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事件才刚过去不久,辛巴辛有志又在配合警方调查“直播间消费者遭电信诈骗”事件,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悉,所骗消费者皆收到自称是“辛选客服”的来电,接通后对方不仅能准确说出消费者姓名,甚至连购物信息也能一并说出。尽管一开始受害者都能保持质疑的态度,但在如此详细的描述下,有不少消费者还是选择了信任,结果一步一步掉进圈套,损失钱财。对此,大家心中一定会有疑惑:究竟是谁泄露了消费者信息? 关于这一问题,目前警方还在紧随案件发展追踪源头,但钱款一经多次转账就会增加调查难度,大家也只能静静等待结果。仔细想想冒充客服诈骗的套路已多次针对淘宝、京东各大平台上演,骗子的套路其实几乎一样而且十分粗糙,主要是通过取消会员、退货理赔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转账,甚至网络贷款。 比起调查结果,大众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应对这类电信诈骗。对此,小编提醒各位消费者,不仅要在平台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互联网上也需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对不明来源,尤其是索要钱财的信息更要提高警惕。 冒充客服类电信诈骗应当如何防范?牢记以下几点,对防此类诈骗会有一定的帮助: 1、快递、物流、电商交易平台、银行等部门发现问题,均不会要求被害人离开平台通过具有转款功能的社交软件进行退、赔款。 2、绝大多数退、赔款都是从被害人支付的账户中原路返回,无需被害人在其他社交软件中操作,更不会要求被害人通过扫码、点击链接、提供银行卡卡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进行退、赔款。 3、绝不会要求被害人通过网络APP软件贷款提现的形式进行退、赔款。 4、常规的退、赔款会有一个时间审核阶段,不会要求被害人在短时间内按照指导操作。 5、遇到任何订单交易问题,请拨打商家预留的正规客服电话,切勿相信通过其他方式和你取得联系的人,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商家或咨询公安机关。 6、关注当地公安部门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微信、微博公众号,及时获取防诈知识。 7、保护好个人的信息安全、不要随意在网站上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和各类订单信息,遇到链接不随意点击、遇到二维码不随意扫描、遇到电话不轻信。
12月22日10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24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为电信诈骗提供转账服务的“跑分客”违法犯罪活动。截至当天17时,各地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90余名,扣押冻结涉案资金1200余万元。 今年以来,一些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团伙为逃避打击、快速转移诈骗赃款,打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幌子,雇用技术人员开发用于转账洗钱的网络工具,称为“跑分平台”。据介绍,该平台一方面为诈骗团伙发布非法转账需求提供渠道,另一方面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大量人员通过该平台协助转移赃款。在“跑分平台”上注册的会员被称为“跑分客”,他们主要通过上传个人收款二维码等支付账户信息协助转账,其行为已成为电信诈骗犯罪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经查,当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团伙需要转移涉案赃款时,会将转账需求发布在“跑分平台”供“跑分客”抢单。“跑分客”抢单成功后,诈骗团伙将其提供的收款二维码等发送给诈骗受害人,诱骗受害人将钱款扫码转账至“跑分客”账户中,再经多个不同账户层层转账,最终转至诈骗团伙指定账户。在赃款转移过程中,由于涉及账户众多、流向复杂,给公安机关侦查打击、追赃挽损工作造成困难,对受害群众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据了解,随着“断卡”行动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重拳出击、打防并举,向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电信诈骗团伙获取作案用电话卡、银行卡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其转移赃款的方式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将“目光”转向“跑分平台”。为拉拢更多“跑分客”协助转移赃款,“跑分平台”声称,每完成一笔转账就发放相应赃款金额1%至1.8%的佣金。面对高额佣金,越来越多的“跑分客”参与其中,甚至形成团伙作案。针对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新特点新情况,公安部组织开展研判分析,在掌握大量犯罪事实和证据基础上,部署对“跑分客”违法犯罪团伙开展集中抓捕行动,有力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跑分平台”“跑分客”开展集中收网,是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全链条打击“两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拳出击、多措并举,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和惩戒措施,全力斩断非法买卖“两卡”黑灰产业链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良好社会秩序。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充分认识“两卡”犯罪危害,切勿出租出售本人的电话卡、银行卡、支付账户等,共同维护良好经济社会秩序。
华讯投资看到,近期市场监管部门频繁提醒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果收到了不法分子发送的“经营异常”“未进行年报”的短信通知,千万别点击短信中的诱导链接。近日就有受害人因点击不明链接并按系统提示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和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后,钱款被划扣28000,现在索回退款成难题,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该诈骗团伙用006010/1等开头的境外号码发送短信内容为“营业执照状态显示异常”、“营业执照状态显示无效营业信息未报送年报”等信息,落款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工商局等单位,要求被害人点击短信中夹带的不明链接,来完成相关认证、更新、更换,否则无法正常运营、限制营业、销户处理等。接下来,便要求被害人添加诈骗聊天工具、下载诈骗APP等继续实施诈骗。 华讯投资梳理发现,电信诈骗案件以刷单类诈骗、网络贷款类诈骗、冒充领导、熟人这类的诈骗类型居多,其中高发的诈骗形式有电话、短信、还有社交软件如QQ添加陌生人发送信息等。 对于这类以“工商登记”的名义向商户发送短信,诱导商户登录钓鱼网站链接并施行诈骗的案例,市场监管总局郑重声明,市场监管部门电子营业执照的下载和验证均为免费服务,不向市场主体收取任何费用。使用电子营业执照不需要“更新认证电签版本”,不需要经营者提供银行资金账户信息,也不会“自动销户”。并特别提醒广大经营者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下载和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信息。如接到类似短信请提高警惕,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 最后,华讯投资也提醒大家,接到莫名电话、短信等,请不要点击莫名链接办理,提高识别官方渠道的能力,所有业务办理需通过官方渠道理。同时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在莫名网站上填写个人和银行账户信息。同时,当遇到诈骗时,及时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咨询或拨打110报警。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在全民抗疫期间,有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实施新型金融诈骗。3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骗取受害人钱财。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北京银保监局重点提醒消费者注意低息贷款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盗取信息型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这“四类”骗局。 “疫情期间,您缺钱吗?xx金融给您授信1万,申请后马上到账。”随着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缴纳费用后再无音讯。 利用“疫情贷款”诈骗。“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宅在家里也能理财”。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人推荐私募基金、指导买卖股票、期货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并开户投资。 盗取信息型诈骗中主要包含利用“退改签”诈骗、利用购买防疫物资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主要涵盖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消费者发送“献爱心”的虚假募捐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利用感染者亲属众筹“医药费”诈骗;利用“销售返利”诈骗等方式。 金融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也逐步展开。北京银保监局已印发通知,在全行业动员部署“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内容重点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意识、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以教育引导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倡导依法维权、普及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金融服务政策为主线,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凝聚行业力量,强化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 为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做好四个“应当”,做到四个“拒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 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 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 (编辑:叶徐彤)
短信嗅探器盗刷银行卡 警惕资金不知不觉丢失 本报记者 彭 江 “没有任何操作,一觉醒来,银行卡上的资金却被划走。”当前,盗刷银行卡手法越来越厉害,让人防不胜防,引发关注。 7月27日,河北省唐山市公安局海港经济开发区分局表示,警方成功捣毁了一个使用“短信嗅探器”流窜作案的电信诈骗团伙。据警方介绍,利用“短信嗅探器”,诈骗团伙可“随时随地获取他人信息”,“无需对方任何操作即可盗取钱财”。 那么,不法分子是如何做到的?原来,不法分子利用2G移动通信存在的缺陷,用伪基站搭配破解过的手机,组装成“短信嗅探”设备,该设备可捕获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号码。不法分子经常在深夜趁人熟睡时使用“短信嗅探”设备,在不惊动受害人的情况下,截取受害人手机短信内容,利用截获的短信验证码登录多个支付平台,修改银行密码,将资金从银行账户中转出。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应如何防范此类银行卡盗刷行为?防诈骗专家称,目前“短信嗅探器”设备只能拦截2G网络信息,个人可以在手机通信设备上开通VoLTE功能,让短信只通过3G或4G网络传输,从而预防短信在2G网络下被嗅探设备拦截。此外,个人在睡觉时可以将手机关机或调至飞行模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消费者银行账户等尽量使用专用手机号绑定,同时关闭网站APP上的免密支付功能,降低每日每笔最高限额。重要银行账户尽量不要开通网上银行,尽量不要绑定第三方支付。在需要使用移动支付时,尽量使用运营商的3G或4G数据流量,尽量不用不可靠的公共wifi网络。如果非本人操作,突然收到银行卡等重要账户的验证码,应尽快冻结银行卡。” 个人银行卡如果被盗刷,应该如何维权?专家认为,银行机构有责任和义务防止盗刷发生,个人应积极收集证据维护自身权益。盘和林表示,如果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应尽快冻结银行卡,保留交易记录,同时拨打发卡行客服电话,核实是否发生了银行卡账户异常变动情形,确认发生后立即办理临时挂失。此外,个人应立即在就近的发卡行服务网点ATM机或银行营业场所进行查询、存款等交易,以证明人卡未分离,没有发生银行卡遗弃或丢失,不存在持卡人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 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戴曙光表示,发生银行卡盗刷后,要及时报警。“警方的笔录、调查,对于维权是否成功影响很大。在现有绝大多数判决中,银行卡主本人能够证明银行卡确实遭遇盗刷,都会判定银行承担一定责任。”戴曙光说。 专家建议,应加大力度打击电信诈骗,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表示,公安机关等应继续加大对电信诈骗打击力度,特别要关注新出现的电信诈骗方式以及跨境电信诈骗。在打击电信诈骗的同时,还要做好社会宣传,及时发布新出现的电信诈骗手段,提升银行机构、银行客户和电信机构的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
金银大涨“李鬼”出没 贵金属非法投资平台冒头 中国证券报 张利静 马爽 贵金属价格持续大涨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一些打着贵金属投资旗号行理财诈骗之实的非法平台,也趁机找到了“生财之道”——通过网上平台招揽客户,骗取对方信任之后引诱其投入大量资金到平台炒黄金、炒白银,最终收割客户全部投资资金。 理财诈骗案件不断涌现 随着黄金、白银价格连续大涨,一些标榜“贵金属投资”平台的“李鬼”也趁机冒头。 记者从云南省永仁警方发布的信息了解到,近日当地一市民殷女士因轻信网络“炒黄金”投资理财,掉进骗子精心布置的骗局。 信息显示,今年7月的一天,殷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结识了一位“成功人士”,经询问得知对方在网上投资平台炒黄金,赚得盆满钵满。殷女士半信半疑,于是在对方的指导下尝试性地投资了5000元,没想到在短短的20分钟内就获得了636元的收益,还可以连同本金一起提现到银行卡上。尝到甜头后,殷女士不断向该平台充钱,收益也是越来越多,眼看着收益已经达到了25500元,殷女士准备提现时,却收到网站提示称“提现需要存入保证金”。殷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投入平台的4.5万元钱一分也拿不出来。 从去年黄金价格上涨开始,在贵金属投资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类似的理财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据报道,去年11月,在河南省公安厅、许昌市公安局及浙江宁波警方的努力之下,一举捣毁了以“炒黄金”为幌子的理财诈骗团伙的3个窝点,冻结资金370余万元。今年6月初,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公安局在昆明西山警方的配合下,成功打掉一个“炒黄金”投资理财诈骗团伙,缴获银行卡70张、现金17万余元,冻结资金49万余元。 记者在QQ上加了一个“炒黄金”投资群,一天之内,就有2人分享了“炒白银”“炒黄金”获得暴利的财富故事,更有所谓的专家直播,讲解其贵金属投资经。记者通过关键词进行群搜索发现,像这样的投资理财群不胜其数,部分群活跃度极高,投资者不断分享交易心得,气氛异常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活跃的还有“黄金投资维权追损群”“黄金爆仓维权群”“黄金爆仓追损群”等等。 切勿盲目投资 “10个炒黄金的9个亏,还有1个在亏的路上。”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这种诈骗平台,一般开始的时候会让你尝一些甜头,然后让你不断加大投入,直至全部亏损。由于杠杆很高,最高的能到几十倍,所以亏起来很快。在这个过程中,想出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栏键入“黄金”“白银”等关键词发现,检索结果为零,似乎并没有上述类似案件的仲裁案件。记者致电一位处理经济纠纷案件的律师,对方无可奈何地表示,这类案件非常复杂,极少通过法律途径能解决,即使判决了也很难执行。 警方称,骗子往往利用黄金投资者对规则不熟悉和侥幸心理,架设虚拟的黄金交易平台,虚构“国际黄金”交易,以交流群、内部群为幌子,步步引诱投资者进入这个所谓的交易平台进行“国际黄金”交易,通过人为控制交易软件等多种恶劣手段从中获利,在达到目的后就会无法登录平台、从互联网上消失,令投资者血本无归。 “不法分子的针对性很强,他们前期通过和受害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受害人相信赚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后利用受害人的贪小心理,给受害人一些小的盈利,诱骗受害人投入更多的资金。”民警人士解释。 多地警方提醒,不要被高额回报所迷惑,不要被所谓的“导师”忽悠,一定要选择正规投资渠道和平台,切勿轻信网络而因小失大。
韩国:去年以虚拟货币投资为由头的诈骗公司数量同比增逾1倍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叶映荷 综合报道 韩国金融监督院警告称,伪虚拟货币投资的诈骗公司数量正在增加。 据韩联社报道,8月3日,韩国金融监督院表示,去年检察机构和警方调查了涉嫌虚拟货币诈骗的嫌疑人共186人,比2018年139人增长了33.8%。其中,以虚拟货币投资为由头的诈骗公司数量为92家,比一年前48家增长了109.1%。 尽管韩国金融监督院下属的非法金融受害者举报中心数据显示,随着虚拟货币热度的下降,有关虚拟货币诈骗咨询的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例如多家公司参与同一类似的活动),参与诈骗的公司数量增加了。 韩联社报道称,在业务的早期阶段,这些诈骗公司在高利润的情况下会激励用户招募其他会员,最后使用典型的“庞氏骗局”(多级财务欺诈)不支付承诺价格。 例如,A公司声称,其在中国经营一家矿场挖掘比特币,投资1000万韩元可每月赚取200万韩元。B公司承诺,如果投资由他们经营的加密货币公司,他们将通过在线赌场业务等获利,并每天支付其利润的0.2%。C公司开发了一个程序,该程序可以自动出售每天赚取2-4%利润而无损失的期货和期权,并保证“在3个月内支付20%的利润并本金返还”。 还有公司则将自己包装成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免费向会员派发了了10万股股票,并保证纳斯达克上市时股价将上涨100倍。 此外,据韩联社报道,受害者的平均年龄(搜集了138位能够掌握信息的人员)为56岁,平均损失为5780万韩元。韩国金融监督院的一位官员说:“大多数诈骗主要发生在中年人身上,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相对不熟悉最新的金融技术,例如加密货币。” 实际上,不只是韩国,中国也是虚拟货币诈骗的重灾区。近年来,以“虚拟货币”为噱头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近期类似案件也屡屡见诸报端。 例如,8月4日,据兰州晚报报道,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近日成功打掉了一个利用虚假理财平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冻结涉案赃款27万余元、查扣宝马汽车2辆以及用于作案的手机、电脑等工具100余台(部)。 同日,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报道,近日,公安机关立案侦办了“Plus Token平台”网络传销案,先后将潜逃境外的全部2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和该案82名骨干成员抓捕归案,彻底摧毁了这一盘踞境内外的特大跨国网络传销组织,成为公安机关侦破的首起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交易媒介的网络传销案,涉及参与人员200余万人,层级关系多达3000余层,涉案数字货币总值逾400亿元。