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耀集团官微7月2日消息,7月1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耀玻璃”)与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斗智联”)在深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各自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致力于GNSS高精度定位与通信多模智能天线+汽车玻璃融合的解决方案创新开发与产品化,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化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 本次合作,北斗智联将借助其母公司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斗星通”)的集团优势,联合北斗星通旗下华信天线、佳利电子、和芯星通共同参与。福耀玻璃与北斗智联将发挥各方优势,结合天线、卫星高精度定位等前沿技术,共同投入汽车电子与汽车玻璃融合的智能化产品创新研发及商业化,为用户创造价值,为汽车产业升级赋能助力。
记者6月23日获悉,交通运输部将做好下一步工作规划,全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实现交通行业发展与北斗建设“同频共振”。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在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00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在首架运输航空器上也安装使用了北斗系统,实现零的突破。”孙文剑说。 据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对行业北斗系统应用作出中长期部署,并把北斗系统应用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 “我部将认真谋划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实现行业发展与北斗建设同频共振,为交通运输行业用户提供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定位导航服务,让北斗系统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孙文剑说。 据悉,交通运输部将从六大方面助力北斗系统应用。具体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北斗系统应用对交通强国建设、数字交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行业北斗系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战略在交通行业的重要落脚点;加强行业北斗系统应用政策研究,营造积极政策环境;持续推动示范工程,带动行业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中俄运输合作分委会等框架下,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工作;在现有北斗系统应用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行业传统领域北斗应用规模;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北斗系统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在自由流收费、港口自动化作业、自动驾驶等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安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军工行业首席研究员冯福章认为,从产业角度来看,包括交通领域在内的北斗应用将掀开新的一页。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新华视点)
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开启全球组网。 北斗系统开启全球组网,意味着北斗系统在频率、通道数、精度等各方面的性能都已经不亚于美国GPS,走在了全球前列。从产业角度来说,则意味着北斗产业开始从“北斗+”走向“+北斗”,从走出去寻找应用,到被各行各业“找上门”寻求支持,北斗产业规模即将进入一个更高的数量级。 “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已经支持北斗,但最具有感触的还是海洋渔业从业者。”对于具体的北斗应用,有业内专家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介绍说,除了导航,给倒车设“护栏”、给珠峰量身高,北斗的应用其实就在老百姓身边。 “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的通导一体化系统,可以在茫茫大海上,给通信覆盖不到的渔民另外一张网。据悉,除了发出求救信息,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还能承载更多内容的发布,原子钟授时百万年只差一秒的精度更是保证了地理信息的准确度。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北斗星通就布局了“北斗+海洋渔业”,北斗船联网目前的入网用户超4万个,伴随手机用户10万个,监控平台1300余套。 “北斗组网完成后,产业将进入行业拓展及深化应用的时期。”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智能网联板块董事长徐林浩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说,从应用场景和接入终端数量来看,北斗应用可分为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万万(亿)级等,十万级接入的应用领域有测绘、军工和特种行业等,百万级应用的是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行业等,千万级接入应用的主要是汽车市场,万万级的则包括手机、物联网等。 其中,“5G+北斗”被中海达认为是未来位置服务领域的新热点。中海达认为,新基建本质上就是信息流,“5G+北斗”的信息流可成为精准北斗位置服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甚至海洋未来战略的信息化采集装备手段和解决方案。 海格通信有关人士告诉上证报,早在2011年,公司就以自主研发的北斗公务车管理系统开启了北斗民用终端业务。现在,公司主导的国家重量级的民用示范项目——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北斗城市应用示范项目已顺利通过用户验收。未来,公司将加快芯片战略布局,打造海格通信“北斗+智慧城市规模化应用”新名片。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徐林浩告诉记者,从地域上考虑,“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北斗打开在全球发展的想象空间。据中海达介绍,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公司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共建超100个北斗增强站及数据中转中心、数据处理与产品服务中心,主要应用于国土测绘、海洋、交通、农业和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 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北斗应用将给上游的核心芯片、元器件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徐林浩以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为例介绍说,从原来普通精度的导航发展到支持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定位,需求逐渐起来了,硬件上除了“端”侧的相关芯片、天线等,还需要云端增强以及和其他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5G、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融合。“我认为,高精度模块+服务,是北斗产业的价值高地。” 记者了解到,在卫星导航方面,北斗星通打造“云+IC/端”商业模式,目前芯片、天线“端”侧产品已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地位,未来将重点加强“云”建设;在汽车智能网联业务上,公司建立了“智能硬件+服务”的业务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新星发射,地基、星基增强系统持续优化,我国的北斗系统将成为国际顶尖的导航系统。 杨长风表示,北斗系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全球用户可以从全球四大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100多颗导航卫星中自由选择4颗信号最好的卫星来提供定位服务,只要北斗系统自身性能一流,就会获得更多认可。
>>“收官之星”发射成功 中国北斗拥抱全球 巡天探宇廿六载,敢叫北斗耀星河!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在万众瞩目中发射成功。经过26年的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 >>交通运输部: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6月2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5个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现正增长。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三大运营商纷纷降低5G套餐门槛 炎炎夏日,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启夏日促销模式,将“高高在上”的5G套餐价格一举拉低到百元以下。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津“云”开幕 嘉宾畅谈“新基建” 虚拟与现实交互并存、线上与线下同步互动……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云”开幕。大会将深入探讨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点和增长点,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流媒体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流媒体观看视频成为许多人居家生活的一部分,流媒体使用量出现惊人增长。据美国在线视频数据公司Conviva最新报告,一季度全球流媒体观看总量同比增长57%,其中欧洲增速最快,增幅达70%,美洲增长57%,亚洲和非洲收视率分别增长30%和25%。
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临射前测试过程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任务推迟,发射时间待定。
>>北斗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即将发射,这些上市公司能否“搭车”? 北斗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第55颗)将于近日发射,北斗三号系统将正式全球组网。 >>煤价涨至绿色区间上限 多因素或推动价格继续上行 多家煤炭指数机构最新数据表明,经历短期快速上涨后,截至6月12日,北方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已逼近570元/吨,这一价格是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中设定的煤价绿色区间的上限。 >>广交会63年来首次搬上“云端” 15日,第127届广交会开幕,50个虚拟展区启动了全天候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服务。记者了解到,这是广交会举办63年来首次整体搬上“云端”,在为期10天的展会期间,全球首发、广交会首发产品集中亮相,众多“三自一高”产品正在为全球采购商呈现一场中国制造“盛宴”。 >>“618”彰显中国消费力量 疫情后的消费冲动、提振经济的迫切、直播带货的火爆……种种因素让今年的“618”具有了不同以往的重要意义。作为“全民购物节”的“618”,不仅是拉动消费的新希望、提振经济的新切口,也将是中国消费方式大变革的新开端。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品牌放大和集聚效应,显现出中国消费市场强劲的成长动能。 >>汽车行业开放力度加大 新能源新模式成合作重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5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增长4%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增幅比上个月分别扩大15.9和10.1个百分点。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回暖,众多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断增长,持续加大在华投资,新能源、新模式等成为投资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