购),融资渠道众多,而Doordash则是行业龙头,自然不乏投资机构青睐。在三者的角力中,短期内不再存在一方可能资金短缺而无以为继的情况,因此美国外卖行业从三家到两家,甚至一家,将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 甚至可能行业内会维持Uber、GrubHub及Doordash,长期三角稳定的局面。 在市场集中度提升+三玩家格局稳定+持续优惠吸引流量/低线市场扩张三重逻辑下,Uber要明年盈利,个人觉得难度还是很大的。 最后,外卖行业高度集中的问题已引来美国民众抗议。有关行为将会阻止行业未来进一步集中,拉长Uber烧钱的时间。 如今年4月,纽约就有组织起诉DoorDash、GrubHub、Postmates及 Uber Eats操控市场,只将同意堂食和外卖价格一样的店家放到各自的APP平台上。 不止是消费者不满,其实大部分店家都很担忧外卖平台“店大欺客”的一天很快会来。 众方博弈之下,也许现在的三大平台继续烧钱惠顾消费者才是最合适的动态平衡。 3 谈估值重构为时尚早 Uber收购Postmates,也并非全无好处。 公司计划在收购完成后整合两者的技术及外卖操作,包括安排司机同时接两个平台的订单。这样一来,两个平台下的资源将得到最合理利用。 但亦有意见指,相比起来行业前三平台,Postmates的规模有点小,即使资源整合,也不会形成太大的规模效应。 虽然对于收购Postmates是福是祸,每一个人可能都有不同意见。但市场上Uber股价在上个月底便开始一轮回升。截至昨日收盘,公司最新股价为32.82美元,已较3月份年内最低位13.71美元大增122%。 (图源:富途证券) 对此,笔者可分享一段生活经历,以供参考。 上两个月笔者到一家东北饺子馆下馆子,感觉做得还挺好吃,便问老板娘平时有没有外卖,有需要可以随时点。 老板娘答道,之前因为某团挤压自己的价格,弄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后来就没有和平台合作了,只维持小本经营,赚那街坊生意。 笔者走出饺子馆,只见满街都是外卖小哥,像老板娘这样固执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了。 再来分享一组数据,据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9Q1)》显示,全国整体市场中,某团外卖、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6%、25.5%和8.4%。 所以明白了吧?只有规模足够大时,外卖平台对店家才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像饺子馆老板娘一样选择只安守一隅的店家还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愿意牺牲以价换量的。 当规模足够大,即使提拥有争议,但仍不难找到合作店家。 但Uber在美国外卖行业的市占率与某团在中国相比,差距仍较远,谈提佣还尚早。没有这一步,Take Rate很难大幅上升,估值重构也就无从谈起。
7月7日,饿了么宣布,与浙江大学后勤集团达成合作,将为旗下食堂开通外卖服务,开学后,浙大学生将享受到“外卖送到宿舍床头”的便利服务。 来自饿了么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座城市的超500家高校食堂上线饿了么。未来一年,饿了么还要帮2000所高校开通外卖服务。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食堂外卖成为学生们的“就餐刚需”。浙大后勤集团总经理林旭昌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线上消费场景,实现智慧化的校园餐饮生活,进一步优化提升校园餐饮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合作实施后,无论是在教学楼还是宿舍楼,20分钟内食堂美食都可随叫随到。 饿了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高校食堂外卖平均配送时长20分钟,200米以内的订单占比近30%,大部分是1公里内的配送。 区别于校外的配送模式,高校内主要采用商家自配送和学生兼职配送的形式,给在校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学生给学生配送,不仅更加安全,还可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据介绍,等到9月学校正式开学后,食堂外卖模式会加速落地更多高校,实现无接触配送全覆盖,配送员需佩戴好口罩,每日多次进行体温测量,做好餐箱消毒等防护措施。 食堂就餐的痛点存在已久。饭点高峰期,食堂点餐排队、用餐排队都是家常便饭,拥挤是一方面,人群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又是一方面。 对于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来说,点外卖堪称生活刚需。林旭昌表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更优质的校园服务。上线饿了么后,学生只需要打开手机,简单几步操作,就能在20分钟内品尝到卫生干净的餐品。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构建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圈。” 饿了么到家事业群高级总监郭朋表示:“未来一年,饿了么还要帮2000所高校开通外卖服务。同时与全国大型团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覆盖更多食堂档口。点外卖已经成为95后、00后的生活刚需。年轻人不仅要点餐自由,更要时间自由、生活自由。饿了么提供的,就是一套自由生存的解决方案。”
作为京城顶级奢华的王府半岛酒店,如今餐饮也开始现身外卖平台了。7月3日,据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官方微信发布信息指出,“王府半岛外卖,全新上线”,让每位客人在家中体验半岛酒店精致菜肴。目前,北京王府半岛酒店餐饮外卖产品已经可以在饿了么、美团外卖、食派士上预订。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自6月北京疫情变化以来,不少酒店入住率骤降,而为了增加现金流,这也是高端酒店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就其效果而言,仍有待观察。 随后,记者分别在美团外卖、饿了么平台搜索半岛精品店(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在各外卖平台店铺名称),包括西餐简餐、面包、手工巧克力、蛋糕等餐食均可以预订,其中半岛牛肉汉堡价格为178元,半岛公司三明治为128元。不过,这些平台均有十几元到二十元不等的跑腿费。客人齐女士表示,酒店推出的外卖产品虽然品质高端,但是就性价比而言并不高,此前,北京新国贸饭店一层的鲜啤吧推出的和牛汉堡套餐才88元。 北京王府半岛酒店方面表示,酒店外卖确实是今天推出的,不过预订人数怎么样还不清楚,具体要问餐饮部。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王府半岛酒店定位是非常高端的,送外卖可能也是出于无奈之举,受疫情影响,酒店入住率很低,而酒店迫切需要现金流。 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以来,高端酒店推出外卖服务的并非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一家,此前包括北京国贸大酒店、北京华尔道夫酒店等均推出了外卖送餐服务。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外卖平台客户群多以年轻时尚人群为主,这部分人群订单虽然频繁,但单次客单价并不很高,可能每单就几十元左右,而高端酒店本身使用食材成本就高,价格也普遍较高,因此不一定能够匹配外卖平台客源。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6月初,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为了加速现金流的回笼,推出了甚至低到6-7折的特价房。目前,该酒店高级套间在携程上售价仅为1578元,低于疫情前2000元左右的售价。 赵焕焱还指出,酒店餐饮从来无法与社会餐饮竞争,因为社会餐饮成本低,大企业还有规模化生产的中心厨房。而高端酒店设立餐厅是因为酒店等级评定的规定,能够适应高端客人的需求。在客房没有业务的情况下,餐饮是做人气的选择。他还认为,在疫情下特殊时期,酒店推出低价预售活动,对推动行业复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要掌握好度。只为短期回笼资金,超过企业承受能力预支未来收益,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预售,用远水来救近渴,只能起短期效果,从长远看反而有害。
在已十分拥挤的同城配送赛道上,曹操出行一次一单的模式能够讲出新故事吗? 近日,曹操出行副总经理庞博表示,公司将开始涉足包括外卖配送在内的各类同城即时配送业务。这意味着,继滴滴、哈啰之后,从网约车跨界做同城配送生意的企业又增加一个。 据悉,曹操出行外卖配送服务由其旗下司机提供,与常规的外卖配送服务相比,曹操出行为一对一模式,即每次只送一单,费用由行程距离决定。在这种模式下,其同城配送的收费标准相较而言也更高,可谓是“高端外卖配送”。 毋庸置疑,这不仅可以盘活曹操出行的整体运力,也能帮助旗下司机增加额外收入。不过,在已十分拥挤的同城配送赛道上,曹操出行这种一次一单的模式能够讲出新故事吗? 一次一单模式下收费较高,“高端外卖配送”打法成谜 据了解,曹操出行外卖配送服务由其旗下司机负责提供,每次只送一单,费用由行程距离决定。根据介绍,曹操帮忙支持一单多目的地投放,以及标准里程同城1小时达。 而司机收入由行程距离决定,在此一对一模式下,曹操出行的相关业务收费要比同行更加昂贵。目前,入驻的餐饮商家客单价均在300元左右。 目前来看,曹操出行并没有把高端外卖配送业务做成单独的产品线,相关打法也未有进一步说明,而是仍然依附在“曹操帮忙”产品线上。 记者打开曹操出行APP发现,其并没有为外卖配送服务设置专门的入口,相关服务均由“帮忙取送”进入并获取。 该帮忙服务时间为每天9时30分-23时59分,并且仅限同城。用户需要输入物品类型、起点和终点,物品类型包括鲜花蛋糕、生鲜水果、文件票据、电子数码、箱包服饰、钥匙证件、烟草茶叶、酒水饮品等。 曹操出行副总经理庞博表示,曹操出行司机的在平峰时段接客量较少,运力相对闲置,如果在此时段司机能多开展一些同城速递业务,则既能提高平台运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助于司机增加收入。 实际上,曹操出行早在2017年就推出“曹操帮忙”业务,该业务在今年疫情期间迎来新增长。曹操出行5月公布数据显示,“曹操帮忙”业务在疫情中直线增长,这一增长也受今年疫情期间对帮忙取送需求增长的影响。 5月份,曹操出行发布1-4月“曹操帮忙”相关数据,其中,“曹操帮忙”的取送物品数据清单上,鲜花蛋糕占比高达68.07%,然后依次是生鲜水果占比12.24%、酒水饮品占比8.06%。由此可见,基于其专车配送形式,曹操出行做的“帮忙”生意大多在于更加细分的对配送条件有要求的食品类。 《报告》指出,曹操出行正在基于专车内部空间,配套出行场景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必要性商品种类,链接各产品线的合作伙伴。 然而,当前,在同城即时配送领域的玩家众多,可以说是一片红海,这对于曹操出行来说,无疑充满挑战。 同城配送赛道拥挤,曹操出行能否讲出新故事?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网约车运营服务受到一定影响,整体需求较为低迷。而在网约车赛道上,除了主要活跃的品牌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约汽车和曹操专车等,还有许多区域化网约车品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根据CNNIC数据,2017-2020年3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3.4亿人以上,使用率均达到40%以上;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 其中,2019年12月滴滴出行活跃用户规模约9253万人,与第二名嘀嗒出行的1190万人相差约7.8倍。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网约车市场“一超多强的”市场竞争格局,在这样高竞争、高同质化的市场中,企业要想保证市场份额,无疑需要提高自身差异化服务能力。 在差异化服务方面,各出行平台都不约而同盯上了同城配送服务。今年3月,滴滴出行在国内21个城市上线了跑腿业务,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将在近期开通,以“跑腿”业务布局即时物流。哈啰出行则在5月末也被曝出正在东莞、佛山两地试运营跑腿业务,内测上线哈啰快送,主要服务场景以市内中短途场景为主。 相关报告显示,2019年即时物流订单量达到184.9亿单,规模达到1312.6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超1700亿元。 而在此领域,包括阿里、京东、顺丰、美团等巨头均有布局。其中,阿里、京东旗下有即时物流公司达达、点我达,顺丰有同城急送业务,美团有美团配送,饿了么有蜂鸟。此外,还有闪送、UU跑腿等行业老玩家。 外卖是即时物流最主要的订单,数据显示,2018年即时物流领域餐配订单占比高达77.5%,而其他包括B端订单、线下门店订单等仅占比22.5%。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新零售的发展与消费体验的升级,即时配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市场用户规模仍有增长空间。外卖平台和电商平台依托原有的配送团队和前期业务带来的巨大流量,在即时配送领域更容易营造良好品牌形象。 在这一大环境下,背靠吉利集团的“曹操帮忙”推出包括“高端外卖”在内的同城配送服务,不仅面临来自美团、饿了么、京东、顺丰等老玩家带来的竞争压力,还需要与滴滴、哈啰等出行巨头争夺同一块市场份额,其究竟能否讲出新故事显得尤为重要。 在业内人士看来,流量为王的时代已过,现阶段无论是网约车企业还是即时配送平台,都要以服务为重点。对于曹操出行来说,要想在配送领域长久发展,还需考虑平衡利益和成本的投入。
6月23日,北京召开第130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在发布会上介绍:饿了么一外卖员确诊新冠肺炎。 曾晓芃介绍说,其为47岁男性,6月1日至17日每日通过“饿了么”平台接单送餐,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21日确诊。 饿了么官微回应表示,公司正在对北京地区所有外卖骑手进行核酸检测。与阳性病例有密切接触的骑手,已经第一时间暂停接单,目前已到指隔离点集中隔离。 此外,饿了么称北京地区的新注册骑手,需通过核酸检测后才可上线接单。该骑手近20天行动轨迹,公司已如实上报给北京市疾控中心,并配合疾控中心积极排查。没有接到官方信息的市民不用过度担心。饿了么将持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防疫工作。 根据通报,患者6月1日至17日送餐范围西起南苑路,东至周庄村,北起天坛东门,南至榴乡桥,每日7时至21时工作,然后骑电动车到首开福茂商场接其妻子回家。18日11时至13时在南城香(芳古路店)、方庄市场、住家附近肖村菜店购物,后回家,当日无接单记录。19日10时上班,曾在每日优鲜(顺四条店)、南城香(成寿寺店)、老家肉饼(中海城店)、果多美(北京刘家窑店)等店接单,15时在住家附近鸿熹超市购物,22时在住家附近水果摊购物。20日10时上班,22时下班,曾在果多美(方庄店)、每日优鲜(顺四条店)等店接单。21日9时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垂杨柳医院发热门诊排查,当日确诊。
来源: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 文|姜娅 杨清朴 20Q1经营韧性显现,单季营收167.5亿元/+4.9%(yoy),调整后经营亏损2.16亿元(vs此前预期经营亏损6.3亿元)。疫情影响下,公司交易用户增长8.9%至4.48亿,虽然放缓但仍平稳,年均交易笔数提升至26.2次,活跃商家数环比略有下降。我们预计20Q2到店酒旅业务仍在恢复期,外卖业务将重回增长轨道。疫情影响料在未来的2-3个季度仍然存在,但公司强大的运营执行能力在带领核心业务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在新业务的投入和探索上料将不断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外卖盈利端表现好于预期,连锁商户贡献占比提升。 外卖业务需求恢复较快,外卖成为众多餐饮品牌赖以推动复苏的主要渠道,我们估计五一假期后外卖业务已基本实现恢复。尽管20Q1受到2-3月疫情冲击影响,外卖业务经营表现仍然略超预期。 Q1外卖业务GTV 715亿元/-5.4%(yoy),好于此前我们预期的683亿元。结构上来看,Q1外卖AOV同比提升11.4%至52元,但日均单量同比减少18.2%至1510万单(vs 预期1580万单),优质连锁商户的占比提升是带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Q1外卖业务变现率13.3%,环比19Q4下滑0.7pct,变现率的下降,一方面和“春风行动”下平台为商家提供一系列返佣、补贴、免费流量支持等有关,另一方面更受订单结构的变化影响,连锁商户TR相对较低。 Q1公司外卖业务经营亏损约0.71亿(平均每单亏约0.1元,vs19Q1每单亏约0.3元),略好于预期。主要由于疫情期间C端用户外卖需求相对刚性特征下,平台在交易用户端的投入有所减少、预计综合补贴率控制在2.5%以内,平台ROI水平继续提升。而从骑手成本来看,阶段性因素影响下骑手单均配送成本预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计单均配送成本约8元)。 往后看,我们预计外卖业务订单结构将逐渐回归,主要财务指标上我们预计将呈现AOV增速降低、单量增速提升、变现率提升、补贴率提升、单均配送成本下降的表现趋势。 ▍到店仍处在恢复期,新业务可圈可点。 到店、酒旅业务由于线下消费场景恢复较慢,存在逐步恢复过程。Q1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1.1%至30.95亿元,好于此前预期的28.6亿元,下滑程度略好于预期;经营溢利6.8亿元,与我们预期的6.6亿元基本一致。 Q1期间,疫情对到店业务产生较大冲击,线下商户大多处于接触式消费领域,商户业务量的减少使得平台佣金收入减少,Q1同比下降50.6%、环比下降62.6%,同时广告业务尤其是点击付费类产品下降也较为显著,Q1到店业务下广告收入同比下降8.2%、环比下降39.8%。类似特征的酒店业务间夜量也大幅下滑45.5%,但好于市场普遍预期的近60%下滑。但疫情期间BD、营销费用节省明显,商户活动和流量采购等开销减少,我们看到Q1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22.0%,同比降13.5pcts、环比降14.7pcts,表现相对韧性。 新业务层面,Q1新业务投入产出控制持续保持良好,经营亏损约14亿元,同比亏损27.5亿元收窄明显、环比亏损13亿元略有扩大。Q1期间新业务中出行业务基本停摆、快驴等ToB业务影响较大,但同时投入也相应收缩;此外ToC业务中买菜、闪购在疫情期间订单量和AOV均实现高速增长,经营利润率改善显著。 ▍核心业务竞争优势巩固,硝烟再起新零售。 外卖业务竞争格局来看,我们认为短期内美团在市占率方面的领先优势继续保持。根据阿里财报披露,饿了么外卖业务Q1收入端下滑约8%,剔除非餐业务(Q1收入同比增约88%,假设占订单比重约15%),饿了么餐饮外卖业务收入下滑幅度预计略超过美团的11.4%,侧面印证美团在餐饮外卖的市场份额仍保持优势。但随着饿了么、达达等竞争对手加大对非餐和新零售相关品类的资源投入力度,后续竞争焦点或阶段性转向各平台新场景、新品类的探索。 目前到店、酒旅业务预计整体恢复至疫情前约6-7成水平,复苏进度相对较慢,消费者信心重建、重启消费需要一段过程。商家因需求端疲软仍面临一定压力,因此预计对平台的到店业务也将形成一定的抑制。预计至Q3线下消费将上一台阶,我们对到店业务中长期变现率提升空间仍然保持乐观。 综上,我们对2020年预测略微修正为:考虑外卖恢复良好,成本端继续优化,预计外卖业务收入658亿/+20.1%(yoy),Non-Gaap OP 33亿(vs原预测28亿元);到店、酒旅业务恢复进度较为缓慢,预计收入下降4.5%,Non-Gaap OP约69亿(vs 原预测74亿);疫情后新零售业务AOV回落显著,同时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或继续加大对买菜、闪购等新业务的投入力度,预计全年Non-Gaap亏损约67亿(vs 原预测约55亿)。 ▍风险因素: 疫情再度扩散,严重情况超预期;互联网政策性风险;平台补贴、竞争加剧导致业绩释放低于预期等。 ▍投资建议: 公司核心成长逻辑未受疫情影响,长期或更受益于线上消费习惯强化。外卖刚需高频特征下需求快速回升,消费者在疫情中线上消费习惯也在被促进提升;疫情冲击商户线下业务,突显线上平台价值,美团平台粘性不断加深,生态价值继续巩固,财务的负面影响预计Q3前将消化。 调整预测至:2020-2022年净利18.9/131.9/215.0亿元(原预测27.1/131.2/215.1亿元),经调整净利51.4/170.6/254.4亿元(原预测59.6/169.6/254.2亿元)。美团的平台价值显著,建议作为港股的核心资产进行持续配置。基于2021年预测:外卖业务Non-GAAP经营利润130亿元、到店酒旅业务Non-GAAP经营利润115亿元,15%所得税率、30倍PE估值对应价值6,250亿元;新业务0、现金628亿元,合计市值6,878亿元人民币,折合7,642亿港元(每股131.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出品 | 虎嗅大商业组 作者 | 李玲 5月25日,美团点评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美团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减少12.6%;经营亏损17亿元,同比扩大31.6%;经调整后净亏损2.2亿元,同比降低79.4%。 尽管美团在2019全年业绩报中提前披露称,疫情将对2020年的几个季度产生不利影响,并预估第一季度业绩可能亏损。但具体数据公布,美团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还是超出预期。 此前3月20日,美团2019年全年财报,全年营收975.3亿元,同比增长49.5%。第四季度营收281.6亿元,同比增长42.2%。这份财报的特殊性在于,上市一年半后,美团营收即将破千亿,净利润14.6亿元也终于扭亏为盈。 毫无疑问,2020年的一季报数据,终结了这一利好趋势。但对美团而言,疫情的影响不尽为坏,期间新业务凸显的价值也为美团及时看清重点、调整方向作出有效指引。 美团何时恢复以往的运营状态,要下一季度才能得到确定答案。但王兴常年强调打基础,效果到底怎样,可以就此一窥。 外卖佣金降了 美团主要围绕着本地生活服务开展业务,因而此次各个业务都受到不小的波及。 作为美团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餐饮外卖第一季度收入95亿元,同比减少11.4%;到店、酒旅业务收入31亿元,同比下降31.1%,新业务及其他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了4.9%。 先看一下备受关注的佣金数据。 至2020年3月底,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15亿元,佣金收入86亿元,佣金率为12%; 至2019年3月底,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56亿元,佣金收入99亿元,佣金率为13%。 也就是说,跟去年同期相比,美团的佣金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而佣金同比减少13.7%,用户交易订单减少17.3%,说明用户订单减少、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客单价提升了。这也使得餐饮外卖经营利润率由同期的-1.4%收窄至-0.7%。 疫情期间额外的防护措施使得商家成本增加,加上美团针对区域的补贴措施,整体拉低了外卖的变现率。变现率降低使得上一季度转亏为盈的餐饮外卖业务再次亏损。这部分的经营亏损由2019年的1.5亿元,收窄至0.7亿元。 还有一点,美团的日均订单量跌至1510万笔,同比下降了18.2%。也就是说,每天在美团上点外卖的人,比正常时期少了近两成,但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同比增加了5.3%至26.2。 点外卖的人大幅减少,每人的交易笔数在增加,说明疫情带来的不变也巩固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这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外卖成为餐厅的主要收入来源,更多的品牌餐厅通过美团开展外卖服务,更多优质商户供给,让用户对高品质用餐体验的偏好不断增强,用户粘性得到进一步加深。美团称:“仅一季度就有超过五成必吃榜餐厅上线外卖,行业线上化趋势明显提升。” 其次,受到重创的到店酒旅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31亿元,环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64亿元,收入大幅下降51.3%。具体来看,与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酒店间夜量为7860万相比,这个季度仅为4280万,下降了45.5%。 这里不仅是因为疫情的出行管控限制导致的佣金收入下降,还有严控外出的政策使得商家的收入大面积缩水,在线上营销的投入随之减少。 另外,新业务的收入同比有小幅增长,但这部分业务处在高速增长期,环比更加合理。2020年第一季度,新业务及其他收入42亿元,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61亿元,减少了超31%。 在出行业务的大幅缩水下,这一同比增幅增幅得益于美团闪购与美团同城配送服务在疫期成为刚需,这也是美团为数不多的收入增加的新业务之一。 业务新C位 从销售成本来看,疫情对平台履约确实是个考验。而这个考验,也让目光集中在美团新业务上。 虎嗅此前报道过,美团新业务分属四个不同的事业部,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分属于单车事业部和交通事业部,小象事业部的业务有美团买菜、小象生鲜,快驴事业部下有快驴进货,主攻供应链业务。 此次美团的销售成本降低,新业务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第一季度,美团的销售成本由2019年同期的141亿元减少了18.1%,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73.6%减少至69%。成本降低一般情况下代表运营效率提升,但此次成本降低对应着业务萎缩。 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疫情期间核心业务的业务量减少,仅骑手成本就少了15亿元;二是疫情之下美团打车业务几乎停滞,网约车司机的相关成本少了5亿元;以及疫期美团单车业务的维护成本和折旧费用,减少了10亿元。 疫期受打击最大的是到店酒旅业务,次之是餐饮外卖业务。从美团一直以来的业务营收贡献比来看,从2017年开始,餐饮外卖就是美团营收贡献占比最大的业务,此次仍位居老大。而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到店酒旅业务,营收贡献首次被新业务反超。 虽然酒旅到店的高毛利餐饮外卖和新业务长时间内难以企及,但新业务中,出行也是此次的“重灾区”,在这样的拖累下,能跃升成为美团营收贡献第二的业务,足以说明新业务的潜力以及抗打击能力。 其次,相比餐饮外卖用户和商户端都已增长乏力,新业务不论是自身潜力还是对美团整体的增长拉动,都充满想象空间。 美团年度活跃商家数在进入2019年后趋于稳定。截至2019第四季度,美团活跃商家为620万家,环比仅增加30万。最新的2020年第一季度报,活跃商家数为610万,同比增长5%,环比降低2%。 核心业务餐饮外卖难以带动下一阶段的增长目标,新业务疫期却表现出了超出预期的增势。 疫期表现突出的美团闪购、美团买菜、快驴等同城配送和供应链业务,成为特殊时期保障人们生活的基础服务设施。 这些业务的相同点是履约大都建立在美团配送的运力体系下,目前已先于外卖业务,恢复到以往的运营水平,因而会成为美团延伸本地服务稳定且便利的条件。美团配送此前透露,疫情影响之下,有79万人注册成为新骑手进入配送行业。仅1月底至3月底的两个多月里,新注册且产生收入的新增骑手达到45.7万人。 稳定的运力是美团平台复苏的前提。3月底的最后一周,已有超七成商户的外卖单量恢复至疫情前的60%以上,其他三成商户外卖单量已超过疫情前;到店、酒旅方面,美团“安心住”酒店商户间夜量3月底同比已恢复约九成。 运力相关的业务会逐渐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助力新基建。出行领域的共享单车与网约车,则会成为美团下一个增长点。美团下一个十年的C位,正在被这些更具想象力的新业务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