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0川渝国企万州行”项目推介会暨签约活动传来的消息称,万达开(万州、达州、开州)三地共推介重点产业合作项目128个,协议投资2248亿元。其中央属国企及川渝省(市)四十多家地方国企与万达开三地签约项目43个,协议投资1153亿元。万州签约项目21个,协议投资606亿元;达州签约项目12个,协议投资487亿元;开州签约项目10个,协议投资60亿元。本次活动同时签署万达开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备忘录8个项目,预估投资2826亿元。这是川渝两省市国资委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再聚首的第二次市州行活动。 四川港投集团签约项目多 四川港投集团与万州签约合作项目较多。四川港投集团副总经理杨军介绍,“我们目前已经在新田港,以及临港产业园区、三峡物流枢纽等6个项目和万州区委区政府达成了全面合作意向,项目涉及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建成之后,将大大降低四川盆地,特别是川东北地区的物流运输成本。” 四川港投集团此次签约的新田港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四大铁公水枢纽港之一,由三期工程组成。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四川港投集团主要投资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4个散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为1200万吨/年,总投资约18亿元。 布局冷链物流,四川港投集团也在万州找到切入点。当天,川渝国企共同出资设立的重庆三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在万州正式揭牌成立。除了参股大平台建设,四川港投集团也投资控股了旗下一个聚焦特色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冷链业务的子公司。 杨军说,目前,从泰国林查班港,经广西钦州港,再到四川广安的直达冷链班列已开行。借助这个新平台,未来直达冷链班列将进一步延伸、辐射到万州,形成冷链物流基地,成为其全国乃至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环。 交通基建项目占了大头 本次活动同时签署万达开 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备忘录8个项目,预估投资2826亿元。包括协同推进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渝万高铁、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开梁高速公路、G5012恩广高速万州至开江段、万州至达州直连高速公路、开州到宣汉高速公路等项目。总投资预估2826亿元人民币。 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出行也将在川渝国资国企的深化合作中变得更为便捷。万运集团与四川达运集团围绕省际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方面达成了3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投资5亿元,通过发展定制客运、旅游直通车、省际城乡公交、物流基础设施及通道建设等,共同推进渝东北、川东北区域客运、物流、旅游发展。 就12月7日,四川开江至重庆梁平高速公路联合开工仪式在川渝交界处隆重举行,这是重庆直辖以来、川渝首次联合开工的一条省际高速公路,标志着两地交通协同联动进入了新阶段。 今年1月,中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位任务。目前川渝双方共同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年)》等“1 + 6”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申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也于近期获得了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 “2020川渝国企万州行”活动,是川渝两省市国资委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再次聚首的第二次市州行活动。有了之前“国企遂宁行”的成功经验,本次活动效果更为明显。万州之后,第三次市州行活动将在四川省内江市举行。按照目前计划,“一年走两地”将长效化、常态化坚持下去。选择不同的区域,也意在破解不同的难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关键。高质量,意味着高水平的产业能级和高水平的社会公共管理。如何做到高水平?大数据智能化成了动力澎湃的“助推器”。 近年来,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利器”,川渝两省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尤其是今年初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来,两地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合作向纵深推进,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提档升级的同时,还共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公共管理领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两地群众的生活便捷度。 川渝两地互认八十六项人社公共服务 7月9日在成都召开的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签署了《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于大数据,实现养老保险待遇、社保、人才信息等86项人社公共服务的两地互认。 据了解,目前各地的个人养老保险等人社信息,都由各省市单独建设,省市之间没有打通数据通道,人才跨省市流动,需要到人设部门办理养老保险等关系的迁移手续,耗时耗力。 根据川渝两省市的上述合作协议,两地将重点打造人社数据交换平台,开展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农民工、争议案件等方面的数据交换共享;推动公共招聘网和公共就业服务数据共享,定期交换劳动力流动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建立川渝一体的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资源数据库等。 依托于这样的数据库及大数据交换平台,“数据跑路”将代替“群众跑腿”。在社保方面,两地将依托共享大数据平台,加强社保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密码修改与重置、挂失、解挂等事项就近通办。 在人才信息方面,两地将强化人才流动档案协同办理,实现一次登录即可查询档案在川渝两地的存放情况。其中,通过信息化数据共享,办理人才流动档案时,不需要跑路,办理人在网上就可实现“一键办理”。 此外,依托于大数据的职称电子证书,将帮助两地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互认机制,实现职称网上互查互认、证书通用;川渝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将实行网上办,川渝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再需要纸质表单邮寄传递,办理时间大幅缩短。 “养老保险实现数据共享后,两地老百姓就不用再两边跑了。”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两地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相关应用、社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社保服务机构和满足条件的村(社区),就可以实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确认。 省际交通纳入大数据智能化管理 4月23日,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重庆潼南城区至四川遂宁磨溪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此次试点开行线路,可实现跨省公交一卡通,有效提升便捷支付。日前,记者了解到,两地力争年内实现重庆、成都主城公共交通“一卡通”。 据介绍,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在运输服务方面将全方位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交通,建成川渝交通大数据共享中心,建立协同联运的交通管理运行机制和信息动态交换机制,推动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依托成渝、遂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开展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高速公路新标杆,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高速公路通道。 与此同时,两地将推进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设和跨省执法联动互认和信息化建设。在智慧交通大数据领域,双方将全面赋能川渝双城经济圈辐射范围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加油站建设运营、智慧化管理。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加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数据系统对高速公路路况实时监控,提供最优出行方式及路线,对服务区进行组织架构优化,进行高效、专业、智能化管理。 据透露,川渝两地在开行潼南至遂宁等省际公交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城际客运网络,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广“一卡通”“一票式”“一码畅行”,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还将开通13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积极推动跨省市公路快线接驳运输,并在成都都市圈、万达开、渝广等地区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 川渝将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 把川渝两地可公开的政务数据,以及专业机构从各个渠道获取的产业经济数据集合起来,制成更精细的数据产品并对外销售——8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获悉,川渝两省市正充分利用专业机构能力,并谋划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让数据真正变成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资源。 据介绍,零散的、分布于各个领域的数据要真正发挥价值,关键在于要有专业化的机构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处理。今年5月13日,在成都举行的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在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与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发展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签署合作协议。 按照上述两家专业大数据机构的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在协同推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智能应用共连共享、建设数字产业集群、建立长效工作制度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川渝大数据发展合力。为推动务实的项目合作,两地大数据主管部门将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川渝大数据交易平台,正是5月13日双方协议的落地成果之一。此外,川渝两家专业化大数据机构还谋划政府便民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目前的第一项共享内容,即重庆“渝快办”和四川“天府市民云”共享防疫信息。 川渝两地在大数据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市大数据局相关人士介绍,两省市将在推动智能化应用共创共享、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此加强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引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跨区域项目合作及应用示范,强化大数据推动两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川渝汽车厂家供需双方“云上”对接 两地整车厂家需要什么,配套厂家能提供什么,都能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及时对接。前不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截至目前,已有成都大运、四川利原、重庆标准件工业、重庆平伟汽车科技等数十家川渝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了供需信息。 川渝两地汽车厂家相互“配套”由来已久。 例如,四川建安工业是长安汽车的配套商,每年对长安销售额达10亿元,占建安年销售额的40%;成都毓恬冠佳也深度参与了长安逸动、CS75、睿骋CC等系列车型的配套;重庆戴卡捷力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等在川工厂提供深度定制轮毂;小康集团与成都莲洲科技就模型制作材料领域展开密切合作;江淮汽车、坤鼎车业、海特汽车等两地车企及配套商之间,实现了智能化协同设计和制造……数据显示,目前,四川有130余家汽摩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供货重庆,实现了补链成群、互利共赢。 推进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今年6月,两省市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两地汽车产业就近配套。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配套效率,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应运而生。在该平台上,整车企业可发布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业可上传企业产品情况。企业还可通过平台显示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相关企业对接联系,迅速实现供需配套。 “希望通过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与川渝两地更多高质量配套商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扩大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负责人介绍,他们陆续在该平台上发布了汽车冲压件模具等产品的信息,目前已接到四川方面几家企业的业务咨询。 据悉,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系统部署在四川省政务云上,在四川省经信厅、重庆市经信委门户网站上设有该平台专题,企业人员点击该专题即可进入对接平台首页。企业用户可以在线填写部件大类、部件子类、供需数量等信息,机构用户可以进行供需信息审核。线下对接成功后,企业用户可以在线上进行备案信息的上报和修改。 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在内江开“分店” 猪肉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现在投资养猪还来得及不?在养猪大省四川,创业者或投资人最关心的这些问题,将得到更准确的回答。日前,作为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分支机构,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在业界可谓大名鼎鼎,其在线生猪交易市场的规模,占据了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5%,可谓中国生猪市场“晴雨表”。 在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深蓝色的大屏幕上字符跳动,实时显示着全国生猪价格、成交量等数据。上游各项生产成本,下游销售的价格走势,能不能进入这个行业,或者敢不敢扩大养殖规模,投资人一目了然。 这样的“分店”,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计划在全国开设5家,内江成为第一家。由此,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也被誉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共建生猪大数据,源于大数据对于生猪产业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前不久,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发布重庆市生猪价格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本年内价格将整体维持高位运行。这份报告提出建议:建立合川、荣昌、江津、永川、泸州、内江、宜宾等生猪优势产区产业示范带和示范集群,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合作,建设双城经济圈仓储冷链物流中心,促进生猪产业和生猪产品消费“双升级”。打造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生猪产品期货交易市场,降低疫情影响下生猪养殖风险等。 川渝共建生猪大数据,将有力提升川渝地区生猪全产业链的整体水平。“依托这些数据,未来双方将建立生猪产业数据收集、管理、应用新机制;打造数据引导、多方协作、精准施策的生猪行业监管新模式;构建大数据服务与新养殖技术有机结合,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新体系;在以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生猪肉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健康食品。”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主任钟绍智表示。 事实上,川渝两地在生猪大数据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例如,去年,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和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绵阳市三台县工投集团共同成立了四川农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三方政策、产业、科技优势,启动了国家生猪市场-四川交易市场项目,通过数字科技为川渝两地生猪产业赋能。
2020年两地联合研发项目申报启动 另一重点聚焦领域为大健康 8月1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川渝优势科技资源,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日前正式启动2020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工作。这也是川渝两地首次联合实施研发项目。 据介绍,此次实施的重点研发项目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两个领域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由川渝两地分别组织专家遴选支持方向,共同出资2000万元予以资助,积极探索科研资金跨省使用模式。两地的单位分别向各自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项目,四川牵头申报的项目,合作单位应有重庆的相关单位参与;重庆牵头申报的项目,合作单位应有四川的相关单位参与,引导两地创新主体强化协同创新。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遴选出的支持方向共8个,每个拟支持1-2项研究,单个项目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200万元。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支持方向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显示园区监测及产线信耐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低轨卫星定位增强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光电混合人工智能芯片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健康领域支持方向包括:重大传染病全程智慧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智能化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基于大数据的重点传染病智慧监测预警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川渝道地药材绿色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 据悉,此次的项目经费将在事前一次性拨付,经费使用采取“包干制”。川渝双方将共同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取得预期的成效。重庆的牵头申报单位需通过“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项目子系统”在线申报,申报截止日期为9月1日18:00。相关申报详情可登录市科技局官网查询。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地还将进一步聚焦产业共性技术需求,围绕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合作共赢。
7月9日,川渝两省市党委统战部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出席会议并见证签约。 会议指出,川渝合作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川渝两地统一战线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川渝两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今年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抓住历史机遇、勇担使命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发挥优势作用、务实推进实施,协同完善机制、确保合心合力、做到走深走实,树牢“巴蜀一家亲”理念、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贡献统战智慧力量。 会上,双方就建立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签署相关协议。根据工作机制,川渝两地统一战线将坚持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优势互补、协作联动,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互通互鉴、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以川渝统一战线“共画同心圆、共建经济圈”等行动为抓手,明确重点任务、加强工作保障,确保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会上,川渝两地民建、民进组织,民族宗教委、侨办、工商联、社会主义学院、欧美同学会、中华职教社等统战部门也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华,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张雨东出席会议。
记者从22日在成都召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将重点推进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招聘求职“一点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流动人才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办”等合作任务。 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将推进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打通川渝两地人社网络,建成信息平台,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业务通办协办和服务双向延伸。在招聘求职方面,川渝两地将推进招聘求职“一点通”,加强四川公共招聘网和重庆就业网跨区域合作,常态化、动态化发布川渝两地招聘岗位信息。 同时,川渝两地将推进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实现川渝两地电子社保卡线上身份认证,通过系统对接和线上服务渠道融合,方便两地群众就地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川渝两地还将实现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密码修改、挂失等事项就近通办。 在人事档案方面,川渝两地将统一流动人才办理人事档案的流程和标准,推动业务信息共享,实现人事档案两地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