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95”号段诈骗,有人接完电话被骗走近30万元! 不少人都接到过95开头的电话号码。喂,你好,需要贷款吗?保险了解一下?特价房,我给您介绍一下?……时不时接到这些营销电话,让大家不胜其烦。“95”号段号码是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规划、分配和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客服电话。 但是,近年来,不少公司租用“95”号段号码拨打营销骚扰电话,甚至有人还掉进了诈骗团伙布下的陷阱。 日前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 中,江苏南通警方成功破获全国首例利用“95”号段实施诈骗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200多万元。 贷款没贷到,搭进去29万 2019年年底,江苏南通市民孙先生接到一个9527开头的电话,对方向他推销贷款,正缺钱的孙先生申请了30万元贷款,但需要下载一款贷款软件才能进行操作。孙先生按照要求填完自己的信息后却被告知信息有误。江苏南通公安局崇川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秦岭说,“孙先生在等待放款的时候,软件提示他的银行账号不正确,为了更改账号,孙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又缴纳了贷款本金30万元的20%,也就是6万元的手续费。” 之后,孙先生又遇到了多个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对方汇钱。贷款心切的孙先生前前后后一共给对方汇款29万多元。汇款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随后报警。 多个线索指向“95”号段号码 警方发现,这样的受害人不在少数。他们接到的诈骗电话显示号码无一例外都是以“952750”开头。南通警方顺线关联出全国266起诈骗案件。侦查过程中,专案组发现,涉案的这个号段是秦某开设的通讯技术公司申请使用。2019年上半年秦某通过中介代办申请了“9527”开头的码号证书。而通过申请只是第一步,要想让号码接入网络正常使用,还需要通过运营商进行语音落地。所谓语音落地是指给号码开通拨打电话的功能。于是秦某找到了深圳的张某。 今年4月29日,专案组将张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第二天专案组将杨某为首的6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至此,这条犯罪产业链上的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3家从事犯罪活动的技术类公司也都浮出水面。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网安大队民警曹阳介绍,违规将“95”号段号码层层代办、层层转售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地下产业链条。 专案组经过3个月的缜密侦查,找到被用于犯罪的“95”号段21个,非法网络线路2万多条,对比全国800多起网络诈骗案件,发现下游业务关系公司155家,涉案金额达2200余万元。这起案件也是公安机关破获的我国首例利用“95”号段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 目前,所有涉案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均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犯罪分子为什么盯上“95”号段? 工信部出台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95”号段使用者不得将线路进行转让或出租,不得变相经营网络电话业务。“95”号段与犯罪分子利用最多的虚拟运营商号段有什么不同?犯罪分子怎么就开始盯上“95”号段? 电信专家付亮表示,“95”号段号码区别于普通号段和虚拟运营商号段,申请主体是有相关业务需求的公司。 电信专家项立刚介绍,由于“95”号段一般被用于企业呼叫中心和客服热线,所以受害人接到电话时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戒备心理,受骗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 据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杨某交代,他是通过外省一家运营商完成了语音落地,并通过网络设备设法对号段进行了线路改造,将“9527”开头的100个号码分配成5000条网络电话线路。电信专家付亮表示,申请一个95开头的号码,能衍生出多个号码,这也是“95”号段被犯罪分子盯上的一个重要原因,“95开头的号码,是可以延位的,在后面加上不同的结尾的号码,可以延到7位、9位,这样的话一个号码就可以变成就几百个几千个号码。” 遏制“95”号段犯罪要从源头治理 付亮表示,除了“末端打击”,遏制“95”号段犯罪更在于源头治理。据了解,6月18号,工信部已发布《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对“95”号码开展专项整治。下一步,工信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号码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各地通信管理局开展电信网码号资源双随机检查,探索建立信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95”呼叫中心业务接入号码监管。(总台央广记者 谭朕 江苏台记者 王德俭)
在全民抗疫期间,有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实施新型金融诈骗。3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骗取受害人钱财。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北京银保监局重点提醒消费者注意低息贷款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盗取信息型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这“四类”骗局。 “疫情期间,您缺钱吗?xx金融给您授信1万,申请后马上到账。”随着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缴纳费用后再无音讯。 利用“疫情贷款”诈骗。“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宅在家里也能理财”。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人推荐私募基金、指导买卖股票、期货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并开户投资。 盗取信息型诈骗中主要包含利用“退改签”诈骗、利用购买防疫物资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主要涵盖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消费者发送“献爱心”的虚假募捐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利用感染者亲属众筹“医药费”诈骗;利用“销售返利”诈骗等方式。 金融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也逐步展开。北京银保监局已印发通知,在全行业动员部署“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内容重点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意识、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以教育引导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倡导依法维权、普及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金融服务政策为主线,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凝聚行业力量,强化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 为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做好四个“应当”,做到四个“拒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 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 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于德良 4月29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与市公安局主办的第七届首都网络安全日如期而至。受疫情影响,此次安全日以线上安全知识答题等“云活动”形式为主,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倡导首都各界和网民群众共同关注网络安全课题、维护网络生态环境。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黑产”行为层出不穷,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社会和网络秩序,也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不良影响。美团方面表示,对黑灰产业始终坚持“零容忍”打击态度,不断通过互联网技术强化移动端维权,近期联动公安机关将刷单诱骗贷款、“美团金卡”仿冒App等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全力打击灰黑产业相关违法犯罪,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美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任奎表示,“美团将与行业伙伴、执法部门进行全面合作,建立长效安全机制,运用技术手段保障消费者安全,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针对新型金融诈骗织密安全防护网 2019年11月份,美团联合郑州警方共同破获一起新型刷单诈骗案,违法分子利用一些消费者“帮刷单赚小钱”的心理,诱导消费者在美团进行贷款并套现。经核查,该犯罪团伙在全国作案6起,涉及多个省市,且有多发蔓延趋势。美团迅速联动支持郑州警方破获该案,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作案窝点1个,现场起获电脑手机等大量作案工具,涉案金额3万余元。 另据了解,除刷单骗贷外,犯罪分子还仿冒知名互联网金融App,制作“山寨”软件实施诈骗。具体手法是:仿冒APP让受害人误以为是官方App来获取信任,引导受害人在“山寨”App上借款,再通过杜撰综合服务费、违约金等收费项目,骗取高额费用后转移款项、拉黑受害人;或放款后收取高额“砍头息”,让用户陷入套路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美团肩负起平台安全责任,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入手,全方位构建防护体系。一是事前加强用户提醒教育,美团通过在相关金融产品首页放置明显的防诈骗提醒文案;二是事中开展智能识别,主动判断潜在的被诈骗用户,在甄别出风险行为后通过致电核实等方式对其进行实时劝阻;三是事后加强用户服务,对于已经被骗的客户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流程,指导其进行报警并配合警方进行处理,同时为满足条件的客户提供了免息服务,减少客户资金损失。 依托技术能力建立长效“警企合作”机制 美团充分发挥技术能力优势,精准识别、跟踪打击黑色产业链。主要是通过风险审批、风险数据、模型平台、规则引擎与知识图谱五大技术模块,构建起完整的金融风控系统,利用技术系统严格把控审批流程。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识别高被骗风险用户,研发借款申请用户群组模型和行为模型,准确识别各类黑产中介团伙以及电信诈骗行为,有效阻止恶意申请。 自2016年起,美团就与多个国家监管部门联动,在公司内外不断开展针对黑色产业链的打击工作和预防治理措施。近年来,美团更加着力推进与各地公安部门共建长效“警企合作”机制,将企业技术优势与公安刑事执法相结合,提高黑产案件的查处速度、缩短办案流程,提升黑产案件的打击力度与效率。据统计,2019年美团联动、推动警方破获黑产刑事案件55起,比2018年同比增长71.8%;抓获违法犯罪人员470人,比2018年同比增长429.2%。(编辑 李波)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在全民抗疫期间,有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实施新型金融诈骗。3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骗取受害人钱财。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北京银保监局重点提醒消费者注意低息贷款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盗取信息型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这“四类”骗局。“疫情期间,您缺钱吗?xx金融给您授信1万,申请后马上到账。”随着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缴纳费用后再无音讯。利用“疫情贷款”诈骗。“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宅在家里也能理财”。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人推荐私募基金、指导买卖股票、期货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并开户投资。盗取信息型诈骗中主要包含利用“退改签”诈骗、利用购买防疫物资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主要涵盖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消费者发送“献爱心”的虚假募捐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利用感染者亲属众筹“医药费”诈骗;利用“销售返利”诈骗等方式。金融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也逐步展开。北京银保监局已印发通知,在全行业动员部署“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内容重点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意识、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以教育引导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倡导依法维权、普及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金融服务政策为主线,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凝聚行业力量,强化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为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做好四个“应当”,做到四个“拒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
非法App 坑你没商量! 新华社 新华视点 今天 近日,公安系统公布了一批已破获的网络交友赌博(投资)类电信诈骗(俗称“杀猪盘”诈骗)案例。公安部方面称,当前“杀猪盘”诈骗已成为令群众损失最大、危害最突出的案类,案均损失是别类的近5倍。 “杀猪盘”诈骗何以为害甚烈?记者调查发现,这与大量非法App可轻易批量开发、绕开监管、流入市场且进入用户手机直接相关。非法App如何开发、流通?“杀猪盘”诈骗外,非法App还有几桩“罪”?相关监管难点何在?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记者复盘“找刀”“撒网”“杀猪”:让受骗者倾家荡产只需三步 记者调查得知,使用非法App做局“杀猪盘”等赌博类诈骗,大都有开发相关非法APP、线上线下推广App、实施诈骗三步,俗称“找刀”“撒网”“杀猪”。记者发现,这些明显涉嫌违法犯罪的行径,在网上逐步推进却并不困难。 记者从一位APP开发者处得知,经营非法App“成本低、收益高、回本快”,早已形成产业链条,实现批量生产。该人介绍,一款赌博App的软件开发价格为3万-4万元,源代码可以在网上购买,非常方便。 记者搜索了QQ等社交媒体,发现有不少家售卖赌博App代码。一名商家为记者展示了数十款赌博游戏App,开发报价从8000多元到数万元不等。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吴文蔚说,如今软件开发门槛大大降低,“三分钟就能开发一个App”。 接下来就是“撒网”推广违法App。记者调查发现,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绕开网络应用商店的审核机制“曲线下载”。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搜索“葡京”“娱乐场”等涉赌关键词,发现有“百家乐”等App。虽然这些App下载后打开均显示游戏已停止更新,但游戏内同时弹出的新网页会引导用户经过层层跳转,实现下载。 另一种则是通过社群网络以高薪诱惑代理推广。记者在一个名为“棋牌代理彩票游戏加盟群”QQ群中见到,多个APP商家发布广告,以“无限业绩,直属玩家充值返现”“日赚万元,一分钟提现”等暴利诱惑吸引代理推广非法App。一款名为“王者手游”涉赌App宣称:直属玩家月亏损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代理可获得12%的分红,亏损5000万元以上,可获得20%的提成。 “一些涉赌诈骗App的推广客服提成可高达55%。”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义洲派出所副所长叶晖说。 最后就是“杀猪”圈钱。一名博彩App开发者证实,所有赌博软件的后台数据均可自由修改。该App开发者表示,犯罪分子拉人入“局”后,用小甜头诱人不断加码投注,最后通过控制输赢,快速榨干受害人资金。“有的受害人一周投入资金就达30万元,三天时间就被‘杀猪’了”。 赌博、诈骗、非法集资等多发,非法App让人“好怕怕” 据警方介绍,当前除“杀猪盘”诈骗外,以App为平台的其他一些违法犯罪活动也呈活跃态势。 此前,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破获一起网络赌博案,犯罪嫌疑人通过某APP开设赌场,短短半年即吸收赌资超3000万元。 还有的犯罪分子以开发购物APP销售茶叶、红酒等商品为幌子,运营网络赌博。业务员诱导客户以其在平台所购商品作为筹码,下注“猜单双、猜大小”进行赌博。一年多时间内,该App引诱全国各地近2万名客户购物赌博,金额逾千万元。 部分APP还被用于非法集资。厦门某信息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消费类App,以“一元洗车”等噱头进行推广,获得近百万名注册会员。随后,该公司在App上推出虚拟产权销售项目,实施“庞氏骗局”,骗取资金。最终资金链断裂,资金无法兑付,数千名投资人的钱款打了水漂。 吴文蔚提醒,当前对非法App监管上仍存难点,公众如装载了非法App,财产和信息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监管存三难点 专家:强化支付接口“穿透式”监管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非法App实施监管仍需面对流动性强、隐蔽性高等三项难题。 ——“跑”。“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警惕性高,不仅每周清理账目数据,其办公地点也分散各处,员工间互不认识。”叶晖告诉记者,一些案件中嫌疑人被捕十分钟后,涉案App服务器就已更换。 某App开发者也向记者透露,通过频繁更换域名和服务器来躲避监管是常态。记者发现,在其展示的App开发案例中,有多个已因服务器更换无法登陆。 ——“藏”。“不少非法App通过二维码链接直接下载,缺少可靠安全审核,风险很大。”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专业事务部主任李大伟表示,当前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社群发送链接的推广方式,隐蔽性高、跨地域性强、诱惑性强,查处难度大。 ——“装”。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非法App往往通过购买商品、兑换积分或充值等方式实现资金收付,让资金流披上真假难辨的合法外衣。 李大伟建议,应对具备支付功能的App平台进行“穿透式”监管,检查其真实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加大网络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加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打击力度,缩小该罪名行政程序前置化范围,最大程度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协助、排查义务。 厦门市思明区法院法官建议,针对App市场乱象,应该建立统一的强制性监管标准,实行App应用开发主体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定期对应用软件进行抽检。
重庆:150名系列电信诈骗案件嫌疑人被警方押解回国 新华社重庆8月29日电(记者陈国洲、周闻韬)28日,重庆警方从柬埔寨金边将150名涉嫌系列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据悉,此次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主要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其中一个团伙的作案范围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的100余起案件,涉案金额近亿元。 重庆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抓获的诈骗团伙涉及一起“杀猪盘”网络诈骗团伙和一起跨国网络诈骗贷款团伙。所谓“杀猪盘”诈骗,是指不法分子以恋爱名义交友,博得好感后再引诱对方在境外博彩网站上赌博,待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嫌疑人突然消失,从而诈骗钱财。 今年4月,重庆警方接到多起同类报案,受害人自称被婚恋网站上的网友引诱在东南亚的一些博彩网站投注,当投入大量资金后,却再也登录不了该博彩网站,微信也被对方拉黑。 警方核查发现,这些受害人遭遇的正是近期流行的“杀猪盘”网络骗局,经过进一步侦查,发现该特大电信诈骗团伙作案窝点位于柬埔寨境内的西哈努克港,该案件受害人多达上万人,遍及国内28个省区市。 今年8月14日,中柬警方联合工作组在西哈努克港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该犯罪团伙作案窝点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7名,查获涉案电脑350多台、手机500多部、现金300多万元,以及大量话术本、账本等证据材料,冻结银行账号近1200个,涉案金额近1亿元。工作组在侦查中还打掉了另一个跨国网络贷款诈骗团伙,捣毁作案窝点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
管理存漏洞 “李鬼”公众号变诈骗工具 来源:经济参考报“您小车的免年检期限即将到期,可在微信公众号线上年审。”日前,福建泉州许先生根据这条短信提示,搜索到名叫“福建车辆年检”的公众号,通过链接被诱导到一个网址,输入了银行卡号、发动机号、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被骗走2000元。 看病、开卡、办事,上微信公众号预约一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信公众号上处理事务。记者调查发现,骗子们如今开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诈骗,有的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有的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微信公众号办事成习惯 小心掉进“高仿号”圈套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人都认为公众号可信度较高,操作时很少点开详细资料了解公众号的注册、认证背景等。 浙江的陈女士就曾因为关注了一个虚假的微信公众号,导致新办理的信用卡被骗消费上千元。办理了交通银行的信用卡后,为方便日后查账,陈女士在微信中找到了一个名为“交通银行中心办卡进度询问”的微信公众号。 关注后,陈女士打通页面上提供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自称是交通银行的“客服”。该“客服”让陈女士提供信用卡账号和手机号码,并称随后会发验证码到陈女士的手机上。 陈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将收到的四条验证码全数报出。在即将报出第五个验证码时,陈女士突然意识到验证码不能随意告诉陌生人。陈女士立刻挂断了电话,并拨打了交通银行的官方咨询热线,但为时已晚。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陈女士,其信用卡已被消费4笔,合计1414元。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表示,除了冒充金融部门公众号诈骗,这两年还出现了假冒网络贷款、购物网站、中介机构等公众号的诈骗案。 不少微信公众号是“李鬼” 官方认证号“黑市”680元全套代办 根据注册主体的不同,微信公众号分为个人号和企业号,企业号服务号可以获得链接到外网等更多权限,经认证的公众号甚至可以开通支付通道。申请官方认证需提交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信息等资料。 记者搜索发现,微信平台上能查找到一批类似“扫码支付助手”“支付平台助手”“银行卡安全助手”“动感地带10086”等看似“官方”的公众号,点击查询这些公众号的详细资料,才发现竟是无相关营业资格的个人号。 此外,经微信官方认证的公众号也被造假者盯上。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不少声称可以“公众号定制、名称自取,极速通过公众号、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注册和认证”的商家。 其中一位来自安徽的商家告诉记者,缴纳680元可注册经微信官方认证的企业号;微信要求的营业执照、银行对公账户、法人信息等资料可以全由该商家包办,公众号平时运营完全交给记者。 记者提出要将该号用于放贷,可能要从公众号外导至其他付款网页,因为和该公司合法的营业范围是“两张皮”,担心微信方面会审查,卖家表示“微信方面完全不会管,可以放心运营”。 资料显示,微信认证每年要收取300元,是支付给第三方专业审核机构的审核服务费用。记者致电其中一家第三方审核机构——成都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客服告诉记者:“首次认证完了,管理员平时如何操作,做些什么,公司都看不到,也不会管,只是每年年审时再次核实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相关资料。” 专家建议平台负起责任 避免沦为诈骗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微信公众号在名称和资料审核、日常运营等方面还存在漏洞。根据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互联网平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应依法加强对平台内各经营者的管理,特别是对金融、政务、支付等相关行业公众号要着重进行人工审核,提升开设门槛,避免其沦为诈骗工具。 微信官方团队回应,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公众账号的用户,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及相关规则的行为。平台现在对公众号涉及“银行”这一类的命名,均严格要求申请者需提交相关金融资质才可命名;上文提到的“银行卡安全助手”公众号属于注册时间较早的账号,平台已要求其7天内改名或更换有资质的主体,如到期未调整,将直接清空名称。 “对于仿冒公众号等行为一直都在打击,最近还进行了专项处理,处理了一批仿冒诗词书画大赛、假冒家电售后维修、假冒高收益理财、假冒快递理赔等违规账号。”微信相关负责人说。 网信安全与信息化专家李洋表示,从技术角度看,通过假冒微信公众号“钓鱼”,一般需注册第三方钓鱼网站域名并开发实现对应所需的诈骗功能,打击此类“钓鱼链接”,需要平台对接国家级统一的钓鱼网站信息库,监管部门与平台协同发力。 微信官方团队提醒用户,使用前先点击公众号右上角“…”-“更多资料”,查看公众号的具体信息,假冒官号的主体大多是一些个人、个体工商户或非对应的主体。不过,多数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让消费者“擦亮眼”是防骗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的微信平台不能“甩锅”,要真正负起责任来,这是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